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 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蘭州漢服雅集會是由蘭州及周邊地區意向復興華夏漢文化的青少年群體以漢服為媒介而自願組成的社會公益與非營利性漢文化組織,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漢服雅集會合作組織成員協會,至今已發展成為有地區代表性質的組織之一。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於癸巳年八月,自成立之初就吸引了許多中小學、高校學生等加入其中,蘭州漢服雅集會因夢想和青春而立,熱愛而極致,專註和長久的追求,從創立以來的一次次飛躍不僅是雅集會同袍熱愛追求的結果,更是夢想力量的體現,通過實現夢想讓人們覺得實現夢想是可能的。

蘭州漢服雅集會曾多次受邀或接待各大高校如:蘭州大學蘭州工業學院東華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蘭州城市學院等參與公益性質漢服推廣活動,並多次受到中國新聞網人民網鳳凰網騰訊網、搜狐網、網易網、中國時報(台灣)、蘭州晚報、蘭州電視台、中國甘肅網、甘肅電視台等媒體的報道,有幸受邀參與共青團中央發起的第二屆“中國華服日”活動,併入選蘭州城市百科。

本組織以弘揚中華漢文化為根基;青年學生群體為基礎;推廣漢服及傳統禮儀為宗旨;復興華夏文明為目的;最終讓漢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

建會背景


西元1645年8月29日(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清政府頒布 剃髮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使延續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幾近消失。在西元1912年歲次壬子清朝滅亡之後,漢族男子改穿西裝、中山裝,漢族女子則習慣穿旗袍。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華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重視。一部分國人大國意識覺醒的背景下,以知識分子、青少年族群為主體,以漢服回歸為出發點,以復興華夏文化為終極目標的一場文化復興運動。漢服從沉睡中驚醒,各地漢服組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建立,以復興中華五千年文明,揚我華夏華裳,而漢服運動也隨之展開。

協會簡介


協會標誌

1、會標
• 簡潔大方,主題明了,視覺效果良好,應用性強。
• 中間為篆體“雅集會”三字,顯示了本協會的名稱。
• 下面為“蘭州漢服”四個字,象徵著本組織代表了蘭州漢服同袍們的歸宿。
• 融合了漢服交領、右衽儒巾的基本特點,突出了本組織弘揚華夏漢文化、推廣漢民族傳統服飾及傳統禮儀的主要理念。
蘭州漢服雅集會會旗
蘭州漢服雅集會會旗
2、會徽
由會標、嫩枝、羽翼和十二章紋之黻紋組成,代表了青春、夢想、團結和信仰。
蘭州漢服雅集會會標
蘭州漢服雅集會會標
3、會旗
呈長方形,以會徽為中心圖案,雅集綠條紋修飾四周。同時會徽的圓形和會旗的方形代表了“天圓地方”,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4、精白色象徵神聖、純潔及正義,雅集綠則象徵青春、活力和希望。
5、該標誌被用於蘭州漢服雅集會的活動場合。

協會宗旨

弘揚華夏漢文化

協會會訓

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著我華裳、興我國邦。

協會性質

蘭州漢服雅集會是由蘭州及周邊地區意向復興華夏漢文化的青少年群體以漢服為媒介而自願組成的社會公益與非營利性漢文化組織

協會領導

蘭州漢服雅集會歷任會長
任期會長副會長任期開始任期結束
顏偉繁,字 逸至
馬朝行,字 道正
段紫鳶,字 容清
乙未年二月丙申年四月
王婷,字 婷兒
瞿昌業,字 熙恆
黃彥,字 舒志
丙申年四月丁酉年四月
黃彥,字 舒志
岳玲,字 孟疾
劉煒,字 煜晏
丁酉年四月戊戌年四月
任靜,字 瓊華
宣傳會長:聶佳麗,字 黛之
組織會長:程佳寧,字 安之
戊戌年四月現任

協會組織

蘭州漢服雅集會組織機構圖
蘭州漢服雅集會組織機構圖

協會成員

漢服運動是由民間發起的愛國復興運動,本組織主體參與人群以95后居多。中堅力量是在校大學、初中、高中學生。也有不少受周圍親友影響的少不更事的兒童及成熟、穩重的中老年人加入。確切的說,漢服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傳統文化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來試圖影響大眾進而發揚傳統文化的舉動。
蘭州漢服雅集會的當前重要網上基地主要是蘭州漢服雅集會官方網站、蘭州漢服雅集會官方微博、甘肅蘭州漢服吧等。

協會章程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組織章程》是蘭州漢服雅集會的指導綱領,擁有最高指導效力,先後經歷了不斷修改完善。

原則

蘭州漢服雅集會是一個綜合性漢文化的組織。
由意向復興華夏漢文化的青少年群體以漢服為媒介而自願組成的社會公益與非營利性漢文化組織。
堅守“維護祖國統一、促進社會和諧”的愛國主義立場,嚴格遵守“不涉及政治、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原則。

宗旨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遵守社會道德風尚。
(二)以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增強漢文化組織的知識儲備,服務成員成長成才為根本宗旨。
(三)以全體成員對漢文化的復興意向為基礎,以文化會友,以友促學,以學致用。
(四)營造社會文化氛圍,引導大眾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弘揚漢文化,提高大眾的人文素養。

活動範圍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一)漢文化交流會、研討會。
(二)漢文化禮儀展示。
(三)舉辦漢文化講座。
(四)宣傳普及漢文化知識。
(五)與其他漢文化組織展開聯誼。
(六)樂器初學,射箭等。
(七)傳授漢服製作方式,以及其他女紅。
(八)其他與之有關的,符合規定的活動。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章程作用

蘭州漢服雅集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
(一)章程促進了本組織的民主建設。
(二)章程推動了本組織的非營利性制度建設。
(三)章程促進了本組織事業和各項活動的發展。

直屬部門


組織與發展司

組織與發展司
組織與發展司

統籌與文化司

統籌與文化司
統籌與文化司

外聯與公關司

外聯與公關司
外聯與公關司

宣傳與媒體司

宣傳與媒體司
宣傳與媒體司

漢服雅集會合作組織


漢服雅集會合作組織是蘭州漢服雅集會提出概念併發起倡導,旨在為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之間提供支持或在還未建立漢服組織的地區及高校中幫助為其建立獨立運營漢服組織的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之間的合作組織,故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與蘭州漢服雅集會非子協會、分協會的關係,但是對生態鏈協會輸出價值觀,提供全方位支持,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的協會文化,協會定位,都有蘭州漢服雅集會的深度參與或者完全把控。
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之間價值觀一致、建構利益一致。保持生態鏈協會的獨立性與發展空間、對生態鏈協會“扶上馬,送一程”,但幫忙不添亂。目前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以甘肅地區漢服組織為主,未來發展方向為覆蓋蘭州地區、其次輻射全省及更廣地域目標。期待漢服雅集會合作組織的不斷壯大,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永登漢服雅集會

永登漢服雅集會
永登漢服雅集會
永登漢服雅集會,是由永登的同袍所創建的。青龍山下,庄浪河畔,嬌艷的玫瑰吐露著芬芳。
相聚在這裡,因為那個無法忘卻的時代—漢唐;我們穿起美麗的漢衫,因為同是漢家兒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們清淺吟唱,因為相同的信仰,為復興華夏文明為目的,最終讓漢服能夠得到社會認可共同努力著。

榆中漢服雅集會

榆中漢服雅集會
榆中漢服雅集會
榆中漢服雅集會,以西北民族大學和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為依託,召集榆中地區的同袍加入。
本會是以繼承和弘揚漢文化為目的的文化藝術類社團,主要面向廣大同袍以及喜歡傳統文化的同學,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在校區內不定期舉辦雅集活動,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使更多人能關注漢服,在多民族的校園內使漢民族文化得到復興。

西北中學漢服雅集會

西北中學漢服雅集會
西北中學漢服雅集會
西北中學漢服雅集會,前身為“蘭州西北中學蔽芾甘棠漢服社”,創社於乙未年十月,因發展考慮於丁酉年五月正式更名為“西北中學漢服雅集會”。
是在蘭州西北中學校團委的指導下,校內由校團委直屬管理;校外依託蘭州漢服雅集會獨立發展,學生自主發起,由學校各年級學生自願參加的學生組織。

蘭州五十九中學漢服雅集會

蘭州五十九中學漢服雅集會
蘭州五十九中學漢服雅集會
華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蘭州五十九中學漢服雅集會,協會對校內稱為“蘭州五十九中學北冥漢服社”,創立於丙甲年六月。
本協會是在蘭州五十九中學指導下,學生自主創辦的一個活躍團體。本會以復興漢服為理想,致力漢服的普及和推廣。成員包括學校高一、高二年級的所有漢服復興者。北冥二字取自《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千里也。”

西固漢服雅集會

西固漢服雅集會
西固漢服雅集會
西固,蘭州市轄區,位於蘭州市西大門,是甘肅省和蘭州市的核心工業區、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西固漢服雅集會,是蘭州市西固區範圍內的民間漢服復興者自發組織成立的民間團體。本協會秉承“始於衣冠,達於博遠”的漢服復興思想,致力於向廣大漢族同胞宣傳本民族傳統服飾,同時讓各族同胞熱衷於了解和研究漢族傳統文化。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

靜寧漢服雅集會

靜寧漢服雅集會
靜寧漢服雅集會
靜寧漢服雅集會,前身為靜寧成紀漢服社,是一支丙申年(2016)成立於甘肅平涼靜寧地區的非營利性漢文化組織,於戊戌年(2018)受邀加入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
靜寧漢服雅集會成員大多來自於甘肅平涼與周邊地區,其宗旨是“著漢家衣裳,習傳統禮儀,找回民族自信”。靜寧漢服雅集會是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之中的第一個蘭外漢服組織。

白銀漢服雅集會

白銀漢服雅集會
白銀漢服雅集會
白銀漢服雅集會,前身為甘肅銅城漢韻漢服社,是由白銀的同袍自發形成的漢文化交流組織。主要由白銀區及白銀區在外讀書務工的漢服同袍組成。
白銀漢服雅集會作為漢服雅集會生態鏈中的一個成員協會,將會團結協會內同袍,積極聯繫其他生態鏈協會同袍。

甘肅漢服雅集會

甘肅漢服雅集會
甘肅漢服雅集會
甘肅漢服雅集會(籌)為漢服雅集會合作組織旗下品牌,甘肅漢服雅集會(籌)是全省的線上漢服交流平台。

下屬機構


貳衿制開發者中心

貳衿制開發者中心
貳衿制開發者中心
蘭州漢 服雅集會貳衿制開發者中心簡稱“雅集貳衿制”(B.D.C)是蘭州漢服雅集會旗下以程序員同袍為基礎的一個組織機構。秉承正義、公益、謙虛的精神,以開發漢服為主的相關遊戲、軟體、網站等為目標。通過這種新方式,宣傳漢文化。

乞巧軒女紅興趣小組

乞巧軒女紅興趣小組
乞巧軒女紅興趣小組
蘭州漢服雅集會 乞巧軒女紅興趣小組,簡稱“雅集乞巧軒”是蘭州漢服雅集會旗下以女性同袍為基礎的一個組織機構。秉承相互學習、相互分享的精神。

格式化多媒體中心

格式化多媒體中心
格式化多媒體中心
蘭州漢服雅集會格式化多媒體中心,簡稱“雅集格式化”。旨在技術交流、學習、設計製作海報、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產品、同時有專業的同袍來教授相關課程,為蘭州漢服雅集會培養更多多才多藝的同袍。

弓毅堂射藝小組

弓毅堂射藝小組
弓毅堂射藝小組
蘭州漢服雅集會 弓毅堂射藝小組改組自“狼賁衛演武小組”,簡稱“雅集弓毅堂”。為了落實協會機構精英化的政策,本小組從以前的集合刀、劍、弓箭武術等為一體的甘肅省省內首家綜合演武類小組改組為以射藝為中心的研習類小組。小組旨在弘揚尚武精神,以射養性、以射立志、以射修身。

懿醫苑國醫學傳承小組

懿醫苑國醫學傳承小組
懿醫苑國醫學傳承小組
蘭州漢服雅集會懿醫苑國醫學傳承小組,簡稱“雅集懿醫苑”。本小組集合中醫學專業同袍為主力軍,中醫學愛好者為輔,共同探討和研究國醫學的博大精深。本小組旨在傳承和發揚國醫學,消除偏見,減少誤解,希望能夠為國醫學的發展和傳承盡微薄之力。

紅古、皋蘭、蘭州新區分會籌備委員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紅古、皋蘭、蘭州新區分會籌備委員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紅古、皋蘭、蘭州新區分會籌備委員會
蘭州漢服雅集會紅古、皋蘭、蘭州新區(紅蘭新)分會籌備委員會是負責籌備成立蘭州漢服雅集會紅古分會、蘭州漢服雅集會皋蘭分會、蘭州漢服雅集會蘭州新區分會的組織。
分會成立后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選擇是否組建漢服雅集會生態鏈協會,例如:紅古漢服雅集會、皋蘭漢服雅集會、蘭州新區漢服雅集會。

傳承理念


君子之道

君子四不:
• 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 《論語》說:「君子道人以言,而禁 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所以一 個君子說話必定有其道理,他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凡事講求合乎禮儀,不隨便,每當有所行動,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謂不妄動,動必有道.;
• 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 謠言止於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禮 勿言,守口如瓶,不說空話,不講不實在的話。但在該說的時候也必定會 說,因為應說而不說,有失於人;不應說而說,則是失言。要做個君子,必須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義的話,慈悲的話,正義的 話。所以君子不徒用語言,說話必定有理;
•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 古有名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君子相當愛惜自己的名譽,對於慾望有所節制,不會貪取妄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會以苟且心態妄想獲利,更不會落井 下石,謀求私人利益,豪取強奪。一個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正義,必定是為民求利,代眾生而求;
• 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 如果是一個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 不會隨便,凡事他都會經過再三的考慮:這個行為會傷害到他人嗎?這件事情會對別人不利嗎?想清楚了,他才會有所行動。所以君子的行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說一個修行人,其言行必須合乎「八正道」,所謂八正道,就是要講真實的語言,要起正直的念頭,要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處事,如果能以八正道為原則,也不會有差錯。
君子五常:禮、義、仁、智、信
•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庄中正之態,禮也。
•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為信也。
君子五德:溫、良、恭、儉、讓
• 溫:溫者貌和。
• 良:良者心善。
• 恭:恭者內肅。
• 儉:儉乃節約。
• 讓:讓即謙遜。
• 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
君子五格:忠、孝、勇、恭、廉
忠心、孝悌、勇敢、謙恭、廉潔。指的是人應信守、踐行的五種高尚品格。品德之於品性,側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對人的為人處世原則的概定;品性之於品格,側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對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於品德,側重的是風格、人格,更多的是對人的持家理政風格、人格的概定。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禮:即道德、禮儀。現今的社會雖不如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也不似那時有諸多繁文縟節,但依舊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範我們的行為。
禮
樂:即音樂,是舞蹈。在古代,“樂”和“禮”是分不開的,各種儀式都要有“樂”,亦即“禮樂”。音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教化。所謂教化,即是對美好心靈品質的培育與提升。
樂
射:即射箭,射箭是習武,。“射”,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武力,顯示了國家的強大。“射”在過去同“禮”結合,稱為“禮射”。“禮射”有嚴格的禮儀,“禮射”時有“樂”伴奏,按嚴格的等級和步驟進行,是階級地位的體現。
射
御:即騎馬、駕車。古代的“御”,於武、於文都是很重要的。於武,那是的騎兵勇猛無比、無堅不摧。於文,騎上馬、駕上車就可以去更遠的地方,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御
書:即識字,為基礎課之一。現在流傳下來的“六書”指六種製造漢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書
數:既數學,九數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六藝中的數同樣是一門基礎課,蘊含著十分深奧的學問。在古代中國,數學和陰陽風水等“迷信”活動一起,被歸入術數類。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賬收稅等實際問題,就是要計算天體,推演曆法。在這方面,古代中國人有著驚人的成就。
數
君子九思: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禮儀文化

漢服是漢族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部分。周禮的禮典分為五禮八綱,五禮包括: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八綱包括:冠禮、昏禮、喪禮、祭禮、鄉禮、射禮、朝禮、聘禮。冠禮和婚禮是嘉禮的核心。祭禮即吉禮。
冠禮是華夏禮儀制度之首,又稱成人禮,是對漢人進行禮教的開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禮,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禮記·冠義》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士大夫三加,三公諸侯四加。
笄禮
笄禮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笄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昏禮
昏禮
昏禮
婚娶之禮。古時於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故稱。古代昏 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射禮
射禮
射禮
射禮倡導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禮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射禮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賓主拜揖行禮,司射放好壺、中、算,宣布投壺之令,主要有:必須將箭矢的端首擲入壺內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搶先連投者投入亦不予計分;投中獲勝者罰不勝者飲酒,等等。至此,司射上堂對賓行揖禮,稟告賓:“三耦座射”賓行揖禮還。
祭禮
祭禮
祭禮
祭祀的禮,是華夏的最高禮儀,古代祭祀或祭奠的儀式。《禮記·檀弓上》:“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墨子·公孟》:“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澱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繫、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漢服不是指漢代衣服,而是萬古“漢民族”、“漢文化”承傳下來的服飾,以“禮”為總代表,以“龍”為基本符號標誌,而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就是漢服的基本精神。所以,所謂的漢服就是指中華將近萬年的文化思想。

漢服樣式


漢服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深衣

深衣是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種服裝,從春秋戰國時代起,一直沿革到明代。
深衣從製作到穿著都有一定的制度。古代聖賢之人都喜歡穿著深衣,據漢代《禮記·深衣》記載:深衣長度齊腳裸,以不露體膚和不拖地為宜。下裳要續衽鉤邊,用12幅布製作,與一年12月相對應。衣袖圓如圓規,背縫直如垂線。父母、祖父母均健在,深衣就鑲帶花紋的邊。父母健在就鑲青邊。如果都健在,深衣就鑲白邊。
朱子深衣”是指根據朱熹的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直領,而穿為交領,裳4幅,皆梯形,不續衽。朱子深衣的影響很大,日韓服裝都是在朱子制度的基礎上製作的。

襦裙

襦裙(rúqún)。襦:是古代漢民族的日常衣著之一。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為上襦下裙式的一種套裝。短上衣,一般長不過膝。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魏晉南北朝時只是重新興起而已。
襦裙的分類:
按領子的式樣不同:可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低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按是否夾里:可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乎衫,復襦則近襖。
襦裙為中國古代婦女著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明朝,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襖裙

襖裙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它是漢族民族服飾襦裙的一種,藩屬國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樣式。

半臂

半臂是唐代前期女裝中極為常見的流行衣著。
這是一種短袖的對襟上衣,沒有紐袢,只在胸前用綴在衣襟上的帶子系住。半臂的衣領寬大,胸部幾乎都可以袒露出來。唐代婦女們穿用半臂時,一般裡面都是穿交領襦裙的,而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風衣一樣。
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解釋說:“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最初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唐代逐漸傳至民間。
半臂最興盛的時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後便有了顯著的減少。主要原因是唐代前期的女裝與後期有明顯的不同。前期女裝大多窄小細瘦,緊貼身體,袖子也細窄緊口,適合在外面套上半臂。

曲裾

曲裾實際是深衣的一種。深衣根據衣裾是否繞襟而分為直裾與曲裾。屬曲裾的深衣則后片衣襟加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形,經過背後再繞至身前,然後在腰部用大帶約束,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
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顯得較為莊重合禮了。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
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從出土的戰國、漢代壁畫和俑人來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

褙子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是從隋唐時期的“半臂”演變來的。是宋朝到明朝時期女子的常用服飾,樣式以直領對襟為主,腋下開胯,腰間用勒帛系束,下長過膝,逐漸成為後世女子的一種常禮服。
寬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袖褙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追求質樸,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於公服內,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則外穿,並成為典型的常服款式。

短打

短打就是“裋(shù)褐”,又稱“豎褐”、“短褐”,是漢服的一種。
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短褐亦引申為貧苦人、地位卑下的人、僕役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
唐·司馬貞索隱》:“裋,一音豎。謂褐布豎裁,為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短音豎。豎褐,謂褐衣而豎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唐·顏師古註:“裋者,謂童豎所著布長襦也;褐,毛布之衣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而士不得短褐。”《漢書·貢禹傳》:“家貲不滿萬貫,妻子糠豆不贍,短褐不完。”《史記·秦始皇紀·論》引賈誼句:“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集解》引徐廣句:“‘裋’一作‘短’,小襦也,音豎。”
“短褐”作為百姓方便活動、居家休閑、勞動服裝或武術軍服(作訓服)穿著,但不宜在禮儀場合穿著。短打(“短褐”)屬於乾淨利落的休閑服裝。

相關問答


問:為什麼你們要復興漢服?
答:各民族的民族傳統服裝都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這正是民族性與傳統性的體現。民族服裝存在的必要性並不能從功利的“穿了又能怎樣”的角度去定奪。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代表。漢族服裝又是漢族的文化的載體,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漢服,有利於漢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在現代恢復漢服十分必要。
問:漢服運動是否會引發大漢族主義?又會不會影響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共處?
答:對此表示樂觀。漢服運動是漢族內部進行的文化運動,並非針對其他少數民族。漢族穿漢服的同時,滿族可以穿旗裝藏族可以穿藏袍等等,少數民族的一切都不會發生變化。而且是非官方的文化運動,跟三百多年前清朝推行的“剃髮易服”完全不同。
問:你們穿的漢服是哪裡來的,你們是賣衣服的嗎?
答:同袍們的漢服都是通過網購或自己製作而得到的,賣衣服是一個產業鏈,憑我們是不可能做出來的。
問:怎麼參加你們的活動?
答:我們每次的活動都會通過官方網站和百度“甘肅蘭州漢服吧“發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不管你是否是我們的成員,我們都非常歡迎。

社會意義


• 漢服文化對人們了解本民族傳統,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幫助。
• 漢服文化對弘揚漢文化具有特殊的意義。
• 漢服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和愛國心。
• 漢服文化對現階段祖國的道德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重要歷程


• 癸巳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
• 癸巳年八月初六(2013.9.10)
• 剪裁小組活動
• 癸巳年八月十七(2013.9.21)
• “蘭州漢服雅集會”官方貼吧甘肅蘭州漢服吧上線
• 癸巳年八月廿六(2013.9.30)
• “蘭州漢服雅集會”官方微博上線
• 癸巳年九月初三(2013.10.7)
• 漢服遊園活動
• 癸巳年九月十六(2013.10.20)
• “重陽節"笄禮活動
• 癸巳年十月初七(2013.11.9)
• 新人見面會
• 癸巳年十月十四(2013.11.16)
• 剪裁小組活動
• 癸巳年十月二十(2013.11.22)
• ”漢服節“活動
• 癸巳年十月廿八(2013.11.30)
• 雅集會
• 癸巳年冬月二十(2013.12.22)
• ”冬至節“家祭禮活動
• 癸巳年臘月初五(2014.1.5)
• 外拍活動
• 甲午年正月初五(2014.2.4)
• 大年漢服行
• 甲午年二月初一(2014.3.1)
• “蘭州漢服雅集會”百度百科上線
• 甲午年二月初八(2014.3.8)
• 新人見面會
• 甲午年二月十五(2014.3.15)
• ”花朝節“活動
• 甲午年三月初七(2014.4.6)
• ”上巳節“活動
• 甲午年四月十二(2014.5.10)
• 日常活動
• 甲午年四月廿六(2014.5.24)
• 漢舞及漢禮研習活動
• 甲午年五月初五(2014.6.2)
• ”端午節“活動
• 甲午年五月廿五(2014.6.22)
• 外拍活動
• 甲午年七月初七(2014.8.2)
• ”乞巧節“活動
• 甲午年七月廿七(2014.8.22)
• 暑期漢服行
• 甲午年八月十四(2014.9.7)
• ”中秋節“笄禮活動
• 甲午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一周年
• 一年有你、漢服雅集
蘭州漢服雅集會一周年海報
蘭州漢服雅集會一周年海報
• 甲午年九月初十(2014.10.3)
• “重陽節”登高活動
• 甲午年九月十九(2014.10.12)
• 日常活動
• 甲午年閏九月初二(2014.10.25)
• 禮儀研習活動
• 甲午年閏九月初十(2014.11.2)
• 射藝研習活動
• 甲午年閏九月廿四(2014.11.16)
• 外拍活動
• 甲午年閏九月廿五(2014.11.17)
• “蘭州漢服雅集會”主頁發布
• 甲午年十月初九(2014.11.30)
• “紅樓一往霓裳復”專題活動
• 甲午年十月十六(2014.12.7)
• “著漢服、觀歷史”專題活動
• 甲午年十月廿二(2014.12.13)
• “永不遺忘、絕不原諒”專題活動
• 甲午年十月三十(2014.12.21)
• "冬至節“活動
• 甲午年臘月二十七(2015.2.15)
• 迎春活動
• 乙未年正月十八(2015.3.8)
• Android/iOS版“小雅”上線
• 乙未年二月廿四(2015.4.12)
• "花朝節"活動
• 乙未年三月十四(2015.5.2)
• "上巳節"活動
• 乙未年四月初七(2015.5.24)
• “漢編”活動
• 乙未年四月十四(2015.5.31)
• “觀碑林”活動
• 乙未年五月初六(2015.6.21)
• “端午節”笄禮活動
• 乙未年六月十三(2015.7.28)
• “走千年絲路,尋流年華衣”專題活動
• 乙未年七月初十(2015.8.23)
• ”乞巧節“活動
• 乙未年八月初一(2015.9.13)
• 雅集活動
• 乙未年八月十五(2015.9.27)
• “中秋節祭月活動
• 乙未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兩周年
• 漢服雅集、不變如一
蘭州漢服雅集會兩周年海報
蘭州漢服雅集會兩周年海報
• 乙未年九月十二(2015.10.24)
• “重陽節”活動
• 乙未年九月十九(2015.10.31)
• 蘭州漢服雅集會率團參加第三屆西安“中華禮樂大會
• 乙未年十月初四(2015.11.15)
• “漢心雅敘”專題活動
• 乙未年十月十一(2015.11.22)
• 全市漢服行活動
• 乙未年十月十九(2015.11.30)
• Windosw版“小集”上線
• 乙未年十一月初三(2015.12.13)
• 永登雅集會活動
• 乙未年十一月十六(2015.12.26)
• 冬至節祭禮活動,甘肅省內近代首次明制祭禮
• 乙未年臘月初八(2016.1.17)
• 乙未年年會暨臘八節活動
• 乙未年臘月廿六(2016.2.4)
• 為蘭州漢服雅集會同袍舉行的漢服婚禮
• 丙申年正月廿八(2016.3.6)
• "花朝節"活動
• 丙申年二月十九(2016.3.27)
• 射藝研習活動
• 丙申年二月廿六(2016.4.3)
• 丙申年甘肅省清明祭
• 丙申年三月初三(2016.4.9)
• "上巳節"活動
• 丙申年五月初一(2016.6.5)
• "端午節"活動
• 丙申年五月廿二(2016.6.26)
• 外拍活動
• 丙申年七月初五(2016.8.7)
• “乞巧節”活動
• 丙申年八月十五(2016.9.15)
• “中秋節”祭月活動暨成人禮活動
• 丙申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三周年
蘭州漢服雅集會三周年海報
蘭州漢服雅集會三周年海報
• 丙申年九月廿一(2016.10.21)
• “重陽節”活動
• 丙申年十月廿七(2016.11.26)
• 第二屆“漢心雅敘”暨漢服出行紀念日專題活動
• 丙申年十一月十二(2016.12.10)
• 漢服手游“漢服2048”正式發布
• 丙申年十一月十九(2016.12.17)
• "冬至節"活動
• 丁酉年二月十五(2017.3.12)
• “花朝節”活動
• 丁酉年三月十三(2017.4.9)
• "上巳節"活動
• 丁酉年五月初五(2017.5.30)
• “端午節”佩香祈福、趣味鬥草活動
• 丁酉年閏六月十五(2017.8.6)
• “乞巧節”笄禮活動
• 丁酉年八月十五(2017.10.4)
• “中秋節”祭月活動
• 丁酉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四周年
蘭州漢服雅集會四周年海報
蘭州漢服雅集會四周年海報
• 丁酉年閏九月十七日(2017.11.05)
• 重陽節活動
• 丁酉年十一月初六(2017.12.23)
• “冬至節”活動暨第三屆“漢心雅敘”專題活動
• 戊戌年二月十五(2018.3.31)
• 傳統與科技的融合,青年著漢服游甘肅科技館——戊戌年花朝節活動
• 戊戌年三月初七(2018.4.22)
• 赴一場風雅之約——戊戌年上巳節活動
• 戊戌年五月初五(2018.6.18)
• 五月五日午,贈君一隻艾 ——戊戌年端午節活動
• 戊戌年七月初八(2018.8.18)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戊戌年乞巧節外拍活動
• 戊戌年八月十五(2018.9.24)
•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成立五周年暨戊戌年中秋節集體及笄禮活動
• 戊戌年八月“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五周年
蘭州漢服雅集會五周年海報
蘭州漢服雅集會五周年海報
• 戊戌年九月十二(2018.10.20)
•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戊戌年重陽節線上活動
• 戊戌年十月十七(2018.11.24)
• 勿忘初心,仍在路上——戊戌年漢服出行活動
• 戊戌年十一月十六(2018.12.22)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戊戌年冬至節活動
• 戊戌年臘月廿三(2019.1.28)
• 蘭州漢服雅集會成立五周年紀錄片《十年一半》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