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外交

兩宋時期的對外交流

宋朝外交指的是兩宋時期的對外交流,主要包括東亞、東南亞西亞非洲地區。

對外開放


宋朝首都開封,比唐朝首都長安更加繁華,更加開放。“八荒爭湊,萬國咸通。”“萬國舟車會,中天象魏雄。”這是當時宋朝的真實寫照。在宋朝來中國的異族,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遠遠超過唐朝。唐朝的外國人大都來自亞洲西域阿拉伯朝鮮、日本。而到宋朝除了這些地方還擴大到非洲、歐洲等地。宋朝比唐朝是更加開放的,宋朝的商業活動、商業氛圍無疑比起唐朝高几個檔次。唐朝來中國經商的都是以外國人為主,而宋朝的商人是走出去的。宋朝商人比外國商人更加活躍,《中國古代經濟簡史》就指出:“當時(宋代)我國的船隻已經航行於印度洋各地,包括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次大陸波斯灣阿拉伯半島,甚至達到非洲的索馬利亞。”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感慨:“直至11、12世紀以前,中國人並未顯示商業上的才幹。但打那(宋代)以後,經商能力便成為中國人最卓越品質之一。”
宋朝人每到世界各地必然受到當時人的熱烈歡迎。宋朝人到高麗,“是宜高麗人迎紹之日,傾國聳觀而歡呼嘉嘆也!”,宋朝人到印尼爪哇、蘇門答剌二島,“中國賈人至者,待以賓館,飲食豐潔。”……
宋朝的文明程度遠遠高於當時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宋朝在當時蠻夷、異族的眼中是天國,是偉大的國度。宋人在外國眼裡是優秀的人、高貴的人。所以外國、蠻夷們如此高看宋朝、高看宋人也不足為奇了。

外交簡介


宋朝儒家士大夫的北部外交策略既《史書》中行說、班固漢書》及乾隆《非漢文喇嘛說》中所批評的觀念,“縉紳之儒守和親,介胄之士言征供。征伐則民力竭,和親則國威喪,於是有“守四夷羈縻不絕,地不可耕,民不可臣”之言,乾隆認為此觀念“興臭然!”北宋與北方的外交問題不在於議和,而在於總和不該打的人大打出手。但宋代海外貿易外交的情況卻盛況空前,是我國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的黃金時代,是最彰顯海洋文明的朝代。宋朝繼承唐朝楊良瑤的出使傳統,繼續與西方保持友好平等的關係,北宋中朝以後,海外貿易的收入一直占宋朝全年收入的很大比重。

對外政策


宋朝外敵頻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針對不同的外交對象,給予不同的館待禮遇,並使之專門化。北方的遼金兩朝都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其外交事務主要由樞密院的禮院負責,包括文書往來、使節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奉行對等外交。元豐年間,樞密院改置北面房,掌北界國信,南宋沿襲之。此外,宋朝專門設置主管往來國信所,作為負責與遼、金交往的具體事務機構。而西夏、高麗、越南(宋朝先稱之為“交趾”,后改稱“安南”。宋時越南歷經丁、前黎、李、陳等王朝統治)等國,由於宋朝視他們為藩屬國,所以發出的外交文書和禮物等皆稱“制詔”或“賜”,對其國家的外交承認被稱為“冊封”。北宋在汴梁設置許多外交接待館驛,作為國家接待各國使節的地方。遼在都亭驛,西夏在都亭西驛,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鶻於闐禮賓院三佛齊真臘大理大食(喀喇汗)等國家在瞻雲館或懷遠驛

經濟外交


東南亞
兩宋時期,中國和柬埔寨緬甸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
宋朝外交
宋朝外交
南亞
此外,兩宋時期,中國和亞洲南部的印度等國,也都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西亞
兩宋時期,中國和西亞地區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發展。
非洲
在東非海岸的摩加迪沙、布臘伐、桑給巴爾馬菲亞島、基爾瓦群島等地,都不斷發現唐代和宋代的錢幣;在格迪、奔巴島
由於和非洲接觸的增多,中國對非洲有了較多的認識。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和趙汝適諸蕃志》兩書,對於非洲幾個國家的記載都有較豐富的內容。

大陸外交


宋太宗在滅北漢之後,曾經兩度出動大軍進攻遼,企圖把契丹貴族勢力逐出長城,可是全都失敗了。北宋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北岸的澶州(又名澶淵,今河南濮陽縣西南)附近,後於景德二年(1005)與遼朝締結澶淵之盟,宋方每年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史稱“歲幣”,兩國皇帝互稱兄弟,保持了百餘年和平。遼宋雙方在邊境設立榷場進行貿易,推動了經濟文化交流。北遼時期宋企圖攻佔幽州,被擊敗。耶律大石西遷后,西遼聯絡南宋反金未成。
西夏國
北宋對黨項貴族的戰爭也多失利,宋仁宗康定元年到慶曆二年(1040年~1042)期間,西夏皇帝元昊對宋方又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雙方損失都很大,結果在1044年訂立和約。宋萬每年給西夏銀七萬二千兩,絹十五萬三千匹,茶葉三萬斤,叫做“歲賜”。契丹乘機要挾,宋方又增歲幣銀絹各十萬,先後合計五十萬兩匹。
宋夏和約訂立后,西北邊境平靜了二十多年。到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夏又開始挑釁,戰爭不斷。元豐四年(1081)的北宋五路伐夏,雙方損失慘重。
女真興起后聯絡北宋達成“海上之盟”,聯合攻遼,后聯盟破裂,1127年金滅北宋,史稱“靖康之變”。南宋多次北伐與金多次南侵均未果,后雙方達成“紹興和議”,期間雙方也有官方正式往來和邊境貿易。大蒙古國興起后,蒙金戰爭期間,南宋聯合蒙古滅亡金於蔡州
宋朝外交
宋朝外交
金朝背叛金宋盟約,宋朝無奈聯合蒙古國滅金國。
紅襖軍戰力強大,長期與女真敵對,李全父子都曾為了抗北附宋。
諸葛元聲《滇史》卷8記載: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蜀主孟知祥死。孟昶繼之, 不理國事, 日務奢侈, 委任非人。大理覘知之, 欲乘釁攻蜀。高侯獨不可, 言: ‘蒙詔強盛時與吐蕃連兵, 尚不能侵奪巴蜀, 卒以黷武釀內變, 宗杜不保。今聞周主柴英明, 削平僭亂, 孟蜀必為所並。吾國第當修輯城堡, 練兵養民, 以觀時變。何必勞師遠征, 啟釁召禍。’思聰從其言, 不敢入犯中國。”
唃嘶啰
唃嘶啰是宋朝良馬供應地,長期保持友好關係。
儂智高(1025—1055年),北宋時期安德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安德鎮)人,該州物產富庶,尤以金礦為最,其“地產金一兩,直一縑。”自從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為國后,“廣源雖號邕管西羈縻州,其實服役於交趾。”如1039年夏,廣源州一次就被迫“獻”給交趾一塊重達一百一十二兩的生金。“交趾賦斂無厭,(廣源)州人苦之。”儂智高系北宋廣源州蠻人首領。慶曆元年(1041年),儂智高在儻猶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當時轄安德等州,不屬廣源州管轄)建“大曆國”,與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時,儂智高向宋朝請內附,以求獲一職統攝諸部,抗擊交趾掠奪,遭拒,遂在家鄉安德州建立“南天國”,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其多次擊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請求歸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儂智高舉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數敗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儂智高敗於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終。
日本國
在宋代,中日交往相當密切,明州一直是雙方交通的門戶。
越南國
兩宋時期,越南存在了幾個王朝,有時稱安南,有時稱大越。他們都和宋朝保持了密切的交往。占城稻等,同樣受到宋朝的歡迎。

東亞

朝鮮
兩宋時期,統治朝鮮半島的是王氏高麗(918年~1392年)。北宋統一后,兩國關係密切。高麗曾屢次向北宋饋贈良馬、兵器、弓矢金器、銅器、大布人蔘硫磺及藥材等等,還多次派遣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文化和技術。宋朝也厚待高麗來使,並派使臣去高麗報聘。
1123年(宣和五年)出使高麗的徐兢,受到高麗政府的隆重接待。他回國后,根據自己的經歷、調查和訪問所得,寫成《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北宋政府還多次向朝鮮贈送禮服、樂器、銀器漆器、錦、絹、茶、酒、象牙及錢幣等等,還屢次派太醫到朝鮮傳授醫術。
兩國間的大批貿易,起初是由雙方官府通過朝貢和特賜的方式進行的,後來民間交易也漸漸頻繁起來。兩宋時,每逢春末夏初,山東、兩浙、福建沿海的港口,特別是明州,港岸邊便擠滿了由高麗來的船隻;到夏秋之間的南風季節,高麗由貞州到開京的水道上,也不斷地行駛著從中國各個港口來的商船。
兩宋時期,到中國求法和留學的高麗僧人非常多,他們受到中國有關方面的禮遇和照顧,在兩國文化交流上,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中國的影響下,朝鮮很快學會了雕板印刷技術。兩宋時期出現的活字印刷術,大約在13世紀初傳入朝鮮,朝鮮人改鑄成銅活字。後來,這種新興的印刷術被朝鮮政府所採用,為稱譽於世的李氏朝鮮銅活字打下了基礎。
中日
在宋代,中日交往相當密切,明州一直是雙方交通的門戶。
當時從日本輸入的貨物,主要是木材、黃金、硫磺、水銀砂金和各種手工藝品。中國黃金的價格比日本高,因此日本的黃金大量輸入中國。黃金的大量輸入,有利於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日本製造的寶刀和紙扇,素負盛名,輸入后深得宋代士大夫的喜愛。輸住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瓷器、絲綢、香料、藥材、書籍、文具以及銅錢等。
北宋初和神宗時,准許銅錢出口。特別是日本鎌倉時期(1185年~1333年),商業發達,而其國內幣制紊亂,銅錢質量低劣,所以對中國錢幣需求十分迫切。南宋理宗時,日本政府一次就從中國運去銅錢十萬貫。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全國28處出土的中國銅錢,自唐至明共為55.3萬餘枚,其中北宋錢佔82.4%。至於書籍,也不斷傳入日本。如北宋太宗時,中國的雕版印本《大藏經》等大型書籍,由日本僧人乘中國商船帶歸,藏於京都法成寺。雕板書的大批輸出,對日本的印刷事業,也影響頗大。
在文化交流方面,兩國僧徒的頻繁往返也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名僧榮西,曾於1168年和1187年兩次來中國,他不僅把禪宗輸入日本,還將茶種帶回日本,並著《吃茶養生記》二卷,對茶葉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東南亞

越南
兩宋時期,越南存在了幾個王朝,有時稱安南,有時稱大越。他們都和宋朝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宋代輸入占城的商品有草席、涼傘、絹扇、漆器、瓷器及鉛錫等,越南人使用的紙和筆,也是由宋朝輸入的。而越南的木棉(棉花)、占城稻等,同樣受到宋朝的歡迎。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的文字對越南有很深的影響,越南曾長期使用漢字。在13、14世紀之交,越南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稱為“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式來表達越南語言。此外,中國的醫藥對越南也產生很大影響。
印尼
兩宋時期,中國和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成書於1225年(寶慶元年)趙汝適的《諸蕃志》,對於來中國貿易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相當詳細的記載,在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新拖(在爪哇西部)、蘇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齊等,都在今印尼境內。中國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茶葉、瓷器、鐵器和農具等。對方主要輸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等。
此外,兩宋時期,中國和亞洲南部的柬埔寨、緬甸和印度等國,也都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西亞

兩宋時期,中國和西亞地區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發展。
當時中國販運到阿拉伯地區的貨物,主要有絲織品、瓷器、紙和麝香。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則是阿拉伯商人頻繁往來的地方,他們通常販運香料、藥材、犀角、珠寶到中國,再收購絲綢、瓷器等商品。當時在廣州、泉州城內,還居住著許多阿拉伯富商。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文化,如天文、曆法、醫學等介紹到中國,又把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
中國的造紙術煉丹術火藥、指南針等,就是由他們先後傳播到非洲和歐洲,對西方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非洲

在東非海岸的摩加迪沙、布臘伐、桑給巴爾、馬菲亞島、基爾瓦群島等地,都不斷發現唐代和宋代的錢幣;在格迪、奔巴島、桑給巴爾、坦噶尼喀和基爾瓦群島,也曾不斷發現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的碎片。這些都是中國和非洲海上交通的歷史見證。
由於和非洲接觸的增多,中國對非洲有了較多的認識。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和趙汝適《諸蕃志》兩書,對於非洲幾個國家的記載都有較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