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成立於2005年7月3日,院址設在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校區求真樓,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

醫院簡介


研究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任院長,重點圍繞消化道腫瘤、老年性骨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方向開展中醫藥防治研究,旨在構建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研究中心。設有腫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心腦血管病研究所和醫學實驗中心。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為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其中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為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藥理細胞結構與功能)實驗室、中藥生藥學實驗室和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等三個實驗室為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中西醫結合老年性疾病實驗室為福建省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基礎實驗室為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骨病研究室、中藥生藥學研究室和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研究室三個研究室為福建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
研究院現有科研設備總值近8000萬元,擁有透射電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質譜儀等。現有職工近50名,其中高級職稱15名。自成立以來,取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發表SCI源期刊收錄的論文78篇。
研究院成立至今已舉辦七屆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術年會,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中西醫結合專家出席會議,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近30人次參加學術年會並在年會上作專題報告。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術年會已成為國內外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學術研討的一個交流平台。
研究院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教育,為我省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成立至今已培養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生60多名。
在新的發展階段,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必將為推進中西醫結合醫學事業,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現任領導


院 長:陳可冀
常務副院長:劉獻祥
副院長:張松富
彭 軍
吳錦忠

研究所介紹


骨病研究所簡介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骨病研究所在院長陳可冀院士關懷下,於2007年1月成立。現有核心成員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理研究員3人;博士學位者4人,碩士學位者4人。
5年來,緊緊圍繞中西醫結合防治骨病開展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
骨性關節炎研究團隊致力於骨性關節炎基礎與臨床的系列研究。研究認為骨性關節炎的病機為本痿標痹,腎主骨,肝主筋,提出“補腎柔肝”為骨性關節炎治療根本大法,輔以分型論治。揉膝推髕點穴法,松解膝關節粘連、緩解周圍肌肉疼痛效果明顯;提出“三伏治未病,三九治已病”的天灸治療“老寒腿”新概念,臨床取得良效;開展的毫米波對關節軟骨細胞影響的系列研究,為國際上最早引入與骨性關節炎防治相關,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基於針灸理論、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的國家發明專利“治療型關節炎護膝”實驗取得驗證,為實現家庭化、生活化打下基礎。今後,骨性關節炎研究團隊將集中力量,對補腎柔肝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科學內涵作進一步詮釋,對獨活寄生湯治療骨性關節炎進行深入探究,對物理因素干預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進一步觀察,對有效中藥延緩骨性關節炎的作用機制進一步探討。
骨質疏鬆研究團隊主要從骨質疏鬆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入手,探討骨質疏鬆症的中醫病機以及中醫藥防治的療效和作用機制。研究認為“腎虧脾虛”是絕經后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基礎,治療當“補腎健脾”,以“強筋壯骨”;研究分別從細胞、亞細胞、分子等不同水平,多層次、多方位、多靶點對中藥復方製劑、針灸的防治作用及其機制進行探討,並獲得一些創新性結果,為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提供理論依據,並將基礎研究成果推廣應用於臨床。今後,骨質疏鬆研究團隊將繼續致力於骨質疏鬆症發病機理以及中藥復方防治作用機理的深入探討。
骨病研究所科研人員目前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2009年以來發表SCI論文26篇,其中最高影響因子6.6分;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等獎項4項;總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中西醫結合系列研究》一套8本、主編北京科技出版社等專業論著6部。
腫瘤研究所簡介
消化道腫瘤是福建省的高發腫瘤。為了促進消化道腫瘤防治的研究,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根據院長陳可冀院士的指示,成立了腫瘤研究所。研究所現有核心成員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各1人,講師4人;博士學位者2人,碩士學位者3人。
研究所成立以來在杜建教授的指導下,緊緊圍繞中西醫結合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標開展基礎與臨床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
杜建教授根據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和中醫理論,提出消化道腫瘤患者手術和放化療后以虛證或虛實夾雜為主,治療應採取扶正培本及扶正祛邪原則。在虛證中,以氣陰兩虛證為主要證候,氣虛證陰虛證及氣陰兩虛證占化療病例的絕大部分,所以提出“益氣養陰”為消化道腫瘤治療根本大法。同時,由於放射線、化療藥物具有“熱(火)毒”性質,故在益氣養陰的同時,適當佐以清熱解毒,使“邪去而正自安”。腫瘤研究所主要圍繞杜建教授臨床經驗方“解毒消症飲”、“扶正抑癌方”和“扶正清解方”開展了一系列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目前完成了兩方用於消化道腫瘤手術治療前後的臨床研究,證實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鞏固手術療效均有明顯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兩方體內抗腫瘤實驗和相關的機制研究。如發現“解毒消症飲”能夠明顯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此外,採用計算機分子靶向配對技術,顯示了這些復方包含的化合物對消化道腫瘤細胞增殖信號途徑的靶蛋白有較為明確的結合作用。研究所獲得了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福建省中西醫結合臨床與基礎科技創新團隊研究項目、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發展基金資助項目、中國中醫研究院新葯創製聯合課題和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等科研經費資助約300萬元。
研究所成員
杜建:教授
廖聯明:博士,副教授
曹治云:博士,講師
陳旭征:碩士,講師
劉志臻:碩士,助教
吳建國:碩士,助教
心腦血管病研究所簡介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心腦血管病研究所在陳可冀院士、杜建教授的關懷下成立於2011年3月,在完成“康欣膠囊改善血管性痴獃智能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科研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病因學系統研究”等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了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病智能障礙帕金森病的研究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同時承擔了《中西醫結合內科學》、《醫學統計學》等教學任務,將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教學相結合,取得了一點進展。
已發表SCI論文
1、Li-Jun Zheng, Yan-Bin Wu(並列第一作者),Jian-Guo Wu 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receptacles of eleven cultivars grown in China.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2. 6(10):1902-1911
2、Jing Cai, Yun Tian, Xuzheng Chen, Ruhui Lin, Zhizhen Liu, Jindong Xie. Protective effects of kidney-tonifying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 on substantia nigra neurons in a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Neural Regen Res. 2012;7(6):413-420.
3、Yan-Bin Wu, Xiong-Hao Lin, Jian-Guo Wu. et al.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fruits of Ligustrum lucidum Ait. stimulat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10(43): 8662-8668.
4、Cai Jing,Zheng Teng,Zhang Lei,Tian Yun,Yang Minhe,Du Jian. Effect of two nourishing-kidney Chinese medicine on hypothalam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aged Rat.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1,17(10):758-763.
5、Yan-Bin Wu, Li-Jun Zheng, Jun Yi, Jin-Zhong Wu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n different parts of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Af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1, 5(22): 2454-2461.
6、Chunjiang Tan, Wenlie Chen, Yanbin Wu, Ruhui Lin and Jiumao Li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duced Atherosclerosis via the Mechanism of Autophagy Pathway. Circulation Research. 2011;109: AP065.
7、Chunjiang Tan, Yanbin Wu, Wenlie Chen, Ruhui Lin. Xinshuitong capsule ameliorates hypertrophy of cardiomyocytes via aquaporin pathway in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rat hea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1,152: S54.
8、Tan Chunjiang, Lin Jiumao, Chen Wenlie, Lin Ruhui. Elevated serum ubiquitin and ubiquitin conjugate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aspirin resistanc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10,30:219-220.
9、Xiong-Hao Lin, Yan-Bin Wu(並列第一作者), Shan Lin, Jian-Wei Zeng, Pei-Yuan Zeng, Jin-Zhong Wu.Effec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ethanolic extract from Eclipta prostrata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osteoblasts. Molecules. 2010,15(1):241- 250.
10、Yan-Bin Wu, Qiao-Yan Zhang, Jin-Zhong Wu. et al.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of Anthraquinones from Morinda officinalis on Osteoblasts an Osteoclasts.Molecules. 2009, 14(1): 573-583.
11、Song-Ming Chen, Yu-Guang Li, Dong-Ming Wang, Guo-Hong Zhang, Chun-Jiang Tan(並列第一作者). Expression of heme oxygenase-1,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 and ubiquitin in peripheral inflammatory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 Chem Lab Med, Jan 2009; 47(3): 327-33.
出版著作
2、吳岩斌副主編.《中西醫結合10個病種天然藥物研究》.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蔡晶,杜建主編.《中西醫結合老年病學》,科學出版社 2011
4、吳岩斌參編.《中西醫結合科研實驗方法學導讀》,科學出版社 2011
醫學實驗中心
福建中醫藥大學醫學實驗中心(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實驗中心)是為校內外中醫藥研究和我校研究生教育服務的高層次中醫藥科研共享平台。宗旨是針對中醫藥科研與產業發展的前沿和重大問題,建立以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高端科學技術手段為基礎的中醫藥實驗技術支撐體系和共享平台。實驗室面積約有2000m,大型、精密科研實驗儀器100多台(件),儀器設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設有蛋白組學、生化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形態學中藥提取分析等較為系統的實驗技術研究平台。並依託有福建省中西醫結合老年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以及細胞生物學、中藥藥理(細胞結構與功能)和中藥生藥學三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
醫學實驗中心目前擁有專職科研實驗人員25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8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還聘請了來自美國和英國的資深教授為客座研究員。
醫學實驗中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為:(1)基礎醫學學科大型精密實驗儀器設備和實驗室的建設、管理、使用和維護,為中醫藥科學研究提供研究平台和儀器檢測服務;成立至今已為近500項校內外課題的研究工作提供共享服務和技術支持。(2)專業技術人員在保障科研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3)建設培養我校高層次科研人員的教育基地。(4)承擔學校研究生的科研技術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