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豆

五種豆子的總稱

五豆是黑豆、白芸豆紅豆、綠豆、黃豆五種豆子的總稱。

簡介


五豆黑豆、芸豆、紅豆、綠豆、黃豆五豆。
據《本草綱目》記載:豆有五色,各養五臟;綠豆益肝、紅豆養心、黃豆健脾、白芸豆潤肺、黑豆補腎。

黑豆


黑豆矮蔓,株約~,根含根瘤菌極多,葉互生,3出複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花腋生,蝶形花冠,小花白色或紫色,種子的種皮黑色,子葉有黃色或綠色。

形狀

該品橢圓形或類球形,稍扁,長6—12mm,直徑5—9mm。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鄒紋,具光澤,一側有淡黃白色長橢圓形種臍。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綠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味。黑豆,又名櫓豆、料豆、零烏豆,民間多稱黑小豆和馬科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稱。黑豆防老抗衰,葯食俱佳。是因它色黑形小、能作豬馬的精飼料之故,與黃豆同屬大豆類。藥用還有用黑豆加工的大豆卷、豆豉、黑豆衣等。

型態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莖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黃色長硬毛。3出複葉;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小葉3片,卵形、廣卵形或狹卵形,通常兩側的小葉為斜卵形,長6~13厘米,寬4~8.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中脈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圓形、闊楔形或近於截形,全緣,或呈微波狀;兩面均被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短闊,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綠色,鍾狀,先端5齒裂,被黃色長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細爪,龍骨瓣略呈長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體;子房線狀橢圓形,被黃色長硬毛,基部有不發達的腺體,花柱短,柱頭頭狀。莢果長方披針形,長5~7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黃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或近於球形,種皮黃色、綠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藥用價值

在長期的農耕社會中,人們發現,牲畜食用黑豆后,體壯、有力、抗病能力強,所以,以前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飼料,其實這是黑豆的內在營養和保健功效所決定的。那時人們崇尚白色食品,只有貧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無奈食用黑豆。但醫者和養生者卻發現並總結出黑豆的醫療保健作用。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消腫下氣、潤肺燥熱、活血利水、祛風除痹、補血安神、明目健脾、補腎益陰、解毒的作用;用於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痙攣、產後風疼、口噤、癰腫瘡毒,可解藥毒,制風熱而止盜汗,烏髮黑髮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白芸豆


白豆
白豆
白芸豆,其生物學名叫多花菜豆,因花色多樣而得名。屬豆科蝶形花亞科,菜豆族菜豆屬,現在中國的各個省區均有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是雲南、貴州、四川等,而雲南的大理、麗江、蘭坪種植面積較大。

產地

白芸豆是麗江傳統的豆科作物,近年來,隨著白芸豆出口創匯的增加,麗江廣大山區把白芸豆產品作為山區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麗江白芸豆產業已成為省內芸豆出口的基地之一。僅麗江黎明、魯甸兩鄉年產量就達4000多噸。麗江芸豆主要產自麗江西部的太安、魯甸、巨甸、黎明等高寒山區,由於水土好、無污染,麗江芸豆不但品質好,而且顆粒飽滿,色澤光亮,是製作豆沙、豆餡、豆酥及高檔糖果、豆粉、豆奶的上等原料和出口創匯的搶手貨。近年先後有日本芸豆專家、國內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部門、世行官員歐盟BCS認證機構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和地方發展評估專家維爾納·奧古斯塔等到麗江太安、吉子等地考察了AA級綠色食品芸豆基地后,認為麗江AA級芸豆生產過程完全符合國際AA級綠色食品標準。為此,麗江已被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列入AA級綠色食品開發基地。據悉,在我國300多種A級綠色食品中,AA級綠色食品僅有4個,即山東花生黑龍江大豆、河北小紅豆、雲南麗江芸豆。目前,麗江縣計劃用8年時間,在大安鄉、魯甸、巨甸建立5000畝芸豆基地,年產280噸AA級芸豆,產品全部出口日本。

營養價值

芸豆營養豐富。據測,每百克芸豆含蛋白質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6.9克、胡蘿蔔素0.24毫克、鈣160毫克、磷410毫克、鐵7.3毫克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鮮豆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芸豆粒大飽滿、質地細膩,富含沙性,食法多樣,可煮可燉,作豆餡、豆沙,做湯菜、燒肉、制罐頭或冷飲、糕點、甜食小吃等均相宜。

食療價值

芸豆的藥用價值很高。我國古代醫籍記載,味甘平,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療佳品。芸豆還有鎮靜作用,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芸豆還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於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和忌鹽患者食用。現代醫學分析,芸豆粒含有血球凝集素等多種球蛋白

紅豆


紅豆
紅豆
紅豆又叫赤小豆,它的營養成分不如大豆,除含蛋白質、脂肪外,並含有維生素A、B、C和植物皂素以及鋁、銅等微量元素。還要提醒注意的是,赤小豆與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紅豆”之別名。相思子產於廣 東,外形特徵是半粒紅半粒黑,過去曾有誤把相思子當作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的,食用時不可混淆。

中藥屬性

俗名:紅豆、赤豆、紅飯豆、米赤豆。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效 健脾止瀉,利水消腫。
宜食 適宜各類型水腫之人,包括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等,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力更好;適宜產後缺奶和產後浮腫,可單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適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功用主治

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
①《本經》:"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②《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③《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④《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綠赤者,並可食。暴利后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⑥《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⑦《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
⑧《綱目》:"辟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寬腸理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散劑。外用:生研調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隨息居飲食譜》:"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綠豆


綠豆
綠豆
綠豆又叫青小豆,是我國人民的傳統豆類食物。綠豆蛋白質的含量幾乎是粳米的3倍,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無機鹽都比粳米多。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有“濟世之食谷”之說。在炎炎夏日,綠豆湯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飲料。功效: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夏天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損失很大,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用綠豆煮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著重要意義。綠豆還有解毒作用。如遇有機磷農藥中毒、鉛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錯藥等情況,在醫院搶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綠豆湯進行緊急處理,經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接觸有毒物質的人,應經常食用綠豆來解毒保健。經常食用綠豆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營養價值

1. 綠豆中所含蛋白質,磷脂均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慾的功能,為機體許多重要臟器增加營養所必需;
2. 綠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強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甘油三酯水解達到降血脂的療效,從而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絞痛
3. 綠豆中含有一種球蛋白和多糖,能促進動物體內膽固醇在肝臟中分解成膽酸,加速膽汁中膽鹽分泌並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
4. 據臨床實驗報道,綠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過敏作用,可治療蕁麻疹等疾病;
5. 綠豆對葡萄球菌以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清熱解毒;
6.綠豆含豐富胰蛋白酶抑製劑,可以保護肝臟,減少蛋白分解,從而保護腎臟。

藥用性能

【歸經】心;胃經。
【功效】清熱;消暑;利水;解毒。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暑熱煩渴;感冒發熱;霍亂吐瀉;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疹丹毒;藥物及食物中毒。
【採收和儲藏】立秋後種子成熟時採收,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簸凈雜質。
【資源分佈】全國各省區多有栽培。
【動植物形態】綠豆一年生直立或頂端微纏繞草本。高約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9~12cm;小葉3,葉片闊卵形至菱狀卵形,側生小葉偏斜,長6~10cm,寬2.5~7.5cm,綠豆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楔形或截形,兩面疏被長硬毛;托葉闊卵形,小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短於葉柄或近等長;苞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有長硬毛;花綠黃色;萼斜鍾狀,萼齒4,最下面1齒最長,近無毛;旗瓣腎形,翼瓣有漸窄的爪,龍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龍骨瓣有角;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密被長硬毛。莢果圓柱形,長6~8cm,寬約6mm,成熟時黑色,被疏褐色長硬毛。種子綠色或暗綠色,長圓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祛暑葯。
【性味】味甘;性寒。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絞汁。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黃豆


黃豆
黃豆
大豆起源於中國,從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獻可以證明。漢司馬遷(公元前145~前93年)編的《史記》中,頭一篇《五帝本紀》中寫道:“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司馬遷在《史記*卷二十七》中寫道:“鋪至下鋪,為菽”,由此可見軒 轅黃帝時已種菽。”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中談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時指出:“主要的農作物,如黍、稷、粟、麥(大麥)、來(小麥)、秕、稻、菽(大豆)等都見於《卜辭》。”卜慕華指出:“以我國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時代有了甲骨文,當然記載得非常有限。在農作物方面,辨別出有黍、稷、豆、麥、稻、桑等,是當時人民主要依以為生的作物。”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於槐。出於沮石之峪中。九十日華。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卯。”

植物形態

大豆為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80cm。
黃豆生長時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
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
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
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營養價值

黃豆蛋白質內賴氨酸較多,蛋氨酸卻較少。在以植物食品為主的農村地區,食用黃豆製品時應注意與含蛋氨酸豐富的食品搭配使用,如米、面等糧穀類和雞、鴨、鴿、鵪鶉等蛋類食品,可以提高黃豆蛋白質的利用率。蛋、豆搭配食用,其營養價值與肉類蛋白質不相上下。
黃豆內含有一種脂肪物質叫亞油酸,能促進兒童的神經發育。亞油酸還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是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的良好食品。此外,黃豆內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無機鹽。干黃豆內雖不含維生素C,但發芽后能產生維生素C,在蔬菜淡季,可補充食用。生黃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影響人體對黃豆內營養成分的吸收。所以食用黃豆及豆制食品,燒煮時間應長於一般食品,以高溫來破壞這些因子,提高黃豆蛋白的營養價值。
黃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0%左右,最優質的可達50%左右,相當與瘦豬肉的2倍多,雞蛋的3倍。黃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比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其中賴氨基酸含量較多,每一百克黃豆中約含鐵質35.8毫克,含磷418毫克,還有維生素A B1 B2 D E 等。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黃豆不含膽固醇,並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預防心臟病,黃豆中還含有一種抑胰酶的物質,它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黃豆被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是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黃豆對增加和改善大腦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國醫學認為,服食黃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適宜虛弱者使用的補益食品,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寬中,健身寧心,下利大腸,潤燥消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