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金

為防止意外損失而建立的基金

儲備金是一種減輕成本和進度風險而在項目計劃中設置的一種準備。儲備金是為了應付未來回購、贖回資本債務或防止意外損失而建立的基金,包括放款與證券損失準備金償債基金等。

簡介


英文名稱是:reserve
該術語常用修飾成分進一步詳細說明要減輕何種類型的風險。然而,這些修飾成分是具體含義卻因應用領域而異。例如,管理儲備金,應急儲備金等等。
中國的存款儲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儲備金率經歷了6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中國存款儲備金制度不斷得到完善;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存款儲備金率進行過兩次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儲備金率由13%下調到8%,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儲備金率由8%下調到6%,2010年11月19日傍晚六點半,央行再次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內第五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儲備金政策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一般來說,當經濟出現過熱的時候,金融機構貸出資金的傾向加大,由未來期資金無法償還所導致的貸款風險也隨之上升時,中央銀行就會提升儲備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儲備金率,為經濟降溫;反之,中央銀行會考慮降低儲備金利率乃至儲備金率,以刺激銀行的貸款行為。目前,我國中央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為6%,但在此之外,商業銀行卻有4~6%的超額準備金,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10%到12%都存在中央銀行準備金帳戶上生息,而沒有用於為企業提供貸款。中央銀行已經在2002年2月將存款準備金利率從1999年6月10日的2.07%下調到1.89%,但是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仍然在4%以上。因此,中央銀行對下調準備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事實上,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是不為準備金支付利息的,因此中央銀行下調準備金利率也是可以有國別參照的

存款儲備


存款儲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儲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儲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儲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儲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儲備金率。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儲備金率為10%,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100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00萬元。倘若將存款儲備金率提高到20%,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800萬元。在存款儲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儲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儲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

理論概述


加息和上調儲備金率的兩種手段來說,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用於借貸的成本。對於銀行來講: 1、加息。提高了資金使用成本,使資金需求降低,這樣銀行的資金供應就會相對提高。對於銀行業務的開展產生影響。 2、上調銀行儲備金率。你說的應該說法定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將吸收的存款放在中央銀行的部分,這部分資金不能用於放貸。也就是這部分資金不能給銀行帶來收益。所以銀行儲備金率越高,銀行用於放貸的資金越少,也就是銀行業務不好開展。當然這些對於銀行股的應該都是負面信息,因為這直接影響到銀行的放貸水平。但是最後是否會對銀行的收益造成影響,還很難說: 1、銀行由於放貸受限制,就會提高利息,選擇優質客戶。 2、如果銀行的收益大量來源於中間業務,那麼受影響會小一些。加息和上調準備金都是說明國家在控制貨幣供應量,抑制經濟過熱。影響是全方面的。以下為參考: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結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2003年9月21日起,央行決定將存款準備金率調高1個百分點,即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調高到7%。此次調整的原因是什麼,會產生那些方面的影響,以及存款準備金率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什麼?這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問題。
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下建立起來的。所謂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結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業務庫,另一部分則以存款形式存儲於中央銀行,後者即為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又分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兩部分。中央銀行在國家法律授權中規定金融機構必須將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中央銀行,這種比率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為法定準備金存款,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存款超過法定準備金存款的部分為超額準備金存款。超額準備金存款與金融機構自身保有的庫存現金,構成超額準備金(國內習慣稱其為備付金)。超額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是超額準備率(國內常稱之為備付率)。金融機構繳存的法定準備金,一般情況下是不準動用的。而超額準備金,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動用,其保有金額也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如剛剛公布招股說明書的華夏銀行2003年中期的超額準備率為12.31%。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發現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業務規模變化,從而對貨幣供給有重大影響。也就是說,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則金融機構繳存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增加,可供自主運用的資金減少,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削弱,全社會貨幣供給隨之減少;相反,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法定準備金存款減少,可用資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增強,貨幣供給隨之擴張。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后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準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按存款種類規定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企業存款為20%,農村存款為25%,儲蓄存款為40%。過高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使當時的專業銀行資金嚴重不足,人民銀行不得不通過再貸款(即中央銀行對專業銀行貸款)的形式將資金返還給專業銀行。為克服法定存款準備率過高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從1985年開始將法定存款準備率統一調整為10%。 1987年和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為適當集中資金,支持重點產業和項目的資金需求,也為了緊縮銀根,抑制通貨膨脹,兩次上調了法定準備率。1987年從10%上調為12%,1988年9月進一步上調為13%。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3月21日起,對存款準備金制度進行了改革,主要內容是:將原來各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和備付金存款兩個賬戶合併,稱為準備金存款賬戶;法定存款準備率從13%下調到8%,超額準備金及超額準備率由各金融機構自行決定。1999年1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1月2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到6%。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即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調高至7%。而且這次存款準備金調整的金融機構範圍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有關外資金融機構等。農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暫緩執行7%的存款準備金率,仍執行現行6%的存款準備金率。

調整原因


提高儲備金率的原因
1、貨幣信貸總量的過快增長是提高準備金率的直接原因。促使中央銀行上調法定存款準備率的主要原因是貨幣信貸增長偏快。2003年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0.8%。同年6月份貸款增加5250億元,創月度貸款的歷史最高水平。7月份貸款增加額比上年同期增長71%,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2003年前7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18872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貸款增加18475億元的水平。從一季度開始,對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中央銀行就已經多次予以警示,並於6月中旬發出調整法定準備率的政策信號。中央銀行所擔心的是,貸款的過快增長會助長經濟的低水平擴張,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與外資大量流入導致基礎貨幣銀行準備金迅速增加有關。2001年之前,在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一直有大量的資本外逃,之所以稱之為外逃,是因為這些資金的流出是政府難以控制和監測的,只是作為事後結果反映在報表上。而觀察1994—2002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發現,經常項目累計順差2026億美元,資本項目累計順差1740億美元,誤差與遺漏累計為-1078億美元。對於負的誤差與遺漏,人們普遍認為,該項目的絕大部分屬於難以統計和監控的資本外逃。如果這種判斷成立,那麼2002年的情況尤其值得關注,該年度誤差與遺漏為正的78億美元,這似乎表明有難以監控的資本流入。從2003年上半年外匯儲備繼續增加的情況看,國際資本仍在繼續以中國政府難以監控的方式進入中國。對此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吸引了國際資本;二是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大量遊資進入中國。第二,與實體經濟迅速增長有關。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產業增長景氣指數”顯示,從2003年初開始,中國工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通道,景氣指數在自1998年來最高的水平上不斷攀升,雖然4、5兩月上升勢頭有所放緩,但從6月情況看,其發展趨勢未發生根本轉變,正逐步恢復到原來的增長軌跡上。2003年上半年,在25個主要工業行業中,有3個行業位於良好景氣水平以上(增長景氣指數大於130),而2002年的平均景氣水平處在良好水平以上的只有1個行業;有15個行業位於較好景氣水平以上(增長景氣指數大於110,小於130),2002年的相應的數字是11個;景氣適中和較差(增長景氣指數小於110)的行業數量則由2002年的15個下降到7個。 2002年以來,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鋼鐵、建材、有色金屬、汽車、紡織等行業快速增長,但由於競爭秩序不規範,優勝劣汰機制不能得到有效發揮,這些行業無序競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現象十分嚴重。總之,實體經濟的過快增長既帶動了貨幣信貸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加之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際資本正在神秘地、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信貸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2、僅僅依賴公開市場操作手段,達不到金融調控的目的。前已述及,自2003年以來,由於國內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陡然加大了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巨大衝動,以及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也導致外資流入的陡然上升。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信貸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人民銀行僅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其力量已不足以控制基礎貨幣的投放。例如,對回籠因外匯占款而投放的基礎貨幣這一項,儘管不斷加大發行央行票據的規模,仍然感到力不從心。對於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6月份雖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各商業銀行注意風險,但此後的數據顯示,未見任何效果。可見,在這種情況下,單憑公開市場操作或窗口指導,其作用有限,必須要有政策效力更強的政策手段,這就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影響分析

1、對貨幣信貸總量的影響 拒分析,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餘額是1.6萬億元,上調1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大體將凍結商業銀行1500億元的超額準備金,是一項溫和的政策措施。小幅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會適當影響基礎貨幣的擴張乘數,但不會引起貨幣信貸下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商業銀行仍將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水平,依然具備平穩增加貸款的能力。98年以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有了很大發展。目前,金融機構持有20000多億元流動性較高的國債、金融債等債券,還持有4000多億元中央銀行票據。這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過程中,有流動性困難的商業銀行可根據相關規定向人民銀行申請提前贖回其持有的中央銀行票據或賣出債券,用於彌補存款準備金。同時,人民銀行將根據實際合理需求,適當安排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保持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因此,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引起貨幣信貸總量的下降,貨幣信貸仍保持平穩增長。另外,人民銀行將繼續督促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保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和居民的合理資金需求得到滿足。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企業和居民經濟活動沒有影響。 2、對資金狀況的影響 10月份的金融指標顯示,廣義貨幣M2增長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長23.6%,基礎貨幣增長率19.7%。反映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資金頭寸的備付金率回升到了4.11%,比上月末回升了0.6個百分點,國家外匯儲備繼續快速增長。從這些指標來看,國民經濟在高速增長,物價在回升,貨幣信貸等一系列指標反映出來的資金並不緊。 3、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第一,影響商業銀行的利潤水平。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則意味著銀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金額,這將直接導致其可以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減少。由於商業銀行具有創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業銀行實際減少的可以用來創造利潤的資金將比增加的準備金數額成倍放大。目前,從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以及獲利能力來看,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通過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收入。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1.89%,而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3.24%,央行票據年利率約為2.30 %,貸款一年期利率5.31%,這三項與準備金利率的利差分別為:1.35;0.41;3.31。那麼如果在現有存貸款規模上,經過測算:假設增加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凍結商業銀行可用資金1500億元,因此減少由於發放貸款而獲得的利差收入為3.31%*1500=49.65億元。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存款的綜合籌資成本大於2.0%,銀行上存存款準備金利率1.89%還需要倒貼部分利息支出,補貼息差支出達2億元。因此,僅此一項就將影響到商業銀行利潤50億元以上。第二,促進商業銀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商業銀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資金比例比原來降低1個百分點,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的自我約束管理體制下,促使商業銀行更重視存款工作,以便進一步增強資金實力。商業銀行一方面要交納更多的存款準備金,另一方面又必須向央行借入再貸款或回購央行票據彌補信貸資金缺口,增加了再貸款或票據的利息支出。從流動性的角度看,國有商業銀行本身流動性比較充足,具有很強的吸收流動性的能力,國有商業銀行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的主要持有者,通過出售或回購可以及時滿足流動性的需求,最後當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還可以從中央銀行取得再貸款。因此,此次準備金率的上調客觀上促使商業銀行更能夠靈活使用各種資金運用渠道,提高資金調撥和使用的效率,促進了資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促進商業銀行優化資產結構,有效地降低不良貸款。根據貨幣乘數理論,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決定乘數大小從而決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貨幣供應量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彈性係數很大,準備金率的微小變化將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創造貨幣信用主要靠貸款的發放進行的,此次政策調整將使商業銀行更加審慎地發放貸款,在同業拆借市場更加審慎地運作,首先保證自身的流動性需求。由於我國商業銀行分工越來越模糊,對資金需求就越來越具有趨同性,當一家商業銀行資金偏緊時,其他的商業銀行也隨之偏緊。所以,全社會的流動性抽緊,其結果將會是,在隨後的幾個月商業銀行將更加謹慎地發放貸款,從而導致貸款增幅出現明顯回落。同時,部分銀行出售債券,還將改變商業銀行現有的資產結構。從長期看,新增貸款減少,貸款投向更加審慎,新增不良貸款也將有所減少。 4、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存款準備金率的調高,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間接,但對債券市場的利空影響相當直接,且較為長遠。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是威力最大的猛葯,在快速平抑貨幣增長過快的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存款準備金率的調高,使得社會有利率將趨高的預期,導致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走高;而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抽緊,又會促使其適當提高貸款短期利率的上浮幅度,這必然加大貸款人借款成本。正因為如此,宣布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后證券市場所有品種即刻都有反應。除此之外,對證券公司的影響更加明顯,證券投資基金原本股票下跌,已形成資本損失,現在國債、企業債的下跌,更使證券機構雪上加霜。存款準備金率的調高,必然使這些機構的資金進一步緊張,因此對證券市場構成系統性的風險。其中相對來說,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間接,但有些行業的股票評級將作調整;對債券市場的利空影響相當直接,且較為長遠。 5、對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 此次準備金率提高對個別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銀行影響較大,而對大多銀行來說,由於它們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動性較強的資產,隨時可以變現,所以調高一個點減少商業銀行1500億元的頭寸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總體來看,以年為單位,法定準備金率上調1個百分點對已上市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約1分錢,再加上政策出台的時間,2003年已過去了大半,這種影響將進一步縮小。下面我們通過兩家上市銀行的數據做進一步分析。 (1)招商銀行 2002年底,招商銀行存款餘額3004億元,2003年底接近3700億元,年均約3350億元。為簡化處理,假設2003年度招商銀行按平均存款增加法定準備金的上存。由於法定準備率上調1%,這等於招商銀行必須再把33.5億元(3350*1%)的資金存放於中央銀行。假設增加法定準備金存款后,等額地減少了高收益的貸款。 2002年招商銀行平均的貸款利率為4.80%,平均存款利率1.21%,存貸差3.59%。以此為基準,如果不是增加法定準備金,則年均33.5億元的正常類貸款帶來的稅前利潤(利潤總額)約12000萬元,約合凈利潤8000萬元。由於目前的法定準備金存款利率為1.89%,法定準備率上調1個百分點后,招商銀行增加的法定存款準備金33.5億元將獲得約6300萬元的利息收入。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看,其全年稅前利潤約減少6000萬元(12000-6300)。招商銀行目前的總股本570681萬股,扣除所得稅後,法定準備率上調對招商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不會超過1分錢。所以法定準備率的調整對該行2003年度每股收益的影響微乎其微。 【註:每股收益= 凈利潤 — 優先股股利 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比率越高說明每股收益能力越強】 (2)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2002年底存款餘額為1847億元, 2003年底存款餘額將超過2900億元,年均約2400億元。2002年,民生銀行平均存款利率1.71%,平均貸款利率5.64%。按照上述同樣的方法,法定準備率上調1個百分點后,民生銀行全年稅前利潤減少約4000萬元。目前,民生銀行總股本336274萬股,不考慮民生轉債轉股因素,法定準備率調整對民生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同樣不會超過1分錢。其他幾家上市銀行(如深發展、浦發銀行、華夏銀行)也大體如此。

發展趨勢

國外中央銀行通常不為準備金支付利率,中國央行下調準備金利率也是大勢所趨。但是,準備金利率的下調可能帶來宏觀經濟過熱,因此預先調高準備金率防止經濟過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鋪墊。在2003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行長周小川繼續強調,要保持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的“適度”。目前市場對於準備金率二度上調的預期變得極為強烈。也就是說如果央行還是繼續實行盯住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那麼隨著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升溫,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如果貨幣供應量沒有壓下來,那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的機會相當高。同時也有專家指出,可以採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吸引貨幣回籠。但也有人認為,央行再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的概率遠比上調銀行利率要來得大,因為上調利率只會使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更為強烈,人民幣外匯占款問題依然嚴重,提高利率只能為海外“熱錢”提供更大的套利空間。另一方面,目前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在鋼材和有色金屬等一些“重頭”行業,在它們的最終需求方,如住房和汽車產品市場都開始明顯有了積壓現象。“投資熱潮”並沒有伴隨強大的消費熱潮,隨著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工業品市場價格指數的穩定,企業利潤率面臨著直接挑戰,利率上調會導致更多負面因素。事實上,存款準備金率是否二度上調的決定性因素是:決策部門對整體經濟是否過熱做如何判斷!對此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制定貨幣政策,應同時對匯率、通脹率、貨幣供應量等要素進行綜合衡量,各有權重,不能僅僅盯住貨幣供應量。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關於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重新定位。貨幣政策的重要的變化是,促進經濟增長已經不作為主要目標,目標將調整為保持幣值穩定,重點是維持總量平衡;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以及防範系統性風險。財政政策則擔負著“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品結構、防範金融風險”的職能,可見一國的經濟調控將更多地依賴於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