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譜

追述顏氏淵源及歷代卓有成就者

顏氏家譜,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由魯公顏真卿重修,載於明代《陋巷志》。主要追述顏氏淵源及歷代卓有成就者。

歷史


顏真卿所作顏氏譜序載於明代《陋巷志》中,追述顏氏淵源及歷代卓有成就者。其後有宋歐陽修《與王深甫論世譜帖》所說之顏氏譜:“修啟:惠借顏氏譜,得見一二,大幸。前世常多喪亂,而士大夫之世譜,未嘗絕也。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禮俗,苟簡之使然,雖使人人自求其家,猶不可得,況一人之力,兼考於繆亂亡失之餘,能如所示者,非深甫之好學深思莫能也。顏譜且留,愚有未達,須因見過,得請集古錄,未可委憧奴。昨日大熱,艱於檢尋,今送不次,修再拜。”但前述之譜早已亡佚。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福建政和顏虯松裔孫、浙江寧海縣知縣顏時舉創修《魯國序譜》,該譜部分內容在清順治年間續修時得以保存。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吏部侍郎權工部尚書顏域,為福建永春顏氏修譜,其序言部分保存於後世譜頭之中。
蒙古初年,顏子五十二代孫顏泉刊立譜碑,碑陽記載顏廟重修情況,為《重修兗國公廟記碑》,碑陰刊刻《顏氏族譜》。該碑現立於顏廟退省堂后。元代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子五十四代孫顏伸重修曲阜《顏氏族譜》,並刊刻於金代所立《重修充國公廟之記碑》碑陰。該碑現立於曲阜顏廟第二進院之中。兩碑皆是十分難得的實物,彌足珍貴。
至明清時期,社會比較安定,修譜之風大盛,各地顏氏所修族譜、家譜、支譜、譜碑等數量眾多。以後,經過多次戰亂和各種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造成的巨大破壞,這些譜碟和譜碑損失慘重,倖存下來的散存於民間,難以精確統計。以下僅就部分譜碟作一簡要介紹。

家譜


一、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存一部)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顏光教、顏懋倫主修,顏肇亮監修,復聖顏子七十一世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懷擇作序。共十卷,刻版印刷,印數不詳。卷首為歷次修譜序言,本次修譜人員名單、凡例、姓源、宗傳總論、遠祖世系圖、嫡裔及16戶相承圖等。卷一遠祖世系,略載由一世祖顏回至五十五世的繁衍狀況。卷二至卷十分別記載了顏氏大宗戶、龍灣戶、泗上戶、萃溪戶、泗東戶、臨泗戶、泗南戶、陶村戶、坊上戶、巧泉戶、五全戶、防山戶、陶樂(洛)戶、漢下戶、泗皋戶、嵫山戶等十六戶由五十六世至七十二世的人口繁衍狀況。
卷首譜序載,復聖先祖周秦以降,見諸史傳略具,唐建中年間魯公顏真卿曾作《重修顏氏家譜序》。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伸重修譜牒。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紹緒復加續輯。二、新修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十九卷,二十冊)
1997年出版印刷。顏廷潮主編並作序,顏廷渭鑒定。16開線裝,鉛印豎排本。卷首載聖賢畫像及聖裔題詞、嫡裔相承圖、十六公分戶圖、歷代優撫恩例、先賢舉略、世居廟宅宗派記、顏氏宗傳總論、新定行輩吉字、族規、修譜委員會名單以及舊譜序言、原修譜凡例、姓源及世系概況。卷一至卷十五詳載大宗戶等十六戶從五十六代至八十餘代顏氏人口繁衍實況。卷十六至卷十九,載五十六代之後顏氏後裔外遷繁衍實況,其中有山東萊蕪、峰城、莘縣東平蘭山、青城、金鄉鄒平德州泰安高唐禹城歷城及安徽六安、亳州河北正定等支派。其上限一般自元末明初,下限除個別支派外,統一截止到1997年。
三、山東臨沂《蘭山顏氏族譜》(一冊)
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沂州府蘭山縣(今山東臨沂)顏氏族人重修。鑒定顏懷永、顏懷讓、顏士備,監修顏士犖、顏士相,司編顏崇逄、顏士林。現存殘本一冊,內容為序、修譜任事人員名單、行輩、姓源、世系。記載自一代復聖顏子至四十代顏鼎、顏真卿,而後專記真卿派下後裔至七十二代世居沂州府蘭山縣及外遷子孫情況。
四、山東沂南常桑杭《顏氏譜碑
以石碑為載體的顏氏族譜,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常桑杭顏氏後裔六十八代顏紹漢設建,主要內容有立碑緣由、顏氏二十四代祖顏盛至七十一代顏懷仁世系及立碑時間等。
五、山東郯城(漢下戶)顏廟村新修《顏氏支譜》
1997年顏世超等歷時兩年,在曲阜顏氏聯誼會的幫助下完成新修支譜。該支曾於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初修成郯邑《顏氏族譜》,由孫伯仁作序;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顏錫明再修郯城《顏氏族譜》,收錄曲阜《顏氏族譜》中所載康熙年間顏敏序,及乾隆二十四年五經博士顏懷zhe序。
六、山東郯城鋪里新修《顏氏支譜》
2001年9月,由郯城鋪里顏氏後裔顏景喜、顏景玉、顏世亮、顏世芳、顏世金、顏世舉、顏世升、顏世權、顏世奎、顏世文、顏廷柏、顏廷柱等歷時半年而修成,顏廷俊、顏廷旭、顏廷巍作序。大32開本,豎排文字。主要有清代譜序,顏氏宗傳總論,顏氏世系及行輩,顏氏族譜世系一至六十五代。六十九代孫顏懋興、顏懋隆、顏懋盛、顏懋昌四支遷鋪里村定居,至今已繁衍八十代,1000餘人。
七、山東郯城高大寺新修《顏氏支譜》
1998年春重修。由顏廷春作序,顏廷春等人主編。大32開本。主要內容為明清及民國年間譜序,宗傳總論,嫡裔相承之圖,名字、排行、姓源,顏氏嫡裔一世至遷居高大寺始祖六十五世顏胤恆世系,而後專記六十九代孫顏懋族支以下的繁衍,至今已傳至八十代,800餘人。
八、山東淄博高家六端新修《顏氏支譜》
1999年9月,由淄博市高家六端村顏氏家譜編輯委員會續修,成員為顏世倫顏世禮、顏世傳、顏廷勤、顏廷松、顏廷樂、顏廷宇、顏廷梅等。大16開本。主要有譜序,一世至七十九世世系,附讀文選:崇祖顏先世及生平,聖母顏征在,顏氏家廟碑,《顏氏家訓》導讀、評價,顏子後裔在港澳台及海外等。該譜所載始遷祖為復聖七十代孫顏崇順,於清代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由龍灣戶廣饒(舊稱樂安)張郭村遷此定居。當地顏氏七十一代至七十九代內容由編輯委員會成員整理編輯,其他資料均由顏廷宇編輯。
九、山東滕州《壬申年重修古滕顏氏族譜》(六卷,十二冊)
1992年出版印刷。第六次續修。北顏樓為總譜館,南北顏樓及顏庄另設分譜館,於1991年11月起分支採訪族人,半年譜成。該譜由顏錫陽作序,總修顏道岸,副總修顏志嶺、顏錫岑、顏淑君、顏淑勤、顏錫森、顏景蔚,顧問顏建官、顏志禮、顏錫峰、顏淑英、顏淑古、顏淑孔,監修顏錫勝等11人,校對顏錫銀等5人,繕寫顏建珩等14人,採訪顏建業等11人。大32開豎排本。主要為序、世系圖、世次圖、職官、選舉、封贈、吏治、儒林忠節、孝義、隱逸、農功、節孝行述、墓碑、墓表、墓銘、藝文及跋。
古滕顏氏始祖顏智於明初由廣西桂林府臨桂縣徙居於此,傳七世。至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舊譜毀於兵火,故顏智之前世系不詳,“或曰南北朝時宋顏延年為桂林守,子孫有家焉者,始祖即其後也。”(譜序)顏智七世孫顏守耕(字心伊),初修譜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十世孫顏克纘(字諧尹)次修於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十五世孫顏昌詢三修時間不詳,但其譜僅敘次於顏宣派下,對顏顯派下從略;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月,十七世孫顏秋浦竭三年之力,按支逐戶詢訪,將顏宣、顏顯兩大支派盡收於譜中,成四修之譜;十七世孫顏建丙、十九世孫顏道禎五修於1958年。
十一、山東沾化新修《顏氏世家祖譜》
1998年9月,由沾化縣顏氏後裔編修,1999年9月30日完成。編委會主任顏景民,有成員16人,編審顏秉聽、顏世常、顏廷民,主筆為顏廷民、顏景梅,歷時一年完成,32開豎排本。主要內容有譜序,姓源,恩例,顏氏世系及行輩,分編,顏氏嫡裔世系,舊譜所記五十五代至七十三代原文,名人傳記等。該支始遷祖為五十八代顏仕,現已繁衍至八十一代,1400餘人。
十、《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族譜》(一冊)
1999年12月起由山東省滕州市馬家莊顏氏族人重修,半年完成。由顏承迎、顏承衛、顏景亭、顏景銘、顏世華等倡修,顏承華為續譜整編。大32開本,加塑皮護封,豎排文字,扉頁名“顏氏家乘”。主要內容為宗譜序、顏氏宗傳總論、姓源、行輩、顏氏家族嫡裔世系、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支譜、馬家莊顏氏後裔分布圖、人物簡介、馬家莊顏氏家族簡介、馬家莊顏氏後裔遷移及現住址、譜書分存表、捐資表及後記等。馬家莊顏氏記載六十八世顏紹君至八十世孫族衍譜系。該支派曾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由七十二世顏士友,七十三世顏錫禮、顏錫倫、顏錫彬倡導編修家譜,距本次修譜已110餘年。舊譜仍存一冊。
十二、河北博野北楊村《顏氏家譜》
清初著名學者顏元主修。主要有:姓氏源流,世系派衍,遷移離合,別嫌明微,庄居宅第,墳塋圖像,祭田樹株飠宴儀注,家禮儀注,家法勸戒,人才列傳,嘉言善行,先人遺形,珍器文章,簡書誥命,婦女甥婿,拾遺雜記。
十三、江蘇《顏氏宗譜邳北支譜》
由顏秉元、顏軍倡導,顏廷歲等人主修。歷時三年,於2000年5月印刷發行,16開平裝豎排本,同時落成顏氏支族譜碑。該譜記載了顏子五十五世孫顏升,在明朝中期由山東曲阜陋巷遷江蘇邳州岔河鎮顏家村落戶后的繁衍歷史。該支派曾在其先祖墓前立碑記譜,民國6年(公元1917年)顏景哲以殘碑為索據赴曲阜歸宗,並倡導敘署宗譜立碑。該譜除續立宗譜記和後記外,主要內容為姓源還邳北顏氏嫡裔世系、顏氏行輩、邳北支譜(分四房記載)、後裔分布圖、名人錄、顏家村簡介等。
十四、江蘇《南宗海州地顏氏宗譜
1999年4月印刷,由江蘇海州顏氏修譜委員會編修,主修顏世山,顧問顏承儀,主任顏世學,主審顏世棟。16開精裝本,348頁,復聖堂印本。該譜主要內容記載顏氏嫡裔世系一至五十代及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隨顏氏南宗五十至六十代、南宗海州地顏氏世家支譜及七十一代懷字輩定居村落並依次分支編纂。前載譜序、堂號行輩、恩例、姓源,後記顏門軼事。為了使顏氏宗譜綿延不斷,經修譜委員會研究決定,建議小修時由顏廷波(顏波)、廷普、廷軍、廷輝等四人負責領頭續寫本譜。2009年1月1日,創立南宗海州地顏氏聯誼會,顏廷波(顏波)任會長。
十五、江蘇鹽城《東魯顏氏族譜》
明朝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浙江桐鄉石門顏氏遷居江蘇鹽城等派下裔孫之建寧司教顏科,全椒司教顏節,黃崗縣尹顏大化,庠生顏應韶、顏應鐘、顏應鈞、顏應朝、顏汝登,逸士顏應春、顏應節、顏應瑞、顏應辰等重修家譜,考功司郎中鄒國儒(字希顏)為之作序。其後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江蘇鹽城顏良孚裔孫顏愚(蔚巢)因其家藏舊譜日久蟲蝕,零落失次,恐其湮沒,乃重加修飾,國史家乘,備盡搜羅,抄撰將近十年,及克成,未及授梓而去世。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顏蔚巢之兄、賜同進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知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事鹽城裔孫顏敏為之作序,重加付梓成“四勿堂”本,存於鹽城、興化高郵、白駒之顏良孚、顏良馨、顏良存、顏良弼四大支派宗人之手,世代寶藏。
十六、江蘇《潤州顏氏宗譜》(十二卷,+冊)
19巧年顏鑒纂修。賜類堂活字印刷,半頁十行,每行二十一個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十冊,十二卷。其先世顏高(字東山)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曲阜東鄉巨鹿村遷江蘇丹陽,累世相承。該譜顏心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顏亮臣再修於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其後三修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四修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五修於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六修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修於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該譜收人《中華各姓祖先像傳集》第十卷。
十七、河南襄城((顏氏世家支譜》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顏錫齡主修並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以明朝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定居河南襄城縣的顏子六十世孫顏定為始祖,傳至六十七世時,分為八支,按八支分別續至七十五世。另有自河南寶豐縣遷至襄城的顏子五十九世孫顏懋乾一支,單獨續至七十四世,附於譜后。
十八、安徽亳州((顏氏族譜》(存殘卷一冊)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安徽亳州顏重禮同族侄顏懷玉、族孫顏士釒重修。16開木刻線裝本。卷首除顏重禮序之外,還有復聖嫡裔七十六代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景育序及無名序一篇。顏重禮等所作“南徙亳郡祥系譜序”載:“顏氏自宋建炎二年復聖顏子五十代孫諱喻,字德配,承務郎,行三,扈從康王由東南遷至亳即家焉。歷宋元明清,從無紊繞。”后載顏氏嫡裔四十二代起,至五十代顏岐後裔衍至五十八代世系、五十代顏喻後裔衍至七十六代世系、四十九代顏隨後裔衍至七十三代世系、六十代顏俊後裔衍至七十四代世系、五十八代顏賢後裔衍至六十七代世系。
十九、安徽長豐《續修顏氏宗譜》(六卷)
1990年春,由長豐縣楊家廟顏氏後裔顏傳賢等人倡議重修,顏慶忠主筆。該譜內容基本以民國舊譜為主,丁口繁衍續修至1990年。卷一為譜序、人物傳略、世派吉字等。卷二至卷五為老世系及六世麟字各支派下世系繁衍概況。卷六為凡例、家訓、家規、執事名目、領譜字型大小、祠圖、墳圖等。長豐楊家廟顏氏明初由江西瓦霄壩遷徙而來,始祖顏盛典定居顏家岡。民國7年(公元1918年)首次由顏正文等人創修宗譜,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由顏禮安等人重修。
二十、浙江《會稽顏氏宗譜》
由浙江省會稽(紹興)橫溪顏氏後裔顏永桂等,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創修。該譜承上虞縣黃泥道村顏藕香所存嘉慶年間顏氏舊譜而新修。復聖堂本。主要記載南宋顏岐後裔、顏子五十四世孫顏通賓派下橫溪顏氏的繁衍概況。
二十一、黑龍江寧安《顏氏族譜》
1941年,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顏氏後裔顏廷超,目睹在日寇統治下朝鮮族被迫改成複姓,將被日本同化的事實,深感民族與家族危機,乃向族長建議重修顏氏族譜,得到贊同。歷時一年完成刊印本,三卷。該譜從曲阜故里族譜中全錄有關姓源、像贊、優撫恩例、顏氏世家譜序、行輩、嫡裔世家支譜等,同時對寧安顏氏支系(曲阜龍灣戶)自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曲阜徙居黑龍江寧安城東北60里乜河落戶的300年歷史,譜系列表,並制定約法五戒四禁、凡例十則、族譜引、祖墳考、顏氏家廟記、跋、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連同原稿均在“文革”中被毀,20世紀80年代顏廷超在外縣族兄處見到印刷本,又據此重新用鋼版刻印成本,並將譜系由直列改為表列式,上下相承,左右相連,一目了然,為修譜所首創,同時補寫了約法及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曾贈送北京圖書館,受到重視。
二十二、《顏氏總譜》(十卷)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湖北顏氏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未及刊就,不幸逝世,譜事中輟。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復聖七十七世孫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徊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后,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克複堂刊本,十卷本。卷一為續修顏氏總(通)譜序、小引,各公派下名錄小引,論人班行先後記,新建復聖顏子廟記,重刊寧鄉瀏陽益陽永新茶陵安福沔陽湘鄉泰和等地顏氏通譜、支譜序和小引等。卷二為“克己復禮”字型大小承領通譜各派名單、譜例、家規、禁議、曲阜譜序、永新等舊譜序。卷三為重刊各派文集、傳記、墓誌銘等。卷四、卷五為《陋巷志》。卷六為《顏氏家訓》。卷七為魯公文集,分上下卷。上卷載歷代文人贊記詩文,下卷載魯公奏疏、碑銘等。卷八為三刻受姓源流小引、重刊始祖圖序、復聖公以上世系之圖、重修東魯顏氏始祖復聖公宗支總錄、重刊魯公至詡翊翔三公五派總錄等。卷九為重刊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滬源衡公派下名錄。卷十為瀏邑東鄉源流序、小引,瀏陽東鄉象喜公派下三房舊序,悅奎公德配曾孺人墓誌銘,湖南瀏陽東鄉曉公派下名錄,榮公次子德公派下名錄,象喜公長子志綱、次子志常、三子志倫派下名錄,瀏陽東鄉筠窩象治公位下名錄,墓圖等。
二十三、江西永新《中陂顏氏族譜》(二冊)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江西永新縣中陂顏氏族人重修。主修為首事顏步雷等14人。線裝八開木版印刷。該譜依舊譜原本刪其文翰,中陂自顏岳起,西溪自顏觀遠起,磐湖自顏士澗起,另立三部,別名“餘慶”,分別標名“天”、“地”、“人”。“天”字部存中陂總祠“孝友堂”,“地”字部存西溪房祠“燕詒堂”,“人”字部存磐湖分房祠“惇倫堂”。主要記載顏岳於宋太平興國年間自搗石徙居北鄉三都中陂子孫繁衍的情況。上冊內容為搗石徙北鄉三都中陂顏岳世系揭圖(自七世顏岳起至十九世衍分四房止)、中陂第二房顏觀善世系揭圖、中陂第三房顏觀惠世系揭圖、中陂第四房顏觀靜世系揭圖以及支派世系揭圖等,后附中陂顏宗魯位下顏子泰、顏子明世系圖和顏子貴位下顏進方、顏進輝世系圖。下冊內容為《顏氏列祖傳贊壽序》,有理學家顏山農顏鈞)傳等人物傳記,魯公遺像、詡公遺像及像贊和中陂顏氏列祖像贊、壽序等。
二十四、江西永新《東里顏氏敘倫堂六修族譜》(八冊)
2001年12月,由江西省永新縣東里鎮顏家村顏氏族人重修,顏立程主修。東里族譜已經六次續修,一修時間無考,二修於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修於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次主修均無考;四修成書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主修顏嘉漠;五修於1919年,主修顏詠軒。現存五修舊譜一套八冊。六修族譜是在五修舊譜的基礎上續修而成,體例沿用舊譜格式。
二十五、江西《萍鄉顏氏七修族譜》(五冊)
1997年,由江西萍鄉顏氏族人第七次重修,主修顏明山,副主修顏壽康、顏光德主編顏光德,副主編顏春泉、顏瑞明。該譜共五冊十四章,16開精裝本,2100餘頁。第一冊除譜序外,一至九章,分別是源流世系、宸翰、歷屆譜序跋、祠堂圖記像贊、先輩名人錄、文翰、譜規家規家訓、萍鄉顏姓分佈地名志、新派行引和對照表。第二冊至第五冊從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分記萍鄉插嶺、曲坑、大沙塘、金沙灣等各支派世系;第十四章為附錄,後為編後記等。該譜序載萍鄉顏氏曾六次修譜:初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由顏懋光作序並寫跋;重修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與初修相隔49年,顏樹德作序,顏培元寫跋,顏培天寫修譜告祖文;三修於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與二修相隔40年,顏培化作序,顏鍾琳寫跋;四修於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與三修相隔49年,顏正瞻作序寫跋;五修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與四修相隔45年,顏熙作序,顏雲洗寫跋;六修於1932年,與五修相隔34年,顏孔鑄作序,顏永逸寫跋;七修於1997年,與六修相隔65年,顏光德作序,顏春泉寫跋(萍鄉顏氏七修族譜時考慮出書時間,顏仕勉派下分支在1997年6月發譜,由顏真愚、顏錫榮作序,顏潔元寫跋)。萍鄉顏氏以梅洲初祖顏仕宏為一世祖。
二十六、江西上饒《顏氏族譜》(五卷)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重修,陳殷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是繼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舊譜而重修。記載清康熙年間顏仙、顏彭及其子顏庚,由福建永春縣遷至江西上饒定居后的繁衍狀況。
二十七、湖南邵東梅塘清潭《顏氏族譜》
1993年由顏堅生任主修,顏銀生、顏達明協修,副主修顏立祥,總纂顏家卿,會計顏赤紅,出納顏漢生,集邵東、康橋、梅塘清潭、顏家屋等地顏氏支派為一譜。由顏堅生作序,顏家卿、顏博士寫跋。距上屆譜成時隔59年,1993年春於清潭譜局印成。
邵東顏氏修譜始於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顏如瑤與兄顏如環集南團雅坊支派撰稿於羅湖書院,顏譖後裔顏忠友、顏忠明暨生員顏朝彰集梅城小溪宗支造冊呈請附修。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顏以昭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清潭支則由顏學山及其祖顏行效、叔顏行緯,首領梅派,隨顏柳次於湘潭懺心寺,集顏譖、顏瑤裔之丁稿,未及刊就,顏柳次不幸逝世,譜事中輟。二十餘年後,顏學山復率弟行顏懷瑾、侄行顏宗元、顏宗贊、顏上達等將梅邑小溪顏譖、顏瑤後裔調用之丁稿,重新整理,於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成譜,本屆譜自始至終歷時32年,距上屆譜成197年。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七十七世祖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洄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后,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距上屆成譜時隔74年。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春,七十七世祖顏邦瑞率顏澤湘倡修家乘,乃由顏邦佑、顏其佩、顏澤湘、顏家振董其事,集新邵安邑同支,撰就成牒,時值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歷時三年,距上屆成譜時隔47年。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七十九世祖顏燮勛任總修,其堂弟顏靜奄任清書,族孫顏士才任纂修,顏家梅任經理,歷時三年完成,距上屆時隔41年。
1934年顏吉皆任主修,顏松岑任主修兼總纂,集邵陽武岡、湘鄉、益陽、祁陽等顏氏17支派建總祠於邵陽,借總祠為譜局歷時三年修成,距上屆修譜時隔31年。
二十八、新修《湖南婁底顏氏支譜》
1984年5月,顏景璋後裔官塘支房首議譜事。各支房踴躍響應,於1985年5月召開闔族各房代表會議,公推顏復火昆、顏靜君任總修,顏昌齡、顏毅堅任纂修,顏家訓、顏滿庄任監修,顏家賢、顏超華任校書,顏家友任經理,共同董其事,並聘顏昌資、顏昌瀛、顏昌燾、顏昌福、顏康寧、顏鼎生為顧問,顏超華作序,顏復焜寫跋。歷時兩年,於1986年秋完成,是為第八修,距上屆修譜時隔39年。
該譜於1945年4月開始七修,七十九世祖顏澤其、顏靜奄任總修,顏允述、顏化學任纂修,顏昌資、顏滿祖任校書,顏家軒、顏樹資任經理,歷時三年,於1947年冬完成,距上屆譜成時隔12年。
二十九、湖南湘潭《高山壩顏氏六修支譜》(四卷)
1943年重修。上承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修支譜,記載翊房服祖派六十三世祖脫公自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隨父兄由瀘源徙湘潭原十一都十甲即碧泉鄉第十三保高山壩顏家灣開基繁衍概況。至七十世衍分為“東、仁、信”三大房,三大房以後七十一世再衍為“瑞、林、祿、巽、明、美”六小房。大房裔孫繁衍於顏家灣,次房子孫聚居於辰山一帶,三房嗣代則散居於花市等處。三房公推顏惠卿、顏子貴、顏阱甫、顏南生、顏佐卿、顏內昆、顏致誠、顏福盛8人為房修,經徵集會編,而後付印成顏氏兌月堂本,分發各房寶藏。
三十、湖南攸縣((南溟顏氏五修族譜》(一冊)
1994年夏末,湖南省攸縣南溟橋顏氏族人聚商五修南溟顏氏族譜。經籌集款項,收集資料,於1995年春完成克複堂印本。該譜第一主修顏繼吾,第二主修顏維國,另有主修11人,副主修14人。主編顏永楷等五人,編委顏怡生等3人,顧問顏昌棋等6人。為16開精裝本,630餘頁。主要內容有譜序、傳記、前清御賜排行、各房齒錄、壽文祭文人物事略、景詩、贊詩、遺書碑匾附、南溟顏氏子孫繁衍區域圖、祖祠祖塋、譜規家規家訓、後記、附錄。重點部分為各房齒錄,記載南溟顏氏始祖、江西梅州顏仕宏十世孫顏仁傑以下世系繁衍情況,其二、三、四、五、六、八世均失考。顏仕博、顏仕愷同胞兄弟為七世,仕博為東房,仕愷為西房。該譜齒錄部分即記錄東四房九至十六世直系表、西四房十一至二十四世直系表。
三十一、湖南臨澧五修《顏氏家譜》(一冊)
2002年由湖南臨澧佛塔寺顏應鳳支派、觀音庵顏國安支派、湯家河顏上達支派、彭家鋪顏上耀支派五修《顏氏家譜》,顏允楚主編。另有沅陵支派由桃源堯河顏氏遷文塘村汪家橋的顏昌柏和城關鎮石家台的顏昌福兩家,及抗戰勝利后從濱湖災區逃荒至同歡村陳家沖落戶的顏澤金申請加入。此三家經修譜理事會研究,同意接納人譜另立世系。
湖南臨澧佛塔寺顏氏家譜首修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由復聖七十八代孫顏奎為主修,歷時四年完成。1917年,以復聖七十九代孫顏澤文為主二修此譜。1941年,以顏澤仕為主,顏其然、顏允森局部續修而成三修家譜。1946年澧縣顏昌榕、顏昌監、安鄉顏昌儀為主,倡修湖西八縣(澧縣、安鄉、臨澧常德、桃源、石門松滋、公安)通譜,此為四修。
該譜上承《湖西顏氏家譜》資料,主要內容共分總輯、世系瓜瓞圖、世系齒錄志、附錄四部分,前載名人題詞、五縣八支顏氏子孫分布圖、顏氏總祠圖等。該譜糾正了1946年澧縣總祠創修《湖西顏氏家譜》誤將臨澧佛塔寺顏應鳳行輩錯排提高一代的失誤。精裝合訂本,690頁。共印85部,按“瑞發東魯,正氣千古,文章節義,乾坤是補"16字編號,由各支派領譜人妥善保管,另贈上海市圖書館、山東省曲阜市顏子研究會、臨澧縣檔案局及圖書館各一冊。
三十二、湖南衡東(《顏氏孝友堂七修族譜》(四十一卷,六十二本)
1997年修成。湖南衡東顏氏族譜六修於1924年。時隔70餘年,顏氏族人不願家乘失傳,敦促倡修族譜。1995年顏滌生接到族侄顏苔生從台灣的來信,催促續修族譜,並捐資人民幣3000元支持修譜。1996年春顏滌生在國公祠召開族人大會研究修譜事宜。族人群情激昂,一致推舉顏滌生為顏氏孝友堂七修族譜總修。隨後組成班子,由顏賓主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完成。全套通譜印發3320冊,分發族人收藏。
三十三、湖南漣源新修((顏氏族譜》
1990年,漣源市石狗鄉顏汝彬後裔顏群蘇,有感於本支族譜已88年未再續修,不顧76歲高齡柱杖奔走,親往漣源婁底、湘鄉、寧鄉、益陽、安化等十幾個市縣召集顏氏後裔,倡議重修顏氏族譜,深受顏氏族人擁護贊成。經過數年辛勤工作,終於完成該譜修纂。
三十四、福建德化《泗濱志》(三卷,三冊)
由福建省德化縣泗濱志編纂董事會編,顏錫懿作序,顏清濫任總編輯,16開精裝本,2000年5月非正式出版。卷一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記述福建省德化縣泗濱村的地理、經濟、政治、文教衛生、風俗、文物古迹、人才、人口等方面的發展歷史。卷二為《龍潯泗濱顏氏族譜》,按民國16年(公元1927年)泗濱譜局所編族譜原貌再版。舊譜自宋初始修,至民國16年為第八次續修,顏應時等人主編,由原來十三本縮印合為一卷。前七次譜碟已散失無存。譜中記載了泗濱顏氏開基始祖顏芳及其子孫衍派支分等史實,是顏氏人閩定居德化泗濱后,宗族發展情況的珍貴歷史資料。卷三為《人口繁衍》,是卷二的續編,上限銜接舊譜,下限截止至2000年5月,記載人口繼續發展的實況。泗濱顏氏宗親共有五千多人。為便於查閱,分為永茂厚宏、永茂長房、永茂二房、永茂三房等四大房派,每大房派按世系字行、長次順序進行編排。該志特點是以史載譜,譜史結合,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泗濱歷史的發展概況。
三十五、福建永春東山新修《顏氏地房族譜》(宗支志,一冊)
1999年10月印刷成書。1980年以後,顏春木在顏成火段、顏木沙、顏奕垣、顏國爵、顏燕注、顏明瞭、顏維新、顏尚文、顏進發等人的協助下登記新的《宗支志》,然後由顏春木根據舊譜和馬來西亞顏榮文《魯國顏氏譜史宗親錄》,編纂成東山顏氏族譜《宗支志》天、人、地房六卷,八百餘頁。其後,地房派在顏本沙、顏維新等人的協助下,再編纂《世系志》八卷870頁。1999年夏地房《宗支志》由顏春木、顏建基、顏跨灶、顏劍英、顏模基、顏深信、顏和燦負責完成32開印刷本,共印刷250本。該譜前載譜序、譜圖、宗支圖,分載地長富字、地二貴字派下各分支世系繁衍遷徙以及世系字行、編修簡介、編修說明等。
該支族譜始修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由顏子華、顏子撫同修。至崇禎年間,顏有正、顏有孚、顏在垣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顏其煜、顏其善三修。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顏清河四修。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顏種玉五修。以上譜碟均系抄本。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顏釒監 堂、顏克煦、顏光談、顏振英、顏仁炮、顏克彭、顏文坂、顏詒展、顏元彬、顏金榜、顏金基、顏玉份等集議重修,顏良漢、顏秉鐸、顏崇安、顏鄒篆為總纂,板印成冊,全譜40卷,分發各房派保存。
三十六、福建((漳州青礁顏氏族譜》(一冊)
記載顏子五十一世孫、宋代漳州路教授顏糙定居青礁,後世子孫繁衍,派衍支分。其後裔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始修族譜,后又於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由顏酡兩次重修並作序。該譜承襲了山東顏氏老譜並增而廣之。其目分序文、總目、例言、姓考、字序、像贊、世系、世傳、世宦、世德、古迹、祀典、祠宇、墳圖、藝文等,中分十四卷。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又由鳳塘、蓮浦兩支派進行續修,詳載了由顏子五十世孫至八十世孫的繁衍狀況。木刻線裝本,印數不詳。
三十七、福建《語江顏氏族志》(五卷,一冊)
由福建省金門縣玉堂二十八世孫顏西林編修,台北市昭明社承印。該族志初修於1969年,出版於1981年冬。卷一為上世世系,自始祖小邾子起,至開閩始祖顏泊止,分三節,分別記述嫡系、五服、本族名賢、先賢列傳,末附桃源科名錄。卷二為語江世系,起自開閩始祖顏泊,迄二十四世,原文登載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銀同顏振鳳、顏華所纂《浯江顏氏族譜》,卷末附((存德堂家乘》。卷三為家學,載顏氏先賢遺著。卷四載顏之推《顏氏家訓》,為四部備要抱經堂版本影印。卷五為雜錄。全書648頁,精裝合訂本。除供顏氏各房子孫寶藏,及有關顏氏宗親外,不對外發行。
三十八、福建《仙游顏氏譜史》(五卷,一冊)
福建省仙游縣顏氏源流學術研究室,自1991年10月開始收集資料籌備編修,1994年4月15日正式動筆,6月30日印刷發行。主編顏金訓。16開平裝本,233頁。第一卷為歷史文獻、淵源志溯。第二卷世系字行。第三卷古今名人錄。第四卷仙游顏氏族情記歷。第五卷世系圖表,記載顏子五十七世孫、顏仁貴十二世孫顏細治派下顏原、顏寒潭、顏培南、顏竹峰、顏體瑞諸房,以及顏子六十三世孫、顏仁貴十八世孫顏茂聰派下仁、義、禮、智、信諸房的世系圖表。前有先祖像贊及卷首譜序,后附編後記,仙游顏氏源流學術研究室理事、族譜編纂小組名單。印刷650冊,不對外發行,供各分支後裔珍藏。
三十九、((顏氏古今概況—福建顏氏桃源衍派源考》(一冊)
由福建省仙游縣姓氏源流研究會顏氏分會編寫。1997年8月非正式出版印刷,16開簡裝本,83頁碼,印刷450冊。由顏金訓編撰,聘請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所魯文化研究室主任顏景琴教授任顧問並寫序,香港僑親顏彬聲任名譽顧問。封面題詞顏其豹。記載了顏氏起源及歷史沿革,顏氏桃源衍派顏泊後裔在福建、浙江、廣東、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國等地的傳播和派衍支分。全書共分“姓源”、“顏氏名人”、“福建顏氏桃源衍派譜序薈萃”、“真卿公後裔概況”、“泊公後裔概敘”、“海外顏氏宗親”六篇。
四十、福建政和赤溪((魯國序譜》(六冊)
全稱《魯國郡顏氏桃源魯國序譜》,1984年由該村顏氏修譜理事會續修。該譜前載顏常山公像,顏時舉序贊謂之顏真卿像;次載顏公像,顏時舉序贊謂之顏虯松像。另有顏氏族譜條例圖、顏氏世系圖、顏氏支派世系圖、顏真卿之子支派圖、祁公第三子支派圖、科貴公之子支派圖、六公之子支派圖等。所載世系圖有誤。全譜共六冊九本,原譜遺失一本。
據譜載,該支譜牒最早為手抄本,宋元礻右齲年ü ?088年)八月,浙江寧海知縣顏時舉創修。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八月,古長溪賜進士劉中藻休官歸籍,路經赤溪,觀《魯國序譜》,深為顏氏後裔仁孝所動,並聞其正擬重修宗譜,即應請為之撰《魯國郡歷譜序》。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秋八月,由裔孫顏增鳳等重修,兵部司務吳如公作序。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冬十月四修,主修人不詳。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五修,由裔孫顏宗德、顏宗順、顏宗位、顏萬源、顏宗發為倡修首事,松源(慶元縣城關)舉溪庠生吳森纂修並志。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裔孫顏登所、顏登建、顏堂金、顏堂玉、顏堂滿倡議六修,舉溪庠生吳淇編錄。
四十一廣東《粵東顏氏族譜》(一冊)
粵東顏氏於南宋至明初先後由浙江、福建一帶遷人,至清代人口已分佈粵東六府二十餘縣,形成三十六大房。其後裔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兩次修譜,同治年間在番禺重建家廟時,又將有關家廟的內容補人譜內。其主要內容為廟記、廟序、廟圖、廟論、理事、知事、規條、顏氏姓源、東魯譜序、重修譜序、遠祖世系、世祖世系、魯公廟碑、大宗支派(遷籍各屬里居)、正寢配享主座次、左昭祔祀主座次、右穆祔祀主座次、大小四十一房輪年主祭表等。該譜在承襲東魯曲阜顏氏家譜的基礎上記載了宋代至清末粵東顏氏由四十四世至八十一世的繁衍概況。木刻線裝本,署省城家廟藏版。
四十二、廣東《南海蟾步房顏氏家譜》(三冊)
記載魯公顏真卿曾孫顏翊於宋乾德年間為江西永新令,家於雙乳峰下,其季子顏光先在宋咸平年間為廣東廉訪使居於南海,遂為南海顏氏始祖。譜前載顏真卿所作顏君神廟碑文、歷次顏氏宗譜序、凡例、顏氏宗派、連平房族譜世系、長樂房家譜序等。主要記載顏光先以下至七十二世裔孫的繁衍遷徙概況。原譜為正楷手抄本,三卷本,注顏克複堂存覽。是在宋淳礻右八年(公元1248年)五十一世顏嵩譜、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五十八世顏文端譜、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族譜的基礎上,由廣東省南海縣鹽步顏邊村蟾步房裔孫於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其後子孫又有部分續接。
四十三、《廣東省海豐縣顏氏族譜》(二冊)
新修於1990年5月,海豐縣顏氏修譜理事會主修,顏媽棒、顏禮鏡為理事長,顏炳榮為名譽會長,陶河鎮陶南管區下弔橋村顏永年主編。1998年8月由海豐縣海鷗印刷廠印刷,豎排16開本,紅面金字,平裝上、下兩冊。
海豐縣顏氏族譜原有七部,始修於清康熙年間。該譜自復聖顏子五十九世孫顏貴來起,上世依清道光年間福建青礁崇恩堂顏酡重修本刊之,有地圖、先賢像、輩序、姓考、顏氏探源、遷徙、重點名人傳略、歷次修譜序言、《顏氏家訓》節錄,以及文稿、對聯、墓誌銘等。對魯國系、桃源系、青礁系、平和系、海豐系等詳細進行了記載,並旁及梅龍、公平、台山、烏土、揭石、連平、沁溪、濂溪、青草等世系,同時也列出台灣顏氏世系考等。
四十四、《廣東省連平縣顏氏族譜》(一冊)
由連平顏氏第三次續修族譜小組於2000年重修。理事長顏建崐,副理事長顏兆興等4人,顧問顏建津等3人,主編顏漢楷,編輯顏建津等5人。該譜以清道光初年連平顏氏族譜為基礎,重點記載了廣東省連平縣顏姓世系文厚公派下後裔的繁衍概況,除前言、題詞、照片外,主要有連平顏氏族譜第三次重修譜序等、顏氏淵源、顏氏名人、連平顏姓世系、先祖名墓墳等。16開精裝本加硬紙盒套裝,470頁碼,約280千字。
四十五、廣東五市縣《顏氏族譜》(一冊)
由廣東省和平縣彭寨鎮、東水鎮,平遠縣熱柘鎮,梅州市大坪鎮,五華縣雙頭鎮、潭下鎮、橫坡鎮、轉水鎮華城鎮、新橋鎮,惠陽市馬安鎮柏田村顏氏後裔聯合組成修譜理事會及編委會,於1999年4月18日開始籌備續譜事宜。經過一年零八個月的努力工作,於2000年12月完成出版。16開精裝本,390餘頁,約450千字。修譜理事會長顏欽榮,副會長兼編委會主任顏清賢,副會長顏福桂、顏春耀,另有編委、理事成員22人,聘請顏宜華為名譽會長,顏玉宏等8人為顧問。
該譜主要內容有序言、凡例、圖像、古代顏氏名人,近現代顏氏人物及其六十世祖顏仕派下五華平遠、和平、惠陽梅州顏氏後裔各分支派世系,丁口情況及當地人物。時間斷限上至黃帝,下至公元2000年11月30日。
四十六、《廣西防城港市顏氏族譜》(一冊)
由防城港顏氏族譜編委會主編,顧問顏儲鑾,主任顏儲衡,副主任顏通、顏連才,編委七人。總編輯顏連才。該譜在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顏有光編修的族譜和1986年廣東化州顏立芳編修的族譜基礎上,經過一年多時間徵集編寫,於2000年完成。為大32開精裝本,398頁。前載彩照,正文主要記載十五世祖顏宏文支譜,加編了顏宏秀、顏宏紀、顏二郎、顏嘉儒的後裔,並追述了本支開基始祖顏三甫至十四世祖簡歷,另外簡記顏氏姓源、班行、名人、家訓、有關傳說等。跋后附修譜贊助名單。
四十七、四川劍閣((顏氏族譜》(一冊)
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始修。前載《合族同撮源流志》序,後記劍閣縣顏氏鼻祖顏山自明朝末年經商由陝西鳳翔府富平縣人川定居而支分派衍狀況。該譜僅記父子相承關係,未註明世系,手抄本,存二冊。主修為該支派第十代玄孫顏學泗、顏學道兄弟。
四十八、《台灣顏氏族譜》
顏欽賢重修。初版於1928年8月28日,重修再版於1949年5月10日,補訂再版於1954年2月25日,再次補訂后再版於1964年7月31日。主要記載顏榮派下第二十八世孫、復聖第七十世孫渡台顏氏始祖顏玉蘭、顏玉賜後裔繁衍遷徙概況。
四十九、台灣台中《顏氏世系表》
由台中清水鎮顏天財保留,主要內容為顏氏渡台始祖顏夢弘(溢啟思)派下世系表,鉛印橫排單頁摺疊式。以顏夢弘為一代,表載至十一代。另載有顏舒喜、顏舒雅兩支。部分後裔有遷居南洋者。
五十、《星馬顏氏宗親史錄》
1973年新加坡顏瑞章編修,馬六甲顏鍾枯協修。該書主要收錄華南部分顏氏族譜序言,辨別徙居新、馬各地顏氏族人祖籍宗支派別,記載對國家社會等做出貢獻的顏氏名人。收集並保存了顏氏族人徙居新、馬等地的珍貴歷史資料。
五十一、《魯國顏氏譜史宗親錄》(一冊)
由馬來西亞顏榮文主編。1974年由華商印務有限公司承印,陳榮慶督印,16開本,加黃色塑皮護封。
該書收錄了《東魯郡顏氏族譜總序》、《東魯郡顏氏宗子世譜》、《德化碩磔泗濱顏氏譜序》、《永春東山顏氏譜序》、《永春桃場顏氏譜序》、《永春篷壺江田孔里譜序》、《晉江安海安平及西按北鎮譜序》、《同安浯江顏氏譜序》、《漳州青礁顏氏譜序》、《潮州潮陽普寧顏氏譜序》、《安溪紫泥顏氏譜序》、《薌城譜世系譜序》及其後裔世系播遷簡況;還收錄了《閩粵各地宗祠祖厝祠堂聯》、《閩粵各地昭穆字行》、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地區、顏氏宗親簡介、顏氏先賢列傳、《顏氏家訓》等。該書無目錄、頁碼,約四十萬字,印數不詳。
另有《續修八都劉坑江田顏氏族譜》、《永春桃場顏氏族譜》、《永春桃場族譜》、《永春桃場重修族譜》、《永春蓬壺江田孔內譜》、((重修江田族譜》、《重修劉坑江田族譜》、《續修江田顏氏族譜》、《桃源江田顏氏族譜》、《重修下彥顏氏宗譜》、《下彥十一修宗譜》、《晉江安海北鎮房西譜》、《安平顏氏家譜》、《碧溪顏氏譜》、《紫泥文昌顏氏譜》、《紫泥重修族譜》、《清漳顏氏族譜》、《西嶼顏氏族譜》、《潮洲潮陽普寧顏氏譜》、《顏氏家乘》、《金城顏氏家譜》、《上湘顏氏三修族譜》、《太平金清顏氏二房世譜》、《湖西顏氏家譜》、《台南顏氏族譜》等等眾多支派家譜、族譜、家乘,因收集資料所限,此不一一詳述。

字輩


輩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關係,又稱輩、輩行。字輩是輩分的代表字,中國古代每個家族的字輩譜是十分講究、嚴肅的,族譜中字輩譜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統治者還專門為曾顏孔孟四姓御賜統一的名派。顏姓大致有三套字輩:
第一套:明代61世宗祖顏鋐制定頌行的60-90世共30字。
61-公、62-重、63-從、64-嗣、
65-胤、66-伯、67-光、68-紹、
69-懋、70-崇、71-懷、72-士、
73-錫、74-振、75-承、76-景、
77-世、78-廷、79-秉、80-培、
81-克、82-建、83-永、84-沛、
85-昭、86-啟、87-裕、88-顯、
89-兆、90-守(同第二套90世“肇”字套入)。
第二套:清代72世祖顏星篆修《顏氏通譜》康熙恩賜的74-105世共32字。
74-崇、75-懷、76-宗、77-邦、
78-其、79-澤、80-允、81-昌、
82-家、83-學、84-克、85-復、
86-道、87-德、88-昭、89-揚、
90-肇、91-慶、92-宏、93-祚、
94-應、95-毓、96-國、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繼、103-起、104-有、105-常。
第三套:甘肅顏氏派字言66-90世共25字。
65-如、66-鳳、67-秉、68-文、
69-祖、70-學、71-永、72-宗、
73-東、74-魯、75-偉、76-仁、
77-仰、78-大、79-賢、80-尋、
81-中、82-須、83-擇、84-善、
85-克、86-復、87-廣、88-心、
89-傅。
第四套:廣東顏氏血脈
第79代:顏貴武
第80代:子:進裕1983年
第81代:孫:祖德2009年
----顏氏根(普行)
貴進祖光
吉慶華章
大同和順
國運隆祥
衡陽懷節顏氏班輩:
原老譜班序:
華政甫景宗
思得友添文
世大登中獻
承熙永昭宏
學堯裕佳兆
萬仕朝端榮
昌寧定國泰
光廷顯瑞龍
(從五十九世至九十八世本派,從七十三代“獻”後接《顏氏通譜》康熙班輩)

世系


1世祖(父親)顏路(顏無繇)
顏回(前521年-前481年):尊稱“復聖”“顏子”;字子淵,故又稱顏淵;中國春秋末期魯國曲阜(今屬山東省濟寧市)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
1世孫顏歆
2世孫顏儉
3世孫顏威
4世孫顏芃
5世孫顏億
6世孫顏岵
7世孫顏卸
8世孫顏譽
9世孫顏產(又名顏高)
10世孫顏異
11世孫顏愚
12世孫顏逵
13世孫顏律
14世孫顏衷
15世孫顏凱
16世孫顏邃
17世孫顏龠
18世孫顏綽
19世孫顏准
20世孫顏阮(字懷珍)
21世孫顏亮(字世明)
22世孫顏敫(字士榮)
23世孫顏斐(字文林)、顏盛(字叔台)
24世孫顏欽(字公若,顏盛子,謚曰“貞”)
25世孫顏默(字靜伯,顏欽子,西晉汝陰太守)
26世孫顏含(字寵都,因平亂有功,封西平縣侯,年九十三卒,謚曰“靖”)
27世孫顏髦(字君道)、顏謙、顏約
28世孫顏綝(字文和,顏髦子)、顏顯(顏約子,曾任護軍司馬)
29世孫顏靖之(字茂宗,顏綝子)、顏延之(字延年,顏顯子)
30世孫顏騰之(字弘道,顏靖之子)、顏竣(字士遜,顏延之長子)、顏測(顏延之次子)
31世孫顏炳之(字叔豹,顏騰之子)
32世孫顏見遠(顏炳之子)
33世孫顏勰(一作顏協,字子和)
34世孫顏之儀(字子升,顏協長子)
34世孫顏之善(顏協次子)
34世孫顏之推(字介,顏協第三子)
35世孫顏昶(顏之儀子)
35世孫顏思魯(字孔歸,顏之推長子)
35世孫顏愍楚(顏之推次子)
35世孫顏游秦(字有道,顏之推第三子)
36世孫顏萬石(顏昶子)
36世孫顏師古(字籀,顏思魯子)
36世孫顏相時(字睿,顏思魯子)
36世孫顏勤禮(字敬,顏思魯子)
36世孫顏育德(顏思魯子)
37世孫顏趨庭(字茂實,顏師古子)
37世孫顏揚庭(顏師古子)
37世孫顏光庭(顏師古子)
37世孫顏昭甫(字周卿,顏勤禮子)
37世孫顏敬仲(顏勤禮子)
37世孫顏殆庶(顏勤禮子)
37世孫顏無恤(顏勤禮子)
37世孫顏少連(顏勤禮子)
37世孫顏務滋(顏勤禮子)
37世孫顏辟強(顏勤禮子)
38世孫顏元孫(字聿修,顏昭甫子)
38世孫顏惟貞(字叔堅,顏昭甫子)
39世孫顏迢(顏元孫子)
39世孫顏春卿(顏元孫子)
39世孫顏耀卿(顏元孫子)
39世孫顏杲卿(顏元孫子)
39世孫顏旭卿(顏元孫子)
39世孫顏茂曾(顏元孫子)
39世孫顏闕疑(顏惟貞子)
39世孫顏允南(顏惟貞子)
39世孫顏喬卿(顏惟貞子)
39世孫顏真長(顏惟貞子)
39世孫顏幼輿(顏惟貞子)
39世孫顏真卿(顏惟貞子)
39世孫顏允臧(顏惟貞子)
40世孫顏傳贄(顏杲卿子)
40世孫顏季明(顏杲卿子)
40世孫顏頸(顏真卿子)
41世孫顏文
42世孫顏君佐、顏君雅
43世孫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
44世孫顏承祜、顏涉、顏街
45世孫顏仲昌、顏檉
46世孫顏太初(字醇之)、顏端
47世孫顏復(字長道)、顏繼
48世孫顏昌
49世孫顏擎
50世孫顏價
51世孫顏順
52世孫顏寶
53世孫顏椿
54世孫顏之才(字宗藝)、顏之美(字宗德)
55世孫顏渙、顏襄、顏池(字德裕)
56世孫顏拳(字克膺)
57世孫顏希仁(字士元)、顏希惠
58世孫顏議(字定伯)
59世孫顏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襲)
60世孫顏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襲)
61世孫顏從祖(字守嗣,無子)、顏肇先(字啟源,顏重禮長子)
62世孫顏嗣慎(字用修,長子顏胤宗先卒)
63世孫顏胤宗(字永昌)、顏胤祚(字永錫,萬曆十七年襲)
64世孫顏伯貞(字叔節,顏胤宗長子,萬曆二十七年襲)、顏伯廉(字叔清,顏胤宗次子,萬曆三十四年襲)
65世孫顏光魯(字宗旦)
66世孫顏紹統(字景宗)、顏紹緒(字振宗,崇禎十四年襲)
67世孫顏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襲)
68世孫顏崇文(未襲封病故,無後)、顏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襲)
69世孫顏懷禮(字子真,早逝)、顏懷圉(字彤賓)
70世孫顏士采(字慶田)
71世孫顏錫嘏(字公純,顏士庄長子,乾隆三十六年襲)
72世孫顏振估(字啟愚,早卒無子)、顏振奮(嘉慶十九年襲)
73世孫顏承裔(字波仙,顏振淇次子,為顏振估嗣子)
74世孫顏景育(字養齋,光緒十三年襲)
75世孫顏世鏞(字冠聲,1918年承襲復聖顏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76世孫顏廷漢(顏世鏞長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77世孫顏秉剛(顏廷漢子,1965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