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疳積法
治療小兒疳積(包括蟲積)的一種外治方法
挑疳積法,是用三棱針(或其他鋼針)選准特定部位和穴位,挑破皮層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療小兒疳積(包括蟲積)的一種外治方法。本療法系從古代中醫砭刺術中派生而出。最早見於《針灸大成》,在其他中醫學典籍中記載甚少,但卻以其方法簡便、療效顯著而廣為流傳。包括挑液法和挑脂法兩種。
1、挑液法(針挑四縫穴):
(3)用消毒三棱針挑刺上述橫紋中心,對準挑點,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稍提搖,術者以左手在第一指節腹面向針尖方向按准,隨即出針,針口可見少許粘黃液體(也有清稀液體滲出量多),用指擠壓,使液盡出,見血為度,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患兒兩手8指均一一挑刺,血出則用干棉球壓之,囑患兒(或家長幫助)捏緊雙拳,以壓迫止血。
(4)疳積重者,刺出全是稠質粘液,輕者粘液夾血,未成疳者無粘液而見血。隔日或隔2、3日針挑1次,一般針挑3-6次,粘液漸少,直至無粘液,僅見血為止。
2、挑脂法(針挑疳積點):
(1)(2)條同挑液法。
(3)押手:因為挑脂要挑皮下脂肪層,取出脂肪團,容易出血,故要充分利用押手來壓取脂肪和止血。可請助手協助。術者和助手用左手挾持住患兒手指,並以左手拇指分別向自身方向,經過挑點,滑壓幾次,然後固定在挑點的旁邊,用力壓著不動。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壓迫止血,並使挑點皮膚張露,皮下脂肪易被擠出。
(4)術者右手拿針對準挑點中心,用“挑點法”,動作迅速地挑開皮層,進入皮下。皮下脂肪小體由於受到兩個指頭在旁的壓力,很快便會向針口冒爆出來,然後用針尖邊挑邊刮,把分佈在脂肪團上的稀疏纖維挑斷,盡量擠出脂肪小體,最後用針體把針口殘留的脂肪刮乾淨。
(6)術后囑患兒(或家長)不要沾污傷口,5天後可以拆封。
(7)因其針口較深、押手擠壓,出血較多,留有微小創口必須用紗布墊加壓包紮。5天後不能拆封洗手,不能用手拿取他物,以防感染。
本法不及針挑四縫穴之簡便、安全,而療效相仿,故臨床多用針挑四縫穴。
挑疳積法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針刺四縫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澱粉酶的作用,腸中胰蛋白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強度)增加。對於營養不良合併佝僂病者,針刺四縫穴后,發現血清鈣、磷均有上升,鹼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結果鈣、磷乘積增加,有助於患兒的骨骼發育與成長。
[臨床應用]
一、疳症、蟲積
取挑液法(針挑四縫穴)或挑脂法(針挑疳積點)。
二、咳喘
取挑脂法。
3、針挑方法:凡屬熱證、實主,均用瀉法。即每次取點宜多,針挑提擺幅度大,用力強,創口較大,挑出脂多,針挑方向與經絡病位逆方向,總之刺激總量大。凡屬虛證、寒證,宜用補法。每次挑點少(2-3個),針挑不提擺,用力小,挑時短,創口小而淺,脂出少,針挑方向與經絡病位順方向。
1、術者剪凈指甲,用皂、刷充分洗刷乾淨,然後以2%碘酊塗擦拇、食指頭,再用75%酒精擦凈;最好能戴上消毒手套。消毒嚴密,可防止患兒及術者雙方的感染。
2、針挑選點要准,手法要快,不能留針。患兒被挑疼痛,哭鬧亂動,防其發生意外,術前將手法簡要告知家長,徵得同意后,請求協助,抱住患兒並固定其雙手,方可行之。最好能安撫患兒,鼓勵勸導,使其能與術者配合,情緒安定,保證針挑能順利和安全地進行。
3、針挑時要注意避開小血管。挑四縫穴后24小時內囑患兒勿玩泥沙、污物及金屬玩具,以免感染。
4、挑疳積點術后,患兒應保持雙手清潔,防止污染。發現包紮鬆散,應重新消毒包紮。
7、治療中應注意飲食調理,魚肉以清蒸為宜,易於消化;增加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營養,睡眠充足,經常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