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

醫生

夏翔(1938年—),男,漢族,上海市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現任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中醫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兼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病學會副主任委員,眩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內科分會主任委員,老年病分會主任委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6年被遴選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

人生經歷


夏氏自幼聰穎敏學,成績優異。中學畢業后,恰逢國家提倡振興中醫,興建中醫院校之舉,毅然投考上海中醫學院,成為該院首屆學生。求學期間,懸樑發奮,刻苦攻讀,為畢生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后,分配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在此期間,夏氏勤勉不輟,繼續精研歧黃之書,博覽諸家精粹,採擷眾長,化為己用,逐步形成了個人的醫療風格:精於辨證,重視辨病,圓機活法,繼承創新。臨床醫技日益精湛,聲名鵲隆,患者紛至沓來,歡顏而去。1984年夏氏調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從事中醫內科的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夏氏在繁忙的臨床工作同時,悉心備課教學。他授課內容詳實、生動形象,又擅旁徵博引,極受學生歡迎。夏氏推崇嚴謹、求精、求實、探索的治學格言,他認為,在中西醫並存的當今時代,中醫學的生存發展,依賴於立足傳統、保持特色,發揚優勢,尋求突破。因此,他多年注重慢性疾病、疑難雜病及老年病的臨床研究。他衷中參西,思路廣博,精研臟腑、氣血學說,倡導脾腎為主,氣血為治,益氣活血為要的學術觀點,擅以益氣補元活血化瘀大法為主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腫瘤等,臨床觀察,遠近期療效均較顯著。所創“回春飲”口服液治療老年性痴獃等老年腦病,通過科研鑒定,證實療效優於同類西藥。此外,夏氏還主持局以上科研如“指脈儀中醫診斷學上的應用”、“黃芪合劑對老年瘀證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中藥首烏改善高凝狀態的研究”、“腦萎縮前期的診斷及中醫中藥干預研究”等8項課題,均取得成果。

主要成就


夏氏長期工作在中醫醫教研第一線,思維敏捷,作風乾煉,諸多繁複之事,常能執簡馭繁,圓滿解決。工作之餘,潛心著作,發表有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及副主編《中國中醫秘方大全(內科)》,《中國中醫獨特療法大全》,《中醫內科學》,《自我保健醫學》,《中醫古籍選讀》《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全(內科)》等10餘部學術著作。鑒於他的工作業績及成就,1997年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榮譽證書及政府津帖。

學術觀點


“脾腎為本氣血為治益氣活血為要”
夏氏致力於中老年內科疾病的臨床研究,他認為,多種威脅中老年人生命質量及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及疑難雜病,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內分泌代謝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現代醫學面臨的難題,中醫學的獨特理論及臨床經驗可在這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中醫學有關脾腎和氣血的學說,滲透著現代免疫學和血液流變學思想,更為此類疾病的診治開拓了思路,因此,夏氏提出脾腎為本,氣血為治,益氣活血為要的學術觀點。
夏氏認為,脾腎二臟,是生命良性循環的根基。腎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脾為後天之本,生機所系。蓋人之元氣,根基於腎,……培之於脾,……。(《醫學衷中參西錄》)。元氣及人體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動力。脾腎強健,則元氣充盛,生機活躍,臟腑各司其屬;而脾腎虛餒,必元氣虛損,臟腑失養,生機衰減。同時,氣血乃元氣形之於外的具體體現。經云:“氣與血,並根柢於先天,而長養於後天。”(《醫碥》)夫人身之正氣,與血為配,血行臟中,氣行脈外……。氣血并行,周流乎一身之中,灌溉乎有骸之內,循環無端,運氣不悖,而為生生不息之妙用也。“(《醫學正傳》)故氣血充氣和是機體健康的表現。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素問》)求治於中醫的多種慢性頑症及疑難雜病,均病因繁多,症情錯雜,大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以脾腎元氣虧損為主,標實,以血瘀入絡必見。故氣虛血瘀為最基礎病理機制。其依據一,上述疾病大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素問》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靈樞》曰:“壯者之氣血盛,……氣血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氣血衰,……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由此說明,年長臟衰可致氣虛血瘀;其依據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醫林改錯》)故久病難病每致邪稽氣傷,“入絡為瘀”。現代醫學研究亦證明,機體器官功能增齡性減退,免疫功能異常,血液循環障礙等因素,均與此類疾病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而益氣活血法,能夠通過調節機體免疫、神經、內分泌、循環等系統的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延緩衰老等目的。
基於上述立論,夏氏倡導脾腎為主,氣血為治,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以益氣活血為主要大法,合併它法,辨治各種慢性頑症、疑難雜病以及老年病。如對呼吸系統頑疾,夏氏突出扶正祛邪並用的思想,常重用黃芪,取其益氣補元,托毒生肌的功效,亦用其提高機體免疫力,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炎性損壞組織修復的藥理作用。久治難愈的間質性肺炎,以益氣補元,活血化瘀為主法,佐以養陰清肺,化痰通絡,以及平肝降氣、或溫肺通陽等法,獲得滿意療效。又如補陽還五湯加減化裁多方,廣泛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是以健脾補腎,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為主要治療原則,即使對於陰虛肝旺的患者,只要無肝陽暴張急象,也用之不殆,只是輔以滋陰平肝之品,臨床觀察,其遠近期療效均明顯提高。對於腫瘤的辨治,夏氏認為,臟腑虧虛,熱毒內積,痰結濕聚,以及氣滯血瘀等是腫瘤發生髮展的主要病因病機,尤強調在惡性腫瘤,正虛血瘀是最基本病理特徵,符合現代醫學研究所揭示的機體免疫機能下降,血液的高凝狀態是癌症發生、發展及轉移的重要因素。臨床採用健脾補腎、益氣養陰(血)、活血化瘀基本大法,常選黃芪、黨參、白朮、黃精女貞子、枸杞子、仙靈脾山茱萸肉、茯苓米仁、當歸、莪術、蛇舌草等,並堅持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論治原則,掌握各種腫瘤的診治特點,使就診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極大改善。老年病的治療,夏氏尤重視培補脾腎元氣,調整氣血陰陽平衡。根據老年人臟器衰減,氣血陰陽偏弱,虛多瘀多等特點,慣用四君子湯腎氣丸、二仙、二至、左右歸丸、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加減,並注意藥味清輕靈動,藥效由漸而著,以達顧護元氣,強身祛邪之目的。

證治經驗


一、治頑固性咳痰喘特色
夏翔教授在治療頑固性咳、痰、喘等肺系疾患時,倡導扶正與祛邪兩法同施。他認為,求治於中醫的此類患者,多為應用西藥療效不佳的病例,臨床表現癥狀頑固,病程較長,病機複雜,虛實兼挾,少見單純寒熱實象,佐證了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廣泛存在著機體免疫力降低,以及呼吸氣道的高敏性等問題,即中醫所謂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在臨證時,每將益氣元實衛與宣散清化祛邪並施,以增強患者機體的抗炎及抗敏能力,進而提高療效。
常用基本方為:生黃芪蒼耳子各30g辛夷花、凈麻黃、炙款冬、炙紫菀(各)12g黨參、白朮、江剪刀草佛耳草、大棗(各)15g炙甘草9g。若肺陰虛者,易黨參為南沙參北沙參;寒盛痰多者,加桂枝制南星;痰熱壅盛者,加象貝、制南星並酌選蒲公英、蛇舌草、草河車、黃芩、黛蛤散等;咳劇或久咳、咽癢者,加南天竹子、臘梅花;病久及腎,動輒喘甚,腰酸腑腫者酌加杜仲、杜衡、熟地五味子、山茱萸肉、紫石英、地龍、石葦、車前子等;夾瘀者選當歸、川芎紅花等。方中芪、術、參棗、草等寓玉屏風、四君之意,益肺健脾,固衛培元;蒼耳、辛夷花重劑並用,疏風祛邪固衛抗敏;麻黃紫菀款冬花、佛耳草、江剪刀草溫清並用,宣肺平喘,清肺化痰;制南星代半夏,取其走散之性,搜剔表裡之痰,使痰凈氣通,咳喘易平;南天竹子、臘梅花清解鎮咳獨到;杜仲、杜衡伍用,於腎虛咳喘者,強身截喘。全方奏補氣實衛、疏表清里,宣肺化痰之功,適用於虛實相挾、寒熱相協的頑固性咳、痰、喘證
二、治冠心病的經驗
夏翔教授認為,元氣衰微,胸陽不振,痰瘀內積,心脈瘀阻是冠心病發病的基本病機,益氣培元,助陽溫通,活血祛瘀,化痰理氣是治療冠心病的基本大法。辨治中強調標本兼顧病證結合、臟腑相關。選方用藥重視溫潤相宜,補通相融,且主張藥性藥理匯通,提高遠近期療效。基本方中,黃芪配黃精,仙靈脾配首烏溫而不燥,健脾益腎,培元濟心;桂枝佐麥冬,溫通胸陽,滋養心脈;當歸、川芎、紅花、葛根、地龍數葯相協,養血化瘀,通達心脈;瓜蔞皮合旋復花,寬胸理氣,化痰通絡。全方共奏益氣培元,活血通脈之功。冠心病相對穩定期,或合併糖尿病者,以氣陰兩虛,痰瘀痹阻型較為常見,予上方加玉竹澤瀉用於病因性治療,益氣培元強心,養陰活血祛瘀、化瘀通絡降脂;心絞痛反覆發作者,重用活血葯,並選延胡索、杜衡、鬱金香附三七粉羚羊角粉等理氣化瘀定痛;寒邪引發,胸痛劇烈或心梗患者,胸痛持續不解,每再加附片或制烏頭及生水蛭粉6g或血竭粉3g(裝膠囊)吞服,以溫通散寒,攻瘀除痹;伴胸悶、心悸、汗出、脈結代,表現心律不齊者,加人蔘(可代以黨參、太子參或珠兒參)、五味子、炙甘草、炒酸棗仁、龍骨等,寓生脈散炙甘草湯之意,養心寧神復脈;合併心衰見動則氣急,夜間胸悶、陣發性呼吸困難,或伴頭暈足腫,選加人蔘、附子肉桂、細辛、葶藶子、益母草、白朮、澤瀉、澤蘭等,以振奮元陽,鼓舞胸陽,化瘀逐飲。其中附片用至15~30g如患者舌紅或正值夏季,則配伍生地或生地、知母同施,不忌附子剛燥之性。另外,有些女患者,主訴胸痛頗重,而心電圖陽性指數較輕,則根據其更年期生理特點,選加仙茅、生地、知母、珍珠母開心果百合等,燮理陰陽,理氣開郁。並結合心理調適,常能收效。合併高血壓者,可見肝陽上亢或肝鬱氣滯的病證特點,除辨證施治外,還囑患者以甘菊花、枸杞子、決明子泡茶常飲,或久服逍遙丸、六味地黃丸緩劑圖功,以清熱平肝,滋陰潛陽,舒肝理氣。紅花一味,有增加冠脈血供,降脂抗凝的確切療效,囑患者藏紅花10g浸入50度白酒250ml中,在病情相對穩定期,每晚飲服5ml(白開水稀釋),以預防心絞痛發作。

用藥特色


一、生地--黃芪
生地甘寒,滋養肝腎陰血;黃芪甘溫,補益肺脾氣陽。一陰一陽,相輔相成,共奏滋陰涼血益氣培元之功。以生地、黃芪重劑配伍,廣泛用於風濕熱、類風關、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此類疾病屬疑難頑症,常有肝腎氣陰兩傷,邪熱深入營血的病理階段,臨床有些共同的特點,如低熱起伏,關節疼痛,皮膚、內臟損害,免疫指標異常等。《本經逢原》所載地黃“內專涼血滋陰,外潤皮膚榮澤,病人虛而有熱者宜加用之”,《本經》所言地黃“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生者尤良”,故重用生地30~120g滋陰養血涼營除痹,配伍黃芪30~60g既及佐生地寒涼之性,又冀其陰中求陽,強壯脾胃,奏培元生肌瀉陰火之功。應用生地劑量由輕至重,又伍以黃芪,少見脾弱便溏之弊。現代藥理報道生地具類激素樣作用,黃芪有提高及調節免疫的功能,二葯在免疫性疾病中顯示重要功效。
二、白朮--枳殼
白朮枳殼相伍,及枳術丸之意。白朮甘溫補中,補脾燥濕,益氣生血,和中消滯,固表止汗。《本草求真》曰白朮“健食消谷,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葯”、然《長沙葯解》言其“性頗壅滯,宜輔之以疏利之品”。枳殼苦辛而涼,破氣消積,以瀉為主,藥理報道其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膽胃腸緊張性升高,消化液分泌旺盛,二葯伍用,一瀉一補,一走一守,一急一緩,相互制約,存利除弊,相互為用,以達補而不滯,消不傷正,健脾強胃,消食化積,消痞除滿之功。故常以此葯對治療慢性胃炎、膽囊炎導致胃動力減輕,膽汁返流,膽汁排泄不暢而表現的諸多癥狀,如脘腹脹悶,噁心納呆,口苦脅痛,便秘等,療效卓然。

科研成果


一、回春飲治療老年期痴獃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
夏翔
夏翔
回春飲是夏翔教授根據中醫理論,以補陽還五湯加減化裁而成,對治療老年期痴獃有較好療效,其療效優於現在治療老年期痴獃常用藥物喜德鎮。從1990年起,夏教授便指導學生運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該方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93年獲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臨床收集老年痴獃患者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在41~86歲。病程最長10年,最短2個月,平均2年。治療組(回春飲)30例,對照組(喜德鎮)20例。
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結束後進行臨床檢查及長谷川痴獃量表(HDS)、精神狀態簡易速析表(MMSE)、精神認識能力篩選表(CCSE)、社會功能活動調查表(FAQ)等量表測定,並選擇性進行腦電圖(EEG)、頭顱CT,RCBF及血糖、血脂、血粘度等檢查。每3個月為1療程。
30例經回春飲治療1療程后,其中有效21例(70%),無效7例(23.3%),惡化2例(6.7%)。對照組20例經喜德鎮治療1療程后,其中有效9例(45%),無效7例(35%),惡化4例(20%)。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呈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回春飲為治療老年期痴獃的有效中藥製劑,其療效優於喜德鎮。
回春飲對老年大鼠的影響:能提高老年大鼠的迷宮學習成績(p<0.05),並且對記憶再現具有明具的促進作用(p<0.001),能使腦、肝、腎血流量得到改善,(p<0.05),同時腦內多巴胺含量也有提高,此外,對甲狀腺素T3T4和性激素(血睾酮)也有一定調節促進作用。
實驗研究證實,回春飲不同程度地改善神經內分泌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通過回春飲的調節作用,滋陰壯陽,益氣活血,醒神養腦,使機體氣旺血充,改善了各器官的供血情況,使機體氣血陰陽重新達到相對平衡狀態,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老年病痴獃的目的。
二、“指脈儀中醫診斷學上的應用”,獲上海市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