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公辦高等院校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歷史悠久,學術積澱較為深厚。其中政治學學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新興的公共管理學科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均為全國同類學科建設最早的單位之一。

大學簡介


學院學科專業設置合理,涵蓋政治學、公共管理等學科,學科建設整體水平高。政治學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六(2004),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2007)。學院各一級學科均被納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予以建設,並建有“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Ι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社會保障研究創新基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基地。學院擁有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研究基地)、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湖北省級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現有9個博士學位點、13個碩士學位點、6個普通本科專業招生。學院還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教育和高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培養單位。學院同時承擔全校各層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
現有教職員工82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9人)、副教授29人。其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1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3位(第一首席1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2人,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高校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入選人員1人,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2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武漢大學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
學院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目前專有教學科研及辦公用房使用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立了藏書15萬冊、中外期刊3萬冊、使用面積約380平方米的圖書資料室,以及使用面積約520平方米的實驗中心。實驗中心下設計算機基礎、電子政務、多媒體創作、公共管理等專業實驗室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中心、網路控制中心、網站開發中心。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學院研究成果卓著,人才培養成績斐然。近5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等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3項;出版各類專著、譯著和教材18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0餘篇;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30餘項;主辦國際性或全國性學術研討會20餘次;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學院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推行素質教育,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寬鬆、和諧、嚴肅、活潑的學術環境,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現有在校學生3000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00餘人,研究生800餘人,各類繼續教育學生1400餘人。
學院科學研究成果斐然。近4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等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項、重大項目5項,省部級以上項目60項;歐盟項目4項。出版各類專著、譯著和教材17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700餘篇;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30餘項,其中包括中國圖書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主辦國際性或全國性學術研討會20餘次;形成了若干富有自身特色並具有一定優勢的研究方向,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學院國際學術交流活躍。目前,已與美、英、法、德、荷、波蘭、比、加、日、俄、烏克蘭、韓、紐西蘭等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聯繫,每年均派出教師赴國(境)外進修或從事學術研究,並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應邀前來講學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每年有數十人次師生參加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學院與法、日、韓以及香港地區的一些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換培養本科生或研究生的關係,並先後接受了來自我國港澳地區的僑生和來自日、韓、印、越、老、柬、阿富汗亞美尼亞喀麥隆賴索托中非南非利比亞等國的留學生。
現在,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團結一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學術立院、人才強院、民主建院、制度治院、發展興院“的辦院宗旨,著眼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創新,鍛造學術隊伍,優化學科結構,營造學術環境,樹立優良學風,培育優秀人才,進一步形成特色和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創建一流的學科,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的學院而奮鬥。
學院基本情況一覽
☆國家級重點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保障
☆省級重點學科
政治學理論
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
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子項目
Ι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社會保障研究創新基地
Ι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基地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研究基地
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政治學
公共管理
☆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
政治學
公共管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級學科學位點(★招收博士研究生,▲招收碩士研究生)
政治學理論★▲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政治▲ 國際關係★▲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行政管理★▲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社會保障★▲
土地資源管理▲ 公共經濟管理★▲
☆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 外交學 思想政治教育
行政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學系設置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系 公共管理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 政治理論系
☆相關教育機構
MPA教育中心
高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心
繼續教育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
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 政黨研究所
比較政治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所
現代政府與政治研究所 地方政府管理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
地方政治研究中心 中外德育研究中心
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所 劉少奇研究中心
現代企業文化研究中心 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 保衛科學研究所

歷史沿革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要支柱性學院,在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學校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一樣,學院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政治學科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早在1926年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建時即設有政治學系。1928年組建國立武漢大學后,法學院下一直設有政治學系,周鯁生、時昭瀛、劉乃誠先後擔任系主任。李劍農王鐵崖王世傑、樓邦彥等著名學者曾在政治系任教,當時的政治學科一度成為全國政治學的重鎮。周鯁生教授後來擔任過武漢大學校長,他既是法學家,也是政治學家。
解放以後,學院學科走過了一段曲折的發展歷史,政治學系一度被取消。50年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任武漢大學校長時,成立了政治理論教研室,成為該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政治學科發展的起點。改革開放以後,學院各學科煥發出蓬勃發展的生機,1980年在原政治理論教研室的基礎上組建馬克思主義基礎課部。1984年開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1985年開始招收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設立政治學系,同年招收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這些專業都是全國首批開設的專業。
1992年學校正式組成政治與行政學院,當時學院設有政治學系(包含政治與行政學和行政管理兩個本科專業)、政治理論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1998年開始招收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學院整體併入法學院,組成新的法學院。
2000年武漢大學重新組建以後,學校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院;2001年在國際關係碩士點的基礎上成立國際關係學院,2002年開始招收外交學專業本科生。2003年8月,學校根據學科建設發展需要,將三個學院合併成立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學院雖經歷許多發展變化,但政治學、公共管理、馬克思主義學科始終是學院學科發展的主脈,在一個學科背景下生長、繁榮、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學術傳統和學術資源。目前,學院已經成為學校學科科門類齊全,學術實力雄厚,具有豐厚學術文化傳承的教學科研單位。

辦學條件


武漢大學的政治學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當年湖廣總督趙爾巽主持創辦法政學堂,設政治、法律兩科,1924年法政學堂更名為湖北省立法科大學。1923年,當時的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改革學制,廣聘教授,也開設了政治學的課程,次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12月,武漢國民政府將國立武昌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等六所高校合併,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立政治學系,並為隨後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武漢大學所繼承。1941年,國立武漢大學設立了政治學研究部培養研究生,成為當時國內最具影響的政治學重鎮之一。這一時期先後有鄧初民、周鯁生、李劍農、王鐵崖、劉乃誠、曹紹濂楊鴻年等著名學者在此任教,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政治學著作,如:鄧初民的《政治學大綱》、李劍農的《政治學概論》、《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周鯁生的《歐洲政治史》、《歐洲外交史》、《遠東和平之基礎》;劉乃誠的《比較政治制度》、《比較市政學》等。
20世紀50年代初院系調整后,儘管政治學一度被取消,但是,武漢大學的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的研究和教學取得了很大的發展,60年代初曾招收兩屆中共黨史專業本科生。70年代末,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完整的政治學科在我國得以恢復,武漢大學不久開始全面發展政治學學科,在80年代先後建立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981)、中外政治制度(1984)、政治學理論(1986)、中共黨史(1986)等碩士點,與此同時開辦了行政管理(1986)本科。進入90年代后,武漢大學政治學學科獲得了迅速發展,先後獲得政治學理論(1993)、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2000)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立了政治學本科專業(1996年,后更名為政治學與行政學),建立了國際關係(1998)碩士點,隨後又開辦了外交學(2002)本科專業。2003年,武漢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形成了完整的包括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政治學一級學科在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中共黨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國際關係等五個專業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並在除外交學以外的所有二級學科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其中,政治學理論(2003)、中外政治制度(2008)、中共黨史(2008)三個專業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近30年來,我們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這些畢業生已成為教學、科研單位和實際部門的骨幹,其中,有的已晉陞為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成為政治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有的已擔任地、市、州政府首長或其他廳、處級領導職務,在各自的崗位上均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搞好教學、培養學生的同時,我們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承擔了大量國家、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出版的各類著作、譯著、教材和發表的論文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有的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其他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這些研究形成了若干穩定的研究方向:關於廣義政治和經濟政治學的研究,關於政治文明的研究,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的研究,關於共產黨的建設和執政規律的研究,,關於各國政治和政治文化的比較研究,關於歐洲一體化國家戰略和大國關係的研究等等。這些研究已經顯示出鮮明的特色,有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的在學術界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具有較大的潛力。
武漢大學政治學學科十分重視發展與各國的政治學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加拿大、日本、烏克蘭、韓國等多所大學的政治學教學機構開展學術往來,先後向美國、日本、法國、以及英國、加拿大、南斯拉夫、烏克蘭等國派出教師進修或從事研究,還先後邀請、接待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國的學者訪問和交流。
經過近30年的建設和發展,武漢大學的政治學學科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等各個方面取得了令人不可忽視的成就,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整體學術水平高、研究實力強,有較強學術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積累了雄厚的實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武漢大學的支柱學科之一。
公共管理一級學科
武漢大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包括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和公共經濟管理6個二級學科。2003年獲得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獲主管部門批設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其中行政管理專業於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設立博士學位授權點,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於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設立博士學位授權點。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於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設立博士學位授權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於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設立博士學位授權點,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公共經濟管理專業於2004年設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權點。社會保障專業於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全國唯一的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7年第二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被確定為“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2008年又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211工程”建設項目,2004年,武漢大學社會保障學科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又被批准成為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社會保障研究創新基地。
行政管理學科點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公共政策與公共行政、行政組織人事制度、比較行政管理、電子公務與文件管理等。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科點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衛生經濟、衛生政策、衛生信息、衛生管理、葯事管理、健康保險、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法學與衛生監督等。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點主要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與法律比較、歐盟國家教育制度、國際教育制度比較等。土地資源管理學科點強調土地利用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地信息科學理論、空間信息可視化技術、土地信息系統建設、空間分析與應用、數字地圖綜合應用技術、“3S”集成應用等。公共經濟管理學科點主要研究公共經濟政策、公共財政管理、就業促進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城市管理與發展戰略。社會保障學科點的研究領域涵蓋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養老和失業保險理論及政策、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醫療保險社會保障政策、福利與慈善事業、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等重大問題。
目前,本一級學科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1)學術隊伍力量雄厚,結構合理。擁有26名教授(其中博導21人)、36名副教授、15名講師,絕大多數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半數以上的教師有出國研修經歷,45歲以下人員占絕大多數。(2)科研成果豐富,社會影響大。近些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0多項,總經費2000多萬元。出版學術著作100多部,發表論文1000多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4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3)研究生培養層次齊全,效果顯著。迄今已招收研究生(MPA研究生除外)1000餘人,授予碩士、博士學位700多人。(4)學科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社會保障國家重點學科的帶動下,多學科綜合發展,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
政治學理論學科
武漢大學政治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26年武昌中山大學籌建時即設有政治學系。1928年組建武漢大學后,法學院下一直設有政治學系,周鯁生、時昭瀛、劉乃誠先後擔任系主任。李劍農、王鐵崖、王世傑、樓邦彥等著名學者曾在該系任教,一度成為全國政治學的重鎮。1952年院系調整時,政治學系被取消。1971年設立政治理論教研室,1980年改為馬克思主義基礎課部,時逢鄧小平發出“政治學等學科要趕快補課”的號召。經過幾年籌備,1985年武漢大學開始招收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是當時全國最早招收政治理論專業研究生的學校之一。經過精心組織和建設,武漢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獲得長足的發展,1993年繼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之後,成功獲得全國第四家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截止2008年已經畢業的博士生90餘人,碩士生200餘人。
經過近30的建設與發展,本學科現已形成五個各具特色又相互呼應的研究方向:(1)政治學理論與方法;(2)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3)當代西方政府與政治;(4)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5)公共治理的理論與實踐。這五個研究方向涉及到中外政治學、政府治理和政治發展的基本層面,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政治學理論研究的學科平台。
本學科點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基礎理論、中國傳統政治理論、西方政治學理論、憲政理論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注重政治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創新的同時,特別注意現實政治問題的實證研究,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學術特色和優勢:(1)在政治學基礎理論方面,關於政治學範疇體系和廣義政治、經濟政治、社會政治、法治政治、人本政治、民主政治理論的研究,在國內政治學界有較大影響,處於本學科的學術前沿;(2)在中國政治與政治發展理論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政治文明研究,已經形成以研究政治文明和政治發展為中心內容的新的學術平台和學科增長點;(3)在西方政治理論和政治實踐方面,側重於對近代以來西方政治學主要流派的疏理和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成果;(4)在政府體制公共治理理論方面,已經形成以研究政府體制、憲政和公共治理為核心的學術特色;(5)在政治學方法論研究方面,已經形成以研究行為主義政治學方法論和制度主義政治學方法論見長的學術特色。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均為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2000年以來,本學科點依託於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和“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政治文明與民主政治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先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0餘項科研課題,總經費達300多萬元;先後出版《政治文明論》、《廣義政治論》、《政治現代化比較研究》、《人本政治論》、《行為主義政治學方法及其限度》、《自然法理論的演進》、《托克維爾中道自由主義思想研究》、《社會轉型與組織化調控》等學術著作20餘種;同時,主持編寫和出版“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叢書”(10種),正在策劃編寫“政治文明與民主政治建設”大型叢書;先後在《新華文摘》、《政治學研究》、《光明日報》、《理論前沿》、《江漢論壇》、《江海學刊》、《天津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先後獲教育部第三屆、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本學科點2004年和2008年連續兩次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中外政治制度學科
本專業學科點建立於1984年並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獲得中外政治制度博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本專業涵蓋“中國政治制度”和“比較政治”兩個領域。本專業在學生接受系統的政治學專業訓練、掌握堅實的政治學理論基礎和良好的研究方法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系統的關於政治制度的知識,形成圍繞政治制度研究的合理知識結構,熟悉國內外政治制度研究的前沿動態,進而對中國政治制度或者其他某個(或者某一組)國家政治制度有較深入的了解與研究。本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嚴謹學風,能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和論文寫作,具有自主選擇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課題和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和進行國內、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將學生培養成能勝任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高層次學術型人才,或者在政黨、政府、媒體、出版部門從事領導和管理或政策調研工作的高層次實踐型人才。
本專業博士點設有以下研究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中國傳統政治制度與文化、比較政治學、歐美政治學說、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公共政策、“一國兩制”與港澳政治等。開設的基本課程有:政治學研究方法與選題設計、政治學前沿問題探討、西方政治學名著選讀、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比較政治研究著作選讀、中國政治制度史專題、比較政治經濟學、政治學英文文獻漢譯的實踐與技巧等。
本專業碩士點包括以下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中國傳統政治制度與文化、比較政治制度、比較政治發展、英語國家政治制度。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政治學名著選讀、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中國政治制度史專題、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專題、西方政治制度比較、比較政治發展專題、政治哲學專題、現當代西方政治理論、政府經濟學專題、憲法與行政法專題等。
本專業學科點學術實力雄厚,目前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另有兼職教授1人。其中,教授均有在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學和從事研究的經歷。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
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隊伍方面,目前該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共有教師32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8人,副教授8人,他們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中青年教師大都具有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這在全國高校同類學科中是少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中心兼職研究員駱郁廷教授,曾獲湖北省人民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武漢大學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教材建設方面,我們在全國統編的首批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近20門課程教材中,主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比較德育學》、《政治觀教育通論》三本教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獲得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90—2000年)。《比較德育學》、《“兩課”教學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等被國務院學位辦推薦為本學科全國研究生教材(2000年—2004年)。在科學研究方面,我們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專著。如《精神動力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現代德育課程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先進文化論》、《儒家德育學說論綱》、《中國道德文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倫理學導論》、《新時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概論》等。在《求是》、《黨建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論文。我們還承擔了一些重大研究課題,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課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體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增強黨執政的思想理論基礎研究》、教育部重大委託課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研究》、教育部重大課題《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工作體系及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世紀以來國外社會思潮影響下的中國德育理論發展問題》、《中國優秀傳統德育思想的繼承與創新研究》等。
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全國首批設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碩士點、博士點和國家重點學科的學科專業,也是全國唯一擁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的高校。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同步,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1984年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該校成為全國第一批創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12所高等學校之一。1990年,經過嚴格評審,該校正式獲准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點,成為全國首批獲得本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96年,該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我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授權點之一。1997年,該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被評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2002年又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成為全國本學科三個國家重點學科之一。在2006年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級學科評審中,該校又順利獲准為本學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07年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並被教育部確立為全國首批高校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同年,本學科參與申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后流動站也正式獲得國家批准。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該校重點支持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支柱性學科,是國家“211工程”二期工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建設平台、國家“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研究基地”建設平台的主要支撐學科之一。同時承擔了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招標課題等20餘項重要研究課題,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本碩士點現有碩士導師15名,其中教授6名(含3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9名。主要研究方向有: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個案社會工作與輔導。
本碩士點的辦學優勢及特點主要體現在:從研究對象上,本碩士點側重研究青少年發展與教育,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從研究領域上,本碩士點依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國家重點學科,側重於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與教育研究;從研究取向上,本碩士點側重於諮詢與教育相結合的取向,把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從研究人員上,本碩士點教師除擔任課程教學與研究外,還擔任學校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兼職諮詢老師以及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心理諮詢門診醫生,便於把學術研究、教學活動與社會服務結合起來。
最近幾年,本碩士點導師共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國外合作項目2項,省級項目5項;主要研究課題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及其建設措施研究》;中美合作項目:《中國傳統醫藥對精神疾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棘五加治療雙相憂鬱的雙盲對照研究》;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基金《英國心理諮詢研究》;湖北省教育廳“十五”規劃課題:《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研究》等課題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研究報告20多篇;出版研究生系列教材《畢生發展與教育》、《社會工作與心理諮詢》、《催眠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方法》、《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等;共面向社會培訓心理諮詢師3000多人。
本碩士點對外交流十分活躍,近幾年我們先後邀請美國GeorgeFox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WayneAdams教授;美國芭芭拉·布阮南治療學院院長、國際知名後現代心理治療學家道娜·艾文斯—斯特勞斯教授,英國SunWork道德模式創立者Roger博士;法國巴黎七大索菲教授、費蘭多博士來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講學或作訪問學者,其中WayneAdams教授先後兩次到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講學,開展兒童記憶測驗國際合作研究。
本碩士點導師除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以外,2006年6月還與《當代青年研究》雜社聯合舉辦了“大學生研究學術論壇暨‘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干預策略’研討會“,2008年共同承辦第二界“養成教育:理論建構與應用的研究”學術會議,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青年研究》、《青年研究》等雜誌先後作專門介紹和發表會議綜述。
本碩士點從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生,共畢業學生71名,現有碩士研究生55名。本碩士點學生除了完成碩士階段培養方案獲得相應碩士學歷學位外,還要參加由本碩士點的社會服務機構――武漢大學心理諮詢師職業培訓中心培訓,申請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資格。
社會保障學科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學科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全國較早招收社會保險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單位。1998年獲得全國最早的也是當時惟一的社會保障博士點。2001年和2007年被遴選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優勢學科。2002年和2008年被確定為“十五”、“十一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以本學科點教師為主組建的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它是目前社會保障領域全國惟一一個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武漢大學社會保障學科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又被批准為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社會保障研究創新基地。本學科現有教師1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科
衛生事業是以滿足社會防治疾病、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等公共需要為目標的政策措施、社會活動及其部門,是一些為人民健康服務或與人民健康有密切關係的組織和措施的綜合。衛生事業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如醫療、醫藥、健康保障、疾病預防控制、初級衛生保健、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社區衛生、計劃生育管理、醫學教育醫藥科技、生物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都屬於衛生事業所涉及的內容和範圍。
武漢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於1985年開始招生,前身是原湖北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是我國最早開辦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單位之一。1992年開始與國家計生委聯合辦學,面向全國13省(區)招收計劃生育管理等專業方向學生。1997年開始招收衛生事業管理(健康保險、衛生司法、醫藥營銷管理)等專業方向學生。1999年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有關專業調整計劃的要求改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其研究平台由預防醫學拓展為公共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碩士專業方向,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開始與法國巴黎一大聯合培養研究生,2007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點現有師資12人,其中教授6人(含國內外兼職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4人。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科主要研究特色和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衛生政策與衛生事業管理:主要研究醫療衛生政策體系,醫療衛生政策分析與方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政策,藥品生產流通管理體制政策,醫療保障制度政策,公共衛生政策,農村醫療衛生保健政策,城鄉衛生經濟政策等;研究衛生事業管理理論體系,衛生服務提供體系,醫療費用和成本控制,衛生人力資源管理,比較衛生管理,區域衛生規劃,基本醫療,社區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衛生服務和健康評價等。
(2)醫院管理與醫院經營:主要研究醫院管理理論體系,醫療服務市場,醫院經營管理體制和機制,醫院經營戰略,醫院經營模式,醫院成本管理與成本核算,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醫療衛生政策與醫院經營管理等。
(3)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險:主要研究衛生經濟基本理論,衛生資源的籌集分配和使用,衛生服務市場,需求、供給和價格的相互關係,衛生服務的市場和政府,衛生經濟的宏觀與微觀管理;研究醫療保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社會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社會醫療福利,醫療保險的比較研究等。
(4)衛生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在衛生領域應用,包括衛生人力資源規劃,衛生人力資源戰略,衛生人力資源配置,衛生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衛生人力激勵,衛生人力薪酬管理,衛生人力績效管理以及國家有關政策。
(5)基於信息技術的健康相關問題研究:主要研究衛生領域相關管理數據信息,如衛生資源、衛生人力資源、衛生服務、衛生經濟、衛生政策與法規、健康與經濟社會等管理數據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技術等。
(6)健康社會學與健康心理:主要研究健康保健組織,健康與社會,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社會心理保持、健康促進等理論、技術與方法。
(7)衛生法和衛生監督:主要研究衛生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政監督等。
本學科點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在科研方面,先後承擔了衛生部,教育部,世界銀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衛生經濟學會,湖北省科技部、省衛生廳、省教育廳下達或招標的課題38項。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級鑒定2項,省部級9項,省部門級15項。
在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先後承辦了衛生部規財司與EDI聯合主辦的“中國衛生經濟研究與培訓網路師資與旗艦計劃”培訓班(TOT);與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聯合舉辦了“中美衛生政策與衛生體制”研討班;舉辦了由美國北卡大學劉國恩教授主講的“經濟、健康及公共政策”研討班等。先後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醫藥經濟系、伯明翰大學衛生相關學院、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卡大學社會醫學系、英國愛丁堡大學、香港醫藥局、台灣健康保險局等10多個院校和組織機構開展了多方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有12人次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或學術考察活動。
目前,本學科點正在致力於凝練學科方向,優化學科結構,建設學科平台,營造學術環境,培養優秀人才,以形成新的學科方向和特色。
國際政治學科
2002年國際政治學專業碩士點獲准建立,於2003年正式招生。本學科點現有2名教授、博碩士生導師;3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本專業已形成研究特色和方向:
1、國際政治理論:國際名家關於國際政治的基本理論;中國政府處理國際問題的指導思想;20世紀以來西方國際政治理論及主要流派。
2、比較政治: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制度及其運行機制比較。
3、國際戰略格局:19世紀以來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大國關係和博弈;聯合國、地區一體化與國際格局;第三世界的崛起與發展。
4、中國國際戰略與外交:中國的國際戰略與外交政策;中國的外交宗旨與原則;中國與大國的關係;中國的周邊環境。
5、美國政治與外交政策:美國外交戰略、政策及國內政治;美國外交政策演變;美國對華政策。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於: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合理的國際政治專業知識結構和堅實的政治學理論基礎,掌握國際政治學基本理論與國際政治基本知識,並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或某些外國的外交政策及其制訂和執行機制有比較深入了解,能夠從事黨政機關的涉外管理、調研和宣傳工作及有關教學、科研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本碩士點在研究方法上力圖實現現實、歷史和理論研究相結合,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在研究目的上,爭取實現理論創新和應用型研究相結合,即力求促進中國國際政治學科的發展;並努力為中國經濟建設和外交工作服務。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政治學名著選讀、國際政治基本理論、比較政治與政治制度、當代國際關係、中國國際戰略與外交、當代美國政治與外交戰略、歐盟的體制與外交政策、日本政治與外交、專業外語等。

師資隊伍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系
教 授:儲建國 戴德錚 劉俊祥 柳新元 羅志剛 譚君久 嚴雙伍 虞崇勝 張星久
副教授:胡 勇 李 晶 劉早榮 阮建平 尚重生 申建林 唐皇鳳 徐 琳 趙 嶸
講 師:陳 剛 戴紅霞 馮存萬 付小剛 何祥武 李美幸 劉 偉 申紅果 朱海英
思想政治教育系
教 授:李斌雄 駱郁廷 倪素香 佘雙好 沈壯海 王新山 項久雨 熊建生 余永躍 鍾青林
副教授:程 凌 戴正清 黃代翠 金筱萍 李 玲 上官莉娜 楊建兵
講 師:陳 番 陳琳瑛 胡 濱 雷山漫 李 珂 馬 棟 湯致琴 楊 燕 楊姿芳 周敦文 周志剛
公共管理系
教 授:鄧大松 丁 煌 黎 民 李安明 李和中 吳湘玲 殷 俊 張奇林 張曉燕 朱麗莎
副教授:操小娟 常 荔 陳世香 東 曉 董 軍 李小華 李運華 劉昌平 劉志英 劉重春 沈 曉 石超明 孫 菊 向運華 楊海文 張 儉 張曉萍
講 師:傅 征 劉俊宇 劉偉兵 石書偉 湯慧琴 湯致琴 楊紅燕
政治理論系
教 授:陳國清 丁俊萍 李 楠 李 勤 李雲峰 劉 燕 劉俊奇 羅重一 冉 苒 石雲霞 宋 儉 孫居濤 孫來斌 王安玲 夏桂明 夏建國 熊啟珍 許珞華 袁銀傳 張曉紅 左亞文
副教授:曹亞雄 范衛青 龔玉敏 黃沁茗 焦 奎 金 偉 洪修文 劉明松 劉小英 劉新華 羅永寬 任舒澤 舒少澤 宋翠環 孫 康 萬冬保 向德忠 楊 虹 楊 軍 楊樂強 俞文冉 張本林 張密生 張乾元 周金華 鄒金堂 左漢賓
講 師:陳世鋒 杜 蘅 何 鵬 胡建蘭 李 華 李光寬 盧 勇 彭雄年 沈雲龍 萬軍傑 王雙群 吳向偉 周尤正 朱 凌
其 他
教 授:彭宇文

人才培養

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簡稱MPA教育中心,由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和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有關負責人、省市黨政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從事MPA教育的專家共同組成。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MPA教育的培養方案和工作計劃的制定,以及計劃的執行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時,對MPA教育中的經驗及時進行總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以改進MPA教育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促進MPA教育質量的提高。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學位,它與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並稱為文科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武漢大學被列為全國高校MPA教育的首批試點單位。我院將根據自身在公共管理學科領域學科齊全、辦學層次較高、師資力量較雄厚且具有多年培養公共管理學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經驗的優勢以及社會的實際需要,MPA教育主要設以下專業方向:行政管理、社會保障、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經濟學、行政法、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定量分析方法、政治學、行政組織學國家公務員制度、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改革與管理、教育管理、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土地資源管理等。
根據國務院學位辦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武漢大學的現有辦學條件和辦學經驗,該中心MPA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能、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能熟練地從事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主要採取以下培養方式: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改革教學方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實際應用的教學原則,重在培養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案例分析、模擬訓練、課堂討論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政府官員和專家講課或開設專題講座,努力把MPA教育辦出特色。

組織機構


辦公室設置
黨政辦公室
本科生工作辦公室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
資料室
實驗中心
系、教研室設置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系
政治學與行政學教研室
國際關係學教研室
世界經濟與政治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育系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
公共管理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
勞動與社會保障教研室
政治理論系
相關教育機構
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
MPA教育中心
高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心
繼續教育中心
研究機構
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
政黨研究所
比較政治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所
地方政府管理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
地方政治研究中心
中外德育研究中心
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所
劉少奇研究中心
現代企業文化研究中心
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
保衛科學研究所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尤傳明
院長鄧大松
副書記袁麗華
副書記左征軍
副院長嚴雙伍
副院長張星久
副院長丁煌
院長助理劉昌平
黨委書記 尤傳明:與院長一道共同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全面負責學院黨務工作;具體負責學院人事、紀檢工作。
院 長 鄧大松:與書記一道共同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具體負責學院學科建設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
副書記 袁麗華:協助書記分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分管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統戰工作,保密工作,工會工作;完成書記、院長安排的其它工作。
副 書 記 左征軍:協助書記分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團委工作,宣傳工作,紀檢工作;完成書記、院長安排的其它工作。 
副院長 嚴雙伍:協助院長分管學院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外事工作;在學院財經領導小組領導下分管學院財務日常事務工作;完成院長、書記安排的其它工作。
副院長 張星久:協助院長分管學院教學工作;完成院長、書記安排的其它工作。
副院長 丁煌:協助院長分管學院的科研工作;在學院MPA教學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分管學院MPA日常事務工作;完成院長、書記安排的其它工作。
院長助理 劉昌平:協助院長、教學副院長分管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完成院長、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