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壺茶藝
起源於四川蒙頂山的茶藝
長嘴壺茶藝是中國茶藝的奇葩。長嘴壺是中國一種獨特的茶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長嘴壺茶藝表演是項群眾喜愛的民俗文化,是中國茶道的一環,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長嘴壺茶藝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觀賞性。沸水在長嘴中流過,自然降低了溫度,水就不會太燙,最適合泡茶,特別是泡蓋碗茶。長嘴壺茶藝表演用肢體語言表達各種文化內涵,長人知識,發人深省。長嘴壺茶藝表演營造了茶館的文化氛圍和民俗氣息,提高了茶客的品茗樂趣。
長嘴壺又稱長流壺,早前的茶館常用的燒水摻茶水壺,從壺腔到出水口一般不過幾寸,稍長者也不過盈尺,一般 稱為短嘴壺。後來為了方便實用,壺嘴逐漸加長,出現了一尺(33厘米),二尺(66厘米)直到超常的長嘴壺,壺嘴約三尺(1米)左右,即俗稱的“一米長壺”。有的專供茶藝表演用的壺,壺嘴長三尺六,全身為純銅打造而成。
長嘴壺茶藝
長嘴壺起源於何時何地迄今未見確切的文獻證載。後人只能從民間口頭傳聞和少數茶人世家的家譜中略知一二。流行的一些說法,都是來源傳聞,不見經傳,但還比較合理。
傳說一: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起,中原戰亂頻頻,而四川處於後方,北有巴山秦嶺,東有長江三峽,天然屏障,外敵不易侵入,社會相對安定。風流天子唐明皇逃出長安龍庭,賜死貴妃楊玉環,就躲到四川避過劫難。後來唐德宗避朱沘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也都是逃奔到四川。大詩人杜甫也流離四川,在成都和奉節草堂度過一生中最後10年較為安靜的生活,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
晚唐五代,成都是以婉約艷媚著稱的“花間派”詞人基地。詞壇頌袖之一的韋莊和溫庭筠並稱“溫韋”,即是王建前蜀的高管吏部侍郎。達官貴人、騷人墨客仍然過著安閒遊樂的生活。他們常以“琴棋書畫、詩酒劍茶”以及射覆、投壺、行令等遊戲會友娛客。為適應頻繁興盛的茶會,茶宴等茶事活動,逐漸把壺嘴加長,產生了長嘴壺。
傳說二:
長嘴壺茶藝
北宋時,首都汴京,天子腳下,通都大邑,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人口眾多商業繁盛,勾欄瓦舍、茶坊酒肆櫛比鱗次、人來客往、摩肩接踵。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名著《清明上河圖》可見一斑。茶樓相當興旺,還有“點茶”、“鬥茶”的風氣,最有著名的畫家趙匡胤《鬥茶圖》和北宋名士詩人蘇東坡、梅堯辰等的鬥茶詩傳世。在擁擠的茶堂中,茶博士使用長嘴壺為客人摻茶添水,十分便利。據說當時長長的壺嘴還有彎曲的,相當別緻,有一定的形態講究適應茶客的審美情趣,可惜沒有實物作依據,
南宋時首都臨安(今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十分繁榮,江南文風鼎盛,江浙又產名茶,蘇州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杭州西湖龍井,和祁門紅等茶聞名遐邇。飲茶之風亦盛。長嘴壺茶藝有了發展。文人俠士談詩聆曲品茗論劍,同時,使用和把玩長嘴壺。“以壺為劍”、“以劍為壺”。又據,執壺行茶中舉手投足種種形態,命名一些有趣的招式,如“蘇秦背劍”、“高山流水”等等,還說是“茶湯肉蔻,氣定神閑,壺劍在手,英姿勃發,劍壺融合,相得益彰,一樂事也”。
傳說三:
四川古稱天府之國,物豐民富。成都為四川省會,市面繁榮,隋唐時候即有“揚一益二”之說,將成都與當時雄踞長江運河交匯要津,鹽糧轉運頻繁,商賈雲集的全國第一通都大邑揚州相提並論。成都周圍,岷沱水網密布,市鎮羅列,舟楫便利,航運商貿發達。杜甫詩里也有“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詩句。四川盛產茶葉,蒙山茶、峨眉茶、青城茶,都聞名遐邇,茶館早已遍及城鄉。而江岸茶館地處河阜碼頭,茶客多為過往商賈旅客,行色匆匆;或者焦急候船,時間緊迫。船到就走;或者行船停靠,商家水手蜂擁上岸,急尋茶水解渴,稍事休息,又要登程。特別是夏秋水漲船多,人客更旺,茶館常“打涌堂”。老闆幺師必須想法設法快速沖水泡茶,滿足客人需要,否則生意就會被別家搶走了,於是長嘴壺應運而生;同時茶館多賣綠茶、花茶,無論茶末、散茶,短時沖泡即可飲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長嘴壺摻茶已經從實用性上升到觀賞性,從技術上升到藝術。而今長嘴壺摻茶,被冠以“長嘴壺茶藝”之名,享譽中外。
從實用性到觀賞性
長嘴壺茶藝
長嘴壺有很好的實用性。長嘴壺茶藝還有很好的觀賞性,深受茶客喜愛讚賞。老烈《茶話》一書中寫道:”四川茶館又別有風情。飲的是蓋碗茶。茶博士的沖茶手藝也特別:客人落座,看清人數,左臂一疊碗盞,右手一把銅壺,走將過來,啪啪啪啪,單手一甩,茶托便放齊了;然後放好茶碗,投上葉子,高高地舉起長嘴銅壺,遠遠地離碗足有兩尺距離,刷的一聲便將沸水衝去。外鄉人沒看慣不免害怕,擔心沸水濺到身上,殊不知這一切動作有驚無險,來得乾淨利落,一滴不濺,半點不流,那真叫高,實在是高。
此時,長嘴壺的展示表演也越顯重要,越更加強,成為茶館里不可或缺的一景了。
從技術升華到藝術
長嘴壺的表演不斷提高,內容日益豐富,茶博士的隨意動作,從模仿武術功夫,戲曲身法,舞蹈動作的舉手投足,逐漸發展提煉規範成為固定的招式,又給各種招式取了一些容易記憶、動聽、恰當和富有內涵的名稱,如“高山流水”、“蘇秦背劍”等等。這些名稱有武術的張揚、美術的視點,舞蹈的優美,往往一個動作體現出一個典故、一則故事、一段歷史、一番哲理。
從茶館表演到舞台表演
長嘴壺茶藝表演進一步的發展,是走出茶館進入酒樓飯店、旅遊景點和登上舞台,而長嘴壺茶藝得以大顯身手長足發展,還是在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日益繁榮,百業振興,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長嘴壺伴隨茶館茶樓重新開業,又如雨後春筍般在各處頻頻出現,編輯城鄉各地復為廣大群眾喜愛歡迎。
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視與關懷,各級行政、文教、旅遊等部門和相關組織、企業、寺廟和影視、新聞、出版等各方面大力提倡、宣傳、扶持和幫助,發掘整理長嘴壺茶藝表演招式,培訓人才,組織專門表演團隊,編創新的表演套路和組合、組織比賽,研討與交流等,長嘴壺茶藝得到迅速健康的發展。
從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長嘴壺茶藝走出國門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傳播友誼。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民間民俗文化,了解中國,光交朋友,為國爭光。20世紀80年代以來,長嘴壺茶藝表演從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國外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俄羅斯、法國等都有中國茶藝人和長嘴壺茶藝表演的足跡和身影。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茶藝高級技師周曉芳,多次赴國外演出。2006年赴紐西蘭表演時,紐西蘭總理克拉克十分讚賞,驚嘆道:“wonderful!太神奇了!”還親切接見她,併合影留念。她同弟子翠花等代表四川大學還到韓國首爾幾所大學進行了長嘴壺茶藝交流和表演。
芙蓉門向春為溫總理表演長嘴壺茶藝
在擁擠的茶館里,長嘴壺可以延伸服務空間,快速為茶客服務,減少對茶客的打擾。大多數茶客來茶館是休閑的,或者尋親會友聊聊家常擺龍門陣,或者商家碰頭洽談生意,或者
聽書聆曲,玩牌弈棋,還有躲在茶湯一隅看書看報嘜頭工作的,希望有一方小天地。長嘴壺可以在離茶客較遠的地方為茶客摻茶添水,不打擾他們,讓人們安靜自在地品茗休閑愉悅地度過時光。
降低溫度,提高茶的質量為溫總理表演長嘴壺茶藝
茶是一種有益的飲料。中國飲茶有悠久的歷史,茶是由藥品、食品才能飲品的。茶是保健飲品。功能很多,據史籍記載,古人概括其重點功效20多項,諸如生津、止渴、醒腦、提神、明目、清心、消暑、解毒、消食、利尿等等。
茶主要含有咖啡鹼、茶多酚類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元素。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有消除疲勞和強心的作用。多酚類化合物有防止血管硬化、消炎殺菌、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功效,甚至有抗輻射的作用。同時茶含有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因此茶也被定為保健飲料、健康飲料、原子能飲料等等,對人體都有好處。
用長嘴壺泡茶摻茶時,長嘴壺高高舉起,遠遠射出,增加水的衝力,茶葉在沸水中極速翻滾,快速舒展,茶葉內含有的有效物質如上述的茶多酚、咖啡鹼等得以即刻分析出,方便飲用,發揮解渴和健康的作用。同時沸水在長嘴壺中長流自然而然水溫降低,水溫一般在80—90攝氏度,最適宜沖泡常用的綠茶、花茶。
增加茶館文化氛圍
長嘴壺茶藝表演,傳承和濃郁了茶館的民俗風氣,從而提高了茶客的品茗樂趣,為茶館茶樓生意興隆,飲茶、種茶、販茶事業的興旺發達也添了一份助力,豐富了茶事活動和茶文化。
舞台表演
長嘴壺茶藝表演,由茶藝升華為藝術,形象生動,內涵豐富,讓人們在品茗滿口生津、齒頰留香的同時,賞心悅目,身心愉悅,達到真正的娛樂休閑。同事,長嘴壺茶藝表演用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肢體語言傳達各種文化內涵,也和其他藝術表演形式一樣“寓教於樂”,讓人們在舒適中獲得文學、藝術、宗教、哲學、道德、武術、歷史、地理、科學等等各類知識,擴大了視野和思路,受到了啟迪。
長嘴壺茶藝表演已成為了一種娛樂形式,像一朵鮮艷的花朵,在民俗文化的大花園中綻放。長嘴壺茶藝表演和戲劇、歌舞、曲藝、雜技、魔術等等藝術表演形式一樣,登上舞台獻技,愉悅觀眾,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長嘴壺茶藝表演者還作為友好使者,飛越藍天,遠涉重洋,出國訪問,傳播中華民俗文化,廣結茶緣,為祖國增光添彩。
蒙頂山——龍行十八式
2、鳳舞九天
玉女祈福——玉女輕紗舞和風,尋芒漫步意悠悠
春風拂面——巍峨蒙頂春意濃,蒙山滴翠漾春風
回眸一笑——蒙山仙女笑顏開,白雲滿碗花徘徊
懷中抱月——疏星淡月漸生暈,悟徹元始妙無形
觀音掂水——閑觀玉碗騰雲篆,漫理玄思逐海帆
蜻蜓點水——羌江河上霧茫茫,蒙頂茶香韻味長
織女拋梭——玉女聞香紗起舞,霓裳霧裡捧香茶
鳳舞九天——五峰飛策雲生袖,霧罩茶行籠薄紗
喜鵲鬧梅——唯有蒙茶掩眾芳,清香四溢滿廳堂
丹鳳朝陽——朝陽露面笑聲華,燦爛文化鑄輝煌
孔雀開屏——仙茶獨數蒙山好,五大淑茗放異花
反彈琵琶——薄膚纖澀春欲脆,朝夾初凝露華釅
鳳凰點頭——玉女捧茶迎遠客,五洲四海齊聲贊
貴妃醉酒——色淡香長品自仙,夢醒甘回兩頰涎
百鳥朝鳳——奇竹交萌鳥飛翔,而今甘露溢清香
3、茶禪一味
自古名寺出名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名茶——蒙頂石花,就是由蒙頂山寺廟的僧人採制的,種植茶的祖師吳理真也被宋孝宗敕封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山施食儀》中記載:“蒙山雀舌茶,普供養釋迦”。佛教和茶有著不解之源,為以藝示道,蒙山僧眾有著一套完整的茶藝。
成都芙蓉門表演
每天在成都順興老茶館拎長嘴壺的,正是廖小松。那夜,幾位外國遊客喝著茶,旁邊的翻譯小姐優雅地抽著煙,驀然,穿一身黃緞子對襟裝的小松,提著他慣用的85公分的長嘴壺摻茶來了,滾燙的銅壺,出人意料地敦到頭頂上,一個“童子拜佛”,細流從上瀉下,老外下意識地閃避,卻是有驚無險。接著,銅壺甩到背後,細長的壺嘴貼著后肩,連人帶壺一齊前傾,細流越背而出,安全著杯。是為“負荊請罪”。女翻譯向老外譯了這一招的名字,老外連連點頭。小松背過身去,下腰,後仰如鉤,銅壺置於胸前,長嘴順喉、頸、下頦出槍,幾乎就要燙著突起的下巴,一股滾水細若遊絲,越過面部,反身摻進茶碗。茶滿,人一個鯉魚打挺,桌面乾淨利索,並無拖泥帶水。這一招叫“海底撈月”,一桌茶客,都鼓了掌。有人伸手觸摸茶壺,看是不是裝的冷水,結論是“滾燙”。
長嘴壺茶藝
廖小松 廖大松(1982年~)
能將一把銅壺行雲流水般地玩出36種招式,茶壺成了貼身道具、人體器官。撩起袖口,小臂上滿是燙傷。頭上的小疤,是練“童子拜佛”燙的。問他,練習時為何不用冷水?小松說,練時不用開水,手沒有燙慣,摻茶就會出事。銅壺傳熱快,一燙,動作變形,滾水滿天飛。所以,即便銅壺把手燙起泡,也要堅持。小鬆手觸燙壺,堅持分把鐘沒有問題,“全是逼出來的!”和廖大松一起經營著“二松堂”茶葉專賣店漸漸隱退。
劉緒敏(1982年~)
長嘴壺茶藝
曾小龍(1977年~)
長嘴壺茶藝
曾小龍以其執著與熱愛,細品那些半入松風,半入丁香的茶中況味,一路血汗十餘載
李龍(1988年~)
李龍在印尼表演《長嘴銅壺當空舞》
李龍表演川劇變臉
李龍 四川雅安名山人,廖氏兄與劉緒敏為其師兄本出同門,自從學 會茶藝踏入社會以來,經多年摸爬滾打,融匯舞蹈、國術、太極、各長嘴壺茶藝門派之所長,自創【長嘴銅壺當空舞】,號稱“空中書法”!表演時動作舞花時而精美絕倫、時而風卷 塵沙,其倒水動作招招經典還包含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玄位在內,令人稱奇,曾受四川電視台黃金時段的《記錄》訪談。繼曾小龍之後的又一後浪。李龍還將傳統的長嘴壺茶藝與西方流行的花式調酒相結合演出,打破傳統,將精粹帶上舞台。李龍還擅長川劇變臉藝術,曾代表中國出訪印度尼西亞作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自己一份貢獻,李龍2014年將自己兩門國粹絕活相融合自創出了同一人演出茶藝與變臉的新節目【人生五味】,他時刻牢記著老師的教誨, “人不能忘根,茶藝也一樣,無論如何創新,李龍所創的茶藝從未脫離一個字”茶“ ”,憑著自己的才藝走南闖北,現已開始廣收弟子,傳承文化,也是國粹傳承新生的一股年輕力量同時也在為自己的一片天而努力奮鬥著。
劉昌偉獨步天下的天外飛仙至今無人超越。
12歲隨祖父劉忠貴學習川劇武生、變臉,舞獅,摻茶。1996年劉昌偉從重慶來成都先後從事保安、服務員、吧員工作,后專職從事茶藝表演茶文化研究及川劇變臉表演和培訓工作。。
劉昌偉勤學善思,勇於創新。他在其多年的茶藝服務工作實踐和茶藝表演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芙蓉門長嘴壺茶藝”:上善若水十二套(女子),醍醐神韻十八套(男子);其特點是:傳統茶藝摻茶技法與戲曲、武術、雜技、舞蹈的身段表演緊密結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表演風格,嚴格要求學徒注重:心(心態)功(基本功)、形(形體)、氣(氣勢)、韻(韻律)力(力量)的有機運用,使長嘴銅壺茶藝的表演更具有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他從事的茶藝、茶文化、川劇變臉行業,將兩者科學的融合在一起發展,受到行業內極大認同與肯定,很多愛好者奉之為行業精神支柱,1998年以來收受有門生200餘人,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
長嘴壺茶藝歌曲【茶藝英雄】,茶文化歌曲【茶語人生】【悟道釋茶】2012年創新了同時長嘴壺茶藝同時川劇變臉的節目【千變茶韻】
劉昌偉開辦了成都芙蓉門茶藝培訓中心,並創造了“芙蓉綠雪”茶葉。作為四川茶文化協會茶藝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昌偉坦言:“雖然知道傳承長嘴壺茶藝任重而道遠,但還是希望自己做的這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長嘴壺茶藝,能夠讓長嘴壺茶藝走得更遠。
人生箴言:心有態 境無界
黃磊
四川長嘴壺茶藝花式表演創始人黃磊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