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哀弔
文心雕龍·哀弔
《哀弔》是《文心雕龍》的第十三篇。哀和吊是兩種相近的文體,後來也總稱為哀弔體。劉勰論文,重視因情立文,反對華而不實。哀、吊這兩種文體,都以表達悲哀之情為主,因此,更為排斥華麗,要求以真切的哀傷之情,寫出“文來引泣”、“讀者嘆息”的感人之作。
文心雕龍·哀弔
第一段講“哀”的意義、哀文的運用範圍以及其發展情況。其中講到兩種類型:一是對夭殤小孩的哀悼,這是“哀”的本義;一種是對不幸暴亡者的哀悼。這方面的作品保存下來的不多,劉勰所論及的一些哀辭,也大都亡逸不存。
第二段講哀辭的主要寫作特點,強調“情主於傷痛”,反對“雖麗不哀”。
第三段講“吊”的意義及其發展情況。也講到兩種類型:一是對遭水火之災,或有關“國災民亡”重大事件的弔慰;一是對前人的不幸遭遇進行追慰。前一種是口頭上的慰問,后一種多是寫成書面的弔文。“吊”這種文體主要指后一種。
第四段講弔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強調要對前人作具體分析,再予以讚揚或批評,從而起到發揚封建道德和防止過失的作用。
(一)
賦憲之謚1:“短折曰哀。”2哀者,依也;悲實依心,故曰哀也。以辭遣哀3,蓋下流之悼4,故不在黃髮5,必施夭昏6。昔三良殉秦7,百夫莫贖8,事均夭枉9,《黃鳥》賦哀10,抑亦《詩》人之哀辭乎11!暨漢武封禪12,而霍嬗暴亡13,帝傷而作詩14,亦哀辭之類矣。降及後漢,汝陽王亡15,崔瑗哀辭16,始變前式17。然“履突鬼門”18,怪而不辭19;“駕龍乘雲”,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頗似歌謠,亦彷彿乎漢武也20。至於蘇順、張升21,並述哀文22,雖發其情華,而未極心實23。建安哀辭24,惟偉長差善25,《行女》一篇26,時有惻怛27。及潘岳繼作28,實鍾其美29。觀其慮贍辭變30,情洞悲苦31,敘事如傳32;結言摹《詩》,促節四言33,鮮有緩句;故能義直而文婉34,體舊而趨新,《金鹿》、《澤蘭》35,莫之或繼也36。
〔譯文〕
《逸周書·謚法》中說:“年紀很小死了的就叫哀。”哀就是依,哀傷之情必須依靠心,所以叫做哀。哀辭的寫作,主要是對幼年死者的哀悼,因此,和年老的人無關,而必須用於短命死去的小孩。從前子車氏的三個好兒子為秦穆公殉葬;他們的死,用一百個人也換不回來。這種情形和人的夭折相同,《黃鳥》詩中表達了對他們的悲哀,這也許可算《詩經》中的哀辭了吧。到漢武帝赴泰山祭天地,跟從去的霍嬗突然死亡,漢武帝哀傷霍嬗而寫的詩,也是屬於哀辭一類的作品了。及至東漢汝南王劉暢死後,崔瑗為劉暢所寫哀辭,才改變過去只為夭折者寫哀辭的格式。但其中寫到死者衝進鬼門,怪異而不通;又說死者乘雲駕龍,入於仙境而不悲哀;最後一段用五言句子,好像歌謠的形式,也略近於漢武帝為霍嬗寫的哀辭。至於東漢的蘇順、張升,都作過哀文,雖然寫得有感情、有文采,卻未能充分表達其真情實感。建安年間的哀辭,只有徐幹寫得較好,他的《行女哀辭》一篇,還有一些哀痛的感情。到晉代潘岳繼續寫作的哀辭,真是集中了哀辭寫作的優點。他的想象豐富,文辭多變,感情深厚而悲痛,敘事如寫傳記,用詞則摹仿《詩經》;那種音節緊促的四言句子,很少鬆散無力的描寫;所以能寫得意義正直,文辭婉麗,沿著舊的體式,卻表現了新的情趣。特別是潘岳的《金鹿哀辭》和《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兩篇,再也沒有人能寫得這樣好了。
〔註釋〕
1賦憲之謚(shì市):宋人王應麟《困學記聞》卷二引到《逸周書·謚法》中的一段活,注其中“賦憲”二字說:“《文心雕龍》雲‘賦憲之謚’,出於此。”這裡就是用“賦憲之謚”指《逸周書·謚法》。賦憲:布法。謚:封建帝王大臣死後所加封號。
2短折曰哀:這是《逸周書·謚法解》中的話,原文是:“蚤(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據孔晁注,人“未知事”或“功未施”而死,就叫哀。折:夭折,年幼而死。3遣:發。這裡指表達。
4不淚:唐寫本作“下流”。本書《指瑕》篇說:“禮文極尊,而施之下流。”這個“下流”指“弱子”,與“下流之悼”的“下流”同義,都是指年幼的人。
5黃髮:老人。
6昏:孔穎達釋《左傳·昭公十九年》中的“天昏”二字說,昏是“未三月而死也”。
7三良:三個好人,指春秋時秦國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háng杭)、針(qián箝)虎。《左傳·文公六年》說,秦穆公死後,把這三個人一起埋葬。殉(xùn訓):古代統治者死後,強迫活人陪同埋葬。秦:即秦穆公,《史記·秦本紀》中說,他死後有一百七十多人殉葬。
文心雕龍·哀弔
9夭橫:唐寫本作“夭枉”,也是夭折的意思。枉:曲。
10《黃鳥》:《詩經·秦風》中的一篇,是為哀悼子車氏三子而作的。賦:陳述。
11《詩》人:指《詩經·黃鳥》的作者。
13霍子侯:名嬗(shǎn扇),西漢著名將軍霍去病的兒子。《漢書·霍去病傳》載,漢武帝命霍嬗隨同到泰山舉行封禪典禮,歸途中暴死。
14傷而作詩:漢武帝作悼霍嬗的詩,不存,也未見有“作詩”的記載。按:《史記·封禪書》、桓譚《新論·譴非》、《風俗通義》卷二、《資治通鑒·武帝紀》也載此事,都未提及漢武帝作詩。《全漢文》卷四輯漢武帝《與奉車子侯家詔》中有“道士皆言子侯仙去,不足悲”數語。
16崔瑗(公元77—142年):字子玉,東漢文人。哀辭:可能指哀悼劉暢的作品,今不存。劉暢死於東漢和帝十年底(公元98年),當時崔瑗約二十一歲。
17前式:指為夭折者寫哀辭。後來的哀辭,不完全限於幼年。
18履:踐,走。突:沖入。
19不辭:不成其為辭,不通。
20彷彿漢武:指和漢武帝所作霍嬗哀辭相似,如“仙而不哀”等說法。
21蘇慎:唐寫本作“蘇順”。譯文據“蘇順”。蘇順字孝山,東漢文人。張升:字彥真,東漢文人。
22哀文:蘇順、張升的哀文均不傳。
23心實:即情實,指真情實感。
25偉長:徐幹字偉長,漢末作家。差:比較。
26《行女》:指徐幹的《行女哀辭》,不存。
27惻怛(dá達):哀痛。
28潘岳:字安仁,西晉文學家。
29踵:唐寫本作“鍾”。譯文據“鍾”字,聚集的意思。
30善:唐寫本作“贍”。譯文據“贍”字,富足的意思。
31洞:深。苦:痛。
32傳(zhuán撰):傳記。
33節:指音節。
34婉:美。
35《金鹿》:指潘岳的《金鹿哀辭》。《澤蘭》:指潘岳的《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均存,見《全晉文》卷九十二。
36莫之或繼:無人能繼續寫出這樣的作品。這個評價太高。
(二)
文心雕龍·哀弔
〔譯文〕
關於哀辭寫作的主要點,是感情要哀痛,文辭要盡量表達出對死者的愛惜。由於死者年幼,他的品德還未形成,所以主要是讚美他的聰慧;因為死者幼弱,還未擔任過國家大事,所以只能對他的容貌加以悼念。作者把悲痛的心情寫成哀辭,就能令人滿意;為了華美的文辭而去聯結心思,就會寫得浮誇不實。用浮誇不實的文風寫成哀辭,那就雖然華麗,卻不悲哀;必須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融會在悲哀之中,寫出的哀辭能引起他人哭泣,這種作品才是可貴的。
〔註釋〕
1大體:主體。指寫作上的主要點。
2窮:極盡。
3察惠:聰明。惠:同慧。
4膚色:一作“容色”,意思略同,指容貌。
5隱:痛苦。愜(qiè怯):滿意。這句和本書《情采》篇中說的“為情而造文”意同。
6屬:和上句“結”字的意思相近,聯結。奢:誇張,不實。這句和《情采》篇說的“為文而造情”意同。
7引泣:指哀悼文的感人作用。
(三)
吊者,至也。《詩》雲1:“神之吊矣2。”言神至也。君子令終定謚3,事極理哀,故賓之慰主,以“至到”為言也4。壓溺乖道5,所以不弔矣。又宋水、鄭火6,行人奉辭7,國災民亡,故同吊也8。及晉築虒台9,齊襲燕城10,史趙、蘇秦11,翻賀為吊12;虐民搆敵13,亦亡之道。凡斯之例,吊之所設也14:或驕貴而殞身15,或狷忿以乖道16,或有志而無時17,或美才而兼累18,追而慰之,併名為吊。自賈誼浮湘19,發憤《吊屈》20,體同而事核21,辭清而理哀,蓋首出之作也22。及相如之《吊二世》23,全力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惻愴24,讀者嘆息。及平章要切25,斷而能悲也26。揚雄吊屈27,思積功寡28,意深文略29,故辭韻沈膇30。班彪、蔡邕31,並敏於致語32,然影附賈氏33,難為並驅耳。胡、阮之《吊夷齊》34,褒而無聞35;仲宣所制36,譏呵實工37。然則胡、阮嘉其清,王子傷其隘38,各志也39。禰衡之《吊平子》40,縟麗而輕清41;陸機之《吊魏武》42,序巧而文繁。降斯以下,未有可稱者矣。
〔譯文〕
所謂吊,就是到。《詩經》中說“神之吊矣”,就是說神的到來。正常死亡的人定謚治喪,是極為悲哀的事,所以,賓客對治喪主人的慰問,他們的到來,就是“吊”的意思了。《禮記》中說,被物壓死、被水淹死等,因為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不必哀弔。春秋時宋國發生水災,鄭國發生火災后,各國派使臣前往致辭慰問;這是國家遇上災難,人民遭到死亡,所以,這種慰問和哀弔相同。還有一種情形:如春秋時晉國建成虒祁宮,齊國襲擊燕國,史趙和蘇秦認為這樣的事不應祝賀,而應哀弔。因為建築虒祁宮殘害人民,攻打燕國結下仇敵,這都是亡國之道。大凡這樣一些情形,就要運用吊辭:或者是過於驕貴而喪命,或者是褊急忿恨而違背常道,或者是有大志而生不逢時,或者是有美好的才能又連帶著一定的缺損。追念這些而加以慰問的作品,都叫做吊。自從漢初賈誼渡湘江,感發憤激而寫了《吊屈原文》,體制周密,事實準確,文辭清晰,內容悲哀,這要算是最早出現的哀弔作品了。到司馬相如所寫《哀秦二世賦》,完全是賦的體裁。桓譚認為它寫得傷痛,能使讀者為之嘆息;賦的最後寫得扼要而確切,讀完后能使人為之哀傷。揚雄為哀弔屈原而寫的《反離騷》,思考的很多,但成就不大;其立意重在反詰《離騷》,所以文辭音韻不很流暢。又如班彪的《悼離騷》,蔡邕的《吊屈原文》,也善於提出責問;但他們追隨賈誼的《吊屈原文》,是很難與之並駕齊驅的。此外,如胡廣的《吊夷齊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只有讚揚沒有批評;王粲的《吊夷齊文》,對伯夷、叔齊的批評寫得較好。但胡廣、阮瑀是嘉獎伯夷、叔齊的清高,王粲則是不滿其狹隘,這是由於他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漢末禰衡的《吊張衡文》,辭采繁盛而忽於明潔。晉代陸機的《吊魏武帝文》,序寫得不錯,弔詞卻過於繁雜。從此以後,就沒有值得稱道的作品了。
〔註釋〕
2吊(dì地):即遞,是到的意思,這個字和哀弔的吊不是一回事,劉勰這裡是勉強混用。
文心雕龍·哀弔
4以“至到”為言:劉勰把哀弔的吊解作到,所以這裡就指賓客的至到是吊。
5壓、溺乖道:《禮記·檀弓上》中說,有三種情形死的人,不必去吊哀:一是“畏”,被人強加罪名攻擊,自己不作辯解而死的;二是“壓”,自己到危險的地方去,被崩塌之物壓死的:三是“溺”,在游泳時淹死的。劉勰只講了“壓、溺”兩種,但三種都包括在內。乖道:不合常道。以封建禮教看,這三種情形都不是善終。
7行人:外交使節。奉辭:指給以慰問。
8同吊:指各諸侯國使節對水災火災的慰問之辭,和哀弔的意義相同。
11史趙:春秋晉國太史。《左傳·昭公八年》載,鄭國游吉(即子太叔)到晉國祝賀虒祁宮建成時,史趙對子太叔說:“甚哉,其相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賀之。”蘇秦:字季子,戰國時縱橫家。《戰國策·燕策一》說齊國襲取燕國十城后,蘇秦對齊宣王“再拜而賀,因仰而吊”。
12翻賀為吊:把祝賀變為哀弔。
13虐民:指晉國築虒祁宮,殘害人民。搆(gòu)敵:指齊國攻打燕國,結成仇敵。搆:同構,造,結。
14設:施,用。
16狷(juàn倦)忿以乖道:指屈原之類。狷忿:急躁忿恨。揚雄《反離騷》中講到屈原的作品放肆、思想狹窄。劉勰在《辨騷》篇也說屈原有“狷狹之志”。
18美才而兼累:指曹操之類。陸機《吊魏武帝文》中說:“豈不以資高明之質,而不免卑濁之累。”累:牽連致損。
20《吊屈》:指賈誼的《吊屈原文》,載《文選》卷六十。
21同:唐寫本作“周”,譯文據“周”字。核:核實。
25平章:唐寫本作“卒章”。譯文據“卒章”,指《哀秦二世賦》最後所寫“亡國失勢”的原因一段。
26斷:止,指讀完。
28功寡:功績小。
29文略:唐寫本作“反騷”。譯文據“反騷”。《漢書·揚雄傳》說,揚雄所作《反離騷》,“往往摭(拾取)《離騷》之文而反之”。
31班彪:字叔皮,東漢初年史學家、文學家。有《悼離騷》,尚存八句,見《藝文類聚》卷五十八。蔡邕(yōng庸),漢末學者、作家,有《吊屈原文》,文存不全,見《藝文類聚》卷四十。
32語:唐寫本作“詰”。譯文據“詰”字,指責問。
33影附:依附,如影之附形,這裡指追隨。
34胡:胡廣,字伯始,東漢大官僚。阮:阮瑀(yǔ語),字元瑜,漢末作家。《吊夷齊》:指胡廣的《吊夷齊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均殘,見《藝文類聚》卷三十七。夷齊:伯夷、叔齊,殷末貴族,殷亡后,不食周粟而死。
35褒:稱頌。聞:唐寫本作“間”。譯文據“間”字。《論語·先進》:“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邢昺疏:“間,謂非毀間廁。”
36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有《吊夷齊文》,尚存不全,載《藝文類聚》卷三十七。
37譏呵(hē喝),批評。
38隘(aì愛):狹隘。王粲在《吊夷齊文》中,批評他們“知養老之可歸,忘除暴之為念”等。王粲的批評,仍從封建觀念出發。
39各志也:唐寫本作“各其志也”。譯文據此。
40禰(mí迷)衡:字正平,漢末作家。《吊平子》:指禰衡的《吊張衡文》,文存不全,見《太平御覽》卷五九六。張衡:字平子,東漢科學家、文學家。
41縟(rù入):繁盛。輕:輕視。
文心雕龍·哀弔
夫吊雖古義,而華辭未造1;華過韻緩,則化而為賦。固宜正義以繩理2,昭德而塞違3,割析褒貶4,哀而有正,則無奪倫矣5。
〔譯文〕
哀弔的意義雖然古老,後來卻出現華麗的文辭;華麗過分,音韻不緊湊,就演變成為賦體了。哀弔文本應用以伸張正義,糾正事理,彰明美德而防止錯誤;所以要有所分析地加以褒揚或貶斥,能夠正確地表達哀情,那就不致破壞哀弔文的正當意義了。
〔註釋〕
1未造:當是“末造”之誤。末造:後期。
2繩:糾正。
3昭:明白。塞:防止。違:過失。
4割:唐寫本作“剖”,譯文據“剖”字。剖析。
5倫:理,這裡指哀弔文的正常道理。
(五)
贊曰:辭定所表1,在彼弱弄2。苗而不秀3,自古斯慟4。雖有通才,迷方告控5。千載可傷,寓言以送6。
〔譯文〕
總之,吊辭所哀傷的,在於幼弱的兒童。幼苗不能成長,自古以來都為之悲痛。雖有寫作的全才,如果迷失以辭遣哀的方向,就很難正確運用。這種千古可悲的感情,只有用吊辭來遣送。
〔註釋〕
文心雕龍·哀弔
2弱弄:指幼年。弄:戲弄。
3秀:莊稼抽穗開花。
4斯:語詞。慟(tòng痛):極其悲痛。
5方:方向。告:唐寫本作“失”,譯文據“失”字。控:控制。
6寓:寄寓,這裡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