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
關於中國歷史上全部朝代的列表
中國歷史朝代,即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朝代。
朝代 | 起止時間 | 都城 | 都城今址 | 建立者 |
---|---|---|---|---|
夏朝 | 前2070年-前1600年 | 陽城 | 河南鄭州 | 禹 |
商朝 | 前1600年-前1046年 | 亳 | 河南商丘 | 商湯 |
西周 | 前1046年-前771年 | 鎬京 | 陝西西安 | 周武王姬發 |
東周 |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 洛邑 | 河南洛陽 | 周平王姬宜臼 |
秦朝 | 前221年-前207年 | 咸陽 | 陝西西安 | 秦始皇帝嬴政 |
西漢 | 前202年-8年 | 長安 | 陝西西安 | 漢太祖劉邦 |
新朝 | 9年-23年 | 常安 | 陝西西安 | 建興帝王莽 |
玄漢 | 23年-25年 | 南陽 | 河南南陽 | 漢更始帝劉玄 |
東漢 | 25年-220年 | 洛陽 | 河南洛陽 | 漢世祖劉秀 |
三國(220年-280年) | ||||
曹魏 | 220年-266年 | 洛陽 | 河南洛陽 | 魏文帝曹丕 |
蜀漢 | 221年-263年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漢烈祖劉備 |
孫吳 | 222年-280年 | 建業 | 江蘇南京 | 吳太祖孫權 |
西晉 | 266年-316年 | 洛陽 | 河南洛陽 | 晉武帝司馬炎 |
東晉 | 317年-420年 | 建康 | 江蘇南京 | 晉元帝司馬睿 |
十六國(304年-439年) | ||||
南北朝(386年-589年) | ||||
南朝(420年-589年) | 南朝宋(420年-479年) | 建康 | 江蘇南京 | 宋武帝劉裕 |
南朝齊(479年-502年) | 建康 | 江蘇南京 | 齊高帝蕭道成 | |
南朝梁(502年-557年) | 建康 | 江蘇南京 | 梁武帝蕭衍 | |
陳朝(557年-589年) | 建康 | 江蘇南京 | 陳武帝陳霸先 | |
北朝(386年-581年) | 北魏(386年-534年)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道武帝拓跋珪 |
東魏(534年-550年) | 鄴城 | 河南安陽 | 魏孝帝元善見 | |
北齊(550年-577年) | 鄴城 | 河南安陽 | 齊文宣帝高洋 | |
西魏(535年-557年) | 長安 | 陝西西安 | 魏文帝元寶炬 | |
北周(557年-581年) | 長安 | 陝西西安 | 周孝帝宇文覺 | |
隋朝 | 581年-618年 | 大興城 | 陝西西安 | 隋文帝楊堅 |
唐朝「前期」 | 618年-690年 | 長安 | 陝西西安 | 唐高祖李淵 |
武周 | 690年-705年 | 洛陽 | 河南洛陽 | 聖皇帝武則天 |
唐朝「中後期」 | 705年-907年 | 長安 | 陝西西安 | 唐中宗李顯 |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 ||||
五代(907年-960年) | 後梁(907年-923年) | 開封府 | 河南開封 | 梁太祖朱溫 |
後唐(923年-936年) | 河南府 | 河南洛陽 | 唐庄宗李存勖 | |
後晉(936年-947年) | 開封府 | 河南洛陽 | 晉高祖石敬瑭 | |
後漢(947年-951年) | 開封府 | 河南開封 | 漢高祖劉知遠 | |
後周(951年-960年) | 開封府 | 河南開封 | 周太祖郭威 | |
十國(891年-979年) | 南吳(902年-937年) | 江都府 | 江蘇揚州 | 吳太祖楊行密 |
南唐(937年-975年) | 江寧府 | 江蘇南京 | 唐烈祖李昪 | |
前蜀(907年-925年) | 成都 | 四川成都 | 蜀高祖王建 | |
后蜀(933年-966年) | 成都 | 四川成都 | 后蜀高祖孟知祥 | |
南漢(917年-971年) | 興王府 | 廣東廣州 | 南漢高祖劉龑 | |
南楚(896年-951年) | 長沙府 | 湖南長沙 | 楚武穆王馬殷 | |
吳越(907年-978年) | 杭州 | 浙江杭州 | 吳越太祖錢鏐 | |
閩國(909年-945年) | 長樂府 | 福建福州 | 閩太祖王審知 | |
荊南(924年-963年) | 江陵府 | 湖北秭歸 | 楚信王高季興 | |
北漢(951年-979年) | 太原府 | 山西太原 | 北漢世祖劉崇 | |
北宋 | 960年-1127年 | 開封府 | 河南開封 | 宋太祖趙匡胤 |
南宋 | 1127年-1279年 | 應天府 | 河南商丘 | 宋高宗趙構 |
遼朝 | 916年-1125年 | 臨潢府 | 內蒙古 |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
西夏 | 1038年-1227年 | 興慶府 | 銀川 | 夏景宗李元昊 |
金朝 | 1115年-1234年 | 大興府 | 北京 |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
元朝 | 1271年-1368年 | 大都路 | 北京 | 元世祖忽必烈 |
明朝 | 1368年-1644年 | 應天府 順天府 | 南京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南明 | 1644年-1662年 | 應天府 天興府 | 南京 福建 | 明安宗朱由崧 |
清朝 | 1644年-1912年 | 奉天府 順天府 | 瀋陽 北京 |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大陸人教版小學歷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香港版本]第一首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大陸蘇教版歷史教材]、[香港版]第二首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后金。
后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盤古開天神話傳,三皇五帝數千年。
夏商西周奴隸制,東周列國變封建。
秦漢統一開疆域,三國紛爭起戰亂。
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擴展。
五代十國鬧割據,宋遼夏金歸大元。
明朝船隊下西洋,清朝鎖國被破關。
民國內戰加外戰,人民共和開新篇。
[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謀。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華。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后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兩晉南北朝,隋唐大一統。
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國疆土定。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 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后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后,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后,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后金)。后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錶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有爭議)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爭議)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0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5年
楚漢相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4年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漢太祖劉邦,共計:209年
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皇帝王莽,共計:14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曹魏、蜀漢、孫吳三足鼎立,共計:59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年-316年)、東晉(317年-420年) ,共計:155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6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7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89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8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共計:319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7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6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