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書斷的結果 展開

書斷

唐代張懷瓘著作

《書斷》是中國唐代品鑒、評論書法家和書法的著作。張懷瓘著。在張懷瓘的多部書法理論著作中,《書斷》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記述各種書體特點及發展源流;中、下卷以“神、妙、能”三品列歷代書家傳記並評論書法優劣得失,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張懷瓘,書畫理論家。活動於開元時,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人。曾官鄂州司馬,開元中任翰林院供奉。工書,擅長真、行、小篆、八分。著有《書議》1卷,品評真、行、章、草4體及各家的等第,併兼論各種書體的作法;《書估》1卷,評價書法的價值;《書斷》3卷。此外尚著有《文字論》、《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玉堂禁經》、《評書藥石論》等,均為書法理論著作。又著有《畫斷》,是評論繪畫的著作,已佚。

內容簡介


《書斷》上卷敘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等10種書體的源流和發展概況,每體都有一篇贊,實際上是比較系統地論述字體的發展變化的歷史。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書體分論。神品25人(除各體重複外,得12人),妙品98人(除各體重複外,得39人),能品107人(除各體重複外,得35人)。前列姓名,後為小傳,傳中又附錄38人。各品諸小傳以時代為次序,全書最後有《總評》一篇,創稿於開元甲子(公元724年),脫稿於丁卯(公元727年)。諸傳徵引繁博,資料豐富,自謂“不虛美,不隱惡,近乎馬遷(司馬遷)之書也”,可見作者撰寫態度是比較嚴肅的。唐張彥遠編輯《法書要錄》,輯錄這部書的全文,可見此書在唐代已得到重視。近人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謂此書徵引繁博,頗多佚聞,其評論亦極有斟酌。
《書斷》是一部書法品評論著,全書一共有三卷。該書初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成於開元十五年(727年)。所錄皆古今書體及書家人名,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記述頗詳。書前總序云:“輒欲芟荑浮議,揚摧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紛孥之結。考窮乖謬,敢無隱於昔賢;探索幽微,庶不欺於玄匠。”概述了全書宗旨。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等十種書體,分述其所本,各系之以贊,末為總論一篇,對各種書體的起源、特點和發展,以及文字與書法之關係盡行備述,從而,揭示了書法藝術的一般規律。中卷與下卷,各以能書者分神、妙、能“—品”,每品亦各以體分。共列神品二十五人(除各體重複者,得十二人),妙品九十八人(除各體重複者,得三十九人),能一百零七人(除各體重複者,得三十五人)。前列姓名,后附傳記,傳中附錄)十八人,所記周詳,評論亦公,使人們能知人論世,明其品第,了解其特徵和源流。書家神、妙、能“三品”之目,實由此書所創。
此書包括了書體演變和歷代書:作品選評等兩大部分,羅列詳盡,互相比較,剖析精切,頗多創見,而自成一個完的體系。同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全載其文,可見,當時《書斷》一書已為世人所重。
宋代書法家朱長文(1039—1098年),字伯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仿其體例,著有《續書斷》一文,列神品三人,妙品十六人,能品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共九十四人,繼續按神、妙、能“三品”之分,評述唐宋時期各等書家之得失,以補《書斷》之所缺,亦可引作參考。
傳世有《百川學海》本、《格致叢書》本和《說郛》本等,流傳較廣的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本。
附:神能妙各大家:
①神品二十五人
大篆一人:史籀。
籀文一人:史籀。
小篆一人:李斯
八分一人:蔡邕
隸書三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
行書四人:王羲之、鍾繇、王獻之、張芝
章草八人:張芝、杜度、崔瑗索靖衛瓘、王羲之、王獻之、皇象。
飛白三人:蔡邕、王羲之、王獻之。
草書三人:張芝、王羲之、王獻之。
②妙品九十八人
古文四人:杜林、衛宏、邯鄲淳衛恆
大篆四人:李斯、趙高、蔡邕、邯鄲淳。
小篆五人:曹喜、蔡邕、邯鄲淳、崔瑗、衛瓘。
八分九人:張昶、皇象、邯鄲淳、韋誕、鍾繇、師宜官、梁鵠、索靖、王羲之。
隸書二十五人:張芝、鍾會、蔡邕、邯鄲淳、衛瓘、韋誕、荀輿、謝安羊欣王洽、王珉、薄紹之、蕭子云、宋文帝衛夫人、胡昭、曹喜、謝靈運、王僧虔、孔琳之、陸柬之、褚遂良、虞世南、釋智永、歐陽詢。
行書十六人:劉德升、衛瓘、王珉、謝安、王僧虔、胡昭、鍾會、孔琳之、虞世南、阮研、王洽、羊欣、薄紹之、歐陽詢陸柬之褚遂良
章草八人:張昶、鍾會、韋誕、衛恆、郗愔、張華、魏武帝、釋智永。
飛白五人:蕭子云、張弘、韋誕、歐陽詢、王廙
書二十二人:索靖、衛瓘、嵇康、張昶、鍾繇、羊欣、薄紹之、鍾會、衛恆、荀輿、桓玄、謝安、孔琳之、王珉、王洽、謝靈運、張融、阮研、王僧虔、歐陽詢、虞世南、釋智永。
③能品一百七人
古文四人:張敞、衛覬、衛瓘、韋昶
大篆五人:胡昭、嚴延年、韋昶、班固、歐陽詢
小篆十二人:衛覬、班固、皇象、張弘、許慎、韋誕、傅玄、蕭子云、劉紹、張弘、范曄、歐陽詢
八分三人:毛弘、左伯、王獻之。
隸書二十三人:衛恆、張昶、王廙、庾翼、郗愔、王濛、衛覬、張彭祖、阮研、陶弘景、王修、王褒、王恬、李式、傅玄、楊肇、王承烈、庾肩吾、薛稷、孫過庭、高正臣、釋智果、盧藏用。
行書十八人:宋文帝、司馬攸、釋智永、蕭子云、蕭思話、齊高帝、陶弘景、漢王元昌、王導、王承烈、孫過庭、高正臣、裴行儉、王智敬、王修、盧藏用、薛稷、釋智果。
章草徠十五人:羅暉、趙襲、徐幹、庾翼、張超、王濛、衛覬、崔寔、蕭子云、杜預、陸柬之、歐陽詢、王承烈、王知敬、裴行儉。
飛白一人:劉邵
草書二十五人:王導、何曾、楊肇、郗愔、庾翼、司馬攸、李式、宋文帝、蕭子云、陸柬之、宋令文、齊高帝、謝朓、庾肩吾、蕭思話、范曄、孫過庭、梁武帝、王知敬、裴行儉、釋智果、盧藏用、高正臣、王廙、王愔。

書斷節選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
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書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而況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勝鍾繇。羲之書多不一體。(出羊欣《筆陣圖》)

譯文

晉朝王羲之,字型大小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在他父親的枕頭底下看見前代人談論書法的書,(就)偷偷拿來讀。父親(發現后)說:“你為什麼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著卻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守住秘密,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對父親拜了拜說:“現在就讓我看吧,等我長大成人,恐怕埋沒了年幼時的美好才華。”父親很高興,立刻就把書給了他。不到一個月,(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
衛夫人知道后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超過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王羲之書寫的,筆法入木三分。
(王羲之)三十三寫了《蘭亭序》,三十七寫了《黃庭經》,寫完后,空中有人語說:“卿的書法都感動我,而況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稱真勝鍾繇。”王羲之書法多數不是他同一種字體。

註釋

曠:王曠,王羲之之父。
筆說:論書法的書。
秘:秘藏。
幼令:幼年時的美好年華。
秘:領悟。
使:假使。
衛夫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少時,曾經跟她學習書法。
祝版:祭神的木板。
授:傳授。
盈:滿。
善:擅長。
蔽:蒙蔽,這裡引伸為超過。
涕: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