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孫家店村的結果 展開
- 遼寧東港市十字街鎮下轄村
- 山西天鎮縣卅里鋪鄉下轄村
孫家店村
山西天鎮縣卅里鋪鄉下轄村
孫家店村民居址在北緯40°18′47″~40°19′19″,東經113°57′58″~113°58′32″交匯處,海拔1020米~1035米。距縣治西南15公里。西南和康小屯相距1.8公里,正南上高牆框2.5公里,東北和高家店相鄰1.6公里。1990年測定村域總土地13527畝。
孫家店地屬傾斜沖積平原發展區,村南沖溝發育,匯聚成村西、東兩條大溝向東北延伸。村域北部地表岩性為湖相沉積物,岩層顆粒較細,蒸發強烈,形成鹽鹼下濕地。整個轄域南高北底,縱坡2%左右,村域中耕地10712畝,佔總面積的79.2%;交通用地173畝,佔1.3%;水域灘塗面積900畝,佔6.7%;未利用土地869畝,佔6.4%,其中荒草地519畝;林地333畝,佔2.5%;居民居址525畝,佔3.9%,園地15畝,佔0.01%。
屬平川區鬆散岩類孔隙水區中傾斜平原中等、強富水區亞區的中埋、中等富水小區,又和古河道虎溝復域。村南0 ~100米內主要含水層有兩個,第一層埋藏20至30米,厚5至10米,含水岩性為砂卵石;第二層埋藏在35~45米深,厚5至8米。含水岩性以粗砂含礫石為主,富水性在3~10噸/時·米之間。
村北沖積平原為淺埋的弱中等富水區,淺層鹹水集中埋藏在0~20米之間,以湖相地層為主,地層岩性為粘土或亞粘土,地下水礦化度1.0~2.3克/升。中層淡水含水層埋藏在15~20米,25米~30米,40米~45米之間,以砂層為主,單位涌水量不超3.00噸/時·米。
屬平川中溫半乾旱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多集中七八月份最多,佔116毫米。年均日照總數2836小時,年平均氣溫6.8℃,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大於等於5℃,初日為4月9號,終日為11月21日,無霜期128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是秋旱和秋霜。
母質有灌淤土和沖積物。土壤屬栗褐土和潮土,亞類有栗褐土性土、鹽化潮土、鹼化潮土、沼澤潮土。有機質含量小於0.6%或0.6~0.8%,全氮含量小於0.05%,個別地塊0.05~0.065%,速效磷含量5~10ppm,東北部地塊10~20ppm。速效鉀50~100ppm。
以糧為主。傳統有穀子、黍、糜、高梁、馬鈴薯以及大麥、黃豆、豌豆、黑豆、葵花、菜籽、胡麻、白麻,特殊品種黃落子。蔬菜有元白菜、白菜、韭菜、胡蘿蔔、芥菜、蔓菁。耕地10712畝,糧田7570畝,總產糧182萬公斤,畝產240公斤。種甜菜2000畝,蔬菜、瓜類1000畝。大田蔬菜有青椒、蔥頭、西瓜、香瓜。
傳統養殖首為役用,次為肥類,再次為食用。役畜以騾子、牛、驢為主,亦有馬。小畜禽有豬、羊、雞、狗。存欄大牲畜962頭,有豬1080頭,羊180隻。牛多,且為菜牛,個別戶有奶牛。仍有種公畜馬、驢各1匹(頭)。
村南林木茂盛,多是楊樹,柳、榆很少。庭院有小量杏樹。清末民國年間,有葡萄2架(寧家)。1949年土改時統計大小樹1.2 萬餘株,林地500畝,葡萄2架。傳統形成村內南楊、北柳、懷抱榆,另有三株老古樹;村東一株大柳樹的布局。新中國初,村民多將成樹出售。從1953年起,基本是集體荒灘荒坡造林。1958年為縣水磨口至沙溝護林帶建設村莊之一,境內壓條小葉楊6行,次年又進行補植。1964年後,自己育苗、造林,發展雜交楊,渠旁、林旁、村旁始栽雜交楊大苗。七十年代初,引入優種楊,大搞農田林網,有“千畝方”、“百畝方”,成活率較高。1968年還引植24畝蘋果大苗。八十年代部分樹木隨地到戶,渠路林木仍歸集體所有。1982年至1985年平原綠化中又植栽雜交楊大苗。果園由2戶承包經營。在1994年、1995年,又栽植蘋果2片,367畝,1994年栽仁用杏1片240畝,但保存下來不多。1995年產水果0.1 萬公斤。1997年有用材林300畝,四旁林4450株,18條路、5條渠堤樹20054株。有蘋果等15畝。報國寺遺址處有一棵高20米、樹冠直徑8米左右的古楊樹。
孫家店先人引洪淤地壓鹼、拉砂壓鹼、開渠排鹼等逐步墾殖出7000餘畝耕地。民國年間開渠引用清、洪澆地1500畝。1949年有井14眼,人畜吃用外,庭院種植蔬菜。新中國1952年即購入水車2部汲水澆地。集體化生產後,改灘治鹼成為一項主要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初始打人工井,到1959年達5眼,以水車澆地壓鹼;1965年後,大鍋錐打井。七十年代,一方面打機井擴大水澆地;一方面配合縣專業隊開挖大渠,排水去鹼。到1980年機電井達22眼,水澆地1510畝。八十年代聯產承包后,由縣統一規劃,縣投資打井設備、資金,村(大隊)投工及部分用料,打井治理鹽鹼灘。10年打井22眼。1997年有機井46眼,完好的40眼。地下水開採量可達131.44萬立方米,水地6255畝;當年總供水量126.18萬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63.09萬立方米,人畜吃水5萬立方米。水利達到井、渠、田、路、林五配套。全村固定渠35.75公里,均為防滲渠。
1986年,村內打專井,高壓輸入家戶或飲水點,全村吃上自來水。
村北有排鹼大渠三條;有沼澤灘1片近100畝。村西北1公里處有沼澤灘約40畝。
有豆腐坊5戶,油坊1座,米面加工坊3處,釀醋1戶,電焊2戶,鐵匠1戶。
有理髮2戶,照相1戶,屠宰2戶,蔬菜2戶,肉食2戶,百貨5戶,糧店1戶,煤棧1戶。
村民居址建築在平衍的傾斜平原上,南高北低,相差15米。村址下濕。至清宣統年間,村當街有五道廟,村南有老爺廟2間,大仙爺廟1小間。村西有西廟院1處,有龍王廟、財神廟、馬王廟、眼光爺廟共7間,有東西配房,掛鐘2口,廟院南有樂樓3間。村東有東廟院(稱報國寺)正面佛殿5間,關帝廟3間,東殿二朗神,西殿孤魂廟,南房為觀音廟。至1949年村民存有土房1439間,瓦房358間,人均1.2間。整個村落形成南北東西十字大街,南北東西向小巷相間的布局。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各小隊興建畜圈飼養院10處,有畜圈、飼養室、庫房等120餘間;大隊辦公室、倉庫、加工房等房舍13間。1981年責任制時,飼養院房舍折價歸社員所有,多拆遷。是村社員從七十年代起漸有建新居者。八十年代漸多,且向村南、村東發展。九十年代加快,房舍由土木結構、土頂向磚木結構、瓦頂發展。1997年有住房約1650間,下房、畜棚1200多間。
是村1950年通郵政。1956年通有線電話,有話機1部。1958年有線廣播附電話線通響。1970年通廣播專線。1980年通水泥桿廣播專線。九十年代後期不通廣播。1999年通程式控制電話。2000年有私人話機50部,行動電話10部。
是村有傳統村際道路5條。最晚明初,已有1條為天城通陽高的大路。民國26年(1937)後為天鎮通東雙寨拳石公路所經村莊之一。其餘4條亦可通大車。新中國拳石路成為天鎮至東雙寨的縣級公路。六十年代以來,每天有客運汽車路經是村。七十年代以來,村際道路屢有改造、拓寬、墊平取直等,質量提高。1997年天鎮至雙寨,再到陽高的陳官屯(陳官屯—唐八里)鋪設瀝青路面。每天有客車往返大同、天鎮、陽高。
學 校
有村小學校1所,1至5年級在校學生290人,有教師10人,學校佔地11畝,校舍450平方米。有中學校1所,有初中3個年級,在校生270人,有教師20人,學校佔地11畝,校舍612平方米。
衛 生 村建立合作醫療站,有赤腳醫生1人。有個體醫生3人。
1953年始建,1958年撤銷。1966年恢復。1976年,時有醫生6人,房屋297平方米。八十年代後期有10人,床位5個。配備200毫安X光機1台,心電圖機1台,顯微鏡1台,電動吸引器等。疫病防治、診治、治病甚為方便。九十年代,實行改革,醫生工資不足,業務費不足,醫療等工作受影響。
明代,孫家店為邊軍屯墾駐地。設置不知。清初,村內為牌,有牌頭主村事。乾隆十八年(1753)前後設2牌,有牌頭2人,牌頭和社主主村事。整個清代,仍有軍地,到1949年土改時有軍地名者234畝。中華民國7年(1918)有瘟疫傳入,隨即防疫,死亡不知。8年(1919)為主村,設7閭。村內設村長1人,村警1 人,有閭長7人。18年(1929)大旱成災。村內有10餘戶賣兒賣女。流離乞食者30餘戶。26年(1937)淪陷后,初設偽村公所,下設7閭。偽村長、村副各1人,偽閭長7人。28年(1939)夏季澇,下1個半月連陰雨,成災。30年(1941)設偽甲公所,有偽甲長1人。下分7閭,偽閭長7人。有一貫道組織傳入。34年(1945)9月建立共產黨小組,共產黨員3人。冬季,有共產黨聯大學生20餘人,駐村宣傳減租減息等。又建立共產黨村公所,設村長、農會主任、武委會主任、青救會主任等。搞“二五減租減息”,次年貧民團領導貧苦農民鬥爭地主、富農,分青苗500餘畝。35年(1946)冬天,國民黨設村公所,有村長1人。36年(1947)國民黨發展紅會、黃會、同志會組織,有同志會員7人。設紅會大隊長1人,分隊長等,有會員150人。又成立“三人小組”。是年4月王氏1人給共產黨區小隊報信,被國民黨槍殺。紅會和鄉警活動猖狂,故於8月共產黨天陽支隊1個團,包圍紅會於村中,打死14人,傷13人,使之 投降解散;支隊6位戰士負傷。冬天,共產黨處死紅會頭目2人,震懾被斗戶。37年(1948)4月恢復共產黨村公所、農會等組織。冬季派擔架隊10多人,支援解放大同,後轉入支援解放北平戰役,先後走3個月。1949年春季和平土改,重新分地主、富農多餘土地500多畝,以及房屋、浮財等。劃分階級成份,有貧農96戶,中農117戶,上中農4戶,地主7戶,富農12戶。相繼公開共產黨支部、成立青年團支部、婦代會、民兵中隊等組織。1950年春季頒發土地證。夏季有一貫道謠言傳入,部分民戶夜間站崗防“妖”。冬季有一貫道道徒473人,其中前人、點傳師、堂壇主40餘人,紅會150人,明會95人,黃會3人,均登記,聲明退道退會。同年進行土改複查。1951年相繼依法槍斃一貫道前人3人,獄刑點傳師等7人,各服刑3年。冬季,開展抗美援朝活動,大多數戶捐糧、錢等各二三元。1952年組織5個互助組,次年合併1個常年組,3個臨時組,36戶農民加入。1953年是村為孫家店鄉治地。是鄉下轄李芳山、王家山、魏家窯、高牆框5村。冬,下鄉幹部發動群眾組織農業合作社。1954年1月份,有75戶農民轉初級社,為全縣首批農業社之一。8月15日下午冰雹最大,拳大、杏大,谷黍紛揚,減產15%。1956年轉入高級社,但仍有2戶農民,16畝土地未入社。9月24日至25日凍災,玉米、谷、黍凍死,減產60%。1957年秋,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批判了一些一般性錯誤言論。冬季黨內整風,地主孫氏1 戶以物折抵贓款1萬元,有房20間,銀子15兩,鴉片膏2兩歸公。是年農業社社務幹部19人,脫產的3人。1958年3月份,孫家店鄉撤銷,鄉公所等撤走。是年,高級社轉為公社下屬生產大隊,設10個生產小隊。全村老少到南河堡村慶祝公社成立大會。是年搞深翻土地,大鍊鋼鐵;又成立集體食堂10個,直到1961年春復以戶自炊。是年對五保戶1戶1人,補助現金12元;又出售國家穀草4.5萬公斤。1959年大隊輪流派勞力去孤峰山水庫參加勞動二年多。是年冬,大隊主要幹部去到陽高縣城開會,繼續反右傾、鼓幹勁。1960年部分社員開小片荒地種糧、菜等。是年冬至1961年春,搞5個月革命化運動,社會秩序好轉。1962年冬,改大隊核算為10個小隊單獨核算。同時落實自留地、豬飼料地政策,社員自種耕地擴大到269畝。1963年下鄉幹部幫助以大隊搞清賬、清財、清庫的“三清”工作。1964年3月開始當年經濟“四清”運動,10月工作隊離村。主要搞了清倉庫、賬務、工分等,基本澄清了全大隊經濟相關的問題。1965年9月份,縣派工作隊20餘人進村,開始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稱大“四清”。是年冬至1966年7月,工作隊組織社員學習毛澤東主席著作,學習中央的文件等,增強階級鬥爭的氣氛,對大小隊幹部違法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大小隊幹部退賠“三定”款約0.9萬元。複議階級成份,劃定地主、富農31戶,中農133戶,餘下貧下中農。清理階級隊伍。查出會道門組織人員720餘人次,並新認定戴帽分子11人。是年成立大隊貧農協會。1966年5月1日,刮大風,個別戶煙囪塌,瓦揭。秋,村內“文化大革命”乍起,批鬥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四類”分子10餘人,同時,燒舊書、砸木主、神龕等。有1人因批鬥死亡,后成訟、未果。1967年初,青年社員成立紅衛兵,分為兩大派,其中羼雜了宗族情緒,但未影響生產。是年推廣大寨的評工記分辦法,地富成份者受到壓抑。1968年改大隊管委會為大隊革委會,大隊長為大隊主任,其餘村級黨團、民兵、婦女、治安組織不變。是年,全公社11個大隊代表和社員,齊集是村,隆重慶祝孫家店公社革委會成立,敲鑼打鼓,鞭炮齊鳴。縣有關單位派代表前來祝賀。是年底,次年春,大隊成立群眾專政領導小組,進行清理階級隊伍。地富分子、舊職員等受到群眾衝擊。1969年戰備形勢緊張,民兵營加強了訓練,基幹民兵下發有槍枝。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報刊,關於批判國家領導人劉少奇、鄧小平等人文章。1970年以民兵為主,打主地道1條。又開展憶階級苦,請貧下中農訴苦等“二憶三查”活動。1971年由公社幹部組織批判林彪反黨叛國罪行。下鄉幹部幫助搞“清隊”工作,建設戰鬥村。1972年冬,貫徹縣委落實農村經濟政策意見,社員自留地、飼料地更加明確。1973年8月31日,全大隊社員和公社幹部集會,歡慶“十大”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是年派貧協主席等2人,進駐學校。1974年3月公社幹部給社員傳達批林批孔精神。10月,青年社員在下鄉幹部組織下批林批孔。同月,大隊勞力全部投入改灘治鹽鹼的迭塄挖渠工程,回答學大寨“學什麼,怎麼學”。1975年5月大隊派社員代表公社參加縣城舉行的小靳庄經驗的賽詩會。11月,大隊幹部在縣城參加25天學大寨、趕昔陽的開門整風會議。冬天,組織勞力平田整地。是年有1女大隊幹部提為公社副職。1976年7月唐山地震,村民多在院內搭棚防震。9月,毛主席逝世,公社組織全社各村代表和是村社員,集體進行了悼念儀式。1977年5月13日至14日降溫至—1.6℃,小麥、甜菜多凍。8月13日下午2點多,大風挾雹子,黍子多斷頭。1978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大隊長稱謂,其餘組織不變。1979年,奉上級指示,給11個戴帽分子摘了“帽子”,以社員待遇。七十年代建大隊新式戲台1處。同年冬,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討論《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精神,研究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具體措施。1980年,又組織大隊幹部社員學習討論中共中央批轉的《關於農村工作問題座談會紀要》精神,深入具體研究包產到戶責任制的措施辦法。1981年春聯產承包責任制,493戶社員承包口糧田2000畝,勞力責任田4000畝,每年應上繳承包費3.7萬元。是年以後,連續三年由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中共中央每年的1號文件精神,穩定社員怕變情緒,完善包產到戶責任制一些具體問題。並由2戶社員承包蘋果園。1983年4月28日下午2點至次日早9點,刮東北風,個別戶煙囪倒塌,瓦被揭,甜菜苗、小麥苗被凍。降溫到—1.4℃。1984年改大隊為村,設村民委員會1個,由村民每三年選舉產生。設村委會主任1人,副職2人。其餘村級黨支部、共青團、婦女、民兵連、治保 委組織不變。生產小隊職能消失。是年前後,發動農民群眾打狗,預防狂犬病。1987年村民劉某打傷致死其妻,被處死刑。1990年8月20日晚8時左右,大風9級左右,村內小麥多被倒伏。1991年耶蘇教傳入,有4人信教。1995年秋澇災,房屋多滲漏。馬鈴薯多漚壞。1999年有共產黨員58人,其中女7人,村幹部11人,有村委會主任1人,村黨支部書記、治保主任、會計、記工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