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的種類之一

鄉村旅遊規劃,是旅遊規劃的一種。從資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近期,鄉村旅遊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繫在一起。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在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存在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鄉村旅遊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根據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據特有的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業是鄉村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為鄉村是比較容易培養出特色經濟的。

技術路線


鄉村旅遊規劃作為旅遊規劃的一種特殊類型,必須遵循旅遊規劃的一般原則與技術路線。規劃技術路線是規劃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定邏輯關係,其中包含了規劃的主要內容和制定規劃的基本步驟。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專門針對鄉村旅遊規劃的技術路線。根據旅遊規劃的一般性要求,結合鄉村旅遊規劃的實際需要,鄉村旅遊規劃的過程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規劃準備和啟動
主要工作包括:(1)規劃範圍;(2)規劃期限;(3)規劃指導思想;(4)確定規劃的參與者,組織規劃工作組;(5)設計公眾參與的工作框架;(6)建立規劃過程的協調保障機制等。
第二階段:調查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1)鄉村旅遊地基本情況、場地分析等;(2)鄉村旅遊資源普查與資源綜合評價;(3)客源市場分析與規模預測;(4)鄉村旅遊發展競合分析、SWOT分析等。
第三階段:戰略方向研判
通過分析鄉村旅遊發展的背景,現狀,文脈、地脈及客觀形象,橫縱向分析,診斷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確定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思路,包括鄉村旅遊形象策劃、發展方向與布局、開發策劃等,確定規劃目標。
第四階段:制定規劃
制定規劃構建鄉村旅遊規劃內容體系的核心,依據發展鄉村旅遊的總體思路,提出鄉村旅遊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鄉村旅遊產品策劃與開發、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容量、支持保障體系等。
第五階段:組織實施與綜合評價
依據鄉村旅遊規劃的具體內容,做好鄉村旅遊規劃管理;根據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並及時做好信息反饋,以便對規劃內容進行適時的補充、調整和提升。
由於規劃受到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政府部門結構、行政級別等因素的影響,特定地方的規劃可以是其中的某些環節,視具體鄉村旅遊規劃具體對待!

內容包括


鹽城市鹽都鄉村民居高清大圖
鹽城市鹽都鄉村民居高清大圖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遊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

規劃注意


鄉村旅遊不同於城市旅遊,相對來講,鄉村旅遊因地域的集中性、內容的豐富性、體驗的差異性,其旅遊線路大多針對性強、尺度小,且主要是為了適應日益增長的散客旅遊者隊伍的需要而開闢的。隨著日益追求自由與個性的自助旅遊方式的興起,鄉村旅遊發展潛力巨大,要保證鄉村旅遊業持續發展,推行合理有效的旅遊線路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保證因素。
鄉村旅遊線路規劃包括遊覽線路上包含的景點(節點)數量、訪問若干景點的先後順序(路徑)及在何處何時做何事。規劃設計應遵循遊客利益最大化、遊客成本(所走路途,所用時間和費用)最小化、景點時空順序漸入佳境、精品線路推出、“一、兩日游”等原則進行。

發展狀況與趨勢


1.發展狀況 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以及遊客需求的逐漸變化,鄉村旅遊也正在從初級的觀光、遊覽向觀光、考察、學習、休閑、參與、度假的綜合方向發展,使得奔波於喧囂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賞農家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悠哉中流連忘返,進而選擇成為鄉村旅遊的鐘愛者。
根據中國目前旅遊狀及各大旅遊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鄉村旅遊類型可分為以下幾點:
(1)以鄉村風情、民俗民風以及傳統文化習俗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2)以農業風光以及田園景觀為主的鄉村旅遊
(3)以農莊農場為主的包括體驗教育為一體的鄉村旅遊
2.發展趨勢 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由於給予高度重視,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工業化與城鎮化在農村深入發展進而推進了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農業多產化形成了鄉村旅遊的核心同時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農村景區化使鄉村風貌成為鄉村旅遊的基礎。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政府大力實施政府的主導型發展戰略下為農村發展旅遊經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從而大力帶動了旅遊地農民的積極性,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呈現大好趨勢。

未來發展策略


1.加強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 由於鄉村旅遊的主要客源地都是城市地區,因此在基本的生活條件與用品上要與城市接軌,例如廚房、廁所、用水、用飯、洗澡等設施及衛生的保障,其次要改善交通設施,可以在城市與旅遊地之間建設旅遊專線,交通改善了,遊客通往旅遊地的道路也就暢通了,在基礎設施完善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魅力,從而留住遊客獲取經濟效益。
2.發掘鄉村氣息,樹立鮮明的鄉村景象 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遊客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其次發現鄉村的文化內涵與底蘊,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產品,鄉村旅遊的形式不能局限於表面層次的觀光,也不能局限於資源的表面現象,要注重綜合的發展與深層次的情感交流,才能開發出具有民間文化特色的,具有獨特的鄉村氣息的旅遊產品。
3.堅持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 資源與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想要長期的進行發展獲得效益就要在短期的發展過程中進行合理地安排與規劃,科學的對環境的承載力進行評估;其次針對遊客的空間移動中使用交通工具會對空氣造成破壞方面,可以建立一條專門的旅遊線路,並且使用節能減排的交通工具;第三,針對遊客素質低的問題,可以在景區內進行宣傳教育,加強遊客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4.合理規劃,樹立品牌 鄉村旅遊的發展要遵守政府建立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以市場需求為嚮導,充分合理的利用資源條件,合理籌劃,科學的評估,分析自己在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社會環境以及客源市場中的優勢,打造旅遊品牌,從而真正做到把資源優勢到經濟優勢的合理轉化。

資源本底


優秀的環境:有山,有水,有農田;
突出的產業:農林牧副漁;
悠久的歷史:有文化、有遺跡;
良好的區位:臨近大城市、臨近景區;
其它特色:旺盛的需求、獨特的發展優勢
鄉村旅遊核心吸引力?
1、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
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如雲南的傣鄉、貴州的苗鄉、廣西的壯鄉、湖南的瑤鄉、海南的黎鄉、新疆的維鄉、浙江的畲鄉、西藏的藏鄉等都具有引人入勝的民俗風情景觀。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2、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
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山鄉雲纏霧繞,梯田重疊,山清水秀林美;水鄉平疇沃野、水網交錯,棉海稻浪菜花飄香;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內蒙古草原的牧鄉,地勢坦蕩,羊群如雲;大小興安嶺的林鄉,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氣魄宏大……另外,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在鄉村自然景觀表現上亦更加豐富,如廣東、四川盆地的蔗鄉,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果鄉,長江中、下游的竹鄉,江、浙、皖、閩的茶鄉,華北平原的棉鄉,新疆吐魯番的瓜果之鄉等無不以其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遊人。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
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樸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如盛行於我國鄉村的舞龍燈、舞獅子,陝北農村的大秧歌,東北的二人轉西南蘆笙盛會,廣西的“唱哈”會,里下河水鄉的“盪湖船”等膾炙人口。我國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天津鄉間的楊柳青年畫、濰坊年畫,貴州的臘染南通扎染常熟的花邊,以及各種刺繡、草編、竹編、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我國鄉村自古以來流傳有各種史詩、神話、傳說、故事、笑話、軼聞,引人入勝,耐人回味。流傳於雲南民間的阿詩瑪、壯鄉的劉三姐、內蒙古草原上的江格爾蘇南水鄉的沈七哥,都能使遊客聽之動情,如醉如痴。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聞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稱,內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氣撲鼻,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風格迥異鄉村民居建築
鄉村民居建築,不但能給遊人以奇趣,而且還可為遊客提借憩息的場所。不同風格的民居,給遊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於受地形、氣候、建築材料、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民居可謂千姿百態,風格迥異。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內蒙古草原上的氈包喀什鄉村的“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吊腳樓”,納西族的“井干”,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等可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使遊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國鄉村中還有眾多古代民居與建築,如安徽黔縣西遞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棟宇鱗次,布局精巧,磚石木雕琳琅滿目,堪稱鄉村古代民居之寶庫,具有很大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樑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縱貫蘇北江淮之間的古邗溝為吳王夫差所開,沿河阡陌縱橫、風車搖轉、相映成趣;四川秦漢時所辟的蜀道,穿行於川北山鄉崇嶺,廣植松柏,稱“翠雲廊”,壯觀而幽美;廣西侗鄉有一風雨橋,橋上建亭,形態奇特,也是鄉民貿易聚會之所,富有民族特色,為侗鄉一勝景。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築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鄉韻無窮,令人叫絕。
5、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
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並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水車灌溉、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織布、手推小車、石臼舂米、漁鷹捕魚、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特點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異。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複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諮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諮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繫,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規劃模式


一、城鄉統籌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聯繫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十六大精神,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城鄉統籌是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需要,是探索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總體規劃。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重點和難度是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解決,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項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城鄉發展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把城鄉一體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新的戰略地位。城鄉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按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去研究和解決我國的發展問題,把城市和鄉村結合為一體,聯繫城市研究農村,聯繫農村研究城市。
城鄉總體規劃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方式。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解決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扭轉地區收入差距過大的現狀問題,就必須重視城鄉總體規劃,使城鄉健康持續地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實質,而城鄉一體化是城鄉總體規劃的戰略部署。
(二)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鄉村發展規劃。鄉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以鄉村為載體努力尋找出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於對後代人的發展需求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道路。鄉村是我國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單元的群體,它既接受周圍城鎮的輻射,又對鄉村居民產生直接的輻射作用,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是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基本原則。
鄉村發展規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過程和手段。在鄉村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環境、生態和資源的相互協調性,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擴大鄉村的規模,也不能讓鄉村以城市為模板進行複製。規劃的重點是考慮如何有效節約用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如何提高鄉村規劃設計水平,改變千鎮一面的狀態等,改變鄉村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變。鄉村發展規劃恰恰是鄉村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鄉村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鄉村創新經濟學與鄉村旅遊規劃。鄉村創新經濟學是瑞典延雪平大學商學院維爾特教授等在總結歐洲農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推崇區域社會資本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依據鄉村特有的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城鄉合作發展特色產業。鄉村創新經濟學立足於鄉村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居民點分佈及規模等不同特點,按照不同的發展模式和要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對鄉村發展進行有區別的規劃,堅持產業發展與居民點體系建設互動協調的理念,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統籌的原則,研究鄉村發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產用地,促進鄉村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鄉村可以根據本身特點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或根據鄉村建築風格塑造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如,江南鄉村小巧玲瓏的民居、北方鄉村厚實的四合院、華中鄉村封閉的天井和馬頭牆、西南鄉村的木樓竹樓、西北鄉村的窯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鄉村的特色,鄉村規劃可以根據特有的資源和特色發展旅遊業,這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

經典案例


國外鄉村旅遊

1、韓國——周末農場型
韓國發展鄉村旅遊的經典形式為“周末農場”和“觀光農園”,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醬村為例:大醬村首先抓住遊客好奇心出奇制勝的由和尚與大提琴家共同經營,利用當地原生材料採用韓國傳統手藝製作養生食品的方式製造大醬,既符合現代人的養生學,還可以讓遊客親臨原初生活狀態下的大醬村,同時節省資本、傳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鄉村旅遊的經營者還特別準備了以三千個犬醬缸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會,綠茶冥想體驗,赤腳漫步樹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醬拌飯,增加了遊客的體驗性,體現了鄉村旅遊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濃郁的同時迎合了修身養性的市場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鑒之處:以“奇”為突破口,和尚與大提琴家共同經營是創意的奇特,配合這樣的理念,開展三千個犬醬缸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會,是實踐的奇特,再者,將韓國泡菜、大醬拌飯為核心招牌突出鄉土氣息也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靈魂。
2、亞洲發達國家——生態交流型
相對於歐美,鄉村農業旅遊起步較晚的亞洲發達國家發展速度卻極其迅速。以體驗農村生活為主題的電視節目、雜誌和報紙在當今城市居民對農業、農村需要高漲的背景下人氣非常旺盛,因此生態交流型的鄉村旅遊在該地區受到歡迎。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農場,該農場以黑澤明導演的電影《夢》拍攝地點而聞名日本全國,每年吸引約120萬訪客旅遊。這種以農場為依託,以媒體傳播為宣傳手段也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鑒之處:宣傳手段,通過影視作品來促進旅遊地發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宣傳鄉村旅遊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鄉村旅遊經營者宣傳促銷的重要性。
3、歐洲——鄉野農莊型
歐洲國家鄉村旅遊業發展最早,並形成多元化的鄉村旅遊形態,在這之中,“民宿農莊”、“度假農莊”尤為典型。這種形態的旅遊或以度假為主的民宿農莊、露營農場、或以美食品嘗為主的農場飯店開展,也有以適應歐洲居民習俗的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和狩獵農場等形式發展起來。例如在法國、奧地利英國農村,將旅遊住宿附加球場、賽馬場、釣魚場、園林等設施,迎合休閑旅遊者需求。
可借鑒之處:增加鄉村旅遊的參與性項目,歐洲國家這種鄉村旅遊的發展本身就是由賽馬、高爾夫球、釣魚等實際參與性活動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見對於鄉村旅遊的發展其參與性項目的重要性,民俗、露營、美食品嘗等進行當地特色化也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重點之一。

國內鄉村旅遊

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的華西村依託鄉村旅遊成為全國聞名的現代化示範村,其推出的“農家樂趣游”、“田園風光游”、“休閑生態游”等旅遊產品滿足了都市人們體驗農家生活、追求休閑、度假的需求,同時開闢了農家樂特色游,住傳統農舍、燒傳統鍋灶、用傳統廚具,自釣活魚、自摘蔬菜、自飲自娛,讓城市遊客不僅嘗到鮮美地道的農家菜,也感受到農村和農家生活的新鮮和樂趣。豐富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容,也為華西村提供了一個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鑒之處:傳統特色項目的深度挖掘,產品多樣化發展。開展了“農家樂趣游”、“田園風光游”、“休閑生態游”的同時,通過住傳統農舍、燒傳統鍋灶、用傳統廚具,自釣活魚、自摘蔬菜體現了鄉村特色。
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產業為載體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錦江區三聖鄉的五個村雅稱。採取自主經營、合作聯營、出租經營等方式,該區域的農戶依託特色農居,推出休閑觀光、賞花品果、農事體驗等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項目,現已形成了紅砂村的“花鄉農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駙馬村的“東篙花園”、萬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鄉村旅遊景點,吸引著眾多遊客前往,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典範。
可借鑒之處:發揮區域合作優勢,突出主題產業載體,鄉村旅遊發展中的瓶頸之一就是力量單薄,無論是資金、基礎設施還是所依託的景區資源,基本上每個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相關問題,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將五個村子聯合起來,以花卉產業為載體的發展模式為鄉村旅遊的區域合作發展,增加項目發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嘉善鄉村旅遊
嘉善縣通過積極培育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了以碧雲花園為代表的農業園區型,以浙北桃花島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閑觀光農業帶為代表的資源景觀型,以祥盛休閑農業園、龍洲休閑漁業園為代表的特色產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漁民公園為代表的“農家樂”型等多種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並於2011年3月嘉善縣獲得了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的首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可借鑒之處:鄉村旅遊的休閑化,隨著觀光旅遊逐漸向休閑產業轉換的過程中,嘉善鄉村旅遊將觀光業和休閑業很好的結合起來為鄉村旅遊的與時俱進開闢了一條道路。
4、貴州餘慶白泥壩區現代農業旅遊規劃
餘慶地處黔北南陲,系遵義銅仁黔東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結合部。北與湄潭,東與石阡鳳岡,南與黃平、施秉西與甕安接壤。北部、中部為烏江河谷階地,縣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貴州省著名的萬畝大壩之一。規劃區緊靠餘慶縣縣城,白泥萬畝大壩是貴州省19個萬畝大壩和全國100個萬畝大壩之一,是餘慶縣糧食生產的主要地區,具有良好的區位發展優勢。
可借鑒之處:水資源是開展鄉村旅遊不或缺的資源之一,流動的水能有效地帶活鄉村旅遊,讓鄉村充滿活力;親水性的旅遊項目,更容易讓遊客體驗最為原始的鄉村生活場景。所以本次設計充分依託餘慶縣自身的山、水景觀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煉地段中的自然環境要素,通過有機的設計使人在規劃區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綠交融的生態格局,從而形成深刻的旅遊印象。

新鄉村旅遊

在對鄉村旅遊的概念、發展模式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解析的基礎之上,勇先創景對陽朔鄉村旅遊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劃,保證該地區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還有效規避了以上所提及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後鄉村旅遊的規劃、發展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具體有如下體現:
1、項目概況
陽朔鄉村生態休閑旅遊位於桂林市陽朔縣縣城南部,範圍涉及白沙、陽朔、高田等三鎮,有蝴蝶泉、圖騰古道、大榕樹遇龍河鑒山寺、聚龍潭、月亮山菩薩水岩龍門水岩等景點,該旅遊區由陽朔縣美景生態旅遊管理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開發運營。2000年桂林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確定了陽朔作為桂北旅遊區的次中心的地位,指出自然山水風光是陽朔最吸引遊客的因素;2005年陽朔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將遇龍河確定為陽朔縣的第二大河流,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的奇峰峭壁,呈現一派“群山倒影山浮水”的詩情畫意,同時兩岸的鄉村和田園更接近河道,形成田園風光和山水風光的完美結合;2007年陽朔縣成為中國旅遊強縣。
2、項目規劃
(1) 總體定位與布局
經過詳細考察,並依據其現有的資源稟賦和客源需求狀況,將陽朔十里畫廊景區建設成為集觀光、養生、休閑、遊樂、文化體驗、度假於一體的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整個項目布局為“兩帶三區”,所謂“兩帶”是指遇龍河景觀漂流帶的整頓和社會主義新鄉村旅遊帶,“三區”分別是十里畫廊綜合服務區、田家河度假區、花好月圓體驗區:
(2)旅遊產品譜系
綜合考慮十里畫廊地區的資源特徵、旅遊開發現狀、未來市場需求等因素,將十里畫廊旅遊產品定位為觀光、養生和專項三大產品,各自又有很多子項目來維持,具體如右表格:
(3)項目定位
主題定位:以“山水田園觀光·生態觀光·休閑養生度假”為核心特色的綜合性休閑旅遊度假勝地。
形象定位:百里灕江·十里畫廊·迤邐休養——將十里畫廊旅遊區要打造的是清新自然、超越世俗的休閑意境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生活理想的實現地,是在美妙的山水自然環境中享受生活的幸福地。
功能定位:集自然山水生態、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等於一體的體驗型、區域性休養旅遊目的地。
目標定位:集觀光、養生、休閑、遊樂、文化體驗、度假於一體的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
3、項目解析
(1)對陽朔鄉村旅遊發展進行統籌規劃,明確其整體發展方向
首先,陽朔鄉村旅遊發展項目是受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並由陽朔縣美景生態旅遊管理有限公司開發運營,開發主體明確。其次,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以較低的費用為該區域提供了很高質量的旅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相關服務,從項目地發展鄉村旅遊的背景、條件;鄉村旅遊發展的市場、需求現狀以及在對陽朔旅遊資源、市場環境、經濟狀況進行詳細調查、評價的基礎之上對其發展鄉村旅遊進行了主題、形象、產品定位到空間格局確定以及配套設施、建設方案和景區容量、環保方案、節能方案、人員管理、投融資分析評價等都做出了全程規劃,最後還創新性地提出了陽朔縣鄉村生態休閑旅遊示範區域服務標準以及陽朔縣服務業動態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可謂周全而詳盡,解決了以上所提到的鄉村旅遊由於經濟欠發達以至於缺少規劃這一問題,為陽朔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引導,保證其旅遊業的持續有效發展。
(2) 深挖陽朔文化內涵、融入現代休閑理念,突出產品獨特性
針對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品同質化現象,我院獨闢蹊徑,將陽朔民族文化氣息中的漢族、壯族、瑤族、苗族、回族、侗族六族所特有的養生方式與現代養生理念相結合,化傳統的農家樂為六族養生寨,賦予陽朔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突出產品鄉土氣息與產品獨特性,將休閑、養生等因素融於傳統鄉村旅遊的觀光項目中,增加產品體驗性,擴展遊客參與範圍,促使陽朔鄉村旅遊發展更具生命力。
(3)轉變陽朔鄉村旅遊發展理念,增加項目地效益,縮短資金回收期
陽朔原先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收入單純依靠景區門票以及漂流收入等,無法突破觀光型旅遊發展路徑,基於此,我院在對陽朔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時,突出強調休閑、養生項目,打造六族養生寨,吸引高端客源,同時與旅遊地產緊密結合,發展私人酒店以支撐鄉村度假項目的同時,為項目地帶來豐厚收入,由原先鄉村觀光旅遊產品模式下的8——10年的投資回收期縮短至3——5年。另外,我院在規劃項目時,對其旅遊投入、產出進行合理估算,確定出其投資回收期,並將總體目標階段化,促進的實施的有效性。
(4)豐富陽朔旅遊產品內容,規避季節性帶來的浪費
基於傳統觀光旅遊產品的季節性的缺點,陽朔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對其旅遊產品加以豐富,增加了四季皆可進行的養生旅遊項目以及古民居、民俗風情等文化、節慶旅遊產品,使得陽朔鄉村旅遊發展由鄉村觀光旅遊順利轉變為觀光加上休閑養生度假型鄉村旅遊發展方式,有效彌補了季節性產品的空缺,同時適應了旅遊業發展的整體趨勢。
(5) 陽朔“硬”、“軟”服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針對陽朔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配套設施,我院從給、排水到供電、通訊設施以及遊客服務中心等都作了詳細規劃,為陽朔鄉村旅遊發展中“硬”服務提供了依據;不僅如此,我院還創新性的提出了《村生態休閑旅遊示範區域服務標準》及《陽朔縣服務業動態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為陽朔旅遊服務質量提供了具體標準,並提出監測系統,這些都為陽朔“軟”服務的提升做出很大貢獻。
4、項目總結

建設建議


為了更好地發展旅遊事業,在基礎發展上提高旅遊設施水平,從加強旅遊景點建設規劃方面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一、加強景點規劃建設管理。審查景點建設總體規劃、景點建設控制性規劃和景點工程規劃方案,協調解決景點規劃建設的有關問題,監督景點規劃的建設管理。
二、提高旅遊景點規劃建設水平。景點建設與一般的工業與民用建築不同,其建設要綜合考慮景點歷史、建築等級、建築風格和建築色彩等諸方面,其規劃建設方案要求較高。
三、加強景點建設過程管理,提高景點建設質量。景點設施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景點的等級和水平。要加強對建設過程的質量監管,在規劃建築設計、施工的單位和人員的資質和資格方面從嚴把關,把建築物的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建築色彩等方面作為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對古建築的維修、復建、改建等更要慎重。

規劃要點


一、鄉村旅遊規劃一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要在創新上下工夫,堅持以特取勝,提升鄉村游的文化品位。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二、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以為這就是新農村之“新”,於是不僅重蹈許多城市建設中“只開發,不保護”的覆轍,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使鄉村傳統文化的根脈面臨從此全部切斷的危險。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鄉村旅遊規劃是一種新型旅遊業,講究創新,這就要求不能夠完全保持“鄉土特色”。如果要完全保持鄉土特色的話,就是順其自然發展了,就不有鄉村旅遊規劃的誕生了。由此可見,發展鄉村游若不在規模和層次上有所講究的話,想長時間興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充分開發本地特色的基礎上做到“土洋結合”,才能吸引更多遊客。當然,這並不是否認要保持鄉土特色,因為鄉村旅遊本身就有別於其他旅遊,首先要突出“鄉村”特色。這就叫做取“鄉村旅遊之精髓,而去其糟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鄉村旅遊才能首先獲得存在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