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3年成立的節日
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也被稱作“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
我國是碘缺乏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特別是對新婚育齡女、孕婦、嬰幼兒的危害更為突出。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當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我國提出:5月15日為全國碘缺乏日,以此加大宣傳,提高人們對碘缺乏病的認識。
碘缺乏病防治日
碘缺乏病是一種世界性地方病,我國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病區人口達4.25億,約佔世界病區人口的40%,亞洲病區人口的60%。
目前,我國仍有700萬地方性甲狀腺重病人和19萬克汀病人,14歲以下的智力殘疾兒童有539萬人。
我國現有智力殘疾人1017萬,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採取防治措施,每年還將有數量相當可觀的智殘兒出生。
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兒童問題71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要在2000年全球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
我國政府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視,在1991年羅馬召開的國際營養會議上鄭重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碘缺乏病的流行。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於1993年9月國務院在北京成功地召開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討論通過了《行動計劃綱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對我國進行支持和援助。為實現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並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藉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每年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里,不便於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2015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2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近年來監測發現,部分沿海地區及大城市出現合格碘鹽食用率下降、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偏低的情況。為加大科學補碘宣傳力度,引導群眾合理補碘,尤其是避免孕婦、胎兒和嬰幼兒等重點人群碘攝入不足,2015年宣傳主題定為“科學補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簡稱IDD)是由於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糧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機體碘的攝 入不足而 導致的一系列損害,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個國家 中,至少有130個國家的10億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環境中。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 地方病。婦女在懷孕期間缺碘,會導致流產、早產、死產、胎兒先天畸形;兒童正在生長過程中一旦缺碘,則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即使輕微的缺碘,也會成為學習上的低能兒。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 導致人類智力損害的最主要原因,同時碘缺乏病直接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聾、啞、呆、小)等,嚴重危害人們 身心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紀冰川期溶解的冰層將地球表層的碘沖刷到海洋,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區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當地岩石與土壤的性質有關。地甲病區常見於以石灰石、白堊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帶(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隨水流失),在岩漿地帶或以黑土、紅色土及含大量膠體顆粒和有機物的粟色土壤為主要成分的地帶少見,泥炭土中含碘雖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這些地帶也流行地甲病。
膳食因素
(1)人體碘的供給有近60%來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響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
(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響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和利用;
開展活動
(6)食物中的鈣可妨礙碘的吸收,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飲水因素
例如:陝西省7個地區飲水含碘量與甲狀腺腫發病關係
(1)蒲城: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4.83(0.1~40);甲狀腺腫發病率(%)0.13;
(2)西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6.51(4.6~46);甲狀腺腫發病率(%)0.25;
(3)寶雞:3.98(2.0~5.8);甲狀腺腫發病率(%)3.35;
(4)藍田:飲水平均含碘量(ug/L)3.24(1.25~8.7);甲狀腺腫發病率(%)22.97;
(5)石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18(0.1~2.0);甲狀腺腫發病率(%)19.42;
(6)維南: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83(0.45~1.2);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
(7)商縣: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48(0.2~0.75);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
藥物因素
碘(化學符號為IDD),是一種活潑的具有氧化劑作用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於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自然環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滿足人體最低需要時稱之為環境缺碘。同樣,人體內碘營養不足稱為體內缺碘。科學家們一致公認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有關聯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性畸形等。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重點防治、限期消除的營養素營養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發生於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在我國被列為地方病之一。由於分佈廣泛,危害嚴重,已上升到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國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人體需要的碘主要來源於食物。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土壤缺碘導致植物、動物缺碘。人吃了缺碘的食物,造成碘攝入不足。自然環境缺碘實際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紀冰川期,由於冰河溶解,冰水沖刷,將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沖走。而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僅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這樣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環境存在碘缺乏。這就是世界地區土壤中的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濫、沙漠化和雨水沖刷,致使局部地區土壤中的碘連同土壤被沖走而加重碘缺乏。人類想改變自然環境中的缺碘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食用碘鹽等措施來補充碘。
2018年5月15日第25屆主題:“'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
2017年5月15日第24屆主題:每天一點碘,健康多一點。
2016年5月15日第23屆主題:堅持科學補碘,建設健康中國。
2015年5月15日第22屆主題:科學補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 天。
2014年5月15日第21屆主題:科學補碘。
2013年5月15日第20屆主題:科學補碘,保護智力,成就夢想。
2012年5月15日第19屆主題:科學補碘,健康一生。
2011年5月15日第18屆主題:堅持科學補碘,預防碘缺乏病。
2010年5月15日第17屆主題:科學補碘,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2009年5月15日第16屆主題: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2008年5月15日第15屆主題:堅持食用碘鹽,享受健康生活。
2007年5月15日第14屆主題:堅持食用碘鹽,預防出生缺陷。
2006年5月15日第13屆主題:普及碘鹽十年,人口素質提高。
2005年5月15日第11屆主題:控制碘缺乏,保護母嬰健康。
2004年5月15日第11屆主題:科學補碘,預防出生缺陷與智力殘疾。
2003年5月15日第10屆主題:食用碘鹽,保護兒童智力發育。
2002年5月15日第9屆主題:科學補碘、健康成長。
2001年5月15日第8屆主題:加強碘鹽監督管理,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2000年5月15日第7屆主題:堅持食用碘鹽,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1999年5月5日第6屆主題:堅持科學補碘,提高人口素質。
1998年5月5日第5屆主題:健康的母親不能缺碘,缺碘的家庭不會健康。
1997年5月5日第4屆主題:食用合格碘鹽,嚴禁銷售非碘鹽。
1996年5月5日第3屆主題:全民食用合格的碘鹽。
1995年5月5日第2屆主題:1995年基本實現全民食鹽加碘。
1994年5月5日第1屆主題:碘鹽與健康。
1. 堅持食用碘鹽,享受健康生活!
2. 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
3. 全社會共同努力,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4. 消除碘缺乏病,共享健康人生!
5. 食用加碘鹽,健康全家人!
6. 堅持科學補碘,預防碘缺乏病!
7. 科學補碘,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8. 防治碘缺乏病,保護母嬰健康!
9. 持續科學補碘,提高人口素質!
10. 食用碘鹽是最好的補碘方式!
11. 缺碘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12. 堅持科學補碘,共建和諧社會!
13. 凈化食鹽市場,保護群眾利益!
14. 扶貧先增智,增智先補碘!
15. 科學補碘,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