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
1641年
1月,李自成攻克汝州。汝州(今河南汝州市)為義軍往來之要道,山中又有土寇。知州錢祚征,招募壯士千人,夜半攻入其巢,土寇大敗。遂令民千家立一大寨自保,土寇乃降。后李自成軍攻汝州,祚征登城拒守,身中箭。月余,大風起,炮炸樓焚,城乃陷。
1641年1月15日,官軍追張獻忠至開縣。楊嗣昌自率軍隊到雲陽,其餘諸將至開縣黃陵城。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傑迎戰。劉士傑率軍深入戰陣,所向披靡。張獻忠登高望見無秦軍旗幟,而左良玉軍無鬥志。乃選壯士潛行於溝谷中,乘高大呼馳下。左良玉兵先潰,士傑及游擊郭開、如虎子先捷皆戰死,如虎突圍出。
張獻忠
1641年2月3日李自成攻開封。城堅厚五丈。義軍以洞車掩護士兵挖穴,巡按高名衡嬰城固守。周王恭枵拿出庫金百萬兩,招募壯士殺敵,並做米飯以餉軍。開封副將陳永福背城而戰,殺義軍二千,李仙風督將游擊高謙馳救,又殺義軍七百人。李自成軍遂退走密縣。開封解嚴。
2月5日,張獻忠攻克襄陽城。當時,楊嗣昌以襄陽為軍府,餉金、甲器各數十萬皆聚於城內。每門設副將防守。張獻忠出川后,一日夜馳三百里,道上殺楊嗣昌使者,取其軍符,以二十八騎進入襄陽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見火,以為滿城皆賊,奪門出城,城潰。張獻忠執襄王翊銘於南城樓曰:“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銘與貴陽王朱常法皆被殺。
1641年2月20日,張獻忠攻陷光州。張獻忠攻破襄陽東下,與羅汝才兵入河南,攻商城。當時知縣盛以恆移任開封同知,將行。張獻忠軍至,乃與鄉官楊所修等拒守。時天下雨雪,守城士兵凍餒不能戰,以恆率眾射殺義軍十七人。后以恆受傷,被抓而死。
4月19日,朝廷以總督三邊侍郎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節制陝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諸軍。啟睿本不知兵,受重任不知所為。受命出潼關,將由承天赴荊州,湖廣巡按汪承詔將船藏起,啟睿至,五日不得渡。折而向鄧州,州人閉門罵。過內鄉,同樣不得入。軍隊只得行荒山,吃馬肉。啟睿聞自成軍圍開封,有軍隊七十萬,不敢去。張獻忠在光山、固始間,兵少,乃與諸將相謀。詔檄左良玉,破張獻忠軍於麻城。開封告急,則曰:“我方有事於獻忠,不及也。”
1641年4月25日——月食。
6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一帶,大旱,蝗蟲起。當時山東等省連歲告災,給事中左懋等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李青山遂率領民眾起義,阻斷漕運,明廷大震。
7月,洪承疇為援錦州率馬科、吳三桂等八大將,兵十三萬駐松山。清皇太極聞之,於八月二十日親率大軍陳於松山、杏山之間,橫截大路。洪承疇懼,欲戰則力不支,欲守而送糧之路已被截斷。於是馬科、吳三桂等相繼逃走,諸鎮兵皆潰。洪承疇所率兵十三萬,先後失亡五萬三千餘人。錦州之圍益急。而松山外援亦絕。
8月,總兵左良玉於信陽擊敗張獻忠。張獻忠自瑪瑙山之敗后,屢破數郡,頗為得意。遂再攻信陽。被左良玉擊敗,降將數萬。張獻忠受傷,乘夜東奔。左良玉急追,會天下大雨,江溢路絕,張獻忠逃走。將至英山又被左良玉副將王允成所擊,所從者止餘數十騎。張獻忠遂投於李自成,李自成欲以其為部屬,張獻忠不從,在羅汝才的幫助下逃走。
10月21日,愛爾蘭爆發民族起義。
11月4日,李自成攻南陽(河南南陽市)。時總兵猛如虎從楊嗣昌下荊州,移駐南陽。猛如虎據城而守,殺敵數千,后食盡援絕,城被攻破,如虎與參議艾毓初、知縣姚運熙俱死。又副總兵劉光祚自項城來,唐衛聿鏌邀與共守,城陷,亦死之。
11月22日,長期國會又通過大《大抗議書》204條。
12月,崇禎帝敕內臣神宮等監及各司局庫等毋干外政。並戒諭廷臣:朝廷分職,原是宮府不同。臣子守官,豈容暗奸作弊。況析圭儋爵之義,宜無私交,而防微杜漸之閑,尤先近侍。無奈世風日降,士乞遂靡。雖奉公守法者固多,而行險僥倖者亦有。嫵媚交歡,勢權嫟就,為阿大夫之借譽,左右掃門,有路可通,無徑而走,窺探泄漏,視為固然。以後內外大小諸臣,如再蹈前轍,憲典具在,朕不敢私。
12月27日,李自成乘勝再攻開封,連續攻陷其所屬許州、禹州、陳留、通許、尉氏、洧川、鄢陵、臨潁、長葛、新鄭、汜水等十餘城。李自成攻城,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竭力抵抗,而永福射李自成中目,李自成遂撤圍而去。
李振裕(1641年-1707年),字維饒,號醒齋。清朝政治人物,江西吉水人,
有《白山石房集》。
釋續法(1641-1728),后又名成法,字柏亭,別號灌頂。清初著述宏富的華嚴學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東)人。俗姓沈,生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父名沈相,母張氏。年九歲,禮杭縣慈雲寺明源為師,初習朝暮課誦及經懺,兼學《四書》、《詩》、《易》。年十六,正式落髮為僧。年十九,受具足戒。性穎悟,精勤好學,常喜談論天台、華嚴兩家教觀之同異,其師明源曰:“汝當審二派之所以異,而毋濫狃其所以同;能審其所以異,自辯其所由同,而並參其非同非異者而證悟焉,則功圓俄頃,見佛於塵毛矣,何彼此分歧之異執也”。續法聞之,豁然開朗。從此博覽群籍,精研教典。如《梵網》、《楞嚴》、《法華》、《般若》、《圓覺》諸經,無不研習。從而非但洞悉華嚴教觀,且能融會諸宗。各方請其弘法者,年年皆有。每登講座,聽介雲集。宣說妙義,無不欽服。續法生活簡樸,平易近人,“一衲十年,一履三載”。他勤於寫作,雖年邁而手不停披。清雍正六年(l728),示寂於天竺山慈雲寺,世壽八十有八。
徐霞客
張溥逝世,張溥(1602-1641),字天如,太倉人,與同里張禾共學齊名,號婁東二怪。崇禎四年(1631)進士。崇禎六年(1633)集郡中名士,相與復古學,名其文社曰復社。交遊日廣,自謂以嗣東林,執政嫉恨,朝廷嚴旨切責。崇禎十四年卒,年四十。有《詩經註疏大全合纂》、《春秋三書》、《歷代史論》、《汶魏六朝百三十家集》、及《七錄齋詩文集》等。
3月8日,徐宏祖逝世,徐宏祖(1586-1641),號霞客,江陰人。不應科舉。萬曆三十五年(1607)始遊歷生涯,登懸崖,涉深澗,收集地方文獻、圖志,集采岩石、礦物,考究地理、地質,於篝火旁撰寫日記心得。后撰《徐霞客遊記》,集中記述其遊歷間的考究成果,揭示西南石灰岩溶蝕地貌特徵。繫世界對此類地貌進行詳盡考察之第一人。崇禎十四年卒,年五十六。
梅之煥逝世,梅之煥(?-1641),字彬父,麻城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授庶吉士,居七年,歷吏科給事中,廣東副使,山東學政。天啟元年(1620)以通政參議召遷太常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尋丁內外艱家居。當時,魏、客亂政,楊漣首劾魏忠賢,漣被拷殺,之煥因同情楊漣而被誣征贓。崇禎元年(1628)起故官,巡撫甘肅,因得罪首輔溫體仁,落職。至崇禎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