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溪鎮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下轄鎮
楓香溪鎮,隸屬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地處德江縣東部,東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杉樹鄉、中壩鄉相鄰,南與思南縣涼水井鎮接壤,西與長堡土家族鄉、潮砥鎮毗鄰,北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譙家鎮交界,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52千米。總面積達105.81平方千米。
清屬府屬特姜圖第六甲(楓香溪)、羅紋圖第八甲(楓香溪)、新地圖第四甲(楓香鋪)第六甲(上壩)第九甲(楓溪、上下壩)、印江縣在城圖第四甲(安牙鋪)第六甲(袁家牆)、務川縣隘頭圖第三甲(袁家璃)。
民國二年(1913年),境內廖家壩、上壩、立陽壩、袁家灣、水吞牛、細沙溪、安牙鋪隸屬印江縣第五區,毛家壩、丁家灣、唐家灣、大灣、核桃灣、龍洞溝、院子、楓香鋪隸屬沿河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6月,建立楓香溪鄉紅色蘇維埃政權;同年7月,建立龍壩、上壩、下寨壩陽壩、袁家灣鄉紅色蘇維埃政權;同年8月,建立思茅壩、張家灣鄉紅色蘇維埃政權。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境內原置鄉合併為楓香溪、袁場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境地分別從沿河縣、印江縣劃歸德江縣管轄,改置為楓香聯保。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楓香聯保改歸為順溪鄉。
1953年1月,析置為楓溪、龍壩、上壩、新塘、袁場5鄉。
1956年3月,龍壩鄉併入楓溪鄉,新塘鄉併入袁場鄉。
楓香溪鎮
1959年1月,袁場、上壩、楓溪鄉各改為生產管理區。
1961年9月,袁場、上壩、楓溪生產管理區合併成立楓溪、袁場公社。
1963年3月,復置上壩公社。
1984年12月,上壩鄉改名張家灣鄉。
1992年10月,楓溪、張家灣、袁場鄉合併為楓香溪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轄11個保。
1963年3月,轄20生產大隊、133生產小隊。
1992年10月,轄21村,下設179個村民小組。
2007年11月,鎮內改為轄大塘、袁場、張家灣、長征、楓溪5村5個村民民小組。
2010年11月,又調整為轄1社區、19個村和7居民小組、171村民小組。
2011年末,轄袁場1個社區,新坪、保安、細沙、莊嚴、水吞牛、寨上、興界、坪灣、雙壩、上壩、新聯、長征、龍壩、龍泉、思毛壩、楓溪、軟坳、楓鋪、洞灣19個村;下設7個居民小組、1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楓香溪鎮轄3個社區、1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袁場街上。
楓香溪鎮區劃詳情 | ||||||
袁場社區 | 楓溪社區 | 先聯社區 | 新坪村 | 保安村 | 細沙村 | 莊嚴村 |
洞灣村 | 軟坳村 | 龍泉村 | 長征村 | 雙壩村 | 坪灣村 | 興界村 |
楓鋪村 | 絲毛壩村 | 龍壩村 | 上壩村 | 寨上村 | 水吞牛村 | / |
楓香溪鎮地處武陵山系分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半月寺、楓香溪山脈,境內最高點位於獅子坨,海拔1326.4米;最低點位於兩河口,海拔337.4米。
2張
礦產資源
楓香溪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高嶺土。其中煤炭分佈於北部,儲藏量6895萬噸,可開採量3747萬噸,年產量27萬噸。
2011年,楓香溪鎮有耕地面積1.52萬畝;林地面積6.11萬畝,牧草地面積4.54萬畝。
人口概況
2011年末,楓香溪鎮轄區總人口30205人。總人口中,以土家族為主,達23781人,佔78.73%;漢族5973人,佔19.77%;苗族451人,佔1.5%。超過2萬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1個民族,達2378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8.1%。
截至2018年末,楓香溪鎮戶籍人口28799人。
截至2018年末,楓香溪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楓香溪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29.57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52.5萬元,2011年達到1.34億元。
2011年,楓香溪鎮生產糧食581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葉。2011年,煙葉產量899.8噸。
楓香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楓香溪鎮生豬年末存欄2.39萬頭,山羊年末存欄3.58萬隻,牛年末存欄0.59萬頭,家禽年末存欄4.24萬羽。2011年,楓香溪鎮生產肉類1607萬噸;畜牧業總產值4816萬元。
2011年末,楓香溪鎮農村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557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400萬元。
楓香溪鎮有303省道和袁楓公路過境。有通組公路78條,總長98.28千米。
2011年末,楓香溪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45千米。
2011年末,楓香溪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30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9所,在校生4332人,專任教師3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2所,在校生2155人,專任教師16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2.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楓溪初級中學、袁場初級中學、“八一愛民”學校。
楓香溪鎮2011年10月開通袁場有線數字電視。2011年末,楓香溪鎮有線電視用戶862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7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楓香溪鎮有固定電話用戶356戶,行動電話用戶5500戶,寬頻接入用戶123戶。
能源
楓香溪鎮有煤炭企業3家,2011年產煤27萬噸。發電企業4家,2011年發電量847萬千瓦時。
給排水
供電
2011年末,楓香溪鎮鎮區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要變壓器4台,總容量45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2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31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71%,供電可靠率98.92%。
地名由來
因轄區北部有楓香溪河而得名。
重大事件
楓香溪會議紀念碑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紅三軍)在賀龍、夏曦、關嚮應的率領下,轉戰來到楓香溪,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會議”(史稱“楓香溪會議”),建立了貴州高原唯一的根據地——黔東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有力地策立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和其他根據地的鬥爭,孕育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楓香溪各族人民前赴後繼,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留下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系列革命舊址和紀念地——楓香溪會議會址。
多彩的習俗,紛繁的遺風。婚姻締結有“六禮”。即:提親、遞書子、燒香、討庚、接親、回門。喪葬活動有“五序”,即:入殮、奠禮、送葬、安葬、祭墳,且每一道禮節,每一個程序都有特定的規矩和要求,不得隨便越逾。假如你有緣遇到嫁女,那新娘子如歌如訴的哭嫁,會讓你感受到土家族和苗族濃郁的文化氛圍。飲“咂酒”,喝“油菜”,跳“擺手舞”,跳“喪舞”,唱山歌、對情歌,舞獅子、耍龍燈,打錢桿,演儺戲,穿“大腰褲”,戴“巴耳花”,梳“高粑轉”等習俗各具特色,風韻猶存。
紛繁的節慶。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八“嫁毛蟲”、四月十八“牛王節”、六月六“晒衣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八月十五“送瓜節”、九月九“重陽節”、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幾乎月月有節,而各節有各節的含義,各節有各節的風俗。最有情趣的當數中秋的送瓜節。這一天金鳳送爽,月朗星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嗑瓜子,吃水果,啖著月餅,坐在院壩里,瓜架旁,深夜不眠“守月華”。一些好事的年輕人則偷偷摘下別人家的瓜,用繡花背裙包好背起,學著嬰兒的啼哭,去尚無生育的友好人家送“冬瓜兒”。祝福主人家早生貴子。
風格獨異的民間手工藝。有織錦刺繡,斜紋闌干。喜鵲鬧梅、龍鳳呈祥,蝶戀牡丹等都是婦女們常用的題材。有靛染衣布、銀飾製作。匠人們可隨心所欲地在布料上印染各種圖案,用銀子製作成項鏈、耳環、戒指、手鐲及“老爺帽”上的種種飾物。有木雕石雕,竹編籐編,如木橋上的“二龍戲珠”,神龕上的“雙龍纏柱”,桌椅上的“雙鳳朝陽”,牌坊上的“石龍石鳳”,寺廟中的“石人石馬”,塋墓上的“石鳥石魚”。皆獨具匠心,藤箱藤椅,竹籃竹席,草鞋草帽的各具特色。
色香味美的風味小吃。這一帶最有特色的風味小吃當數糯米糍粑,豆花蕎麵條,鼎罐苗米飯,見之定然口角生津,食后則會經年不忘。此外還有味道鮮美的牛肉湯鍋、羊內湯鍋,酸甜相間,充饑解渴的酸紅苕酒,細嫩爽口,解熱清暑的神仙豆腐,香甜、酥脆的麻餅酥食,四季不絕的山間野菜,野蒿菜、蕨苔、茨辣包、折耳根等。
這裡山水田園,如詩如畫;奇山怪洞,亦幻亦真;峻峰峭壁,越險越奇;幽林深谷,欲隱欲仙。紅軍嶺、半月寺兩座山脈東西相對,似兩道綠色屏障,由南向北,蜿蜒并行,緊緊守護著這104.82平方公里的紅色土地。一陣風來,引起松濤陣陣,彼伏此起,似千軍赴陣、萬馬奔騰,置身其中,無不感到浩瀚氣質,豪起頓起。秋天,霜風一吹,楓葉紅了、柞葉紅了、柿子紅了,點綴於莽莽林海之間,大有“萬綠叢中片片紅”的詩意。漫步於林間,時而你會被草叢中那嫩嫩的、油油的松樹菌、青杠菌、奶漿菌所吸引,時而你會見到從你前面、身邊撲楞楞飛起的野雞;時而會見奔竄了草叢、灌木林中的野兔、山羊,激起你不盡的遊興。
躲兵洞、癩子洞、黃家洞、黑洞、洞洞怪異。四面坡,公主峰、和尚嶺、九龍嶺、嶺嶺新奇。洞內景觀,光怪陸離。那些仲乳石或日童子釋觀音、四柱攀天、巨慢遮沿,或曰仙猴摘桃、大鵬展翅、一孔通天,或曰眾仙聚會、菩提說法,或爬著進去仰著出來,不一而足。嶺上怪石老樹,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四面坡、四方四棱;公主峰、秀麗婀娜,和尚嶺,突兀詭譎。九龍嶺,怪石嵯峨。洞天秀嶺,讓人留連。發源於沿河縣譙家鎮耳當溪的楓香溪河,自山石間突然冒出,迤邐而來,曲折蜿蜒,緩緩流過楓香溪鎮,不僅灌溉了兩岸萬畝田疇,更為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春天,河堤兩岸,綠抑迎風,繁花似錦,聲聲布穀,陣陣鶯啼,誰說不是一首絕妙的田園詩?夏天,河水漫壩、綠柳漫壩、綠波蕩漾、水清似鏡、裸身小兒,嬉戲於其中,你會情不自禁,褪去衣褲縱身跳入,暢暢快快洗它個“農民澡”。秋天,兩岸技頭,累累碩果;四野四疇,一片金黃,一派怡人的豐收景象。冬天,朔風輕吹,仍是麗日暖陽,兩岸村民,賦閑於家,卻正好吹吹打打,嫁女娶媳,修屋建房。
五星閃耀的紅色文化,染紅了如火的楓葉,映紅了豐富多彩而又秀美的楓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