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
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
湖裡區(Huli District)(古屬泉州府同安縣)是廈門市六區之一,位於廈門島北部,南與本島思明區接壤,西與集美半島隔海對望。全區陸地面積73.77平方公里,占廈門本島面積的47%,在廈門市六大區中面積最小,海岸線長達24公里。
湖徠里區於1987年11月22日新成立的一個行政區,原先該區域是廈門最早的經濟特區,后擴展致全島,該區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廈門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
湖裡區,2020年常住人口為1036974人。湖裡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廈門海港、空港,廈門島陸上通道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海底隧道及翔安大橋均在湖裡區。下轄湖裡、殿前、江頭、禾山、金山五個街道,共52個社區居委會。
2019年,湖裡區下轄5個街道,另設有1個開發區、1個保稅區,常住人口10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7.30億元,其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49.52億元、747.78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0:42.4:57.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2.61萬元,摺合1.83萬美元/人。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郡治福州),不久裁撤,併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湖裡區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禾山俗稱“山場”,有19個保178個社(自然村),其中14個社在廈門淪陷期間被日軍強佔闢為飛機場;21個社因天災人禍廢社。
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調整行政區,1950年3月,曾厝垵、黃厝等農業區又歸禾山區。1958年,禾山區成為廈門市郊區的一部分,名為前線公社。隨著市區逐漸往東發展,20世紀60年代初,文灶、梧村先後劃歸開元區
1980年10月,前線公社更名為禾山公社(1984年改後為禾山鄉,1989年改為禾山鎮)。1980年,國務院批准在湖裡劃出2.5平方千米設立廈門經濟特區。
1981年9月,劃出湖裡一帶設湖裡街道辦事處(包括徐厝、東渡、官任、村裡等自然村)歸開元區管轄。正式設立湖裡區時,原禾山鎮的黃厝、曾厝垵村劃歸思明區,蓮坂、西林、洪文、前埔、何厝等村劃歸開元區。
1987年08月13日,廈門市人民政府頒布《關於調整廈門市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設立湖裡區。將郊區的禾山鄉及所屬的高殿、馬壟、枋湖、縣后、鍾宅、高林、五通、后坑、江頭、蔡塘、後埔等11個村委會和江頭居委會以及開元區的湖裡街道辦事處及所屬的湖裡、村裡、徐厝、石頭、東渡、塘邊、後埔等7個居委會歸湖裡區領導。
1987年11月22日,廈門市正式成立湖裡區,為原禾山區轄地。
湖裡區
湖裡區南面與思明區接壤,東面與同安區、翔安區港灣相連,西面通過海滄跨海大橋與海滄區相連,北面藉助高(崎)集(美)海堤和廈門跨海大橋與集美區相通。介於北緯24°29′—24°34′,東經118°04′—118°02′之間,陸地東西向最寬處13.8公里,南北向最寬處8.7公里,陸地總面積73.77平方公里。
湖裡區南部多丘陵,最高峰仙岳山海拔212米,東、西、北為海蝕階地,主要以紅土台地為主,地勢較低平。廈門島屬於基岩島,地質結構屬於火成岩。島內有變質岩和花崗岩兩類岩石。廈門地區的地殼大部分以上升運動為總趨勢,以斷裂、斷塊差異運動和間歇性運動為主要形式,海岸地貌基本分為海蝕和海積地。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最熱月與最冷月均溫差不足16℃,盛夏海陸風明顯。東部和北部沿海11月至翌年3月東北風,氣溫較島西南部低2℃左。
春季易雷暴、大風、冰雹、龍捲風等。3、4月易生霧。2月均溫較低,雨量增多。3月氣溫始增高。4月氣溫升幅最大,東南風增強,溫濕度大,易生冰雹、雷暴、大風、暴雨、龍捲風。年降水量1411毫米,年均溫20.5℃。
水系不發達。1980年前有發源南部丘陵的坑溝、鱉仔溝、穆厝溪、高林溪、林邊溪、虎仔山東麓圳溝、楊厝溪、龍舌溪、三條橋溪、傅厝溪、呂厝溪、後院溪、國公埔小溪等溪流,分別入東部、西部、北部海域及篔簹港。20世紀80年代陸續填埋或改暗溝,2012年有湖邊水庫、湖裡公園湖、埭遼水庫、新豐水庫等。東部田頭一帶地下水厚度僅8.44米,亞砂土與亞黏土,含水性弱,鑽孔涌水量僅0.84噸/日,有鍾宅灣湯坂溫泉。
湖裡區歷史上出現過的陸地野生動物涵蓋兩棲、爬行、鳥、哺乳四大綱數十種,部分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水生動物較之陸生動物豐富,有無脊椎動物,含環節動物、軟體動物五、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等,總計數百種之多。
湖裡區金屬礦藏較貧乏。有錳礦礦化點、鉬礦礦化點。非金屬礦藏有燕山期細粒花崗岩、花崗閃長岩、黑雲母花崗岩、二長花崗岩、石英閃長岩等花崗岩石材。分佈於石湖、湖裡、塘邊、馬厝、湖邊一帶。耐火黏土有塘邊、湖裡、枋湖等礦點。磚瓦黏土儲量大、分佈廣。
湖裡區有鍾宅灣湯坂溫泉,屬小型中溫熱水礦(地熱)資源,水溫59℃,日出水量1382噸左右。
湖裡區東部歷史上曾辟鹽場;西部海域平均鹽度28.57‰。
湖裡區主要礦產為花崗岩,有部分錳礦出現於花崗岩中,分佈在湖裡礦點,鉬礦分佈在園山礦點,耐火黏土分佈在轄區北部和東北部。
1995年,湖裡區面積58.21平方公里,轄有1個街道、1個鎮、18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1997年,湖裡區面積58.2平方公里,人口7.3萬人,轄1街道1鎮:湖裡街道、禾山鎮。區政府駐湖裡街道。
2000年,湖裡區轄2個街道、1個鎮: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鎮。
2002年12月26日,民政部批准: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興隆路23號遷至禾山鎮。
2003年,湖裡區轄2個街道、1個鎮: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鎮。區政府駐禾山鎮。
2004年06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29號)批複;7月8日廈門市人民政府(廈府[2004]137號)批複:湖裡區撤銷禾山鎮,設立江頭、禾山和金山3個街道。江頭街道轄呂厝、園山、江頭、江村、呂嶺、後埔、金尚、蔡塘8個社區,街道駐呂厝。禾山街道轄坂尚、枋湖、嶺下、圍里、鍾宅5個社區,街道駐坂尚。金山街道轄高林、金山、后坑、五通4個社區,街道駐地高林。7月新街道籌建,2004年09月23日,三個新街道正式掛牌運作。
2004年,轄湖裡、殿前、江頭、禾山、金山街道,共37個社區。
2008年,湖裡區共轄5個街道,分別是: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
湖裡區下轄5個街道,分別是:湖裡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
街道辦 | 直轄 |
湖裡街道 | 轄湖裡、村裡、徐厝、濠頭、東渡、塘邊、后浦、金鼎、南山、東榮、康樂、康暉、康泰、怡景、和通、新港、海天、興華18個社區。 |
殿前街道 | 轄興隆、長樂、北站、神山、高殿、馬壠、興園7個社區。 |
禾山街道 | 轄鍾宅、嶺下、坂尚、枋湖、圍里、禾欣、禾盛、禾山、禾緣、五緣灣北10個社區。 |
江頭街道 | 轄江頭、呂厝、呂嶺、園山、金尚、江村、蔡塘、後埔、祥店9個社區。 |
金山街道 | 轄高林、湖邊、五通、金湖、金林、后坑、金海、金安、金山9個社區。 |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湖裡區還設立有經濟管理區。
湖裡區經濟管理區 | |
---|---|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家級保稅區 | 廈門象嶼保稅區 |
國家級保稅物流園區 | 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 |
2019年,湖裡區下轄5個街道,另設有1個開發區、1個保稅區。湖裡區人民政府駐禾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50206001000 | 湖裡街道 |
350206002000 | 殿前街道 |
350206003000 | 禾山街道 |
350206004000 | 江頭街道 |
350206005000 | 金山街道 |
350206405000 | 火炬高技術開發區 |
350206406000 | 象嶼保稅區 |
湖裡區劉厝祥店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中,男性491222人,佔52.75%;女性440069人,佔47.25%;14歲以下120565人,佔12.94%;15~64歲791650人,佔85.01%;65歲以上19076人,佔2.05%。
總人口中,漢族94.92萬人,佔98.4%;另有畲、回、滿、土家、朝鮮、苗、壯、蒙古、侗、布依、瑤等35個少數民族,共6830人,佔1.6%;其中畲族4,307人、佔少數民族63%,回族981人、佔14.3%,滿族386人、佔5.7%,土家族243人、佔3.5%,朝鮮族207人、佔3%。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1.4‰,自然增長率12.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96%。
截至2019年末,湖裡區戶籍人口36.59萬人,常住人口102.6萬人。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9.6‰,比上年下降1.6個千分點。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18.2097萬人和18.3848萬人。
2021年5月20日,福建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和廈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相繼公布,湖裡區常住人口為1036974人。
湖裡區
2008全年湖裡區實現生產總值182.3億元,增長16.5%。工業總產值361.8億元,增長10.3%;商貿營業額434.0億元,增長35.1%。財政總收入36.89億元,增長31.5%。其中區級財政收入8.55億元,增長4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4億元,增長10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2元,增長16.4%;城鎮登記失業率3.74%,人口自然增長率12.74‰。2008年,湖裡區突破政策瓶頸,加快推進湖裡老工業區產業升級,北方工業大廈、哈曼尼廠房逐步改造為高品質商務寫字樓;成長型工業企業增長強勁,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家,產值增長40%以上的企業達80家;引進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國家鎢材料研發中心等項目先後落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新創虹鷺等市級以上著名商標29個;制定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方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
2008年,湖裡區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5項,累計完成投資46.0億元。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湖裡高新技術園已招商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營運中心和結算中心等45個,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金山財富商務廣場建設基本完成,已確定入駐企業75家;金海灣營運中心、湖裡科技創業園和金福緣安置房項目正式動工。
市重點項目快速公交(BRT)、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區屬重點建設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43.3億元。同安工業集中區湖裡園通用廠房全部交付使用。環東海域湖裡工業園52棟廠房竣工,鄰里中心主體封頂。湖裡高新技術園區累計投資超過36億元,金山財富廣場交付使用,園區在建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90多家,其中,企業總部40多家。五緣灣營運中心區湖裡大廈全面建成。
高新龍頭企業仍是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凈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6家,拉動工業增長10.5個百分點,其中:戴爾計算機增產19.4億元,太古飛機增產26.4億元。成長型企業增勢明顯,產值增長100%以上的企業有17家,增長40%以上的企業有63家。得益於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政策,立達信光電、星際電器等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光電行業產值增長46.7%。
2009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0.63億元,增長4.5%;財政總收入44.54億元,增長11.46%,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0.06億元,增長5.73%;工業總產值910.20億元,增長5.4%;商貿營業額675.25億元,增長20.6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3.81億元,增長17.10%;合同利用外資23706萬美元,增長17.4%;實際利用外資22529萬美元,增長23.58%;引進內資72.20億元,增長2.8%。
2009全年凈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宸鴻科技、廈華電子等高新企業實現高增長。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增勢強勁,如敏訊信息、麥克奧迪實現快速增長。同時,得益於國家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政策,一批內銷型企業如阿海琺輸配電、欣賀服飾、唯美製衣等企業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園區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同安工業集中區湖裡園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產值40.5億元。
2016年10月,湖裡區委、區政府提出推進老工業區轉型提升,建設“特區·1980”湖裡創意產業園的發展戰略。園區內共有廠房128棟、總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現已完成廠房改造20多萬平方米,形成了華美空間、文創口岸、海峽建築設計園、海西工業設計中心、兩岸客家文創基地等五個較為成熟的主題園區,而第六個即將展現的主題園區就是聯發東南天地影視文化產業園。
2018年1-11月份,湖裡創新園主營收入486.75億元,比增11.32%;完成稅收18.9億元,比增10.5%。新增註冊企業1280家。
園區已建成及在建項目72個(已建成項目67個,在建項目5個),建築面積總計261.4萬㎡,企業總數達6869家,從業人員達6.6萬人。
2019年,湖裡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7.30億元,同比增長8.3%。三次產業的比重為0:42.4:57.6,其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49.52億元、747.78億元,分別增長12.4%和5.3%,拉動GDP增長5.2個和3.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62.4%和37.6%。其中增長較快的行業是建築業、運輸倉儲郵政業、工業,同比分別增長18.7%、11.3%、1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2.61萬元,同比增長7.4%,摺合1.83萬美元/人。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湖裡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5%。其中房地產投資比增225.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降29.1%。分行業看:製造業投資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均大幅下滑,分別比降17.3%和56.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比增29.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比增61.4%。
財稅收支
2019年,湖裡區實現財政總收入216.55億元,同比增長7.6%;地方級財政收入117.39億元,同比增長1.1%;區級收入49.60億元,增長4.5%。區級收入中,稅收收入45.64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幅較高,分別增長46.7%、16.0%。
2019年,湖裡區區級財政支出58.59億元,同比下降7.5%。其中教育支出13.74億元,同比增長6.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0.96億元,同比下降57.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79億元,同比增長22.2%。
人民生活
2019年,湖裡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95元,同比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6382元,增長9.6%。
2003年,湖裡區第一產業增加值0.46億元,比上年下降34.3%;
工業
截至2019年末,湖裡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家,全年實現增加值409.1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同比增長10.5%,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809.88億元,同比增長6.4%。億元以上企業8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47.26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十億元以上企業21家,實現產值1577.44億元,同比增長7.0%,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7.2%。前三大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351.50億元,同比增長8.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實現產值86.1億元,同比下降0.6%;航空航天器修理業實現產值132.04億元,同比下降6.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713.11億元,產銷率為94.7%。出口交貨值915.82億元,同比增長12.5%,出口交貨值率53.5%。
建築業
2019年,湖裡區建築業增加值159.27億元,同比增長18.7%。2019年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270家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03.43億元,增長32.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651.86億元,同比增長31.0%;安裝工程產值48.76億元,同比增長50.9%。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08.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5%。建築企業當年新簽合同價款742.34億元,同比增長27.3%。
舊村改造
2003年,湖裡區順利推進劉厝、祥店舊村改造,動工建設安置房。江頭改建取得新進展,台灣街美食城、開明電影院、江頭醫院二期、江頭公園等公建配套項目均已完工進入綜合驗收階段,烏石浦學校已開工。完成徐厝小區改造,小學、幼兒園正引資建設。審批村(居)民危房翻建24戶24幢。加大違法建設的查處和建築安全隱患整改力度,開展了專項整治。
2009年,湖裡區征地1541畝,拆遷261萬平方米,房屋拆遷佔全市總量的67%以上,拆遷量創歷史紀錄。調整充實八大片區征地拆遷指揮部,採取“指揮部+街道+公司”的片區改造模式,實施“扁平化”管理、實行一線工作法,有力推進了征地拆遷。
東部城市綜合體項目在40天內完成全部征地650畝,簽訂拆遷面積達98.64萬平方米,創造了湖裡區征地拆遷速度的新紀錄。湖邊水庫、五緣灣、湖裡高新技術園等市重點片區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基本完成墩上、嶺下、下邊等舊村改造,啟動鍾宅、烏石浦、高林等舊村改造,有效拓展了招商引資和城區建設的發展空間。
服務業
2019年,湖裡區重點服務業企業269家共實現營業收入545.57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億元以上企業66家,與上年持平,實現營業收入469.22億元。轄內企業分佈在9個行業,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160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63.90億元,占服務業總營業收入85.0%。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分佈在4個行業,共有70家,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9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1家)、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6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70億元、19.34億元、2.23億元和3.24億元。
國內貿易
2019年,湖裡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72億元,同比增長13.9%。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62.27億元,同比增長19.1%,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9.4%;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115.45億元,同比增長3.6%。全年零售額超億元的批發零售貿易企業53家,合計零售額220.52億元,增加43.50億元,同比增長24.6%;零售額超千萬元的住宿餐飲企業27家,合計零售額10.06億元,同比增長9.6%。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96.27億元,同比下降0.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4.03億元,同比下降1.0%;糧油食品類零售額23.82億元,同比增長34.6%;日用品類零售額21.93億元,同比增長138.0%;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17.52億元,同比增長111.4%;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零售額8.30億元,同比增長9.3%。
對外經濟
2019年,湖裡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044.96億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出口1580.27億元,同比增長15.2%;進口1464.69億元,同比增長10.8%。全年新增外資項目236個,增資項目33個,減資項目12個,合同利用外資67.40億元,同比下降44.2%;實際利用外資19.51億元,同比增長88.7%。
房地產業
2019年,湖裡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59.72億元;全區房屋施工面積603.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3%;房屋新開工面積91.0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8.4%;商品房銷售面積50.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
金融保險
2019年,湖裡區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103.49億元,同比增長8.0%。
影視業
湖裡區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把影視文創產業作為重要抓手。為了吸引更多的優質影視企業落戶,率先在全市各區發布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瞄準影視文化總部企業、成長型企業,全方位提供稅收獎勵,重點培育影視劇創作孵化平台。
湖裡區在通過優化財政資金扶持投向,引導資本向影視文化產業流動——鼓勵在該區設立以影視文化企業為主要投資標的的股權投資類企業,支持資本企業探索影視劇立項擔保融資模式。
湖裡區聯合市科技局發布了《關於促進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發展方法》,多措並舉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位於廈門自貿片區的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是一個融合集成電路產品研發實驗、保稅交易、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等於一體的綜合產業基地。集成電路產業是“三高”匯聚的產業,具有典型的高人才、高門檻、高技術特徵。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創業公司,湖裡區專門制定了《關於加強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片區產業基地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的意見》,從薪酬補貼、生活補貼等多個方面給予支持,進一步吸引了集成電路高級人才集聚。
湖裡區位於廈門島的西部至北部。原屬廈門島上“禾山區”的一部分,民間舊稱“山場”,或叫“頂禾山”(禾山的上半部)。湖裡區本地人所講的方言屬閩南方言的廈門話,它跟市區的廈門話有一些極小的差異,但跟廈門市區的廈門話能互通無阻。有人將它稱之為廈門話的“禾山腔”。這種“禾山腔”語法與閩南話的廈門話相同,語音與詞語略有區別。
語音方面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一是廈門市區讀“i”韻母的一些字,湖裡區多數讀“u”韻母。二是廈門市區讀“in”韻母的一些字,湖裡區讀“ai”韻母。詞語方面的小差異,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一些詞語的讀音跟市區不同。最明顯是相當一部分人將“母親”叫作[au3a3],這可能是“阿母仔”[a1bu3a3]的合音。二是有一小部分食物的叫法跟市區不同。湖裡區內部的差異更小,大概可分為4片:一是以區政府所在地的枋湖為中心,包括原後埔、江頭地區;二是五通、高林等地區;三是高殿、寨上等地區;四是鍾宅地區。除了鍾宅地區外,其他3個地區之間的差異幾乎不容易看出來。鍾宅的百姓多是畲族,但他們卻不說畲語,而是說閩南方言。鍾宅百姓所說的閩南方言跟湖裡區的閩南方言是比較一致的。其差異也不明顯,給人們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是鍾宅百姓的口音里常帶有一個話尾詞“搭[tah]”,相當於普通話的“啦”。另外,個別詞語的讀音或叫法也有一點不同。
湖裡流行閩南茶俗。當地人稱用大茶杯浸泡茶葉的喝法為“大肚茶”,多數人的喝法是將“茶心”,即茶葉放入稍大的茶壺,沖泡后倒在瓷杯中喝。20世紀90年代之後盛行“功夫茶”,家家戶戶有茶桌(茶几)和一整套茶盤、小茶壺、茶缸、茶盅、茶杯、茶漏、茶鏟。“吃茶”的說法已經被“泡茶”所取代。泡“功夫茶”講究程序和功夫,大多是用紫砂茶壺、白瓷茶杯,程序有孟臣沐浴、水淹七軍、烏龍入宮、高山流水、春風拂面、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講究。
農耕經濟時期農忙時除了飲用茶枝泡的整桶的茶水之外,還飲用夏枯草、板藍根、甘草、“蠶仔葉(桑葉)”、“五根草(車前草)”、“牛頓草”、“查某刺”等草藥煮的涼茶;也有用綠豆、綠竹心煮茶,用以解渴、消暑。驅寒去濕則有“薑母茶”,用紅糖和老薑燒成。
待客的最高禮節是白糖水煮2粒雞蛋的“雞蛋茶”。新娘“捧茶”待客時,一般用冬瓜糖、桂圓、枸杞泡的“冬瓜茶”。
茶俗還表現於各種祭拜的禮儀當中。年節或神明紀念日,拜神拜佛要敬獻3杯“清茶”。平常則在佛龕面前擺放茶葉,以代替日常“敬茶(水)”。
酒俗
當地沒有自釀酒的習俗,但過年過節和各種禮儀必以酒為禮。訂婚要辦酒席,待嫁要吃緣酒,結婚要辦喜酒;生兒育女要辦滿月酒、四個月酒、“度晬酒”;送行有“順風酒”,迎歸喝“下馬酒”、“接風酒”;祭祖敬神的祭祀凡是有牲禮的就要有酒,合稱“牲醴”;喪事祭拜都要祭酒,最後還喝“喪酒”。待人接客,凡席必有酒。酒席上每上一道菜要先喝酒,但飲酒不強求,即使是勸酒,也不過是三杯,叫做頭杯敬酒,二杯“好事成雙”,三杯“無三不成禮”,而且有“敬者先干”之例。轄區內未流行划酒拳。
飲酒以米酒、高粱酒為主。20世紀50年代後期有番薯酒、甘蔗酒,品味低劣。80年代后時興喝啤酒,90年代起時興葡萄酒。
藥酒為大多數人所歡迎,“固本藥酒”、“萬全堂藥酒”久盛不衰。不少人用當歸、黨參、枸杞、桂圓等中藥泡製藥酒,“吃補”時和著雞、鴨等食物食用。在霜降、立冬、冬至和婦女坐月子時,所吃的滋補食物一定要摻藥酒。
待客時,斟酒者右手握酒瓶,左手護著酒瓶或右手,以示敬意。“七分茶、八分酒”,酒太多太少都是失禮。客人則還以“叩指禮”,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指聚攏在桌上輕叩,以示謝意。更普遍的是主人斟酒時,客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指向酒杯,表示感謝。
家常食俗
本地人把“謀生”說成“賺吃”,還有“吃飯皇帝大”,“歹命做也要好命吃”之說。除非有特別的急事,不然是不能打擾正在吃飯的人,家長也不打罵正在吃飯的小孩。
有的上了年紀的婦女每逢初一、十五不吃早餐,謂“減大頓”,節食,留與子孫享用。
農耕經濟時期,日常三餐以大米、番薯為主食,一般是中午吃乾飯,早晚吃稀飯。煮大鍋稀飯時,撈出一小部分當成乾飯,叫做“撈飯”,敬神或是給乾重活的人吃。用小咸草袋或紗布做成的小米袋子裝上米放入大鍋稀飯中煮,撈出來叫做“袋仔飯”,讓小孩子吃。
稀飯俗稱“糜”。很稀的稀飯叫做“暗糜仔”,很稠的稀飯叫做“拷頭糜”。稀飯除了白米糜、番薯糜之外,還有“甜糜”、“咸糜”。“甜糜”一般摻紅棗、桂圓、紅糖。“咸糜”為舊時禾山常見主食,煮法較多,有用芋頭塊、豆腐粒、蚵干或鮮蚵煮成的“蚵仔干糜”、“蚵仔糜”,也可以摻高麗菜、芥菜、南瓜、馬鈴薯做成“高麗菜糜”、“芥菜糜”、“金瓜糜”、“番仔番薯糜”。食用“咸糜”時,習慣上要澆蔥頭油、撒薑絲和胡椒粉。
番薯是當地最重要的雜糧。“番薯飯”、“番薯糜”、番薯塊和著水煮成的“番薯湯”曾經是當地最常見的主食。番薯還可以在開孔的鐵板上刨成絲條,摻米做成“蔥卷仔飯”、“蔥卷仔糜”,口味有點甜。將番薯磨碎后濾出漿水,沉澱后曬乾就成為“番薯粉”,可以用來勾芡、做蚵仔煎。濾去漿水的番薯渣摻米做成的稀飯叫“番薯糊”,又稱“芋磨糜”,比較難吃。番薯切成片叫“番薯干”,刨成絲條叫“番薯簽”,曬乾以後可以貯存好幾個月,吃到來年;做成的“番薯干(簽)飯”、“番薯干(簽)糜”,味道比較香。
將新收成的大麥去皮碾碎后摻上米、番薯塊或番薯干煮成的稀飯叫“麥糊”,新鮮蘆粟(高梁)摻米做飯,則為“蘆粟飯”。
日常三餐的下飯菜,除了青菜之外的小菜,俗稱“配糜、飯的咸”。常見的“咸”有:
豆豉,可以煮成蚵仔咸、肉咸、魚咸、“土豆”(花生)咸;菜脯,用菜頭(蘿蔔)腌制,常見的有炒菜脯或者“菜脯煎蛋”;鹹菜,有蘿蔔纓、芥菜、高麗菜腌制等諸種,還有用萵苣腌的“筍菜”,用高麗菜芯腌的“菜心”,用黃瓜腌的“奄瓜仔”;炒花生仁,以鹽水浸過的為佳,俗稱“大碰仁”;麥螺,用海灘上的泥螺腌制;油條或淋上醬油的鮮豆腐;討小海所獲的尖拇螺、加錐螺、花鰷、蚵流仔等。
湖裡區
除了家常便飯之外,還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待客一般是炒米粉或冬粉,忌用面,因為面與“罵”同音;還有做月子吃麵線,喪事吃咸飯、紅糟肉,小孩滿月吃油飯,做壽吃面,吃紅米龜,婚嫁吃圓仔,作客蒸甜米糕等等。
年節的主要食俗有:清明吃薄餅、米糕仔;五日節、七月半吃粽子;元宵、六月半、冬至吃湯圓;八月半紅米龜;重陽節、尾牙、除夕吃兜面;年兜咸稞、發糕;正月初九甜稞等等。
蒸發糕是一家主婦最重視的,忌生人和孕婦、產婦、服喪等“不清氣相”的人靠近,忌小孩來灶間亂竄,忌別人問“發了嗎”、“熟了嗎”。開蒸籠時要高聲喊“發了!發了!”發糕蒸熟后,還要用剖成十字狀筷子頭粘上“紅花”,在發糕面上印上紅色“::”圖案,表示吉利、喜慶。
薄餅
是春餅的別稱,用麵粉烙制的薄餅皮,裹著高麗菜、紅蘿蔔、大頭菜、荷仁豆、冬筍、蒜、芹菜、香菇、豆腐、三層肉等切成的絲,加上蝦仁、海蚵炒透的薄餅菜,添上辣醬、花生酥、滸苔酥、芫荽等佐料,捲成筒狀,稱“卷薄餅”。
糕仔
是用炒熟的米粉摻和白糖、炒花生末,在木製的糕印中印出各種圖案再炊熟的。
紅米龜
用糯米漿團染紅作皮,包的餡有豆沙、甜豌豆泥、花生糖,還有用碎花生、蝦皮、韭菜炒成的咸餡。製作紅米龜一般使用木製的“龜印”作為模具。“龜印”一面為“龜”,一面為“桃”,兩側是狹長的“魚”和“牽”(成串的銅錢)。做“龜”的同時也要做一些“桃”、“魚”和“牽”,“龜”、“桃”寓意長壽,“魚”、“牽”寓意富餘和進財。
蒸咸稞
米漿中加入炒過的蝦米,蝦皮、香菇、肉和攪成泥的蘿蔔(菜頭)、芋頭、南瓜(金瓜),蒸成菜頭稞、芋稞、金瓜稞。
發糕
又叫發糕、糕。發是“發財”,糕是“高升”。
廈門的主要港口國際旅遊碼頭、海天碼頭、象嶼碼頭以及五通海空聯運碼頭都在湖裡轄區內。廈門港為中國第七大港口,名列世界前20大集裝箱港2009年貨物吞吐量1.1億噸,可靠泊第六代大型集裝箱船舶,世界前20位船公司都已在廈門開展業務。廈金“小三通”突破500萬人次。
廈門空港為全國第四大口岸機場,在華東地區為僅次於上海的重要航空樞紐,也是連接東南亞和日韓的重要航空樞紐。已開通國內外城市航線172條,在廈門機場通航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43家,已開通41個國際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台北、高雄四個地區城市的航線。2009年,廈門空港旅客吞吐量1132.95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45.45萬人次,空港貨郵吞吐量19.60萬噸。
廈門是一個島,本島與內陸連接的四座大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一座海堤、一個隧道(翔安隧道)以及廈門唯一的鐵路貨運站都在湖裡轄區內。轄區內形成了一環(環島路)、四橫(呂嶺路、仙岳路、南山路、湖裡大道)、六縱(嘉禾路、金尚路、成功大道、雲頂路、長岸路、環島幹道)的市區主幹道,構成發達的城區交通網,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初步形成以海運為重點,以沿海港口為樞紐,以國道幹線公路為主骨架,空運、水運、公路、鐵路相配套,布局合理的外向型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這些設施為促進湖裡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湖裡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物流平台。
湖裡區
2008年,湖裡區投入資金6.7億元,用於21所學校的新建、擴建。其中已完成天安小學、翔鷺小學等7所,新增中小學學位9000多個;翻建湖裡幼兒園,開辦五通公辦幼兒園。進一步落實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減免和補助農民工子女借讀費、學雜費、公用經費共2230萬元。公開競聘小學副校長15名,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224名。新增1000多萬元用於提高教師待遇。投入科技專項資金1900多萬元,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科技創新項目。
2009年,該區獲得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第32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44位、全國科技進步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等榮譽稱號。
2013年投入教育經費8.74億元,積極創建全省“教育強區”。新建擴建縣后小學、林邊小學等8所中小學校,新建湖裡實驗、加州花園等2所公辦幼兒園,開辦高林南區等5所公辦、集體辦幼兒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新招聘189名教師,實施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辦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中、高考成績再創佳績。區教師進修學校獲評全國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完成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任務,基本建成覆蓋全區、功能完善的基層文化服務網路。
2019年,湖裡區累計專利申請量6167件,專利授權量4278件,其中發明423件、實用新型2573件、外觀設計128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2488件。2019年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達286家(含湖裡火炬園95家),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53.41億元,同比增長1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6.4%。
在各街道分設醫療服務中心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開辦4個街道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監督派出點。支持中山醫院、中醫院在湖裡區延伸開辦5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湖裡醫院改製為中山醫院湖裡分部,與市級優質醫療資源有效銜接。為近5萬人辦理了城鎮居民(含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出台醫療救助實施細則。
完成湖裡醫院改造,推進區衛生綜合大樓建設前期工作,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全區已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
截至2019年末,湖裡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6家,其中醫院19家(含市屬醫院12家、區屬市管醫院1家、區屬區管醫院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分中心2家、服務站7家、門診部107家、診所195家、村衛生所19家、企事業單位內設醫療機構61家。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731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3680人、註冊護士4051人。醫療機構核定床位5020張。
加大就業再就業政策扶持力度,兌現區級促進就業優惠政策1400萬元,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推進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83%居全市首位。為1700多戶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住房。全區社會治安群眾滿意率達95%,平安家庭覆蓋率達92.2%,平安校園達標率達92%。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在全國率先開展全民醫保工作,全區共有2.6萬人參加了全民醫療保險。加大教育引導、崗位培訓和就業推薦力度,共促成2690名被征地人員和城鎮下崗人員轉移就業。完善“土地換社保”獎勵政策,財政安排補貼1345萬元,鼓勵2241名被征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全區參保人數已達8050人,參保率達75.5%。全力配合推進高林居住區、湖邊花園、五緣公寓等社會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做好轄區居民首批保障性住房的申請審核工作,共入戶調查2300多戶,其中已有1039戶通過核准。關心群眾生活,推進“村改居”社區道路和自來水管網改造。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為1303戶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631萬元,為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補助108.2萬元。
2019年,湖裡區共有79440人次參加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參保金額為469.968萬元,由區總工會經費支出補助參保金額329.67萬元。全年共有2226名患病參保職工申請職工醫療互助保障保助救濟,金額共計499.0094萬元。
截至2019年末,湖裡區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街道文化站5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4個,“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機”53台。圖書館每周開放75.5小時,全年365天無休開放,為群眾免費提供圖書借閱、資料查詢等服務,館藏文獻資源總量達59萬冊,2019年共借閱圖書44.4萬冊次(其中分館19.8萬冊次),全年共接待讀者35.5萬人次(其中分館21萬),開展各類讀者活動近200場(其中分館23場),參加讀者12萬人次。全年共舉辦全區性文化活動413場,全區基層文體活動1173場;第十二屆海峽文博會上,轄區共有75個文創產業展位申報參展,組織舉辦10場分會場活動。
2019年,湖裡區舉辦第十五屆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本屆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8支賽隊,深圳海狼隊奪得冠軍。本屆賽事活動被列入CCTV-5年度播出計劃,央視體育連續播出比賽的每日新聞及專題,中國網、騰訊網、新華網等媒體相繼報道。
2019年,湖裡區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24021人,促進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2450人;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371人,其中本地失業人員培訓779人、農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563人,開展重點企業“一企一策”職工技能培訓6307人。區經辦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6.27萬人、46.27萬人和46.64萬人。
2019年,湖裡區累計共有城鎮低保家庭5884戶、8865人次,領取最低生活保障762.77萬元。全年累計發放救助補助22947(戶)次,發放各類救助補助7138.29萬元(含低保金),其中殘疾人補貼3169萬元,護理補貼786.12萬元。全年區慈善、老年福利協會共接收捐贈款1342萬元,為轄區累計約2萬人次及各類困難群眾發放救助資金1037萬元。
2019年,湖裡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5%(以工況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02(以工況計),綜合指數同比下降3.2%(在標況下,與上年同期相比的改善情況),優良率上升2個百分點(在標況下,與上年同期相比的改善情況)。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SO2:0.006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0%、二氧化氮(NO2:0.026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細顆粒物(PM2.5:0.02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顆粒物(PM10:0.04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臭氧(O3:0.1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湖邊水庫水質達標率100%,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2019年,湖裡區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8起,死亡11人,同比分別下降42.4%、26.7%,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2008全年湖裡區實現基礎設施投資49.6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3.0%。成功大道湖裡段、長浩路翔鷺小學段投入使用,縣黃路、環湖裡大道、疏港路二期基本貫通,新建在建道路達49千米,構築起快捷的城市立體交通網路。加快山體公園等旅遊休閑設施建設;完善仙岳公園景觀配套設施;建設福隆體育公園和湖裡公園南門;啟動薛嶺山公園首期建設和埭遼公園整治工作;完成廈金灣休閑旅遊度假區規劃。湖邊花園保障性住房、金邊路等項目已開工建設。基本完成內灣整治和環灣路、跨海橋樑等公建配套建設。全區共竣工商品房面積286.4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增加到43.7平方千米。全年實現基礎設施投資55.8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7.2%。全年完成義務植樹23萬株,新增園林綠地26.18公頃。
2008年,湖裡區嚴格依照市、區征地拆遷政策,調整完善征地拆遷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湖邊水庫片區、五緣灣片區和重點市政道路的征地拆遷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設,擬建安置房項目30個,總建築面積302萬平方米,已建成五通安置小區等3個項目,在建馬山、上湖安置小區等7個項目。全年共實施征地拆遷項目53個,完成征地200多公頃,拆遷房屋100多萬平方米,支付征地拆遷補償金12億多元。
薛令之(683年~756年)字珍君,號明月先生。福建長溪廉村(今福安市溪塘鎮廉村)人。唐神龍二年(706年)進士。開元間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並侍東宮。后因李林甫冷落東宮,賦詩諷諫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滿,遂託病辭官歸里。后遷居廈門島,所居處因而得名薛嶺。他以詩聞名,為閩人以詩賦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補闕集》行世。
薛舜俞(生卒年未詳)字欽父,薛嶺人。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進士,被授予南劍州(今南平市)教授(學官)。
湖裡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單位、全國愛心獻功臣行動先進區、全國“四五”普法先進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先進城區、全國社區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單位、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44強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同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65位。
2020年9月,榮登2020中國百強區榜第65名。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啟幕前夕,中國公布新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名單,湖裡區是其中之一。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65位。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示範城區。
2021年8月1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正式發布,湖裡區排名第5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