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口村

門頭口村

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

村莊簡介


位於北京西部,境內高山峻岭連綿起伏,氣勢磅礴。巍巍的山峰自西北向東南排列,矗立在北京的西部。為此,人們把門頭溝區稱做“首都西部的天然屏障”。門頭溝區東、南與石景山區丰台區房山區接壤,西、北與河北省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和北京市昌平縣、海淀區為鄰。
多山,是門頭溝區的一個顯著自然特點。全區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區佔去了96%。在眾多的山峰里,有全市了高峰在靈山,有風景秀麗的百花山,還有盛產玫瑰的妙峰山等。靈山和百花山的高度分別為海拔2303米、1991米,都超過了全國著名的泰山、黃山廬山。5月份正是北京城內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的初夏季節,而這兩座山的山頂上卻還是雪花飄舞,寒氣襲人。在這兩座山的山腰上,覆蓋著華北地區少見的森林,茂密的森林裡生長著樺樹楊樹落葉松等耐寒樹木,山頂上是繁茂的高山草甸。百花山在盛夏時節,山坡上,樹木蔥蔥,百鳥爭鳴,氣候宜人;山頂上,綠草茸茸、百花盛開。妙峰山以盛產玫瑰而著名,還被稱做“金項妙峰山”,山頂上至今存留著一座碧霞元君送生娘娘塑像,明清時,這裡香火極盛,幾十裡外都有人來進香。
門頭溝區名勝古迹中最著名的是潭柘寺戒台寺。潭柘寺在北京西南40多公里的深山中,寺內風景優雅、古樸雄奇,殿堂莊嚴華麗,高峻雄偉。潭柘寺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現存寺廟中最古老的一座。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戒台寺在潭柘寺東約8公里,寺內有大戒台和遼碑等,還有卧龍松、自在松、活動松、抱塔松、九龍松;歷來有潭柘以泉盛,戒台以松名的說法。除潭柘寺、戒台寺外,門頭溝區還有號稱小三峽的東、西龍門澗及沿河城、黃草梁上的敵台,西峰寺、南宮園等名勝古迹和自然風景區。
門頭溝區不但有山,而且有水。北京市最大的河流永定河流經門頭溝區10個鄉、100多公里的地段,湍流的河水為秀麗的山間風光增添了色彩。門頭溝區境內還有一條河叫清水河,北支發源於靈山,南支發源於百花山,到塔河口匯合成清水河,全長近50公里,像一和白色的綢帶把兩山連起來,使整個門頭溝區融為一體。
門頭溝區山裡蘊藏著大量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灰岩、耐火粘土、花崗岩大理石等,稱得上是“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門頭溝煤礦的儲藏面積近700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一半,是我國五大無煙煤產地之一。我國特產的琉璃瓦,很大一部分就出在門頭溝區琉璃渠村附近的北京琉璃製品廠。據考證,這裡燒制琉璃製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無代。門頭溝盛產名特果品,東山的京白梨,靈水的核桃柏峪的扁杏仁,龍泉霧的香白杏火村紅杏,隴駕庄蓋柿都是上等的乾鮮果品,有的曾為皇宮供品,至今在國內享有盛名。特別是妙峰山鄉澗溝村的玫瑰花,以朵大、瓣厚、色濃、味香、含油率高而蜚聲國內外。
景點推薦
門頭溝的主要景點簡稱為:三山(靈山、百花山、妙峰山)兩寺(潭柘、戒台)一河(永定河)一湖(珍珠湖)。門頭溝有兩條國家標準級公路,一條108國道,一條109國道,而我們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在這兩條國道附近。
潭柘、戒台兩寺均在108國道附近。也就是在北京的西南線,現已經有游7路專線在雙休日由市區到潭柘寺和戒台寺;還有931路從蘋果園地鐵站到戒台寺和潭柘寺,每20分鐘一趟車。
靈山、百花山、妙峰山以及永定河均在109國道附近。在蘋果園地鐵以及門頭溝的河灘有小公共車前往。
如果打算去珍珠湖,可以從北京北站西直門)乘火車6411次(回程6412)到55公里站下車,如果要去漂流,去下葦甸可乘929路,如果去“京西十八潭”或沿河城皆可乘北京北站(西直門)的火車6411次(回程6412)分別在安家莊和沿河城下車。
如果到門頭溝的淺山區,有307路、326路、336路、383路、921路、929路、931路通達。到深山區可在蘋果園河灘長途汽車站搭乘小公共或長途汽車。
[編輯本段]門頭溝簡史
門頭溝區歷史悠久,從1萬年前的“東胡林人”起,其歷史演變大致分為史前文明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門頭溝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類的祖先始居在天然洞穴之中,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鏈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n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跡。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后,區境屬燕。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範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在軍庄村一帶春秋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燕國刀幣、青銅劍青銅戈等,說明了當時境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秦並六國后,行郡縣制,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三國時,區境屬幽州。公元250年,魏徵北將軍劉靖屯兵幽州,為解決軍糧和發展農業生產,組織軍士1000餘人,修建車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攔水壩),於境內三家店處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薊城南北灌田2000頃。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西晉佛教盛行,晉憨帝建興四年(316)在區境內修建佛教名剎潭柘寺,初建時稱嘉福寺,后屢經擴建、改名。因寺後有龍潭,寺前有朽樹,故稱潭柘寺。東晉政權偏安南方,北方出現了由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發司、幽、定、冀四州10餘萬人,修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西至黃河,廣袤干里,今境內尚留有北魏長城遺跡。東魏武定三年(545),平遠將軍元勒動用民工1500餘人,在區境內河北襯西北築城戍邊。
隋朝,南北統一,“罷天下諸郡”,設州縣二級地方行政建制。區境內上葦甸鄉、王平地區辦事處範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唐武德五年前,在境內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后改名萬壽寺,俗稱戒台寺)。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區境分屬薊、懷戎二縣。唐興隋亡,建中二年(781),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縣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區)遷至區境內辛秤村(今分東、西辛秤),此為境內設縣之始。光啟中年(885。888),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乾寧三年(896),李克用兵征幽州盧龍軍節使劉仁恭,渡木瓜澗(區境內清水河流域)被劉所敗。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區全境屬玉河縣。五代初,契丹勢力進入華北。為報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石敬塘割燕、雲等16州歸契丹,玉河縣屬契丹。開泰元年(1012),遼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縣名始於此。宋、金結盟攻遼,遼敗,玉河縣先屬宋,后歸金。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遼、金兩代,興寺拜佛,眾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習佛法。戒台寺雖建於唐,但其規模和樣式基本是遼代的風格,是我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經幢、戒壇等,都是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遼三彩”在中國瓷器史上佔有特殊地位。龍泉務遼瓷器窯遺址中出土的遼代“壽昌五”年款的三彩殘片,解開了遼三彩燒造地不明之謎。同時,從瓷窯火膛內發現大量灰渣及未燃盡的煤核,不僅說明門頭溝區在遼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歷史從記載中的元代提前到遼代,甚至更早;元朝,區境大部分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后屬懷來縣。元宗教開明,諸教並存,區境內燕家台通仙觀、后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為當時建築。境內設立的“西山煤窯場”“琉璃渠窯場”,說明煤炭、石灰的開採和琉璃製品的燒制已成規模。1340年著名學者熊夢樣在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區年代較早的著名方誌書《析津志》的撰寫。
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后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明遷都北京后,大興土木,從而促進了煤炭、建材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明代戶部《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皇宮的擴建,使琉璃燒造業更加發達。自明清以來,北京地區所用的琉璃製品大多出自頭溝區。景泰二年(1451),為加強西部防禦能力,在區境內沿河口設守備營,駐守要塞,轄石港口、東小龍門口、天津關口、洪水峪口、黎元嶺口等17處隘口,總長200多公里。此後,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修築要塞,並派抗侯名將戚繼光在境內加修長城和敵台,駐兵把守40餘公里,成為京師西部、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物遺址亦是今境內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經濟勢力的侵入,刺激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1872年,清政府在區境內創辦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氣動力為提升設備的近代工業——通興煤礦(今門頭溝煤礦前身)。1883年,又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機械工廠——神機營機器局,製造新式火炮
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宣傳馬列思想,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門頭溝礦區建立了第一個支部——門頭溝特別直屬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區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成立了第一個縣委——中共宛平臨時縣委。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在區境內共建立了230餘個支部,發展6700餘名黨員。“七七”事變后,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材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人民政權——宛平縣政府。由於戰爭的發展與變化,宛平縣政府轄界變動頻繁。
[編輯本段]地理概況
門頭溝區位於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經115度25'00"至116度10'07",北緯39度48'34"至40度10'37"之間。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寬約34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其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丰台區相連,西部與河北省琢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門頭溝區地處華北平原蒙古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骨架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境內總面積的98.5%為山地,平原面積僅佔1.5%。西部山地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山體高大,層巒疊嶂,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160餘座。西北部的靈山海拔2303米,有“京都第一峰”之稱,另有百花山、髽髻山、妙峰山等山峰。東部山地處於北京西山邊緣,山體較小,山勢漸緩,其東南部的兔兒庄海拔僅73米,為境內最低點。區內3條主要嶺脊均呈東北向平行排列,自西北至東南依次為:黃花梁一黃草梁一棋盤山復背斜;百花山一清水尖一妙峰山復向斜;鐵坨山一九龍山一香峪梁復向斜。由於山地切割嚴重,各嶺脊之間形成大小溝谷300餘條。平緩的山地與陡峭的山坡交替出現,地形呈鋸齒狀、階段性上升。
門頭溝區屬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西部山區與東部平原氣候呈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東部平原11.7℃,西部齋堂一帶10.2℃。極端最高氣溫東部40.2℃,西部37.6℃。極端最低氣溫西部-22.9℃,東部-19.5℃。春季60天,夏季76天,秋季60天,冬季169天,冬季漫長是境內氣候的一大特徵。春秋季節,境內風、霜頻繁,年平均風速為2,7米/秒,8級以上大風21次,年平均無霜期200天左右,江水河村一帶無霜期僅100天。日照時數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時。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受中緯度大氣環流的不穩定和季風影響,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最多為970.1毫米(1977年),最少為377.4毫米(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
流經境內的河流分屬3個水系,其中屬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面積最大,為1368.03平方公里;屬大清河水系的白溝河流域的面積次之,為73.2平方公里;屬北運河水系的流域面積最小,僅為13.82平方公里。永定河是全區最大的過境河流,河道長100餘公里,主要支流有劉家峪溝、湫河、清水河、下馬嶺溝、清水澗、葦甸溝櫻桃溝、門頭溝等,大小支流共300餘條。由於受上游降水不均勻的影響,其流量極不穩定。境內流域範圍坡度陡,河道坡降大,入境處海拔373米,出境處為73米,河道坡降為2.99%,固水流湍急。加之上游流經黃土地區,河水含沙量較多,平原地區的河道不斷發生淤積,遷徙不定,故史有“洋河”“小黃河”“無定河”之稱。直至50年代修築了官廳水庫后,才改變永定河的水文特徵。清水河是永定河官廳山峽最大支流,為境內第二大河。上游有兩支,北支發源於靈山,南支發源於百花山,兩支於塔河口匯合,始稱清水河。其流向自西而東,河道全長28公里。大清河水系的白溝河境內流程較短,出境后入房山區界。北運河水系,境內有兩部分,一在雁翅鎮泅家水、白瀑寺一帶,出境入昌平區界;一在軍庄鎮北四村,出境入海淀區界。
境內地下水可分為4個區:一是田莊雁翅一青白口一石河村一線以北地區,以灰岩岩溶裂隙水溶洞水為主,總出水量3.63萬噸/日;二是髻山一妙峰山地區,均為火山岩砂岩裂隙水,總出水量2.908萬噸/日;三是千軍台一清水澗一黃嶺村一線以東地區,水文地質情況複雜;四是清水河流域,水資源較豐富,因流域內水文地質情況複雜,地下水的補給、埋藏和流動規律也多種多樣,水資源的分佈極不均勻。門頭溝區的土壤屬地帶性褐土,分為山地草甸、山地宗壤、褐土等3大類,8個亞類,93個土種。其中分佈面積較廣的有山地棕壤、山也淋溶褐土、碳酸鹽褐土。境內植被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類型,僅在深山區有殘存的次生樺、楊林,一般林地均為灌木林或雜木混交林,森林覆蓋率在40-60%之間。靈山、黃草梁等山頂地區,因氣候寒冷,多為草坡,以白草為主。村莊附近植被破壞嚴重,一般覆蓋率約20—40%。
門頭溝區地層主要由震旦亞界的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羅系和第四紀的馬欄組、百花山冰期堆積所構成。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境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礦床,現已探明的有:煤殲、石灰岩、玄武岩輝綠岩陶粒頁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崗石、紫硯石、白雲岩硅石、白花玉、紫頁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殲石、銅、鋅、鋁、鐵、金、銀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大、分佈廣。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1948年12月14日門頭溝全境解放。到1952年9月前,區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屆河北省宛平縣轄界,一部分屬北京市第16區(曾稱門頭溝區、第28區、第20區)轄界,包括今龍泉、永定、潭柘寺3鎮範圍。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縣、北京市第16區併入京西礦區,今門頭溝區全境屬京西礦區轄界。1958年5月京西礦區調整區劃后改稱門頭溝區。同年9月,門頭溝區五里坨劃歸石景山區管轄。到1997年底,門頭溝區轄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89個行政村、208個居委會。9個鄉鎮分別是:軍庄鎮龍泉鎮清水鎮潭柘寺鎮永定鎮、雁翅鎮、齋堂鎮妙峰山鎮王平鎮。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大台街道辦事處、大峪街道辦事處東辛房街道辦事處城子街道辦事處。總面積為1455平方公里。
2005年,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大台街道)、1個地區(王平地區)、9個鎮(龍泉鎮、永定鎮、潭柘寺鎮、王平鎮、軍庄鎮、妙峰山鎮、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共有126個社區、177個村委會。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66591人,其中:大峪街道58414人、城子街道20986人、東辛房街道29086人、大台街道13887人、潭柘寺鎮9261人、永定鎮34945人、龍泉鎮37979人、軍庄鎮13012人、妙峰山鎮9649人、王平鎮8147人、雁翅鎮8657人、齋堂鎮8242人、清水鎮9674人、軍響鄉4652人。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科學技術全年共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0項,年內新立18項。培訓各類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1020人次,引進技術人員5人。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187期,16759人次參加培訓。實施“門頭溝區特色果品開發”等科研計劃項目4項,“門頭溝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與政策建議”等軟科學項目3項。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實驗,包括核桃油品種選育、富士蘋果新品種引進及推廣技術、火村紅杏品質評價及改良、大杏扁抗旱栽培實驗以及核桃工廠化育苗技術等,通過研究,有效提高了我區弄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動了我區特色果品產業化。
教育事業年內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投入1400萬元,完成新橋路中學改造續建工程。完成育園中學、永定中學西辛房中學操場改造任務,改善了學生運動條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現已建成校園網70個,基本實現了“校校通”的目標。為40所中小學配備了體育設施,解決了學校體育器械、設施不足的困難。
文化事業全區共有文化俱樂部、文化室302個,全年組織演出715場次,觀眾4.85萬人次。門頭溝區組織了第十五屆藝術節系列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系列活動、“愛山城廣場行”文藝活動、國際標準舞大賽等,與北京歌劇舞劇院聯合舉辦了“放歌永定河”大型文藝演出。重新裝修了文化館400平方米的一層大廳,建成了綜合文化活動中心。2005年末,公共圖書館共有藏書28萬冊,其中本年新購3.6萬冊,閱覽室座席500個,書架單層總長度1萬米,發放個人借書證4038個。
我區共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2個,市級10個,區級90個。我區重點抓好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搶救、整理和傳承等工作,增強區域文化底蘊,提高文化品位。加強永定河文化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出版了《門頭溝民間歌曲集錦》、《門頭溝民間花會舞蹈集錦》、《門頭溝民間歌謠諺語集錦》、《門頭溝文物史料》、《激戰靈山》、《門頭溝文物見聞》等書籍,詳細記錄了我區豐富多彩的古老民俗、民間藝術和文物。
衛生事業區屬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7個,醫療站所6個。醫療機構床位695張,衛生技術人員1176人。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農業人口的70%。完成了12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的新建、改建任務;新建了8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建了雁翅、妙峰山衛生院;新建了大台急救站,全區初步形成了1個急救中心、2個急救站、7個急救點的醫療急救網路。
配合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加強了五小單位的清理整頓工作,完成了9項創建任務,完成全區176家飲用水源檢測及分析工作,做好除“四害”工作,順利通過市愛衛會滅鼠、滅蚊蠅蟑工作評估驗收。
[編輯本段]門頭溝區最重要的企業
北京京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煤集團”)是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集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為一體的國有獨資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擁有資產總額88億元,2006年實現經營總收入57.4億元。京煤集團先後位列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評為中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中國煤炭工業百強企業、北京市百強企業、北京市先進管理企業和北京市守信企業,被授予北京市完成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目標先進單位,先後
北京京煤集團公司辦公大樓
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位列中國大型工業企業500強,2004—2005年連續獲得“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並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北京市信訪排查調處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2005年)”。
京煤集團以煤炭和新型能源為主業,以房地產和城市服務業為支撐,以其他多種經營為基礎,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所產優質無煙煤暢銷京津、華北、東北、華南及亞、歐、北美、南美四大洲,是中國最大的優質無煙煤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京煤集團發揮規模優勢和地處首都的區位優勢,利用權屬單位分佈在北京市18個區縣、擁有豐富土地資源的優勢條件,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和城市服務業。同時,依託行業、技術、資源和人才優勢,在水煤漿生產、煤矸石發電、燃料油供應、機械加工製造、民爆器材、建築建材、食品飲料、旅遊服務等多個領域全面發展,擁有幾十家工廠、飯店、賓館和不同種類、規格的產品上百個。
京煤集團以“實踐‘三個代表’,走跨越式發展之路”為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工作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資本運作結構調整為重點,實施主業外延擴張式戰略轉移。目前在內蒙古建設2X30萬千瓦循環硫化床煤矸石電廠項目和大型現代化煤礦項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緒,待國家發改委核准后即可開工建設,使企業進入了“科學提升、理性擴張、加速發展”的新時段。通過深化改革創新,以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產權多元化、資本擴張化和以優勢企業為主導的母子公司新體制和營運體系。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企業,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創建學習型組織和“黨管人才”三項工程建設,大力實施“民心工程”,確立了以“人本人和、創新超越”為主導價值觀、以管理文化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和“創造財富、服務社會、惠澤員工”的企業使命;確立了以“打造卓越企業,實現員工價值”的共同願景為主導,系統學習、終身學習、團隊學習和“學以立德、學以培智、學以陶情、學以修身”的創建學習型組織新理念;確立了“以人為本、人才興企”和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尊重人才價值實現、廣納群賢、人盡其才的人才工作理念。為把京煤集團構建成為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和諧企業和特大型、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強勢企業集團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