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小吃
襄陽的特色小吃
巴蜀荊楚地區的人們生性嗜辣,幾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與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講究的是鮮辣。
襄陽菜既有著楚菜鮮辣的特點,又保持著自己的風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陽名菜有三鑲盤、夾沙肉、襄陽纏蹄、紅燒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頭鯿、干炒仔雞、泡菜牛肚絲、醬豬大骨、醬爆肉、宜城盤鱔、宜城大蝦等。特色宴席,如:三蒸九扣席、民間洋粉席、五福六壽席、襄陽魚宴、三黃雞宴等。
襄陽的小吃品種也很多,如油茶、清湯、米窩、油饃筋、牛油麵(牛雜麵,豆腐面)、襄陽酸辣面、酸漿面、炸醬麵、胡辣湯、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陽薄刀、襄陽大頭菜、襄陽黃酒、金剛酥、玉帶糕等,大都當作早點或夜宵,小吃正因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這些形形色色的帶有地方風情的小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與食客。
襄陽小吃
牛油麵是襄陽人最喜歡的早餐。是襄陽人最經典的麵食中的一種。襄陽經典麵食還有葷系(牛雜麵、牛肉麵)和素系(豆腐面、海帶面)。葷系是在牛油麵中加入牛肉或者牛雜等肉類,素系是在牛油麵中加入豆腐海帶等素菜。一般面中放有辣椒。
牛油麵和熱乾麵不是一個種類,屬於湯麵。熱乾麵屬於拌面。
味道及口感
牛油麵的特點是這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久食不厭。很多襄陽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麵,感覺口中無味,食慾大減。牛油麵做法簡單:水開后將面下入鍋內,煮開后撈起,加香油涼拌。吃時,撮一把放入搭勺,伸進沸水中冒熱,然後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麵時,再喝一碗襄陽黃酒,愜意而舒服!
襄陽小吃
襄陽大頭菜是湖北省襄陽市的特產,以襄陽市襄州區東津鎮與雙溝鎮所產大頭菜最為有名。主要材料為芥菜,經過特殊工藝腌制而成,主要分五香味與普通味兩種。由於襄陽大頭菜主要用鹽腌制而成,因此能存放較久,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具有2000多年種植史的襄陽大頭菜大有來頭,其本為山野之物,三國時期被諸葛亮發現並引入軍中廣泛食用,故又名諸葛菜。因得天獨厚的自然生長條件以及傳統的腌制技術,襄陽大頭菜質之脆嫩,味之鮮美,香之濃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一枝獨秀,無可比擬,因而備受消費者喜愛,成為千家萬戶必備的佐餐妙品。曾榮獲“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並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贊為“中國一絕”。相傳三國時期,蜀軍因長年征戰,士兵苦於不能吃到下飯的菜,軍師諸葛亮靈機一動,將他在襄陽隱居時的芥菜進行腌制,這就是現在的襄陽大頭菜的來歷。
1.簡介
2.營養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類、蛋白質等。通過腌制后,成為獨特風味的佳品。襄陽大頭菜又稱“孔明菜”。
襄陽黃酒色似乳汁,香氣好,味微酸甜,略帶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漿稀釋,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繼承了古老傳統的製作方法。黃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別達到78.9克和2.6克,因而這種酒營養價值很高,很適合老年人飲用。黃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當高的熱量,酒精度極低,故而一不傷肝,二不傷胃,而且又可加速體內血液循環,增強骨骼,還有舒筋活血和增進食慾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還可將其作為烹調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劑,以及醫藥上的輔料和藥引子。現為據說系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所創的“茅廬春”和樊城機坊街釀製的“一二三”黃酒最為上乘。
襄陽炒薄刀是由發的很有精道的面,省上15-20分鐘。(一定要是粗面哦)配料主要是黑木耳,切的很細很長的胡籮卜絲,很嫩的肉絲,紅、青番椒絲,然後用特殊的工具把面壓成1/3小拇指粗的麵條,炒制而成。
特點:色彩金黃,色調素雅,質焦脆有韌性,平淡爽口,味鮮美。
炒糊波是用的抄熟的薄餅子切成細片,加上菠菜、胡蘿蔔、肉、羊油等做成
酸漿面為襄陽市棗陽的獨特的麵食,發源於清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朝中期一彭家小吃店以麵條生意為主,彭家經常將夏秋收穫的青菜放在缸內發酵變酸,留作冬天食用。一日,佐以麵食的素菜用光了,彭家便將酸菜水當做麵食的佐湯做成酸乎乎、香噴噴的酸漿面。沒想到,這一盆麵條一端出去,立即被客人搶食一空,南來北往的客人食后讚不絕口,酸漿面由此成了棗陽特有的風味小吃。
經幾代人的不斷改良、更新,所做出的酸漿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開胃、預防傷風感冒等功效。時至今日,在琚灣條條街道,酸漿面的香味充斥著人們的口鼻,許多襄樊市區居民經常駕車前往棗陽品嘗美味的酸漿面。
襄陽人俗稱火巷口酸辣面,該面的主料用襄陽早餐慣用的鹼面,經過煮熟、冷水洗,放置待用,在出售時放入竹笊笊熱,配料有兩部分,一為帶皮(襄陽俗稱,就是海帶)、肉末燒制,另外一部分就是該酸辣面密制的酸辣湯。面中不加襄陽早餐麵條常用的綠豆芽、黃豆芽等俏頭,十分實惠。
該面聞起來酸中帶肉香,入口酸、辣,但與普通的四川、雲南等的辣味又有所不同,雖然主味以酸為主,但食用后,又不會出現普通的酸性食物的消化快、飢餓早、胃酸過多等現象,酸性食物又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等功效,該面實為襄陽早餐之一絕!
炸醬麵、豆腐面都是襄樊較普遍的風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與牛油麵一樣,只是其佐料與牛油麵佐料有異。炸醬麵以炸醬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為主料。
沙鍋看似簡單,卻融合了美味、營養、滋補等優點,選用當地食材入菜,加上秘制麻辣底料的調劑,成菜麻辣鮮香,香氣撲鼻。
襄陽人有句名諺:"冬至包面夏至涼麵"。"涼麵"也叫"麻汁面",為襄陽人夏季最喜愛的主食,因其製作簡便,吃起來清涼爽口,已成為襄陽的大眾化食品。
包面在襄陽又叫餃子或餛飩。襄陽人逢年過節或改善伙食,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家庭,總要吃一頓傳統的小吃--包面,並且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叫"正月初一吃包面--頭一頓"。包面製作方法是:把精粉碾成皮子,鮮豬肉做餡,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餡子,然後包成包面。襄樊的包面歷史悠久,相傳明、清之間即已盛行,不僅省內聞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國過往旅客。
清湯是襄陽人的傳統風味小吃,而且是經濟快餐品種之一。清湯製作的主料是精粉、豬肉。其特點是:佐料齊全,製作精細,葷湯點碗,皮薄餡嫩,湯鮮味美。
湖北襄陽的“夜壺油茶”是一種適宜於冬季夜晚的小吃。油茶製作方法簡單,但調味講究。先把麵粉溫火炒香,略呈黃色,后將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蔥、姜、鹽等放入適量,加水煮成糊狀即可。吃時,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壓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睡前來一碗,可暖胃、潤肺、生熱。冬季,叫賣者身背好幾十斤重的大銅壺,走街串巷叫賣,所以人們戲稱它為"夜壺油茶"。
襄陽糊辣湯為襄陽市獨有的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小吃。
糊辣湯用料講究,用料齊全。主要用料有粉條、麵筋、山藥、黃花、木耳、帶絲、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經過籮篩。其做法是:先將主料煮熟,再用糖漿加色,並用洗麵筋的水打黃。做好后的湯呈粉紅透明的糊狀。熱呼呼的,微辣而味長。
湖北小吃,以大米、黃豆漿,入專用勺,下油鍋炸制而成。色金黃,圓窩狀,中間薄焦酥,邊圈厚柔軟,含有蔥、姜、芝麻香味,膾炙人口。
麵粉加適量鹽、明礬和水調和,用手按成片后切成條形,置沸油中炸黃即可,味外焦內軟。
有點像油條,但比油條勁道多了,口感非常棒。
金剛酥主要原料是麵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鹼。發酵后,摻揉製成馬蹄形餅,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烘爐內燜烤4個小時。其色焦黃、香脆、不沾牙齒、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無牙者都可食用。
玉帶糕,系谷城縣地方傳統名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傳,乾隆皇帝一次朝拜武當,途中停歇谷城,因路途勞累,不思飯菜,地方官員獻出本地糕點玉帶糕。乾隆略品,頓覺胃口大開,隨口贊道:"玉帶"仙品,糕中之尊,開朕脾胃,貢朝龍庭。"從此玉帶糕被列為朝廷皇室貢品。
該品選用精糯米粉、高級白糖、上等麻油等為主要原料,佐以青絲、紅絲、核桃仁、金桂等,採用特殊手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具有健脾開胃、潤肺生津等功能,食、葯兩宜,清香爽口,甜而不膩。因糕體形似皇袍玉帶,故名"玉帶糕"。
王府小點源於公元1436年(明正統元年)的襄陽王府。喜美食、善交友的襄憲王朱瞻墡,常讓王府大廚製作精緻點心來食用和招待賓客,有福耳朵、浩然酥、太子餅、喜點等,這些點心堪稱襄陽歷史上最高級別的貴族食品,賓客食后甚是喜愛,因此,王府小點成為襄陽王府天天必備的小吃點心,且花樣眾多。後由於賓客在外廣為傳播而流向民間,數百年來為襄陽上層富人居家享用和走親訪友的美食佳品,成為歷史悠久的襄陽名點。
王府小點選取天然綠色植物為原料,經過現代工藝精心加工而成。產品低糖低脂,香氣濃郁,酥脆無渣,風味獨特,長期食用不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湖北襄陽本地有很多特色菜,如:清蒸搓頭鯿(襄陽搓頭鯿)、武當猴頭、魚皮元寶、蜜棗汁羊肉、桂花韭黃等;特色宴席,如:三蒸九扣席、民間洋粉席、五福六壽席、襄陽魚宴、三黃雞宴等。
襄陽纏蹄在國內名氣較大,可與金華火腿、宣威火腿媲美。是傳統的佳肴。將豬蹄肉用多種香料腌漬數天。後用細麻繩纏緊在通風處吹晾,數日後即可取下煮熟食之。此菜多用於冷盤拼盤,色澤紅亮,肉質清香,佐以薑絲米醋,餘味幽長,是下酒的好菜。
當韓國泡菜、日本泡菜在幾大城市熱買的時候,襄陽人還是認定自家的泡菜才是最好吃最上口的。在襄陽只要家裡還有幾位大媽大嬸就總能從床底下找出老大幾個泡菜罈子。牛雜,襄陽人一般也是不吃的,但牛肚卻是個例外,口感柔韌且有彈性,不管怎樣,微辣的、酸酸的泡菜牛肚絲就是襄陽一道人見人愛的開胃菜。
《湖北通志》記載:“鯿,即魴,各處通產。以武昌樊口、襄陽鹿門所出為最。”湖北省襄陽的鯿魚早在南北朝時就著盛名。相傳當時襄陽刺史張敬兒為了取寵齊高帝,特別製造了一種“陸艫船”,載運一千六百尾鯿魚往京都建業上貢。為此,齊高帝以鯿魚的地方名“槎頭鯿”賜封張敬兒為“槎頭刺史”。食用槎頭鯿魚,以清蒸最佳。
宜城美食眾多,盤鱔稱得上最為悠久,關於盤鱔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宜城盤鱔起源於春秋戰國時的楚國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來潮,下巡進入一個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婦既高興又緊張,臨近中午拿什麼招待大王呢?昨天在溝堰逮的黃鱔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鱔條,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誤將未殺的豇豆小鱔倒入油鍋,甄三見狀。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蔥爆炒,不料歪打正著,條條小鱔曲卷疊盤,油黃鮮酥,味香色濃,甄三踹揣不安地將鱔魚端上來請楚成王品嘗,楚成王品后大喜,問這是什麼菜?甄三正斟酌,隨行的大夫卻驚呼到:“蟠虺紋,這菜形如蟠虺紋!”(楚人將蛇、鱔、蚯蚓視為無足小龍,愛將它們作為青銅器上的飾樣,並稱蟠虺紋),甄三靈機一動,隨口答道:“大王駕到,恩澤篷門,小民特試烹這蟠虺紋狀之菜,尚無名,請大王賜名。”楚王夾菜舉杯,賜為“盤龍鱔”,並將甄三帶入宮中專做“盤龍鱔”,後來人們諱“龍”,改名為盤鱔。另一說盤鱔起源於宜城駐軍,宜城明、清時為屯兵重地,清代有武昌衛和襄陽衛兩級駐軍,宜城縣誌記載當時宜城人口為“軍七民三”。官兵練武時,為增加體力、強筋壯骨,常將鱔魚不加破殺整條放在鍋中煎燴,整條吃下,稱為吃血筒鱔。傳入民間,百姓就將豇豆小鱔做成了盤鱔。再後來,人們為了吃起來方便,總結出幾句口訣:“筷子夾住喉,咬斷脊梁骨,慢慢往下撕。拋去腸和頭。”隨著盤鱔的盛行,名氣也越來越大,湖北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慕名而來,先後將它拍成專題片和外宣片播發,宜城盤鱔隨之走出宜城,走向了全國。
宜城大蝦是90年代興起的風味小吃,宜城大蝦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從入夏開始,到入秋結束。宜城大蝦個大肉多,鮮嫩爽口,吃起來一麻二辣三香,吃法可分鹵、炒、煮,最好吃的還是鹵 宜城大蝦
蝦,即:將洗凈的大蝦干炒,然後放入胡椒、花椒、辣椒、醬油等各種佐料,猛火鹵煮。2005年8月,在襄樊人民廣場舉行的首屆中國·湖北·襄樊美食文化節暨烹飪大賽上,宜城大蝦經過專家與群眾評比,在眾多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襄樊名菜"中的首道名菜。 2005年11月,“宜城大蝦”商標正式獲得國家商標局的批複,成為我國首例專門保護大蝦類產品的證明商標,使我省的證明商標達到6件(“宜城大蝦”、“孝感米酒”、“羅田板栗”、“鄂洪山菜薹”、“大悟綠茶”和“鄂州武昌魚”)。
宜城板鴨,採用古田螺、魚蝦、稻穀為主的當年成鴨,以獨特的配料將3-4斤重的成鴨進行育肥、李殺、去毛、精製,造型、曬乾及寒霜侵蝕、真空保鮮技術等二十幾道工序加工而成,產品外表呈白色、淡黃色。腹腔內壁乾燥、肌肉切面緊密呈玫瑰紅色,鹹淡適宜。暗香可口、其狀如扇、外形美觀、攜帶方便。鴨肉豐滿細膩、肥而不膩、皮薄鮮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吃活多樣,飲酒佐餐之佳肴、饋贈親友之上品。宜城板鴨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糖醋白菜是襄陽市飲食業創新菜品之一,已編入《中國菜譜》。
糖醋白菜取材襄陽卷心大白菜。襄陽卷心大白菜又名"襄陽白"。製作方法是:將大白菜菜心洗凈,切成八分長的條,然後把沙鍋置旺火上,放入豬油、芝麻油燒熱,將白菜心下鍋爆炒,加適量精鹽、白糖、醋,待白菜七成熟時,加入黑木耳、味精,用調稀的濕澱粉勾芡,將鍋顛動幾下,起鍋盛盤即成。此菜十分爽口,甜酸適度,兒童特別愛吃,也適合上海人口胃。
又名手抓筒子骨,主料:豬腿筋骨 特點:清香宜人,汁濃味醇,實屬滋補佳品。吃法:備好一次性塑料手套和塑料吸管,用戴手套的手取筒子骨,吸管插入骨筒內吸凈骨汁,然後再食肉。
谷城醬爆肉是以坐臀豬肉為主料,再加上少許芥菜、白糖、醬油、甜麵醬、黃酒。
該菜為襄陽民間傳統菜,取料於豬前腿,帶白夾心肉。
功效養顏美容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消化不良
夾沙肉夾沙肉是襄陽傳統甜菜。選用豬五花肉,將豆沙夾入肉片,蒸至酥軟作甜食上桌。成菜白裡透紅,鮮香甜糯,肥而不膩,最受老人喜愛。
回鍋肉是襄陽的代表菜肴之一,也是襄樊人喜愛吃的一種具有家常風味的葷菜。
回鍋肉選料,大多選用帶皮豬肉的精華腿股部分。這種肉有肥有瘦,用紅鍋爆炒之後,薄薄的肉片捲起小窩。也可用較肥的五花肉煮后爆炒,煮肉的湯還可加點時鮮蔬菜,這樣就湯菜俱全了。
回鍋肉屬家常菜式,一般是不上筵席的;若要端上席面,其製法也頗考究。如煮肉時必須等水滾開之後才下鍋,肉剛呈白色就得取出,用冷水沖洗,這樣連續反覆3次,肉剛剛熟透,恰到好處。再將肉切成1寸寬、2寸長的薄片,用鹽、辣豆瓣、醬油等調味料爆炒,起鍋前再加少量的蒜苗,這樣炒成的回鍋肉,吃起來香嫩可口,爽而不膩。
特點:麻辣鮮香,味道極美,增進食慾。邊吃邊翻炒,以免糊鍋。
叫化雞,又叫黃泥煨雞。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和城鄉購買力的提高,襄陽市區一些商家、烹飪高手,在設計製作花樣上,又推出一個新品"襄陽叫化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在烹飪製作的研製上,越來越加精巧,在製作叫化雞時,不斷推陳出新。
現在,襄陽製作叫化雞主要方法和配料是:
首先選用好雞(如本地的三黃雞或土雞,不要用肉雞)。將雞殺後去毛破膛,取出內臟洗凈,然後把香菇、火腿片等輔料,以及蔥、姜、八角、胡椒、料酒、白糖等佐料塞入雞內,用荷葉包緊,裹上黃泥,經精心煨烤製作而成。吃時,敲開泥殼,去除荷葉,裝上盤,淋上小磨麻油,配以芝麻甜醬蘸食。其雞保持原形,皮色有光澤,雞肉酥爛,味透而嫩,原汁原味,異香撲鼻,並具有獨特的襄樊地方風味。
清朝嘉慶之年,漢江之濱光化縣城,草叢豐美,故盛產土雞,有一韓士,好滋味,便以土雞為原料製成絕味雞湯。因湯味鮮美,雞肉肥嫩,美名盛傳鄂西大地。嘉慶千叟宴上,韓家雞湯更成為千家萬湯中的一支獨秀,食者如雲。
百年韓家土雞湯,精選來自農家放養的正宗土雞,佐以韓家百年祖傳秘方,配以上乘枸杞、紅棗、芸豆等補品,以精妙之火候細熬慢燉而成。擁有鮮、香、嫩的口感,具有養生、祛病、強身健體、美容養顏之功效,可謂老少皆宜,四季宜食的滋補佳品。
襄陽城里最有名的、也最貼近大眾的,不是“屁雜”,也不是血腥的牛排,而是驢肉火燒。最熱鬧的“袁家驢肉”店每天早晨會排起長隊。民諺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龍肉是什麼滋味,沒有人嘗過,那好吧,你嘗嘗驢肉就知道了。這似乎有點魔幻,但烙的滾燙的白面火燒,裡面夾上香噴噴的驢肉,再配上一碗粥或者餛飩,也是極美的享受。驢肉火燒的來歷有很多說法,我聽說的一個版本是,襄陽北邊的徐水縣(古稱“安肅”)漕河鎮一帶自古有販賣驢馬的傳統,燕王朱棣北上“靖難”,路過此地,殺驢以享軍士行軍的食物邊走邊吃,只好以麵餅夾了驢肉。
久而久之成為一道民間小吃古時牲畜是主勞力,殺驢殺馬被視為凶事據說古代做這一行的屠夫多是無兒無女的光棍漢子,家庭健全的人怕殃及後人所以不做。如今像老曹一樣賣驢肉火燒的,自己是不殺驢的,驢肉有專人給送來,至於如何殺法,不得而知了。
飲食是一種文化,當中寓寄著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久遠的風俗。東方人愛傳統,未必一下子能適應西餐;而西方人也一定對驢肉火燒的吃法感到奇怪----這樣的“三明治”他們是沒見過的。至今尚不見以驢肉換掉比薩餅上面的碎腸,或新添煎驢排之類的菜點,就是一個例證。不過隨著“地球村”的建立,保不齊要有這樣的菜肴出現,那也未必不是美味。
襄陽八珍是融合了古城襄陽及所轄各縣市區域內最具代表性的八種土特於一體的組合型禮品包裝
(1)大頭菜
(2)棗陽地封黃酒
(3)皮蛋
(4)水鏡庄黑芝麻油
(5)保康鮓胡椒
(6)陶記金剛酥
(7)丹河稠酒
(8)葛粉
為繼承2800年歷史底蘊,弘揚悠久的襄陽古城文化精心組合而成。將古城襄陽悠久的歷史文化蘊含其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能夠被消費者接受的饋贈佳品。
襄陽介於亞熱帶和溫帶、平原和丘陵、山地之間的氣候、地理特點,使襄陽這座古老而又具有大都市氣息的城市,孕育出了許多飽含歷史文化風貌的特色農副產品,它們如同一張城市名片,成為人們回憶、了解襄陽的起點。它們背負著襄陽這座歷史古城,遠交近游,帶去襄陽的歷史、文化,以及襄陽這座千年古城人的生活、習俗和性格。每一個鑒賞它們的人,或者每一個品賞它們的朋友,也同樣都是懷著一種心情,帶著一個故事,去了解,去體驗襄陽。它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刻下襄陽的影子,彷彿四方遊學的傳道者,在華夏大地,在異國他鄉,散播著魅力襄陽的種子。
襄陽龍頭產品大頭菜
大頭菜的學名“芥菜”,又稱“蔓莖”,系根菜類,屬十字花科,質地緊密,水份少,纖維多,形狀為錐型,肉白色,肉質堅實,有強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類、蛋白質等。通過腌制后,成為獨特風味的佳品。具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和文化的襄陽大頭菜,為諸葛亮三分天下首創的蜀軍糧草之精華。相傳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古隆中,每當寒冬臘月,他就把稱為“蔓莖”的野菜挖回來涼拌下飯。有一次諸葛亮出門訪友,臨走前做了一盤蔓莖絲,數天後回家,見沒有吃完的蔓莖絲無異味,就試嘗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奧妙:新鮮蔓莖用鹽多腌一些時間就能變成美味佳肴,故相傳諸葛亮是腌制大頭菜的創始人。從此襄陽人腌制大頭菜的習俗和方法就逐漸發展,流傳至今。現已成為遠近馳名的地方傳統產品。
百年陶記金剛酥
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里,介紹襄陽文化史時有這樣一段:“公元1267年忽必烈終於下定決心攻打襄陽,7萬多蒙古軍隊一夜之間兵臨城下。但襄陽憑藉堅固的城防和漢江之險,讓對手沒敢貿然進攻,而是在襄陽的周圍鋪開一張大網,把城裡圍了個水泄不通。致使襄陽的補給無法送達,在持續三年多的時間裡,城裡的人靠什麼生存呢?”就靠金剛酥,守城士兵靠吃它與強敵周旋數年,最後連蒙古人也稱奇。金剛酥因此深入民間,在襄陽兩城深深紮下了根。千年的歷史,百年的工藝,陶記金剛酥如同它的傳說,一樣的耐人咀嚼;一樣的回味無窮。
歷史秘方老河口丹河稠酒
稠酒源於秦(國)楚(國)的丹水,曾是秦楚宮廷玉液,被秦楚王、嬪、妃獨家享用,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嚮往的佳釀。相傳戰國後期,戰亂頻繁,楚王宮廷酒匠避難鄉中,其釀酒秘方就此傳入家祠,流傳至今,即為今之丹河稠酒。稠酒釀造歷史悠久。先秦稱“醪醴”,北魏稱“白醪酒” 。《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漿”的詩句。它是一種原汁酒,是人們喜愛的飲品。相傳“李白斗酒詩百篇”,“貴妃醉酒”所飲即為稠酒。
地封黃酒
源遠流長棗陽地封黃酒 ——醞四千年雕龍碑文化,釀最富盛名黃酒之鄉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風味醇厚,並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之一。溫飲黃灑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黃酒不同於白酒的熾烈,更不同於啤酒的淡泊,口感沒有紅酒的酸澀,在細品慢飲中體現的是一種儒雅,一種大度,一種包容,一種尊重,一種關愛,是一種健康高雅的生活方式。
保康鮓胡椒
深山珍品保康鮓胡椒 多味?胡椒,取高寒地區多種天然無公害農作物為原料,經多位營養專家精心調製而成,富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食之口舌生津,餘味無窮,作為家常小菜,佐酒、下飯皆宜,長期食用,可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是居家、待客、旅行之美味佳品。何謂“鮓胡椒”?平常所說的鮓胡椒,多指素鮓。就是用米粉、辣椒,和在一起放在“荷葉罈子”里,經過一周左右時間的自然發酵,乳酸菌生出,就可以炕著用了。這是在沒有電冰箱的條件下,聰明的勞動人民在實踐中,創造運用的一種食物儲存保鮮的土辦法。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製作。有的家庭用幾個罈子輪做,採取“吃陳壓新”,以保持連續性。食用時用油“炕”炒,隨著“熱”的次數增多,顏色由淺變深,油光發亮,風味愈佳。
茨河豆腐乳
豆腐乳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發酵食品之一,是用豆漿的凝乳狀物發酵製成的乳酪型產品。茨河,襄陽谷城縣漢江邊上的一個鄉村小鎮,該腐乳不同於以王致和味為代表的北方腐乳,也不同於南方的桂林腐乳,而是獨成一味的鄂西北襄陽傳統風味腐乳,它以襄陽茨河鎮老街生產的遠近聞名的新鮮優質豆腐、經過天然腐化發酵,配以精製食鹽、辣椒,採用傳統秘方,傳統工藝加工而成。茨河的腐乳采茨河之靈秀,匯漢水之精華,經由傳統工藝生產,綠色原料加工生產,健腦益智,好處多多。茨河距襄陽古隆中僅一嶺之隔,峰巒環拱,聚氣藏風,森林茂盛,多股山泉通貫其中,水質清冽,無污無染,品飲解渴,清甜純正,勝甘似露。
黑芝麻油
黑芝麻是芝麻品種里的一枝奇葩,被譽為油料中的“皇后”。黑芝麻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皮內的一層薄膜即為胚乳,它起到保護胚的作用,並能提供種子發芽所需要的養料。種皮入葯對治療鬚髮早白,潤膚養顏有輔助療效。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滋補肝腎,養血潤腸等功效。中醫認為,其對肝腎不足,腎陰虛等許多慢性病共存的症候群所表現的頭暈、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眼花氣虛、便秘等有較好的食療效果。實驗表明:黑芝麻油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黑芝麻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另外含有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其可能的作用機理是,黑芝麻油通過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的降脂作用和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防止和減輕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時珍國醫國葯》2007年02期)
宜城皮蛋
皮蛋色澤晶瑩,松花點綴,營養豐富,鹹淡適宜,清香可口,回味無窮。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皮蛋,味辛、澀、甘、咸,能瀉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能散能斂。”中醫認為皮蛋性涼,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壓、耳鳴眩暈等疾病。皮蛋,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風味蛋,深受全國人民的歡迎。經過特殊的加工方式后,皮蛋會變得黝黑光亮,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一聞則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撲鼻而來。松花皮蛋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
襄陽保康縣或南漳縣產的葛粉王乃滋補、保健之王,含有豐富的葛根素、微量元素硒、錳、鍺和人體不能合成的苯丙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具有醒酒護肝、清熱祛火、治火牙痛、以及增加腦及冠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腦血液循環及明顯的解熱作用功能、是饋贈佳品。
襄陽花紅果大,太陽照射的部分呈胭脂紅,上有粉狀白蒲,果把短而歪,皮薄肉多,核小無渣,沙甜,味似香蕉,無怪酸味。花紅還有藥用價值。治療消化不良,生津開味,增進食慾
襄麥冬,湖北省襄陽市特產,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為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的湖北麥冬,是襄陽特有品種,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除煩安躁等功效。襄陽市歐廟鎮被譽為中國麥冬之鄉,並位居中國三大麥冬產地之首,單產高於川、杭麥冬,品質優,具有“白、干、凈、勻、大”的特點。
“襄陽高香茶”日前獲國家商標局批准成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專用許可權為2012年1月14日至2022年1月13日。襄陽市茶葉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襄陽高香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成功註冊,對推進該市茶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茶產業轉型升級,將起到積極作用。
據悉,襄陽茶區地處北緯32°左右的名優綠茶生產黃金緯度線,以玉皇劍、水鏡、荊山錦、漢家劉氏、羊角山等品牌為代表的“高香茶”多次獲得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湖北省著名商標、湖北省名牌產品、湖北省十大名茶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並出口歐美等國際市場。全市茶葉生產規模33萬餘畝,年產茶葉10984噸,產值4.5億元。
“苞茅縮酒”是古楚人的一種祭祀儀式,被湖北省南漳縣薛坪鎮《端公舞》巫舞專班作為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一個獨立的歌舞場面保存下來。其主要內容是祭祀神靈,祈求它保佑人間或後生太平,為之驅災消禍、祈盼五穀豐登。
苞茅縮酒的表演形式,據古典籍的記載和楚史專家的考證是:“古人祭祀時,將茅草紮成束直立,將酒從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滲透下流,像神飲之,謂之‘縮酒’。或以為‘縮酒’就是‘濾酒’,即將黃茅、茅香等含有芳香類物質的茅草捆成一定的形狀,用作過濾去渣。楚人釀製出的醴(帶糟之甜酒)、醪(濁酒,即汁渣混合的酒)等,經過這類裝置過濾之後,不僅得到了清液(當時又稱為瀝酒),而且可以得到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