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易學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中國易學:一般指: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中國易學:一般指: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卦象符號出現遠早於甲骨文 故被視為有據可考的中國“文化之源”
“周”字有兩種解釋:一說指周朝 一說指有周密 周遍和周流之意
日本和朝鮮等國曾普遍採用書中內容起年號 如“明治”“大正”等
中文名:《周易》 作者:殷旵 編著
類別:哲學、宗教 價格:¥10.00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229019426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頁數:255
開本:64開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簡介:《周易》的智慧如清泉,綿遠流長,汲之不盡。古詩云:“鴛鴦綉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這本書卻撩開《周易》神秘的面紗,把鴛鴦與金針和盤托出。裝幀:平裝
本詞條內容尚未完善,歡迎各位 編輯詞條,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
目錄
1背景
2形式結構
3三易
一說
二說
4功能
5內容
6解說
7當代相關研究
8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
9專家點評
10妙語佳句
《周易》 - 背景
《周易》帛書
《周易》帛書圖冊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每卦有卦辭,每爻有爻辭。卦辭與爻辭是經文,稱為《易經》,後人對卦辭和爻辭進行說明、解釋,甚至加以發揮的文字叫做傳文,稱為《易傳》(又叫《十翼》,意思是《易傳》十篇文字,是“經”的羽翼)。現存的《周易》10卷,由《易經》、《易傳》兩部分組成。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體系的中國字,但《周易》的卦象符號的出現遠早於甲骨文,所以也可以將《周易》視為有據可考的“文化之源”。
易卦產生於何時?易傳為何人所做?至今仍眾說紛紜。傳說成書於周朝。也有傳說認為是伏羲畫卦,文王做辭而成,但追溯其源,在夏、商二朝的占卜書《連山》、《歸藏》中,已經有八卦陰陽爻出現,而這也就是《周易》陰陽學說的起源和基礎。時至今日,《連山》和《歸藏》早已亡失。《傳》包含解釋卦辭、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傳說為孔子所做,據歷代學者研究,大抵是戰國、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古今學者一般都認為八卦哲學為周人哲學是無可置疑。但是,對於《周易》的寫作時代,仍然有不同看法。有西周初年說,也有西周末年說,甚至有戰國初年說。
關於《周易》的書名, “周”字有兩種解釋,一說“周”指的是代名,即周朝;另一種解釋,“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的涵義,也就是說它理論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天師後裔、易經專家張金華云:《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周易》 - 形式結構
作為占筮之書,《周易》在形式結構上比較特殊。全書分《經》、《傳》兩部分。《經》以八卦兩兩相覆,得六十四卦。卦有六爻,爻分陰(--)、陽(—)。《經》文以“九”表示陽爻,以“六”表示陰爻。六爻的順序是從下往上數,依次是“初六、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六”。每卦包括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較簡單,一般作說明題義之用。爻辭是各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各爻一般依據內容的時間先後或邏輯層次安排。卦爻辭中又分筮辭與非筮辭兩類。筮辭是占筮的內容和占筮結果的記錄;非筮辭是作者的理論說明。非筮辭在全書中分量較少,但在表現作者的思想、主張方面則很重要。
《周易》 - 三易
一說
“易”字有變易、簡易、不易三層涵義,所謂變易,就是概括、窮盡了萬物變化的規律;所謂簡易,就是用最簡明、最根本的道理來解釋、駕馭變化萬千的大千世界;所謂不易,就是揭示的規律具有最本質的特徵,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二說
《周易》 - 功能
預測只是《周易》中的一個小道,所謂“技之未者也”《史記·日者列傳》中,司馬遷用他的鐵筆寫道:“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勾踐仿文王八卦以破亂國霸天下”。可見,易經,彌綸天地,包羅萬象,超越時空,亘恆萬代,無古無今,無大無小“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周易》 - 內容
八卦
八卦圖冊
《周易》的內容十分豐富,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上自帝王將相的治國之道,下至平頭百姓的處世做人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講陰陽八卦學說的《周易》,究竟是一部什麼書呢?有人說它是一部迷信的書;有人說從哲學思想來看,它具有樸素的辯證法;還有人說,從史籍來看,它是我國最早的經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一部古代典籍。
早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客觀情況和規律性缺乏認識,因而產生宗教迷信。這正如恩格斯(1820-1895年)所說的:“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於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錯誤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當時人們是根據神靈的啟示來判斷吉凶的,而傳達神靈啟示的手段是占卜。
進入階級社會之後,占卜逐漸成為一門專業,從事這門專業的人叫做“卜人”或“筮者”。這些搬神弄鬼的卜人,把他們積累的經驗編輯成書,以便翻檢和傳授。在夏朝時已有《連山》,在商朝時已有《歸藏》,在周朝時已有《周易》。從這方面來說,《周易》是屬於求神問卜的迷信書籍。
中國商代的甲骨文刻片
中國商代的甲骨文刻片圖冊
但是,在《周易》這部書中,它吸收了當時自然科學上的天文歷算的成就,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複雜現象,並對這些現象做出解釋和說明。因此,《周易》不僅僅是一部宗教迷信書,而是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其內容涉及到天文歷算、地理、生物、倫理、道德、哲學、政治、歷史等諸多方面。它還有許多有價值的方法論思想(如簡單性原則、相似性原則、循環原則以及穩定與不穩定、無窮演化的思想等等)。
在哲學上, 《周易》把人們在自然中經常接觸的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的八種物質,作為產生世界萬物的根本。其中又以天、地為最根本,其他六種是天地產生的。所以說,《周易》是以八卦構成的。所謂八卦,即是象徵構成物質世界的八種成分:天(乾)、地(坤)、雷(震)、風(巽)、水(坎)、火(離)、山(艮)、澤(兌)。其本源是所謂“一”,由“一”自身的變化而發展為“八”,天、地等八種東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而產生宇宙萬物。這就是說,由“一變”生“二”,“二變”生“三”,“三變”成“八”,“八卦”發展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發展為三百八十四爻。
用物質性的東西來說明萬物生成,這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在《易傳》的作者看來,“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序卦》),人直接是自然產生的,所以,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也應是統一的。《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這就是說,在大自然中,天(乾)、地(坤)與雷(震)、風(巽)、水(坎)、火(離)、山(艮)、澤(兌)諸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人倫的社會關係中父母與自己子女之間的關係。《易傳》在對客觀世界的變化做出解釋時,使用了“乾坤”、“陰陽”、“剛柔”等範疇和命題。《易傳》和《繫辭》認為,天地間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所謂“窮”,就是事物發展到頂點,“變”就是由頂點向反面變化,“通”就是變為反面之後又開始新的發展,“久”就是說明有這些變化過程之後才能長期存在下去。這是發展了《易經》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老子畫像
老子畫像圖冊
它用變化來觀察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反相成,並認為某一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會過渡到“物極必反”的對立中去,這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對於《周易》的辯證法,郭沫若(1892-1978年)給予高度的評價,他在《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中說:“《易》的出發點原是一種辯證觀。”在《周易之製作時代》中指出:“從《易》的純粹的思想上說,它之強調著變化而透闢地採取著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在中國的思想史上的確是一大進步。”
《周易》把“道”作為宇宙的本體,如履卦九二爻辭:有“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隨卦九四爻辭:“有孚在,道以明,何咎。”這裡所講的“道”,就是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十翼”對於《周易》所提出的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可以說是理解得很深刻,發揮得很透徹的,超越了《周易》作者的水平。《繫辭》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第十一章:“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是說,“道”可以產生出陰和陽來。第二章:“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說,由陽和陰自己配合和相互配合,就進一步產生出以乾象徵天,以坤象徵地等八種物體來。從而人事的是非得失、吉凶禍福,也都相伴隨而發生,相伴隨而發展,以至於天地之間的一切無不具備。
五星占帛書
五星占帛書圖冊
《周易》提出了“道”,但沒有展開對“道”的闡述,老子在《道德經》中加以闡明,併發揮了自己的看法。什麼是道?按《道德經》的說法,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為物,惟恍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用通俗的文字來表述“道”的含義,可以說,道是制約天地萬物存在、發展、變化狀態的,恆久穩定的、不可輕易改變的規定性。如果我們透過《周易》身上層層籠罩的“迷霧”,就可以發現, 《周易》的確可以稱為探索大道的著作。我們理解,凡是能稱為“道”的東西,應具備如下特徵: (一)不可改變的規定性。(二)恆久性。(三)廣泛的適用性。在這三個特徵中, “不可改變的規定性”與“恆久性”已被《周易》研究的歷史所證明。
至於“廣泛的適用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中說:“易之為書,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數,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真實地說明了一種現實存在,即《周易》可以和許多的、表面看來幾乎不相干的領域發生密切的聯繫(以中醫為甚)。如果進行稍微深入一些的研究就會發現,《周易》與許多領域的聯繫並不是機械的、牽強的,而是圓通的、有機的。不僅如此,《周易》還被奉為許多領域的指導思想,不但從哲學的高度,而且從實踐的方法的基礎層面,有力地指導人們的各種實踐。《周易》思想“廣泛的適用性”是無法辯駁的。
《周易》 - 解說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傳》,共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繫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統稱“十翼”。舊說它們是孔子輔《易》之作。近代學者多認為它們非一人一時之作,雜出於戰國、秦漢間人手。《彖》與《象》中的大傳(解說卦辭部分),主要是宣揚儒家政治、倫理、修養等觀點的。《象》中的小傳(解說爻辭部分),強調爻位說,是為尊奉君位而作的。《繫辭》與《文言》是前人解經遺說的輯錄。《繫辭》上下兩篇,是《周易》的通論,以論述《周易》的義蘊與功用為主,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闡述宇宙事物間的矛盾與發展,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觀點,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觀的論述。《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內容只是借解說卦爻辭來提出一些觀點,供統治者借鑒。后出的《說卦》收錄了漢初經師的“卦象”、“卦德”說;《序卦》和《雜卦》是對卦義的兩派解說。以上這些,都是早期對《周易》的解說。
在以後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自漢至宋,說《周易》者有所謂“兩派六宗”:“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房)、焦(贛),入於譏祥;再變而為陳(摶)、邵(雍),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庄,一變而胡瑗、程子(頤),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經部·易》)其實,這許多“派”和“宗”,大都是“援《易》以為說”,合於《周易》真義的並不多。北京圖書館藏王弼《周易注》宋刻本。舊注比較通行的有阮元校勘《周易註疏》本、李鼎祚《周易集解》本。新注有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通義》、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等。
《周易》 - 當代相關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們對《周易》認識不清,常把《周易》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周易》研究逐漸興起。1984年全國第一次周易學術討論會的召開,促進了周易研究的發展。之後,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為周易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0年8月,中國第一個周易研究會——安陽周易研究會成立,標誌中國周易文化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周易》研究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並影響和震撼了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周易已經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同,學習周易更是不乏其人,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國外的一些中國文化愛好者,均對周易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據2012年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發起和編撰的《中國傳統文化名家大典--易學卷》收錄,當代知名周易學者、愛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統地展示了當代易學研究成果,介紹了中國當代易學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偉華,唐明邦,廖墨香,李書有,張志春,曾仕強等老一輩學者,同時也收錄了象梁惟朝,裴翁,謝金龍,毛傑,周漢輝、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學者,是當代易學研究領域具有權威性的人物辭書,更是周易研究的時代鑒證。
《周易》 - 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
1、選對行業。俗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周易》可以幫助人們審時度勢,經營自身,經營人心。
2、選好項目,要事預測,先選好正確的事,然後才是正確的做事,充分利用八卦六爻之信息。
3、方位正確,細選市場,選吉祥方位。
4、易道廣大,無所不包。中國傳統管理思想體現在社會政治,軍事,經濟,工程建設等諸多領域,豐富多彩,它們的共同源頭和理論前提,就是《周易》。
5、具體體現在企業管理方面,首先是用人。以人為本是一切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的目的和前提。
6、一個企業,一個公司。和人一樣,必須有他的風格,形象和色彩,風格之在於企業,首先是環境布局(即風水)環境布局頗大程度上在於鮮明而適當的色彩以襯托企業形象。
7、總之,《周易》於經營管理,前者著重於對外,後來著重於對內,一內一外,體現《周易》一陰一陽之互補。通過互補,達到同步發展。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所在,無事不成。
《周易》 - 專家點評
二十八宿衣箱
二十八宿衣箱圖冊
黑格爾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在哲學史上,他創造了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在西方哲學界享有較高的聲望。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易經》的變化原理與黑格爾的哲學觀點完全相通。而黑格爾的哲學一直影響很大,成就很高。這不是偶然的現象,原來這位西方哲學家也在研習中國的《易經》,運用中國的《易經》。
這位大哲學家在他的自傳中承認,他所創造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正是得自《易經》的啟發。並且在《哲學史講演錄》上,讚歎《易經》,他感慨地說:“《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
據說,這位西方哲學家後來曾經感嘆地說,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完全學透中國的《易經》!
物理學家牛頓(1642-1727年)以力學三大定律聞名於世。而恰恰就是這位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對於自己發明的力學規律,始終解釋不了行星繞日運動的第一推動力問題。於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只能違心地把行星繞日運動的第一推動力說成是上帝給的力。
1972年10月2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中說:“牛頓力學已被量子力學代替了,在量子力學中有條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測不準定律’。”李政道指出,這個原理與《易經》及老子學說有相近似的地方。
漢·干支五行骨籌
漢·干支五行骨籌圖冊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念過《易經》,對於世界萬事萬物互相聯繫變化的觀點、陰陽互變的原理、陰陽互補等問題,在他的腦海中比較透徹分明,64卦的變化(如否極泰來)啟發他與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宙守恆定律,而發明了強弱相互作用條件下的宇宙不守恆定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在學習《易經》以後,對奇偶性不滅定律也產生了懷疑。
目前,中國的科學家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宇宙物質成因學”。發明者是在破譯了伏羲古太極圖,完成了拉普拉斯到愛因斯坦的統一理論,提出了嶄新的科學系列理論。這一突破,將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學理論的基礎,對當今世界一系列科學觀念進行一次總體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總的來看, 《周易》最主要的功用是運用那些知識和義理,來預測自然界、社會和人本身的信息。《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不僅系統地記載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和醫學方面反映出來的、潛藏的,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信息,同時還有預測信息的寶貴方法。可以說, 《周易》是我國預測學、決策學、信息科學的起源和基礎。在當今世界學術界,被譽為“宇宙代數學”、“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自古以來,《周易》都以其玄妙而神秘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用硃砂書寫著符咒的陶罐
用硃砂書寫著符咒的陶罐圖冊
據說孔子晚年很喜歡研究《周易》,由於他多次翻閱竹簡,把串連著書簡的皮帶子弄壞了三次(“韋編三絕”)。孔子自己說過: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就是說,讓我多活幾年,如果50歲時就學習《周易》,便可以沒有大過錯了。司馬遷也說過:“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
歷史上許多帝王為確保社會統治的安定性和穩固性,除了自身及周圍的文武大臣紛紛求助《易經》,並以《易經》為治理天下的學問之外,甚至連朝代名稱也求助於《易經》。
除了朝代的命名,我國及其他東方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帝王們還普遍採用《易經》起年號:如蒙古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採納漢族官僚劉秉忠的建議,改國號為“元”,他是根據《易經》的《乾、彖》中“大哉乾元”的含義取意。又如明朝的“明”字取自《易經》中《乾、彖》“大明終始”之義。大明為日,而日又是宇宙間主宰光明之物,日月如天,故取朝代名為“大明”。
《易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源流,也是整個東方文化的根基。
以地處彈丸之地的島國日本為例,近代能以富強的經濟地位雄踞東方,並且能以舉世矚目的民族凝聚力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自強,其中全賴明治維新運動,由此奠定了國家民族走向富強的基點。而“明治” (1868-1912年)這一年號,也取自於中國《易經》的《說卦》: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響(向)明而治。”所以在日本明治期間,全國上下掀起學易高潮,甚至提出有名的:“不知《易》者,不能入閣”的組閣原則。
此外,日本的年號“大正” (1912-1926年>,也是取自《易經》的《無妄、彖》:“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昭和”年號,又是取自於中國的《書經·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除了日本外,眾所周知的還有韓國以太極圖為國徽等等。
《周易》作為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論述辯證法的經典,至今仍有它的生命力。它是中國以及世界一份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化歷經風雨,連綿數千年,一脈相承以至今日,其極強的生命力與其發源階段就具備的優良素質有關。在這個方面,《周易》功不可沒。
《周易》 - 妙語佳句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觀貞無咎。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 新浪:中國傳統命理學:《周易》與風水概述,2004年12月24日 引用日期:2010-11-14
^ 中華文化信息網:《周易》 引用日期:2010-11-14
^ 中國易經研究會:話說當代周易堪輿文化研究 引用日期:2014-03-14
^ 中華文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