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型社區
六型社區
根據《關於開展評選北京市建設和諧社區示範單位的工作意見》的精神,在首都社區建設的新階段,要重點圍繞乾淨、規範、服務、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區”建設,深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因此,“六型社區”建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作,是推動首都和諧社區建設開創新局面的突破點。
和諧社區建設是首都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堅實保障。
2011年4月,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首都綜治辦等14個部門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評選北京市建設和諧社區示範單位的工作意見》(京民社區發[2011]142號),提出了2011年要以環境整潔、管理規範、服務完善、安全穩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為目標,開展和諧社區示範單位評選創建工作。
此次評選活動由市民政局、首都精神文明辦、首都綜治辦、市教委等14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市民政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評選共分為北京市建設和諧社區示範社區、北京市建設和諧社區示範街道、北京市建設和諧社區示範區縣(以下簡稱示範社區、示範街道、示範區縣)三個層次。
評選工作以民政部建設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基本標準為總體指導標準,以《北京市和諧社區建設指導標準》為實施依據,以群眾滿意作為評選的根本標準,以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的認同感、參與率和滿意度作為評選的重要指標,分級負責,層層評選,逐級申報。
根據要求,各社區、街道(地區)辦事處、區縣對照民政部建設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基本標準和《北京市和諧社區建設指導標準》進行自查自評,街道(地區)辦事處、區縣在進行自查自評的基礎上,符合條件的社區逐級自薦申報。市民政局牽頭成立由相關政府部門和社區建設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在審核自薦單位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聽取彙報、實地考察、查閱資料、民意調查等形式,對自薦市級示範區縣進行檢查驗收;對申報市級示範社區、示範街道的社區和街道,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重點抽查。根據檢查結果確定市級示範單位入選名單,並在社區和相關媒體上向社會公示,最終形成北京市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名單。對已命名表彰的單位要實行動態管理,不搞“終身制”,持續不斷改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以評選活動的廣泛開展,培育、總結、推廣典型,促進全市和諧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
經與首都文明辦、首都綜治辦、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市市政市容委、市商委、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計生委、市社會辦、市安監局、市體育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消防局、市老齡辦、市婦聯、市殘聯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六型社區指導標準細則》(試行),對和諧社區建設指導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現將《北京市六型社區指導標準細則》(試行)向社會發布。
一、社區環境衛生建設體制機制順暢
1、社區居委會設置公共衛生委員會,由社區居委會、駐區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等3-9人組成,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完善。
2、在社區工作計劃中,環境衛生建設工作有專門內容和具體措施,並按照計劃認真落實,職責到人。
3、社區居委會指導監督物業服務企業落實好社區環境衛生建設具體工作。
4、建立社區環境衛生建設議事協商機制,由社區居委會組織物業服務企業、社區居民代表、駐區單位代表定期召開議事協商會議,研究涉及社區成員環境衛生利益的重大事項。
5、成立社區環保志願者隊伍積極參與社區環保公益活動。
6、建立社區環境衛生反饋機制,社區居委會定期收集居民意見,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
7、社區居委會組織居民對供水、供電、供氣、電信、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市政服務單位在社區的服務情況進行監督、評議。
8、社區單位門前三包制度落實,並做到責任明確。
二、社區環境設施健全
9、公廁、各類垃圾收集站(桶)設施完好,且符合管理單位的環境衛生服務標準。
11、公共照明設施無缺燈、斷亮,廣告牌匾及宣傳欄整潔規範,無亂貼亂畫。
12、健身器材、長椅、自行車棚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好。
13、消防及無障礙設施完備。
14、社區內道路較平整完好,無明顯坑窪破損,能按期清掃,定時保潔,保持整潔暢通。
三、社區環境整潔優美
15、社區內建築物構築物立面、樓道、樓(房)頂等公共區域乾淨整潔,樓道內無雜物堆放,樓道亮燈率達90%以上。
16、圍欄、圍牆乾淨、無損壞。
17、垃圾實行分類投放,集中收集運輸處理,日產日清,社區內無暴露垃圾。
18、社區內雜訊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無雜訊擾民問題。
19、社區餐飲業油污排放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無擾民現象。
四、社區綠化美化程度高
20、按照《北京市綠化條例》及相關規章、辦法的規定,規劃建綠、依法護綠、科學管綠。
21、綠化設施完備、安全整潔。
22、按照綠化規劃進行設計、實施,無非法侵佔綠地、無毀綠等現象,社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0%。
23、綠化養護完好,無缺株、枯葉、死樹,無蔓生雜草,無嚴重病蟲害。
24、綠化管理有序,綠地內無種菜、無垃圾、無牽掛、無堆放。
25、社區內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檔案資料齊全。
五、社區環境綜合治理有效
26、積極配合有關方面認真做好社區環境建設工作,搞好居住小區、街巷衚衕的整治,清理違章搭建。
27、協助做好社區環境秩序整頓,對各類黑車、非法小廣告、無照經營、制假販假等違法行為進行持續治理。
28、培養社區居民的公共衛生意識,革除不講公共衛生的陋習,自覺營造和愛護社區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自覺愛護公共環境和市政公共設施。
29、引導居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和投放,按有關要求收集和處理灰渣、建築渣土。
30、引導居民依法飼養寵物,文明溜寵物,及時清理寵物糞便。
31、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滅鼠、滅蚊蠅和滅蟑各項措施,無衛生死角。
32、做好社區室內公共場所控煙工作。
33、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停放有序,保持道路暢通,出入方便。
34、加強對社區內機動車鳴喇叭、報警器、文體娛樂活動、家庭裝修等雜訊源的管理,有效防止雜訊擾民。
35、居民對社區環境狀況滿意度高,滿意率達到90%以上。
六、社區環保宣傳到位
36、定期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普及環保知識。
37、社區閱覽室備有環保書籍、報刊、影像資料,社區宣傳專欄經常有環保內容。
38、結合社區實際,每季度舉辦1次環保課堂、環保講座,對居民進行經常性環境教育。
39、運用樓宇電視、廣場視屏、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環保政策和知識,張貼環保公益廣告,有固定的環境宣教標誌牌。
40、引導居民養成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綠色生活方式。
七、居民環保意識強
41、居民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對環保事業、生態保護有濃厚興趣。
42、居民對環保違法行為和生態破壞行為敢於檢舉和舉報。
43、居民自覺採取節水、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有益於環保的措施。
44、居民自覺使用布袋子、菜籃子等環保型產品。
45、社區或居民在環保領域做出一定貢獻,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並推廣。
一、社區組織體系健全
1、社區黨組織班子健全,制度完善。做好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定期開展黨員民主活動,完善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志願服務和幫扶結對等制度,實現“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錢有場所),為和諧社區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社區居委會班子健全,結構優化,“老中青”年齡比例合理,職責任務明確。結合本社區實際與規模情況,社區居委會成員人數按本市相關規定的標準配置,並至少有1名高校畢業生。未發生隨意撤換班子成員等情況。
3、社區居委會下設社會福利、綜合治理、人民調解、公共衛生、人口計生、文化共建等六個工作委員會,各工作委員會由3-9人組成,職責、任務健全明確,工作機制完善,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和協助政府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較強,發揮作用較好,工作成效顯著。
4、社區服務站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社區服務站工作機制完善,職責任務明確,定期向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彙報工作,接受居民監督評議,社區公共服務平台的作用充分發揮。
5、樓院門棟建設全面展開,普遍以樓棟或若干平房院為單位,按照合理標準組建居民小組,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普遍建立樓委會、院委會、樓宇自治理事會等自治形式,經常開展居民小組活動,發揮樓院門棟長暢通訴求、化解矛盾、聯繫群眾的作用。
二、社區民主自治制度完善
6、社區居委會依法進行換屆選舉。選舉工作組織嚴密、程序依法規範,民主氛圍良好;社區居委會成員和居民代表全部依法選舉產生,民主推選社區居民選舉委員會、採用民主方式討論確定社區居委會選舉方式;居民參選範圍擴大、參選率達到98%以上;積極動員組織流動人口參與選舉。選舉期間社區穩定,未發生較大規模的集體訪、未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7、居民會議制度健全完善,社區居民會議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民主決策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按照《北京市居民會議規則》規定的程序,社區熱點、難點問題及社區重大事項,全部經由社區居民會議民主研究解決。
8、建立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制度,每半年召開1次。議題明確,內容公開,方式民主,落實有效。
9、《社區自治章程》嚴格依法制定,制定程序規範,內容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本社區實際。各類居規民約健全合法,鄰里互助、文明養犬等工作有效落實;及時修訂《社區自治章程》,入戶率達98%以上。
10、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及時到位,有效協調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和居民之間的關係,引導和鼓勵業主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社區居委會與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之間關係融洽和諧,工作配合到位。
11、社區居務公開制度規範,社區顯著位置設有居務公開欄和公示牌,且勤於更換。社區居務公開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客觀真實。財務收支、管理使用情況每季度公開1次;一般的社區事項每半年公開1次;與居民切身利益相關的社區重大事務及時公開。
12、社區民主監督制度健全,設有社區民主監督小組等機構,對社區居委會工作日常監督到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質詢要求。
13、建立社區民主評議制度,職責任務明確,程序透明規範,結果及時公開。社區居民定期評議社區居委會及其成員,居民滿意率達到90%以上。
14、社區居委會成員定崗定責,分片包戶、掛牌上崗。印章管理、財產財務管理、檔案管理、定期學習等各項制度規範。
三、居民參與程度提高
15、建立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員領導幹部見面日、居民代表定期入戶等制度,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暢通。
16、實行居民論壇、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民主參與形式,廣泛開展社區協商議事會、議題徵集制度、聽證會、民生座談會等民主實踐活動。
17、居民互助、社情民意表達、居民利益協調機制健全,居民知情權、表達權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參與率達90%以上。
18、宣傳動員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駐區單位聯繫會議制度,定期聽取駐區單位意見,與80%以上的駐區單位簽訂資源共享協議,駐區單位公益性設施、場地基本向社區開放,實現共駐共建資源共享。駐區單位為社區居民自治活動提供各種資源,在資金、場地、人力方面給予支持,實現良好的社會效果。
19、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為申請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備案手續、組織運作、資金保障、活動場地等方面的幫助,通過購買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的項目式服務,為社區老年人、青少年、婦女、殘疾人等提供專業服務。
20、社區社會組織經常舉行各類活動,積極參與和支持社區建設,吸引廣大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有效發揮社會協調機制作用。
四、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素質提高
21、組織社區工作者定期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經常開展業務知識學習比賽,提高為居民服務的能力。
22、關心社區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及時解決社區工作者的實際困難,認真落實體檢、帶薪休假和生活困難補助等制度,社區工作者各項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23、社區工作者每年至少參加1次市級、區縣級統一部署的教育培訓,保證按照學時、課時、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參加培訓和考核。
24、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測試,並為其創造條件參加社工繼續教育。
25、推行社區專業服務,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方法,每個社區至少有1名專業社工,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專業輔導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心理安撫、家庭調適、社區照顧、社會交往等高層次個性化服務需求
五、社區管理與服務基礎保障不斷加強
26、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社區服務站面積符合配置標準,達到350平方米,辦公和服務用房“一室多用”,辦公和服務設施設備充足,各類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健全,職責明確。
27、社區居民、社區社會組織在運行、管理社區服務設施中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現自我管理、科學使用。社區居民對基礎服務設施設備的滿意率達80%以上。
28、完善社區內部辦公系統和業務綜合服務系統,實現社區信息“集中採集、多方使用”。各類基礎信息數據採集準確全面、更新報送及時,信息化平台作用不斷強化。
29、社區公益事業專項補助經費、辦公經費、培訓經費、費隨事轉經費,足額落實到位,使用管理專業有效,做到專款專用、及時公開。
30、社區公益事業經費嚴格按照民主決策程序和財務管理程序管理使用,廣泛徵集居民的意見,用以解決居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利益問題。
一、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
1、社區按規定設立社區服務站,協助政府職能部門辦理本社區內各種公共服務事項,推進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
2、社區服務站能夠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務。
3、社區服務站工作用房面積達到相應標準(城、鄉社區服務站分別達到50平方米以上、20平方米以上),並與社區居(村)委會辦公和服務用房相對獨立。
5、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需在社區獨立設置的工作平台外,將其他各類工作站(所、中心)、活動站(室)等統一納入社區服務站。
6、社區服務站按照“一窗多能、一崗多責、定崗定責”的原則統籌配備工作人員,採取“一門式”服務方式,開辦服務窗口,方便居民辦事。
7、社區服務站建立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等業務管理制度和人員管理、經費使用等內部管理制度,並將工作流程、服務守則、服務承諾、辦事指南等在顯著位置予以公布。
8、社區服務站滿足居民群眾利用工休時間在社區辦理相關事務的要求。
9、城市社區服務站每500戶配備1名專職工作人員,1500戶以下的配備3人;農村社區服務站每300戶配備1名專職工作人員,600戶以下的配備2人。
11、建立養老(助殘)餐桌、社區托老(殘)所,設立社區康復站、社區心理諮詢室等,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就餐送餐、日(全)托、心理慰藉、文化娛樂、康復輔具服務等方面的社區服務。
12、對殘疾人實行“一人一卡一檔一手冊”服務,有服務記錄和殘疾人的反饋意見。
二、社區公益服務常態化開展
13、社區至少有2個制度健全、活動經常的公益服務組織。社區居委會每半年向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報告1次社區公益服務開展情況。
15、推廣“結對”式社區志願服務,為80歲以上有需求的老年人、空巢老人等群體每周提供1次陪聊、讀報等服務,為獨居老人每日提供1次電話巡訪服務。
16、積極開發社會救助、慈善公益、優撫助殘、敬老扶幼、治安巡邏、環境保護、社區矯正、心理諮詢和法律援助等重點服務。
17、每半年向社區居民公布1次社區公益服務項目。每年至少開展2次主題鮮明的社區志願或鄰里互助等公益服務活動。每個社區至少形成1個成效明顯、居民認可、影響廣泛的公益服務品牌。
18、利用社區宣傳欄、“社區之窗”信息屏等宣傳陣地,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廣泛宣傳社區志願服務理念,普及志願服務知識,鼓勵和動員廣大社區居民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主題宣傳活動。
19、推行社區志願者註冊制度,創新招募方式,規範招募流程,社區志願者註冊率達到社區居民人口的10%。
20、推進社區志願服務信息化,為註冊志願者配發社區志願者證、志願者號、“社區志願服務時間儲蓄卡”,實行“一人一證一號一卡”。
21、積極培育重點服務領域社區志願者組織,利用社區公益金等,採取項目購買、項目補貼、項目獎勵等方式,將可以由社區志願者完成的相關社區服務管理事項交由社區志願者組織承擔,支持其發展。
22、對社區志願者每年至少開展1次有關服務態度、服務技能、權利義務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服務質量,維護社區志願者的正當權益。對社區志願者組織負責人每年至少開展1次有關志願者組織管理、項目策劃與實施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志願者組織的運行管理水平。 23、推廣“志願服務時間儲蓄”、“服務轉換”等制度,完善激勵機制,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評比活動,每年對優秀社區志願者給予精神獎勵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三、社區便利服務興旺發達
24、社區積極協調各類服務組織、社會企業和個人開展便利服務,協調駐區單位資源向社區開放,協調社區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便利服務。
25、圍繞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社區重點開展家政服務、綜合修理、社區自助繳費、社區配送、上門理髮、上門修腳等服務項目。
26、社區(或周邊)設有菜市場(或便民菜店)、便利店、早餐、洗衣、美容美髮、再生資源回收、代收代繳服務點等網點,布局合理。
27、社區(或周邊)服務網點設有宅送服務、訂購服務、商務服務、刷卡支付等便民服務項目,功能完善。
28、社區每年至少組織1次從事便利服務的社會企業、服務組織或個人聽取居民意見建議,督促其改進服務質量。
29、在社區服務站、社區宣傳欄,宣傳96156社區服務平台、北京家政服務網、街道(鄉鎮)便民服務熱線及其重點服務項目等,醒目易識。
30、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文化、健身、養老等專項服務組織,開展便民利民服務項目。
31、每年組織社區內提供便利服務的企業面向居民家庭提供1次低償或免費服務。
32、每年為空巢老年人、殘疾人組織提供2次低償或免費服務。
33、每年針對65歲以上持有小幫手電筒子伺服器的老年人(殘疾人)開展4次生活服務需求走訪和生活設施檢修服務。
34、社區便利服務可追溯,服務規範、高效、有保證。
一、社區治安防範措施有效
1、社區民警配備到位,達到“一區一警”,每個社區設社區警務室。
2、社區治安秩序井然,居民有較強的安全感,居民對社區民警工作滿意率在80%以上,對社區治安滿意率在90%以上。
3、建立健全以治保會為主體的群防群治工作隊伍和社區治安志願者隊伍,大力構建社區安全防範體系,協助專門機關做好巡邏防範、隱患排查等工作。
4、對社區安全存在的薄弱環節,向有關部門反映,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消除隱患,堵塞漏洞,協助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5、年內發生社區居民區內的入室盜竊、搶劫、盜竊機動車等可防性案件發案率不超過社區總人口的1.5‰。
6、社區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治安災害事故。
7、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相互協作,監督物業服務企業按照服務合同約定做好公共秩序維護工作,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維護社區內社會治安等工作。
8、配合公安等部門,逐步提高居民住宅區物防技防設施的標準和防範水平,基本杜絕安全防範的死角死面。
9、小區出入口、重點部位、主要道路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社區平房、未封閉樓房、臨街店鋪、社區單位、門臉房等安裝使用簡易報警器、樓宇對講器等,社區技防設施覆蓋面達到80%以上。
10、落實機動車進出小區登記管理規章,對小區內機動車實施統一管理。
二、社區消防安全責任明確
11、社區成立由居委會主任、社區民警、居民小組長、管理單位責任人、志願消防隊員和駐區單位、居民代表等人員組成的消防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社區消防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
12、制定《居民防火公約》,在社區顯眼位置懸掛張貼,倡導社區居民嚴格遵守。
13、社區明確一名專職(或兼職)消防安全負責人,負責社區消防安全工作的組織、監督,包括監督社區物業服務企業、各類房屋的產權單位、自管單位、商戶等對消防器材、公共消防設施的管護,隨時保證完整好用。
14、協助物業服務企業或有關管理部門組建社區志願消防隊,開展初起火災撲救、消防安全巡查等工作。
15、動員和引導社區居民積極配合物業服務企業(或相關管理部門)清理小區內的堆物堆料,及時清理住宅樓內(平房院內)的可燃物等。
16、社區志願消防隊等應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消防演練。
三、社區公共安全制度健全
17、建立社區安全檢查工作制度,健全基層綜合防災減災工作組織,加強管理,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社區安全隱患。
18、建立健全社區治安、安全狀況告知制度,協調有關部門定期向社區居民通報社區治安和安全情況信息。
19、根據社區特點、有關要求及群眾安全需求,做好社區災害風險排查工作,確定社區重點控制的危險源,具體包括:組織機構到位、排查事項完備、排查記錄詳盡、災害風險隱患處置得當(包括自行處置、與專業部門有效聯合處置和及時詳盡上報信息)。
20、有長期、持續、能覆蓋不同性別、年齡的人員和各種環境及狀況的傷害預防和減災計劃。
21、有針對妨礙社區公共安全以及提高脆弱群體安全水平的預防項目。
22、有記錄傷害發生制度。
23、建立健全傳染病、食品安全、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社區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4、社區應有民警、居(村)委會幹部、精防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共同組成的精防工作小組,依法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治療工作,包括登記、訪視、評估等,確保不發生重性精神病人嚴重滋事肇禍行為。
25、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學校、體育場館、公園及廣場等資源,規劃和設定轉移安置場所,劃定疏散轉移路線,並在明顯位置設立方向指示牌、繪製社區綜合避難圖,明確災害風險隱患點(帶),應急避難場所分佈、安全疏散路徑、脆弱人群臨時安置避險位置、消防和醫療設施及社區指揮中心位置等信息,在社區發放,做到家喻戶曉。
四、矛盾糾紛調處及時有效
26、社區綜治工作、社區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與調處工作、社區法律調解工作機制健全,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27、按照每50戶至100戶1名的比例配備安全穩定信息員,及時掌握轄區安全穩定信息,妥善處置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社區安全隱患;按照每100戶(或每個居民小組)設置一名調解員,每50戶設置一名調解信息員的標準發展壯大兼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將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和政法戰線退休老同志吸納到調解員隊伍中來。
28、社區無非正常信訪事件、群體訪和個人極端行為,及時受理和調解轄區內矛盾糾紛,矛盾糾紛調解率達100%,一般性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在95%以上,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在70%以上。
五、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有效開展
29、社區積極協助司法所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的教育引導工作,不出現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事件,工作記錄健全規範,協調解決他們的就業、生活困難等問題。
30、有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的社區,應協助司法、公安等部門100%開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幫教率100%。
六、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務管理規範有序
31、按出租房屋50-100戶/人或轄區流動人口實有總量3‰——5‰的比例,配齊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員隊伍,明確職責任務,落實實名制管理。
32、建立完善流動人員、出租房屋登記制度,對租房人和出租房實行專人管理,做到登記及時準確。
七、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落實
33、在社區廣泛宣傳治安保衛、公共安全、事故與傷害預防、自救互救、防災減災、禁毒知識以及居家安全常識。
34、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活動,整合社區資源,運用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引導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普法宣傳,引導教育社區居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5、加強反邪教宣傳教育,社區內無邪教勢力宣傳活動。
36、社區建立一支以消防志願者、樓門棟長或居民小組長為主體的消防宣傳員隊伍,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轄區消防宣傳工作。
37、社區至少設置一處固定宣傳欄、宣傳櫥窗用於開展季節性、階段性安全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文化活動站、網站、公告欄等社區服務設施,開展經常性宣傳教育,每季度不少於一次。
38、居民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較強,具備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害。
39、在相關業務部門指導下,社區應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涉及公共安全各項內容的應急、自救、互救、疏散逃生、醫療救助等培訓與演練,包括社區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由志願者隊伍、駐區單位、社區居民參加的疏散逃生演練和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演練。
40、針對影響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普遍性問題,開設青少年成長課堂,開展青少年安全自護教育服務。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組織體系,為不良行為青少年提供幫扶、教育和轉化服務。
一、社區居民健康理念科學
1、社區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傳陣地,設置宣傳健康行為規範的公益廣告或標牌,加強衛生知識、保健常識、健康行為和健康理念的宣傳,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
2、結合社區特色和人群特點,依託社會力量,邀請專家學者並積極挖掘社區資源,每年開展6次以上的健康知識講座,為廣大群眾講授健康飲食、科學健身知識,做到通俗易懂、重點突出、受益面廣。
3、定期組織心理健康專家開展心理衛生健康服務、心理保健諮詢和輔導,引導居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應對工作、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憂慮、困惑、壓抑等情緒,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
4、加強精神衛生科普宣傳,讓居民了解預防精神疾病常識,引導居民做到不歧視,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會,鼓勵居民尊重、理解和幫助身邊的精神疾病患者。
5、由社區定期組織開展家庭保健員培訓工作,鼓勵建立以家庭保健員為主的健康志願者隊伍。
二、社區居民健康生活習慣良好
6、倡導社區居民養成有規律的健康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堅持1項以上體育健身活動,且達到體質測定良好標準,養成健康文明的體育鍛煉習慣。
7、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保持心理平衡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生活有追求,對工作充滿信心,積極主動參加社會活動,有熱情,有活力。
8、社區居民了解各項生理健康指標,並通過轉變生活行為方式實現基本生理健康目標。
三、社區健康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10、遵循居民自願的原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居民提供家庭醫生式服務,為社區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11、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個體化健康指導與服務,指導居民對自身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和管理,降低人群健康危險因素的流行率。
1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切實做好“雙向轉診”工作,社區轉診預約成功率達到80%以上。
14、做好傳染病監控,重點做好艾滋病、結核病、鼠疫、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可疑肺結核病人報告、轉診率>90%,對登記肺結核病人訪視率>90%,對肺結核病人及家屬健康教育覆蓋率>80%。城市居民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達到85%,農村居民達到75%,流動人口達到80%。
15、做好免疫接種,兒童免疫接種率保持在98%以上。
17、在遵循自願原則的基礎上,為60歲以上社區老年人群免費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為本市60歲以上無保障老年人和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
四、社區體育設施多元化
19、轄區內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應向社區居民開放,全年開放時間達150天以上。
20、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與設施的日常維護、器械保養和設備更新工作,室內外健身活動場所設備完好,使用安全方便,利用率高。
21、社區將小型多樣、居民喜愛的體育健身器材以健身大禮包的形式,進樓門、進庭院、進家庭。
五、社區體育活動多樣化
22、在樓宇、庭院、衚衕、家庭之間開展就近就便、小型多樣的各種趣味性群眾體育比賽活動,使日常性體育活動達到多樣化、經常化和普遍化。
23、晨、晚練輔導站和民間社團組織、文體團隊、健身俱樂部每周開展2次以上健身活動。
25、社區居民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達到中等以上鍛煉強度的人數比例佔50%
六、社區體育組織社會化
26、社區成立“社區全民健身協會”,由社區自治組織、駐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各類健身俱樂部共同組成,負責組織開展社區體育健身活動。
27、“社區全民健身協會”主要組織者有3名以上二級組織管理型社會體育指導員,有4支以上晨晚練輔導站和團隊組織、俱樂部。
28、社區體育家庭 應占社區總戶數的50%以上,並逐年增長。
七、社區健身服務科學化
29、建立社區體育宣傳陣地,定期宣傳體育法律、法規,文明觀賽禮儀,科學健身方法和健身知識;展示社區居民健身風采和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活動,營造社區體育文化環境。
31、社區每年參加2次以上體育骨幹技能培訓,每次培訓在20人以上。
32、社區所屬晨、晚練輔導站和團隊、俱樂部要配備技能傳授型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低於社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5‰。
八、社區計劃生育管理制度健全規範
33、建立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作為社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計劃生育工作制度。
34、社區公開計生事務,各種辦證、審批等程序制板上牆。
35、建立社區居委會下屬的人口計生委員會,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駐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組成。建立計劃生育例會制度,分析工作動態,解決有關問題,落實訪視制度,居民小組長按要求定期走訪各類重點人員。
36、為社區內育齡居民建立計劃生育信息檔案,及時掌握育齡群眾婚、孕、育、節育、生殖保健等動態情況,實行微機化管理,及時準確為社區居民辦證出具婚育情況證明。
九、社區計生技術和生殖保健服務優質便捷
38、協助區縣人口計生部門組織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和“婚育健康服務包”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避孕節育、生殖保健諮詢指導服務。
39、建立和完善避孕藥具發放和管理制度,向轄區內育齡群眾免費提供避孕節育葯具。
40、社區設置有計劃生育宣傳欄、閱報欄和免費宣傳資料取閱箱,計劃生育普及性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41、依託社區市民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培訓,社區自主組織的宣傳培訓活動每年不少於兩次,育齡婦女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知識知曉率不斷提高。
42、為流動人口提供計劃生育服務,配合街道(鄉鎮)向流動人口提供計生法律、法規和政策諮詢、宣傳教育、避孕節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綜合服務。
43、建立流入已婚育齡婦女計劃生育信息檔案,進行跟蹤服務管理。
一、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居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
3、積極開展和諧家庭創建活動,營造和諧的良好家風,形成家庭和諧的理念,家庭關係平等、民主、和睦、友愛,夫妻之間互敬互愛,家庭成員自覺踐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主題實踐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環境。
5、社區老年人能夠得到良好的關心和照顧,孝老愛親,蔚然成風。
6、社區鄰里關係和睦,友愛誠信,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和諧相處,鄰里糾紛得到妥善解決。
7、倡導健康文明的婚喪嫁娶行為,提倡文明、節儉操辦婚、喪事。
8、積極開展文明樓門、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9、廣泛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社區居民的覆蓋面和參與率達90%以上。
10、社區設有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或宣傳櫥窗,做到標識規範、內容規範、規格規範、管理規範。
二、社區教育普及深入,學習型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12、社區教育制度保障完善,政府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於2元的標準設立專項經費。
13、建有專職管理人員、專任教師和志願者組成的專兼結合的社區教育工作隊伍。
14、社區學習服務陣地健全規範,社區內中小學、市民學校做到機構健全、管理規範、內容豐富、成效明顯。
15、轄區內80%以上教育、文化、文物、體育、園林、科普、廣播電視等資源有組織地向居民開放。
16、社區建立了區域性“學習超市”和網路學習平台,培育了有特色和影響的學習品牌,構建起了覆蓋各類人群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
17、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重視流動人口及弱勢群體教育。
18、開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樓院、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創建有工作方案、實施措施、總結測評、實踐經驗和實在效果,學習型組織創建率在50%以上並逐年提高。
三、社區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區的凝聚力、創造力不斷增強
19、社區建有社區文化站(室)、圖書室、社區課堂、社區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全年免費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得少於56小時。
20、社區圖書室藏書量達到3000冊以上,報刊雜誌種類不少於50種,設有標準配置的電子圖書閱覽室。
21、社區配備基本的演奏樂器、服裝、道具、攜帶型錄放機、棋牌類及桌椅等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規定的網路設備,圖書報刊及其書架、桌椅等配套設備。
22、社區文化功能完備,能夠提供演出排練、電影放映、圖書閱覽、展覽展示、文化信息共享、文藝創作、文化技能培訓、校外活動、學生自習和娛樂健身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
24、注重社區文化活動帶頭人培養,定期舉辦社區文化講習班和文化技能培訓班,鼓勵相關院團的文藝人才投身社區文化建設。
25、鼓勵支持社區文化類群眾性組織發展,廣泛開展靈活多樣、健康有益的文教活動,轄區居民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的人數比例不低於30%。
26、社區積極開展具有社區特色、豐富多彩、主題鮮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確保每月文藝活動不少於2場次,全年不少於24次;每月各類文化講座不少於1次,全年不少於12次;全年放映數字電影不少於10場次。
27、社區結合居民結構特點,挖掘社區資源,打造1個特色文化品牌項目。
28、根據居民需求,社區制定了年度和月度文化活動計劃,制定活動設施使用方案,合理有序安排使用。
29、在設備器材上或就近懸掛張貼使用方法說明和指導使用的聯繫電話,定期維護,確保正常發揮作用。
30、設有用於文化活動或文化服務的專項經費,並向居民公示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