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
魚的膽囊
魚膽即魚的膽囊。位於魚類軀幹部腹側。主要用於容納魚類肝胰臟分泌的膽汁,起消化作用。
魚膽的膽汁內所含的氫氰酸毒性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不論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會被破壞。
如殺魚時不小心弄破魚膽,魚煮熟后味苦。
同所有的動物膽汁一樣,魚膽是極其苦的,若不小心被食用會中毒,一般人無法忍受,所以人們在給刨開肚皮時或給清理魚雜時都非常小心,以免劃破魚膽。魚膽一般呈淡淡的青黃色,黃色,青色,青黑色。去除魚膽苦味的方法:加入小蘇打(即碳酸氫鈉)。
醫書記錄
很多魚膽當中都含有毒素。中醫醫書《證治準繩》記載,魚膽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治目赤腫痛。但因其有毒所以用藥稍有不當就會使人中毒。魚膽的藥物作用,是在與其他藥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內服。
現代解說
魚膽展示
魚膽中毒是食魚膽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青魚、草魚、白鰱、鱸、鯉魚膽中含有的膽汁毒素,能損害人體肝、腎,使其變性壞死。也能損傷人體腦細胞和心肌,造成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病變。民間有以生吞鯉魚膽來治療眼疾、高血壓及氣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當而發生中毒。因為魚膽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毒的物質,生吃魚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中毒,引起肝、腎功能的嚴重損害,重者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中,以少尿型急性腎衰最為常見,且達魚膽中毒死亡率的91.7%(以青、草和鯇魚苦膽中毒最多見)。而且膽汁毒素不易被熱和乙醇(酒精)所破壞。因此,不論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過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魚膽中毒,主要是中毒后,首先出現胃腸道癥狀,肝臟、腎臟均受到損害,並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1.食魚膽史;
2.食后2-7小時內,突然腹痛、劇烈嘔吐、腹瀉;
3.繼則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肝功能等損害。
3.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必要時透析治療。
4.重症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對症支持治療。
對一般輕型病例可使用用藥框限“A”和“B”項藥物; 2.對中、重型病例的用藥,可包括用藥框限“A”、“B”、“C”; 3.對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療,腎區熱敷,加強抗感染。
1.對一般病例的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難以確定診斷、需要排除合併其他病變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和“C”。
1.治癒:癥狀體征消失; 2.好轉:癥狀體征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本病尚無特殊解毒藥物,應重在預防,得病後採取緊急綜合治療,治療重點在於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療。告誡人們應避免生食魚膽,得病後應儘快到醫院診治。
(1)潛伏期一般為2~6小時,最短半小時,最長約14小時。
(7)嚴重溶血時血紅蛋白下降。
比較嚴重的魚膽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腸道癥狀外,還會有肝臟損害的表現,如肝腫大,肝區觸痛、扣擊痛,皮膚、眼鞏膜發黃,血清轉氨酶升高;腎臟的表現如腰痛,腎區扣擊痛,少尿、無尿、蛋白尿、顯微鏡下見到尿中有紅細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如血壓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腫;神經系統的損害,如頭痛、嗜睡、神志模糊、譫語、抽搐昏迷等等。
(8)有些魚膽中毒者還可能出現發熱、休克、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病理過程。
(9)由於魚膽中毒尚無特殊的解毒療法,病情的發展又可能導致多個器官的功能衰竭,招致患者死亡。
(1)魚膽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就診患者均應給予洗胃等排毒措施。
(2)保肝治療。
2、魚膽的膽汁中含有一類致毒物質,這類物質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全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發生中毒。那麼,哪些魚的魚膽會引起急性中毒呢?
4、食魚膽后,中毒者出現最早、最多的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中毒者還可突出地表現為中毒性肝損害或中毒性腎病,出現肝區疼痛、壓痛、叩痛、厭油食,肝臟腫大、肝功異常,血中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等。此外,中毒者還可出現發熱,白細胞數增高、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甚至死亡。一旦發生魚膽中毒,要及時送醫院,早診斷,早治療,才能儘早治癒病人,降低死亡率。
1、誤食魚膽,可能會引起急性中毒。青、草、白鰱、鱸、鯉魚等魚膽中含膽汁毒素,能損害人體肝、腎,使其變性壞死。也可損傷腦細胞和心肌,造成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病變。
3、一般認為魚膽汁毒素能引起腦、心、腎、肝等臟器的損害,嚴重的魚膽中毒可因急性腎衰竭而死亡。膽汁毒素不易被熱和乙醇(酒精)所破壞。因此,不論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過一定量,就可中毒,甚至死亡。一般吞食500克魚的魚膽4~5個或2000克魚的魚膽一個即可中毒;吞食2500克魚的魚膽2個即可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