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中國教育思想史的結果 展開

中國教育思想史

第1卷

《中國教育思想史(第1卷)》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培青

目錄

正文


作品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發端
第一節 原始社會的教育傳說
第二節 夏代的教育觀念
第三節 伊尹傅說的教育觀
一、甲骨文字與教育認識水平
二、伊尹的教育觀
三、傅說的教育觀
第四節 《易經》中的教育思想
一、“渙其躬”與“渙其群”――對教育作用與目的的闡述
二、“謙謙君子”――對培養目標的描繪
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對教育教學原則的理解
四、“童蒙,吉”――對早期教育的提倡
五、“閑有家,悔亡”――對家庭教育的認識
第五節 姬旦的教育思想
一、“明德慎罰”“作新民”――對教育作用的認識
二、“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對帝王貴胄教育的認識
三、“德裕乃身”――對道德教育的認識
第六節“六藝”教育與西周貴族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儒與儒家學派
第二節 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教育與人的發展
二、“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三、“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教育自身的
發展規律
第三節 孟軻的教育思想
一、“人皆可以為堯舜”――教育與人的發展
二、“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三、“大丈夫”――理想人格及其修養
四、“深造自得”――治學與教人方法
第四節 荀況的教育思想
一、“長遷而不反其初”――教育與人的發展
二、“明分使群”――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三、“始而為士,終而為聖人”――教育的目標
四、“始乎誦經,終乎讀禮”――教、學思想
第五節 《禮記》中的教育思想
一、《大學》
二、《中庸》
三、《學記
四、《樂記》
第六節 《易傳》中的教育思想
一、生生不息的社會與教育
二、“睽”與“感”的教育方法論意義
第七節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與歷史影響
第三章 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墨翟與墨家集團
第二節 墨翟的教育思想
一、“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教育與社會發展
二、“兼士”――教育目標
三、“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教育內容
四、“雖不扣必鳴”――教育方法
第三節 後期墨家的科學技術成就和教育理論貢獻
一、自然科學教育和成就
二、教育理論貢獻
第四節 墨家教育思想的特點、意義與啟示
第四章 先秦道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道家學派
第二節 老聃的教育思想
一、“道法自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為道日損”――對學習與求知的要求
三、“反者道之動”――對教育教學活動的理解
第三節 莊周的教育思想
一、“無以人滅天”――對教育與人關係的思考
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人格理想
三、“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論學習與求知
第四節 道家教育思想的特點、價值和局限
第五章 兵、農、名、雜諸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兵家的教育思想
一、“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戰爭與教育的關係
二、“用兵之法,教戒為先”――軍事教育諸問題
第二節 農家的教育思想
一、許行的“並耕而食”論
二、《呂氏春秋》中的農為“本教”論
第三節 名家的教育思想
一、名辯的教育價值
二、名辯的社會價值
三、名辯對教育的啟示
第四節 雜家的教育思想
一、“利人莫大於教”――教育與人和社會的發展
二、“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論教師
三、“達師之教”―― 論教法
四、“假人之長,以補其短”――論學
第六章 法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法家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早期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管仲的“四民分業”論
二、子產的“天道遠,人道邇”
第三節 商鞅的教育思想
一、“壹教”――文教政策的制定
二、“燔詩書而明法令”――教育內容之一
三、“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教育內容之二
第四節 韓非的教育思想
一、“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教育與人
二、禁“二心私學”――文教政策
三、“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法治教育
四、“力多則人朝”――“耕戰”教育
五、“以功用為之的�”――培養“智法”之士
第五節 法家教育思想的特點、歷史地位與教訓
第七章 秦代的法治教育思想
第一節 秦代法治教育思想的發展與專制主義文教
政策的形成
第二節 秦簡等文獻中的教育思想
一、《語書》所反映的“以法為教”的思想
二、《為吏之道》與對法治人才的基本人格要求
第八章 漢代道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漢初黃老學派的教育思想
一、“無為”政治與“黃老之學”的流行
二、黃老學派的教育思想
第二節 《淮南子》的教育思想
一、以尊重人性自然價值為基礎的教育作用論
二、教育和教學方法
第三節 漢代道家教育思想的影響
第九章 漢初儒家教育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陸賈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地位論
二、人格修養論
第二節 賈誼的教育思想
一、建立在民本禮治思想上的教育社會作用論
二、論胎教
三、論早期教育
四、論品德修養
五、論教學方法與教師
第三節 韓嬰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論和養生論
二、注重教化的思想
三、道德教育思想
第十章 儒家教育思想主導地位的確立與今文經學的
興盛
第一節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提出三大文教政策
二、強調德治與教化的作用
三、論人性和教育在人發展中的關係
四、論道德教育
五、論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第二節 今文經學的興盛及其讖緯化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一、今文經學的興盛及其讖緯化
二、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第三節 劉向的教育思想
一、劉向整理文獻工作的意義
二、論教育為立國之本
三、論學為立身之本
第十一章 古文經學派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古文經學的崛起及其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揚雄的教育思想
一、政治理想與教育的社會作用
二、人性論與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作用
三、人格修養論
四、學習論
五、論教師
第三節 王充的教育思想
一、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論士人的類別和理想人才的模式
三、論學習
第十二章 今古文經學融合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今古文經學融合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鄭玄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王符荀悅、徐�的教育思想
一、王符的教育思想
二、荀悅的教育思想
三、徐�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玄學教育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劉劭的教育思想
一、材性論
二、論教育的本質和價值
三、教育心理論
四、道德教育論
第二節 何晏、王弼的教育思想
一、以“道”為本的性情論
二、論以“道”為核心的教育本質和價值
三、對世俗教育的批判
四、循“道”而設的理想的教育主張
第三節 嵇康的教育思想
一、矛盾的人的本質觀和教育起源論
二、對傳統教育和世俗教育的批判
三、自然主義教育的理想
四、論音樂教育
第四節 向秀、郭象的教育思想
一、“天然”的人的本質觀和“自行”的教育本質論
二、論“任性”、“足性”的教育價值
三、對世俗教育和傳統教育理論的批判
四、理想的教育主張及其基本原則
第十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儒學教育思想
第一節 傅玄的教育思想
一、論人的雙重本質和教育的本質
二、教育價值論
三、對傳統教育和世俗教育的批判
四、德威相濟的理想德育論
五、人才教育規劃論
第二節 劉勰的教育思想
一、論人和教育的本質
二、學習價值論和方法論
三、論作家的才能培養
四、論文學的教育功能
第三節 劉晝的教育思想
一、論人和教育的本質
二、教育價值論
三、立法施教的政治教育主張
四、道德修養論
五、論學習心理及相應的教學原則
六、論農業、軍事和音樂教育
第四節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一、對傳統教育和世俗教育的批判
二、兒童教育論
三、學習理論
第十五章 道教佛教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道教佛教的發展及其教育思想
第二節 葛洪的教育思想
一、論人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
二、論仙可學致的教育價值、目的及過程
三、對世俗教育的批判
四、理想的道教教育主張
五、論選舉、考試與教育
第三節 慧遠的教育思想
一、論人和教育的本質
二、論教育的價值
三、理想的佛教教育主張及其教育方法
第十六章 隋及初唐王道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王道教育思想的發展
一、隋代興儒學行禮教
二、初唐崇儒興學
第二節 王通的教育思想
一、王道的政治理想
二、論教育的作用
三、培養君子的道德教育
四、續編“六經”為教材並論其教育價值
五、因材施教的方法
六、“度德而師”的師道觀
第三節 孔穎達的教育思想
一、編撰《五經正義》
二、論教育的作用
三、論學與教
四、論道德教育
第四節 李世民的教育思想
一、重視教育的原因
二、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與政治基礎
三、教育思想的幾個主要方面
四、李世民教育思想的特點
第十七章 隋唐佛教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隋唐佛教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一、隋代扶植佛教發展
二、唐代佛教發展的起伏
三、在佛教宗派學說形成的同時佛教教育思想也在發展
第二節 天台宗的教育思想
一、天台宗的創立和發展
二、“無情有性”的人性論
三、“止觀並重”的修養說
四、“八教”的內容和方法
第三節 禪宗的教育思想
一、禪宗的建立和發展
二、佛性論是教育的理論基礎
三、“觀心”“識心”是修養的根本宗旨
四、服務於頓悟的方式方法
五、制定清規
第十八章 隋唐道教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道教的發展和道教教育
一、道教的發展
二、道教的教育
第二節 司馬承禎的教育觀
一、教育的目標
二、修道的階次
第三節 吳筠的教育觀
一、教化人民
二、修心止靜
三、神仙可學
第十九章唐後期復興儒學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唐後期復興儒學教育思想的發展
一、維護中央集權需提高儒學的地位
二、復興儒學從經學文學發動
三、復興儒學逐漸造成聲勢
第二節 韓愈的教育思想
一、復興儒學,反對佛老
二、論人性與教育的作用
三、論學校教育與措施
四、論道德修養
五、論教學
六、論師道
第三節 李翱的教育思想
一、尊聖人之道而反佛
二、性善情惡的“復性說
三、論教育的目的與內容
四、論德行修養
五、文學教學主張
第四節 皮日休的教育思想
一、民本政治思想
二、復興儒道
三、重視教化
四、整頓學校
五、修養道德
六、禮教移風
第二十章 三教調和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三教調和與教育思想
一、隋代重佛輕儒條件下調和思想的產生
二、唐代三教調和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一、主張儒道佛三教調和
二、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行道的君子
三、學習內容要在“五經”的基礎上擴大
四、修養德行
五、自然主義的教育法
六、論師道
第三節 白居易的教育思想
一、從尊儒排佛到三教調和的轉變
二、“性由習分”的人性理論
三、“由教不由時”的教化作用論
四、“君子不器”的理想人格論
五、“動靜交相養”的修養論
六、整頓學校教學以救學者之失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