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
指人工建築而成的資產,屬於固定資產範疇,包括房屋和構建物兩大類。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學習、生產、經營、娛樂、儲藏物品以及進行其他社會活動的工程建築。與建築物有區別的是構築物,構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築,如圍牆、道路、水壩、水井、隧道、水塔、橋樑和煙囪等。
【詞目】建築
【拼音】jiàn zhù(台灣jiàn zhú)
【注音】ㄐㄧㄢˋ ㄓㄨˊ
【英語】building
[jiàn zhù[Build;Construct;Erect]:指造房子,修路、架橋等,和傳統的泥瓦匠差不多。
建築雕刻。——蔡元培《圖畫》
既視建築。
畫與建築。
或兼建築。
建築一座高樓。
建築橋樑
建築 jiànzhù
[Building;Construction;Edifice;Structure] 建築物,如房屋、橋樑、水利、隧道等古老的建築。
1、建造;建立。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七:“﹝年羹堯﹞建築郃陽城堡,不行題請,擅發銀兩。”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以特務支持政權,等於把房子建築在沙灘上。”巴金《還魂草》:“凡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用種種方法來維持自己的幸福,這樣的人是不會活得長久的。”
2、指建築物,如房屋、橋樑等。
冰心《寄小讀者》十八:“假期中看不見什麼,只看了幾座偉大的學校建築。”
1989年《睢縣誌·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周圍有淺水環繞,整個建築望去如一船浮於水上。”
根據羅馬時代的建築家維特魯威所著的現存最早的建築理論書《建築十書》的記載,建築包含的要素應兼備用(utilitas,實用)、強(firmitas,堅固)、美(venustas,美觀)的特點,為了實現這些特點,應確立藝術的且科學的觀點。
建築的對象大到包括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等等綜合的環境設計構築、社區形成前的相關營造過程,小到室內的傢具、小物件等的製作。而其通常的對象為一定場地內的單位。
在建築學和土木工程的範疇里,“建築”是指興建建築物或發展基建的過程。一般來說,每個建築項目都會由專案經理和建築師負責統籌,由各級的承建商、分判商(Sub-contractor)、工程顧問、builder、工料測量師、結構工程師等專業人員(專業人士)負責監督。
要成功地完成每個建築項目,有效的計劃是必需的,無論設計以致完成整個建築項目都需要充分考慮到整個建築項目可能會帶來的環境衝擊、建立建築日程安排表、財政上的安排、建築安全、建築材料的運輸和運用、工程上的延誤、準備投標文件等等。
近10多年來,我國建築行業高速發展,建築行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15362億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億元,漲幅將近9倍,而建築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全國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全球建築市場價值約7.5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13.4%。預計到2020年,其價值將達到12.7萬億美元,接下來的十年裡將增長70%。到2020年,建築業將佔全球GDP的14.6%。未來10年,全球新興市場的建築業規模將擴大1倍,達到6.7萬億美元。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13年的建築市場規模將接近10萬億元人民幣,到2015年將達到12萬億元到2015年,全球將出現23座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這將極大地推動建築業全球化,並為傳統建造商之間的戰略整合提供機會。
從長遠來看,未來5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起飛,也預示了建築業更廣闊的市場即將到來。據智研諮詢資料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20年,中國建築業將增長130%。其中,2018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築市場,佔全球建築業總產值的19.1%。智能建築市場前景廣闊,在2020年前,中國用於節能建築項目的投資至少是1.5萬億。我國建築節能藍圖蘊含著對節能材料和技術數萬億元的商機。
建築行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全國工程監理、造價諮詢、招標代理等工程諮詢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全國建築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增長20%以上。鞏固建築業支柱產業地位。並且要基本實施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註冊建造師、註冊監理工程師、註冊造價工程師執業制度。培養造就一批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複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強勞務人員培訓考核,提高勞務人員技能和標準化意識,施工現場建築工人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調整優化隊伍結構,促進大型企業做強做大,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型工程公司和工程諮詢設計公司。還要在在高層建築、地下工程、高速鐵路、公路、水電、核電等重要工程建設領域的勘察設計、施工技術、標準規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幹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勘察設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3%,其他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0.5%。特級及一級建築施工企業,甲級勘察、設計、監理、造價諮詢、招標代理等工程諮詢服務企業建立和運行內部區域網及管理信息平台。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實現施工項目網路實時監控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建築的本義]
建築物
建築構成三要素:建築功能、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形象。
建築以木結構建築為主,西方的傳統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現代的建築則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
古建築
古人很早就能運用平衡、和諧、對稱、明暗軸線等設計手法,達到美觀的效果。中式建築重藝術裝飾,但不複雜,只在主要部位作重點裝飾,如窗檐、門楣、屋脊等,布局多為均衡式方向發展,不重高層建築,至佛教傳入后,出現了樓閣佛塔,高建築才得以盛行。建築的一切藝術加工也都是對結構體系和構件的加工,如色彩、裝飾與構件結合,構成了豐富絢麗的藝術成就,雕樑畫棟,形體優美而色彩斑斕;楹聯匾額,激發意趣而遐想無窮。
中式建築品類繁盛,包括宮殿、陵園、寺院、宮觀、園林、橋樑、塔剎等。
《中國現代建築概況》中中國現代建築泛指19世紀中葉以來的中國建築。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建築呈現出中西交匯、風格多樣的特點。這一時期,傳統的中國舊建築體系仍然佔據數量上的優勢,但戲園、酒樓、客棧等娛樂業、服務業建築和百貨、商場、菜市場等商業建築,普遍突破了傳統的建築格局,擴大了人際活動空間,樹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築風格也呈中國的建築活動中,在上海、天津、青島、哈爾濱等租界城市,出現了外國領事館、洋行、銀行、飯店、俱樂部等外來建築。這一時期也出現了近代民族建築,這類建築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術、新造型與民族風格的統一。
現代建築
經過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國帝制建築逐步形成了一種成熟的、獨特的體系,不論在城市規劃、建築群、園林、民居、建築空間處理、建築藝術與材料結構的和諧統一、設計方法、施工技術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創造與貢獻。直到今天,這些方面仍可供我們創造現代化而又民族化的社會主義建築參考和借鑒。
元代(公元1206-1368年)的中國是一個由蒙古統治者建立的疆域廣大的軍事帝國,但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築發展也基本處於凋敝狀態,大部分建築簡單粗糙。
元代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北部)規模宏大且形製得以沿續,明清兩朝皇城——北京的規模就是這一時期創建的。留存至今的元代太掖池萬歲山(今北京北海公園瓊島)也是元代的盛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這一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都繼承於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築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築均為後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於明代的規劃和經營,清代帝王的宮殿也是在明宮殿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完善而來的。這一時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建後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宏偉的防禦建築——長城,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牆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築水平達到最高。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甘肅嘉峪關,長達5660公里。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關城,是中國建築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傑作;北京八達嶺段長城、司馬台段長城等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長城
明代,中國建築群的布置更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於利用地形和環境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傑出實例。
此外,此時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建設非常發達,明式傢具也聞名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時期,這一中國建築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象,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清代(公元1616-1911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這一時期的建築大體因襲明代傳統,但也有發展和創新,建築物更崇尚工巧華麗。
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時的原狀,城內共有20座高大、雄偉的城門,氣勢最為磅礴的是內城的正陽門。因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宮殿,清代帝王興建了大規模的皇家園林,這些園林建築是清代建築的精華,其中包括華美的圓明園與頤和園。
在清代建築群實例中,群體布置與裝修設計水平已達成熟。尤其是園林建築,在結合地形或空間進行處理、變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這一時期,建築技藝仍有所創新,主要表現於玻璃的引進使用及磚石建築的進步等方面。這一時期,中國的民居建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自由式建築較多。
風格獨特的藏傳佛教建築在這一時期興盛。這些佛寺造型多樣,打破了原有寺廟建築傳統單一的程式化處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以北京雍和宮和承德興建的一批藏傳佛教寺廟為代表。
清代晚期,中國還出現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築形象。
山寨建築
當今中國的設計,盲目照抄照搬國外著名建築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日前,一名世界頂級建築師對於中國一處建築物“擅自模仿”表示強烈抗議,並稱將就此對簿公堂。
我們在進行建築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對室內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的有害物質,那麼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物有哪些?
建築污染防治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
第一、材料選用。工程材料的選用是否得當是影響室內環境質量的重要部分,環保材料、低水平放射性材料的選用,要有國家及相關部門的檢驗證明和環境保護標誌,否則,無論後期採用何種手段或方法都難以消除有害物質。
第二、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的選擇一般是由所選材料決定的,但每種材料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用的輔助材料也是不同的。舉例來說,貼壁紙就分別有用自粘膠、白乳膠、有機膠等,各種施工方法也與建築的基層狀況有關,當然,價格也有差別,如果對環境要求高的話應選用有機膠粘貼。
第三、施工時間。一般工程對建築的室內裝飾時間上要求的並不嚴格,其實,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裝飾施工的不同季節、乾濕度對裝飾成品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些常溫下施工的工藝會因為低溫或高溫而採取措施,如添加輔助材料才能滿足施工質量,無形中就會增加非環保材料的使用。
對於民用建築工程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為了能夠預防和控制民用建築工程的室內環境,從保護民眾的身體健康或是維護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必須要對民用建築工程加強管理,必須要從技術達標,經濟合理為基礎,從而確保安全適用的原則,制定相應的規範來進行強化落實。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是出現最早,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建築群落。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游廊相連接。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如印,且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佈很廣。
在閩南、粵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其平面有圓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建築廳堂和周圍的四、五層樓房組成,這種建築的防禦性很強,以福建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在中國的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規模大,造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加上冬暖夏涼、防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建築也很多樣,如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住宅多為平頂,土牆,一至三層,外面圍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則用石塊砌築外牆,內部為木結構平頂;蒙古族通常居住於可移動的蒙古包內;而西南各少數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結構干欄式樓房,樓下空敞,樓上住人,其中雲南傣族的竹樓最有特色。中國西南地區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腳樓最具特色。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沒有地基,以柱子支撐建築,樓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
窯洞和古城民居
中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在此,主要介紹一下個性鮮明的北方窯洞和古城內的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此外,中國還有保存較完好的古城,這些古城內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遙古城和雲南麗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縣城,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平遙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始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是融合納西民族傳統建築及外來建築特色的惟一城鎮。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築禮制的影響,城中道路網不規則,沒有森嚴的城牆。黑龍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為條條細流入牆繞戶,形成水網,古城內隨處可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南方自由式民居
建築橋的圖片
自由式民居多數規模較小,特別重視空間的合理利用,不特彆強調禮法制度,一切在其他民居中特別重視的尊卑上下親疏的區分,在這裡都不太受重視,設計思想近於"功能主義"。但它們仍然追求造型的完美,因為沖脫了禮制的約束,思想解放,組合靈活,所以更加多樣。自由式民居的造型特點為: 1,多數是在平面和屋頂都相連的一棟建築上,施展多樣手法,創造出內部上下左右都可走通的豐富空間,外向則開敞顯露,不用院牆,和自然溶成一體; 2,形式自由,不求規整對稱。或屋坡前小后大,或樓房與平房毗連,或屋頂上又部分高出為閣樓,或在外牆某處局部挑出懸樓,上覆披檐;平面有一字形、曲尺形或各種無以名之的形狀。內部空間富於變化,常在屋頂下鋪板為閣樓,閣樓或在前坡、后坡,或在中部。地面隨基地標高的不同,不同室可以有高有低,同室也可不在同一平面,或房屋一面和另一面的層數不同。總之,與規整式民居比較,處理無所成見,完全依據現場情況而定,極盡變化之妙; 3,這些變化多是使用稱為“穿斗架”的一種民間輕便構架完成的,僅只作一些簡單的處理,便可巧變萬端,顯示了極大的靈活性; 4,所用材料都是土生土長最易得最經濟的產品,以小青瓦或茅草鋪頂,以小青磚、編笆抹灰、木板、亂石、塊石或泥土築牆。木不加彩,牆圬而已,隨宜而用,形成了色彩、肌理、質感的自然對比。牆面上自然暴露木結構,顯出其結構穿插之美,另有一種單純天真的趣味。
中國的園林建築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國就有了最早的宮廷園林。此後,中國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無不建造園林,中國城市園林豐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佔有光輝的地位。
以山水為主的中國園林風格獨特,其布局靈活多變,將人工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巧奪天工的奇異效果。這些園林建築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隱建築物于山水之中,將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國園林建築包括宏大的皇家園林和精巧的私家園林,這些建築將山水地形、花草樹木、庭院、廊橋及楹聯匾額等精巧布設,使得山石流水處處生情,意境無窮。中國園林的境界大體分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種。
中國儒學中講求實際、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重視道德倫理價值和政治意義的思想反映到園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這一境界多見於皇家園林,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中約一半的景點體現了這種境界。
神仙境界是指在建造園林時以浪漫主義為審美觀,注重表現中國道家思想中講求自然恬淡和修養身心的內容,這一境界在皇家園林與寺廟園林中均有所反映,例如圓明園中的蓬島瑤台、四川青城山的古常道觀、湖北武當山的南岩宮等。
園林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蘇州古典園林集中體現了中國園林建築的藝術特色。蘇州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現存名園十餘處。蘇州園林大都佔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台樓閣、池塘小橋,營造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其中,聞名遐邇的園林建築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
圓明園
中國最著名的皇家園林、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北京圓明園,集中國各地不同風格的園林藝術於一體,且借鑒了部分西方建築風格,園內建築巧奪天工,雖形態各異而趣味無窮。華美的圓明園於1860年被侵略中國的英法聯軍焚毀,人們只能在斷瓦殘垣上想象這座名園曾經的風華了。
圓明園遺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說的圓明園,還包括它的兩個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萬春園)在內,因此又稱“圓明三園”。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離宮別苑即“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面積347公頃。
圓明園不僅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座最出色的行宮別苑,乾隆皇帝譽之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游豫之地無以逾此”,並且還通過傳教士的信函、報告的介紹而蜚聲歐洲,對18世紀歐洲自然風景園的發展曾產生一定的影響。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築的規模在以後的歲月里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台基、欄板、樑柱,以及周圍的建築小品。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建築。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相對低小簡單。由於中國的禮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穀、祭土地神的內容,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社為土地,稷為糧食),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后寢”是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
故宮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發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建築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建築形象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三個大殿的內部均裝飾得金碧輝煌。故宮的后一部分——“內廷”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等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建築多包括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它們均自成院落。
宮殿
少林寺
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建築[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
五台山佛教建築
山西省五台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山上保存的古代佛教建築多達58處,其中較著名的寺廟建築包括建於唐朝的南禪寺和佛光寺。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有一座木結構寺廟建築;佛光寺在建築上薈萃了中國各個時期的建築形式,寺內的建築、塑像、壁畫和墨跡被譽為“四絕”。
值得一提的還有山西省境內北嶽恆山懸空寺,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上靠危岩,下臨深谷,造型獨特,是極為罕見的建築。懸空寺位於渾源縣城南3.5公里處的金龍峽谷西側絕壁的山腰上,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建於懸崖上的木構建築。始建於北魏時期,唐、金、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整個建築面對恆山,背依翠屏,壁岩無階,高樓仰止,是北嶽恆山第一奇觀。
布達拉宮
喇嘛教是中國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廟建築的特點是佛殿大、經堂高,建築多依山勢而築。位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廟建築。始建於唐代的布達拉宮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整個宮殿建築依山勢疊砌,輝煌壯觀,其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有殿堂20多個,正殿供奉著珍貴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布達拉宮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藝術特色。
此外,承德“外八廟”及北京雍和宮,也都是著名的喇嘛教建築。
陵墓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人基於人死而靈魂不滅的觀念,普遍重視喪葬,因此,無論任何階層對陵墓皆精心構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陵墓建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舉世罕見的、龐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歷史演變過程中,陵墓建築逐步與繪畫、書法、雕刻等諸藝術門派融為一體,成為反映多種藝術成就的綜合體。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最著名的陵墓,建於2000多年前。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守衛這座陵墓的“部隊”。秦始皇兵馬俑氣勢恢弘、雕塑和製作工藝高超,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曾這樣評價:那些環繞在秦始皇陵墓周圍的著名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都是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陝西西安附近是中國帝王陵墓較為集中的地方,除了秦始皇陵外,還有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唐代18個皇帝的陵墓。其中漢武帝劉徹的茂陵是西漢皇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寶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園面積極大,園內還有17座功臣貴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貴的文物,最負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駿圖”。
明清皇陵
明清兩代皇陵是中國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城北天壽山下一個三面環山、向南開口的小盆地內。小盆地內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地分佈著這些帝王的陵墓,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陵區內共埋葬著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眾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叢葬的宮女等。
明十三陵規模宏偉壯麗,景色蒼秀,氣勢雄闊,是國內現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園建築群。其中規模最宏偉的是長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鈞)。經挖掘發現,定陵地宮的石拱結構堅實,四周排水設備良好,積水極少,石拱無一塌陷,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人建造地下建築的高超技術。
中國現存陵墓建築中規模最宏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清東陵佔地78平方公里,其中埋葬著清朝5位皇帝,14位皇后,百餘名嬪妃。清東陵內的主要陵墓建築都精美壯觀,極為考究。
陵墓存在的意義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為現代遺留下了極為可觀的古代遺跡、遺物以及古籍資料.陵墓在中國古代建築遺產中是數量較為豐富、保存較為完整的一類,其中蘊含了大量古代藝術珍品,同時陵墓建築本身也是古代藝術和技術水平的綜合表現.中國古代陵墓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刻意追求山川自然形勢的完善,細心探究自然景觀美與人文景觀美的有機結合.這一特點的形成有著濃厚的文化根源,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框架,綜合反映了古人的環境觀、建築觀、審美觀、倫理觀等等。
約公元前5000~前3300年
中國浙江餘姚河姆渡留存大型木構榫卯干闌式房屋。
約公元前4800~前4300年
中國陝西西安半坡村和臨潼姜寨村有氏族社會聚居遺址,出現木構架房屋雛形。
公元前3000年
巴比倫城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27世紀
埃及薩卡拉建昭賽爾金字塔,為台階形。
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
埃及吉薩建金字塔群,其中最大的為胡夫金字塔。
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印度按規劃建摩亨朱—達羅城,有大量磚建築。
公元前2000年
埃及代爾·埃爾—巴哈里建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克里特島建米諾斯王宮。
公元前19世紀
埃及興建卡洪城。
公元前1900~ 前1500年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存商代早期宮殿遺址,是中國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埃及卡納克建阿蒙神廟。
公元前14~前11世紀
公元前11世紀
公元前8世紀
亞述建薩爾貢王宮。
公元前7世紀
中國春秋時期楚國始建長城。
公元前6世紀
建新巴比倫城,伊什達門用琉璃貼面。
巴比倫建空中花園。
希臘建普南城,前4世紀重建。
公元前518~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500年~公元750年
墨西哥留存特奧蒂瓦坎城,有太陽神金字塔建築群。
公元前5世紀
中國春秋末期《考工記》成書,其中“匠人”部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建築文獻。
建雅典衛城,中有帕提農神廟等建築。
希臘希波丹姆規劃米利都等城,建立了城市規劃模式。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築園於雅典。
約公元前250年
印度桑吉建宰堵波。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在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北邊長城的基礎上修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公元前212年
中國在渭河南岸興建阿房宮。
公元前210年
中國在驪山(今陝西臨潼境內)建成秦始皇陵。
公元前194年
中國西漢建新都長安城。
公元前156~前141年
中國西漢梁孝王劉武在今開封建兔園梁園)。
公元前104年
中國長安建建章宮,創“一池三山”園林布局。
公元前27~前23年
羅馬維特魯威著《建築十書》。
公元4年
中國在長安建明堂辟雍,為皇帝宣明政教和祭祀的場所。
公元36年
中國四川梓潼建李業闕,為現存最早的闕。
公元68年
中國洛陽建白馬寺,為中國最早的佛寺。
公元70~82年
羅馬建大角斗場。
公元82年
羅馬建第度凱旋門。
公元98~112年
羅馬建國拉真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為教堂建築的濫觴。
公元120~124年
羅馬建萬神廟,為當時穹頂技術最高成就。
公元126~134年
羅馬建哈德良離宮。
公元193~195年
中國徐州建樓閣式木塔。
公元211~217年
羅馬建卡拉卡拉浴場。
公元224~226年
中國洛陽建芳林園,公元240年改名華林園。
公元312年
羅馬建君士坦丁凱旋門。
公元366年
中國開鑿敦煌石窟。
公元5世紀末
中國開鑿雲岡石窟。
約公元500年
瑪雅人在蒂卡爾城(今墨西哥境內)建神殿(現稱1號神殿)。
公元516年
中國洛陽建永寧寺木塔,為有記載的最高木構建築。
公元523年
中國建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密檐磚塔。
公元532~537年
約公元550年
緬甸仰光始建瑞德宮塔。
公元582年
中國隋代建新都大興城(唐代改稱長安城)。
公元591~599年
中國工匠李春建造了安濟橋(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
公元605年
中國隋代規劃營建東都洛陽城,陷煬帝在洛陽營建西苑。
公元607年
公元634年
中國長安興建大明宮。
公元669年
中國長安建興教寺玄奘塔,是現存最早的樓閣型方型磚塔。
公元675年
中國在洛陽龍門石窟鑿成露天摩崖龕奉先寺。
公元684年
中國建成唐乾陵,為中國古代陵墓利用地形最成功的範例。
公元701~704年
中國長安建慈恩寺塔(大雁塔)。
公元707~709年
中國長安建薦福寺塔(小雁塔)。
公元710年
日本建成新都平城京(奈良)。
公元759年
日本奈良建唐招提寺,中國鑒真法師主持。
公元782年
中國五台山重建南禪寺大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
公元857年
中國五台山建佛光寺大殿,為現存唐代殿堂型構架唯一遺例。
公元876~879年
開羅建伊本·土倫禮拜寺。
公元955年
公元957年
中國開封城建金明池。
公元11~12世紀
德國建沃爾姆斯主教堂,為羅曼建築實例。
公元1001~1055年
中國建定縣開元寺塔,高8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磚塔。
公元1038年
中國大同建華嚴寺,寺內薄伽教藏殿為現存最古經藏。
中國建趙縣陀羅尼經幢,是現存最大(高約15米)的石幢。
公元1049年
中國開封建佑國寺塔,是現存最早的琉璃面磚塔。
公元1053年
日本宇治市建平等院鳳凰堂。
公元1056年
中國建成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的木構建築。
公元1063~1092年
義大利建比薩主教堂,1174~1350年建比薩斜塔。
公元1087年
公元1095年
中國李格非著《洛陽名園記》。
公元1100年
公元1117~1122年
中國宋徽宗趙佶在開封營建壽山艮岳。
公元1125年
公元1163~1250年
法國建巴黎聖母院。
公元1179年
中國金代中都(今北京)始建瓊華島,經歷代擴建,成為三誨(北海、中海、南海)。
公元1220~1269年
法國建亞眠主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公元1229年
中國平江(今蘇州)刻成平江府圖碑。
公元1248年
德國興建哥特式科隆主教堂,至19世紀全部建成。
公元1264年
中國元朝劉秉忠等開始規劃營建大都城(今北京)。
公元1271年
中國大都城建成妙應寺白塔(元稱聖壽萬安寺塔),是中國內地最早建造的喇嘛塔。
公元1276年
中國登封建觀星台。
公元1296~1462年
義大利建佛羅倫薩大教堂,1420~1434年建造穹窿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
公元14世紀
西班牙格拉那達建阿蘭布拉宮。
公元14世紀中葉
中國在霍城建吐虎魯克瑪扎,是新疆現存最早的伊斯蘭建築。
公元1368年
中國明代建南京城。
公元1376~1382年
中國南京建靈谷寺無粱殿,是中國現存員早的無粱殿。
公元1377~1492年
德國建哥特式建築烏爾姆主教堂,尖塔高161米,為中古時期歐洲最高建築。
公元1385年
義大利興建米蘭教堂。
公元1406年
中國建明北京城,1417年興建紫禁城宮殿。
公元1409年
中國明十三陵動工。
公元1420年
中國始建北京太廟。
公元1420~1540年
中國北京建天壇。
公元1444~1460年
義大利佛羅倫薩建美第奇府邸,為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築代表作。
公元1447年
中國西藏日喀則建扎什倫布寺。
公元1452年
義大利建築師阿爾伯蒂寫成《論建築》,1485年出版。
公元1485~1520年
義大利威尼斯建聖馬可廣場公元15世紀。
俄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初具規模。
公元1506~1510年
中國無錫建“鳳谷行窩”園,后改名寄暢園。
公元1506~1626年
羅馬建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紀念碑。
公元1508~1509年
印度建誠篤園,為伊斯蘭式園林。
公元1512年
中國蘇州建拙政園。
公元1512~1514年
西班牙建貝殼府邸,為文藝復興時期“銀匠式”風格。
公元1512年
日本建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園為枯山水式風格。
公元1516年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著《烏托邦》,提出理想城市設想。
公元1519~1547年
法國建尚堡府邸。
公元1546年
法國巴黎興建盧浮宮。
公元1549年
義大利維琴察改建巴西利卡。
公元1550年
義大利建埃斯特別墅,為文藝復興中期台地園。
公元16世紀
中國在今青海湟中始建塔爾中葉寺。
公元1552年
義大利維琴察建圓廳別墅。
公元1555年
俄國莫斯科建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
公元1559~1577年
中國上海建豫園。
公元1561年
中國浙江寧波建天一閣。
公元1562年
義大利建築師維尼奧拉著《五種柱式規範》。
公元1567~1628年
中國蘇州建藝圃。
公元1570年
義大利建築師帕拉第奧發表《建築四論》。
公元1598~1603年
義大利建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台地園。
公元1618年前後
日本建桂山莊,1883年改稱桂離宮。
公元1619~1622年
英國倫敦建白廳宮大宴會廳。
公元1624~1625年
中國睢州(今睢縣)建船形建築群袁家山
公元1630~1653年
印度建泰吉瑪哈爾陵。
公元1634年
中國造園家計成的《園冶》出版。
公元1638~1867年
羅馬建聖卡羅教堂,為典型的巴洛克建築。
公元1648年
中國西藏拉薩興工重建布達拉宮。
公元1656~1671年
法國建造孚—勒—維貢府邸的花園。
公元1661~1756年
法國巴黎建凡爾賽宮,1662~1688年建凡爾賽宮花園。
公元1663年
中國在問北遵化建成清東陵主陵孝陵。
公元1675~1710年
英國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公元1680~1691年
法國巴黎建傷兵院新教堂。
公元1696年
中國內蒙古席力圖召擴建完。
公元1703~1790年
中國在承德建避暑山莊。
公元1706~1735年
法國巴黎建蘇俾士府邸,客廳裝飾為洛可可風格。
公元1709~1772年
北京建圓明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
公元1711~1722年
德國德累斯頓建茨慍格院。
公元1713年
英國拆除期托烏府邸的圍牆,引入園外自然風景。1730年肯特改造斯托烏府邸為英國自然風景園風格。
公元1734年
中國清工部《工程做法》刊行。
公元1750年
北京始建清漪園,后改名頤和園。
公元1753~1770年
法國巴黎建協和廣場。
公元1754~1762年
俄國彼得堡建冬宮。
公元1755年
中國西藏拉薩建羅布林卡。
公元1755~1792年
法國巴黎建萬神廟,為古典復興建築的典型作品。
公元1772年
英國出版錢伯斯介紹中國園林的著作《東方造園泛論》。
公元1777年
彼得堡始建巴甫洛夫公園,為俄羅斯園林典範。
公元1789~1793年
德國柏林建勃蘭登堡門,為古典復興建築實例。
公元1791年
美國開始制訂華盛頓規劃方案。
公元1793~1867年
美國建國會大廈,是羅馬復興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808~1836年
法國巴黎建雄師凱旋門,后改稱星形廣場凱旋門。
公元1823~1847年
英國倫敦建不列顛博物館。
公元1836~1868年
英國倫敦建議會大廈,為浪漫主義建築實例。
公元1851年
英國倫敦建水晶宮,被認為是近代建築的開端。
公元1862年
中國北京改建恭王府萃錦園,為北京宅園實例。
公元1858年
公元1859~1860年
公元1861~1847年
法國建巴黎歌劇院,為折衷主義建築的典型。
公元1868年
中國上海建成外灘公園,為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租界內建公園之始。
公元1882年
西班牙索里亞·伊·馬泰提出“帶形城市”理論,1892年在馬德里規劃建設第一個帶形城市。
公元1885~1887年
美國芝加哥建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是芝加哥學派的典型作品。
公元1887~1889年
法國巴黎建埃菲爾鐵塔。
公元1889年
法國巴黎建世界博覽會機械館,採用鋼三鉸拱結構,跨度115米。
公元1893年
美國舉辦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從此出現城市美化運動。
比利時布魯塞爾建都靈路12號住宅,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築。
公元1897年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建成龍沙公園,為中國自建公園之始。
公元1898年
英國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1909年英國建成第一個田園城市萊奇沃思。
公元1900~1915年
美國賽賓提出吸聲係數概念和混響理論,為室內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元1908年
中國北京農事試驗場附設公園開放,后擴建為北京動物園。
美國建羅比住宅,賴特設計。
公元1909年
柏林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渦輪機工廠,被稱為第一座現代派建築。
公元1911~1912年
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和邁耶建法古斯鞋楦廠,為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11~1913年
美國紐約建伍爾沃斯大廈,為早期摩天樓代表作。
公元1915年
英國格迪斯著《進化中的城市》出版。
公元1922年
勒柯布西耶著《明日的城市》出版,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公元1923年
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
中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設建築科,1927年併入中央大學,設建築系,是為中國建築教育開端。
公元1924年
蘇聯莫斯科建列寧墓。
荷蘭烏德勒支建施羅德住宅,為風格派代表作。
公元1925~1926年
格羅皮烏斯建包豪斯校舍,為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代表作。
公元1927年
上海市成立都市計劃委員會,1929年提出上海新市區都市計劃,1946~1949年制定《都市計劃圖》。
中國建築師學會在上海成立。
公元1928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在瑞士成立。
公元1928~1931年
法國建薩伏伊別墅,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作品之一。
公元1929年
中國南京建成中山陵,建築師呂彥直設計。
蘇聯莫斯科建成一新型公園——高爾基文化休息公園。
特色建築
美國佩里提出鄰里單位的規劃思想。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
公元1929~1931年
美國紐約建帝國州大廈,高381米,102層,為當時世界上最高建築。
公元1929~1933年
芬蘭建帕伊米實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設計。
公元1933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第4次會議通過《雅典憲章》。
公元1936年
中國南京建國民大會堂。
中國上海建市政府大樓,為宮殿式建築。
公元1936~1939年
美國匹茲堡建流水別墅,是賴特的“有機建築”理論的代表作。
公元1936~1946年
巴西建教育衛生部大廈,尼邁耶等設計。
公元1938年
美國建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建築師賴特設計。
公元1942年
沙里寧著《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提出“有機疏散”論。
公元1942~1944年
英國制訂大倫敦規劃。
公元1944年
公元1946年
英國議會通過《新城法》,展開新城建設運動。
公元1947~1953年
紐約建聯合國總部大廈,主體為玻璃幕牆板式高層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48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成立。
公元1948~1951年
美國芝加哥建湖濱公寓,建築師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49~1955年
日本廣島建和平中心,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
公元1951年
勒·柯布西耶受聘負責制定印度昌迪加爾市總體規劃。
公元1951~1952年
紐約建利華大廈,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52年
中國第一次全國建築工程會議,提出建築設計總方針:適用、堅固安全、經濟,適當照顧美觀。
中國北京建成和平賓館,功能合理,風格樸實。
公元1954年
史密森夫婦提出粗野主義建築理論。
公元1954~1958年
美國紐約建西格拉姆大廈,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5年
法國建成朗香教堂(又譯洪尚教堂),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
公元1955~1958年
日本建香川縣廳舍,體現日本民族特點,丹下健三設計。
公元1955~1959年
義大利米蘭建皮瑞里大廈,蓬蒂、奈爾維設計。
公元1956~1962年
美國紐約建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沙里寧設計,為象徵主義建築代表作。
公元1956~1963年
聯邦德國建西柏林愛樂音樂廳,沙龍設計。
公元1957年
義大利建成羅馬小體育宮,奈爾維等設計。
聯邦德國西柏林舉行國際建築展覽會。
公元1957~1964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為卡恩代表作。
公元1958年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美國館,為典雅主義代表作,斯通設計。
公元1958~1960年
巴西利亞建巴西議會大廈,尼邁耶設計。
公元1959年
公元1959~1973年
澳大利亞建悉尼歌劇院,建築師伍重設計。
公元1960~1963年
美國費城建老年人公寓文丘里,設計,反映了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公元1961年
中國北京建成工人體育館。
公元1961~1964年
日本建樂京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丹下健三設計。
公元1962~1976年
美國紐約建世界貿易中心,高411米、110層,雅馬薩基(山崎實)設計。
公元1963~1968年
加拿大建多倫多市政府大廈。
公元1966年
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法國制定《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80年代建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
公元1968年
英國重新頒布了《城鄉規劃法》,採用了結構規劃和局部規劃的規劃編製程序。
日本開始建設筑波科學城。
公元1969年
莫斯科建成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
公元1970~1974年
美國芝加哥建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當時世界最高建築,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71年
蘇聯批准新的莫斯科總體規劃。
公元1972年
中國廣州建成礦泉別墅。
特色建築
公元1972~1977年
法國巴黎建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公元1974年
日本建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磯崎新設計。
公元1974~1978年
美國新奧爾良建義大利廣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公元1975年
中國上海建成上海體育館。
公元1977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在智利簽署《馬丘比丘憲章》。
公元1978年
美國建成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設計。
公元1980~1984年
美國紐約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部大樓,約翰遜設計,為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是Hyatt(凱悅)基金會於1979年所設立的,因其獨一無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有建築諾貝爾獎之稱。每年一次的頒獎都由美國總統頒發並致頒獎詞,1983年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就是從當年的美國總統里根手裡接受的大獎。
歷屆獲獎名單
1979年 第一屆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 美國
1980年 第二屆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年 第三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國
1982年 第四屆凱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國
1983年 第五屆貝聿銘Ieoh Ming Pei 美國
1984年 第六屆理查德·邁耶Richard Meier 美國
1985年 第七屆漢斯·霍萊因Hans Hollein 奧地利
1986年 第八屆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國
1987年 第九屆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1988年 第十屆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國 和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1989年 第十一屆弗蘭克·蓋里Frank O. Gehry 美國
1990年 第十二屆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 義大利
1991年 第十三屆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國
1992年 第十四屆阿爾瓦羅·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年 第十五屆槙文彥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年 第十六屆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贊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國
1995年 第十七屆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年 第十八屆拉斐爾·莫內歐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年 第十九屆斯維勒·費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年 第二十屆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義大利
1999年 第二十一屆諾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國
2000年 第二十二屆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荷蘭
2001年 第二十三屆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 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年 第二十四屆格倫·馬庫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亞
2003年 第二十五屆約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麥
2004年 第二十六屆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國
2005年 第二十七屆湯姆·梅恩Thom Mayn 美國
2006年 第二十八屆保羅·門德斯·達·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2007年 第二十九屆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 英國
2008年 第三十屆讓·努維爾Jean Nouvel 法國
2009年 第三十一屆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
2010年 第三十二屆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 和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1年 第三十三屆艾德瓦爾多·蘇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2012年 第三十四屆王澍Wang Shu 中國
迄今為止在34屆頒獎中,共有37人獲獎。
美國:8人 日本:5人 英國:4人 瑞士:3人 法國/巴西/義大利/葡萄牙:2人 澳大利亞/挪威/丹麥/荷蘭/德國/墨西哥/西班牙/奧地利/中國: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