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
江蘇省無錫市的3A級景區
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后廢。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
2020年2月,為表達對廣大醫護人員的感謝,自景區恢復開園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及配偶和子女實行免費入園政策。2021年8月,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產品公示名單。
東林書院,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解放東路867號,亦名龜山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
東林書院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東林庵,學舍被闢為東林庵。百年後的明代,無錫人邵寶(1460—1527,號“二泉先生”)因幼年時曾在此讀書,出仕后曾力圖在原址修復東林書院,但種種原因沒有實現,仍為學舍。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戶曉,曾激勵過多少知識分子,對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發展促進極大。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讚譽。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2002年全面修復,有石牌坊、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道南祠等建築。
近10多年來,無錫市對東林學院又進行了不斷的修復,成了家土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基地。東林書院位於無錫市區東側東林廣場旁(解放東路867號)。
東林國畫
抗日戰爭勝利后,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唐文治撰寫了碑文,“發明性理之根源”,並略述書院建置始末,“惟願我鄉邦人士,景仰前徽,保氣節於將墜。”碑后列有發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倉,國學大師,長期在錫地辦學,聲名卓著。碑今存無錫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書院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東林書院的石牌坊、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三公祠、東西長廊、來複齋、尋樂處、心鑒齋、小辨齋、再得草廬、時雨齋、道南祠、東林報功祠等主要建築,均顯現明清時期布局形制與鼎盛時期風貌。顧憲成曾撰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后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此聯現懸於依庸堂內。
和韻(明)
東林書院
性善已聞推孟子,道名端為闡中庸.
春生絳幄橫經坐,寒壓橋門立雪從.
遺址久蕪今復振,今人千載仰高風.
游惠山山詩(清) 康有為
少讀明學案,傾仰在東林.
高顧抗崇節,千仞振芩岑.
舉業論才事已衰,行間正氣尚崔巍.
亡明未是東林罪,為有書生作黨魁.
顧憲成
高攀龍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清廷下詔,將全國的書院改設為學堂。1902年5月,東林書院改為東林高等小學堂,於同年十月一日正式開學。由陶雲祖任總耋。不久由東林書院最後一任山長陶世鳳繼任。以後歷經校名更迭,沿存至今。東林這方古老的學苑沃土,在讀書、求實、關心國事的精神鼓舞下,走出了大批著名學子和拔尖人才。如無產階級革命家秦邦憲,著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陳翰笙,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著名作家、學者錢鍾書,著名中國音樂史學家、民族音樂家楊蔭瀏,中國工程院院士季國標、侯芙生,美國人工智慧專家錢天聞、經濟學家王寅生、數學家孫克定、計量學家王世瑄,運動健將惠均、丁玲玲等等。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在各自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為國家、為無錫、為東林增光添彩。
宜興紫砂歷史悠久,始於北宋,盛於明清,歷代紫砂藝人在細心觀察和研究社會現象及自然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國傳統畫和古代陶器、添器、玉器、秦磚、漢瓦、磨鏡瓷器等傳統工藝美術品的藝術特點,從而設計和發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壺造型,並形成獨特民族風格和藝術特點,而宜興紫砂陶土的獨有性,讓宜興成為除景德鎮(瓷都)以外名揚內外的陶都。
2007年,東林書院和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紫砂藝術陳列室,定期邀請紫砂高級工藝美術師及紫砂收藏鑒賞家到現場,舉辦開展各類紫砂文化交流活動;為紫砂藝術創作者與紫砂愛好者、收藏者之間搭建提供學習紫砂、交流紫砂、展示紫砂、鑒賞收藏紫砂的溝通平台。
紫砂壺不僅聚集了手工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心血結晶,更體現了手工匠人對紫砂壺的理解與期望。雖然紫砂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但作為中國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聯繫在一起,成為受人青睬的國粹和重要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泱泱中華,教化綿長;煌煌天河,群星璀璨。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教育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書院,在中國教育史長河中則一度是滔滔主流,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書院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了讓大家更多的知道書院,我們陳列了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東坡書院等幾座中國著名書院的介紹,希望大家對書院的傳統及其精神有深入系統的了解。
清末受西學東漸影響,中國教育步入近代化進程。按照規定,“因府州縣鄉邑,公私現有之書院、義學、社學、學塾,皆改為兼習中西之學校,省會之大書院為高等學,府州縣之書院為中等學,義學、社學為小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東林書院應旨改為“東林高等小學堂”。以後歷經校名更迭,沿存至今。
書院珍藏有自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東林學子早年影存。經專家鑒定,照片成像質量較高,均使用進口座機,察司、天賽等德國鏡頭拍攝,底片使用玻璃葉片。部分照片裝裱精良,使用進口卡紙封底。
回顧歷史,信感自豪,暢想未來,為建設文化無錫作出新的貢獻,是乃此展覽之旨也。
無錫東林書院,宋朝“楊時講道處也”。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書院重修,本邑顧憲成偕弟允成、同鄉高攀龍、安希范、葉茂才、劉元珍,及武進薛敷教、錢一本講學其中,時稱“東林八君子”。八君子為官清廉,銳意圖新。凡正俸以外的“羨餘”,或上繳,或救災,決不入私囊。要求革除朝野積弊,振興吏治。八君子憂國憂民,敢言直諫。雖“居水邊林下”,卻仍“志在世道”,“講學之餘,往往間或議及朝政,裁量人物”。他們不但開創了一代自由講學風氣,更是開創了文人講實學、重實用、議朝政的先河。
石牌坊、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道南祠
公交10、15、19、21、23、30、57、722、712、211路在東門下車,沿解放東路向西。
公交722、501、75在東林廣場下車,沿解放東路向西。
公交15、57、701環、55、712在東林書院下車,下車即到。
東林書院火車站步行15分鐘,遊玩時間1小時,7:00~17:30開門。
2020年2月,為表達對廣大醫護人員的感謝,自景區恢復開園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及配偶和子女實行免費入園政策。
2021年8月,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產品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