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酸痛

常見的頸椎病

頸部肌肉韌帶是我們酸痛的來源,姿勢不正確及長時間肌肉韌帶力道不夠,使我們必須時常變換姿勢,當壓到神經,易造成不適感,而姿勢的不正確,更易造成骨刺的產生,而我們的肌肉組織亦經不起長時間的壓與磨。

原因


不良姿勢:是最常見的誘發頸椎病的原因,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卧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
風寒濕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迴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症。這也是常見的誘發頸椎病的原因。
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都是常見的誘發頸椎病的原因。
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
頭頸部外傷:50%頸椎病的原因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癥狀的產生。

枕頭因素


枕錯枕頭,頸椎遭殃
枕不對,睡眠成頸椎病“幫凶”坐姿不正確、低頭玩手機、職業性工作、缺乏運動……這些導致頸椎病的因素已廣為人知,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睡眠。若枕頭長期用得不對,會引起頸椎曲度改變,導致頸椎失穩、關節錯位、韌帶損傷慢性勞損,久而久之就發展成頸椎病。
枕頭太高,等於整晚低頭
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枕頭的選擇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枕頭過高等於整晚低頭,容易造成頸椎反張,會使頸部壓力過大,引起頭頸部供血不足,而且容易造成氣道不暢,引起缺氧缺血,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癥狀。實際上,枕頭過低會造成頸椎變直,同樣容易引起供血不均衡,而且沉睡時肌肉放鬆,脖子所受的力大部分作用在頸椎處,也容易促使椎間盤膨出。
理想的對頸椎穩定性具有保護效果的枕芯的是熱壓縮海綿枕芯,一般用熱壓縮海綿枕芯做成的枕頭,因為枕頭的外形首先要符合人體整體正常生理曲線,使得睡眠時無論仰卧,側卧,頸椎部位,呼吸道恢復平時正常生理曲線,同時支撐力和軟硬度因為採用了高溫下熱壓縮特製海綿,支撐力比慢回彈記憶枕乳膠枕要更加穩定,符合人體工體學原理,更有利於改善頸椎弧度的穩定性。

分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有70%左右的頸型頸椎病會發展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由於頸型頸椎病造成的病變,使脊神經根受到了壓迫與刺激,會使患者從脖子開始的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嚴重者還會會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癥狀。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受到頸椎病的影響,造成脊髓受壓缺血,便會引起神經傳導功能障礙,此類型便是脊髓型頸椎病。這一類型頸椎病後果較為嚴重,患者會出現四肢無力肢體麻木、肢體浮腫、尿急、尿瀦留、大便無力、便秘、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四肢癱瘓

椎動脈型頸椎病

由於頸椎的退變和增生,對椎動脈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此類型被稱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當椎動脈受到刺激、壓迫而導致大腦供血不足時,患者會出現眩暈、突然摔倒、耳鳴、耳聾、頭痛、噁心、嘔吐、流涎心律失常、頸背胸部有燒灼感胸悶、呼吸節律不均勻等癥狀。

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在五種類型的頸椎病中,屬於較為複雜的一種,由於頸椎增生或是退變,頸部交感神經的感受器受到影響,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注意力無法集中、失眠、目眩、視物模糊等癥狀,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胸口、後背的不適,有時候還會與心絞痛或者內臟疾病產生的癥狀混淆。

檢查


頸椎本身要支撐整個頭部的重量,角度越大時,負荷越大,使煺化的現象提早出現。長久下來,慢性頸痛、韌帶拉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甚至退化性關節炎,都不請自來,嚴重者,還會有頸神經根壓迫的癥狀出現。

鑒別診斷


頸部疼痛:不管是在年輕人,或者是中老年人身上,都是一個常見的毛病。它的癥候有局部性的、有傳導性的。所謂局部性是指單單頸部感到疼痛,它可能是韌帶扭傷肌肉拉傷,或者是關節的磨損退化。所謂傳導性是指除了頸部不適之外,同時伴隨著手麻、手酸痛的情形,這多半是頸椎神經根被壓迫,或者是從頸部到手臂,甚至手腕的筋膜,出現發炎、粘連、緊縮的情形,所導致的。
頸部扭傷:一般叫落枕。由於風寒侵襲項背,血凝氣滯,經絡不舒。或睡覺時頸部位置不當。或頭部猛力扭轉等原因引起的頸部一側疼痛的,叫頸扭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一覺醒來,感到頸部牽痛不適,頭向痛側偏斜,不能隨意活動。這就是落枕一種常見的軟組織損傷,臨床上稱頸部扭傷。頸部和關節、腰部一樣,是容易扭傷的部位。
頸部僵硬:頸部僵硬是指頸部肌肉緊張,發脹、發硬,痙攣(抽筋)等現象,脖子運動不靈活。常見於疲勞、頸椎病。頸部僵硬為持續性的肌肉收縮過度,不但使頸部肌肉血液供應減少,也造成代謝物如乳酸等聚積,而引起肌肉缺血性疼痛。後腦疼痛及頭頂痛,則可能是頭部或頸椎病變引起的張力頭痛。
不能轉頸:不能轉頸是閉鎖綜合症的臨床表現的癥狀。閉鎖綜合症又稱閉鎖症候群,即傳出狀態,系腦橋基底部病變所致。主要見於腦幹的血管病變,多為基底動脈腦橋分支雙側閉塞,導致腦橋基底部雙側梗塞所致。

治療


頸椎 X 線片:頸椎病X片常表現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張,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體后緣骨贅形成,在頸椎的過伸過屈位片上還可以觀察到頸椎節段性不穩定。
頸椎CT:可更清晰的觀察到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對於椎管狹窄、椎體后緣骨贅形成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
頸椎MRI: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常規作為術前影像學檢查的證據用以明確手術的節段及切除範圍。
椎-基底動脈多普勒:用於檢測椎動脈血流的情況,也可以觀察椎動脈的走行,對於眩暈以主要癥狀的患者來說鑒別價值較高。
肌電圖:適用於以肌肉無力為主要表現的患者,主要用途為明確病變神經的定位,與側索硬化、神經變性等神經內科疾病相鑒別,但對檢查條件要求較苛刻,常常會出現假陽性結果。

緩解方法


①左顧右盼保持頭部水平角度,隨後緩慢地左、右轉動至下巴接近肩部,視線朝向後方或後上方看。
②仰首觀天:雙手插腰,頭向上仰雙眼望天。
③轉身回首:右腳向前采弓步站立,身體向左旋轉,右手撐向上托天,左手撐向下用力伸展,並回頭望向左手。
④環繞頸項:頭頸放鬆自然呼吸,先縮下巴再做大幅度的順時針及逆時針的圓形繞圈轉動。
大象點頭:立正兩腳分開手插腰,頭頸盡量右轉雙目向右後方看,緩慢呼吸后還原,將下領盡量碰到胸骨低頭看地。
⑥犀牛望月:頭頸盡量向右後上方轉,上身也隨同略往右轉,雙目轉視右後上方仰望天空,之後還原回預備姿勢,左側動作相同。
以上每個動作需停留五至十秒,左右兩側需各做五至十次。不過,有頸項酸痛的患者,應避免頭部側彎的動作,以免側彎時造成一側椎間孔受壓產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