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十八怪
雲南十八怪
雲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傳下“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八十一怪”等說法。
所謂“雲南十八怪”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民風民俗所產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現象或生活方式。雲南十八怪的版本很多,有的現象已經慢慢消失,有的也還保留著,有的條款是誇張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雲南經濟建設卓見成效,雲南十八怪也有了區別於原來的新雲南十八怪。
雲南十八怪順口溜
你說奇怪不奇怪,雲南就有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蠶豆花生數著賣;
袖珍小馬多能耐,背著娃娃再戀愛;
雞蛋用草串著賣
摘下草帽當鍋蓋,三個蚊子一盤菜;
石頭長在雲天外,這邊下雨那邊曬;
雞蛋用草串著賣,火車沒有汽車快;
小和尚可談戀愛,有話不說歌舞代;
螞蚱當作下酒菜,竹筒當作水煙袋;
鮮花四季開不敗,腳趾常年露在外。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當地老鄉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
又不被碰壞,便以竹篾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許多地區的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三隻蚊子一盤菜。
第四怪、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當地少數民族期盼人丁興旺,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肴,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麗江的納西族由老太當家,她們負責料理家務,特別能吃苦耐勞,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東南亞國家接壤,而這些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自幼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眾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十八怪
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這裡的漢子愛妻愛兒成為風尚,“模範丈夫優秀爹”在街頭比比皆是。
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便如稱一般。
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來自東邊冷空氣被阻擋在雲南和貴州間的烏蒙山,鋒面難以進入雲南,使得雲南“四季如春”。
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狀與家鼠有很大差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一、竹筒當鍋煮飯賣:煮飯用鍋這是千古風俗,但在西雙版納等地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鍋煮制的、呈圓柱形、外表裹著一層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飯。
三、過橋米線人人愛:雲南過橋米線以米線潔白,配料講究肉菜兼備搭配相家、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為特點,老幼皆宜。滾燙的雞湯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漿做成的構成了雲南最有名的風味:一種“線”,“過橋米線”。
四、草帽當鍋蓋:草帽是雲南各族尤擅的工藝,四處可見草編的坐椅、草墩及草編的帘子、鍋蓋帽子。外地人被草編的世界所眩目,將形狀類似的草帽當成鍋蓋誤以為怪,當然就怪了。
五、米飯粑粑叫餌塊:古代中原就將稻米蒸煮製成餅狀的乾糧、點心稱為“餌”便於攜帶即食,別有滋味。說起“餌”真有點像魚餌,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確切(指色和形狀)。
六、雞蛋用草拴著賣:雲南山地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嶇,老鄉趕街賣雞蛋,用草裹纏,防止蛋殼破裂,同時方便了出售。
九、談情說愛用歌代:雲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慶典,歌聲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談情說愛往往也是從對歌開始。
十、竹筒做煙袋:雲南竹類資源豐富,竹的利用也廣泛,干欄式竹樓、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煙筒最具特色,煙氣通過蓄水的竹筒,吸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滋潤喉嚨,有聲、有色、有味。
十二、新娘要把墨鏡戴:結婚前一天新娘辭別父母要哭嫁,哭嫁要哭的很厲害。所以在結婚當天眼睛會哭腫,帶上墨鏡可以遮住哭腫的眼睛。
十三、娃娃出門男人帶:在漢族眼裡,這是角色顛倒,其實是不懂男女平等。雲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顯出男人本色。
十四、四季服裝同穿戴: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年均溫度平均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間,“四季亂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可不是“四季亂穿衣”,而是“二、四、八月(陰曆)亂穿衣”。
十六、火車沒有汽車快:雲南在准軌鐵路出現前,本世紀初即有米軌鐵路,由於峰壑溝洞多,火車盤山而行,有時甚至沒有牛車快,時速僅三四十公里左右,雲南現存全國唯一一段“寸軌”(七十二厘米)鐵路,直到九十年代初還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車在雲南運輸中大存優勢。看起來還真的感覺有些怪,而且可以說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十七、石頭生在雲天外:在雲南,聳峙在高山峻岭的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千姿百態。
十八、四季鮮花開不敗:雲南的立體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使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四季鮮花常開。
版本三 新編雲南十八怪
1、洞經古樂賽天籟
天籟之音,人皆喜聞。在雲南的麗江、建水等地,有一種從古上就傳下來的洞經音樂,其古老的樂器、古樸的樂譜、古稀的演奏人,無不讓人津津樂道。
洞經音樂相傳是從唐宋時期就有,配以經文詠唱,一直流傳至今。歲月流逝,與過去的經樂、禮樂不同,現在它已經融入地方民族文化,聽來卻仍似天籟之音,讓人神往。
2、建水汽鍋神仙愛
炒菜鍋、煮飯鍋、湯鍋,人人見過,但是中間通洞的建水汽鍋,你就不一定見過。中間通洞的汽鍋還能用嗎?你到建水縣看看就知道了。建水汽鍋用上好粘土燒制,中間通洞的嘴嘴隆起,像個小煙囪,高於鍋邊,食物不會從鍋中漏出。有名的建水汽鍋雞,就是將雞放入此鍋中,加上井水和調料,再將汽鍋放到盛有水的圓鍋上,用棉紙著水將兩鍋間的縫隙塞住,用生火蒸。蒸好的雞肉質白嫩,湯色清亮,香味濃郁,味道美極了。
3、翡翠人人身上帶
街上走著,冷不丁會看見路人手上或脖子上戴著的翡翠就價值一套房子,讓人心緒難平。玉出德宏,只因與地球上的唯一翡翠產地緬甸相鄰。
4、赤腳踏火真能耐
火能燒身,是對於常人。當你見到有人光著腳丫在紅彤彤的火炭上行走,定會大感驚奇。這是一些彝族、拉祜族等崇尚火的民族能人,多年練就的本領。自古以來,這些與火結下不解之緣的民族,與火為伴,繁衍生息,每到民族節慶,還能看到赤腳踏火的精彩場面。
5、刀山當做雲梯賽
光著腳丫,在鋒利的刀梯上攀爬。會讓你嚇出一身冷汗。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是雲南李蘇族人民的“刀桿節”。數十把能輕斷髮絲的鋼刀,綁在兩根大竹子上當做梯步,高高得樹立在廣場中央,勇敢的傈僳族姑娘小伙兒,光著腳丫,踩著鋼刀,上下自如,驚險無比。
6、太陽曆法彝家寨
一年只有10個月的曆法,你見過嗎?它就是彝族十月太陽曆,是彝族祖先創製的一種古老的曆法,有萬年以上的歷史,通用於雲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它使用12屬相輪迴紀日,一個屬相周為12天,輪迴3次為一個月,輪迴30次為一年。即每年10個月,每月36天共360天,餘下5天用於過年。1989年在楚雄州武定縣又發現古老的18月太陽曆,與印第安部落瑪雅人的18月太陽曆一樣,一年為18個月,一個月為20天,共360天,餘下5天,瑪雅人稱為“禁忌日”。
7、宴席長長擺通街
一個大廳放上幾十桌宴席你見過,排成4公里長的宴席你見過嗎?世界上最長的宴席當屬雲南省紅河州的“長街宴”,是哈尼族10月年“昂瑪突”節的一種傳統習俗。
每到農曆10月10日左右,村民就在街心一家擺上一兩桌。桌桌相連,延綿千餘米,數十道菜,海吃3日。這是一種和諧,這是一種文化、一種風情。
8、民歌小調下酒菜
喝酒不用下酒菜,民歌小調拿來代。在文獻名邦建水,你常能看到幾人圍坐喝酒,卻不見下酒菜。旁邊一人唱著民歌小調,數人邊聽邊唱,邊唱邊喝,甚是歡喜。
現在你到比故宮還古老的建水城門朝陽樓上,就常能看到此情此景,民間也多有此習。
9、燕子窩窩皇帝愛
亞洲最壯觀的溶洞之一——建水燕子洞,盛產燕窩。當地農民常常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長的洞頂,採集燕窩。
這種用燕子的口水做成的東西,營養價值較高,採集艱難,古代奉為貢品。
10、燒豆腐用玉米數著賣
天下豆腐多的是,唯有建水最奇趣。奇在美味,奇在賣相。半個火柴盒大小的建水燒豆腐,被捂得發臭才拿來賣。架在火上翻來覆去地烤,烤成圓圓的“小乒乓球”就熟了。烤熟的燒豆腐,其香味隔著幾條街都能聞得見。坐在火塘邊,烤熟一個吃一個。一般論個賣,攤主見你吃一個,就放一顆玉米粒在小碗里計數,最後數數玉米粒算賬。
11、草芽當做象牙賣
天下食材豐富萬千,建水草芽,唯獨此間。說來也怪,草芽唯獨建水才有,形如縮小版的象牙,白嫩彎曲,美味鮮甜。可以素炒、葷炒,也可以煮湯,最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草芽是必不可少的主料。
12、披星戴月納西噻
把星星月亮穿戴在身上,你知道是誰嗎?民族服飾數雲南最多,每種民族服飾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著稱,背著“七星羊皮”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傷害。
“七星羊皮”是用一整塊羊皮做成,上方下圓頂部縫著一條黑邊,象徵夜空,下面釘著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代表北斗七星,頭上還有一圈純銀打造的圓形頭飾,象徵月亮,俗稱“披星戴月”。寓意納西婦女早出晚歸,勤勞辛苦。
13、北回歸線雙胞寨
有一個地方盛產雙胞胎,喝了這裡雙胞井裡的井水,據說就會生雙胞胎,你說奇不奇。更神奇的是地球的北回歸線正好穿過這裡,讓人更添了許多遐想。這裡的雙胞胎真的很多雙胞胎的出生率遠高於其他地方。
當地政府搞起了“國際雙胞節”,組織本地,邀請外地和國際的雙胞胎到此聚會,從零歲到八九十歲,讓人大開眼界,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這就是雲南的墨江縣。
14、三步走過五條街
三步走過五條街?建水古城街巷密集,青石小巷幽幽,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位於城東的永善街口,三步便能邁過五條街,新奇之極,自古便成為建水古城一景。
15、百間房子一家在
一家人能住百間房子?其實何止百間。被譽為“中國西南大觀園”的建水朱家花園,位於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斷,佔地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呈“縱四橫三”的布局,共有房屋214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這是清末臨安澄江總兵,滇南王朱朝瑛的私宅。朱朝瑛參與辛亥革命臨安起義獲中將銜后,雲南都督蔡鍔曾題贈:“做事須憑肝膽,為人莫負鬚眉。”
16、樹葉洒水表示愛
最早的習俗是用樹枝沾水,輕輕灑到肩頭,互相祝福問候,有一些邊遠鄉村還能見到。
現在由於外來因素的融合,潑水方式有了改變,樹枝已經不用了,小盆改成大盆,一秒鐘就能讓你“濕身”。
17、火把節來人人愛
成立放火是違法,在雲南許多地區就不同。雲南許多少數民族以火為神,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節。它是民族的古老節日,被成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舉行,火把節上除了燒起高高的巨型火把外,還有專門的火把舞蹈、鬥牛、鬥雞、賽馬、摔跤等活動,熱鬧非凡。
18、獨龍紋面古傳代
在雲南滇西北的獨龍族會在臉上紋飾。獨龍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
史稱獨龍族為“俅人”、“曲人”,也稱“綉面部落”。
獨龍族女子12歲---15歲時就開始紋面,對於獨龍族婦女為何要紋面,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為了美麗,有的說是為了防範外族土司的搶掠,自毀面容,有的說是驅邪避禍,以及認為是成人或氏族的標準。
螞蚱能做下酒菜
將捕捉到的螞蚱集中起來,然後倒入滾燙的水中,扣鍋蓋,加大火勢,螞蚱由綠黃色變成棕色后,便撈出來進行晾曬,並摘去翅膀、刺腳。食用時,一般用植物油煎炸,脆香美味,是佐酒待客的一味佳肴。
墨江哈尼族獨特的螞蚱吃法:捕捉到螞蚱以後燙死曬乾,除去翅膀、刺腳、尾部和腸肚,只留下頭、身子和大腿,淘洗乾淨以後,入鐵鍋以文火炒熟炒香,曬涼以後,按數量比例配上鹽、姜、蒜、辣椒、花椒、八角、紅糖等作料,拌勻后,裝入瓦罐中,封嚴罐口,食用時取出來便可,味道十分可口――雲南十八怪,螞蚱鹹菜。
火車沒有汽車快
滇越鐵路1901年開工,1910年竣工,歷時9年。昆明至海防全線總長854公里。其中:雲南境內(昆明至河口)465公里;越南境內(老街到海防)389公里。工程耗資:158466888法郎。築路工人:6.4萬餘。滇越鐵路迄今已近百年,在這條百年老路上,列車至今仍在隆隆前行,從河口的中越鐵路大橋往南行,一路呼嘯,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港口城市海防。
若干年前,我國以鐵路和外國直接交通的地方並不多,在北方僅有中俄鐵路,而在整個大西南,就只有這條滇越鐵路了。若是論起誰更早,則滇越鐵路是當然的老祖宗。雲南是中國最早的國際鐵路"的省份,這個"中國第一"大約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因此才有"雲南十八怪,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
滇越鐵路是法國人投巨資修築的一項浩大工程。這條代表本世紀初鐵路工程技術最高水平的鐵路。在雲南境內的465公里路段,有百分之八十在險惡的崇山絕嶺間穿行,坡度大,落差大,從海拔2000多米至912米,有隧道150個,有橋173座,橋樑隧道工程在當時舉世無雙。其中河口的人字橋工程,在兩座絕壁這間以"人"形橫空飛架,不用一根支撐墩,令人嘆為觀止,至今仍在中外鐵路工程教科書中列為典範。這其中,有法國工程師的智慧,有中國工人的心血。近百年來,這條鐵路始終暢通無礙,這本身就證明了這項浩大工程的質量。
其次,由於滇越鐵路的開通,使滇南開遠、箇舊等工商城市得以在本世紀初即開文明之先。開遠成為滇南商業重鎮;箇舊因大錫經過滇越鐵路發往世界各地,又隨火車輸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及採選技術,使得箇舊的採選冶技術在當時達到一流水平。再次,由於滇越鐵路的成,火車運輸很快取代了從昆明到河口一線的馬幫運輸。
歷史地、唯物地說,滇越鐵路雖然是法國人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強行修築的,但鐵路交通本身所代表的進步與文明卻在近百圻來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小火車"的鐵路是修一條從箇舊直抵蒙自碧色寨的鐵路,后又處長至石屏縣。軌距僅為6公寸,俗稱"寸軌"。"中火車"和"小火車","米軌"與"寸軌",兩種軌距的鐵軌縱橫在滇南的絕嶺河谷間,穿行於礦山和田疇,連接起城市與鄉村,使得滇南在本世紀上半葉就已享受到鐵路帶來的文明成果,並率先成為雲南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雲南多山,山地面積約33萬多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84%,如果加上半山區則達94%,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在雲南高原上,除滇東一帶壩子較多外,滇西南河谷深切,峽谷縱橫、滇西北高山連綿,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谷底與山嶺的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全省最高點為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在河口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僅為76.4米,兩地相距900公里,相對高差竟達6663.6米。由於雲南緯度低,海拔高,因而形成複雜多樣的地形特徵:高原、山地、峽谷、壩子、丘陵、河流、湖泊等等,一應俱全。在這樣的地理狀況下修鐵路,面臨的難題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選擇米軌和寸軌,正是為了適應彎道半徑小、路基狹窄的實際情況。軌距小,則車體相應減小,轉彎靈活安全,上坡下坡便於控制速度。而寸軌小火車則更慢,約20-30公里的平均時速。與馬幫行路相比,中火車與小火車都顯得快極了,不僅跑得快,而且拉得多。但自1921年雲南開始出現公路,與平均時速30-40公里的汽車相比;且火車繞行多;車體蜿蜒蛇行亦顯慢,"火車沒有汽車快"便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實。
中火車小火車如此,准軌大火車在雲南境內的速度也快不到哪兒去。貴昆線和成昆線是雲南兩條較早的准軌鐵路,一出昆明,兩條線路均先後遭遇高山峽谷,尤其以成昆線最為突出。"橋遂工程"是成昆線的最大特色:兩山之間一座橋,過了大橋鑽山洞,出得洞來過大橋,橋接洞來洞接橋。全線平均2.5公里的一座隧道。最密集的是峨邊站至烏斯河站一段,48公里的線路就有34公里的隧道之中,人稱"地下長廊"。平均1.7公里就有一座橋樑,而"一線天"單孔石拱橋長54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石拱橋。金沙江大橋是我國最大的鋼桁梁單孔鐵路大橋,一孔跨越192米。橋隧佔全線總長的46%,至今仍是世界鐵路工程中橋隧最多的鐵路之一。由於地質的複雜性,還被稱為"地質博物館"。而進入四川盆地之扣,列車明顯提速,時速可達80公里,與時速50-60公里相比,當又成一怪:"雲南火車沒有外省火車快"。
不僅如此,在有的地段,為了從山腳爬至山頂,鐵路便修成螺旋形狀,一圈一圈盤繞著往上爬。有的地段還必須在列車尾部加一輛車頭,前面的車頭使勁拉,後面的車頭拚命扒。轉彎之時,前面車廂里的人可看到後面車頭拼死拼活的樣子。如此這般,能快嗎?敢快嗎?!"欲速則不達",1987年2月昆明至上海的61次特快在雲南境內宣威段深夜顛覆,造成人財物重大損失。據稱這是因為速度過快,轉彎時離心力猛增,導致列車脫軌,震驚中外。這就是快"的教訓。
那麼中火車小火車究竟慢到什麼程度呢?以米軌為例,從昆明至開遠,約需8小時,而一般汽車約5小時。
如今,小火車已經停運。車頭入庫安息,只剩下節節鐵軌,仍然安卧於崇山峻岭間。車站鐵軌盡頭處已是雜草叢生,蟬蟲鳴叫。金湖岸邊,昔日的鐵軌猶存,常有戀人一邊一人,腳踏單軌,相互扶持,趑趄而行。昔日鐵路,如今成了戀愛小道。據稱,當地政府有意在市區恢復小火車開行,使之成為旅遊項目,未知可行否……倒是開遠已建成火車博物館一座,火車發展史盡在其中,有機會不妨帶孩子去做一次愛國主義、人類科技文明之旅。
鮮花四季開不敗
雲南的立體氣候適宜寒溫熱類型的植物生長。在這個植物王國里,四季常青,鮮花常開。春夏秋鮮花常開不難想象,而進入數九寒天,傲雪斗霜的山茶花、梅花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盛開起來。
雲南的花,不能用朵、用株或者用盆來計算,也不能用片、用塊或用園來估量。雲南的花,一旦開瘋了,要一公里一公里地去丈量,要一山一山地來計算,那是真正的滿山遍野。
雲南的花,不在乎人的欣賞和讚歎,三百六十五天,想開就開,一開就無邊無際、沒完沒了。
正所謂:"一年四季花不敗"。
雲南人以花為榮,以花為福,以花為業。這應該歸功於雲南氣候的多樣性和地理環境。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大片地區,有著天下聞名的"四季如春"的氣候。氣候多樣,環境多樣,植物就多樣。全國重要植物2.6萬種,雲南就佔1.3萬種。世界上有的花,雲南都有,或者說都可以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八大名花:山茶、杜鵑、報春、木蘭、百合、蘭花、龍膽、綠絨蒿。生長在高黎貢山密林中的大樹杜鵑,一個花團由20餘朵口徑6厘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團直徑可達25厘米以上。杜鵑樹的直徑在1米左右的不是少數,樹圍有的竟達5米。已過600高齡的"世界杜鵑花王"仍在開花吐艷。
1919年,英國人傅禮士為了偷取標本,曾殘酷地砍倒了一株大樹杜鵑花,至今殘跡猶存。據當地嚮導說,全球八百餘種杜鵑花,雲南就有三百種。
"麗郡從來喜植樹,古城無處不養花",古往今來,麗江古城植樹養花已成傳統。信步古城四方街,要想尋個鳥語花香的去處,你隨意走入一家庭院便是。
"家家山茶、戶戶報春","泉水穿屋過,花蔭蓋屋頂",這在大理古隨處可見,是為古城一景。
在雲南,對花的崇拜,規模最大的要數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的楚雄曇華山彝族插花節。是時,漫山遍野的馬纓花如山火般怒放,人們歡天喜地把花採回家來,不僅男女老少人人都戴花,而且門頭上、窗戶上、房裡房外,只要能插花的地方都插上馬纓花。連牛頭上、馬身上也都戴上花。一時間,花天花地,花山花海,無人不花,無處不花,人們用花來祈求吉祥幸福。
昆明女人特別偏愛緬桂花,不論這座城市如何變化,情有獨鍾緬桂花則始終不變。緬桂花很宜,大街小巷,隨時都能買到。如今,在什麼都基本以元為單位計算價格的時候,緬桂花依然在用分用角計價,不禁使人懷疑賣花之意不在錢,在乎芬芳之間了。每一朵花的花柄之上,早就替你拴好了白線,買來之後,馬上就可以掛在胸前。人走到哪裡,花香就伴隨到哪裡。
由於生活在花的王國里,雲南的姑娘和花的關係也就十分密切了。除了把花直接插在頭上、戴在身上、貼在臉上、包在指甲上之外,索性就把各種各樣的花綉在帽子、頭巾、衣服、裙子、褲子、鞋子之上。比較典型的。
姑娘們衣裙上的花紋圖案並不只是與男女情愛有關。在景頗族諺語這麼說:"統裙上織著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寫下的字",景頗族祖先遷徙爬過的山走過的路,祖祖輩輩吃過的動物與植物,世世代代住過的房和屋,都會織在統裙上,穿在姑娘身上。那花紋中藏著景頗的歷史,那圖案里記著景頗的生活。 "迸開新瓣濃於染,擎出高枝爛欲然"、 "天艷霞無色,花濃寺永春"……文人 騷客 皆留筆墨。雲南省不僅把鮮花做為一項產業,而且是做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雲南的鮮花從大山裡走出來,和大工業、大公司、大市場聯繫在一起,成為支撐雲南經濟的許多柱子中的一根。今天,已經不僅僅是姑娘四季把花戴,而是姑娘四季靠花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