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

給客運與物流行業帶來機遇

兩岸“三通”是指台灣海峽兩岸之間雙向的直接通郵、通商與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間接的“三通”。兩岸“三通”將增加兩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擱置爭議,消減敵意,增強民族凝聚力;經貿和民間交流也將進一步加強。“三通”將帶來更多投資,給客運與物流行業帶來機遇。

兩岸三通


兩岸“三通”應遵循什麼原則?
我們主張,兩岸“三通”應遵循“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原則。
談談兩岸“三通”的意義?
1.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互相了解,加強交流與溝通;
2.加強合作,推動兩岸的經濟發展;
3.緩解兩岸緊張局勢,促進兩岸早日統一。

大三通


“大三通”即“三通”,是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的簡稱,最早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的。《告台灣同胞書》倡議海峽兩岸應“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20多年來,為實現“三通”,祖國大陸做了不懈努力,並提出了“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2008年12月15日,兩岸隔絕60年後,兩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郵的兩岸“大三通”全面啟動,台灣大陸真正邁入一日生活圈,宣告兩岸大三通時代來臨。馬英九強調,兩岸通航后,台商應積極發展新的經營模式,“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強調,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兩岸人民透過直航將有密切的互動與往來,將為兩岸帶來新的機會、新的希望。

小三通


在島內各界要求全面、直接“三通”的強大壓力下,台當局從2001年1月1日起,分階段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這就是所謂的“小三通”。“小三通”只是權宜之計,它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當局從內心深處就不想“三通”。李登輝和陳水扁說什麼是為了“台灣安全”,但實際上另有所圖。他們妄圖把本來屬於國內事務的“三通”變成“國與國之間的三通”,謀求“主權獨立國家地位”。

發展軌跡


1.1通郵
在郵政業務方面。1993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簽署《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岸郵政部門正式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在電信業務方面。1996年,中國電信與台灣中華電信建立兩岸直接電信業務關係。通過1999年、2000年先後建成的中美、亞歐、亞太海底光纜,建立了兩岸直達通信路由。兩岸電信部門已開辦電話、數據通信、行動電話漫遊、電視電話等業務。
1.2通航
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廈門高雄間的海上試點直航開始運行。2001年初,考慮到金門、馬祖民眾的需求,大陸方面為金、馬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通航儘力提供協助。雙方使用兩岸資本並在兩岸註冊的船舶,採用只掛公司旗的方式,開通了兩地海上客運、貨運航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門航空、港龍航空分別開闢了澳台、港台航線,實現了大陸經澳門、香港至台灣“一機到底”的間接通航。2003年春節期間,為便利台商返鄉過年,大陸方面採取靈活務實的辦法,批准台灣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機,從台北、高雄經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
1.3通商
在兩岸貿易方面。從1979年開始,大陸方面即對台灣產品開放市場,並給予免稅、減稅等優惠待遇。兩岸貿易金額1978年為0.46億美元,2003年增至583億多美元。根據2002年統計,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台灣是大陸第二大進口市場。
2008年12月15日台灣《中國時報》12月15日發表社論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討論了近二十多年的兩岸大三通,正式從今天開始,邁出了全新的一步。這意味早就升火待發的兩岸海空直航及通郵將全面啟動,這其中包括海運部分不必再彎靠第三地,已經在實施的周末包機將擴大為平日包機,兩岸郵件也將縮短成兩天即可送達,這歷史性的一刻,究竟能為未來的兩岸關係造成怎樣的改變,目前真的還很難評估,但可預見對兩岸民間的互動,將形成相當深遠的效應。
中國時報:迎接大三通所改寫的兩岸新局2008年12月15日
社論摘錄如下:
先看平日包機部分,由於已擴大成每周對飛一○八班,這讓先前周末包機一票難求狀況立即改觀,再加上航線截彎取直,不必再繞行香港飛航情報區,等於大幅縮短飛航時間。以往來最多的台北與上海航線為例,如今一趟僅需八十三分鐘,所謂的上午赴上海開會,下午回台北吃晚飯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將正式成為現實。可預見這也將立即造福包括大陸台商及台灣大陸配偶在下個月春節返鄉上的便利,實施多年的“春節包機”算是正式邁入歷史了。
當然,平日包機依舊只是周末包機的擴大版,在輸運需求上還是無法取代正式的班機。以台灣與港澳間每周六、七百班的運量,平日包機每周一○八次的航班,其實仍不敷實際所需,而這也將是明年上半年江陳二次會談的重點之一。只要一切順利,俟兩岸正式完成簽署定期航班的航約,兩岸民眾目前已行之多年的繞經港澳第三地中轉、金廈小三通、甚至包機都將成為歷史。
海運截彎取直的衝擊同樣也很大,從今天開始,台灣的十一個港口,將與大陸的六十三個港口直接通航,由於不必再彎靠第三地,所節省的時間與航運成本相當可觀,據估計,每航次可節省十六到二十七個航行小時,可節省15%到30%的運輸成本,初步估計,以目前兩岸貨櫃四千航次計算,最起碼可省下十二億元,未來在航次還可望大幅增加的預期下,所可能創造利潤將更多。
可想而知,兩岸海運直航將全面改寫兩岸經貿的互動型態。最先受到正面衝擊的當然就是幾個港口,包括與台北有地利之便的基隆港,與中台灣工業區結合的台中港,乃至期待奪回世界深水港貨櫃吞吐量排名的高雄港,都將出現立即的榮景。據初步估計海運直航后貨運量將增加三成,特別是台灣的幾個港口若能發展成大陸華南貨櫃的重要轉運站,則國際航運量也可望大幅增加。不要輕忽這個轉變,台灣在地理位置上本來就享有相當有利的航運競爭優勢,也最有條件可能成為區域航運的中心,以往就是因為政治上的阻隔,讓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被糟蹋,如今這個機會真的不能再放過了。
記得我們曾一再提醒,台灣如果經濟上還面臨國際社會的邊緣化,那就更嚴重了。按照時程推算,再沒兩三年東亞的自由貿易區將逐漸形成,許多東亞國家早早就已展開部署,設計全新的經貿戰略來因應新局,而就在這同一個時間,台灣卻一直都陷在要不要“戒急用忍”、該不該“有效管理”的爭辯紛擾里,直航三通更是一直停留在紙上作業,加上意識形態口水攻伐,不知道平白蹉跎了多少歲月,結果只見廠商不斷外移,各國營運部門不斷撤離台灣,台灣的競爭力更是不斷下滑。如今最起碼大三通啟動了,我們真的需要與時間賽跑了。
沒錯,全球此刻正陷入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與景氣蕭條,沒人敢保證開放大三通就能馬上改變什麼,畢竟大陸目前也一樣陷入景氣不振的挑戰。但這畢竟是個機會,不論是財經“內閣”官員,或是產業龍頭,此刻都該思考怎麼善用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重新擬定產業競爭的戰略。譬如政府在政策作為上,怎麼利用大陸擴大內需的契機,怎麼吸引台商及外商將營運總部設在台灣,怎麼發展營運中心、運籌中心等;個別產業則是思考怎麼透過區域的再布局,構築全新的垂直與水平分工策略等,這些課題在今天大三通之後,都該要趕緊展開謀畫了。

意義


大陸各有關部門和各地方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努力為台胞提供優質服務,促進了台胞投資。實際使用台資近360億美元。自1993年始,大陸成為台商投資的首選地區。在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方面。
不過,兩岸三通至今仍處於間接、單向、局部的狀態。
在通郵方面。兩岸郵件總包仍需經香港、澳門轉運,而且業務種類少,郵政包裹、小包、匯兌、速遞等項業務均不能開辦。
在通航方面。兩岸船舶、飛機不能直接往來;兩岸人員旅行仍需經香港、澳門等地中轉;試點直航不能運輸兩岸貿易貨物,兩岸貿易貨物仍需經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轉,造成了“船通貨不通,貨通船不通”的怪現象。
在通商方面。大陸市場向台灣企業和商品全面開放,而大陸產品輸台受到諸多歧視性的限制,許多大陸較具優勢及台灣同胞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進入台灣;大陸的企業不能向台灣投資,必要的商務機構也不能在台設立;大陸企業難以在台灣舉辦或參加經貿展覽會、洽談會;大陸經貿人士赴台考察、訪問也受到諸多限制。
1981年9月3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在新華社發表談話時,闡述了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
這也是祖國大陸第一次明確“三通”的內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郵”與“經濟交流”概括為“通郵、通商、通航”。
台灣方面則將葉劍英委員長的主要主張概括為“三通四流”(即通郵、通商、通航與探親、旅遊以及學術、文化與體育交流)。

現狀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6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莊簽署《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第三次“陳江會”今簽三協議、發表一共識,俾補闕漏,畢二次“陳江會”未竟之功,宣布將開通兩岸定期航班、就大陸資本赴台投資達致共識,標誌著兩岸“三通”已經全面實現。

機遇


兩岸“三通”
兩岸“三通”
祖國大陸一直以來主張實現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即兩岸之間雙向的直接通郵、通商與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間接“三通”。“三通”的核心是實現兩岸之間的直航。兩岸直航是指海峽兩岸的飛機、船舶可以由雙方機場或港口,載運旅客、貨物和郵件,不經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對岸。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為兩岸人員往來、經濟合作和各項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因此,兩岸直航在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屬經濟范籌的問題。但因兩岸直航是中國內部的事務,這些問題完全能夠通過協商、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加以解決。這的所有中華兒女期盼近59年的心愿。
兩岸“三通”,這是幾十年來海峽兩岸未竟的訴求。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因為人為的因素變得如此複雜;一個起碼的要求,卻被賦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為了台灣民眾的福祉,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祖國大陸早已敞開“三通”的大門,以博大的胸襟、高瞻遠矚的目光,務實地推動著“三通”的進程,7月1日前實施“周末包機”,年底前實現“每日包機”;2009年6月改包機為定期班機,實現全面直航。同時提出全面擴大“小三通”。其中,“周末包機”是海峽兩岸空中通航過渡階段的一大發展,隨後實現“每日包機”,則基本具備了定期航班的意義。衷心期盼著兩岸“三通”的早日到來。

融冰之行


兩岸“三通”
兩岸“三通”
2008年11月4日,海峽兩岸同胞都會銘記這一天。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達成了海運、空運、郵政、食品安全等四項重要協議。這意味著兩岸民眾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即將變成現實,過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將變成“天涯咫尺,處處通途”。
“兩岸三通取得實質性突破,對兩岸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兩岸在近期內有望基本實現經貿正常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建議,應儘快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促進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攜手共同應對當前國際金融風暴

攜手應對


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下滑,中國大陸經濟在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2007年出現高點后逐步回調,台灣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跡象,未來兩季度預測負增長。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日前表示,當前,海峽兩岸加強交流與合作恰逢其時,機遇難得,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研擬支持台資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拓寬台商投資領域,提高兩岸合作層次,協助台資企業參與大陸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等。
張冠華說,台灣振興經濟的12項建設,大陸可以參與;大陸提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的項目,也給台商提供機會,有利於兩岸共同抵禦金融海嘯。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增加了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迫切性。
他相信,新形勢下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將對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以及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兩岸經貿合作架構的形成必然成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支撐。
台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達業17年前到過北京,此番再來大陸時難以抑制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兩岸直航開通后,以後往來大陸就更加方便了,可以促使兩岸民眾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希望以後兩岸在金融領域有更多合作。”

產業升級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過:“如果實現兩岸三通,他的企業會留在島內,對產業升級有很大的好處。”事實上,由於下游企業在大陸設立工廠,企業不斷向外轉移,把上游企業也往大陸帶,台灣產業曾一度空心化。
張冠華告訴記者,兩岸三通可以達到經濟整合的效果,台灣母公司與大陸子公司的聯繫和信息交換將更加密切,對增加島內投資,提振台灣經濟,幫助產業升級都有重要作用。大陸金融機構還可以提供資金支持,為台資企業提供融資便利。
據估算,兩岸三通后可降低兩岸營運成本,大概佔兩岸貿易額的2%左右,增加兩岸貨物流量,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進而促使兩岸經濟合作提高層次、拓展領域,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我們應該促進兩岸加強第三產業的合作,航運的增加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的合作與發展。”張冠華說,進一步增加整體產業合作,可以共同創建品牌、技術標準,推動台資企業投資現代服務業。
張冠華還表示,兩岸正常往來后,可以進行制度方面的協商,包括金融合作機制,銀行、證券監管備忘錄及貨幣清算機制,兩岸投資保護協議,避免雙重徵稅協議,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產業合作機制,這是下一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指日可待


在海峽兩岸人民的高度關注下,“兩會”即海協會與海基會中斷近10年的復談,2008年6月13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與《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紀要與協議都自簽署之日起7天後生效。
“三通”后龐大的人流、物流將不再通過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轉,將會降低一半以上的運費,縮短兩天的到貨時間。“三通”將會給兩岸創造超過6700億美元的間接貿易額,這將給海峽兩岸的運輸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特別會給兩岸的港口和物流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以這三地形成的繁華的區域物流經濟也將會對中國整個物流行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通過貫徹物流標準化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規劃,以及各種新型的物流技術裝備的廣泛應用將帶動整個物流行業走入高效、低耗、高附加值的物流新紀元。

搭建框架


兩岸將開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使客運包機常態化並開通貨運直航包機,兩岸將相互開放主要港口進行海運直航,還將實現直接通郵,同時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協處機制。這意味著兩岸“三通”在兩岸同胞持續不懈的努力下,終於經制度化協商搭起了框架。

大事記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並首倡兩岸“雙方儘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創生。
1979年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電報業務,3月又開辦了對台長途電話業務,5月、6月先後開始受理寄往台灣的平信和掛號信函業務,但均經香港郵局轉寄。
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發表談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張。
1987年7月,台灣當局解除了持續38年的戒嚴令。11月,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常州籍台胞周純娟成為首位獲得大陸方面入境證件的台灣同胞。
1990年11月,設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1年12月,我國設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1993年4月27-29日,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新加坡會談,就各項問題進行了調整與協商。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對台八項主張。其中提到應當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
1998年10月,辜振甫在北京進行了第2次兩岸的會談。
2003年,兩岸首次實現台商春節包機,隨後,兩岸空中通航不斷取得突破,實現了兩岸航空公司雙向、對飛執行“春節包機”、“節日包機”、“周末包機”等。
2006年,兩岸實現了貨運包機,航線與此前兩岸春節客運包機的航線一致。飛機從台北桃園機場起飛,不經第三地中轉便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2008年11月4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台北簽署《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
2008年12月15日,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來臨。

包機航點


大陸(21個)北京、上海(浦東)、廣州、廈門、南京、成都、重慶、杭州、大連桂林深圳、武漢、福州、青島、長沙、海口、昆明、西安、瀋陽、天津、鄭州、石家莊
台灣(8個)桃園、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崗、台北松山、澎湖馬公、花蓮、金門、台東

直航港口


大陸(63個)海港(48個):深圳丹東、大連、營口唐山錦州秦皇島、天津、黃驊威海煙台龍口嵐山日照、青島、連雲港大豐、上海、寧波舟山台州嘉興溫州、福州、松下寧德泉州、肖厝、秀嶼漳州、廈門、汕頭潮州惠州蛇口鹽田、赤灣、媽灣、虎門、廣州、珠海茂名湛江北海防城欽州、海口、三亞、洋浦
河港(15個):太倉南通張家港江陰揚州常熟、常州、泰州鎮江、南京、蕪湖馬鞍山九江、武漢、城陵磯
台灣(11個)基隆(含台北)、高雄(含安平)、台中、花蓮、麥寮、布袋、金門料羅、水頭、馬祖福澳、白沙、澎湖馬公

影響


1、政治上互信度加強,可擱置爭議,消減敵意。
2、經貿和民間交流可進一步加強。
20世紀60年代以來,台灣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兩岸“三通”的實現使台灣工業品銷往大陸的運費降低,利於閩台“兩山”“兩水”等著名旅遊景區的對接,使兩地居民赴對方景區觀光更為便捷。

歷程回顧


在海上通航方面,自1988年起,台灣商船間接繞道運輸兩岸間的貿易貨物,大陸方面給予台灣船舶優惠待遇,陸續批准台灣船公司在大陸設立獨資及合營公司、航運代表處。1997年,福州、廈門至高雄間的海上試點直航啟動,結束了兩岸48年來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歷史。次年,兩岸定期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運輸兩岸貨物的船舶經第三地換單不換船航行兩岸港口。2001年,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客、貨運航線開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89年起,兩岸民航業界陸續開辦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掛”等合作業務。2003年起,兩岸空中通航不斷取得突破,從台灣航空公司單方執行“春節包機”到兩岸航空公司雙向、對飛執行“春節包機”,從航機須經停港澳到只須繞經香港飛行情報區,從“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周末包機”。
在通商方面,台商不斷深耕大陸市場,大陸連續多年穩居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同期,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超過7.6萬個,實際使用台資逾464億美元。
但是,由於過去台灣當局的限制和阻撓,兩岸“三通”長期處於間接、單向、局部的狀態。特別是,大陸人員赴台活動及投資受到種種限制。

生活圈


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不斷擴大,經貿依存度不斷提升,“三通”議題凝聚了兩岸主流民意,經過不斷累積的實踐經驗和充分準備,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成為時代最強音。
2005年4月29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會見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並發表會談新聞公報。這是六十年來國共兩黨主要領導人首次會談。雙方提出,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后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2008年11月4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次訪問台灣,並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簽署四項協議,內容涉及兩岸空運、海運、郵政與兩岸食品安全。雙方同意開通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開放多個貨運包機航點和常態化客運包機航點。雙方同意兩岸資本並在兩岸登記的船舶,經許可得從事兩岸間客貨直接運輸,開放包括數十個港口。雙方同意開辦兩岸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小包、包裹、快捷郵件、郵政匯兌等業務,共設13封發局,同意通過空運或海運直航方式將郵件總包運送至對方郵件處理中心
12月15日,隨著兩岸海空運直航和每日包機的啟動,早就提出的“兩岸一日生活圈”概念化為現實。兩岸同胞期待多年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正在實現。(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大三通”五周年福建將推動閩台車輛互通
兩岸“大三通”五周年
我省將推動閩台車輛互通
東南快報2013年12月15日訊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實現了海上通航、空中通航和通郵的全面“三通”。2008-2013年來,閩台空中直航、海上直航、直接通郵全面實現,閩台海上快速通道建成,初步構建了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
今日(15日)恰逢“大三通”五周年。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下一步我省將推動閩台兩岸車輛互通,并力爭在2014年開通連江黃岐至馬祖北竿的客運航線。
8條海上客運航線全在閩台
據省交通運輸廳、省“三通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閩台相繼開通了廈門至高雄、平潭至台北客滾班輪航線。“目前,兩岸正常經營的海上客滾班輪航線共5條,全部在閩台之間”。
相關負責人介紹,加上我省獨有的“小三通”,閩台共有8條海上客運班輪航線,每周航班多達339個,平均每天近50個。
空中方面,福州、廈門、晉江武夷山機場均可直航台灣。其中,2013年11月,泉州晉江至台北桃園的空中客運定期航線開通,閩台空中直航取得新的突破。
據介紹,靈活的海空航線等,實現了我省中心城市福州、廈門、泉州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與台灣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中等全面雙向對接,吸引了大量民眾經由我省進出台灣。根據統計,2008-2013年以來,閩台海空直航共運送旅客突破千萬,達到1042萬人次。
2014年力爭開通連江至馬祖航
據透露,下一步我省將加快建設廈門郵輪母港,引入國際大型郵輪公司,經營以廈門港為母港的兩岸郵輪航線。同時,我省正積極推進連江黃岐至馬祖北竿客運航線的相關工作,并力爭在2014年開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重中之重”,我省將推動閩台兩岸車輛互通,允許台灣牌照機動車輛通過閩台客滾航線,進入平潭綜合實驗區行駛。
交通運輸部將‘小三通’管理許可權下放省交通運輸廳執行,實現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通過多方面努力“著力打造兩岸往來主通道和綜合樞紐”,已完成廈門東渡廈金客運碼頭等5個對台客運碼頭的改造,新建成平潭澳前客滾碼頭等。
“從小三通到大三通,再朝著全通、暢通、聯通升級”,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繼續先行先試,全面提升兩岸三通服務水平。
相關鏈接
“大三通”5年之“最”
航線最多、航班最密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實現“大三通”,我省8個港口口岸全部對台開放。2008-2013年來開通了福建沿海至台灣本島及金門、馬祖、澎湖三大離島的海上運輸航線。“尤其是開通了平潭至台中、台北的高速客滾航線”,取得了兩岸海上直航的重大突破。
“實現了福建與台灣所有港口海上直接通航的全覆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2013年來共運送旅客745.35萬人次,佔兩岸海上客運量的98%以上。“福建已成為大陸與台灣間海上運輸航線最多、航班最密、往來人次最多、兩岸往來最頻繁、最便捷的海上主要通道。”
空中客貨直航點最多
據介紹,我省已成為兩岸空中客貨“直航點最多的省份”。
空中客運方面,至2013年底,閩台空中直航航線由2008年的2條發展到定期航線9條、不定期航線5條,每周航班由4班增加到61班。
空中貨運方面,我省於2010年9月開通福州至台北的空中貨運航線,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閩台兩岸間貨物空中直航。
相關新聞
我們結婚吧
海峽兩岸集體婚禮昨在鼓浪嶼舉辦
東南快報訊伴隨著婚禮音樂的響起,新人們彼此交換作為愛情信物瑪瑙戒指。昨天上午,近百對新人齊聚廈門鼓浪嶼馬約翰廣場,共同參加“愛你一生·歡唱相隨”兩岸新人集體婚禮。其中有5對新人來自台灣台中市。
昨日參加婚禮的新人們分別來自廈門、台中、泉州和漳州,新人們用各自極具創意的方式走進活動現場。更有一對新人將兩人甜蜜的照片貼在新娘白色的禮服上,兩人手持小紙牌,上面寫著“我們結婚吧”。隨後,由組委會評選出的3對最具創意的新人與到場領導共持禮刀切下幸福蛋糕。
來自台中的新人劉佳峻、吳孟涵告訴記者,他們很幸運被選中來到廈門參加兩岸集體婚禮,可以讓更多人共同見證他們的幸福。
兩岸“三通”5年間:海空直航兩岸成“一日生活圈”
本報記者吳亞明任成琦
2013年12月19日12:0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手機看新聞
從福建平潭縣抵達台北港的“海峽號”客輪。吳亞明攝
2013年12月15日,是海峽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5周年紀念日。2008-2013年來,方便快捷的海空直航,讓兩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而直接通郵,又使得兩岸鴻雁從此不再輾轉。與此同時,因為雙向投資的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使得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更上一層樓。兩岸“三通”的真正實現與積極進展,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自兩岸實現全面“三通”來,閩台兩岸海空直航航線累計運送旅客達1042萬人次。12月15日,乘兩岸直航班機飛往台中的台胞王先生在福州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一日生活圈方便又快捷
2013年10月9日上午11時30分,位處台灣新北市八里區的台北港,迎來了從福建平潭縣乘坐“海峽號”高速客輪首航來台的331位旅客。這也是台北港首度啟動“客運”服務機制。當日下午,“海峽號”從台北港首航前往平潭。“海峽號”往來平潭、台北港,翻開兩岸海運直航新頁。
平潭、台北港航線開通后,閩台之間有了廈門至基隆、台中、高雄以及平潭至台中、台北共5條客滾定期航線,每周有17個航班。換言之,福建從周一到周六天天都有到台灣的航班。台灣海峽已經從天然阻隔的“黑水溝”幻化成兩岸城際往來的“黃金線”。平潭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薛清德認為,北台灣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區域,這條航線的開通,使得平潭與台灣的互動更加緊密,也使“閩台一日生活圈”進一步成形。
2008年12月15日上午,上海東方航空與台灣復興航空的兩架客機先後從上海、台北起飛,其後上海飛行情報區與台北飛行情報區完成歷史性的直接交接,兩岸同胞期待數十年之久的空中直航變為現實,兩岸“一日生活圈”也正式成型。兩岸空中直航航點已達64個,其中大陸航點54個,每周共飛行670個班次。雙方達成一致,2014年春節后定期航班將增加到每周828班。
作為兩岸和平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於2009年3月在台註冊成立國航台灣辦事處,同年9月正式成立了國航台灣分公司。國航以及國航旗下子公司深圳航空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在台飛行台北松山、桃園、台中三個機場,飛行大陸12個城市、13個機場,每周客貨運進出港航班總量達到130個。2012年全年,國航、深航在兩岸航線承運旅客數量已經接近100萬人次。回首前塵,展望未來,國航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胡建表示,隨著兩岸和平發展的鞏固深化,隨著兩岸經貿和人員往來的日趨頻密,兩岸航線的航班量也會快速增加,通航城市的範圍也會進一步擴展,國航已經做好了準備。
鴻雁不輾轉方寸寄深情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一灣海峽,曾經讓兩岸鴻雁輾轉。直到2008年12月15日,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才正式實現。那一天,在北京航空郵件交換站的特製透明郵筒前,出生在台灣、居住在北京的八旬老人鄭堅投下發往台灣的第一封直郵家書。
也是從這一天起,兩岸同胞音信往來頻繁,郵品數量暴增。統計顯示,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兩岸函件往來總數4118萬餘件;兩岸包裹和快捷郵件累計分別達到48萬餘件和208萬餘件。直郵啟動后的2009年,兩岸包裹和快捷郵件數量劇增,增幅分別達到驚人的2017%和2215%,其後逐年穩定增長。就拿福建省廈門市來說,作為大陸方面8個郵件封發局之一,廈門海關2008-2013年來共監管直郵兩岸函件、包裹、快件788.1萬件,361.32噸,其中多為食品、衣物等一般親友間往來的禮品和日常信函。
2013年1月,兩岸首條橫跨台灣海峽的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開通,兩岸通訊業務至此告別“繞航”實現“直航”,成為兩岸通郵的又一重要進展。這條由兩岸電信運營商共同建設的光纜從台灣淡水直連福州長樂市,總長約270公里,它使兩岸通信能力大幅增強,徹底擺脫過去依靠國際海纜的狀況,兩岸信息流互通實現了向更高質量、更高速率的升級換代。
談起兩岸郵政業務的交流與合作,台灣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表示,希望兩岸郵政加強深入廣泛合作,發揮郵政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優勢,提升兩岸郵政合作品質,擴大兩岸郵政合作範圍,為兩岸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雙向投資熱經貿新階段
2013年11月底,在台北舉行的京台科技論壇分論壇上,陸資企業京泰發展與台灣力麒建設公司達成了收購污水處理項目的合作意向。這一收購項目包含高雄市楠梓地區和宜蘭縣羅東地區的兩家污水處理廠,分別是台灣地區第一個和第三個以BOT(建設—經營—轉讓)形式建設的污水處理項目,項目總投資規模合計近90億元新台幣,規劃處理污水量為日均12萬噸,服務人口近50萬人。
京泰公司董事長雷正剛告訴記者,按照台灣地區對陸資參與水處理行業的參股上限,京泰發展準備收購不超過1/3的股權,這一項目的實施,使我們有機會將母公司——北控集團的主營業務拓展到台灣市場,同時也為京泰發展尋找到一條直接服務於台灣民眾生活的經營路徑。
2009年6月,台灣方面開放大陸企業赴台投資,兩岸進入雙向投資的新階段。根據島內相關部門的統計,自2009年以來,已有455家大陸企業在台投資8.46億美元。陸資赴台為台灣民眾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陸資企業僱用台灣員工人數達6771人。
為了建立服務平台,島內熱心人士2012年成立了陸資來台投資採購服務協會,首屆理事長張平沼表示,台灣開放陸企投資不管是金額或家數都太少了,台當局應進一步開放項目。張平沼說:“我們既然歡迎大陸的資金來台投資,就應思考哪些障礙太多,是該去除掉的,讓人家來這裡投資感覺是很方便、是有保障的。”
而在台商投資大陸方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大陸累計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2萬多個,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11億美元。
在雙向投資熱潮不斷的同時,兩岸金融合作也時報佳音。2013年12月10日,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農業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建設銀行香港分行4家陸資銀行首次推出的“寶島債”在台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同步掛牌交易,合計67億元人民幣的“寶島債”受到島內市場熱捧。島內輿論認為,“寶島債”是兩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將進一步有利於兩岸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三通”意義


兩岸實現“三通”,不僅為雙方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對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往來、拉近兩岸同胞的感情距離、加強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合作更是具有深遠意義。隨著“三通”成為現實,兩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形,海峽兩岸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