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電效應

地電效應

地電效應(Geoelectric Effect)

很久以前就發現,植物發芽后在處於直立狀態時,對稱的兩側之間不產生電位差,但如果保持水平狀態,則下側對上側可產生10mV的正電位差,這種現象稱為地電效應。曾有一個時期,認為這種電位差的產生,是由於生長素橫向移動的結果。但現在已經清楚,這種電位差在實驗中僅用不分電極的方向變位也能產生,因而結論為非生物的現象。據最近的試驗,儘管消除測定裝置的變位所引起的電位變化,也會出現下側比上側大50mV的正電位差,不過只有越過刺激閾時才會出現。另外切去其頂端使生長素消失時,則看不到電位差。從這一點看來,這種電位差可能是由於生長素分佈的不均而出現的。這種現象仍稱為地電效應。

基本概念


geographical phenomena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地理現象是指地理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 2、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現象都可稱為地理現象。地理現象又可分為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現象。由於受傳統地理學的影響許多地理現象被排除在地理學家的研究範圍之外(主要是指諸多自然地理現象)。

介紹目錄


• 1具體現象
• 2生活地理
• 3常見規律
• 4相關影響
• ▪地球運動
• ▪海洋河流
• ▪季節氣候
• ▪動物遷徙
• ▪農事活動
• ▪資源利用
• ▪自然災害
• ▪環境問題
• ▪十一、科考
• ▪十二、旅遊

具體現象


地球上,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佈不符合一般規律,而是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個性特徵,從而形成了獨特有趣的地理現象。下面試舉數例分析說明。
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因為這裡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進一步加劇了氣候的乾旱程度,使荒漠區一直延伸到海岸邊。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魯沿海地區,這裡不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氣候最乾旱的地區,而且荒漠區隨強大的秘魯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為一大自然奇觀。
“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佈在這裡,故稱為“回歸沙漠帶”。但是,這一帶並非到處都少雨。例如我國華南地區,雖然地處北回歸線附近,但因位於大陸東岸,地理位置優越,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每年夏季風和颱風從海洋上帶來大量水汽,造成豐沛的降水。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植被繁茂。特別是廣東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萬木蔥蘢,恰似鑲嵌在華南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贏得了“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之美譽。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現已參加了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
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這裡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這是因為南北半球海陸分佈不同,特別是赤道附近雲量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加強,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夏季太陽直射點北移,撒哈拉沙漠地區終日晴空萬里,烈日當空,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加上沙漠地區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空氣乾燥,增溫強烈,所以就形成了全球的炎熱中心。
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但是,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卻與眾不同,它的形成跟這裡的上升流有關。上升流把海水深處的磷酸鹽硅酸鹽帶到海水上層,供給海洋浮游生物所需要的養料,浮游生物又為魚類提供餌料,因此秘魯附近的海域也成為世界有名的漁場之一。
赤道兩側的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在赤道南側的赤道帶內,有幾座海拔超過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尚尼亞境內的乞力馬扎羅山、印度尼西亞伊里安島上的查亞峰等。它們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終年冰峰峭立,白雪皚皚,成為赤道地區的奇觀。
北歐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附近,但並不是一個終年冰天雪地、氣候奇寒的國度,實際上全國僅有10%左右的面積為冰川所覆蓋。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冰島氣候相對比較溫和濕潤,夏季涼爽宜人,冬季則比較暖和,所以人稱“冰島不冰”。此外,冰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溫泉和熱泉很多。當地居民充分利用溫泉熱水發展溫室生產。在溫室里生長著西紅柿黃瓜辣椒等新鮮蔬菜,以及熱帶、亞熱帶出產的香蕉葡萄等水果,還培育了多種艷麗芬芳的鮮花。由此可見,在冰雪茫茫的北極地區,得天獨厚的冰島就成了一塊罕見的“熱洲”。
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的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一般把本國境內包含的外國領土稱為內飛地(enclave),外國境內的本國領土稱為外飛地(exclave)。飛地的概念產生於中世紀,飛地的術語第一次出現於1526年簽定的馬德里條約的文件上。

生活地理


知識源於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提倡聯繫生活實際,這個觀點非常實際,也具有指導意義。
實際上生活中到處是地理現象,比如,學生大都在早晨五點半上早自習,學生冬天時起來上早自習天亮沒亮,夏天時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就會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點學生吃晚飯,冬天時天已經很黑了,夏天時太陽還很高,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從而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還其他的一些現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總之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現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人低頭思考的多了,抬頭看路的少了,近視眼多了,對周圍的環境觀察觀察的少了,因此多聯繫一下生活實際,用地理的規律和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常見規律


地理現象空 間 分 布冬半年夏半年
地球自轉繞地軸旋轉形成赤道面,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背向太陽,北半球地區受熱少
地軸穿過的北極地區朝向太陽,北半球
地區受熱多
地球公轉形成公轉軌道面(黃道),太陽位於近圓形軌道的一個焦點上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冬半年較短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
線速度最慢,夏半年較長
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夏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晨昏線把全球分為晝夜兩半球,隨地球自轉,晨線西移,昏線東移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西偏,昏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
北半球晨線隨緯度增大而東偏,昏線隨
緯度增大而西偏
晝夜長短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是晝長,並且緯度越高晝越長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日出方位太陽東升西落,北半球太陽軌跡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陽軌跡在北天空
東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東南出,西南
南北半球相同
等溫線低溫低凸,高溫高凸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氣壓帶、風帶沿赤道南北對稱分佈隨太陽直射點南移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對流層厚度變化從赤道(17、18km)向兩極(8、9km)遞減對流減弱,厚度變小對流旺盛,厚度變大
雪線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雪線高度逐漸下降,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反雪線下降雪線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以赤道為中心受季節影響,流向發生改變的特殊洋流系統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臭氧層空洞容易在對流層較低的地區上空出現臭氧的極小值分佈區9—11月份,南極出現臭氧分佈的極小值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極地區出現臭氧分佈的極小值
酸雨及大氣污染我國以硫酸型酸雨為主,歐美發達國家以硝酸型酸雨為主太陽輻射弱,輻射逆溫強,空氣對流運動弱,大氣污染重,酸雨率大太陽輻射強,地面受熱多,空氣對流旺盛,大氣污染較輕,酸雨率小
航天發射基地一般選擇在緯度較低、開闊平坦、天氣多晴的地區1月溫度低,不利於發射和回收7月溫度高,不利於發射和回收
長江口鹽度由河口向外鹽度逐漸變大等鹽度線向河口收縮,同海域鹽度變大等鹽度線向外海擴大,同海域鹽度變小
我國的降水東南多、西北少夏李風影響,降水多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西北地區多內流河,東南地區多外流河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內流河囚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河流進入汛期
我國的漁場集中分佈在溫帶沿海大陸架,以舟山漁場為最大帶魚墨魚
我國的季風東南大地區受東亞季風影響,雲貴高原部受西南季風和東南風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
影響,高溫多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不同地區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北方地區農作物處于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可生產反季節果蔬作物進入生長期,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過渡到一熟
氣象災害我國北方多大風、干早;南方多澇災、颱風寒潮沙塵暴、干早、暴雪旱澇、暴雨、颱風、冰雹乾熱風
地質災害地形的渡地帶和板塊交接地帶多災害較少滑坡、泥石流較多

產生影響


地球運動

近日點在 1月初,遠日點在 7 月初;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北半球夏半年白晝長於夜,冬半年白晝短於夜;從窗戶射入房間的陽光,夏季少,冬季多(因為冬季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時影朝西南,日落時日影朝東南。不同的季節,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不同,極晝極夜現象出現的地區也不一樣,由此可以確定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節氣,或大致確定出南北半球的季節。北半球夏至日(或夏季)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與經線圈相交),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冬至日(或冬季)相反。二分日晨昏圈與經線圈重合,全球晝夜等長。北半球某地若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則北半球白晝短於黑夜,為冬半年,南半球為夏半年;北半球某地若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則北半球白晝長於黑夜,為夏半年,南半球為冬半年;北半球某地日出時間早於 6 點,日落時間晚於 18點時,則白晝長於 12小時,為夏半年;日出時間晚於 6 點,日落時間早於 18 點時,則白晝短於 12小時,為冬半年。

海洋河流

一般情況同一海區夏季溫度高,鹽度也高,冬季則反之;河口處徑流量大時鹽度小,徑流量小時鹽度大。如長江口夏季鹽度小,等鹽度線向海洋凸出明顯;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或夏季自西向東流,冬季自東向西流);索馬利亞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舟山漁場夏季墨魚汛,冬季帶魚汛;長蘆鹽場曬制海鹽最好的季節是雨季來臨前的一段時間(春夏之交)。海南和台灣的鹽場曬鹽則是夏天最好;南大洋冬季封凍線範圍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時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較多;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北半球冬季(聖誕節前後)。
一般情況是豐水期時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則反之,但有些地區不是這樣,比如說地上河;高山冰雪融水補給量大的季節是夏季;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一般在春季;凌汛發生在該地初春和冬初,結冰期一般發生在該地的冬半年;汛期時間與該地降水季節變化有關,如季風氣候區夏季形成汛期;枯水期時河口處容易形成咸潮。如珠江口的廣州附近冬季易形成咸潮;雪線(夏季固體降水與融雪平衡點為雪)嚴格來講沒有季節變化,但有些試卷上經常有類似題目,如遇到則夏季高,冬季低;黃淮海平原:春、秋積鹽,夏季淋鹽,冬季平穩;含沙量在汛期大,枯水期小;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一般在汛期來臨前的 6—7月。

季節氣候

有季節變化的植被類型如落葉闊葉林和熱帶草原等,一般夏季榮,冬季枯。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東亞季風氣候區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南亞季風氣候區夏季吹西南風,高溫多雨,冬季吹東北風,溫和少雨;澳大利亞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風,冬季吹東南季風輻射逆溫現象冬季較多;氣壓帶風帶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熱帶草原氣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壓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風影響,草木枯黃(天文四季,不是氣候四季);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但冬雨稍多;夏季大陸氣溫高于海洋,冬季大陸氣溫低于海洋。北半球大陸上等溫線夏季北凸,冬季南凸;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壓強盛,冬季阿留申低壓較強。亞歐大陸上的活動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壓,冬季是亞洲高壓;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華北春季乾旱,長江中下游6 月中旬到 7 月上旬梅雨,梅雨後伏旱,北方秋高氣爽;昆明准靜止鋒在冬半年影響雲貴高原東部,使貴陽等地冬半年陰雨連綿;對流層高度夏季高於冬季;清明時節雨紛紛,黃梅時節家家雨,華西秋雨;我國的飛船發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於南大洋上測量船的作業)。

動物遷徙

非洲草原上動物的遷徙與植物的枯榮相關,植物的枯榮又受該地的熱帶草原氣候影響,每年的 5 月至 10 月,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正處於夏季,氣候濕潤,形成濕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動物來此生活,非洲南部熱帶草原與此相反;在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活動的動物夏季北遷到苔原帶,冬季遷至亞寒帶針葉林帶,如馴鹿;北半球候鳥夏季北遷,冬季南遷;天山高山牧場,夏季牧場在林帶以上,冬季牧場在林帶以下。

農事活動

越冬作物如冬小麥油菜等是秋天種,次年初夏收;一般的作物是春種秋收,如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 7 月中旬前後,晚稻秋天收割(10 月底 11 月初);棉花在秋季收摘;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為羊毛品質好。
農作物播種季節收穫季節在中國的主要分佈地區
春小麥3~4月7~8月黑龍江、內蒙、西北地區
冬小麥9~11月翌年5~6月華北、陝、新、長江流域
水稻早稻4月插秧7月收割秦嶺-淮河以南(雙季)秦嶺-淮河以北、西南高原(單季)
晚稻7月下旬~8月上旬10月~11月
大豆4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松嫩平原、黃淮海平原
棉花4月上、中、下旬(視地區而不同)9月中旬——10月中旬(地區不同)長江中下游(4上)黃河中下游(4中)新疆(4下)
油菜春油菜4、5月播種9、10月收穫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等地區
冬油菜9、10月播種翌年4、5月收穫華北平原、長江流域、東南丘陵等地區
甜菜一般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下旬長城以北的東北、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區
甘蔗大部地區在2月至4月下種9、10月後分批收割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以及滇南、台南川中等地區

資源利用

水資源一般豐歉與降水季節變化、河流補給類型相關,如長江夏季水資源豐富;三峽水庫運行:蓄清排渾,一般10 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 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汛期前排至 145 米防洪限制水位;風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於其他季節;沼氣利用夏季優於冬季(氣溫高);太陽能利用一般是夏季優於冬季,沼氣也是夏季好於冬季;伏季休漁。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區不完全一致。

自然災害

寒潮在冬半年發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為大。颱風、暴雨一般在夏半年發生,旱災則要注意發生的地區,如華北春旱,長江中下游伏旱;我國颱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地質災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誘發因素暴雨發生的季節。如川滇黔交界處夏季強於冬季;水土流失一般在雨季嚴重,如黃土高原在夏季嚴重。

環境問題

赤潮一般發生在夏半年;沙塵暴發生在冬半年(春季較多);南極臭氧層空洞發生在 9 月-11 月份(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秋季)。

科考時間


兩極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應選擇在極晝、氣候較溫暖的時期。北極地區一般選在春分后(4、5月)至冬至前(10、11月)這段時間;南極地區正好相反,一般選在秋分后(10、11月)至夏至前(4、5月)這段時間。
高山科學考察:應避開雨季和冬季,選擇天氣狀況比較好、比較穩定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