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菜

草本植物

螞蟻菜,別稱馬齒莧,一年生草本。莖下部葡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綠色或帶淡紫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柄極短;葉片肉質肥厚,長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圓,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寬楔形,形似馬齒,故名"馬齒莧";全緣,上面深色,下面淡綠或暗淡紅色,除中脈外,余脈均不明顯。

夏日開黃色小花,3~5朵簇生於枝頂4~5葉狀的總苞內。萼片2;花瓣5,黃色,凹頭,干時開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頂端4~5裂成線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圓錐形,自腰部橫裂為帽蓋狀,內有多數黑色扁圓形細小的種子。

別名


馬齒草(《雷公炮炙論》),馬齒龍芽(《寶藏論》),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綱目》),酸莧、安東菜(《醫林纂要》,瓜子菜(《嶺南採藥錄》),長命莧、醬瓣豆草(《中國葯植志》,蛇草(《南京民間草藥》),酸味菜(《貴州民間方葯集》),豬母菜獅子草(《福建民間草藥》),地馬菜(《江蘇植葯志》),馬蛇子菜、馬踏菜(《山東中藥》),長壽菜(《中國葯植圖鑑》)。
馬莧菜(東北),馬蛇子菜(遼寧、山西),長壽菜(北京),瓜子菜、馬舌菜、螞蟻菜(山東),馬馬菜(山東臨沂)、安樂菜、醬瓣頭草(江蘇),五行草(上海),馬齒菜(河南),耐旱菜(江西),酸菜(福建),酸莧(浙江),馬屎莧(貴州)。
又名太陽花,開的花雖然小但卻非常艷,以太陽越大花開越盛而得名.

基原


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螞蟻菜在北京曾經是最常見而最無價的野菜,在北京任何未曾耕墾過的黃土地面上均可找到,而在市面上,卻從未流通過。
螞蟻菜梗紅,葉片飽滿肥厚地一葉一葉沿著紅梗秩序生長,吃起來味道微酸,汁液很多。傳說這是防治痢疾的野菜。
小小的葉子,有點像螞蟻的腹部,這可能是名字的來源。
螞蟻菜又名馬齒莧Machixian。
為常用中藥,涼拌可食。商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乾燥地上部分。

歷史


本品始載於《蜀本草》。據《證類本草》莧實項下,陶弘景說:"今馬莧別一種,布地生,實至微細,俗呼為馬齒莧,亦可食,小酸……"。可見《蜀本草》之前,已對馬齒莧有較明確認識。《圖經本草》載:"馬齒莧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雖名莧類,而苗葉與人莧輩都不相似,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李時珍說:"馬齒莧處處園野生之,柔莖布地,細細對生,六七月開細花,結小尖實,實中細子如葶藶狀,人多采苗煮曬為蔬"。從《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的附圖來看,與現今所用的馬齒莧基本相同。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肥厚,肉質多汁,高約30cm。莖圓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常顯紫色。葉互生或對生,葉柄極短,在節處有鱗片狀附屬體,葉肥厚,楔狀矩圓形或倒卵形,長1.0~2.5cm,寬0.5~1.5cm,全緣,頂端圓或平截,有時微凹,上面深綠色,下面暗紅色,側脈不明顯。花常3~5朵簇生於枝端,總苞片4~5,膜質;萼片2,小形,長約0.4cm,基部與子房合生;花瓣5,黃色,常呈倒心形,長約0.5cm;雄蕊8~12,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半下位,卵形,1室,花柱較花絲短,柱頭4~6深裂,線形。蒴果短圓錐形,長約0.5cm,棕色,蓋裂;種子多數,黑色,細小,直徑近1mm,表面密布細點。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螞蟻菜
螞蟻菜

典故


江蘇地區傳說:曬不死的螞蟻菜
遠古時期,十個太陽同時炙烤人間,民不聊生。后羿得了神箭,立志為民除害。
十個太陽東躲西藏,但已有九個陸續被后羿尋出,射落。
天空沒了太陽,人間陷入黑暗與寒冷之中,民又一次不能聊生。
后羿仍在努力尋找最後一個太陽,民請求后羿留下這最後一個太陽,讓他給人間帶來光和熱。
最後一個太陽復出,原來他是斂了光芒藏在了螞蟻樹中,那螞蟻樹開黃色圓花,與斂了光芒的太陽極為相似,難怪后羿久尋不獲。
但太陽終究是個火球,雖斂了光芒,但仍將原本高大的螞蟻樹燙成了重度傷殘。螞蟻樹已經匍匐在地,永遠不能立起成樹了。
從此,螞蟻樹的後代都只能長得又矮又小,匍匐於地,遂被後世之人稱為螞蟻菜。
感恩的太陽向重傷的螞蟻樹發下誓言:永不傷害其子孫。今天,無論怎麼毒辣的日光都不能將螞蟻菜曬死,除非你像村民一樣用滾水把它燙蔫或拌上草木灰。
過熱水后曬乾保存,春節時可以包饅頭吃,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夏天時挑一些的。

採制


夏、秋季植株生長茂盛,花盛開時,選擇晴天割取地上部分或拔取全草將根除去,洗凈泥土,用開水略燙,取出曬乾即得(不用開水燙,則不易曬乾)。以秋季採的水分少,枝葉肥厚者質佳。

藥材產銷


馬齒莧Herba Portulacae 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多為自產自銷。

化學成份


鮮品含去甲基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約0.25%;全草含左旋去甲基腎上腺素(l-nor-adrenaline)、多巴明(Dopamine,4-⑵-乙氨基-焦性兒茶酚)及多巴(Dopa,二羥基苯丙氨酸)。全草尚含維生素A、B1、B2、PP、C,胡蘿蔔素,鈣、磷、鐵鹽,並認為以維生素A、C較豐富且維生素C含量可達30~35mg/100g;以及皂甙、鞣質、樹脂、脂肪、脲素等。含有多種鉀鹽,如草酸鉀、硝酸鉀、硫酸鉀氯化鉀等,初步認為氯化鉀主要存在於莖中,有興奮子宮作用,且鉀鹽以氧化鉀計算,乾草約含10%。並含豐富的蘋果酸、枸櫞酸氨基酸草酸鹽及微量遊離草酸。
全草預試有生物鹼、香豆素黃酮強心甙及蒽醌類化合物反應。
尚見報導地上部分含有粗纖維、粗蛋白、糖類、礦物質(無機鹽)以及菸酸、維生素E。葉中含粘液質約0.42%,其組成分為酸性及中性兩部分,酸性部分主要是由半乳糖醛酸α(1→4)連接而成,其中60%以鈣鹽形式存在;中性部分由阿拉伯糖基41%、半乳糖基43%及少量鼠李糖基構成。葉與莖的蠟被由烴類、酯類、酸類、醇類等組成。
去甲基腎上腺素
多巴...............................多巴明

藥材鑒別


性狀

全草常皺縮捲曲成團。莖圓柱形,長10~30cm,直徑1~2mm,表面黃褐色至棕黑色,常扭曲,有明顯縱溝紋。葉易破碎脫落,完整葉片倒卵形,綠褐色,長1~2.5cm,寬0.5~1.5cm。莖端常有小圓錐形蒴果,長約5mm,蓋如小帽狀,內有多數黑色小種子。氣微弱,味微酸而帶粘性。
以株小,質嫩,整齊少碎,葉多,青綠色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

莖(直徑 2mm)的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顯紫紅色。皮層占莖的大部分,外側為2~3列厚角組織,皮層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0μm,有時尚可見澱粉粒及細小棱狀結晶。維管束外韌型,約8~14個排列成環狀,束間形成層明顯。髓部細胞亦有含草酸鈣簇晶。
葉表面觀:葉上表皮細胞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的垂周壁呈波浪形;氣孔平軸式,以下表皮為多,角質層紋理顯著。葉肉組織中含有大量草酸鈣簇晶,直徑7~18~37μm,而葉肉組織細胞常輪廓不清。
1.氣孔2.葉肉組織中含大量草酸鈣簇晶(葉肉組織細胞輪廓不清)
粉末:灰綠色味酸。莖表皮細胞,長方形排列較整齊;葉表皮細胞氣孔平軸式。澱粉粒較少,單粒及復粒,單粒類圓形,直徑5~24μm,臍點呈點狀、裂縫狀或線形,層紋不明顯,偶見復粒,由2~3個單粒組成。草酸鈣簇晶,多存在於葉肉組織內。導管碎片,網紋主要來自莖中,尚見螺紋或環紋導管。果皮石細胞,多呈長梭形或長方形,薄壁性,常成群成片存在;少見壁略厚的類圓形,尚可見有具大形網孔的薄壁性木化細胞。種皮細胞碎片呈深棕紅色,表面觀細胞呈多角星狀,表面密布不整齊小突起。
1. 葉表皮上的氣孔 2.澱粉粒3. 草酸鈣簇晶 4. 種皮細胞碎片(表面有小突起)
5. 果皮石細胞6. 果皮薄壁性大網孔細胞

理化

1. 取本品粉末2g,加5%鹽酸的乙醇溶液15ml,加熱迴流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后,在冰水中冷卻,加新配製的重氮化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檢查香豆精)
2. 取本品碎末10g,加蒸餾水100ml,並用甲酸調PH至3~4,冷浸2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蒸發皿中在水浴上濃縮至約10ml,濾過,濾液備用。取濾液數滴置比色板上,加1%鐵氰化鉀水溶液1~2滴,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溶液變綠色並出現藍色沉澱。(用去甲基腎上腺素0.2%水溶液及多巴水溶液做對照,結果相同)
3.薄層層析樣品製備:取上述濾液供點樣用。同時以0.2%去甲基腎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對照。吸附劑:硅膠G(青島)。展開劑: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距13cm 。顯色劑:0.2%茚三酮乙醇溶液,噴霧後置紅外燈下烘烤約10分鐘,顯色,斑點呈淡紫紅色。(兩種對照標準品初顯紫紅色,久置后則呈現淡棕色)
馬齒莧薄層層析圖譜
S1:去甲基腎上腺素 S2:多巴1.馬齒莧

性味功效


味酸,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用於腸炎、菌痢、疔瘡腫毒、蛇蟲咬傷、痔瘡腫痛、濕疹,急性、亞急性皮炎,帶狀皰疹、產後及功能性子宮出血、闌尾炎、鉤蟲病。用量9~15g;鮮品30~150g。水煎服或鮮品搗汁內服。外用適量,干品研末或鮮品搗爛敷患處。

藥理臨床


1. 促潰瘍癒合作用:
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促進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趨於正常。
2.抑菌及抗真菌作用:
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對子宮和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對豚鼠、大鼠及兔離體及在體子宮均有收縮作用;對血管亦有收縮作用,此種收縮作用兼有中樞及末梢性。
4. 對家兔有降壓利尿加強腸蠕動
臨床用於治療咳嗽、牙齦紅腫。鮮馬齒莧汁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馬齒莧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扁平疣;馬齒莧解毒膏治療帶狀皰疹等。

採集製作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田間、園圃等向陽處。
【採集】夏、秋兩季當葉茂盛採收,割取全草,洗凈泥土,用沸水略燙后曬乾。
【藥材】乾燥全草皺縮捲曲,常纏結成團。莖細而手扭曲,長約15cm。表面褐色至綠褐色,有明顯的縱溝紋。質脆,易易折斷,折斷面中心黃白色。葉多皺縮或破碎,暗綠色或深褐色。枝頂端常有橢圓形蒴果或其裂片殘留,果內有多數細小的種子。氣微弱而特殊,味微酸而有粘性。以棵小、質嫩,葉多,青綠色者為佳。
【炮製】揀凈染質,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乾。
【性味】酸,寒。
1.陶弘景:“小醉。”
2.《唐本草》:“味辛,寒,無毒。”
3.《本草經疏》:“味辛苦,氣寒,無毒。”
【歸經】入大腸、肝、脾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瘰癆,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服,3~5錢(鮮者2~4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 鱉甲同入。”

臨床報道


1. 預防菌痢:
取鮮馬齒莧莖葉,洗凈切碎,1斤馬齒莧加水3斤,煎取1斤,過濾。成人日服3之,每次70毫升,連服2~7天。兒童服50%馬齒莧煎液,或把馬齒莧怍細做成餛鈍、饅頭餡,或煮粥吃;每斤鮮馬齒莧食可分給15個兒童服用,隔日吃1次。有些地區也作為副食品食用,連續10天。經數千例觀察,在菌痢流行季節服用,發病率明顯下降。
2. 治療菌痢、腸炎及痢疾帶菌者:
馬齒莧對急慢性菌痢的療效,與其它治痢藥物如磺胺冞、合黴素等相仿,對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 90以上,對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上下。劑量:馬齒莧有效劑量的安全範圍較大,雖大量服用,亦無毒性。但亦有報告1例服用100%馬齒莧煎液后引起過敏性皮疹。有人主張鮮草每日服1斤,千草減半,臨床上常用50%煎劑(乾草),每次50~1002毫升,或100%煎劑(鮮草),每次40~7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連續7~10天為療程。慢生病例連服4周亦未見毒性反應。對頑固病例可用馬齒莧煎液稀釋後行保留灌腸,每次200毫升,每日次。又有用馬齒莧,鐵莧菜等量製成注射劑(每毫升相當於生葯各1克),成人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2~3次,連續3天為一療程。此外,又可用馬齒莧與白頭翁黃柏按3:1:1的比例製成合劑,治療效果亦滿意。在馬齒莧治療過程中,對嚴重失水患者須按常規補液,腹痛者可給顛茄合劑。急性病例絕大多數在服藥后一 kmnb切切臨床癥狀迅速被控制,1~2天內體溫恢復正常,3~5天內排便次數較為正常,3~4天內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2~6天最遲11天內大培養腹瀉,也有同樣效果。
3. 治療釣蟲病:
成人1次量為鮮馬齒莧5~6兩,煎汁加食醋50毫升,也可加適量白糖,每天1次或分2次空腹服,連服3天為一療程。如需行第二、三療程,須間隔10~14天。臨床觀察192例,服藥1~3個療程后糞檢蟲卵較陰率佔80%上下。馬齒莧亦可製成片劑或1:2流浸膏,以片劑療效較高,流浸膏次之,水煎劑較差。
4. 治療急性闌尾炎:
干馬齒莧、蒲公英各2兩(亦可用鮮草,劑量加倍),水煎2次,煎液合併再濃液成200毫升,上下什各服 100毫升。經治療31例,除1例療效不佳而改用手術治療外,其餘均痊癒出院。其中絕大多數在3~8天內體溫及白細胞恢復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緊張消失,壓痛消失或尚有輕微深痛。另法取馬齒莧洗凈搗碎,以紗布包裹壓榨過濾,取原汁30毫升,為1次量,日服3次,有療效。
5. 治療淋巴結核潰爛:
取全草6兩洗凈曬乾,加工成細粉,放入熬熟的豬皮油8兩中,趁熱用鐵勺不斷攪拌,待冒白煙,將鍋端下,放入蜂蜜8兩中,趁熱用鐵勺不斷攪拌成糊狀,冷卻后即成軟膏。用藥煎先將患處用淘米水(泠開水淘)洗凈,按瘡口大小攤成小膏藥敷於患處,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 2天換1次,以痊癒為度,不可間妡。治療期間忌食無鱗魚,鱉,忌房事。此膏對其它骨結核潰跛也有同樣療效。同時,此膏又可用內服治療多種結核病。服法:每次1~3錢,日服3次。臨床觀察118例,其中淋巴結核42例,肺結核31 例,其它結核(包括脊椎結核骨結核腸結核、腎結等)45例,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療效又有用鮮馬齒莧洗凈煮爛,擠出原汁,熬成膏狀,用於治療寒性膿瘍,按常規清創后,將藥膏塗於患處,上蓋敷料固定,亦取得一定療效。
6. 治療瘡癤及化膿性疾患:
取鮮馬齒莧4~6兩,洗凈搗碎,加水2~3斤,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藥液泹洗患處,每日2~4次;或用4~6層紗布藥液濕敷患處,每日2~4次,每次20~60分鍾;亦可用馬齒莧搗成泥糊狀敷創面,外加敷料固定,每日換藥4~6次。洗和搗敷適用於化膿性皮膚病和外科感,如暑令瘡毒、癤腫、乳癰、丹毒毒、蜂窩織炎、肛周膿腫、甲溝炎等;洗還可用於黃水瘡、廉瘡、足癬感染等;濕敷主要用於糜爛滲出性皮損,如濕疹、漆瘡、嬰兒濕疹,接觸性皮炎,上述疾忠用馬齒外治,並適當配合內服藥,一般在1~2周可愈,對糜爛滲出的皮損用馬齒莧濕敷,平均3~5天滲出停止,上皮新生。
7. 用於收縮子宮:
經500餘例臨床觀察,馬齒莧注射液可以代替麥角新鹼,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其作用甚至較麥角新鹼為強。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葯0.5~1.0錢,對產後凝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可肌注2毫注;對剖腹產、刮官取胎可直接注射於子官底兩側或注入官頸。
8. 治療小兒單純性腹瀉:
取新馬齒莧0.5~1.0斤,煎湯,加適量白糖調味,分次作飲料服下,1天服完,連服2~3天,或取鮮馬齒莧洗凈焙乾研末,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9. 治療小兒百日咳:
取50%馬齒莧糖漿100毫升,每日4次,3天分服。一般服藥3天後,即見咳嗽減少,發作時間縮短,癥狀減輕。
螞蟻菜[草本植物]
螞蟻菜[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