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牙山的結果 展開

牙山

山東名山

牙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棲霞市東南22.5公里處。牙山主峰海拔806米,是膠東半島的著名高山之一。

牙山前麓盛產優質花崗岩石料,山後建有牙山林場,已闢為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牙山地區,清初於七抗清曾屯兵於此。為膠東抗日根據地之一。1941年3月,八路軍在此擊敗蔡晉康,牙山地區宣告解放。牙山東麓,有英靈山革命烈士陵園,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重要風景旅遊點。

簡介


因其主峰三個,分稱大牙、二牙、三牙,大牙、二牙山勢陡峭險峻,令人望而生畏,三牙較低緩,林相整齊茂密,且三峰巨石矗立,陡險異常,形如鋸齒,故稱“鋸齒牙山”。
牙山晚霞
牙山晚霞
牙山雄踞膠東半島中心,北控煙台、南瞰海萊平原,是昆嵛山和大澤山東西兩大山系的紐帶,是膠東的戰略要塞。
牙山[山東名山]
牙山[山東名山]
牙山森林面積6000多公頃,其中心遊覽區586.5公頃,森林覆蓋率93.2%。景區內木本植物65科289種,草本植物600餘種;鳥獸類200餘種。牙山氣候宜人,空氣含氧量高,負離子多,濕度大,空氣質量優,為天然氧吧。公園有省內面積最大的天然藤本林,更有罕見的大面積、高密度的“三花”(映山紅錦帶花山櫻桃)混交群落。每年“清明”開始,漫山遍野的山櫻桃、野杜鵑和錦帶花自下而上相繼綻放,整個牙山成為花的海洋,花期連續三個月之久,奼紫嫣紅,賞心悅目。
牙山秋色
牙山秋色
牙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豐富。三峰爭雄、觀日台、神龜石、隱仙洞、影山湖等四十多處自然景觀錯落有致。有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創始人邱處機修道遺址、遺跡和草庵廟、天官院、永昌院等廟宇遺跡,有清初膠東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屯兵、作戰遺跡和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指揮牙山戰役現代革命史跡等十八處人文景點。
牙山故事
故事一:遠古時,東海龍王不知為何得罪了齊天大聖孫悟空,老孫要整他,就挑石填海,最後一擔撩下后倒了一下鞋裡的沙土,便形成了現今棲霞市唐家泊鎮境內的固山。這一擔的後頭是艾山,前頭就是牙山。
故事二∶牙山前坡下的桃村,歷史上就是交通重鎮。每到趕山會,那裡便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一天臨近中午,正是熱鬧地時候,集市上出現了一位漂亮的少女,但見她瓜子臉,丹鳳眼,櫻桃小口微微含笑,尤其那乳黃色的旗袍,和風吹來飄飄然動人心扉。她不停的到處走,到處看,腳步輕盈地踩不死個螞蟻,人們都看呆了。突然一個大鬍子老頭瘋狂地向少女撲去,少女扭腰閃過便鑽進人群。好多人都在罵老頭不正經,他並不理會,穿著人空追,當他一把抓住少女的頭髮時,善良正義的牙山人終於忍無可忍,故意把他跘了個嘴啃泥。少女趁機向著牙山方向跑掉了。
在人們的一片斥責聲中,老頭爬起來委曲地說:‘你們有所不知,這位少女是長白山人蔘國的一位公主,自幼好玩好熱鬧,只因不堪忍受長白山深山老林的寂寞,私奔到牙山定居。我費了幾十年功夫才找到她,誰想讓你們壞了我到手的好事,不信你們看’,他伸開抓少女頭髮的那隻手,只見手裡握著地的確是一把人蔘毛。
故事三∶
“牙山後坡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的和尚大都活到一百多歲。有一年南方的一個和尚前去參訪,由於迷戀牙山的秀麗風光和滿山遍野的寶藏,所以一直住了兩月有餘,好客的方丈多方照顧,使那個和尚很受感動,臨走時給了方丈一包茶葉以示報答。
和尚走後,方丈掂著這包不足二兩重的茶葉想,你走時背去一大麻袋藥材,卻留給我這麼點茶葉,南方人真是小氣,不屑一顧,把茶葉往門眉上一撩,也就忘記了。
過了幾年,這位和尚又回來了,方丈熱情與其舒舊,只是隻字未提茶葉的事。不巧,一個小和尚突然肚子疼,都翻白眼了,方丈大驚,南方和尚卻泰然自若地說:“莫急,我略懂醫術,讓我看看。”只見他號了號脈,若無其事的從一小紙包里取出點東西沖了杯水給小和尚喝下,稍傾,小和尚的肚子咕咕響,南方和尚說:‘去吧,他要方便’。
待小和尚從茅房出來跪地拜謝時,已是完好如初,精神煥發。
牙山秋色
牙山秋色
方丈又高興又驚奇地問:“大師用的什麼靈丹妙藥,如何這般見效呢?”
南方和尚不無得意地說:“不是什麼靈丹妙藥,正是你山上的茶葉,也就是我上次臨走時留給你的那一種,此茶名叫牛心茶,無病防病,有病治病,洒家游遍九州大川峻岭,三山五嶽,只有你這兒才有。這牙山牛心茶,真乃稀世之寶啊!”
方丈悔悟當年錯怪南方和尚,又僥倖沒把那包茶葉扔掉。趁客人出門賞景之際,趕緊從門眉上取下那包茶葉,清除厚厚的灰塵裝進秘匣里。以後仔仔細細一點點飲用,最後活到一百二十歲。
清初於七抗清
於七像
於七像
“牙山自古多英雄”,三百多年來,於七牙山造反的故事世代相傳,人們一直讚頌他抗清起義的驚世奇迹。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從海上直驅山東半島,首破寧海(今牟平),接連又攻陷福山、棲霞、萊陽、文登、平度等縣。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為,時值連年亢旱,天災兵禍,民不聊生,反清怒火,一觸即發。清順治五年(1648年),於七在廣大農民的支持下,號召武勇千餘,奔上牙山,高高豎起了義軍大旗,開始了武裝反清鬥爭。經過兩年的準備、教練,抗清力量日益壯大。順治七年,於七率起義軍2000餘人,東出牙山,與昆嵛山的義軍合力圍攻寧海州。起義軍鬥志昂揚,冒死爬城,銳不可當,很快攻破寧海城,殺死知州劉文淇,聲威大震。清廷聞報,驚恐萬分,急命登州調集各路人馬來與於七交戰,但都被義軍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回。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調集精東將軍濟席哈、兵部郎中舒穆祿圖喇、山東總督祖澤傅等所謂三大帥,重兵“會剿”於七,列營牙山周圍。由於義軍迭次主動出擊,重挫清兵於十字線、營盤一帶,但終因寡不敵眾,只得退居牙山,誓死扼守。在幾次爭奪戰中,義軍居高臨下,越戰越勇,清兵屢攻屢敗,傷亡慘重。據說在戰鬥最危急的時刻,當清兵攻到大牙的一條通道口時,於七身處這裡的“橛子石”旁,揮動大刀,奮勇拼殺,將陸續爬上來的清兵,一個個砍下山崖,橫屍遍谷,血流成河,一直殺了三天兩夜(山前有個小村叫“血灌亭”,即因此而得名)。
面對牙山天險難攻,清兵無奈,便採取長圍久困的戰術,以三萬多人馬把牙山圍得水泄不通,到翌年二月,被久困的義軍糧斷水窮,牙山終被攻陷。戰鬥失利后,義軍殉難者甚多,於七趁夜幕突出重圍,潛逃嶗山削髮為僧,躲過劫難。在嶗山華嚴寺皈依佛門,法名“善和”。為華嚴寺第二代住持,康熙十一年(1672年)病故。壽至94歲。
於七起義,留給人們的遺跡和傳說很多。他在牙山屯兵時,立義軍大旗于山峰之上,旗穴尚存,粗若碗口,深如竹筒。在義旗右側有一座老廟,是當時義軍首領的議事廳,惜已坍塌,名存實無。由大牙向東,依次可見傲然挺立的三個山頭,稱之“大寨”、“二寨”、“三寨”,而寨名由來,繫於七當年布兵而得。在牙山前麓有一潭碧水,寬闊數畝,清澈見底,相傳這就是當年於七的飲馬灣。

旅遊信息


牙山森林公園有牙山黑絨山羊特色名吃和多種土產綠色植物食品,有各種乾鮮果品採摘園。是科考、探險、健身、度假,旅遊的理想之所。
牙山森林公園交通方便,棲霞市汽車站有直達牙山森林公園專車;青島、煙台等旅客可沿國道204線(原煙青一級路)在桃村鎮向西入省道文三公路經唐家泊鎮到牙山森林公園;煙台、蓬萊等地北部旅客亦可沿同三高速公路或煙棲公路在臧家莊鎮向南入臧唐(臧家莊至唐家泊)線經亭口鎮到牙山森林公園。
牙山曾是明末清初於七起義失敗后的藏身地,山上有試刀石等景觀。

位置境域


牙山,為膠東高山,因其三峰聳立,形如鋸齒而稱“鋸齒牙山”。位於棲霞市城東南22.5公里處,綿亘於唐家泊鎮東部和桃村鎮西部地域。地理坐標北緯37°12′,東經121°03′,總面積40餘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05.8米。

主要山峰


牙山四周群峰矗立,余脈連綿起伏。西有大澤溝頂、石山、松山、老虎窩、老虎頭、老寨頂、孤頂、笸籮箱頂、玉皇頂等;東有崖犬嶺、馬山、望母頂、英靈山等;北有水仙頂、老鷂窩、清香崮、和尚頂、老廟頂、趙樹頂、小天等。
牙山主峰,位於棲霞市桃村鎮西上寨村北海拔805.8米。有三峰,分稱大牙、二牙、三牙。三峰聳立,攢聚如筆,古時曾稱“聚筆山”。從西南方向看去,三峰並列如鋸齒,故又稱“鋸齒山”。牙山三峰各具風姿。大牙如筍初發,直刺雲空;二牙如砣盤居,坡陡如削;三牙似蠶橫卧,靈秀蒼翠。三峰之間有隘口,俗稱“大風口”。清初於七抗清曾屯兵於此。大澤溝頂,位於牙山西側,海拔695米。山上多石,山勢陡峭。植被多為赤松。民諺云:“大牙矮,二牙高,三牙摟著二牙的腰”。
老虎窩,位於牙山西略偏北處,海拔645米。因曾有老虎出沒而得名。山勢險峻,松林郁濃。
老寨頂,位於牙山西北,海拔685米。此山坡勢略緩,山之陽植櫟類,山之陰多為松。
老虎頭,位於牙山西側,海拔524米。山上多岩石,山勢較緩,遠望如虎盤踞。山上多松。
水仙頂,位於牙山之北,與牙山一襟相連,與西之大澤溝頂遙遙相望,海拔638米。山峻坡陡,山上多為赤松。
老廟頂,位於牙山北之上閣子村東,為牙山余脈延展之山峰,海拔574.9米。山勢較緩,陽坡為柞,陰坡多為松。山南一脈相承鼎立3座山峰,分別為旗杆頂、和尚頂、西屋頂。其東北有南天門和小天等山峰;西與趙樹頂和西老天脈脈相連,隔谷相望。
崖犬嶺,位於牙山之東,與牙山一脈相承。海拔632米。山勢較陡,岩石裸露,峰頂光禿。山腰多為松、柞等喬木或灌木。
馬山,位於崖犬嶺之東,與望母頂屬一山兩峰,海拔分別為549.3米、542米。為牙山東支山脈之終端。山上多石,有松及櫟類灌木。
英靈山,位於牙山東麓望母頂之前,海拔310.6米。山勢豐滿,孤而不陡,兩側山脈似長臂伸展,氣勢端莊。原名靈山,1945年建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后,更名英靈山。

地質地貌


在大地構造上大部分地區處於魯東隆起區之膠北隆起中段,該隆起自元古代形成以來,一直處於上升剝蝕環境中。在中生代構造運動中發生差異運動,膠北隆起繼續上升,而市境南緣蛇窩泊及東緣桃村一帶則發生凹陷,歸屬膠萊凹陷的邊緣。故地層廣泛出露太古界——元古界變質岩系。中生代侏羅系及白堊系地層則出露於東部及南部。西北、東南邊緣地帶還分佈有印支期及燕山期的中酸性、酸性岩漿岩。在區域構造上位於棲霞腹背斜核部,該構造佔據了市境的80%面積,孕有臧家莊盆地。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佔主導地位的是北東向的新華夏系斷裂構造體系。 
侵蝕構造低山區境中東部與西北部為低山區。除牙山和艾山兩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其餘多數山峰海拔400米以上。其地勢特點是溝深谷狹,山峻坡陡,脈脈相連。溝谷深處呈“V”字型,淺處呈“凹”字型。山嶺頂部土層較薄,岩石大量裸露,多為荒坡嶺地或石質山嶺,坡度20~25°;中下部為嶺坡梯田,呈台階形環山而列,階差大。坡度15~20°。此類地貌為棲霞市主要用材林和經濟林區,多分佈於唐家泊、廟后、大庄頭、占疃、大柳家、金山、劉家河、亭口、松山、蘇家店等鄉鎮及桃村鎮、連家莊鄉的部分地域。 
花崗閃長岩以牙山岩體為代表,其面積100平方公里。

土壤植被


土壤
棕壤面積最大,在各鄉鎮皆有廣泛分佈。棕壤性土(Aa)分佈於山地丘陵的中上部的石質山嶺、荒坡嶺、嶺坡梯田、嶺地等地貌單元上,酸性岩類棕壤性土廣泛分佈於山地丘陵的中上部。非石灰性砂頁岩棕壤性土主要分佈在山東坡桃村鎮肖格庄東部等地帶。典型棕壤(Ac)主要分佈於山丘中下部的嶺坡梯田、嶺地、溝谷梯田、沿河階地及傾斜平地上緣。洪積沖積棕壤主要分佈於山東坡桃村鎮。
褐土性土(Ba)主要分佈在一些石灰岩、鈣質岩、石灰性砂頁岩及石灰性礫岩的山地丘陵上。其中鈣質岩類褐土性土分佈在桃村鎮上桃村北、接官亭等的山丘。石灰性礫岩褐土性土分佈在松山鄉下紫現頭北 、曲林庄東南 ;桃村鎮前埠等處山地。褐土亞類(Bd)主要分佈在溝谷和嶺地上,其中洪沖積褐土主要分佈於松山鄉前鋪至后鋪一帶。 
植被
牙山地域土壤瘠薄,不同的土壤類型分佈著不同的植物群落。全市野生植被,山丘中上部一般是針葉喬木赤松;石灰岩、鈣質岩區,多為側柏。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草、石竹、野枯草、黃背草等;灌木有酸棗棘、苑條、荊條、櫟等。棕壤性土及褐土性土的地域,山丘中部一般為針葉、闊葉混生喬木,主要有櫟類、刺槐、赤松;
石灰岩、鈣質岩區則有側柏分佈。灌木有柞、酸棗棘、苑條、荊條等;草本植物主要是黃背草、狗尾草、百里香、野枯草等。
中層棕壤性土形成地帶,山丘中下部多為闊葉喬木,主要有楊、刺槐、臭椿梧桐、榆等;鈣質岩區則有楸樹分佈。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柞等;草本植物有黃背草、狗尾草、白茅草、菅草、苦菜山蒜、車前、刺兒菜馬唐蒿草等。
普通棕壤形成地帶,山澗泊地、傾斜平地主要為闊葉喬木,有刺槐、楊、榆、柳等;灌木有紫穗槐、臘條、桑、綿柳等;草本植物有馬唐、白茅草、三棱草馬齒莧、 菜、灰草及蓼科蒿草等。
典型棕壤及潮棕壤的形成地帶,河灘地的闊葉喬木主要有楊、柳、刺槐等;灌木有紫穗槐、臘條、桑、綿柳等;草本植物有蘆葦、白茅草、蒲草、三棱草、節骨草、馬唐、藜及蓼科蒿草等。
在草木植被中,人工栽培植物佔有一定比例。糧食作物中,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黍子等;經濟作物中,主要有花生、蔬菜、藥材等。整個農作物覆蓋率佔總覆蓋率的40%。人工栽種林木和果樹,主要有油松、刺槐、側柏、楊、柳、榆、椿、楸、桑、柞、法桐、蘋果、梨、桃、李、杏、柿、栗、棗、櫻桃等。其覆蓋率佔總覆蓋率的32%。
天然林木多,人工林木少;針葉林木多,闊葉林木少。歷史上,山丘林木繁茂,灘、坡、山間平原蒿草旺盛。抗日戰爭前自然植被覆蓋率達35%。戰爭年代,山區林木遭破壞,致使部分山嶺荒禿。建國后,封山造林,綠化荒丘,使林木覆蓋率得到恢復。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初期,因“左”的影響加上松毛蟲、松干蚧為害,1977年林木自然植被覆蓋率下降到17%。1978年落實林業政策,採取以封為主,封、造、管結合的林業生產措施,林木自然植被覆蓋率恢復到25.48%。

水文特徵


地表水
棲霞境內,徑流多屬山溪性,源高流急,速漲速瀉,夏季汛期常山洪暴發致災,冬春兩季則往往河涸流斷。“只有離境之水,卻無入境之流”,為膠東主要河流發源地,也是罕見的貧水區。牙山也是多條河流的發源地。 
清水河,發源於牙山之陰。彎轉西行,於刁崖后折南,經唐家泊南下,穿過釣魚台峽谷天然石壩,形成急流瀑布。向南河床漸寬入蛇窩泊,在其西南與源於楊礎的沙峨河等4條支流匯成一流,南入萊陽縣境,與漩河、楊礎河等匯成五龍河,注入南黃海。棲霞市境內全長40.5公里,流域面積353.95平方公里。河沿岸在蛇窩泊地域形成河谷沖積平原。
清陽河,原名安濬河,主要發源地有二:一源出自牙山之陽,經后野及營盤蜿轉東行,從英靈山前橫穿蘭煙鐵路,經桃村鎮南,由方格庄東匯入主河流;一源出自棲霞市與海陽市交界之榆山,主流經海陽之取水東行,在郝家莊與發源於棲霞境內的康家河合併,轉流牟平區境之埠西頭地域,而後折回棲霞桃村境內,與西來之牙山支流及楚留支流交匯,沿棲霞與牟平交界地帶北去,經鐵口境有4條溪性支流注入,由梁家東入福山境匯入外夾河,北流黃海。棲霞市境內全長35公里,流域面積209.92平方公里。河沿岸在桃村、鐵口等地域形成河谷沖積平源。
大楚留河,有三源:一源牙山之東;二源牙山之陰;三源清香崮。三支流匯入卧龍,流入大楚留、楚留店,東入清陽河。河長15公里。
清水河,河長40.5公里。發源於牙山之陰。流經刁崖后、唐家泊、釣魚台、石壩、蛇窩泊,南入萊陽五龍河。 
地下水
牙山花崗岩地區,分佈風化裂隙潛水含水層,其岩性分風化細密的裂隙岩和風化的花崗岩兩種類型。風化細密的裂隙岩含水層的裂隙開張程度及深度與岩石礦物成份有關,風化厚度10~40米,地下水埋深5米左右。主要分佈於大庄頭南部、唐家泊、大柳家、棲霞鎮、寺口、小庄及蘇家店一帶的膠東群地層中。風化的花崗岩裂隙水含水層多因剝蝕作用所致,地下水埋深2米左右,風化厚度20米左右。可供人畜飲用和部分農業用水。1980年代,利用礦泉資源生產汽水、果酒。

氣候特徵


牙山所在區域屬暖溫帶,東亞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季節交替分明,四季溫差率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為11.3℃;年平均降雨量753.8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07天。主要氣象性災害有旱災、洪災、雹災及連陰雨等,其中威脅最大的是旱災,發生頻率高、範圍廣,有“十年遇九旱”和“滿山流水響,莊稼才能長”的諺語。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石灰石。市域石灰石資源在山東半島處於優勢地位。主要分佈於臧家莊、亭口、寨里、松山、中橋、大庄頭、廟后等鄉鎮,儲量豐富,出露面廣,質地優良。總儲藏量在6億噸以上,其中臧家莊鎮德林庄儲藏量即達3.05億噸左右。品位屬一級品,氧化鈣含量一般在48%以上,氧化鎂含量一般在1.2%左右。市內開採石灰石燒制石灰有著悠久的歷史,尤以臧家莊鎮德林庄的石灰最為有名,灰膏率高,灰質純白,凝聚力強。
花崗石。牙山西坡唐家泊鎮境內的花崗石儲量佔全縣總儲量的80%左右。花崗石大面積裸露於地表,易於開採,花紋優美,可塑性強,便於加工。為上等建築材料。
金礦石,牙山兩麓桃村鎮、唐家泊鎮北部等地域都有分佈。礦脈長達50餘公里。經探測黃金總儲藏量為25萬兩。大部分礦石含金品位高,頗有開採價值。為山東省黃金儲量和黃金生產的重點縣份之一。
銅礦石。僅分佈於牙山山脈。礦體以含銅石英脈型為主,呈扁豆狀,精礦品位在13.91~17.56%。經勘探總儲藏量為832噸,其中C級儲量262噸,D級儲量570噸。唐代曾有人開採。1958年重新組織開採,牙山銅礦建成投產。1964年10月因資源瀕於枯竭而停止開採。牙山銅礦,遷至牟平縣孔辛頭。
鐵礦石。分佈於唐家泊、桃村等鄉鎮的部分地域,礦石品位含鐵在20~40%左右。礦體小且分佈零散。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市內分野生木本植物和野生草本植物兩類。野生木本植物有65科286種。其中喬木197種,灌木48種,花木21種,藤木20種。以市境中部及西北部的山區分佈種類最多,數量亦較大。主要用材喬木有赤松、刺槐、白榆、毛白楊、楸樹、泡桐、楸葉桐、加楊、雜交楊、旱柳、垂柳、臭椿、楓楊、黑松、麻櫟等。主要經濟樹種有蘋果、梨、桃、杏、李子、葡萄、山楂、板栗、核桃、柿子、大棗、櫻桃、桑、花椒、海棠、石榴、君遷子(軟棗)等。主要灌木有棉槐、白臘胡枝子黃荊、杞柳、綉線菊、杜鵑、多花薔薇郁李、櫟類、酸棗棘等。古老稀珍樹木有銀杏、赤松、園柏檜柏、國槐、楸樹、枳椇刺楸杜梨等。由外地引進的主要樹種有:落葉松蘭考泡桐刺松、白榆、水杉、雜交楊、赤楊、華山松、法桐、樟子松火炬松鉛筆柏、園柏、龍柏、雪松、杜仲等。
野生草本植物中,有農田雜草92種。其優勢草種主要有馬唐、蟋蟀草、畫眉草、馬齒莧、莎草鐵莧菜、皺果莧等為主;平原地以馬齒莧、馬唐、蟋蟀草、刺兒菜、皺果莧、莎草、薺菜、鐵莧菜等為主;麥田雜草以娘蔫、薺菜、泥采菜等為主。
野生飼草資源亦較豐富,經普查共有367種,以禾本科的黃背草、野古草、馬唐、狗尾草等為主。其中尤以馬唐、狗尾草等為營養成份較高的飼草。
動物資源,棲霞市動物分類,野生無脊椎動物11種,野生無脊椎節肢動物752種,無脊椎節肢動物中昆蟲綱已鑒定出744種,其中害蟲561種、害蟲天敵179種、資源昆蟲4種;有脊椎動物230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9種,鳥類200餘種,哺育動物13種。據清《棲霞縣誌·物產》記載:“獸則狼、獾、狐、貉亦間有之。”1949年在牙山、艾山等地域,時見野狼出沒。
其它動物有草兔刺蝟狗獾猞猁、狐狸、黃鼬、蝙蝠、田鼠、烏龜、壁虎、蛇類、蟾蜍、青蛙等。鳥類有貓頭鷹、大山雀、野雞、黃鸝、黃雀、杜鵑、喜鵲、烏鴉、麻雀、燕子、布穀鳥、啄木鳥、野鴿斑鳩、鵪鶉、百靈、叨魚郎、山鷹、紅尾伯勞、水鴨、鷲、鴟鴞等。昆蟲類有蜜蜂、螳螂、蟬、蟋蟀、蚱蜢蟈蟈、蟑螂、蝴蝶、蜻蜓、蚯蚓、蜘蛛、蠐螬河蝦、河蟹、水蚤、蚶蜴、蠍子、虻蟲蚰蜒、麥蚜、玉米螟、棉蛉蟲、花生蚜、粘蟲、地老虎、松干蚧、天牛、赤眼蜂、瓢蟲、牙繭蜂、草蛉、螟蟲、長距蜂、蚱蟬、蚊、蠅、蛾、桑蠶、椿蠶、土元等。 
藥材資源
根莖類。黃芩、丹參、桔梗、防風柴胡遠志地丁前胡紫參苦參地榆、蒼朮、葛根穿山龍元參天花粉天門冬草烏紫草威靈仙、何首烏、藜蘆、天南星、蘆根、茅根、山藥、薤白、芍藥、野百合、小櫱、黃芪、黨參、升麻、澤瀉、土大黃、漏蘆、生薑、蔥根、大蒜、魔芋、徐長卿、白頭翁、紫莞、山豆根、射干、茜草、黃首烏、玉竹、狼毒、平貝母、七葉一枝花、毛知母等52種。
葉及全草類。翻白草茵陳益母草、艾葉、桑葉、蘇葉紫蘇梗敗醬草、酢醬草、蒲公英、青蒿、薺菜、車前草、馬齒莧、百部、金錢草、蜈蚣草萱草、小薊、稀簽草、鴨跖草、鬼針草、夜交藤、水楊梅、扁蓄、瞿麥、野薄荷、浮萍、側伯葉、伸筋草、仙鶴草、透骨草、貓眼草、劉寄奴、水芹菜、豬毛菜、火絨草、細辛、香薷、藿香、荊芥、木賊、檉柳、葛藤、葛葉、迎山紅、夏枯草、龍膽草、白薇、山扁豆、石韋、龍葵、問荊、葎草、老鸛草、水辣蓼、爬山虎藤、寄生、香附、大薊、血見愁草、馬蘭草、瓦松、地錦草、土三七、旱蓮草、牛蹄葉、穿葉蓼、蓖麻葉、鼠麴草、山梗菜、三棱草等72種。
果實類。桃仁、杏仁、萊服子、瓜簍蒼耳子、牛蒡子、車前子桑椹子馬兜鈴、麥芽、谷芽、小茴子、韭子、牽牛子、赤小豆、酸棗仁、薏米、綠豆、急性子、蔥子、浮小麥、蕎麥、絲瓜絡、枸杞子、蘇子、白芥子、菟絲子、山楂肉、王不留、刺槐子、白扁豆、核桃仁、栗子、柏子、白蒺藜、大棗、小花椒、芝麻、松子、酸漿子、冬葵子、地膚子、葶藶子、郁李仁、蓖麻子、火麻仁、山刺梅、蘿摩子、水紅子、蛇床子、野豌豆等51種。
花類。野菊花金銀花雞冠花、黃花、葛花洋金花石花、月季花、牡丹花、旋復花玉簪花、芫花、鳳仙花、蒲黃、葵花、款冬花等16種。
皮及木類。桑白皮桑枝柞樹皮、榆皮、柿蒂、西瓜皮、狗奶根皮、箭羽等8種。
其它葯類。全蠍、土元、蟬蛻、蛇蛻、鱉、螻蛄水蛭雞內金、蟾蜍、烏蛇獾油、刺蝟皮、桑螵蛸蜂房、靈芝、蜂蜜、蜂蠟、蜂王漿、豬苓茯苓、木耳、松蘑菇、夜明砂、狗胃、羊肝、驢腎、泥鰍、地龍、僵蠶、斑矛、人中白、馬勃、瞎眼蠓、蝸牛、滑石等35種。 
1959年,縣藥材公司組織藥材考察隊。對牙山、艾山等進行考察,野生藥材的蘊藏量在250萬公斤左右。1972~1977年,縣衛生部門組織醫務人員及鄉村醫生上山查葯、採藥,初步查明野生中藥材約230種。建國前採收中藥材,多為民間自采自用,少數農民拿到外地銷售。1955年後,縣藥材公司委託基層供銷社代收,發動群眾大量採集。1958年,共採收中藥材44個品種,總收購量為7.4萬公斤。1960年代后,採收中藥材漸成為群眾家庭副業和學校勤工儉學主要項目之一。1976年,中藥材採收品種增加到165種,總收購量達到61萬公斤。1982年,達182個品種,總收購量為25.7萬公斤。蠍子、益母草、酸棗仁等的採收量居山東省之冠。蠍子年最高採收量為0.5萬公斤,酸棗仁年最高採收量為15萬公斤,益母草年最高採收量為3.9萬公斤。縣內產黃芩質量較好,素有“棲芩”之稱。 
森林資源
1949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在牙山天宮院、草庵廟等原有山林的基礎上,徵收當地群眾部分山嵐建成牙山林場,總面積8742畝,其中林業用地7082畝。國營牙山林場於1956年下放為縣級林場。全場分兩個林區,主要樹種為赤松、麻櫟、刺槐等。1960年和1974年,先後由昆嵛山引進鉛筆柏、杉木和樟子松、水杉、落葉松等。自建場到1985年,總投資128.94萬元,總收入129.65萬元。1985年,林木總蓄積量為6437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6163立方米,散生木蓄積274立方米。共有職工41人,擁有固定資產50萬元。 
北麓有罕見的古刺楸出自石縫間,以它胸圍2.40米的身軀,將整塊石岩撐得四分五裂,故被稱為“劈山樹”。樹齡為700餘年。

文物勝跡


1879年(清光緒五年),知縣黃麗中詩作:“銳峰凌空,攢聚如筆,東望日出,大如車輪,五色祥雲,水天一色”,形象地描述了牙山景緻。
兵工廠舊址抗日戰爭年代,八路軍於牙山北麓老廟溝設牙山兵工廠。老廟溝蜿蜒曲折,縱深四五華里,地形複雜、隱蔽。迄今尚存有圍牆、戰壕和兵工廠廠房遺跡20多處,碾火藥砣子完好無損。
英靈山革命烈士陵園英靈山原名靈山,位於牙山東麓。1945年春,膠東人民為安葬於抗日戰爭中以身殉國的烈士忠骨,在此修建革命烈士陵園。1947年竣工后,遂更名為英靈山。

社會經濟


建置
棲霞市歷史悠久。據楊家圈出土文物考證,遠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聚居。金阜昌二年(1131年),析蓬萊縣陽疃鎮及萊陽縣北境置棲霞縣。元、明、清時期皆屬登州府;中華民國初先後屬膠東道、東海道;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1940年,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隸屬北海專署。1941年,析縣境東部置棲東縣,至1953年兩縣合署,先後屬萊陽專署、煙台地區;1983年地區改為省轄市。 
軍事
牙山,歷為軍事要塞。清初,唐家泊武舉於七以牙山為根據地起義抗清,山中仍留有“旗杆窩”、“飲馬灣”和“大寨”、“二寨”等遺跡。1941年3月,在許世友指揮下,進行了牙山戰役。一舉殲滅投降派蔡晉康部1800餘人,從而打開了整個膠東抗日鬥爭的新局面。 
於七抗清。1648年(清順治五年),武舉於樂吾(於七)出於義憤,同官府派去唐家泊村敲榨勒索的官兵發生爭鬥,解救了被捕群眾數人,接著他在全村百姓支持下,同前來實行報復的官兵對壘,多次取勝,參加者與日俱增,並同鄰近各縣的抗清起義軍建立了聯繫。至1650年,以於樂吾為首的義軍主動出擊,一舉攻克寧海州(今牟平縣),殺死知州劉文琪,使清廷大為震驚。1661年(順治十八年)夏,於樂吾之弟於九,在萊陽寶泉山廟會上同當地惡霸宋彝秉發生鬥毆,致宋夾嫌上告兵部,稱“於七圖謀不軌”。清廷聞訊大驚,遂令新任山東總督祖澤溥親赴膠東予以鎮壓。祖剛到濟南下車時便得到了“於九、於十拒傷官兵”和“於七手刃邑宰”的消息,立即羽檄紛馳,調兵遣將,發往膠東剿滅。於樂吾知禍在眉睫,隨即利用牙山之險,招集舊部,重舉抗清旗幟。
同年冬,以濟席哈為首的清兵3萬餘人進逼牙山前。在初期的戰鬥中,義軍以無比的英勇,尋機攻殺處於優勢的清兵,並利用夜間襲擊敵營,“施放萬人敵”,使擁擠作一團的官兵不知所措。接官亭一戰,雙方傷亡慘重,致血流成河。隨後,因官兵迂迴攻擊義軍大本營——營盤,義軍不得已退守牙山群峰,以居高臨下之勢,用擂石打擊強行登山的清兵。作為義軍首領的於樂吾異常勇猛,他獨自據守在“大牙”的唯一通道——“門橛石”,將攀援至此的官兵悉數砍下山崖,“血凝刀,以沸水洗之,致水為之赤”。次年春,義軍在水窮糧斷的困境中,最終失敗,除於樂吾隻身逃出重圍外,堅持至最後的50餘名義勇和眷屬皆罹難。自起義到失敗,棲霞人慘遭殺戮和被迫逃亡者達7000餘人,青年儒生受株連者300餘人。 
牙山之戰。牙山之戰系膠東五個月反投降的關鍵性戰役。1941年3月戰鬥打響之前,蔡晉康的司令部與衛隊營280餘人駐刁崖后村。其第一團200人駐唐家泊;第三團三營300人駐大楊家、泉水夼;第五團之一、二營共400餘人駐亭口、中村,三營200餘人駐爐房;第六團之一、二營300餘人駐下張家村,三營100餘人駐唐家泊;武工隊150餘人駐清香崮、三條箭、李老鋪一帶;其九區專員公署和縣政府駐刁崖前、東宋庄一帶。
3月15日晚,西路的八路五旅與東路的五支隊和清河獨立團同時發起攻擊。西路由許世友司令員親自率領,從蓬、黃、棲邊界之根據地分三路直指牙山蔡晉康盤踞地。
16日,右路的14團,經陡崖、唐山頭、大柳家,包圍了下張家村;左路的五旅獨立團,經豐粟、棗林,包圍了亭口;中路之13團經下馬家、金山,包圍了大楊家村,率先殲滅守敵後繼續向泉水夼之敵進攻,接著,與蔡晉康親自率領的增援部隊——衛隊營展開激戰。17日拂曉前,左路之獨立團攻克爐房;右路14團盡殲唐家泊之敵後,以小部分向東南方向掃蕩殘敵,以大部分向北挺進,相繼擊潰蔡部教導團、軍訓處、專員公署和縣政府,直抵刁崖后附近。至此,右路與中路會合,分兩路尾追300餘名殘敵至桃村,交戰一晝夜,將其壓縮在桃村西南一隅。18日拂曉,左路克亭口,敵一部就殲,大部逃往蓬萊;下午6時,負傷之蔡晉康帶殘部百餘人向南逃竄,戰鬥告一段落。計殲敵1800人,牙山地區宣告解放。 
生態保護
2003年5月,山東省政府批准建立棲霞牙山自然保護區,範圍為:棲霞境內,東經120°51′~121°08′,北緯37°11′~37°19′,是以保護中國赤松原生地和分佈中心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7899公頃,其中,核心區6247公頃,緩衝區6157公頃,實驗區5495公頃。 
2005年12月,成立山東牙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10140.00公頃,建設單位為棲霞市國有牙山林場。地址在棲霞唐家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