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腹瀉

犢牛腹瀉

犢牛腹瀉又稱犢牛拉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是犢牛常發的一種胃腸疾病。犢牛常在出生后2~3d開始發病,對犢牛的發育、生長、成活等有很大影響。在大群飼養時,犢牛腹瀉發生率常達90%~100%,死亡率最高可達50%以上,對奶業的發展威脅很大。

病因


犢牛腹瀉的發生,與胎兒發育期的條件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有關。因地區和季節等的不同,犢牛患腹瀉的情況也不一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引起。
1.細菌引起產腸毒素性埃希氏大腸桿菌(ETEC)、彎曲桿菌、沙門氏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均可引起犢牛腹瀉。而ETEC是引起1周齡內的犢牛腹瀉的主要細菌,其侵入犢牛體內后釋放一種或兩種腸毒素而導致犢牛腹瀉。產氣莢膜梭狀菌是犢牛患腸毒血症的病原菌。
犢牛腹瀉
犢牛腹瀉
2.病毒引起輪狀病毒、冠狀病毒、星形病毒、盞形病毒、微病毒等都可引起犢牛腹瀉,而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起著重要的病原學作用。
3.飼養管理不當引起
(1)母牛管理不當①母牛妊娠期間如果日糧不平衡、不全價,缺乏運動,則使母牛的營養代謝過程發生紊亂,結果使胎兒在母體內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導致新生犢牛發育不良,體質衰弱,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的最初幾天,幾乎都易患腹瀉。②母牛的乳房和乳頭不幹凈,或用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喂犢牛,也可能是引起犢牛腹瀉的另一種途徑。③營養不良的母牛初乳質量差、分泌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下,新生犢牛在產後幾小時內未能吃到初乳,極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④初胎牛引起腹瀉發病率高。由於初胎母牛的初乳少,乳汁差,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濃度低;初胎母牛照料犢牛的能力差,犢牛常不能吃到足夠的初乳;難產率高,對犢牛的應激作用大,分娩時又大多需要助產,人為污染機會多。
(2)犢牛的飼養、管理及護理不良①犢牛舍過於潮濕或機體受寒:初生犢牛的體溫調節不健全,對潮濕和寒冷適應能力很弱,最易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②衛生條件不良,具有重要的影響。飼餵犢牛的乳汁不潔,飼槽、飼具污穢不潔,牛舍不清潔(牛欄、牛床久不清掃,不消毒,墊草長時間不更換致糞尿積聚而臟污等),從而增加了發病機會。③人工哺乳不定時、不定量、不定牛乳的溫度,可妨礙消化機能的正常活動而致病。④餵養方法不同。據調查,如用帶奶頭的哺乳瓶或吊桶餵奶時,因腹瀉而死亡的犢牛要達到95或9.4%,而改用哺乳桶餵奶時則為6.9%。⑤哺乳期犢牛補料不當。由母乳改向飼料飼餵過渡時,斷奶過急,或補給飼料在質量上或調製上不適當,則易使犢牛的胃腸道受刺激而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⑥畜舍通風不良、悶熱擁擠,缺乏陽光陰暗潮濕等,均可促進病的發生。⑦哺乳時間過晚,犢牛因飢餓而舔食污物,致使腸道內乳酸菌的活動受孫艮制,乳酸缺乏,腸內腐敗茵大量繁殖,從而破壞對乳汁的正常消化作用。
(3)飼養規模越大,腹瀉引起的犢牛死亡率越高。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報告證實了這一點。如飼養規模在50頭的44個牛群,3月齡內腹瀉的死亡率平均為6.8%;而在150頭的15個牛群,平均為11.0%;在200~350頭時則高達21.3%。
(4)犢牛群飼時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單獨餵養高,其原因是群飼時犢牛往往受到糞便污染,患蠕蟲病,犢牛腹瀉的發病率可高達60%,而改變為單獨喂時僅9%;犢牛如以舍內群飼為主時,常因相互吸吮肚臍或耳朵而食入被毛,被毛在瘤胃內形成毛球,引起消化不良並導致腹瀉。
4.應激引起由於新生犢牛消化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發育不夠完善,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所以在一些不良因素,如冷、熱、噪音等的作用下常導致犢牛消化系統紊亂,發生營養障礙。例如,在人工餵奶時,精神和環境方面也會給犢牛造成應激作用並影響其對初乳牛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從而降低犢牛的抗病力,引起腹瀉。又如,當犢牛受到惡劣氣候以及大量攝人全乳等各種應激作用時,消化機能減弱,腸道內發生急劇變化,腸毒型大腸桿菌或產氣莢膜梭狀菌則易侵人體內並大量增殖,從而引起下痢或腸毒血症的發生。
5.隱孢子蟲引起隱孢子蟲是一種原生動物(球蟲),可導致新生犢牛暴發腹瀉。隱孢子蟲常寄生在犢牛空腸及迴腸並吸附在腸細胞微絨毛上,只感染4日齡以內的犢牛,以6~17日齡的犢牛多發,通過消化道感染,死亡率可達30%。

癥狀


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是急性腸炎癥狀,糞便病初通常是先干后稀,為淡黃粥樣惡臭便,繼之為灰白色或水樣便,有時帶有泡沫,隨後排便頻繁且多帶腥臭味,有的呈腐臭味。排水樣糞便時,往往不沾尾毛,如不注意觀察易被忽視。病程中期則肛門失禁,常有腹痛,體溫升高到40℃以上。後期體溫降到常溫以下,昏睡,其死亡率在10%左右;如發生菌血痢則體溫升高,脈搏急速,呼吸增數。結膜潮紅或暗紅,精神沉鬱,食慾減少或廢絕,腸音亢進,以後多減弱,有的有腹痛表現。由於劇烈腹瀉,患病犢牛脫水而迅速消瘦,眼窩凹陷,皮膚乾燥,彈力減退,排尿減少,血液濃縮。如不及時搶救,可在1~3d內死亡。病毒引起的腹瀉,往往突然發病,迅速擴散流行,新生犢牛排灰褐色水樣便,混有血液、黏液,病犢極度沉鬱、厭食,腹瀉過後還恢復食慾,往往因過量採食而複發。犢牛受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1月齡以內,潛伏期為15h至4d。主要癥狀為沉鬱、厭食,併發生脫水性腹瀉。發病期可持續1~8d,年齡越小,發病時間越長。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如沒有大腸桿菌的協同作用,24h即可痊癒。如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則病犢體溫升高,白細胞減少,最後可死於消化道潰瘍引起的出血性腸炎,以及局部淋巴結、集合淋巴結、脾臟和胸腺內淋巴組織缺乏症。冠狀病毒感染后的潛伏期為19~24h,其臨床癥狀和腸道病變比感染輪狀病毒時嚴重,而且即使沒有大腸桿菌並存,冠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可使1周齡以上的犢牛死亡。隱孢子蟲引起的腹瀉,表現厭食,進行性消瘦,病程長,時斷時續的水樣便,便中潛血,並含有黏液。由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腹瀉,多發生於哺乳期。病初,多呈粥樣稀便,淡黃色、灰黃色乃至灰白色。以後,有的排水樣的深黃色,有時呈黃色,也有時呈粥樣的暗綠色糞便,臭味不大,若病情嚴重時有腥臭味。肛門周圍、尾毛、飛節及股部常附有糞便。病犢體溫一般正常,或稍高或者稍低。脈搏、呼吸稍加快,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或廢絕,多喜卧。此外,糞便帶酸臭氣味,且混有小氣泡及未消化的凝乳塊或飼料碎片。腸音高朗,並有輕度臌氣和腹痛現象。心音增強,心搏增速,呼吸加快。持續腹瀉不止時,由於組織、細胞缺水則皮膚干皺且彈性降低,被毛粗亂失去光澤,眼球凹陷。嚴重時站立不穩,全身戰慄。病至後期,體溫多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厥冷,終至昏迷而死亡。

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可作出診斷。但要確診,必須根據病理變化,腸道微生物的檢查,患病犢牛盛液化驗軺糞便檢查,必要對,對哺乳母牛的乳汁,特另Ⅱ是勿乳進行撿驗分析(可消化蛋白、脂肪、酸度等)',所礙結果進行綜合診斷。除從臨床上鑒別以外,在流行病學上注意,也可提供參考依據。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多發生在l~3日齡;病毒引起的多發於冬季,冠狀病毒多引起3月齡以內的犢牛發病,輪狀病毒多發生在4~14日齡;隱孢子蟲感染6~17日齡犢牛,無季節性;如呈暴發,任何年齡都可發生,有發熱和高死亡率,可能是沙門氏菌引起,用糞便行細菌培養可鑒定;如營養好的犢牛發生嚴重的腸出血性毒血症,迅速死亡,則可能是B或C型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可用糞便塗片檢查;如因腹瀉而長期使用抗菌劑而變成慢性腹瀉,可能為變形桿菌或假單胞菌屬和黴菌中的念珠菌屬。

治療


由於引起犢牛腹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對本病的治療,應採取包括改善衛生條件、食餌療法、藥物療法、補液療法等措施的綜合療法。維護心臟血管機能,改善物質代謝,抑菌消炎,防止酸中毒,制止胃腸道的發酵和腐敗過程是治療犢牛腹瀉的原則。
1.首先應將病犢置於乾燥、溫暖、清潔、單獨的牛舍或牛欄內,並厚鋪乾燥、清潔的墊草(特別是哺乳期的犢牛);消除病因,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護理。
2.為緩解胃腸道的刺激作用,應根據病情減少哺乳次數或令患犢禁乳(絕食)8~10h,在此期間可餵給葡萄糖生理鹽水,每次300ml;為確定病因,有化驗條件的單位應盡量通過實驗室檢查,選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如無化驗室條件,可按以下方法治療。
(1)為排出胃腸內容物,對腹瀉不甚嚴重的病犢,可應用緩瀉劑(鹽類或油類緩瀉劑)。
(2)在清除胃腸內容物后,為維持機體營養可給予稀釋乳或人工初乳(魚肝油10~15ml,氯化鈉5~10g,鮮雞蛋2~3個,鮮溫牛奶1000ml,混合攪拌均勻),每天飲喂4~6次。
3.為恢復胃腸功能,可給予幫助消化的藥物:
(1)口服生理鹽酸水溶液(氯化鈉5g,33%鹽酸1ml,涼開水1000m1),或溫紅茶水250ml。
(2)含糖胃蛋白酶8g,乳酶生8g,葡萄糖粉30g,混合成舔劑,每天分三次內服,臨用時加入稀鹽酸2ml。
(3)胃蛋白酶3g,稀鹽酸2ml,龍膽酊5ml,溫開水100ml。混合,灌服。
(4)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0g,稀鹽酸5ml,常水1000ml。亦可加適骨的維生素C。劑量:犢牛每次30~50ml,灌服。
(5)嗜酸菌乳,每千克體重2g,每天2~3次內服。
(6)山楂、神曲、麥芽各15g,雞內金9g,上四味炒黃研末,加呋喃西林0.2~0.4,葡萄糖粉30g,混合成舔劑,每天3次內服。
(7)碘化鉀O.2~1g,加水內服。
此外,助消化的藥物還可用胰酶澱粉酶、乳酶生或酵母等。
4.對於因為營養缺乏而引起的腹瀉,可內服營養湯:氯化鈉、碳酸氫鈉各4.8g,葡萄糖20g,甘氨酸10g,溶於1000ml水內,灌服。並採取對症療法。
5.對於缺硒引起的腹瀉,可用亞硒酸鈉10片,拌水灌服。
6.對腸毒血症之類的疾病,抗菌藥物治療一般無效,必須給所有的犢牛投喂抗毒素,以防止本病蔓延。
7.對於球蟲(隱孢子蟲)引起的犢牛腹瀉,磺胺類藥物(如磺胺胍)或氨丙嘧啶有一定效果。氯氨滅球靈、氨丙啉和氯甲羥吡啶是治療球蟲病較有效
的藥物,使用劑量依次為每千克體重40、50、20mg,經3~5d治療,糞便中的血液和腸黏膜分泌物消失,再經過2d,腹瀉停止。
8.對因感染大腸桿菌而腹瀉的犢牛,可用以下處方:
(1)新黴素內服每千克體重lO~30mg,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10mg,每日2~3次。
(2)多黏菌素內服每千克體重3萬IU,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500I[J,每日2~3次。
(3)鏈黴素每千克體重500IU,每日2次肌肉注射,連續3d。
(4)氟苯尼考每千克體重lO~30mg,每天分4次肌肉注射。
9.對埃希大腸桿菌(ETEC)而引起腹瀉的犢牛,可每日一次口服氨甘菌素(每千克體重18mg),連續5d。阿普拉黴素現場治療感染ETEC而腹瀉的犢牛,可有效控制腹瀉繼續發生,使病牛很快恢復健康,體重有明顯蚴Ⅱ。
10.嚴重病例應進行抗炎、補液解毒,可選用下列藥物:
(1)長效磺胺每千克體重O.1~O.3g,每天一次內服。或磺胺脒,首次量2~5g,維持量1~3g。每日2~3次內服。
(2)強力黴素,每千克體重0.05~0.075g,每天分3次內服。或首次量1g,維持量0.5g,間隔4~6h灌服一次。作預防用時,按0.02g/kg體重計算,每日2次內服。
(3)氨苄青霉素160萬IU,混於59/6葡萄糖溶液1000ml中,靜脈注射。
(4)氨苄青霉素每千克體重7~10mg,肌肉注射或口服,每天2次。
(5)硫酸新黴素每千克體重1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2~3g/d,或按每千克體重0.1g,每天3~4次內服。
(6)卡那黴素,劑量:按每千克體重0.005~O.01g,內服。
(7)二性黴素B,按每千克體重0.12~O.22mg,用5%葡萄糖液稀釋成每毫升含O.1mg的溶液,緩慢靜脈注射。
(8)痢菌凈每千克體重2.5mg,1次內服,每天l~2次,連服不超過3d
(用於犢牛白痢)。
(9)金黴素土霉素或鏈黴素0.5~1g。內服,每天2~3次(犢牛下痢)。
(10)磺胺胍2~3g(加入l/5量的磺胺增效劑,療效更好)。內服,每天4~6次。
(11)黃連素O.3~O.5g,每天2次內服。
(12)鏈黴素200萬IU,每天2次內服。
也可選用菌絲黴素、腸桿黴素、磺胺甲基異嘿唑(SMZ)、酞磺胺噻唑(PST‘),或應用甲氧苄胺嘧啶與磺胺嘧啶合劑(TMP—SD)、甲氧苄胺嘧啶與磺胺甲基異惡唑合劑(T'MP—SMZ),內服。
犢牛腹瀉單純依靠藥物治療還不夠,必須及時補充體液。這是因為犢牛腹瀉,會使體液以及電解質大量損失,從而引起犢牛脫水。所以要預先準確估計出體液損失情況,並依次補給必要的體液(見表11—1)。如果脫水僅占體重8%以下時,口服補液即可;若脫水占體重8%以上或腹瀉嚴重時,應在口服補液的同時,皮下或靜脈注射含有碳酸鈉林格氏液。表ll一1臨床癥狀與體液損失及補液量
註:*以體重Z7kg的犢牛為例,液體維持量為2·7~3·2l/d。
**雖腹瀉,但活動良好,也能正常吮乳,無其他癥狀出現。
治療犢牛腹瀉可選用的補液處方如下:
(1)飲用生理鹽水500~1000ml。
(2)碳酸氫鈉1/4杯,氯化鈉半茶匙,氯化鉀一茶匙半,硫酸鎂半匙,水19L。喂時每2升該溶液添加1/4杯的葡萄糖。
(3)牛肉湯300g,果膠56g,氯化鉀兩茶匙,碳酸氫鈉兩茶匙,水2L。
(4)氯化鈉117g,氯化鉀150g,碳酸氫鈉168g,磷酸氫二鉀135g。混勻,取31g溶解於4000ml水中,加溫至37灌服,日劑量為體重的10%,分2~3次給葯。
(5)氯化鈉117g,氯化鉀150g,重碳酸鈉168g,磷酸鉀135g。混合均勻。取5.7,加水至1000ml,供犢牛飲用或灌服。
(6)氯化鈉5.5,氯化鈣0.3,醋酸鈉6.1,醋酸鉀1g,滅菌蒸餾水1000ml,靜脈注射。中度脫水,開始4~6h劑量按每千克體重50ml,之後拯每千克體重140ml,連續治療20h。若重度脫水,開始4~6h劑量按每千克飾重1OOml,之後按每千克體重140ml,連續治療20h。
(7)生理鹽水1000ml,碳酸氫鈉13g,滅菌蒸餾水1000ml。混合溶解后靜脈注射。當脫水量達6%時,可靜脈注射4000ml,再注射林格氏液(調整血液pH)。
(8)用5%葡萄糖氯化鈉或復方氯化鈉等,每日2000~3000ml,分3~4次靜脈注射。
(9)生理鹽水2000ml,5%碳酸氫鈉注射液200ml。一次靜脈注射。嚴重脫水時,開始4~6h,每千克體重補液100ml,以後20h內維持量為每千克體重140ml。中度脫水時,開始4~6h,每千克體重補液50ml,以後20h維持量為每千克體重140ml。
(10)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60ml,0.9%氯化鈉溶液200ml,1%~3%碳酸氫鈉注射液100ml。每日2~3次。
(11)平衡液:蒸餾水1000ml,氯化鈉8.5,氯化鉀0.2~0.3,氯化鈣0.2~0.3,氯化鎂O.2~0.25g,碳酸氫鈉1g,葡萄糖粉10~20g,苯甲酸鈉咖啡因O.2g,青霉素30萬~50萬IU,靜脈注射。首次量1000ml,維持量500ml(注意:製備此液時,碳酸氫鈉和青霉素不宜煮沸)。
總之,輕度腹瀉除了需禁食1~2次外,可以不要採取其他措施,嚴重腹瀉時,首先要停止餵奶12~24h再進行上述治療。
11.為制止腸內腐敗、發酵過程,除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葯外,也可適當選用乳酸、克遼林等防腐制酵藥物。
(1)薩羅具有消毒作用,當糞便具有腐敗泡沫時,可以應用。
(2)魚石脂2%溶液200~300ml,內服(用於發酵型消化不良性腹瀉)。
(3)用O.1%高錳酸鉀溶液100~200ml,每日早、晚各一次,於哺乳前1小時灌服或進行灌腸(適用於腐敗型消化不良性腹瀉)。
12.對持續腹瀉不止的犢牛,可應用明礬、次硝酸鉍、硅酸銀、顛茄酊(或流浸膏),內服。必要時亦可灌服鴉片酊。還可應用以下處方:
(1)粗製土霉素粉1~2g,鞣酸蛋白2g,磺胺脒3g,碳酸氫鈉3g。共為粉末,混於牛奶內喂服。
(2)氟苯尼考1g,碳酸鈣粉2~3g,木炭末2g。混於牛奶內喂服(用於犢牛腹瀉糞中帶血者)。
(3)喹乙醇每千克體重5mg,每天1次,拌在料內連喂3d(用於頑固性腹瀉)。
(4)鞣酸蛋白粉(片)2~5g,白酒5~10ral,溫茶水60~200ml,混合。一次灌服,每日2~3次,2日為一療程(用於頑固性腹瀉)。
(5)腹腔封閉治療:一次腹腔內注射lO%普魯卡因溶液,劑量每千克體重lmg。
(6)銻脒每千克體重O.4~0.8mg,用滅菌蒸餾水稀釋成0.1%~0.5%的溶液,緩慢靜脈注射。
(7)鞣酸蛋白3g,藥用碳2~3g。拌水灌服,每日2次。
13.為促進和保護機體代謝機能,可施行血液療法。
(1)采相合母牛血3000ml加2.5%枸櫞酸鈉30ml,一次靜脈注射。
(2)葡萄糖枸櫞酸鹽血:由相合血液100ml,枸櫞酸鈉2.5g,葡萄糖5g,滅菌蒸餾水lOOml,混合製成,一次靜脈注射。
(3)靜脈注射10%枸櫞酸鈉貯存血,劑量:犢牛每千克體重3~5ml,每次可增量209/6,間隔l~2d,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每4~5次為一療程。
(4)枸櫞酸保存血與維生素(濃縮)A及D聯合應用:保存血25~100ml,維生素A10萬IU、維生素D25萬IU,肌肉注射。
14.為緩解酸中毒,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每次100~200ml,或1.9%乳酸鈉溶液500~1000ml。
15.中藥治療
(1)烏梅散:烏梅、薑黃各6g,訶子黃連、干柿各9g,白頭翁15g,水煎去渣,灌服。
(2)參苓白朮散加減:黨參、白朮、雲苓、山藥、白扁豆各20g,桔梗、砂仁、陳皮、薏苡仁澤瀉各15g,粟殼1O~15g,炙草10g。水煎灌服。
(3)大蒜20~150g,木炭末20~100g,混合搗成糊狀,加2%明礬水20~100ml,一次灌服。
(4)胡連、黃連各30g,柿蒂訶子肉各25g,烏梅肉20g。共為末,開水沖灌服,每日2次連用數天(用於濕熱型下痢)。
(5)蒼朮豬苓、山楂、神曲各16g,白朮、茯苓、桂枝各13g,陳皮、厚朴、甘草、澤瀉各9g。水煎灌服(用於寒濕型下痢)。
(6)防己黃柏、黃芩、槐花各50g。水煎沖蜜糖灌服(用於犢牛白痢)。
(7)槐花炭、地榆炭、荊芥炭、黃芩炭、大黃炭、炒白芍各10~30g。共為細末,開水沖服,每天服l劑,連服3劑(用於紅白痢疾)。
(8)金櫻子、芡實子、五味子各5g,五倍子地膚子各4g。共為細末,開水沖服(用於久痢不止)。
(9)連翹續斷山豆根各4g,沒藥3g,地榆金銀花各10g,五倍子
8g。水煎灌服(用於血痢)。
(10)黃連、黃芩、黃柏、豬苓、澤瀉、米殼白芍、地榆、麥芽、黨參、甘草各10g。水煎,每日分2~3次灌服。
(11)山楂、麥芽各25g,雞內金15g。炒黃研末,開水沖,候溫分3次內服(用於瀉糞稀軟,氣味酸臭,口色紅,苔臭者)。
(12)烏梅、柯子、薑黃、枯礬各10g,黃連5g。水煎,分3次內服(用於發熱,瀉糞如粥,瀉糞腥臭,尿少而黃,口乾而黃,口色紅,腸音弱者)。
16·針灸療法可針刺后三里(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即趾長伸肌與趾外側伸肌之間的肌溝中,直刺1寸)、中腕(臍前4寸、正中穴,直刺O.5~1寸)、天樞(臍旁2寸,左右各一穴,直刺0.5~1寸)、止瀉(臍后2.5寸正中,直刺O.5~1寸)。(註:l寸一3.33cm)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紅而不腫的治療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紅而不腫,多是由於食積、乳積等引起的傷食瀉,可選用中藥方劑三甲散治療,三甲散的方劑組成是:灸甲15克、炮穿山甲15克、白朮15克、雞內金15克、炒檳榔15克、焦三仙10克、砂仁6克、番瀉葉1.5克,共為細末,白糖適量為引,混勻后給病牛內服。該方劑具有軟堅化積、消除積滯、健脾胃,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對治療犢牛功能性腹痛,消除食積、乳積等引起的傷食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輕症患牛每天早、中、晚各內服1劑,連續內服3劑~5劑即可治癒。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既紅又腫的治療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既紅又腫,多是由於久郁之熱等引起,可選用中藥方劑達原散治療,達原散的方劑組成是:西滑石600克、粉甘草100克、白朮100克、硃砂50克、砂仁50克,太白、草果仁、厚朴、黃芩、柴胡、葛根各30克、番瀉葉20克,共為細末,調勻后均分為9份,適量白糖為引,每次給患牛內服一份。該方劑具有清熱和濕,消異安神的作用,對治療犢牛熱性腹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患牛每天內服3次,服藥后犢牛腹瀉癥狀緩解即可停葯。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不紅不腫的治療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不紅不腫,多是由於脾氣不足、脾虛濕盛等引起,可選用中藥方劑參苓白朮散加益原散治療,參苓白朮散加益原散的方劑組成是:黨參、雲苓、砂白朮、陳皮、炙甘草、炒山藥、炒白扁豆各80克,西滑石300克,硃砂50克,共為細末,調勻后均分為9份,適量白糖為引,每次給患牛內服一份。該方劑具有滲濕行氣的作用,併兼有保肺之功效,是治療動物脾氣不足、脾虛濕盛的常用方劑,一般患牛每天內服3次,連續內服3劑~5劑即可治癒。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暗紫而皮乾的治療
犢牛腹瀉出現肛門暗紫而皮干,多是由於久瀉傷其陽、脾腎兩虛等引起,可選用中藥方劑參苓白朮散加桂附理中散治療,參苓白朮散加桂附理中散的方劑組成是:黨參、雲苓、焦白朮、炒山藥、炒白扁豆、陳皮、炙甘草各160克,蓮子肉、砂仁、桔梗各80克,黑附子、炮姜、肉桂各30克,共為細末,調勻后均分為9份,每次給患牛內服一份。該方劑具有健脾益氣,回陽祛寒的作用,對治療犢牛脾腎兩虛、久瀉消瘦脫水、眼球下陷、肛門暗色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患牛每天內服3次,同時配合給予患牛進行強心、輸液等輔助療法,連續使用藥物3天~5天即可治癒。

預防


對犢牛腹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改善飼養,加強護理,注意衛生。

加強飼養管理

(1)保證妊娠母牛得到充足的全價日糧,特別是妊娠後期,應增喂富含蛋白、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優質飼料。
(2)妊娠母牛的日糧中補充微量元素:氯化鈷11.5g,硫酸銅1.62g,氯化錳285.6g,硫酸鐵1.625g,混於10kg水中,母牛每日飲喂100ml。據報道,對初生犢牛的增重和抗病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3)妊娠母牛的室外運動,每天不應少於3~5h。
(4)衛生預防:包括母牛干奶期、產房、飼餵等衛生管理、產犢的接產、哺乳和飼餵衛生等等。要經常保持母牛乳房的清潔,經常刷拭皮膚。產犢前要清掃消毒好產房,清洗、消毒產犢母牛乳房。
(5)藥物預防:據報道(蘇聯,1982年),產前10d給懷孕牛每日肌肉注射2次鏈黴素(500I~J/kg),連續3d對於預防犢牛患大腸桿菌病有一定效果;自分娩前2個月開始,應用維生素A、D注射液,肌肉注射,每5d1次,直至分娩。據報道,能降低初生犢牛腹瀉的發病率。
(6)干奶期乳房炎管理:給干奶牛提供良好的環境,使用干奶葯,干奶期乳房炎爆發時對干奶牛乳頭進行葯浴,青年妊娠牛乳房炎爆發時也可以使用干奶葯和葯浴乳頭預防。

初乳管理

(1)初乳質量管理:乳房炎、血乳或者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的初乳不能飼餵犢牛。
(2)初乳飼餵管理:保證犢牛在出生后6小時內飼餵體重8%~12%的初乳。現代化牧場一般採取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法是在出生后1小時內給犢牛強制灌服4L初乳;第二種方法是在出生后1小時內飼餵2L初乳,4~6小時時再次飼餵2L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