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縣學宮

瓊山縣學宮

瓊山縣學宮位於海南瓊山府城街道文庄路。瓊山縣學宮又稱為瓊山學宮、瓊山文廟、瓊山孔廟、聖公廟等。據清朱為潮篡《瓊山縣誌》記載:文廟始建於宋代,原設在海口浦,歷史上多次遷移位置和重修擴建,學宮現今僅存大成殿,屬於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介紹


宋時瓊山學宮在海口浦,即今海口市。

明代介紹


明代洪武四年(1371),瓊山知縣李思迪遷建於府城東北東坡書院內(即今蘇公祠)。九年,知縣陳概又遷建於府城南郊。遷宮后的第一任教諭趙謙,原是國子監典簿,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儒,明太祖朱元璋、閣臣解縉等當時人物,都十分敬重他。他任教諭期間,為造就海南人才出了大力,被譽為“海南聖人”。瓊州府還特地在縣學宮的西邊築考古台,讓他在那裡研究學問。在通往學宮的大路口,趙謙書寫的“道義之衢”牌坊巍然屹立。成化元年(1465),重修學宮時,出身於縣學的丘浚,以翰林學士的身份為重修寫了一篇《瓊山縣儒學記》,立於文廟中。
弘治十一年(1498),廣東按察司副使陸淵遷建於府學之西,即今遺址。遷建后的縣學宮居於城內鬧區,靠近府署,接鄰府學宮,方便了生員習禮和各種慶典活動。
遷建后的縣學宮有明倫堂、兩齋、泮池、官舍等建築。正德元年(1506),增建學舍20間。嘉靖三十年(1551),教諭陳湯、訓導符山、李夔等人購置學田並建亭舍。三十三年(1554),知府張子宏、推官徐邦佐等改建縣學文廟於明倫堂之西,鄭廷鵠有記。三十五年(1556),訓導黃子祿建啟聖祠於文廟后。萬曆元年(1572),知縣文以進鑿泮池於欞星門內。七年(1578),重修,海瑞有記。二十一年(1592),教諭梁尚道、訓導程士章、何其名改建明倫堂,並修泮池,欞星門。三十三年(1605),地震,廟堂盡圮,署知縣通判吳偉捐修。四十三年(1615),訓導陳汝言請准建啟聖、名宦、鄉賢和考古祠。

清代介紹


瓊山縣學宮大成殿
瓊山縣學宮大成殿
清康熙六年(1667),巡道馬逢皋捐俸重建殿廡及明倫堂。十一年(1671),強颱風,各祠石柱皆折,牆垣傾圮。十四年(1675),僉事范養民、知縣茹鉉等官員捐俸復建。十八年(1678),復圮,翌年春,海寇謝昌、楊二攻破海口城,府城危急,兵丁搬泮池石柱及垣牆石護城,使縣學宮變成平地。二十三年(1684),副使程憲、知府佟湘年、知縣朱王比、教諭盧啟運等人出廉復修。此後幾年,連遭暴風,縣學宮連復連圮,地方財力耗費頗大。四十四年,又遭風災,知縣王贄集紳衿設法捐修,巡道焦映漢、學道翁嵩年、知府賈棠等人為瓊山縣學宮的復建出過大力。
雍正十年(1732),知縣余宏仁重修學宮時,改明倫堂為崇聖祠,別建明倫堂於祠之東。乾隆四年(1739)、六年(1741)連遭颱風,學宮坍塌荒廢。八年(1743),知縣楊宗秉詳項重建,將原在崇聖祠左右的名宦祠和鄉賢祠移建於大成門側。三十二年(1767),颱風又毀壞殿廡。三十五年(1770),知府遭槐、知縣秦其火胃同意鄉紳吳位和等人的請求,將大成殿遷建於鼓樓東邊原鐘樓廢址(即今遺址),知縣汪後土有記。嘉慶四年(1799),署知府李戴春、知縣蔡升同意鄉紳請求,購買附近市民房屋4間,移崇聖祠至后大街,移大成殿退後3丈。道光二十年(1815),知縣金樹本購買東西民房擴建兩廡,並修大成門。二十七年建忠義節孝祠於大成門外左右,改大門為東西兩門。
光緒二十三年(1897)秋,瓊山名士林之椿、曾對顏、粘世王召、王國棟、柯玉珊、王駿聲、孫生英等人發起重修,這次修建工程浩大,是瓊山學宮歷史上最後一次重修。正當升梁的時候,突然颳起一陣怪風,將梁吹折,當時人們都感到詫異,做了不少法事,才於九月接著建造。這次重修學宮移大成門入大成殿階前,又新建名宦祠、鄉賢祠、孝悌祠,補建趙謙祠於名宦祠之前,改建節孝祠在孝悌祠之旁,添建尊經閣於崇聖祠右。文廟外邊,東為聖域門,西有賢關門。由聖域門入禮門,禮門內正階而上是美富門,趙謙祠就在美富門正中的台階之上。轉過趙謙祠的台階,便到大成門正階,大成門東邊便是名宦祠;如從西邊的賢關門進入學宮,則經義路門、仰止門,仰止門內正中的台階之上便是孝悌祠,轉過孝悌祠台階而到達大成門的正階,大成門的西邊是鄉賢祠。進入大成門,對面便是大成殿,殿前兩邊是東廡和西廡,殿後便是崇聖祠。這次修建,時歷一年,規模宏大,更為完備,共佔地64000平方尺,共花銀12000多元。鄉賢王國棟有文記其事。
這次重修的大成殿正中的神幄中,高高地樹立著孔子的牌位,牌高2.37尺,寬0.4尺,厚0.34尺,朱底金書,孔子牌位東邊向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子思兩個牌位,西邊向東分別是宗聖曾參亞聖孟軻兩個牌位。神幄的東邊西向,供奉著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等先賢的神主;東邊向西邊有: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等六位神主。東廡西向供奉著40個先賢牌位,其中有宋代的周忄享頤、程顥邵雍;還有先儒38個牌位,其中有孔安國、毛萇鄭玄陸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楊時李綱、張木式、陸九淵真德秀文天祥方孝孺顧炎武等。西廡東向先賢39位,還有先儒37位,其中有應邵董仲舒許慎諸葛亮韓愈韓琦胡安國李侗呂祖謙、袁夔、魏了翁陸秀夫王守仁王夫之等。
名宦祠奉祀歷代瓊山縣的名宦25人。鄉賢祠奉祀瓊山縣歷代名賢53人,這些鄉賢的事迹,府、縣誌上都有記載。
雍正八年(1730),瓊山縣學宮奉旨立學宮卧碑,上刻規制,約勵生員。
學宮廟頂九條脊,為重檐歇山式結構。原有後殿、大成殿、東廡、西廡、欞星門、丹墀等建築,十分雄偉壯觀,為瓊山歷代儒學教育機構,佔地面積最大時“直500尺,橫128尺,面積64000方尺”。

中國時期


瓊山縣學宮今僅存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式頂。梁架結構為七架木結構式,梁檁之間雕刻精美的龍獅、蓮花、捲雲、紋刻,莊重典雅。瓊山縣學宮大成殿為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