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魏樓村的結果 展開
魏樓村
山東省魏樓村
魏樓村位於山東聊城市西南部,南臨黃河,直線距離約50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
省魏樓村聊城市南,河北河南省交。南臨黃河,線距離約。魏樓村景優,河流南北穿村,村二村,村稱魏樓,村魏樓。河流形似線,“金線河”。近鄰金線河有一處池塘,是全村人休閑納涼的好去處。全村現有人口約500人。村中姓氏有二,魏姓和邵姓。
魏樓村
魏樓村:據資料載,明朝時期,魏氏由山西洪桐縣老鴰窩遷到陽谷南高廟王東的魏老樓定居,於清朝初期,魏氏三兄弟遷到現在的地方建村,取名“魏樓村”,人丁逐漸興旺。初時魏樓耕地面積廣大,並在村西南有大片棗林(魏氏祖墳)。清朝中期,魏樓村僱用王氏兄弟看守魏氏祖墳與大片棗林,后王氏後裔發展迅速,逐漸形成村落,因村中水苦澀,得名“苦水王”。
近鄰線河池塘,早池塘牛,保佑魏樓村業,河池塘鮮魚頗豐,蹤消。
池塘南側有一神樹,據傳十分靈驗,神樹於90年代初遭雷擊枯萎,現已不見其蹤影。
村東有一條小河名曰:“北魏和”,貫穿魏樓村,西至金線河,東至北彭、李樓,后因村內大興土木,逐漸將將護村河掩埋,河流截斷於村東,不在與金線河交匯!
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
1歷史發展編輯
起源演變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后,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后,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源流二
在羋魏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魏氏,形成魏氏的一支,該支魏氏與羋姓熊氏同宗同源,但查閱各地眾多的魏氏家譜,尚未發現以魏冉為始祖者。
源流三
出自外姓改姓魏:
魏姓圖騰
源流四
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②土家、蒙古、彝、回、朝鮮等族均有魏姓者。
源流五
源於氐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略陽氐族人王元壽,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控制的中國北方地區有四部氐族人。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農曆1月,北魏孝文帝在洛陽起建太和、安昌兩大宮殿,四方集賦,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憤而率部起事,聚眾五千餘家,自命大將軍,號為衝天王,改姓名為魏揭,以對抗北魏王朝。當時雲中地區(今內蒙古托克托)大荒,民飢不耐,魏揭率起義軍開倉賑恤。到農曆2月,漢川(今湖北孝感)氐族人泉會、譚酉等相繼起義,並率部與魏揭合聚,聲勢愈旺,遂佔據并州城(今山西祁縣),與北魏王朝對抗。2月底,北魏王朝秦州(今甘肅天水)、益州(今四川成都)兩地刺史、武都公尉洛侯率大軍討伐起義軍,起義軍寡不敵眾,很快就被北魏軍攻破并州城,擊殺魏揭,俘獲其妻、子,押送京師洛陽。魏揭的餘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兀良哈氏,源出兀良哈部。兀良哈人是元朝初期游牧於蒙古高原斡難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後裔,其代表人物就是兀良哈·哲勒篾與兀良哈·速不台兄弟倆。另外,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
源流七
得姓始祖
畢萬。據有關資料所載,魏姓為黃帝的姬姓嫡裔,他們原為畢國人。周文王的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今陝西省西安、咸陽兩地之北),后畢國為別國所滅,其後裔萬仕晉(今山西省境),成為晉國大夫。晉獻公是當時晉國一名很有雄心壯志的君主,在位期間攻克了周圍的許多小國,使晉國一度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獻公念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中功勛卓著,於是將原是姬姓國的魏地賜給畢萬為邑。公元前453年,畢萬的後代魏斯與韓、趙兩家共同滅掉智氏,繼而瓜分了晉國,自立諸侯,建國為魏,公元前225年,魏國即為秦所滅,亡國后的魏國王族子孫遂以國為姓。畢萬也就被後人尊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人口分布
魏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帶,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居於今湖北、湖南省境。
先秦時期,魏姓就已經出現了以“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當時盛極一時,家族地位十分顯赫,勢力也十分龐大。秦漢時期,魏姓子孫繼承先人遺風,歷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續發展,並在秦時由於“秦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是故魏姓也有部分遷至今陝
西省境內。魏無忌的六世孫因在西漢時任巨鹿(今河北)太守,有功於朝廷受到封賞,並使其家族成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巨鹿也就發展成為魏姓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與此同時,魏姓也有進入江蘇、浙江、甘肅、寧夏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軍閥割據,相互攻伐,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加上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多受衝擊,因此魏姓大舉南遷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在當地安居繁衍,發展壯大,名人志士也有如泉涌,如三國時期蜀之名將魏延便以勇猛善戰、功遷征西大將軍而聞名。
盛唐時,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士族壯大,魏姓繁盛,人丁興旺,郡望與名人顯宦大量出現,並且有部分族人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於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廣東等地,使家族播遷更加廣泛,唐末,戰亂烽煙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遷,廣泛進入到南方各地。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廣大地區,繁衍於全國各地,從而使魏姓成為我國一大姓氏。
元明清時期,魏姓族人已遠播於海外,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比較大的著名宗族。魏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三。
2姓氏文化編輯
郡望堂號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巨鹿、任城等。魏姓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同名者外,還有九合等。“九合”堂號出自春秋時晉大夫魏絳。山戎向晉請和,絳向晉君說和有五利。於是晉便和附近的少數民族山戎等締結了友好條約。8年之中,晉國九合諸侯,稱為霸主,都是魏絳的功勞。
重要楹聯
書屏志畫;
圖像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字玄成,巨鹿人。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舉賢良,為茂陵令,升河南太守,能抑制豪強勢力。宣帝時,歷官大司農、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張整頓吏治。圖像被繪於麒麟閣。
和戎著績;
救趙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魏絳,即魏莊子。力主與戎族和好,為晉悼公採納。下聯典指戰國信陵君魏無忌符救趙。
誓成宅相;
綽有祖風。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
公忠體國;
機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人魏絳,即魏莊子,歷官中軍司馬、新軍之佐、下軍之將。曾極力主張與戎族和好,被晉悼公採納,使晉國領地得以擴展。下聯典指北齊史學家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陽人。機警能文,十五歲能寫文章。北魏時官太學博士、散騎常侍,編修國史;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奉詔編撰《魏書》,后官至尚書右僕射,監修國史。為北朝三才子之一。
虎觀談經,妙析異同之旨;
鶴山授業,共推理學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東漢任城人魏應,字君伯,少年時學《魯詩》,舉明經,永平年間,歷官博士、光祿大夫,建初年間任五官中郎將。弟子有數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與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的同異。下聯典指南宋學者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人,慶元年間進士,歷官校書郎、嘉慶知府、漢州知州、禮部尚書、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西父憂時,曾大白鶴山下築室授徒,后又建鶴山書院,一時學者雲集。反對佛家、老子的“無欲”說,推崇朱熹理學,著有《鶴山全集》。
族譜
河北冀縣魏氏家譜,(民國)魏文忠、魏文厚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
魏氏各地宗族譜(32張)
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華中工學院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豐縣紹繼堂魏氏族譜四卷,(清)魏東一纂,1963年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豐縣順河鄉黃庄村蘇庄。
江蘇泗陽魏氏宗譜四卷,魏其禮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興化魏氏族譜八卷,首一卷,(清)魏壽金修,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
江蘇興化魏氏族譜六卷,(清)魏紫、魏潢等纂修,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浙江常山定陽魏氏宗譜六卷,(清)金文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芙蓉鄉修書村坪坑口。
浙江常山魏氏宗譜五卷,(民國)徐燮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拓賢鄉大坑口村。
浙江常山魏氏宗譜七卷,(民國)劉宗盛重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油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東魯鄉東湖村船頭。
浙江黃岩魏氏宗譜六卷,(民國)魏企豪纂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鉛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二卷,(清)魏承志等續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人民大學圖書館。
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譜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三卷,(清)魏春南、魏樂庄纂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江西南昌豫章黃城魏氏宗譜四卷,(清)魏學江、魏多隆等重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南昌魏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清)魏慎餘等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湘北崇陽魏氏宗譜八卷,(民國)魏世臣總修,魏文鳳纂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崇陽縣石城鄉肥田村。
湖北咸豐魏氏宗譜一卷,(清)魏廷煥重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咸豐縣檔案館。
湖南長沙魏氏續修支譜十卷,(清)魏式駿修,魏傅信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矩鹿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寧鄉魏氏五修族譜二十卷,首一卷,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溈寧魏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冊、第三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魏氏五修族譜八卷,首四卷,(民國)魏興曉、魏興秫修,魏興旦、魏興萵等纂,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第三卷上下冊、卷首第一~四冊。現被收藏在湖南圖書館。
湖南衡陽魏氏宗譜四十卷,首一卷,(民國)魏文軒等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湖南常寧魏氏三修宗譜六卷,首一卷,(民國)魏心戡、魏慈昆等修。魏熙珵、魏慈參等纂,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麟閣堂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五華魏氏族譜一卷,魏化吾編,油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五華縣文物管理局。
四川成都華陽魏氏宗祠族譜一卷,(民國)魏思溥纂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譜十六卷,首一卷,(清)魏鴻選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新都魏氏祠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資陽魏氏族譜,著者待考,版式待考,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魏塘郭氏族譜,附世慶堂家志,著者待考,清朝末期手寫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魏氏宗譜,(民國)魏其昌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吉林扶餘五家站三支譜:魏氏東南支譜、魏氏西支譜、魏氏支譜。祖籍山東壽光。源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河北棗強縣遷入山東壽光。始祖為兄弟三人:魏鳴謙、魏鳴遠、魏鳴讓。
字輩排行
魏氏統一字輩:“天啟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錦長忠貞克篤贊先烈賢哲紹徽永世芳”。
四川成都新都字輩:"祖德開鴻儒光宗紹盛圖大廷登國彥永世啟新模“。
四川宜賓江安魏氏字輩:“世登文朝正邦家”。
四川魏氏一支字輩:
大房支派:“祖德淵源遠宗功世澤長英雄創新史千秋繼流芳”;
二房支派:“惠州傳盛事景福煥文章才學普及笫智廣能興邦”;
三房支派:“基業相承久家聲應永昌安樂延祿壽忠義顥棟樑”;
四房支派:“大名開泰運有道慶朝堂天府建偉績萬代雙社江”。
四川瀘州宜定魏氏字輩:“其文應正龍光明晉國肇”。
四川華陽魏氏字輩:“定鼎宗三晉人才歷世新承嶶開甲第耀祖顯門庭”。
四川內江興隆魏氏字輩:“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達常昭修齊斯立崇德尚賢宣仁敦義安富尊榮天恩爾錫”。
四川成都、江西安遠魏氏字輩:“受滿貴福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聖朝芳名全德義祖福毓英豪遠紹箕裘業”。
四川綿陽魏氏字輩:“世代忠良起方秀”。
四川魏氏一支字輩:“明安其文國永君良學忠先澤登仕遠孝友一家傳”。
湖北長陽魏氏字輩一:“城鎮啟世應長發萬年興朝宗開大顯山遠連科登”。
湖北長陽魏氏字輩二:“正大光明啟先德永興昌”。
湖北新州魏氏字輩:“元珍光輝澤久世”。
湖北宜昌、沙市魏氏字輩:“世秉忠良大啟文光明德法祥萬代永昌”。
湖北興邑魏氏字輩:“家有學朝上必舉用光振世澤景運從希賢志可美永遠開昌隆”。
湖北武漢蔡甸(漢陽)魏氏字輩:“修德輝先緒培仁啟世昌”。
湖北京山魏氏字輩:“光明正大典章華國”。
湖北新州、黃岡魏氏字輩:“元光輝澤久克木念先人”。
湖北麻城魏氏字輩:“仕可登朝用”。
湖南桑植魏氏字輩:“仕昭光成國家興啟賢良忠厚元世澤萬代永流芳”。
湖北公安魏氏字輩:“家豐正大順理成章天開文運世代賢良祖功宗德燕宜群洋本源克登孝有一堂廣戰後澤再活龍光”。
湖北天門魏氏字輩:“光明正大,順理成章,天開文運,百世流芳,祖德宗功,山高水長”。據族譜記載,始祖自江西遷移,後來有三個兒子,十一位孫子,統稱“三浦十一郎”。
湖北武昌、陝西嵐皋魏氏字輩:“天以人倫定善家祚永昌培銘洪樹炳載鎮澤榮煌”。
山東青州安丘(石埠子蒯溝)、莒州東莞(魏家官莊)
“魏國盡忠”字輩:
國立昌明,仁厚家新。(天下平)(平天下)
修正道德,全載天經。(國治)↑↓(治國)
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家齊)↑↓(齊家)
基業永緒,崇稼思源。(身修)↑↓(修身)
弘揚先賢,州泰民本。(心正)↑↓(正心)
金聲玉振,瑞集祥增。(意誠)↑↓(誠意)
安富尊榮,文章興邦。(知至)↑↓(致知)
廉潔奉公,禮義孝忠。(物格)↑↓(格物)
“魏國盡忠”字輩簡釋(個體責任)(家族使命)
山東萊蕪魏氏字輩:“春元甲振廣傳述慶燦長”。
山東青島城陽魏氏字輩:“進德光喜邦文吉福增昌兆錢克承業正中理一方”。
山東濟南商河魏氏字輩:“···齡希志繼寶壽從文世肇基開永紹兆景樹宗家之恩“。
山東日照魏氏字輩:德延緒茂,本玉宗凡,文明肇泰,恩福錫元,勛光廷振,功業世博。
山東棗莊薛城魏氏字輩:“建文慶繼興永冠(傳)志家繁祥瑞兆”。
山東鄒城魏氏字輩:“景德庭懷傳元奉培養善昭祥慶繁昌修敬來書本存仁裕厚長”。
山東東平魏氏字輩:“宗束廣茂培尚翊緒慶傳振世繼忠正樹德大文聯立新呈憲法永允興家繁”。
山東荷澤單縣魏氏字輩:“志相欽廣德修萬茂振花雨”。
山東德州魏氏字輩:“成景國嘉享居世(康)開兆傳風振德艷(彥)錦春時光英豪華泰民安昌盛”。
山東臨沂魏氏字輩:“春敬新良繁秋長忠厚祥世遠書香昭家和鴻利陽”。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魏氏字輩:
國立昌明,仁厚家新。
修正道德,全載天經。
同宗敦慶,世紀長存。
基業永遠,崇稼思源。
弘揚先賢,州泰民安。
金聲玉振,瑞集福增。
榮華富貴,文章興邦。
廉潔奉公,禮義孝忠。
江蘇高淳凈行寺魏氏字輩:晉建鴻(宏)猷(元)廣,唐興浩烈揚。典型宜代式,佑啟慶嗣昌(31-50世)。
江蘇沭陽魏氏字輩:“應登增光裕家善良從斯介景貽祚定常”。
江蘇連雲港新壩魏氏字輩:“登大曾光玉加善良叢思皆錦以素定長”。
江蘇連雲港魏氏字輩:“學國方居影鳳來”。
江蘇徐州魏氏字輩:“修齊為本禮義居先傳家宜善延世在賢”。
江蘇徐州魏氏字輩:“天開洪慶澤呈國征吉祥紀日純良美思雲賢哲忠”。
江蘇徐州豐縣魏氏字輩:“忠承以訓增煥榮光”。
湖南湘鄉魏氏字輩:“林承正國德楨貴世代顯名士興家緒孝友篤前光”。
湖南隆回魏氏字輩:“萬文必再興宗祖添元朝永大正邦達綱紀守榮華先人綿世德積厚有餘光詩典承庭訓芳名愈熾昌騰飛開泰景宏圖展山川謙治強家國英武衛神州博碩耀龍榜靈傑志中堅明星昭寰宇金水育俊賢”。
河南商丘魏氏字輩:文行經典付德俊興天關
河南新鄉魏氏字輩:“懷遠震紹銘興乾坤寧萬世榮開新秀賢耀忠文武全英才增。”
河南新鄭魏氏字輩:“林風國家稅詩書聖賢心行善添西福修德地生金”。
河南省林州市河順魏氏字輩:懷泰英通整,子友進邦天,朝中三大士,立學君可用,敬德勉存善,萬代永方明,新法宗文化,建國保紅光。
河南南陽鎮平魏氏字輩:“世紳秉倚思□□□自原撫法景瑩雲有海肇廷家新修國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載天經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基業永遠瑞集福增弘揚先賢州泰民安廉潔奉公禮儀孝忠”。
河南遂平魏氏字輩:“德紹明世祖道紀孔孟傳”。
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鎮魏氏字輩:“……宗功祖業,源遠緒長,福貽茂德,……”。
江西九江魏氏字輩:“式用從今時仕邦茂學正家興存中道朝安任賢進裕起在文章建立維信敬天賜世榮昌修德宜永慶”。
江西安遠上魏魏氏字輩:“受滿貴富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盛朝芳名傳德義”。
江西安遠魏氏字輩:“文平世漢魏欽昌德順臣達邦遇良明至榮永全興益本元崇晉”。
江西銅鼓魏氏字輩:“受滿貴富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盛朝芳名傳德義祖福毓英豪遠紹箕裘業”。
遼寧營口、盤錦魏氏字輩:“永國殿炳文(鴻)萬福連世慶”。
遼寧盤錦魏氏字輩:“萬世懷立永,久鳳朝祥春。”
遼寧鞍山海城魏氏字輩:“天承其玉士振常永守國福祝寶家生”。
福建三明安溪魏氏字輩:“國君明進賢經綸早趨展滿朝朱紫貴全等立志光顯達標金榜盈餘賴土田相傳惟日久獲福數千年”。
福建南靖魏氏字輩:“興均邦宗秉景廷嘉道顯元志士成盛汝常定光興”。
福建海壇觀音澳魏氏字輩:
表字:“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繼述善貽謀德澤”;
命名:“廷宗朝祖立綱定紀裕垂振世裔賢良”。
廣東普寧魏氏字輩:“朝廷庚喜起嘉國慶和平欣獻垂竹釣偉績丙周京”。
浙江麗水魏氏字輩:“致大任堯茂龍椿德該鉦隆得性維宏王祚永庭際修人紀以安國家技大本固水遠源長為孝作忠積美乃昌利濟世廣慈厚代楊”。
廣西桂林鳳凰街魏家(陝西涇陽西關魏家壕派下)字輩:“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家和萬年興德孚高堂寬忠厚傳宗久蘭書承香丹長良登昆寰恭襄全關山宏先崇英賢合圓宣同冠豪龍開傑元中華髮昌甘”周而復始。
安徽六安魏氏字輩:“邦國安定家庭光昌大(明)德正啟道學仁良”。
山西忻州魏氏字輩:“新文良時懋行昭弘知泰憲聖德益寧”。
河北景縣魏氏字輩:“明福仲鳴連廣振文銘漢傑炳在錫清榮耿垣欽沛林煥坡釗源森”。
河南省南陽市魏氏字輩:“國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載天經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基業永遠瑞集福增弘揚先賢州泰民安廉潔奉公禮儀孝忠”。
魏家祖族(北門)魏氏字輩:“朝永瀛良天恩民仁維九好堂永福慶振汝連興旭宏常才保善樂盛世商貴勤學大士奇存禮智信增”。
魏氏一支字輩:“定鼎宗三晉人才歷世新承嶶開甲第耀祖顯門庭”。
魏氏一支字輩:“唐宋元明清朝殿顓三光宗耀國政天鑫順成官金仁安治忠”。
魏氏一支字輩:“朝安中良祖澤益長文莫啟后伍貴年芳”。
河南省光山縣魏氏源本堂宗譜字輩:“元亨光昌慶聖明,文章道德振家聲,開基忠厚發祥永,繼緒綿長啟祚宏,世澤廣延同福壽,宗傳濟美重賢英,一堂孝友承興運,玉干金枝萬代榮”。
貴州桐梓魏氏一支字輩:正向元巍儒,天學光明應,大家發齊祥,永遠世代興。
3姓氏名望編輯
魏畢萬,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年),以趙夙為御,畢萬為右,攻滅霍、耿、魏三小國,以魏(今山西芮城)封畢萬,為大夫。遂以國名為姓氏,此為魏氏發祥之始。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為畢公,姓姬名高,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是周武王的胞弟,因與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共同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同列為周初四聖人。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后,使高去朝歌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獄,表彰因直諫而受害之臣有功,因而享有很高聲譽,被封於畢地,國人稱其畢公高。生四子,長子萬留於畢國成為畢姓始祖;次子炳列封於魏,是魏姓的始祖;[三子封於馮,成為馮姓始祖;]四子荀,號季孫食采潘邑,因以為氏,是為潘姓始祖。,。到畢萬時,事晉獻公,伐霍、耿,魏等國有功,封於魏,遂又以魏為姓。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漢族,魏國人。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被周王與各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
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後來的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魏文侯拜子夏為師,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來未有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後世帝王尊儒籠絡知識階級的始作俑者。魏文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策略,為後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經驗是中華帝國的一個經典樣本。
魏武侯(?—前370年)漢族,姬姓,魏氏,名擊。東周戰國初期魏國國君與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他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
魏惠王,漢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是鼎盛時期,但在以後的戰爭中,大敗於齊國,開始衰弱,他死於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畢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紂后封於畢,稱“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人畢萬,在晉獻公時封於魏,始姓魏。畢萬的十一世孫魏斯,於公元前403年參加韓趙三家分晉,始封為諸侯,尊號魏文侯。
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他所修築的大梁堅城,奠定了今日開封城的基礎;他所開鑿人工運河鴻溝,使開封城四周水道暢達,景象萬千,頗具名都氣象。時至今日,開封仍以多水而著稱於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譽。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異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
魏延(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以勇猛聞名,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后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后被封為南鄭侯。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建議子午谷奇謀,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常與長史楊儀不和內鬥,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楊儀夷滅三族,死時60多歲。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即魏徵。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又說晉州市或館陶縣),后移居內黃(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侍中(宰相),封鄭國公。謚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唐代名臣。
魏源,原名魏
遠達(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陽金潭(今湖南省隆回縣)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龔自珍齊名,時稱"龔魏"。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倡導變革。
魏源不以詩名,但他的詩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鴉片戰爭時期的許多名篇,感情熾烈,洋溢著濃郁的愛國主義激情。他還有許多山水詩寫得氣象雄偉,瑰麗悅目,有的還具哲理意味。著有《古微堂詩集》和《清夜齋詩稿》。
魏諷、魏延、魏種、魏攸、魏平、魏續、魏邈、等
魏顆、魏絳、魏桓子、魏冉、魏勝、魏舒、魏了翁、魏象樞、魏禧、魏道明、魏元忠、魏野等
魏文伯(1905年—1987年)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最高人民檢查署華東分署檢察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等職。1979.9-1982.5任司法部部長,198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11月1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魏巍原名魏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願軍一起生活、戰鬥。回國后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毛澤東主席旋即批示“印發全軍”。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後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數代中國人。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8月逝世。
魏輔唐、魏曦、魏建功、魏鶴齡
魏宏,1954年5月生,山東沂南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1月參加工作。曾先後畢業於長沙鐵道兵學院政治系,重慶師專(現重慶文理學院)電大黨政管理專業。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2007年5月任四川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2007年9月起兼任四川行政學院院長)。201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魏應交,台灣頂新國際集團的董事長。頂新集團是魏家四兄弟創辦的,魏氏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生長在台灣彰化縣,從台灣南部的一個小小制油廠起家,以“康師傅”的名稱在大陸創造出響亮的、家喻戶曉的品牌。201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大中華地區第十一位。
魏建軍,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軍,河北保定人,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省十屆人大代表。他將一個鄉鎮小廠發展成現代化國家級大型企業,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汽車企業。他帶領的長城汽車在國內創出了“長城皮卡連續15年在全國保持了市場佔有率、銷量第一”、“長城SUV連續三年保持了全國銷量冠軍”等四項第一。2003年底,“長城汽車”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內地民營汽車企業。2013年公布的“2012年A股財富榜”中,魏建軍增富124億位居榜首。
魏林、魏少軍(河北省隆基泰董事長)、魏德武(《神奇速算》作者,國際速算大師)魏亮、魏民洲、魏傳忠、魏宗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