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

清文宗咸豐八年

1858年中國傳統紀年年號:清文宗咸豐八年;戊午年(馬年);日本孝明天皇安政五年。

大事記


中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這裡簽訂
中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這裡簽訂
1月,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廣東巡撫柏貴在英領事巴夏禮為首的外人委員會控制下,在廣州建立傀儡政權
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至白河口,投遞照會,要求議和。
5月19日,湘軍李續賓楊載福等攻陷九江太平軍守將林啟容戰死。
5月20日(四月初八),英法聯軍攻陷大沽
5月22日,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兵到璦琿。
5月28日,中國與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5月 太平軍石達開部陷雲和后,邑生員徐登瀛率二、五、六、七都民勇4000餘人馳赴雲和抵抗,徐登瀛等98人戰死。
6月,俄羅斯佔領烏蘇里江口伯力,改名哈巴羅夫卡(后又改稱哈巴羅夫斯克)。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被派至天津議和。
6月13日,中國與俄國在天津簽訂不平等條約《中俄天津條約》(參見天津條約)。
6月18日,中國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
6月19日,日本與美國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
6月26日,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
6月27日,中國與法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
7月29日,美國駐日總領事哈里斯用武力恫嚇迫使日本於簽訂了《 日本國美利堅合眾國修好通商條約 》和貿易章程。同年8月~10月日本又先後與荷、俄、英、法簽訂了內容類似的條約和章程。這5個條約均簽訂於安政五年,故稱安政條約。
11月,太平軍打破湘軍,取得三河大捷
11月8日,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又稱《中英通商章程》,為《中英天津條約》 的補充條款。
是年,達賴十二世成烈嘉措經金瓶摯簽認定。

逝世


6月10日——羅伯特·布朗,英國植物學家。(1773年出生)
1858年郵票
1858年郵票
6月18日——章西女王,印度英雄。 8月14日——德川家定江戶時代江戶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將軍。(1824年出生)
11月17日——羅伯特·歐文,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出生


4月23日——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誕辰(1947年10月4日逝世)6月18日——章西女王,印度英雄
7月9日——法蘭茲·鮑亞士(Franz Boas)是現代人類學家的開創者之一,並享有「美國人類學之父」之美名。(1942年11月22日逝世)

歷史記載


第一次大沽激戰
咸豐八年(1858)四月初八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台,挑起第一次大沽之戰。先是,三月,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與法國全權大使葛羅率領英法聯軍大小艦船二十六艘、官兵兩千餘人來到天津白河口外,會同美、俄兩國代表要求清政府速派全權大臣在天津或北京與之談判。清廷派倉場侍郎崇綸到白河口談判,額爾金等以崇綸地位太低,沒有全權為借口拒絕接見。清廷只得又加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負責交涉。但侵略者仍然拒絕談判。四月初八日上午八時,英法聯軍限譚廷襄兩小時以內交出大沽炮台。十時,聯軍開始向大沽炮台開炮轟擊,同時以數十隻小輪船和舢板闖入大沽口,向炮台發動猛烈進犯。鎮守炮台的清軍官兵奮起還擊,激戰兩小時,摧毀敵船三艘,斃傷敵軍約九十名。游擊沙春元、都司陳毅、千總常榮恩、劉英魏等四百餘名守台將士先後殉國。由於譚廷襄及直隸提督張殿元、署天津鎮總兵達年等負責陸路指揮的文武大員畏敵逃跑,全軍潰散,大沽炮台終於落入侵略者手中。十四日,英法聯軍進逼天津,清廷被迫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前往乞和。
中俄《瑗琿條約》簽訂
咸豐八年(1858)四月十六日,清黑龍江將軍奕山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瑗琿簽訂中俄《瑗琿條約》。正當英法聯軍進犯大沽口,清政府陷於“內亂外患交迫”之時,沙俄政府趁火打劫,陰謀霸佔我國東北地區大片領土。四月初十日,穆拉維約夫率兵船直趨瑗琿,次日與奕山在瑗琿朝廷談判。談判中,穆拉維約夫重彈“助華防英”的老調,宣稱只有把黑龍江以北割讓給俄國,才能遏止英國的侵犯。因此,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定邊界。同時派出軍艦,在黑龍江上鳴槍放炮,對奕山等進行武力恐嚇。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被英國侵略者嚇破了膽的奕山,再次被沙俄的炮艦政策所征服。於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不平等的《瑗琿條約》。共三條,主要內容為: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精奇里江以南至害爾莫勒津屯地區(后稱江江六十四屯),仍准原住之中國民人“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由中國官員管轄,俄國人不得侵犯;將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由於《瑗琿條約》使中國主權和領土蒙受重大損失,清政府拒絕批准,直至咸豐十年中俄《北京條約》訂立時才被迫予以承認。
中俄《天津條約》簽訂
咸豐八年(1858)五月初三日,沙俄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利用英法聯軍攻陷大潔、進逼天津、北京之際,以“調整人”的面目,強迫清朝全權代表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於天津海光寺與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共十二款。主要內容有:俄國得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及停泊兵船,若別國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俄國得在原定中國陸路通商地點擴大貿易,對俄國商人數目及其所帶貨物、資本多少不加限制;俄國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享有領事裁判權;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借勘界進一步霸佔中國領土)。雙方商定,於一年內在北京互換條約批准書。
中美《天津條約》簽訂
咸豐八年(1858)五月初八日,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大沽,進逼天津、北京之際,以“調停”為名,迫使清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於天津海光寺與之簽訂不平等的中美《天津條約》。共三十款。主要內容包括:清政府倘准許其它國家公使駐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增開潮州(后改汕頭)、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耶穌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美國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清政府給予其它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以“一體均沾”。次年七月十八日,美國公使與清政府代表在天津北塘互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
中英《天津條約》簽訂
咸豐八年(1858)五月十六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天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先是,該年四月十四日,英法聯軍在攻陷大沽、進抵天津城下之後,照會清政府,要求速派“頭品可以主持之大臣二員”前來談判訂約。限二日內答覆,否則即攻天津,並進京談判。清政府急忙於四月十七日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全權大臣,馳往天津議和。談判中,英、法代表對清方大耍流氓手段,百般威脅利誘,強迫清方代表接受其預先擬好的條約條款。桂良等雖一再討價還價,無奈心中畏敵如虎,且以南方太平天國革命為其“心腹之患”,期望早日與侵略者妥協而得以全力鎮壓人民革命,遂於五月十六日被迫接受英方條款,與之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款,另附《專條》。主要內容如下:一、英國得派公使駐京,並在通商各口岸設領事官,與清政府外交往來用平等過度了。二、增開牛庄(后改營口)、登州(后改煙台)、台灣(台南)、潮州(后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鎮江、南京為通商口岸。三、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四、英國人得往內地遊歷、通商,並得在各通商口岸任意租地蓋房,設立教堂、醫院、倉庫等。五、英國商船可在長江一帶通商各口往來。六、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會談修改關稅稅則事宜。七、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八、中國對英賠款白銀四百萬兩。雙方商定,一年之內在北京互換條約批准書。
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咸豐八年(1858)五月十七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大使葛羅在天津簽訂中法《天津條約》。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后,葛羅夥同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對清政府進行戰爭訛詐,強迫清廷速派頭品頂戴、有主持大事之權的大臣二員至天津與其訂立新的不平等條約。談判中,葛羅與額爾金串通一氣,對桂良、花沙納等威逼利誘,終於迫使其接受了法國預先擬定的條款,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款,另附《和約章程補遺》六款。主要內容如下:一、法國得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置領事官,與清政府以平等禮節進行外交往來。二、增開瓊州、潮州(后改汕頭)、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煙台)、南京為通商口岸。三、法國天主教教士得入中國內地自由傳教。四、法國得往內地遊歷,得在各通商口岸任意租地建房,設立教堂、醫院、學校、墳地、倉庫等,中國人如有觸犯,毀壞等事,地方官應加嚴懲。五、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等,法國皆可一體均沾。六、確定領事裁判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七、法國兵船可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八、中國對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雙方商定,一年內在北京互換條約批准書。
太平軍擊潰江北大營
咸豐八年(1858)八月二十日,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合破清軍江北大營。先是,咸豐八年初,天京形勢危急。清軍重建江南、江北大營,截斷天京的交通及糧道,實施新的包圍。為解天京之困,新任后軍主將李秀成離京趕赴蕪湖,與其弟、新任左軍主持李世賢分軍南北兩路。李秀成率精兵五千活動於江北含山、全椒一帶,作戰不利,遂於七月初六日與太平軍各地次會議於樅陽,研討解天京之圍的作戰方案。決定首先集中兵力打垮較為薄弱的江北大營,以確保天京與江北地區的交通線,然後回師南下,粉碎江南大營。樅陽會議后,新任前軍主將陳玉成率部由潛山舒城,擊潰安徽布政使李孟群部清軍,攻佔廬州(今合肥),八月進逼滁州東南的烏衣。八月十九日,李秀成部自全椒至烏衣與陳玉成會師,大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勝保等部。次日,復於小店擊潰江南大營總兵馮子材率領的五千援兵,乘勝進襲浦口江北大營。陳玉成、李秀成前後夾攻,九洑洲太平軍亦浮水前來相助,殲敵萬餘人,德興阿率殘兵連潰百餘里,軍矢令書皆失,自揚州帶來的九千斤大炮十餘門亦全部為太平軍繳獲,江北大營被徹底摧毀。隨即,陳玉成、李秀成乘勝掃蕩蘇北戰場。連克江浦、六合、天長、揚州,清軍道員溫紹原被擊斃,德興阿敗走仙女廟。咸豐九年二月,清廷撤消江北大營,江北軍務由江南大營和春節制。
中英、中法《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訂立
咸豐八年(1858)十月初三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十款,附海關稅則。主要內容為:各口稅收劃一辦理,中國聘用英國人幫辦海關稅務;海關對進出口貨物除例外(指絲、茶及鴉片)和免稅品(指外國人用品)兩項外,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徵稅,洋貨運銷內地或土貨自內地運出,除一律按時價抽百分之二點五的子口稅外,其它如厘金、常關稅等一切稅項概予免征;承認鴉片貿易合法,改名“洋葯”,每百斤收稅銀三十兩。十月十九日,桂良、花沙納又與法國全權大使葛羅簽訂中法《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十款。從此,中國海關落入外國人手中控制,鴉片貿易合法化,大量外國商品傾銷中國,加快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
太平軍三河大捷
咸豐八年(1858)十月初十日,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在安徽三河鎮大敗湘軍。三河(今屬肥西)為廬州(今合肥)南部屏障,是太平天國屯集米糧軍火的重要據點,太平軍在此築城一座,磚壘九座,分軍駐守。先是,湘軍乘太平軍東下之機,派浙江布政使李續賓率六千精兵連陷太湖、潛山、舒城、桐城等地,於該年九月猛攻三河,太平軍九座磚壘皆被攻破,守將吳定規向天京告急。洪秀全急命太平軍東線主力回師馳援。陳玉成聞訊,立即揮師西指,同時奏調李秀成部同去救援。陳玉成採用迂迴包抄戰術,率軍兼程經巢縣、廬江繞至湘軍背後,在三河東南白石山至西南金牛鎮一帶連營數十座,切斷敵人退路,又命廬州守將吳如孝率部南下,阻擊舒城一線敵軍援兵。十月初五日,太平軍發起進攻。經過激烈戰鬥,至初九日逼近湘軍大營。次日黎明,李續賓派人襲擊金牛鎮,適遇大霧,陳玉成親率士卒自後方殺出,將襲擊金牛鎮之敵分割殲滅。李續賓隨後亦領兵殺出,雙方展開激戰。時李秀成部自白石山前來助戰,吳定規亦從三河城中殺出,三面夾攻,李續賓大敗。至十月十三日,六千湘軍精銳全部被殲,李續賓、曾國華曾國藩之弟)及湘軍文武官員四百餘人均被擊斃。太平軍乘勝收復舒城、桐城、繼克潛山、太湖,安慶之圍不戰自解,湘軍受到沉重打擊。
太平天國頒布《天王賜西洋番弟詔》
咸豐八年(1858)十一月,太平天國頒布《天王賜西洋番弟詔》。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率艦隊至天京江面示威。根據《天津條約》,英國取得了在長江沿岸各口的通商權利。額爾金認為太平軍妨礙了條約的執行,想以武力威嚇太平天國,迫使太平軍撤出沿岸各口。在此之前,太平軍曾屢次通告:外國兵船於戰爭或封鎖期間駛近城堡時,須先派小船報告守軍,以免發生誤會。但額爾金置之不理,擅自率軍艦侵入太平天國水域,因而遭到太平軍各炮台炮擊。英艦被迫駛回,向太平軍乞求過境。洪秀全遂撰此詔,派林紹璋送至蕪湖交與額爾金。詔書用七言韻文,共一百八十二句,概述拜上帝會的信仰主張、太平天國的歷史使命和對外政策,認為太平天國與“西洋番弟”是“同敬天父同一家”,應“同頂爺哥滅臭蟲(指清政府)”。
清廷開徵子口稅
咸豐八年(1858),清政府按照中英《天津條約》的有關規定,開始向外國商人徵收子口稅。凡進口洋貨運銷中國內地,或出口土貨自內地運銷國外,除在口岸海關完納百分之五的進口或出口稅外,另繳百分之二點五的子口稅,以代替沿途所經各內地關卡應徵的稅、捐和厘金等。時稱海關所在地為“母口”,內地之常關、厘卡所在地為“子口”。以後,外國侵略者通過中英《煙台條約》(光緒二)和中日《馬關條約》(光緒二十一),又取得只交納子口半稅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