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損
腎損
腎損:中醫認為腎臟虛損之證,臨床分為四型。
病名。五臟虛損之一。腎臟虛損之證。《慎齋遺書·虛損》:“或以下而損上,如因情慾抑鬱所致,則精傷而損腎,腎損則木枯而生火。”《難經·十四難》:“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古本難經闡注》:“骨屬腎,精虧則髓枯骨痿,必益其精而髓自充。”治宜補腎填精,鹿茸、地黃、人蔘、枸杞子、紫河車等葯,方用六味地黃丸、金剛丸、煨腎丸等。參見虛損條。
腎臟損傷的輕重程度及不同的病程階段,臨床分為以下四型。
腎損傷嚴重或有合併傷、出血較多的重度休克,應儘早控制出血,並採取輸血、補液、擴容,止痛、糾酸、吸氧等綜合措施,以改善微循環的血液灌流,從而糾正休克。其手術時機的選擇,一般待休克初步糾正之後。但在估計不儘早手術而休克無法糾正時,應在積極搶救
休克的同時,果斷進行手術。在用西醫療法的同時,配合辨證中藥,能更快地糾正休克。休克屬中醫厥證,脫證範疇。損傷性休克早期多呈脫證,表現為面色青白,肢冷多汗,氣短氣促,舌淡脈細,宜投獨參湯急補其氣。氣脫導致亡陽、寒厥時,見四肢厥冷,身涼多汗,面色蒼白,舌質淡白,脈微欲絕等證,宜選用參附湯以回陽救逆。出血性休克,中醫稱血脫,其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厥冷,頭暈眼花、心悸、舌淡,脈芤或細數無力,治以補血為主,方用當歸補血湯。血脫導致亡陰而見煩躁,手足熱,微汗,口乾欲飲,舌淡紅,脈細數無力等證者,治當滋陰補氣,用生脈散合增液湯加減。
適用於腎挫傷和輕度腎裂傷者。以中西醫結合為佳:
1、安靜卧床休息兩周左右,以免過早活動繼發出血;
2、根據傷情和出血量給予止血劑和輸血補液;
3.抗菌素預防感染;
4.中醫辨證施治,如前述;
2.手術方法:參見西醫部分。
3.術后調治,常規術后處理。重度腎損傷者,失血較多,病情嚴重,復加手術,受刀刃切割,氣耗血溢,陰精更傷。雖輸血、補液可提供"陰津"的物質基礎,但由於臟腑功能尤其腎之氣化功能未復,營血津液仍不能化生。若及時應用扶正中藥,則可調整臟腑化生氣血的功能。氣為血帥,血隨氣行,傷氣必傷血,傷血必傷氣,故應治血與治氣兼顧,調陰與和陽並重,使陽得陰助而氣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本病失血,多兼血瘀,瘀不去則新不生,故當按"亡血者,宜補而行之"(《正骨心法要旨·內治方法總論》)的原則,佐以活血調氣之品,使補血不留瘀,補氣不滯氣。王好古主張對"虛人不宜下者"宜用四物湯加穿山甲,可供參考。腎臟損傷,腎氣受損,腎陰耗傷,故在治療過程中,勿忘填精補腎之法。術后常用方葯:獨參湯、補血湯、生脈散、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人蔘養營湯、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增液湯、四物湯等。可按辨證施治原則而選用,以使正氣復,臟腑健,氣血旺,津液布,血脈利,水道通,陰平陽秘而漸趨康復。
相關詞條
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