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醫學導論
分子醫學導論
《分子醫學導論》圖書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有277頁。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叢書名: 面向21世紀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博學基礎醫學系列
平裝: 277頁
分子醫學導論
開本: 16
ISBN: 730904830X
條形碼: 9787309048308
商品尺寸: 25.9 x 18.7 x 1.1 cm
商品重量: 499 g
ASIN: B00114C6FG
作者簡介
宋後燕,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主要科研成果有:以蛋白質晶體結構、計算機分子模擬等研究為先導,設計和研製重組鏈激酶(r—SK)、重組雙功能水蛭素(RGD—Hirudin)等生物技術一類新葯,其中r-SK已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4萬餘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發明專利金獎等。並享有發明專利9項,新葯證書3項。
在科學領域積極推動學科交叉,20世紀80年代主持建設醫學分子遺傳學教研室,90年代主持建設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復旦大學分子醫學博士點,培養碩士生、博士生近100名,發表論文260餘篇,主編《醫用分子遺傳學》等專著多部。
目錄
第一節 基因的概念
第二節 基因的化學本質
一、間接和直接證據
二、4種脫氧核苷酸
三、DNA雙螺旋結構
第三節 人類基因和基因組
一、人類基因的結構
二、人類基因組
第四節 基因在不同細胞周期、不同功能狀態的存在形式
一、染色質的化學組成
二、染色質的結構及染色體的組裝
四、染色體形態特徵
五、染色體核型
第五節 基因的生物學特性
一、遺傳信息的複製
二、細胞內遺傳信息的流動
第六節 人類結構基因組
二、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取得的成就
三、后基因組時代
第二章 基因轉錄及轉錄的調控
第一節 原核生物基因轉錄調控的機制
一、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基本過程
三、基因轉錄的時序調控
第二節 真核生物基因轉錄調控的機制
一、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基本過程和Britten-Davidson模型
二、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主要順式作用元件
三、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相關反式作用因子
四、如何進行轉錄調控的研究
五、以脂肪細胞發育分化為例介紹真核轉錄調控的研究
第三章 整合蛋白與鈣黏蛋白介導的信號轉導及其生物學作用
第一節 整合蛋白對細胞周期的調控機制
一、整合蛋白分子結構與性質
二、整合蛋白對細胞增殖的調控作用
三、整合蛋白參與細胞增殖的信號轉導途徑
四、整合蛋白對細胞周期的調控機制
六、細胞的錨定非依賴性生長
第二節 E-鈣黏蛋白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及與整合蛋白的關係
一、鈣黏蛋白的分類、結構和分佈
二、E-鈣黏蛋白參與的信號轉導途徑
三、整合蛋白和鈣黏蛋白信號轉導途徑的相互作用
五、鈣離子對整合蛋白和E-鈣黏蛋白的調控作用
六、整合蛋白耦聯激酶
七、參與整合蛋白與E-鈣黏蛋白信號轉導的其他蛋白
第三節 細胞黏附分子與腫瘤侵襲、轉移過程
第四章 細胞周期的分子機制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細胞周期
二、細胞周期時間的測定
三、細胞同步化
第二節 細胞周期調控的分子機制
一、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背景
二、細胞周期調控的分子機制
第五章 緩激肽釋放酶一激肽系統
第一節 激肽釋放酶一激肽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激肽的代謝
第三節激肽受體
第四節激肽的生理作用
一、對血管的作用
二、對心臟的作用
三、對腎臟的作用
四、激肽的中樞作用
五、激肽釋放酶一激肽系統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關係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抗原
二、抗原呈遞細胞
三、T淋巴細胞
四、B淋巴細胞
五、免疫球蛋白
六、補體
第二節 免疫應答的類型和特點
一、免疫應答的類型
二、免疫應答的過程
三、免疫應答的特點
第三節 免疫應答調節的分子基礎
一、MHC分子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二、抗原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三、抗體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四、補體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五、激活性或抑制性受體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第四節 免疫應答調節的細胞基礎
一、APC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二、T細胞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三、B細胞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四、NK細胞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五、獨特型細胞網路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
第五節 免疫應答調節的整體和群體水平
一、整體水平的免疫調節作用
二、群體水平的免疫調節作用
第七章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
第一節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概況
一、趨化因子的發現
二、趨化因子的分類及命名
三、趨化因子受體的分類及命名
第二節 趨化因子的結構
一、趨化因子的空間結構
二、趨化因子的多聚體形式
三、趨化因子的重要結構成分
第三節 趨化因子受體的結構
第四節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
一、趨化因子與淋巴細胞遷移
二、趨化因子與炎症反應
三、趨化因子與腫瘤
四、趨化因子與病毒感染
五、趨化因子的其他功能
第五節 趨化因子的表達調控
第八章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
第一節 AS的發病學說
一、損傷反應學說
二、脂蛋白改變學說
三、血栓形成學說
四、免疫學說
五、炎症學說
六、感染學說
第二節 AS的易患因素
一、高脂血症
二、高血壓
三、吸煙
四、性別
六、遺傳因素
第三節 內皮細胞與AS
一、EC的功能
二、EC與AS
第四節 平滑肌細胞與AS
一、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形態與性質
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鏈異構體在分化中的改變
三、球囊導管損害模型與SMC的改變
四、內膜肥厚是AS病變的基礎
五、主動脈AS病變
六、平滑肌細胞遷移
一、單核/巨噬細胞與AS
二、T淋巴細胞與AS
第六節 血小板與AS
一、血小板激活與AS
二、激活血小板與EC的相互作用
三、活化血小板與白細胞的相互作用
四、血小板源的炎性因子與AS
五、血小板微粒
第七節 組織因子及其抑制物與AS的關係
一、TF
二、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第九章 內質網應激
第一節 內質網功能與內質網應激
一、內質網的兩大主要功能
二、內質網應激導致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第二節 酵母的upr途徑
一、UPR最初在哺乳動物中發現
二、酵母的UPR途徑比哺乳動物細胞簡單
第三節 哺乳動物細胞內質網應激活化3條信號轉導途徑
一、類似於酵母的UPR途徑
二、哺乳動物細胞內質網應激活化內質網膜蛋白激酶perk,抑制蛋白質生物合成
三、ATF6信號轉導途徑的發現同時也闡明了哺乳動物細胞中Irela/B信號轉導途徑
第四節 內質網應激與細胞凋亡及疾病相關
一、內質網應激導致細胞凋亡至少有3條途徑,但機制尚需研究
二、內質網應激與許多疾病相關
第一節 纖溶系統的組成
一、纖溶酶原與纖溶酶
二、纖溶酶原激活劑
三、纖溶系統抑制物
第二節 纖溶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一、纖溶系統與癲癇發作
二、纖溶系統與腦缺血
三、纖溶系統與早老性痴呆症
第三節 纖溶系統與外周神經損傷
第四節 纖溶系統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機制
第五節 纖溶系統在學習和記憶中的作用
一、t-PA對長時程增強效應(LTP)的影響
二、t-PA對學習和記憶中行為學的影響
第十一章 u-PA/u-PAR系統和MMPs在腫瘤侵襲轉移中的作用
第一節 腫瘤細胞侵襲轉移相關基因
一、促進腫瘤侵襲轉移的基因
二、腫瘤轉移抑制基因
第二節 黏附分子在腫瘤侵襲轉移中的作用
第三節 u-PA/u-PAR蛋白酶水解系統在腫瘤侵襲轉移中的作用
第四節 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製劑在腫瘤侵襲轉移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腎小球硬化發生的分子機制
第一節 ECM沉積與腎小球硬化
一、ECM的組成及在系膜區的分佈
二、腎小球疾病中ECM的沉積
三、腎小球疾病中ECM成分的性質改變
四、腎小球內ECM合成細胞及其活化
一、轉化生長因子
二、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
三、其他因子
第三節 基質降解酶/組織抑制因子與腎小球硬化
一、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二、基質金屬蛋白酶/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
第四節細胞信號傳導分子與腎小球硬化
一、Smads家族
二、絲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三、蛋白激酶C(PKC)
第五節 基因轉移技術與腎小球硬化的研究
一、基因傳遞系統
二、轉基因技術在腎小球病變及腎小球硬化研究中的應用
第十三章 RNA干擾技術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 RNAi的研究歷史
第二節 RNAi的作用機制
第三節 影響RNAi特異性的因素和雙鏈RNA的構建
一、RNAi在細胞中的研究
二、雙鏈RNA的構建
第四節 RNAi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一、高通量研究基因功能
二、研究信號轉導通路的新工具
三、腫瘤的治療
四、RNAi在幹細胞研究中的應用
五、RNA干擾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動物模型神經變性的阻止
第十四章 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與分化的機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胚胎幹細胞的來源與分類
一、胚胎癌細胞
二、胚胎幹細胞
三、胚胎生殖細胞
第三節 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
一、外源性信號分子
二、內源性調節因子
三、細胞周期
四、端粒酶
五、凋亡
第四節 胚胎幹細胞的分化
一、擬胚體的分化
二、單層培養細胞的分化
三、分化機制
第一節 基因診斷的原理和方法
一、歷史回顧
二、基因診斷的時機
三、基因的檢測和分析
四、DNA診斷
五、RNA診斷
六、FISH診斷
七、基因晶元技術
第二節 基因診斷技術在常見遺傳病中的應用
一、地中海貧血
二、血友病
第一節 腫瘤的基因治療
一、載體
二、基因
三、腫瘤基因治療的發展方向
第二節 腫瘤的病毒治療
一、理想OV的特徵及來源
二、OV殺滅腫瘤細胞的機制
三、OV在腫瘤細胞內特異性增殖的機制
四、腫瘤增殖病毒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 腫瘤的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療
一、腫瘤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療
二、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療的具體應用方案
第四節 癌症靶向治療的新策略
一、腫瘤幹細胞概念及治療對策
二、抗體治療
三、RNA干擾技術
四、穿膜蛋白治療
五、細胞載體靶向治療
六、納米技術
七、其他
第十七章 轉基因動物
第一節 轉基因動物的發展簡介
第二節 轉基因動物的製作、檢測方法
一、轉基因的構建
二、轉基因動物的製作方法
三、轉基因動物的檢測方法
第三節 轉基因動物組織特異性表達體系(生物反應器)
一、乳腺組織特異性表達系統
二、血液表達系統
三、膀胱特異表達系統
四、禽類輸卵管(蛋清)表達系統
五、精液表達系統
第四節 轉基因動物克隆
第五節 轉基因動物與基因打靶
第六節 轉基因動物與基因治療
第七節 異種器官移植
第八節 轉基因動物的前景展望
第十八章 蛋白質分子結構的計算機模擬和新葯設計
第一節 蛋白質分子結構的計算機模擬
一、分子結構信息的表達
二、蛋白質結構數據的獲得
第二節 分子模擬中常用的幾種演演算法
一、力場和勢函數
二、常用力場函數和分類
三、常用演演算法
第三節 蛋白質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對接方法
一、蛋白質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二、配體一受體分子對接技術
第四節 分子對接技術在新型葡激酶突變體(RGD—Sak)設計中的應用
序言
隨著人類步入21世紀,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迎來了后基因組時代。利用分子生物學和數字化信息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以及防治手段正在迅猛發展,並形成了現代醫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分子醫學。原上海醫科大學和合併后的復旦大學努力建設國家“211工程”分子醫學重點學科和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分子醫學博士點。為了推動國內分子醫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我們於2005年起請國內外專家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專長為研究生開設“分子醫學導論”新課程,深受學生歡迎,並在此基礎上撰寫《分子醫學導論》教材。今後我們還將面向醫生開設“分子醫學各論”,並撰寫相應教材。《分子醫學導論》共有18章,內容包括3個部分:從分子水平闡述基因組、基因、基因轉錄及其調控,細胞周期和信號轉錄等分子醫學基礎;主要疾病的病理變化分子機制及其關鍵性研究技術;迅速發展的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新葯的研究。本教材具備內容新穎、理論聯繫實際、體現學科交叉和啟發性與前瞻性等特點。可供醫學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和住院醫生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