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金毫
黃山金毫
在四百年後的二十、二十一世紀之交,茗洲村最年輕的村長張衛海,根據歷史傳說,不斷探尋金玉香茗的古典製法,終於在吳氏後人一位年過九旬的長者口中,得到這一古典製法的真傳。原來,金玉香茗是明代第十五個皇帝朱由校最喜愛的紅茶,黃山茗洲吳氏家族一直為這位木匠皇帝研製這種極品紅茶,後來明朝滅亡。對明朝有著深厚感情的吳氏家族便不再為清廷貢獻此茶,期待著反清復明。金玉香茗漸漸被歷史所湮沒,吳氏後人口口相傳的古典製法,也幾近失傳。吳氏年輕一輩的後人只是把這段軼事當作一個傳說,並不重視。茗洲村村長張衛海在九旬老人的口中得到這一古典製法,又經過多年的實踐,才將這個塵封多年的明代皇帝的御用貢品還原再現,並在當地茶葉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將此茶更名為黃山金毫,以吳氏宗祠“葆和堂”作為其品牌,公司化運作之後,又推出“韻韻紅”品牌,作為極品中的極品。
黃山金毫的核心產區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流口鎮茗洲村,據史料記載:“徽州皆產茗,然以茗名村,則僅休寧西部流口鎮之茗洲也。為何?此地青山合拱,綠樹環抱,碧水中流,自古植茗、采茗、制茗、售茗。茗洲之茗為“屯綠”之極品。自宋代聚茗洲而居之吳氏家族,治生、治家皆有方。其《茗洲吳氏家典》堪稱中國封建社會基層管理之典範。捧讀該《家典》,亦如香茗品味。訪茗洲村,既可覽生態、品香茗,又可賞古村、誦《家典》,曷不樂哉!是為記。”
茗,茶也,洲,水中的陸地。二者相輔相成。茗洲茂林修竹,重巒疊嶂,一灣碧水呈“幾”字形將茗洲的綠色湧入懷抱。山高林密,水霧繚繞,日照短,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優越的自然條件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茗洲茶的品質非常好,葉嫩味醇而耐泡,也就不足為怪了。
茗洲茶葉基地
清明節前無雨期,也是黃山金毫的採摘期(雨後茶葉芽芯會因雨水的過多而使受損),成茶后的黃山金毫,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葉芯金黃瑩亮,嫩芽茸毛濃密,浴湯后茶葉條形俊俏如眉,湯色如油晶瑩剔透,口感溫潤順滑,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更蘊含著蘭花香,自然馥郁,雋永持久,葉底(泡過的茶渣)烏潤紅亮。清飲最能品味黃山金毫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
黃山金毫,明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在貞元至元和年間(784-820年),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茶酒論》載“茶為(謂)酒曰,阿你不聞道,浮梁歙州,萬國來求”。朱元璋(1366年)以前,有個茗洲人叫吳茗山,喜好喝茶,廣結四方茶友。一日,聽說福建出產一種湯色紅亮如油的茶,便跋山涉水前往福建偷學茶藝。經過多年學藝歸來,吳茗山研製出一種比福建紅茶更佳的茶品,這便是黃山金毫的前身。之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成紅茶極品“黃山金毫”。
茗洲金毫木製揉捻
吳氏家族在皇帝的支持下,在茗洲村建立了一個以茶葉為主導的茶葉聖地。茗洲自古,植茶、採茶、植茶、售茶的歷史也由此開始,茶葉給茗洲人帶來了無盡的財富,富起來的人都建造宅子,據《茗洲吳氏家典》記載,在明朝的時候,茗洲村就已經有一個龐大的徽州古建築群,這和“金玉香茗”的傳說有莫大的關係。以茗洲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葆和堂”最為出名,這就是吳氏宗族的祠堂。
茗洲人雖靠茶葉富甲一方,但多數售出的以“茗洲炒青”為主,“金玉香茗”一直作為明代貢品進貢到朝廷,並不被很多人知道,喝到此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韻韻紅黃山金毫的包裝為黑酸枝木盒包裝,試圖再現當年木匠皇帝朱由校的鬼斧神工。該包裝的盒體結構是基於古代四角亭的外形,以古徽州的木刻荷花寓意的四平圖為題材,採用黑酸枝名貴木材精雕細刻;荷花青蛙圖,意為“和平”;荷花河蝦圖,意為“和順”;荷花螃蟹圖,意為“和諧”;荷花鴛鴦圖,意為“和美”。再加上該禮盒的頂端有點綴最的一塊荷花形態的美玉,這就是春晴如意,美瓷茶禮。
茗洲吳氏家典
黃山金毫茶屬“金葉鑲邊”全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甘、清、香”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緊索、勻整,色澤烏潤鮮亮,沖泡后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岩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后餘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地群眾的喜愛,還曾有“病之葯”譽。
金毫製作工藝精細,採摘標準十分嚴格,以明前芽尖作為原料。黃山金毫從採摘上就避免了傳統的紅茶制干后的繁瑣複雜工序,茶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通過做形,進行文火烘焙至干,通過自然轉換,然後補火、清風、裝箱而製成。
黃山金毫的主要特點是:茶葉外形條索緊細,苗秀顯毫,帶有黃金葉,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
品鑒要從幾個方面來觀察:外形、湯色、香氣、滋味、沖泡次數和葉底等多個方面。其中以香氣和滋味這兩方面為重點。
香氣:香氣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氣從鼻中出,若能聞到幽幽香氣的,其香品為上。熟香型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為上。清香型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順者美,苦、澀、麻、酸者劣。茶水無質感,淡薄者為下品。苦澀味的輕重往往決定岩茶品質高低。沖泡次數,通常為八泡左右,超過八泡以上者更優。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餘香,九泡十泡餘味存。”的說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澤也可以作為品質鑒別的參考。通常要求外形勻整,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色澤油潤帶寶色,顯露金毫。陳茶則色澤灰褐。條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葉的葉底也可以作為茶葉品質的參考,應軟亮勻齊,葉底紅邊明顯。
黃山金毫色澤高貴,色調豐富,有的漸變色、黃金邊和微顯毫等色。
“漸變色”:專指干茶特點。具體的是干茶的頭部呈烏潤,尾部呈淺黃色等三種色彩。可以說“漸變色”是黃山金毫的典型特徵。
“黃金邊”:干茶帶有黃金邊是黃山金毫的最大特徵,這也紅茶中絕無僅有的,黃山金毫的“金”就由此凸顯。
“顯金毫”:是指茶的發酵度。在觀察金毫的干茶時,可以發現干茶周邊有微微的白色金毫顯露,亦稱“烏葉金鑲邊” 。
優質茶應具備:無明顯苦澀,有質感(口中茶水感覺黏,有稠度),潤滑,回甘顯,回味足(初學者不易把握這一茶韻的特點)。
將水燒沸,茶具最宜景瓷,裝上大約佔壺容量百分之五的茶葉,沖入沸水,沖泡后香氣高銳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聞香,再品味,滿口生香,回味甘美。
黃山金毫採用清飲最能品味其雋永香氣,沖泡工夫紅茶時一般要選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紅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溫在80—85℃。沖泡工夫紅茶一般採用壺泡法,首先將茶葉按比例放入茶壺中,加水沖泡,沖泡時間在30-45秒,然後按循環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中並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品飲時要細品慢飲,好的工夫紅茶一般可以沖泡5—7次。
2.賞茶:打開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
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即可出湯,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黃山金毫的 作用
提神消疲
經由醫學實驗發現,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生津清熱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刺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此外,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補充水分外若在進行需要體力及持久力的運動(如馬拉松賽跑)前喝,因為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利尿
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消炎殺菌
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養胃
紅茶它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另外,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還能夠促進人體消化,因此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經常飲用加糖的紅茶、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新茶喝法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茗洲茶,是“屯綠”中的珍品,久負盛名,馳譽華夏,它的名字之來歷,有一段曲折動人的故事。話說唐朝天寶五年,在皖南一個偏僻荒山野塢里,住著一戶勤勞善良的農民,姓吳名松鶴,和妻子汪氏過著生活清苦但夫妻恩愛的生活。這地方背靠群山,面臨大河、陽光充沛,土地濕潤,稱得上是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農戶小倆口成年累月,辛勤耕耘。小日子過得也挺愜意。一年初夏,洪水暴發,吞沒了農夫用汗水澆灌的禾苗、草叢樹林,夫妻倆不由得抱頭揮淚,傷心大哭。洪水過後,上游沖積下來的沙石淤泥在河心堆積成山,形成了一個方圓一里左右的“沙洲”。河水被迫在這裡分道揚鑣,化作兩條大龍,雙雙奪路奔騰而下。因這沙洲坐落於河床中央,下部成天水汽蒸騰,上端晝夜霧靄縈繞。肥沃的土地在陽光照射之下,閃光流油,煞是壯觀。
一天,遠方飛來一隻金色的鳳凰,它嘴裡叼著一粒種籽,落在沙洲之上。只見它用利爪刨了一個小坑,將種籽丟進去以後,蓋上浮土,嘴裡如金石墜地,響個不停。它繞著種子轉了一圈之後,便振翅高飛而去。俗話說,鳳凰部落無寶之地。這裡頭一定有蹊蹺。吳松鶴看得真切,把此事一直擱在心上。時隔數日,這顆種子變破土而出。農夫天天都去澆水、鋤草,轉眼,小苗長得枝繁葉茂,綠茵可愛。一日,吳松鶴來到沙洲上拓荒墾地。因頭晚喝酒過量,次日仍頭昏腦脹,四肢泛力,沒鋤幾下,變昏昏欲睡。萬般無奈,索性躺在這棵綠陰涼的小樹下,抱頭酣睡起來,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朦朧中的農夫只覺得一般清沁益脾的甘汁從口中直涌心房。醒來一看,自己的最裡面含著一篇嫩葉,他貪婪地細嚼起來,感到澀中帶甘,滿嘴清香,他聯嘗數葉后,頓覺雙眸明亮,神志清新,周身舒爽。農夫趕忙回家將此事告訴妻子。從此,夫妻倆對這棵寶樹進行鋤草施肥,悉心管理。並經常采些葉子回家,至於杯中沖泡。自從經常飲過這葉兒之後,夫妻消災消病,提神健身。兩人商議再三,給這聖葉取雅號為“茶”,給這沙洲喚作“茗洲”。“茗洲茶”之後便由此而來。
秋後,茶樹上果實累累,一個個彈丸大小,恰似珍珠瑪瑙,微風過後,叮噹有聲。農夫和妻子採下種子,在沙洲上廣為播種。次年,茗洲之上,一片綠油,鬱鬱蔥蔥,荒漠的河灘成了綠色的世界。三年過後,齊膝高的香茗均已成齡可采。當年秋天,妻子生下一個胖娃,賓朋親友都來慶賀,吳松鶴用瓦罐燒開水,一一給眾人沖泡香茗葉子,頓時滿屋飄香,眾人品過之後均讚不絕口。一位窮秀才高興地說,茗,茶也,本屬南之嘉木也。說罷,當場詩興大發,給嬰兒取名“茗珠”,並賦詩一首:農家門前茶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香茗隱中添茗珠,桃花園裡樂融融。
話語無腿走得快,此事被傳到新安郡,群主王庸是個拍馬搶功的貪官,他派出數名差役,趕來茗洲,闖進松鶴家中,將他炒制好的十幾斤干茶一搶而空,將香茶獻給廬州府,廬州府又將香茶送給皇上,皇上品嘗過後,龍心大悅,立刻降旨,封名洲茶為“貢茶”,王庸獻茶有功,連晉三級。此後,王庸變本加厲,他為了獨霸茗洲茶園,拉來隊伍,將松鶴全家趕出茗洲。第二年開春採茶時節,洲上茶樹悉數砍光,然後揚長而去。王庸的四抬大轎剛行走在山路上,天空中突然飛來一群鳳凰,越聚越多,遮天蔽日,轎夫們眼前一片漆黑,腳下一滑,連人帶轎摔下茗洲大河深潭中,無一人生還。
吳松鶴一家回到村中,見茶園一敗塗地,夫妻二人抱頭疼哭不已。夜裡夢見金鳳凰又飛了回來,用它的嘴巴啄著茶樹上的刀痕,一顆有一顆,嘴巴啄出了血,染紅了土地,然後張開雙翅一呼扇,滿園的茶樹又復活了,綠葉叢中,一張張姑娘的笑臉,美似天仙。松鶴和妻子忙迎上去說:“茶姑娘,你們受苦了”。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夫妻兩趕緊跑進茶園,夢境成真,滿園的茶樹正張著稚嫩的笑臉,迎接初升的太陽。從此以後,松鶴就和妻子以種茶為生。茶園越種越好,越發越多,干茶也越做越細,銷路越來越廣,上至京津,下至蘇杭、茗洲茶以它的色香味型,在茶市中獨佔鰲頭,譽滿華夏。
基本參數 | |
源產地 | 安徽省休寧縣流口鎮茗洲村 |
種類 | 紅茶 |
茶葉配料 | 茗洲種 |
等級 | 極品 |
功能 | 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消炎殺菌、解毒、養胃 |
儲藏方式 | 防潮、避光、避異味、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