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法
遺法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這是玄奘法師的話:我希望,從遠的來說是能夠完整地繼承釋迦牟尼佛他的教法、能夠讓一切眾生都超出輪迴。“遠紹如來”,繼承如來的佛法;“近光遺法”,就近的來說,我希望能夠將佛教發揚光大、廣度眾生。
(1).前代遺留下來的典章法則;(2).留傳下來的方式、方法;(3).指前代傳下的法書和書法藝術準則;
(4).指前代傳下的佛法;(5).中醫治法之澀精止遺法。
(1).前代遺留下來的典章法則。《漢書·藝文志》:“周 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又為 鄭 衛 所亂,故無遺法。”唐柳宗元 《塗山銘》:“是以 周穆 遐追遺法,復會於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明劉基 《公朝於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至於天子之守,則有先王之遺法焉。”
(2).留傳下來的方式、方法。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漢 末喪亂,其灋中絕,馬先生 紹而作焉。今指南車,馬先生 之遺灋也。”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齊民要術》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漬鴨卵。今 吳 人用虎杖根漬之,亦古遺法。”金 元好問 《蒲桃酒賦》:“意天以美釀而飽予,出遺法於湮埋。”楊樹達 《古書疑義舉例續補·據古人當時語氣直述例》:“據此,則 史公 所述固古史記言之遺法也。”
(3).指前代傳下的法書和書法藝術準則。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於焦山之下作長句以寄》:“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明 文徵明 《龍茶錄考》:“晦菴 評 蔡 書,謂歲有蚤暮,力有深淺,公書至是蓋無遺法矣。”
(5).中醫治法之澀精止遺法
澀精止遺法,具有固精止遺,溫攝下元之功,主要適用於腎虛失藏,精關不固,或下焦虛寒,腎氣不攝。膀胱失約,以致遺精滑泄、尿頻、遺尿等證。常用固攝止遺葯與溫補腎氣葯配合成方,葯如沙苑蒺藜、芡實,蓮須、龍骨、牡蠣、桑螵蛸、益智仁、肉桂、附子等。代表方劑如固精丸、縮泉丸。
固精丸(《醫方集解》)
[組成] 沙苑蒺藜、芡實、蓮須各60克 龍骨、牡蠣各30克
[功用] 收澀固精。
[方義] 遺精之證,病屬下焦。下焦為肝腎所主,一系腎虛失藏,精關不固;二系肝虛失養,疏泄太過,故遺精滑泄。因腎主藏精,腎虛則精不藏;肝主硫泄,虛則疏泄太過,肝腎兩虛以腎為主發為本病。治宜補養肝腎,收澀固精為法。故方用沙苑蒺藜之味甘性溫,歸經入腎走肝,補腎壯陽,益
肝助疏使其腎壯而封藏,木靜而風恬為本方之主葯。遺者澀之,龍骨、牡蠣潛陽固澀;蓮須更為澀精要葯,合用協助主葯補中寓澀為本方之輔治藥物。遺精之證多兼神志不寧或多夢,故配入蓮子清心安神以作協治。腎虛之病多因脾虛不能制約(土不制水)故配芡實健脾固腎,合而用之,成為滋補固腎澀精之強壯方劑。
[臨床運用]
(1)固精丸是治遺精的常用方劑之一,本方的特點是:既不偏寒,又不偏熱,平補收澀,方葯的功能緩和,臨床運用可靈活加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若兼寒者,可加肉桂、附子;若兼虛火者,可加知母、黃柏;若兼失眠者,可加酸棗仁、柏子仁等。
(2)本方雖系治遺精的專方,但與縮泉丸合用,對遺精、遺尿均有療效。
[方歌]
固精丸中芡蓮須,龍骨牡蠣與蒺藜,
蓮糊作丸鹽湯下,夜寐不夢精不遺。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