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棘

桑科柘屬植物

構棘(學名:Maclura cochinchinensis (Loureiro) Corner)是桑科柘屬直立或攀援灌木;枝無毛,具粗壯彎曲無葉的腋生刺,葉革質,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全緣,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花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具苞片的球形頭狀花序苞片錐形,內面黃色腺體,苞片常附著於花被片上;花被片不相等,雄蕊花藥短,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頂部厚,聚合果肉質,表面微被毛,成熟時橙紅色,核果卵圓形,成熟時褐色,光滑。4-5月開花,期6-7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中南半島各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日本及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也有分佈。多數生於村莊附近或荒野。

構棘農村常作綠籬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莖皮及根皮藥用。

形態特徵


構棘
構棘
構棘
構棘
直立或攀援狀灌木;枝無毛,具粗壯彎曲無葉的腋生刺,刺長約1厘米。葉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8厘米,寬2-2.5厘米,全緣,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側脈7-10對;葉柄長約1厘米。花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具苞片的球形頭狀花序,每花具2-4個苞片,苞片錐形,內面具2個黃色腺體,苞片常附著於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徑約6-10毫米,花被片4,不相等,雄蕊4,花藥短,在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或盾或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頂部厚,分離或萬部合生,基有2黃色像體。聚合果肉質,直徑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時橙紅色,核果卵圓形,成熟時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村莊附近或荒野。

分佈範圍


產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中南半島各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至日本及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本種農村常作綠籬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莖皮及根皮藥用,稱“黃龍脫殼”。

臨床應用

構棘
構棘
治療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挑(Ficus simplicissima)半斤,葫蘆茶3兩,加水浸過葯面煮2次,藥液合併濃縮至1500ml,加白糖300g及防腐劑,靜置過濾。每次45ml,對急性黃疸型肝炎及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輕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為一療程。經治72例,臨床治癒35例(急性黃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轉25例(急性黃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無效12例(慢性肝炎)。

常用選方

1、治肺癆,風濕:穿破石、鐵包金甘草。同煎服。(《廣東中藥》)
2、治體虛白帶:柘樹根一兩。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挫傷:葨芝根和糯米搗敷。(《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4、治耳久聾鳴,或有汁出,皆由腎虛,致多年不瘥:故鐵三十斤(燒令赤,以水五斗,漬鐵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藥,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並曲三斗,釀如常法,侯酒熟即開,用磁石三斤,搗羅為末,納酒中,漬三宿。日夜恆飲之,取醉為度,候聽聞人語乃止。(《聖惠方鐵漿酒)
5、治小兒心熱,重舌,鵝口:柘根(銼)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細細敷之,數數為之。(《千金方》)

文獻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瘡瘍疥癬。
2、《生草藥性備要》:治酒頂,消蠱脹;浸酒祛風
3、《本草求原》:壯筋骨,活血,理跌打。
4、《嶺南採藥錄》:祛風濕,十蒸九曬;治跌打,酒煎服;肩瘡和蜜搗敷。
5、《南寧市藥物志》:破血通經,治淋濁,去遠年瘀積、結石
6、《閩東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絡,祛風濕,去瘀血。治腰痛關節痛,虛勞黃腫,脾虛泄瀉
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血散瘀。治經閉。
8、《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清熱活血,止咳祛痰。治勞傷咳血。
9、《雲南中草藥選》: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癤腫
10、《福建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濕熱痹,疔瘡癰腫。

民族醫藥

彝葯】根用於肌肉撕裂,創口出血,瘀血腫痛,瘡癰潰膿《哀牢》。榨桑:根用於其消腫止痛,止血生血等。
【壯葯】黃雙勒,南濃:根或根皮治療肺結核跌打損傷,肝炎腹水,跌打腫痛,風濕跌打,爛瘡久不收口,遠年臁瘡,連珠瘡《桂葯編》。
【毛難葯】嫩氣嘎:功用同壯族《桂葯編》。
仫佬葯】美寧根:功用同壯族《桂葯編》。
瑤葯】黃龍退殼:功用同壯族《桂葯編》。
傣葯】梅丟(西傣):根治療黃疸性肝炎風濕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閉經,痛經《滇葯錄》。埋丟:能舒肝理氣,通經活絡,散瘀消腫《傣醫藥》。千千層皮,梅丟:根用於黃疸型肝炎,風濕骨痛,腰肌勞損《傣葯錄》。
佤葯】干菠莎:根用於腸炎大便秘結《滇葯錄》。
【水葯】高定,奶漿刺:根治咳嗽《水族葯》。
【苗葯】畏芝,穿破石,黑剛崽:根、根皮用於涼血散瘀,舒筋活絡《湘藍考》。
【拉祜葯】阿打鼠,雞刺,牛頭刺:根治療感冒,咽痛,風濕性關節疼痛,肺病咳嗽,黃疸,淋濁等。

繁殖方法


繁殖原材料:選取構棘健壯植株,從植株上剪取新生的嫩芽莖段,放入乾淨的容器中,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后,滴干水份用75濃度的酒精浸泡10秒消毒,再用0.1的升汞處理10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清洗乾淨,將清洗后的莖段切成1.5厘米長度的外植體。
誘導材料:準備好培養外植體和生根苗所需要的細胞分裂素奈乙酸吲哚丁酸,以及進行濃度調試的量杯等工具和盛裝培養基的器皿,移栽植株所需的土壤等材料。
外植體的誘導培養:以MS為基本培養基,在培養基中添加生長素,將外植體放入培養基中,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的外植體,先在切口處膨大、產生愈傷組織,然後形成叢生不定芽。不定芽通過MS+6-BA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外植體誘導培養基,有利於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誘導率達到90%。
增殖培養:根據外植體誘導培養的結果,在初步確定適合增殖培養的激素濃度的基礎上,進行繼續培養,MS+6-BA1.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為最適增殖培養基,增殖倍數達到4.5倍,芽苗粗壯,有利繼續增殖培養。
生根培養:通過誘導培養和繼代培養的外植體,大部分的增殖芽已經可以達到2-3厘米,生根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在全量MS培養基基礎上添加1.0毫克/升濃度的1BA和1.0毫克/升濃度的NAA,可以使生根率達到97%。

栽培技術


將生根苗進行一段時間的煉苗培養,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將培養器皿中的生根植株取出,洗掉根部的培養基,移栽到準備好的育苗袋上,定植后澆透定根水,進行遮陰處理,並在苗床上覆蓋塑料膜以起到保濕的作用,觀察一周之後,進行常規的育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