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病毒性感染的癥狀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是指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迴腸及結直腸區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屬於病毒性感染,主要由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引起,由於遠端迴腸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迴腸及結直腸淋巴結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沿血循環到達該區域淋巴結,引起腸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結炎。常見於15歲以下的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適,繼之腹痛,噁心、嘔吐,發熱,腹痛以臍周及右下腹多見,呈陣發性發作,有壓痛和反跳痛,痛點不固定。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1 導致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有葡球菌屬(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紅球菌、假結核桿菌、青黴菌屬、病毒、血吸蟲、阿米巴等。本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見於兒童或青少年,且多見於回盲部淋巴結。該處淋巴結很多,兒童尤為豐富。腸內容物在迴腸遠端停留時間較長,毒素及細菌產物易在該處吸收而引起淋巴結的急性炎症反應。另外也有人認為,患者在發病前1~2天常感倦怠、不適和上呼吸道炎症癥狀,故認為是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有作者認為毒血症是腸系膜淋巴結炎發病的關鍵,但淋巴結培養多無細菌生長。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於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後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噁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範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塗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2 生理:導致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有葡球菌屬(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紅球菌、假結核桿菌、青黴菌屬、病毒、血吸蟲、阿米巴等。本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常 見於兒童或青少年,且多見於回盲部淋巴結。該處淋巴結很多,兒童尤為豐富。腸內容物在迴腸遠端停留時間較長,毒素及細菌產物易在該處吸收而引起淋巴結的急性炎症反應。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症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於迴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髮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另外也有人認為,患者在發病前1~2天常感倦怠、不適和上呼吸道炎症癥狀,故認為是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有作者認為毒血症是腸系膜淋巴結炎發病的關鍵,但淋巴結培養多無細菌生長。流行病學
本病臨床上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主要見於兒童和青少年,是少兒急性腹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常與上呼吸道感染有聯繫。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嘔吐,或發生腹瀉或便秘。腹痛有時象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在施行手術時才證明為腸系膜淋巴結炎。本病多屬病毒感染,一般自然痊癒(參閱消化系統疾病篇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專節)。
中成藥可用夏枯草膏、連翹敗毒丸。湯藥則應視病情進展程度及病人的臨床表現來選擇用藥。第一,熱邪郁滯。多為急性淋巴結腫大的初起階段,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有輕度全身不適癥狀,或發熱頭痛,口乾便秘,舌紅。
可選用經驗方:
發於頭頸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發於下肢者加龍膽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熱壅盛。
金銀花10g連翹15g陳皮10g白芷10g
水煎服,每日2次。
常由結核引起,伴腸結核或結核性腹膜炎,有結核病接觸史。臨床表現為慢性結核中毒征、低熱、盜汗、倦怠、納差、腹痛,可在右下腹或左上腹捫及腫大的淋巴結,壓痛明顯。抗結核治療一般效果較好。必要時可考慮外科手術
1,癥狀:
局部淋巴結腫大,最初在常見部位,如:頜下、頦下、頸深上淋巴結腫大、壓痛、周界清、活動無粘連。病情繼續發展,淋巴結炎症波及周圍組織時,淋巴結觸診不活動,疼痛加劇,進一步發展為腺源性蜂窩織炎。
慢性淋巴結炎有反覆消脹史,2—3個淋巴結,質中等硬度,活動、壓痛。
2,治療:
一、全身治療。
3.支持療法: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及液體,調節電解質平衡。
二、局部治療。
1.外敷消炎散以消炎止痛。
2.敷貼,結核性淋巴結炎如有穿破成瘺,可在切除竇道刮除病變組織的基礎上,用鏈黴素敷貼。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是小兒常見病變,一般認為上呼吸道感染后,鏈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傷風感冒后),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症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於迴腸末端(臨床表現右下腹、臍周痛等)。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本病易發於兒童及青壯年,但幼兒及中、老年人也可患病。經抗炎、解痙治療(俗語消炎止痛,需在醫生診斷指導下治療)即可好轉痊癒!常規注意:增強小兒體質,預防感冒,不吃生冷不衛生不消化食品!一旦生病及時到醫院救治。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範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發現其他誘發疾病應及時治療.
對於腸系膜淋巴結炎症的治療,西醫目前尚沒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轉,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藥、封閉針等來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治癒疾病。相比而言,素來強調整體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國醫學對此症早有研究,並以長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傳統黑膏藥對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淋巴結炎多繼發於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結所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體是化膿性細菌。當人體受到意外傷害或繼發於其他化膿性感染時,化膿性細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結,即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變。主要病理變化為淋巴結充血、水腫滲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細菌。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本病乃多由火毒之邪竄於經絡,氣血凝滯而成。大多先患有癰疽疔瘡等陰毒之證,毒氣走竄,流注經絡;或因皮膚破傷,感染邪熱毒氣;或因情志抑鬱,心火內盛,血氣逆行而生。證雖在表,而源本於里。病輕者,只在經絡;病重者,則可影響臟腑,故也有發生走黃之證。簡言之,病因由乎火毒,病機為氣血凝滯,病位在經絡之間。
中醫名方淋巴炎消貼治療此症,外治敷貼可拔毒、活血、散瘀並清熱利濕、消腫排膿的同時,由於傳統黑膏藥具有載藥量大、效專力宏等特點,其所含中藥成分局部滲透力強,藥性經皮膚吸收而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灶,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組織,從而激發機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局部生理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癒淋巴結炎之目的。
方1馬齒莧菊花綠豆粥
綠豆浸泡半天,馬齒莧洗凈切碎,菊花焙乾研末。綠豆半熟後人馬齒莧、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該方法有清熱解毒利濕之藥效,可用於治療急性淋巴管炎,下肢傷口處出現一條或數條絲狀紅線,硬而有壓痛者。
方2荸薺粥
荸薺去皮切片,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人鍋,加水文火煮粥,每日2次服食。功效在於能夠清熱生津。主治急性淋巴管炎。附註:荸薺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方3雪羹湯
方4瓦楞子蒸雞肝
方5芋頭粉羹湯
用生芋頭3公斤,曬乾研末,另用陳海蜇300克(洗去鹽)及馬蹄300克,兩味加水煮爛去渣,配入芋頭粉製成丸如綠豆大,用溫開水送服,每次6克,一日三次;或用鮮芋頭洗凈放鍋內蒸熟剝去皮,醬油調味,每日當菜吃。治瘰癧,頸淋巴結核,耳後淋巴結炎等症。
1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屬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併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因此平時注意預防感冒發熱和注意飲食規律。
2 預后:本病預后良好,常在3~4天內自然緩解。
3 預防:對伴有發熱,特別是兒童及青壯年,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癥狀應立即進行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療,預防發生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