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脫髮

感染性脫髮

感染性脫髮是由於真菌感染、寄生蟲、病毒及化膿性皮膚病等因素而造成的脫髮。主要有頭癬禿髮性毛囊炎、麻風致脫髮、梅毒性脫髮等類型。

若法原因


由於真菌感染、寄生蟲、病毒及化膿性皮膚病等因素而造成的脫髮稱為感染性脫髮。頭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麻風桿菌、結核桿菌、梅毒蒼白螺旋體,以及各種真菌引起的頭癬均可引起脫髮;局部皮膚病變如溢脂性皮膚炎、扁平苔蘚、感染黴菌或寄生蟲等也會造成脫髮。
頭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麻風桿菌、結核桿菌、梅毒蒼白螺旋體,以及各種真菌引起的頭癬均可引起脫髮。
感染性疾病主要通過感染微生物直接破壞毛囊或形成瘢痕使毛囊消失而引起脫髮。這類脫髮包括頭癬、禿髮性毛囊炎、麻風致脫髮、梅毒性脫髮等。為最低限度減少禿髮的程度,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發現病因,並針對性地治療。多通風,要按摩,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預兆疾病


貧血

缺鐵會導致貧血,紅細胞因此減少,頭皮得到的血氧量也隨之下降,毛囊處於“飢餓”狀態,最終導致頭髮慢慢脫落,頭皮日益顯現。建議喝果汁並進食富含鐵的食物,能讓頭髮恢復生長。

飲食紊亂症

減少食物攝入量,會導致頭皮血流量下降,進而影響頭髮正常生長,嚴重時會導致頭髮失去光澤甚至脫落。專家表示,脫髮很少是永久性的,但是保持平衡膳食,多攝入蛋白質,對防止脫髮非常關鍵。

多囊卵巢綜合征

婦女多囊卵巢綜合征是由於雄性激素過高導致的,患者前額及頭頂會發生頭髮稀少癥狀。這一情況大多發生於有脫髮家族病史的患者中。降低雄性激素的藥物和促進血液流動的頭皮按摩,都有助於患者的頭髮重新長起來。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紊亂的第一癥狀是脫髮。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新陳代謝及頭髮正常生長。由於所有毛囊都受到影響,所以脫髮不是局部現象。專家表示,藥物及其他治療手段都有助於緩解病情。為了讓頭髮恢復如初,最好多攝入蛋白質,每天早晨做頭部按摩。

壓力綜合征

壓力會導致華髮早生。壓力大時人體釋放多種激素會影響B族維生素的吸收,影響頭髮色素沉澱。壓力綜合征會導致禿頭症人體免疫系統錯誤攻擊頭皮細胞,造成頭髮大片脫落。心理放鬆和服用複合維生素B都能改善白髮早生問題。

日常調理


按照中醫理論,頭髮與肝腎有密切關係,腎藏精肝主血,其華在發,肝腎虛則精血不足,毛囊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一種情況是合成黑色素能力減弱,出現白髮,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毛囊萎縮或者壞死,造成脫髮。反之,肝腎強健,上榮於頭,則毛髮濃密烏黑。
西醫認為,正常情況下,人體頭髮毛乳頭內有豐富的血管,為毛乳頭、毛球部提供充足的營養,從而頭髮生長激素順利合成。各種不良刺激(激素水平影響,神經性刺激影響等)造成供應毛髮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使毛乳頭、毛球部的營養運轉功能發生障礙。當營養合成在毛乳頭、毛球部的形成發生障礙,或雖然形成但因某種因素,具有細胞能量作用的ATP物質的製造會因此而受阻。當作為熱量源的ATP無法產生出來,因此無法進行毛髮的蛋白合成,毛母細胞失去活力,毛髮髓質、皮質部分的營養減少,開始角質化,毛囊開始萎縮或者壞死,頭髮大量進入休止期,頭髮就會大量脫落。

分類治療


頭癬

頭癬根據其致病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黑癬。黃癬、白癬有時可併發膿癬。除白癬一般不留瘢痕,其他幾種均可使毛囊破壞形成永久性禿髮。
黃癬常自兒童期發病,開始毛根部皮膚髮紅,后成毛囊性膿皰,干后即變成黃痂。隨皮損增大,黃癬痂也擴大融合,變厚,中心凹陷,有一頭髮穿過,邊緣稍高如碟狀,日久痂處皮膚萎縮,毛囊破壞,頭髮脫落,形成萎縮性瘢痕。
黑癬在兒童和成人均可發病,開始為頭皮出現小點狀炎症很輕的鱗屑斑片,稍癢,以後損害逐漸擴大。病發緊貼頭皮折斷而呈現黑色小點,所以又稱“黑點癬”。本病進展緩慢,若病程日久者可以留有點狀瘢痕。
膿癬的發病較急,患處毛囊化膿感染而引起一片或數片的癰狀隆起,質軟,有波動感,但無嚴重的紅腫熱痛,切開后擠壓,可有少量漿液或半透明膿液,皮損內毛髮極易拔出,愈后可有萎縮性瘢痕。
預防頭癬是一種接觸傳染性疾病,要消滅首先要從切斷傳染途徑著手,以防止繼續蔓延,最終達到消滅的目的。
① 尋找傳染原,對病畜進行防治,以防疾病傳播。
② 患者污染的衣、帽、枕、被等應採用曬、燙、煮等方法清洗消毒。污染的理髮用品要採用刷、洗、泡等措施,帶菌毛髮、鱗屑等組織進行焚毀。
③ 公共理髮場所應對公共的理髮用具定期消毒,防止病毒入侵。

禿髮性毛囊炎

多數患者會有皮脂溢出或長期脂溢性皮炎史,多認為此病為金葡萄感染或細菌過敏有關。
(1)注意保護局部清潔衛生,經常用殺菌肥皂水清洗,或1%新黴素溶液或0.1%依沙丫溶液、馬齒莧溶液等濕敷,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
(2)對毛囊性紅斑、丘疹早期治療,避免搔抓、劑壓刺激,禁用開水燙洗等。
(3)皮診泛發者需全身運用抗生素,極嚴重的可以聯合運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4)局限性皮疹可使用抗生素合併皮質類固醇軟膏外用。
(5)有報道試用夫西地酸治療有效。此外,可使用淺部X線放射治療。

麻風致脫髮

麻風常常導致眉、發明顯脫落,甚至眉毛、睫毛、鼻毛全部脫落。伴有其他癥狀,如皮膚淺感覺消失,閉汗,神經粗大等。
沿無有效的疫苗或理想的預防藥物,因此著重在於早期發現病人,及時予以規則治療,就能減少麻風的發病率,縮短病程。
(1)預防性治療:在流行地區對接觸者選擇地區對接觸者選擇氨苯碸類葯即二乙醯氨苯碸注射,有報道接種卡介苗可有效減少發病率。
(2)治療的原則:早期、及時、規則、足量。
(3)化學治療方法:
①氨苯碸:常規劑量(每日100毫克)是相當安全的,臨床採用口服,每周6天,停用1天,開始劑量25毫克,每2-4周增量1次,每次增加25毫克,增至100毫克時達到足量,一般服用3個月,停用2周後繼續使用。療效明顯,而且迅速。療程較長,瘤型麻風平均5-6年,界線型3-4年,結核型2-3年。達到臨床治癒和界線型不物於5-10年。副作用主要包括:貧血、藥物性皮炎、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障礙等。
②氯法齊明:每日口服100毫克,每周6日,休葯1天,也可每周服藥2-3次,每次100毫克或每周1次,每次300毫克。治療時從大劑量開始,每日200-400毫克,反應控制后緩慢減量。嚴重的麻風反應可配合皮質類固醇治療。此藥物對於既往未治療的瘤型或偏瘤型或耐葯者有效。副作用主要有:皮膚紅染及色素沉著,皮膚乾燥及榆林病樣改變,消化道反應等。為低毒或無毒藥物。
③氟喹諾酮類:此類藥物中培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每日口服培氟沙星800毫克或氧氟沙星400毫克治療,將此類藥物與利福平聯合應用,可縮短化療療程。
④米諾環素:每日口服100毫克,2周后見效,2月後顯效
⑤克拉黴素:每日口服500毫克,療效與氟喹諾酮類類似。

梅毒性脫髮

梅毒為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梅毒性脫髮在6個月後疾病,表現為很多小而分散的斑片狀脫髮。一般為暫時性的,可自愈。但是由於少數感染梅毒的患者把這一重要的信息所忽略,使疾病無法及時遏制。
(1)及時發現,明確診斷。
(2)3個月內接觸的性伴給予檢查、治療。
(3)堅持規則而足量的治療:
青霉素:可選用普魯卡因青霉素每日80萬單位,連續10日;或苄星青霉素240萬單位,每周1次,共2次。
②過敏者可用:鹽酸四環素或紅黴素每日500毫克,每日4次,每日總量2克,連服15日;或多烯環素100毫克,每日2次。

普通性脫髮

《醫宗金鑒》中曰:“油風毛髮干焦脫,皮紅光亮癢難堪。”概括了此病的癥狀。油風,出於《外科正宗》,又名“鬼剃頭”,由血虛生風,風盛血燥,發失濡養等所致。起病突然,頭髮乾燥或片脫落,皮紅光澤,自覺發癢或不癢,即斑禿,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脂溢性脫髮。有的學者認為,脫髮分為老年型脫髮,包括生理性的,也有家族性、遺傳性的,包括禿頂、拔頂等,本篇所論的是病理狀態的脫髮。
中醫學認為,腎之華在發,發為血之餘。《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血衰則發衰。”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曰:‘若血盛則榮於頭髮,故鬚髮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鬚髮禿落。”巢氏還指出:“常梳頭可使血液不滯,髮根常牢。”血熱也能造成發落,元代張從正《儒門事親》中說:“人年少發早落或屑者,此血熱太過也。”《醫學入門》還認為:“膽會膀胱,上榮毛髮,風氣盛則集燥,汁竭則枯也。”這種認識,對治療上規定了補腎、養血、活血、涼血或祛風等方法,對後世人影響很大,至今尚延用。
在治療上,《外科正宗》用的養血祛風法,藥用當歸、川芎白芍天麻羌活熟地木瓜菟絲子;外用鮮生薑擦,久不愈者,可用七星針叩擊每日一次。這算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吧。至於《醫方集解》中的二至丸,是足少陰葯,女貞子甘平,益肝補腎,旱蓮草甘寒,入腎補精,故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髮也。二至丸,確實滋而不膩,補而不燥,且有涼血潤燥之功效,是治療斑禿的良方。如再加首烏地黃、當歸、枸杞籽增加滋補之力,配用丹皮側柏葉以助涼血潤澤之功,療效更為理想。
關於《醫宗金鑒》重視祛風葯的應用,有的學者不同意,其理由是,辛溫散風葯,有耗血動血之弊,虛其所虛,適得其反;但有的學者表示同意,其理由是,若是肝鬱氣滯日久化風者,必用舒肝理氣、祛風之品,這符合有病祛病之原則。
有的學者主張,斑禿之病,主要是血虛不能濡養肌膚,腠理不密,風邪乘虛而入,客於腠理皮毛而發病,其主要病理是氣血不足,脈道空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不能帥血循於脈道,腠理皮毛失榮所致,故用行氣活血法,使氣血行,脈道充,腠理皮毛得以濡養,故生新發。有一位學者根據此理論組方為:野菊花100克,紅花50克,海桐皮100克,芡實100克,上藥浸泡在4000毫升白酒中用三十天後過濾擦用,每日擦患處6~8次,30例治癒27例,總有效率為93.3%,一個療程為30天,最多用兩個療程痊癒。
氣血不足不生髮,主要指的是稟賦不足,不能榮於發,用蓯蓉圓治之,方用當歸、生地肉蓯蓉、白芍各一兩,胡粉5錢,為面水丸,黑豆湯送下,還可水煎外擦。
關於頭髮的保護,清代慈禧、光緒下的工夫比任何朝代都多,他們用的方葯中代表性的有令發易長方,是用東行棗根之蒸出物塗發,或用桑葉、麻葉煮水洗髮,有令發補落方,是用榧子、核桃、側柏葉搗汁,泡雪水內,梳頭。這是以預防為主的一種重要護髮措施。
古代醫書中用辛溫芳香葯於生髮烏髮亦多有記載:如《千金方》中用零陵香、細辛、白芷、藿香、辛夷、蜀椒、丁香、甘松等。《醫方類聚》有生髮作用的生禿烏雲油和金珠綠雲油,用以上藥浸泡在油中,取油擦頭上,近於今日之頭油。還有烏頭麝香油、潔發葳仙油、秀髮木樨油、宮壯薔薇油等等,應有盡有。參閱《永樂大典》
何首烏組圖
何首烏組圖
近代研究脫髮,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20世紀60年代顏德馨、張鳴九、梁樂山等人用“生髮九”、“通竅活血湯”治療脫髮,獲得療效。活血通竅,行瘀通經為主,也就是活血化瘀為主,共享葯為: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大棗、鮮姜、麝香,酒水煎服。又有內服“脫髮再生九”,外敷烏倍膏,治療脫髮收效良好。脫髮再生丸藥用當歸、何首烏各150克,大熟地200克,生黃芪200克,青風藤150克,為面拌入生地膏內加蜜煉為丸,梧桐子大,每早午晚各服15克,外敷藥烏倍膏藥用生川烏、五倍子、旱蓮草、側柏葉各等分細末,陳醋調擦。還有椒芷散,方藥用川椒15克,荊子10克,白芷10克,零陵香7.5克,生川烏7.5克共為細末,以蓖麻油調成糊狀,用綢布包好擦患處。20世紀70年代陳敬鑣、孫蕘根等專用八珍湯加首烏、女貞子治療脫髮,還用加味異功散治療脫髮收到良好效果。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其範圍更廣大,其辨證更細了,如董建華、柯利明等教授研究脫髮,強調辨證論治,創立了補腎養血、涼血活血、補腎平肝養血、滋補肝腎、養血生髮、滋陰清熱瀉火、滋腎祛風以及外治法等重要治法。療效甚佳,常用內服藥有:何首烏、地黃、肉蓯蓉、金櫻子山茱萸、山藥、鹿角膠桑葚子、菟絲子、沒食子、丹皮、川芎、黃連、杜仲、肉桂、麝香、荊芥、天麻、羌活、木瓜、黑芝麻、柳樹皮、菊花、水蛭、赤石脂、側柏葉,外用藥有皂角。、紅花、桃仁、柴胡、蔥白、生薑、狼毒、斑蝥、川烏草烏麻黃百部白鮮皮丁香桂枝青皮石菖蒲人蔘葉藤黃骨碎補、花椒、棗樹皮、透骨草、枯礬等。筆者常用內服藥有:何首烏、當歸、肉蓯蓉、杞果、黑豆、黃精、生熟地、紅花、女貞子、旱蓮草、丹參等,外擦藥用土蟲、側柏葉、生薑、透骨草等,療效甚佳。
20世紀90年代生髮液、生髮精、101生髮精等等,風靡一世,還有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更是琳琅滿目,單方、驗方、秘方則更是數不勝數。
一個人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也會掉頭髮的。但其數量,隨年齡的增長,體質的變化,性別不同而有所不同。那麼,這裡指的脫髮是指每日掉發數目超過40~100根左右而言,所以了解自己,了解頭髮是保護頭髮的關鍵。一是會養生,一是會保護頭髮,才能不脫髮,既然發生了脫髮,積極治療。但預防保護才是養發的關鍵。

食療方法


1、補充鐵質。通俗脫髮的人體內常缺鐵,鐵質厚實的食品有黃豆、黑豆、蛋類、帶魚、蝦、鯉魚、熟花生、菠菜、蘿蔔、噴香蕉、胡蘿蔔、馬鈴薯等。
2、補充植物蛋白。頭髮乾涸、頭梢開裂,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物。
3、多吃含鹼性物質的希奇蔬菜和生果。脫髮和頭髮變黃的身分之一是因為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體力和精神太過委頓,耐久過食純糖類和脂肪類食品,使體內代謝歷程中孕育產生“酸性毒素”。肝類、肉類、洋蔥等食物中的酸性物質輕易引起血中“酸性毒素”過多,以是要少吃。
4 、補充碘質。頭髮的毫光與甲狀腺的浸染有關,補碘能增強甲狀腺的分泌成果,有利於頭髮健美。可多吃海帶、紫菜、牡蠣等食物。
5、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可抵當毛髮朽邁,促進毛產發展。可多吃鮮萵筍、捲心菜、黑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