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世的結果 展開

罕見姓氏

是一種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世姓也是為一罕見姓氏,分佈廣泛

基本介紹


世[罕見姓氏]
世[罕見姓氏]
世[世、卋,讀音作shì]

遷徙分佈


世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其中包含有古錫蘭僧伽羅王朝王子的後裔子孫,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六百十一位,以咸陽、晉江為郡望,今族人主要分佈在福建省、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以及零星分佈於海外一些國家。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出姬姓。據《姓氏考略》云:“衛世叔氏之後,去叔為世氏。”《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此則系出姬姓。”顯然是黃帝後裔。

源流二

源齣子姓。據《孔子家語·本姓解》云:“宋父周生節子勝,其後或以為氏。”宋微子後裔有世氏、孔氏。故世氏系齣子姓。追根溯源,也是黃帝後裔,因為宋微子是黃帝後裔。

源流三

源出祖姓。又云:“黃帝臣大封玄孫世吾為司馬,其後以為氏。”此當以祖輩名字為氏。

源流四

源於僧伽羅族,出自明朝時期古錫蘭僧伽羅王朝王子葛力生夏刺·昔利巴交刺惹,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僧伽羅族,源出兩千五百餘年前游牧於北印度地區的雅利安人(拉丁人種、伊朗人種、印度人種的祖先),有一支遷移到了印度洋上的錫蘭島,建立了僧伽羅王朝,信奉古老而原始的印度婆羅門教。世氏一族原為外夷錫蘭國人,因此對中國的“風水之說”所形成的民俗忌諱不太在意,故而選擇該地為世代墳塋營造之地。

源流五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大夫世鈞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風俗通》中記載:“世,姓,出秦大夫世鈞。”
在世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世氏、鈞氏、軍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稱世氏正宗。

得姓始祖


世鈞、葛力生夏刺·昔利巴交刺惹(世利巴來那)。

郡望堂號


郡望

咸陽郡:咸陽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在涇渭之交營建宮城,並遷都於此。因“地處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中經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直至西漢初年,這裡作為戰國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將咸陽解讀為中國第一帝國都是當之無愧的。嗣後,歷經西漢、新、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陽因毗鄰京城長安,而被當作京畿之地和塋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陽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作為溝通中原和西部邊疆的交通孔道,其軍事戰略地位仍然相當顯著。如今,在西安-咸陽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戰略框架下,一個具有重要經濟戰略地位的大都會城市帶正在崛起,咸陽作為西安的後花園,它的建設和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咸陽境內的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商王朝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國周朝,以豐、鎬為中心,周圍分佈有戈、秦等國。周顯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在秦國全面建立了郡縣政區體制。秦統一后,設內史管理都城咸陽,奄有整個關中地區。秦朝末期,被項羽分為雍、翟、塞三國,號“三秦”。市區以西屬雍,以東屬塞。西漢時期在關中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號“三輔”。市境屬扶風、馮翊兩郡,今長武一帶屬上郡東漢時期遷右扶風郡治於槐里(今陝西興平)。三國曹魏時期屬扶風、新平(郡治漆縣,今陝西彬縣)和馮翊郡,西晉屬雍州扶風(郡治池陽,今陝西涇陽)、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長陵設咸陽郡。北朝時分屬雍州咸陽、安定、北地三郡。唐屬京兆府、邠州。五代時期分屬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朝時期分屬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國時期分屬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慶原府的邠州。元朝時期屬陝西行中書省奉遠路及其所屬的耀州、乾州,省直屬的邠州。明、清時期屬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後分屬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專區,北部屬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初,咸陽分屬三原、縣、咸陽分區,1950年合併為咸陽分區,1953年癸巳撤銷咸陽分區,1961年復置,1968年改為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設立咸陽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晉 江:晉江是1980年以前“大泉州”的通稱,即今福建省泉州市。原來的泉州僅指今鯉城區一地,1980年以前,泉州市政府叫晉江地區行政公署。泉州是從晉朝開始中原人士因戰亂搬遷至此,懷念晉地,將居住地的河流命名為晉江,而居住地則因該江得名。歷史上,泉州與晉江基本說的是一回事。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息。泉州夏禹時屬揚州城,周時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為越地。從秦朝到隋朝的八百餘年間,先後屬閩中郡、閩越郡、閩越國、建安郡、閩州等所轄。秦漢時,中原漢族人民逐漸南移,此處初辟蒿萊。公元四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晉人大批南遷,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使泉州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唐朝初年,歸武榮州所轄,唐景雲二年(辛亥,公元711年),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唐朝泉州設置初期,轄晉江、南安龍溪莆田仙游五縣,唐開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與漳州分治,龍溪歸其所轄。唐朝中葉的“安史之亂”給中原造成嚴重的災難,中原人民進一步避亂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泉州進一步繁榮。史載唐大曆年間,泉州“文風大盛”、書院林立,一些著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雲寺、普照寺等,均建於此時。經濟上,泉州已逐漸成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間,已是一個車旅輻輳、商賈雲集,“雲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國際港城,與交州(今越南河內)、廣州、明州(今浙江寧波)並稱為全國四大港口。五代時期,後漢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泉州稱清源郡。後周顯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轄晉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后稱安溪)、長泰九縣。宋朝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公元981年),莆田、仙游兩縣為興化郡,長泰歸漳州,泉州轄晉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縣。北宋時期在泉州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南宋朝廷偏都臨安(杭州)后,泉州成為與廣州並駕齊驅的全國兩大商港。宋景炎三年(戊寅,公元1278年)至元朝大德二年(戊戌,公元1298年)的二十年間,先後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書省衙,泉州改為泉州路。元大德二年改為泉中府,元延佑元年(甲寅,公元1314年)復立泉州分省,泉州成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同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明朝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個布政司,統領各地府、縣。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稱泉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轄晉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縣。清承明制,全國分為十五省,實行省、府(州、廳)、縣三級制,泉州府為閩八府之一。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歸其所轄。泉州府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縣。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廢州府,復縣設道。泉州初歸廈門道,后屬泉州道。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泉州劃為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晉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門八縣。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閩變事件”后成立興泉省,設省政府於泉州,不久即廢,后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1949年9月1日泉州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政區依舊。同年12月,德化縣歸之。1950年3月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德化歸永安專區;9月改為晉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政區依舊;10月德化復歸所轄。1951年1月划晉江縣城關和近郊設泉州市。1955年3月改為晉江專區專員公署。1956年5月撤銷閩侯、永安專區,划福清平潭永泰大田縣歸泉州。1958年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歸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縣歸三明專區。1968年9月撤銷晉江專區專員公署,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歸莆田專區,同時划同安縣歸晉江專區。1971年6月改稱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85年5月撤銷晉江地區,原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體制,轄鯉城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門縣。1987年12月,析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三鎮和祥芝鄉為石獅市。1992年和1993年,晉江、南安相繼撤縣設市。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機構,析原惠安縣所轄的塗嶺、後龍、南埔、山腰和埭港五個鎮及國營山腰鹽場歸其所轄,1997年6月,從鯉城區析出豐澤區洛江區。2000年肖厝管委會改為泉港區。至此,泉州市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泉港、清蒙共計四區三市五縣和一個管委會。

堂號

咸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秦都
晉江堂:以望立堂,亦稱錫蘭堂、泉州堂。

家譜文獻


福建泉州世家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塗門街“大千民藝古玩店”店主許世吟娥處,複印件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台灣漳化世氏族譜·錫蘭人房歷代系,(清)世星垣纂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台灣省漳化縣世氏祠堂。

世姓名人


周有世碩;戰國時秦有世鈞,為大夫;漢朝有世寵,九江尉;南宋有世宸,嘉泰進士;明朝有世家寶,刑部尚書。
世德 1937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副教授.項目監理總工程師,任職於浙江水電高等專科學校。系杭州市職工收藏協會會長、多家收藏組織及收藏辭典顧問。主集銅鏡及中外有關史料,現藏戰國至明清銅鏡四百餘面,含部分珍品。
世姓為一罕見姓氏,分佈廣泛,譬如:現在福建泉州有分佈。
世家寶傳記
綜合篇
世家寶:(?一1394),字觀益,明朝時為河南襄城人。其先祖是蒙古人,本來姓李氏,起初他仕任元朝的官員,因有功勛被賜姓世,官位仕至集賢院【元集賢院掌提調學校、徵求隱逸、召集知名之士,並總管道教、陰陽、祭祀、占卜等事。元初,集賢院與翰林兼國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分立兩院,置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直學士等官,所屬有國子監、興文署。明廢。】大學士。公姿態相貌豐滿高大,善於言談理論,他的性情剛強果斷,有謀略才,飽讀詩書,諳熟兵法,文武兼備。在元朝至正末年(1341--1368),以集賢院大學士(朝廷大臣)的名譽,鎮守膠東【膠東半島也稱山東半島,中國三大半島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半島。有大,小山東半島之分。小山東半島指的是膠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大山東半島是壽光小清河口和日照嵐山口與嵐山頭蘇魯交界處的綉針河口兩點連線以東的部分。位於山東省膠萊谷地或膠濰平原以東的小膠東半島地區,包括山東省的文登市、榮成市威海市煙台市乳山市海陽市萊陽市棲霞市、蓬萊市、長島縣龍口市招遠市萊州市萊西市、即墨市、青島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高密市昌邑市安丘市等共有28個縣及縣級市、區,今有1600多萬人口】、登州【唐武則天時置,治所在牟平(今屬山東),神龍年間遷蓬萊,明清登州府治所仍在蓬萊】、萊州(萊州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萊州灣,明升萊州為府,轄二州五縣)諸郡。
洪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朱世珍之子)元年 (戊申,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即位於應天府(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建都南京。同年命徐達為征北大將軍,統兵25萬北伐,八月攻佔大都(元都北京),元朝滅亡。徐達審時度勢,知己知彼,料敵先機,用兵如神,是此戰獲勝的重要因素。當年忽必烈令伯顏率軍20萬滅亡南宋,僅過百年,朱元璋令徐達將其逐回大漠,也是率軍20萬,不知是不是歷史的巧合。此次戰爭的勝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確立了明朝對全中國的統治。此役更是打破了歷史上由北向南統一的公式,可謂千古奇功。先是朱元璋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統率全軍;以常遇春為副將軍,另以參將馮勝、右丞薛顯、參將傅友德各領一軍,全力北伐。朱元璋再三申明軍紀,告誡出征將士,北伐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蒙元暴政、解除人民痛苦。隨後還發布了由宋濂起草的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對中原地區的廣大漢族人民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檄文還表示,對於蒙古人和色目人若願為新皇朝臣民,則與中原人民一樣看待。當明朝兵將到達山東,徐達遣參政傅有德攻取萊州,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五日(丙子),世家寶率僉院王世 龍都事唐宜等以所鎮守城池投降,朱元璋讚賞他的善舉,初授世家寶為大理寺少卿。開國后百廢待興,急需治理國家的棟樑之材,為了穩定政局,在用人政策上,也做了相應地調整。"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被朱元璋運用得嫻熟自如,不少元朝舊臣都被朱元璋這些頗有"以德報怨"色彩的民族政策感動了,紛紛來降,而朱元璋也恪守了諾言,對元朝在各地的部分官員仍多以原官受職。朱元璋在江南與群雄抗爭的過程中,即沿襲元朝舊制,設中書省總理政務,下轄四部,掌錢穀、禮儀、刑名、營造諸務。建國之後,朱元璋命李善長等議建六部,以分理庶務。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六部,原則上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
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八月九日,中樞省奏定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設尚書(正三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正六品)、主事(正七品)。同時任命滕役為吏部尚書,樊魯璞為侍郎;前司農卿楊思義為戶部尚書,少卿劉誠為侍郎;錢用壬為禮部尚書,世家寶為侍郎(明朝首任);陳亮為兵部尚書,朱珍為侍郎;周禎為刑部尚書,盛原輔、張仁為侍郎;單安仁為工部尚書,張文為侍郎。朱元璋又在奉天殿召見六部官,告諭道:我肇基江左,軍務繁忙,官制未備。今令你們分任六部。國家之事,總之者中書,分理者六部,至為要職。凡諸政務,須竭心為我經理。如有乖謬,貽患天下。不可不慎。
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七月初一日,升遷世家寶為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明代為正二品)。十一月十八日因事獲罪,被貶為廬陵縣(現在江西省吉安市)知縣;沒過多久,奉詔還朝,任命為兵馬指揮使司副指揮(官階正三品)。
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年)九月,改任世家寶為兩浙鹽運使司同知(為主要產鹽區主管鹽務之官的副職)。
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升遷世家寶為臨安【洪武十五年,改臨安路為臨安府,府治由通海移遷建水州(今雲南建水縣),屬雲南布政使司】首任知府,任期屆滿,皇上准許他辭官還鄉。后又奉詔至京師,奉命到廣東省興寧、長樂二縣賑災,所活民眾甚多。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癸巳)卒於家。葬於襄城縣東四十里驀(mo)嶺西崗上。
世家寶的兒子叫世寧,以軍功封授為泗州【鳳陽府泗州直隸州管轄,明朝官方認定此地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民國元年(1912)4月,泗州更名泗縣,直屬安徽省】鎮撫司鎮撫【鎮撫司長官,官階正五品,釋義為安撫。鎮撫司,官署名。元、明均於諸衛置鎮撫司,設鎮撫等官。明錦衣衛所屬有南北鎮撫司。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錦衣衛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