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區
河北省廊坊市轄區
廣陽區,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是廊坊市中心城區之一,是廊坊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國共產黨廊坊市委員會、廊坊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河北省中北部,廊坊市區北部,下轄5個街道、3個鎮、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管委會,總面積361.89平方公里,總人口538798人(2020年)。
廣陽境域周代屬燕國地,西漢置安次縣,1989年成立地級廊坊市並設安次區,2000年劃出安次區京滬鐵路以北部分及九州、萬庄等鄉鎮,成立廣陽區。廣陽有炊庄高腔戲、冀中笙管樂、李派太極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有大棗林庄古槐、北旺村遺址等文物古迹。
廣陽區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永定河、龍河、鳳河、新舊天堂河流經境內。糧食主產小麥、玉米,工業門類有機械製造、建材、電子電器、食品、調料、服裝、玻璃製品、印刷、化工等,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區內。 2013年廣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億元。
2018年12月,廣陽區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17年,廣陽區地區生產總值301.5億元,同比增長10.7%;固定資產投資264.6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1億元,同比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2億元,同比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54元,同比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0元,同比增長8.5%。全部財政收入73.96億元,同比增長2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19億元,同比增長7.1%。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3.9:24.5:71.6。
據考古發掘,7600年前廣陽境內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上古時期,今廣陽境域為安墟地。
西周時期,為北戎燕地。
春秋時期,為北燕都薊的畿內地。
戰國時期,今境域屬燕國廣陽郡。
秦朝,屬廣陽郡。
西漢高祖初年置安次縣,隸屬幽州渤海郡,縣治在今古縣村。
東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復設廣陽郡,安次縣屬之。
北魏年間改名安城縣,屬幽州府。
廣陽歷史悠久,詳細:商代盤庚遷都殷后,位於殷朝東北,燕京戎(今太原附近)之東陲。
西周時為北戎燕國地。春秋時為燕都薊的畿內地。
西漢高帝年間,屬幽州刺史部。始置安次縣、文安縣(治今大柳河鎮東)、東平舒縣(今大城縣,為區別於并州刺史部代郡的平舒縣,加東字),為幽州渤海郡;置方成縣(今固安縣)屬燕國。高帝六年(前201年),置益昌縣(治今霸州市策城村),為涿郡地;
置潞縣(轄今三河市)、雍奴縣(轄今天津武清區、香河縣),隸漁陽郡。元鳳元年(前80年),方成縣改屬廣陽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屬廣陽國。初元五年(前44年),封廣陽王子云為臨鄉侯、容為西鄉侯(侯景嗣免)、發為陽鄉侯;永光三年(前41年),封廣陽王子嬰為益昌侯,各侯國均屬幽州刺史部涿郡。
東漢建武二年(26年),方成縣改為方城縣,屬幽州廣陽國,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屬上谷郡。
永元二年(90年),文安縣、東平舒縣改隸冀州刺史部河間國。建安末年,改隸章武郡。永元八年(96年),廢陽鄉侯國、臨鄉侯國、新昌侯國(燕刺王子封地,今高碑店境內),入方城縣(轄今固安縣、永清縣、霸州市)屬幽州刺史部涿郡;廢益昌侯國(原益昌縣)入安次縣,安次縣由渤海郡改隸幽州刺史部廣陽部;
潞縣(轄今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雍奴縣(轄今天津市武清區、香河縣),屬幽州刺史部漁陽郡。
三國,屬魏國。文安縣、東平舒縣屬冀州河間郡;方城縣屬幽州范陽郡;安次縣屬幽州燕國;潞縣、雍奴縣屬幽州漁陽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置章武國,東平舒為國治,文安縣、東平舒縣屬之。置長鄉縣(轄今固安一部),方城縣、長鄉縣屬幽州范陽國;安次縣、潞縣、雍奴縣屬幽州燕國。
南北朝北魏時,屬幽州。改長鄉縣為萇鄉縣。方城縣、萇鄉縣為幽州范陽郡地;東平舒縣改為平舒縣。文安縣、平舒縣為瀛州章武郡地;潞縣、雍奴縣為漁陽郡地。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方城縣、萇鄉縣入涿縣。安次縣為燕郡地,其餘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漁陽郡、燕郡、章武郡。安次縣、雍奴縣、潞縣屬幽州;文安縣、平舒縣屬瀛州。開皇九年(589年),析涿縣,廢方城縣舊境地置固安縣(縣治今固安鎮)屬幽州。大業三年(607年),安次縣、雍奴縣、潞縣、固安縣屬涿郡;文安縣、平舒縣屬河間郡。大業七年(611年),析安次、固安二縣地置通澤縣,隸涿郡。同年,析文安、平舒二縣地,置豐利縣(治今文安鎮),隸河間郡。
唐,屬河北道 薊、幽、莫、瀛四州。武德元年(618年),安次縣、固安縣、雍奴縣、潞縣屬幽州,武德二年(619年),析潞縣置臨泃縣(縣治今三河市城區),屬玄州。武德四年(621年),固安縣屬北義州,平舒縣屬景州。貞觀元年(627年),廢玄州併入幽州,撤臨泃復入潞縣,隸幽州;省豐利縣入文安縣,屬瀛州;廢北義州,固安縣改隸幽州;廢景州,平舒縣改隸瀛州。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固安二縣地,置武隆縣(轄今永清縣、霸州市),景雲元年(710年),改名會昌縣。景雲二年(711年),文安屬鄚州。開元四年(716年),析幽州潞縣東部置三河縣,隸幽州,開元十八年(730年),改屬薊州。天寶元年(742年),罷州為郡。取“邊境永清”之意,將會昌縣更名永清縣(轄今永清縣、霸州市),雍奴縣改名為武清縣。永清縣、固安縣、安次縣、武清縣改隸范陽郡;三河縣隸漁陽郡;大城縣隸河間郡;文安縣隸文安郡。至德二年(757年),罷郡復為州,三河縣隸薊州;安次縣、武清縣、永清縣、固安縣隸幽州;平舒縣隸瀛州;文安縣復隸鄚州。大曆四年(769年),固安縣改隸涿州。
五代十國,三河縣隸薊州;武清縣、安次縣、永清縣隸幽州;固安縣隸涿州;文安縣隸鄚州;平舒縣改名大城縣,隸瀛州。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賂契丹,境域入契丹,屬遼。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收復益津關(今霸州市)、瓦橋關(今雄縣)、淤口寨(今霸州信安鎮),於原永清縣益津關另置永清縣(今霸州市,縣治在今霸州鎮)。置霸州,領大城縣、文安縣、永清縣。自是,兩永清縣南北並立,南屬宋,北屬遼,遼、宋分治。此時以拒馬河為界,北仍屬遼。
三河縣、香河縣、安次縣、固安縣、永清縣屬南京道幽都府。開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為析津府。
北宋,廊坊地南部屬河北東路,霸州、信安軍、保定軍屬之。霸州領文安、大城、永清三縣。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淤口寨改破虜軍(軍制與州同),割霸州之永清、文安、大城三縣317戶屬之;於涿州新鎮(今文安縣新鎮)建平戎軍,析霸州之文安縣、大城縣500戶屬之。景德元年(1004年),改破虜軍為信安軍;次年,改平戎軍為保定軍。景祐二年(1035年),廢永清縣入文安縣,徙文安縣治於永清城(今霸州鎮)。皇祐元年(1049年),遷回原治(今文安縣文安鎮)。政和三年(1113年),賜霸州名永清郡,領文安、大城二縣。宣和五年(1123年),收復香河縣,賜名清化縣。宣和七年(1125年),降保定軍為保定縣;清化縣復入金。
金朝天會三年(1125年),清化縣複名香河縣。廊坊地隸燕京路析津府。天會七年(1129年),改屬河北東路析津府。天德三年(1151年),三河隸通州(原潞縣)。貞元元年(1153年),廊坊地改屬中都路大興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降信安軍為信安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於益津關置益津縣(縣治今霸州鎮),隸霸州。此時,中都路領通州(轄通州、三河)、大興府(轄香河、安次、永清、武清等縣)、涿州(轄固安等縣)、霸州(轄信安、益津、文安、大城縣)、平州、薊州、順州、易州、遂州、安肅州、保州、安州、雄州、灤州。元光元年(1222年),信安縣升為鎮安府。元初,廢鎮安府為信安鎮,入霸州。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廊坊地屬燕京路總管大興府。中統四年(1263年),升安次縣為東安州、固安縣為固安州,隸屬不變。至元元年(1264年),屬大都大興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隸中書省大都路總管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東安州為東安縣、固安州為固安縣,省益津縣入霸州。三河縣(隸通州)、香河縣(隸漷州)、東安縣、永清縣、固安縣、霸州(轄文安、大城、保定三縣),屬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隸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
明洪武二年(公元1869),因渾河為患,遷治所於常伯鄉張李店(今仇庄鄉 光榮村)。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大都路為北平府;九月,置大都督分府於此;十月,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罝北平行省,東安州屬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東安州為縣。洪武十年(1377年),省香河縣入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香河縣復置,隸北平行省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行省北平府為北平行省順天府,東安縣屬之。三河縣、香河縣(隸通州)、東安縣、永清縣、固安縣、霸州(轄文安縣、大城縣、保定縣)屬北平行省順天府。永樂十九年(1421年),改屬北直隸省順天府,府治宛平縣。清順治,屬直隸省順天府,仍治宛平縣。清康熙八年(1669),改明朝通薊道名為通永道,清康熙八年(1669)置直隸省霸昌道,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設四路同知,三河縣、香河縣屬西路廳;霸州(轄文安縣、大城縣)、固安縣、永清縣、東安縣屬南路廳。
雍正帝六年(1728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縣級)屬直隸省順天府。
時廊坊境域改隸直隸省霸昌道和通永道順天府,府治宛平縣,轄三河、香河、安次、永清、固安、霸州、文安、大城等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以直隸省通永道專司河務,通州,三河等州縣一併改屬直隸省霸昌道,雍正十二,原所轄各縣復歸直隸省通永道和霸昌道。
清初,東安縣隸屬直隸省順天府南路同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屬直隸省順天府南路廳。民國三年(1914年),改東安縣為安次縣,為直隸省京兆區所轄。
民國2年(1913年),改霸州為霸縣。民國3年(1914年),東安縣改為安次縣。民國4年(1915年),保定縣改稱新鎮縣。廊坊地屬中華民國直隸省京兆區(治宛平,轄三河、香河、安次、永清、霸縣、固安、大興、宛平、武清等20縣)及直隸省津海道(駐天津,轄文安、大城、新鎮等32縣)。
民國17年(1928年),中華民國直隸省改為河北省,直屬河北省。
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三河、唐山等22縣兩市。
民國25年(1936年),日本侵略軍強佔熱河察北,華北危急,河北省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區。次年,廊坊多數縣屬河北省冀中第五、第六行政督察署。抗日戰爭爆發后,廊坊地域被日軍佔領,1937年12月14日,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偽政權。1937年7月底,在北平成立了以江朝宗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維持會”。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政客、高凌蔚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維持會”。以王克敏、董康、湯爾和、朱深、王揖唐、齊燮元等為偽“政府籌備處”成員。12月14日,華北偽組織和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合併,在北平成立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管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4省及北平、天津兩市。9月22日,偽“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在北平成立。“臨時政府”派王克敏、王揖唐、朱深為委員,“維新政府”派梁鴻志、溫宗堯、陳群為委員,以王克敏為主席。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的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偽“臨時政府”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南京汪偽政權,實際上仍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其中部分區域仍為國民政府統治區,簡稱國統區。
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農村進行游擊戰爭。民國27年(1938年)后,中共冀中區地方委員會成立,時地域中共在農村相繼建立了零散的鄉村抗日政權。此後,境域各鄉鎮隸屬不一,且多變。中共抗日鄉村政權、日偽政權、國民政府政權並立,相互交錯,變化頻繁。
地域各縣鄉鎮抗日政權隸屬建置部分變化:民國28年(1939年),文安縣、新鎮縣合併,組成文新縣,屬冀中第五分區。民國30年(1941年),大城縣屬冀中第九分區;文新縣、第一聯合縣、第二聯合縣、第三聯合縣四縣屬第十一分區。民國31年(1942年),改屬冀中第十分區。薊(縣)寶(坻)三(河)、平(谷)三(河)密(雲)聯合縣及香(河)武(清)寶(坻)和通(縣)三(河)香(河)聯合縣隸屬晉察冀邊區第十三行政督察署,次年底,隸冀熱遼區行署第一專署;民國34年(1945年)1月,隸冀熱遼區行署第十四專署;民國35年(1946年)1月,屬冀東區行署第十四專署,9月屬河北省通縣專署。民國34年(1945年),大城縣、文安縣、新鎮縣、勝芳市屬冀中第九專區,固安縣、永清縣、安次縣、霸縣等屬冀中第十專區。民國35年(1946年),大城縣、文安縣、新鎮縣、勝芳市、青縣、任邱縣等15縣(市)屬冀中區第八專區;霸縣、固安、永清、安次、大興、宛平等12縣屬冀中區第十專區;三河、香河二縣隸屬未更。民國36年(1947年),文安縣、新鎮縣合併為文新縣,勝芳市和霸縣合併為勝霸縣,新城縣與固安縣合併為新固縣,隸屬不變。民國37年(1948年)11月,新固縣分開,恢復新城、固安兩縣建制。12月,勝霸縣分開,恢復勝芳市和霸縣建制。時冀中行政公署隸華北人民政府,下設四個專區。1949年3月,新雄縣歸併文新縣,複名文安縣,仍隸冀中區第八專區。安次縣、永清縣、固安縣、霸縣、武清縣、容城縣、雄縣、大興縣、新城縣、勝芳市屬冀中第十專區。
1949年8月7日,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河北省永清縣建立,轄安次縣、永清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武清縣、寧河縣、寶坻縣、靜海縣、天津縣及勝芳鎮、漢沽鎮、楊柳青鎮,專署遷駐河北省靜海縣楊柳青鎮。
三河、香河二縣屬河北省通縣專區;固安縣屬河北省保定專區。
1950年11月,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名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區專員公署。
1954年4月,政務院批准,將保定專區的固安縣劃歸通縣專區。
1955年4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區專員公署改為河北省天津專區專員公署,隸屬未更。各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決定:將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由通縣專區劃到唐山專區;固安縣由通縣專區劃到天津專區。6月,天津專區與滄縣專區合併,稱天津專區,駐滄鎮。
12月20日,國務院第83次會議通過,
撤銷青縣,劃到靜海縣;撤銷大城、文安二縣,劃歸任邱縣;
撤銷安次縣,劃歸武清縣;
撤銷景縣、故城縣,劃歸吳橋縣;
撤銷滄州市,劃歸滄縣。
1961年,國務院批准,恢復河北省天津專區建制,受河北省領導,專區駐河北省天津市。
7月9日,國務院第111次全體會議決定,恢復安次、永清(含固安)、文安(含大城)三縣建制,時轄薊縣、寶坻、武清、安次、永清、霸縣、文安、靜海及勝芳鎮。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第115次全體會議決定,恢復固安、大城二縣建制;6月1日,國務院第116次全體會議決定,恢復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建制,隸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62年8月,原唐山專區的寧河縣劃歸天津專區,將劃歸青縣部分收回區域重新劃歸大城縣。
1967年11月,河北省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河北省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隸屬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駐河北省天津市。此後至1968年,地區所轄各縣陸續建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3月,河北省天津地區駐地由天津市遷至安次縣廊坊鎮。隸屬、轄區未變。
1973年7月,將河北省天津地區的薊縣、寶坻縣、武清縣、寧河縣、靜海縣劃到天津市。12月,河北省天津地區改製為廊坊地區,駐地仍在廊坊鎮。
1974年1月,正式起用廊坊地區名稱。河北省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河北省廊坊地區革命委員會。時轄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安次縣、永清縣、固安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及蘆台農場、漢沽農場。
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區行政公署建立,隸屬河北省人民政府,轄縣未變。
1979年3月,廊坊地區蘆台農場、漢沽農場劃到唐山。廊坊地區轄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安次縣、固安縣、永清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
198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廊坊鎮,設立廊坊市(縣級),以安次縣的廊坊鎮及南尖塔、桐柏、北旺3個公社為廊坊市的行政區域,隸屬廊坊地區行政公署。
1982年3月1日,廊坊市(縣級市)正式建立。廊坊地區轄廊坊市、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安次縣、永清縣、固安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
1983年3月,安次縣併入廊坊市(縣級)。廊坊地區轄廊坊市(縣級)、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
1988年9月,廊坊地區改為廊坊市(地級)。廊坊市(縣級)改為安次區。
1989年4月1日,廊坊市正式建立,駐地廊坊,轄安次區、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霸縣、文安縣、大城縣。
1990年2月20日,改霸縣名為霸州市(縣級),轄域不變。廊坊市轄安次區、霸州市、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
1993年4月28日,改三河縣名為三河市(縣級),轄域不變。時廊坊市轄:安次區、三河市、霸州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
2000年10月,析安次區置廣陽區。
其它: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安次縣屬冀中第十專區;8月7日,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建立,安次屬之。
1950年2月,因永定河水患,縣治從老縣城(今仇庄鄉光榮村)遷到廊坊;11月,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區專員公署,安次屬之。
1955年4月5日,河北省天津區專員公署改為河北省天津專區專員公署,安次屬之。安次縣人民政府改稱安次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河北省天津專區與滄縣專區合併,稱河北省天津專區,屬之;12月20日,撤銷安次縣,劃歸武清縣;12月22日,撤銷河北省天津專區,劃歸河北省天津市,武清屬之。
1961年,恢復河北省天津專區建制,受河北省天津市、河北省雙重領導,武清屬之;6月1日,安次、武清分設,安次縣建制恢復建立,隸屬不變。
1967年11月,河北省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河北省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屬之。
1968年2月,安次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負責原安次縣委、安次縣人委會的工作。
1969年3月,河北省天津地區機關駐地由天津市遷至安次縣廊坊鎮。
1974年1月,河北省天津地區更名為河北省廊坊地區,駐地仍在廊坊鎮,安次屬之。
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區行政公署建立,廊坊地區革委會撤銷,安次縣革命委員會同時撤銷,恢復縣人民政府建制,安次縣隸屬關係未變。
1981年12月7日,撤銷廊坊鎮,設立廊坊市(縣級),以安次縣的廊坊鎮及尖塔、桐柏、北旺3個公社為廊坊市的行政區域,隸屬廊坊地區行政公署。安次縣仍隸屬廊坊地區行政公署。
1982年3月1日,廊坊市建立,下轄北史家務(1981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廊坊鎮,鎮內6個街道辦事處體制不變,組建成立北史家務公社,原廊坊鎮30個生產大隊歸北史家務公社管轄)、北旺、桐柏、南尖塔4個公社和鎮內6個街道辦事處。
1983年,析安次縣建廊坊市(縣級)。
1983年7月1日,將安次縣行政區域併入廊坊市。
1989年2月,撤銷廊坊市(縣級),改稱安次區;4月1日,原廊坊地區改為廊坊市(地級),仍然駐地廊坊,安次屬之。
隋大業初年複名安次縣,屬涿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徙縣治到石樑城。貞觀八年(634年)徙縣治至常道城(今北常道村)。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幽州為范陽郡,安次屬之,徙縣治於耿就橋行市南(舊州)。乾元元年(758年),復屬幽州。
後晉天福初年(936年後),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以賂契丹,安次為遼地。縣治移至菘城(今萬庄鎮稽査王村)。
遼會同元年(938年),以幽州為南京幽都府,安次屬之。保大(1121—1125年)末年,安次入於金。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幽州入宋,置燕山府路,安次屬之。宣和七年(1130年),郭藥師以燕山叛沒於金。
金天會七年(1129年),安次縣屬河東北路。天德三年(1151年),金遷都燕京,改為中都路,以析津府為大興府,安次屬之。
元中統元年(1260年),改安次縣為東安縣,隸屬於霸州,后改稱燕京路,又為總管大興路,仍屬之。中統二年(1261年),升東安縣為東安州。至元初年改燕京為中都路,以析津府為大興府,東安州屬之。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又改大興府為大都路總管府,直屬中書省,東安州屬之。
民國四年(1915年),安次縣屬直隸省津海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安次屬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河北省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區,安次縣屬第五督察區。
廣陽區位於北緯39°27′15″—39°37′30″,東經116°23′52″—116°48′18″。東與天津武清區接壤,南與安次區、永清縣相連,西、北與北京大興區搭界。轄域東西最大距離34.66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6公里,總面積361.89平方公里。城區位於京津走廊中點,距北京市、天津市各60公里。
• 構造
廣陽區位於燕山褶皺斷帶南側,太行山隆起以東,滄州隆起以西,華北冀中凹陷北端的燕山褶皺斷帶與新華夏構造上,在華北平原沉降帶的交接部分,是受活動斷帶控制的斷帶沉降區,屬二級大地構造單位河淮台向斜的一部分。
• 地層
廣陽區屬華北地層大區華北平原分區中的冀中小區。域內地質構造複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層從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至新生代都有分佈,地層的厚度、岩性、岩相以及含礦性等各方面空間變化很大。其中第四紀(150萬年前至今)地層廣泛分佈,最大厚度650米,中新世、上新世及更新世下部在域內主要為河湖相堆積;上更新世及全新世在域內為湖相或湖泊相沉積(華北凹陷區),在湖盆的邊緣地帶(隆起區)為河流沖積堆積。
廣陽區地處永定河沖積平原,以平原和窪地為主,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0—13.80米,相對高差3.80米,地勢平緩。主要地貌類型包括准緩崗,小二坡地、小低平地、小淺平地以及河漫灘等,局部地區有沙丘殘留。
廣陽區地處中緯度,屬歐亞大陸東帶、華北平原北部的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類型,四季分明、寒暑交錯、乾濕界限明顯。年平均氣溫11.9℃,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6.1℃,極端最高氣溫40.3℃;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4.5℃,極端最低氣溫-22.5℃。全年無霜期平均198天,年均日照2659.9小時。冬、春季受內北乾冷氣流控制,多風少雨,氣候乾燥。夏季受東南暖濕氣流影響,降水集中。年均降水量555.3毫米,雨季年均降水量450.4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1.11%。
廣陽區土壤可分為石質土、褐土、姜砂黑土、風沙土、草甸鹽土、沼澤土、潮土等7個土類。潮土類因其質地的不同分為砂質潮土、砂壤質潮土、中壤質潮土、輕壤質潮土等。九州鎮以砂質潮土為主,白家務辦事處和九州鎮交界處以中壤質潮土為主,白家務辦事處與北京交界處以輕壤質潮土為主。土壤全量鈣和碘較高,有效態含量除有效鐵和銅中等適量外,水解鈉、速效磷和鉀、有效錳、硼、鉬,以及有機質均缺乏。pH值大部分在8.40—8.60之間。
• 地上水
廣陽區內共有河流5條,分別是永定河、舊天堂河、新天堂河、龍河和鳳河。2000年以後乾旱缺水,多年平均自產水深70毫米,年徑流係數為0。極大三日暴雨和極大24小時暴雨是形成徑流的主要來源,均發生在7、8月份,受其直接影響,徑流量的88%發生在7、8月份。
永定河,主槽河床寬70—120米,因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混濁,泥沙淤積,日久形成“地上河”。善淤、善決、善徙,與黃河相似,有“小黃河”和“渾河”之稱。2000年之後,永定河無固定流水。
龍河,由永定河透堤水沖刷而形成,河床寬50米。2008年年底,龍河兩岸河堤均在1.80米以下。龍河每年從北京引棄水500—600萬立方米,用於補充地下水和兩岸農田灌溉。
• 地下水
廊坊城區淺層水位埋深2.4米,其中淺層水位形成以城區為中心的小面積反漏斗,在九州鎮一帶形成埋深大於20米的淺層地下水位漏斗區;深層地下水形成以城區為中心的大範圍水位下降漏斗,2008年年底漏斗中心水位72.60米,深層地下水以地下20米等水位線圈定漏斗面積487.52平方公里,囊括廣陽大部分區域。
廣陽區自然災害以水災、旱災和蟲災為主。廣陽曆來是永定河洪流往來衝突之地,據記載,從明成化六年(1470年)至2008年,僅永定河決口、改道造成洪水災害有65次。廣陽處於半乾旱半濕潤易旱區,受季風控制,乾旱災害常年發生,有“十年九旱”之說,春旱率73.30%,夏旱率30%,秋旱率16.70%。廣陽在1949、1951、1954、1955年發生過大規模蝗災;20世紀90年代后,棉鈴蟲、老虎蟲、煙粉虱、蚜蟲災害多發。
另廣陽區在春、夏季常發暴雨、冰雹、大風、雷暴等氣象災害。
廣陽區面積361.89平方公里,摺合54.28萬畝。截至2008年,耕地面積26.01萬畝,林地14.70萬畝;園地(果園)8萬畝;牧草地1萬畝;水域養殖地625.50畝;城鎮村莊及工礦用地2.10萬畝;土地流轉8505畝,耕地率783畝/平方公里。其中水澆地23.52萬畝,旱地2.4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1.6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
廣陽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886萬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埋深3—5米,礦化度<2克/升,可開採量7102萬立方米,深層地下水允許開採量875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909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237立方米,畝均水資源可利用量386立方米。從水質上看,屬於重碳酸鹽型水、礦化度1—2克/升,水質較好。
廣陽區內探明主要礦產資源為石油、天然氣及地熱、溫泉等。
石油天然氣
廣陽區域內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屬渤海含油氣盆地西部,深埋地下1300—4300米處,厚600—1400米,建國后在廣陽區及周邊7個縣(市、區)3600平方公里內,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9069.44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211.52億立方米。
地熱資源
廣陽區域內有豐富的地熱、溫泉和地下水分佈,多為深層地下熱水,分佈在轄區北部的地熱異常區和油氣田分佈區,埋深1500—3000米。儲熱層有孔隙型和岩溶裂隙型兩種,水溫60℃—90℃,多為油氣田邊緣水。深層地下熱水適合日常使用,其中飲用礦泉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鈣鈉型水,含水層埋深100—1000米,以鍶型、鍶—偏硅酸複合型為主,並含有鉀、溴、碘、鋅、硼等十多種有益微量元素。
2021年1月11日,撤銷廣陽區北旺鄉,設立北旺鎮。
截至2020年6月,廣陽區下轄5個街道、4個鎮: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鎮、萬庄鎮、九州鎮、北旺鎮,另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管理委員會。
廣陽區地圖
銀河北路街道 | 西後街社區、北大街社區、豐盛路社區、站前社區、空中花園社區、大官莊社區、康寧街社區、迎春北路社區 |
愛民東道街道 | 裕華路社區、統建樓社區、曙光道社區、華苑社區、群安街社區、群星里社區、建華里社區、廣陽公寓社區、三五三四社區、三五三一社區、新星里社區、華夏經典社區、逸錦家苑社區、馨境界社區 |
解放道街道 | 新安里社區、永豐道社區、萬眾里社區、康莊社區、吉祥社區、華夏里社區、域泰社區、小廊坊社區、周各庄社區、五福街社區、清河街社區、萬方街社區 |
新開路街道 | 瑞華里社區、東方家園社區社區、國際花園社區、群樂里社區、同順里社區、宏圖裡社區、康樂社區、林園裡社區、六九一六社區、王寨社區、金星道社區、世紀花園社區、運通花園社區 |
新源道街道 | 新民社區、城市旺點社區、金橋社區、阿爾卡迪亞社區、金地社區、和平麗景社區、金泰社區、薛家營社區、紫金華府社區社區 |
南尖塔鎮 | 北王莊村、前王各庄村、左場村、大馬坊村、北甸村、南甸村、翟各庄村、西務村、碾子營村、南尖塔村、東尖塔村、北尖塔村、駱庄村、大屯村、董村 |
萬庄鎮 | 肖家務村、墨其營村、李孫窪村、指揮營村、侯孫窪村、西華營村、紅寺村、柴孫窪村、石槽村、高家營村、武營村、牤牛庄村、稽查王村、三小營村、合順營村、杜各庄村、天村、齊家營村、王家場村、草廠村、邢營村、潘村、周留犢村、曹留犢村、齊留犢村、石何營村、石莊戶村、渾酒營村、艾家務村、李紀營村、朱場村、大五龍一村、大五龍二村、大五龍三村、大五龍四村、艾各庄村、韓各庄村、東街村、南街村、柳林馬坊村、倘戶營村、殷家營村 |
九州鎮 | 九州一村、九州二村、九州三村、九州四村、西莊子村、小伍龍村、南務村、劉官營村、南常道村、北常道村、垡上村、興隆庄村、南漢村、剛其營村、馬家務村、高辛庄村、穆庄村、東三更生村、奶字房村、趙各庄村、王瑪村、南順民屯村、北順民屯村、東京村、炊庄村、芒店一村、辛房村、東馮務村、西馮務村、李家場村、芒店二村、白家務村、古庄村、夏營村、張家務村、陳亮營村、毛家營村、王各掌村、六間房村、南辛庄村、興隆場村、王小寨村、苗小寨村、沈小寨村、高小寨村、火頭營村、太平庄村、劉場村、卜營村、義和場村、楊馬房村、北王力村、南王力村、東王力村、田古營村、大古營村、富各庄村、畢各庄村、團城村、團辛庄村、北寺垡村、南寺垡村、寺垡辛庄村、吳家場村、馬家場村、孫家場村、張更生村、高更生村、楊更生村、靳各掌村 |
北旺鄉 | 苗場村、西戶屯村、東戶屯村、西官地村、李桑園村、桑園辛庄村、李庄村、彭庄村、相士屯村、大棗林村、萬庄村、小棗林村、潘庄村、大南旺村、北旺一村、北旺二村、北旺三村、西村、吳堤村、小海子村、郭桑園村、陳桑園村、許各庄村 |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 西區社區、東區社區、大學城社區、小長亭村、大長亭村、辛庄村、化營村、南營村、下庄頭村、上庄頭村、桐柏村、樓庄村、梨園村、韓營村、西柏村、堤口村、堤上營村、乃自房村、大官地村、麻營村、后王各庄村、小馬坊村、小哲垡村 |
新世紀步行街管理委員會 | 第一大街社區、第二大街社區、第三大街社區、第四大街社區、第五大街社區 |
參考資料來源 |
截至2013年,廣陽區總人口4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3.9萬人。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4.14‰,人口自然增長率7.6‰。
2021年6月24日,廊坊市廣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廣陽區人口數為538798人。
截至2008年,廣陽區有少數民族33個,人口14362人,佔全區總人口的3.77%。其中回族常住人口8176人,主要分佈在5個回族村內。人口較多的還有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壯族等,主要分佈在管道局、萬庄石油礦區等中省直單位。
2012年,廣陽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7:41:52。
2013年,廣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5.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名義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4.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3.8%,其中區本級可用財力完成7.0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761元、11263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10.5%、11.8%。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1.5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4.6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1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1.2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全市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654元,同比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850元,同比增長8.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73.96億元,同比增長29.9%,佔全年計劃的11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8.19億元,同比增長7.1%,佔全年計劃的100%。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3.9:24.5:71.6。
廣陽區內主要種植冬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農業產業化方面,廣陽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林果為主導產業的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發展以千畝蔬菜園為代表的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和以金豐農科園為代表的休閑觀光農業。截至2013年,廣陽區培育省廊坊市級龍頭企業29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3個,建成部級標準化養殖企業1個、省級標準化養殖企業5個、市級標準化養殖企業15個,新建千畝蔬菜標準園4個。
畜牧業方面,截至2013年,廣陽區豬存欄5.59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0.922萬頭,豬出欄8.286萬頭;牛存欄0.8672萬頭,其中,奶牛存欄0.7349萬頭,牛出欄0.2241萬頭;羊存欄4.191萬隻,出欄3.4182萬隻;禽存欄66.74萬隻,出欄82.426萬隻;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8289噸、3573噸、15536噸。
截至2008年,廣陽區工業門類有機械製造、建材、電子電器、食品、調料、服裝、玻璃製品、印刷、化工等。名優產品有電錶、滴灌設備、玻璃微珠、粉末塗料、調料等。轄區建築企業90家,其中建築工程施工企業40家、安裝裝修企業46家、與建築相關企業4家。2008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3348人,其中工業從業人員3679人,建築行業從業人員9669人。
2013年,廣陽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6.6%。
主要商場
2013年,廣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9.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
非遺項目 | 非遺類別 |
炊庄高腔戲 | 傳統戲劇 |
東尖塔音樂會 | 民間音樂 |
冀中笙管樂(南漢村音樂會) | 民間音樂 |
李派太極拳 | 雜技與競技 |
南王力村高蹺會 | 民間舞蹈 |
炊庄高腔戲
炊庄村高腔戲是外地傳入的一種聲腔與本地語音相結合而形成,被奉為正宗,不演“賭戲”,不參與婚禮和喪葬。高腔戲劇目以成本大套的歷史題材袍帶戲為主;表演時注重特技的運用,如火彩和血彩等;唱腔屬於板腔體,板頭比較齊全;化妝保持許多古樸風格,各種臉譜與京劇、梆子相比有所不同;詞句雅俗相兼,既通俗易懂,又講究音韻;唱腔聲調高銳,以鑼鼓伴奏,一唱眾和,既古樸喧鬧,又委婉抒情,其聲之悲愴令人動容。
民間音樂
東尖塔音樂會和南漢村音樂會均屬佛教音樂,清朝、民國時期由北京寺廟高僧傳授,主要用於民間喪事。主樂器為管子,伴奏樂器有笙、笛、雲鑼等,打擊樂器有鈸、鐃、鼓、鑔等。曲調古樸典雅,一直沿用舊曲譜,從不演奏鄉曲小調。
南王力村高蹺會
廣陽區南王力登雲老會俗稱“高蹺會”,集歌、舞、戲、雜技、武術之精髓自成體系,表演風格豪放而詼諧,可觀性強。所用高蹺總長一米二,表演時雙腳離地八十公分。高蹺戲具有體系完備的唱腔唱詞,無曲譜,口傳心授;角色有十二種,各有表演套路和工整唱詞,文蹺注重唱功,武蹺強調動作技巧,有“劈叉”“蹲樁”“躥桌子”等絕活。有鑼鼓四件套伴奏。集體演出時還配以小車會、秧歌會、龍燈等活動。
李派太極拳
李派太極拳由李瑞東(1851—1917)創始,曾任清宮武術總教師兼全軍武術總教長,在武當悟修金蟾派太極功基礎上衍發創新,形成周密的拳功新體系,舊時稱“武清派太極”,即“李派太極拳”。李派太極將中國道家思想與拳法相結合,有天盤拳、地盤拳、人盤拳三大體系,修鍊按三環九轉以合三才之數。
古遺址 | 西莊子村遺址、東京村遺址、王小寨村遺址、團城村遺址、北甸村西遺址、北旺村遺址、南常道村遺址、西莊子村南遺址、石槽村遺址、稽察王村娘娘廟基址、王小寨村凈覺寺遺址 |
古墓葬 | 舊州村墓群、齊孝子墓、大伍龍村墓群、大屯村梁氏家族墓群 |
古建築 | 大馬房村碧霞元君祠、西戶屯村真武廟 |
石刻 | 重修凈覺寺碑、西馮家務村經幢 |
革命文物 | 高辛庄伏擊戰遺址、廊坊市烈士陵園 |
大棗林庄古槐
大棗林庄村裡原有五座廟宇,其中關帝廟院內有一棵古槐,后廟全被拆。古槐高20米,胸徑1.50米,樹冠直徑20米,一干五枝,枝葉相蔽。樹榦中空,干周堅實,樹齡難以詳考。
北旺村遺址
2007年3月在北旺鄉一磚廠內發現,出土文物有陶器殘片、角骨器、石器,另有燒灼過的木柴和動物骨骼、鹿角、螺殼、蚌殼、朽木等。是渤海灣西岸距海岸線最近、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陽方言屬於廊坊市北部方言區,又屬北方官話區,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廣陽區方言中有許多普通話中沒有的方言詞語,如“早晨”一詞,廣陽方言中就有“大早兒、大早晨、大清早兒、清早兒”等多種說法。語法方面與普通話差別極小。
廊坊城區是基礎方言中心,方言與普通話差異不大,特點是四聲分明,元、輔音相同,抑揚有致,節奏感強。加之上聲變調、兒化和輕聲等音變現象和雙聲疊韻、疊音等語音形式,聲音富於音樂感。九州鎮南部和北旺鄉的村居其方言語音和聲調與普通話相比有一定出入。
廊涿高速公路經過廣陽區西南部,為規劃建設的涿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京滬高速公路(G2)經過區境東北部,境內長6.84公里。104國道(北京—福州)境內長9.5公里,自麻營村入境,經南尖塔鎮、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旺鄉,向東南進入武清界。省道廊涿線境內長11.6公里。縣道有采留線(采育—留各庄)、廊萬線(廊坊—北京界)、武榆線(武清—榆垡)等。
2014年,北京新機場項目獲批並興建,機場航站樓在北京境內,跑道延伸至廣陽區白家務辦事處,2018年首航。
• 公共汽車
截至2013年,廊坊公交有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25路共22條線路,均經過廣陽區境域。
此外,北京公交926路(永定門—采四小區)有5個站點在廣陽區內;北京公交938路支線5慢車線、938路支線5快車線(北京站東—廊坊)終點站亦在廣陽區。
• 計程車
截至2008年,廊坊城區有計程車1827輛,由鵬通、安通、廣運、瑞通、興運、華昊、通軒等7家計程車公司運營。
截至2008年,廣陽區有區直幼兒園2所,私立幼兒園11所,農村幼兒園58所,駐區幼兒園5所;有小學55所(國辦小學11所,農村小學44所),在校生22434人,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有中學13所(國辦4所,農村5所,駐區4所),在校生9683人,中學入學率99.30%,鞏固率99.12%;有職業及成人教育學校7所;有高等院校3所;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
學校類別 | 主要學校 |
學前教育 | 廊坊市直屬機關第一幼兒園、廊坊市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廣陽區第一幼兒園、廣陽區第二幼兒園、管道局第一幼兒園、管道局第二幼兒園、管道局第三幼兒園等 |
小學教育 | 廊坊市第二小學、廊坊市逸夫小學、廊坊市第四小學、廊坊市第六小學、廊坊市第八小學、廊坊市第九小學、廊坊市第十一小學、廊坊市第十二小學、廊坊市第十三小學、廊坊市第十五小學等 |
中學教育 | 廊坊市第二中學、廊坊市第三中學、廊坊市第六中學、廊坊市第七中學、廊坊市第九中學、廊坊市第十一中學、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學、廊坊鐵路職工子弟學校等 |
職業/成人教育 | 廊坊市第四職業中學、廊坊市財貿學校、廊坊市衛生學校、廊坊市食品工程學校、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廊坊市體育運動學校 |
高等教育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
特殊教育 | 廊坊市特殊教育學校 |
2000年至2008年,廣陽區申報科技支撐項目61個,科技推廣計劃項目34個,課題研究計劃16個;全區專利申請、授權量分別為943件和685件,連續9年居全廊坊市第一。廣陽區先後獲得“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河北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單位”等榮譽,轄區4個鄉鎮、1個鄉級辦事處被評為“市級科技創先鄉鎮”。至2008年年底,全區專業技術人員20210人。
截至2008年,廣陽區有區屬群眾藝術館1個,圖書館1個,評劇團1個,影劇院2處。
截至2014年,廣陽區有文體活動隊伍200多支,3萬多人參與,其中規模較大、具備較大影響力的隊伍50餘支,主要包括花會、戲曲、歌曲演唱、器樂合奏等門類;154個行政村街基本達到了村村有群眾文化活動隊伍並定期組織開展活動,近2000名業餘文體骨幹不定期地深入各種文藝隊伍做業務培訓和輔導。
截至2008年,廣陽區有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名、二級30名、三級954名;各類體育活動室80個、健身場地70處、桌球廳20個、乒乓球館17個、學校體育場地150個、老年體育場所137個、秧歌隊110支、門球隊140支、太極拳活動站40個。
截至2008年,廣陽區衛生系統共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165人(包括社會辦醫、村衛生室),其中西醫1130人。個體診所醫療技術人員390人,鄉村醫生199人,區屬各院(站)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76人,在職人員495人;農村有11.2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3%;嬰兒死亡率5.85‰,孕婦死亡率為0,人均期望壽命75歲。
類別 | 主要醫院 |
駐區醫院 | 廊坊市人民醫院、廊坊市中醫醫院、管道局總醫院 |
區屬醫院 | 廣陽區人民醫院、廣陽區婦幼保健院、廣陽區眼科醫院、萬庄鎮中心衛生院、南尖塔鎮衛生院、九州鎮衛生院、九州鎮白家務防保站、北旺鄉衛生院 |
私營醫院 | 廊坊金盾醫院、廊坊友誼醫院、廊坊世紀協和醫院、廊坊萬福醫院 |
中直單位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 |
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探研究所 | |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機械化研究分院 |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地質物探研究試驗中心 | |
省直單位 | 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 |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察院 |
河北省地礦局測繪院 |
韓延徽(882—959),字藏明,幽州安次(今屬廊坊市廣陽區)人,遼代開國功臣。初屬幽州藩鎮劉守光,出使契丹,被遼太祖留為謀士,歷仕太宗、世宗、穆宗等朝,任崇文館大學士、左僕射、政事令、南府宰相等職,創製了遼的各項法度。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91 。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屆“河北省文明城區”稱號。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