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銓
林元銓
林元銓
童年的元銓常聽大人講述1884年甲申中法馬江海戰,福建水師遭全軍覆沒慘敗的悲壯故事,后又聽說中日甲午海戰(1894年)北洋水師重蹈十年前全軍覆沒的覆轍。兩次海戰均以福州人壯烈殉難居多,這舊恨新仇在元銓幼小心靈里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並由此萌發了他憎恨外國侵略者、崇敬為國捐軀先烈的愛國思想。他學習倍勤,識見倍明。小學畢業后,父母無力送他到省城福州升入正式學堂,但他並不氣餒,而是求教於鄰居自學英語、數學,日夜攻讀。
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元銓17歲時考入馬尾船政後學堂第十八屆駕駛班,立志從軍報國。他在校刻苦學習,積極鍛煉身體,還利用晨晚課餘時間,幫家裡勞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第二年派到“通濟號”練習艦實習。經船政學堂和海上軍旅的磨鍊,元銓已成長為堅毅不拔、忠誠愛國的海軍青年軍官。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清廷派海軍鎮壓,革命形勢危急,統制薩鎮冰奉命乘“楚有”艦率船隊抵漢口,后因同情革命離職他走,臨行前命“海籌”艦管帶黃鐘瑛為隊長率艦艇東下,並告之曰:“爾後軍事,爾等各艦艇好自為之”。艦艇駛至九江易幟起義,江西新軍標統馬毓寶已在革命黨人林森、吳鐵城的策動下起義,宣布獨立。九江都督軍政府派林森、吳鐵城登艦歡迎。元銓所在的“通濟”艦也在起義艦隊之列。
1912年1月1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任命黃鐘瑛為中華民國首任海軍總長。袁世凱竊據北京,南北和議談判開始在上海舉行。黃鐘瑛已預料到袁詭計多端,和議前途不可樂觀。就一面組織海軍北伐艦隊,一面發出通告海軍全體官兵書,申明軍紀,策勵全軍。北伐艦隊由“海容”、“海琛”、“海籌”、“通濟”、“現琛”各艦組成。1912年1月16日從上海出發,1915年12月竊國大盜袁世凱稱帝復辟,全國掀起討袁護國運動,組織護國軍。元銓率“通濟”艦加入護國艦隊,駐泊吳淞口。
民國9年(1920年)林元銓升調為“楚有”號中校艦長。1926年2月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中左派為政治骨幹的國民革命軍肅清了廣東境內的軍閥勢力。同年7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發表《北伐宣言》,號召把革命推向全國。7月9日宣誓出發。10月北伐軍經激戰攻克了武昌,但海軍還受制於北洋政府,第二艦司令李鼎新稱病不出。駐防武昌江面的“楚有”號艦長林元銓不受吳佩孚許以高官厚祿的利誘,毅然撤離武昌江面,為北伐軍入城創造有利條件,隨後,“楚有”艦東下進駐南京下關,拱衛京畿,林元銓因此獨獲“懸燈申祝”殊榮。不久,陳紹寬奉海軍司令楊樹庄命令接替李鼎新接任第二艦隊司令。陳深知元銓工作踏實,頗有成績,指定“楚有”艦為旗艦,並讓元銓傳達楊樹庄的命令,與北伐軍聯繫,率部易幟起義。事妥,“楚有”艦掛起中華民國國旗,游弋於長江上。
此時,元銓受北伐軍指令,率艦西征,擊潰北洋軍於湖南沙市。艦駛達宜昌時,四川的軍閥勢力還比較強,白天其軍隊隱藏於深山懸崖中,艦上炮火射程不及;入夜則四齣威脅軍艦,艦隊司令陳紹寬欲就地拋錨過夜,元銓認為江面狹隘,處於敵人炮火的射程之內,夜間易遭襲擊,處境不利,力勸不可拋錨過夜。陳同意元銓建議,將軍艦撤出敵射程之外。入夜,敵軍果然來偷襲,炮聲隆隆,火光陣陣,而“楚有”艦幸無一損。翌日拂曉,旗艦升火前行,甫近敵人陣地,就被一彈打穿甲板,彈片紛飛。元銓沉著應戰,終於擊退頑敵。旋奉命返航,上岸過沙市時,民眾夾道歡呼。上級嘉獎元銓英勇善戰,獎給銀盾一座,上鐫“威鎮南疆”四字。1927年2月煙台海校畢業的福州人郭壽生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策動“建康”、“建威”兩艦起義,支援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裝起義,林元銓率“楚有”艦響應。
繼西征之後,竊據蘇、浙、皖、贛、閩五省的軍閥孫傳芳,號稱三十萬之眾,企圖阻撓北伐軍前進。元銓奉命率艦東進,與孫軍激戰於揚子江上,而在棲霞山至龍潭一帶尤為猛烈。孫部傷亡慘重,無法渡江北竄,最終向北伐軍投降。此役“楚有”艦亦受傷甚重。慶功時,元銓獲“干城”獎章。接著討伐唐生智,“楚有”艦再為旗艦,獲灰河、土橋兩役勝利。民國18年(1929年)“楚有”艦再次西征攻打桂系軍閥部隊,亦獲勝利。元銓以軍功卓著升任“應瑞”巡洋艦上校艦長。“應瑞”艦是英國威克斯廠製造,重2400噸,長101米,寬12米,是當時較先進的大艦。民國初年下水服役,可兼作練習艦,擔負著培訓航海人才的重任。元銓以身作則、嚴己律人,學員經他考核成績優異,其中不少人保送赴英國皇家學院學習,如林遵、高如峰、周憲章、張鵬簫等海軍名將。1930年1月福建發生了震驚朝野的“一·六”事件,當時,海軍司令楊樹庄兼任福建省長,因福建各地“民軍”武裝割據糾爭不斷,楊駐滬海軍部,方聲濤代理省政府主席,力主統一全省軍政財大權,設立軍事廳,擴充省防軍備,將收編的盧興邦在水口、竹岐稅關收歸省財政廳,省政府改組時又將盧排除在外。盧於當年1月6日夜策動“一·六”事件,連夜綁架在陳培錕家赴宴的6位省委委員,並派人赴滬聯繫杜錫珪以及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加入反蔣行列,參與反蔣秘密活動的盧興邦部代表、福建兵工廠政訓處主任、黃浦軍校三期少將楊立,在暗中開展策動杜錫珪加入馮、閻反蔣行列,當時參與這一秘密行動的還有“應瑞”號艦長林元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者得寸進尺,於1933年1月28日在上海發動軍事進攻,十九路軍奮起反擊,淞滬抗戰爆發,日寇死傷慘重。30艘日本艦艇集結淞滬地區水域,企圖配合陸軍攻佔上海,並上溯長江而進,形成水陸並進,合攻國都南京的態勢,妄圖一舉摧毀中國的政治中心,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元銓率“應瑞”艦防守於南通江面,阻擊抵擋日艦艇溯江而上。民國23年(1934年)2月,元銓發起以他為首的23位艦長上書,反對海軍大學聘請日本人擔任教授,他認為:“把海軍最高教育權委諸敵人,喪權危國”。翌年2月,元銓調任海軍部軍械處長。民國26年(1937年)2月受軍事委員會傳令嘉獎。“七·七事變”后,上海形勢緊張,日本艦艇雲集黃浦江,元銓受上級電令:①阻塞日艦西入江陰;②對南碼頭、高昌廟、江南造船所及海軍所屬機關加強防空措施;③確保軍火彈藥庫安全,並提供製造水雷。不久軍械處改名軍械所,元銓任所長。1937年秋,各炮隊及“永績”、“中山”等艦先撤退到木洞鎮,組建特務隊,元銓任總隊長。他奉命把軍械所撤入四川,沿途舟車十分不便,運彈藥又很危險,元銓不辭勞苦,經湖口、馬當、武漢、宜昌、三峽把所有的輕重軍械彈藥,安全運抵重慶木洞鎮,並派員沿江檢查沿川各要塞炮台,加強防守。
民國30年(1941年)元銓調任國民政府參軍處少將參軍,奉命護送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艦赴武漢,因此辭去其他的許多職務。1939年日機頻繁轟炸重慶,他恪盡全力,保護國府人員安全。1943年林森病重,元銓任國府主席保健委員會委員,併兼辦事處主任,朝夕隨侍林森。同年8月1日林森逝世,他參加喪殮事務,盡職盡責。此後仍在參軍處任職。抗日戰爭勝利,他隨國府回南京。民國37年(1948年)1月授海軍中將銜,任總統府參軍處參軍。民國38年(1949年)1月李宗仁代總統請他出主海軍事務,他以高血壓病加重婉辭。不久便返滬閉門不出。南京解放后,國府參軍處派專輪運總統府人員去台,船泊黃浦江碼頭,屢次電催元銓登輪去台,但他堅辭。
上海解放后,元銓於1950年11月在家會見了海軍起義將領林遵、方瑩等同鄉戰友,表示雖年逾花甲,仍想去北京,參加人民海軍工作。中央擬授他海軍部顧問,正要啟程,忽呼頭痛,隨即昏迷不醒,海軍醫官姚瑟若趕來,經搶救無效,晚11時逝世,享年63歲。
林元銓一生保持勤勞儉樸的生活作風,卻慷慨為公益事業解囊,曾協同林森多次組織籌措修繕閩侯尚乾的“陶南書院”(今閩侯二中)。捐資培育人才,讓窮人子女一律免費入學。陶南書院成為聞名遐邇的學堂和“百六峰詩社”。
上海解放,元銓參加人民海軍工作,擬授海軍部顧問,正欲赴北京,突然昏迷逝世,葬於上海虹口。列入《福州市志·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