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黃
安徽三黃
黃山方圓250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面積154平方公里,位於黃山市黃山區(原太平縣)境內,兼有我國各大名山之雄奇峻美,是我國享譽世界的著名風景區。黃山古名黟山,唐代時,傳說古代軒轅黃帝曾在這裡修真煉丹,得道升天,於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由唐玄宗親自下令,改名為黃山。黃山巍峨挺拔,雄奇瑰麗。古人評為“具有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清秀”,“集天下奇景於一體”。難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罷黃山後,發出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讚歎。黃山有如天造的畫境,她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也沒有宏偉壯觀的禪院宮觀,全憑自己毫不雕飾的天姿國色。
安徽三黃
黃山的歷史文化沉積豐厚,歷代遺留的寺廟、亭閣、盤道、古橋和摩崖石刻共200多處,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間,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在其自然景物與環境之間,形成了特定的黃山文化,黃山還是我國著名山水畫派發祥地之一。在黃山腳下的黔縣、歙縣、屯溪等地古迹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築藝術著稱於世。
黃山距東海400公里,山勢高峻,最高峰海拔1865米,千峰萬壑,雲海常鋪,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凌晨,從清涼台或獅子峰頂遙望東方,湛藍的天空,像是抹上幾筆白色的油彩,此時周圍的世界還處在一片混沌之中。天邊的魚肚白逐步在擴大,亮度在提高。逆光中的山尖,有如碧玉一般,晶瑩透明;谷底還是黑黝黝的,什麼也分辨不情。天邊出現了薄薄的雲層,一剎那被染上了紅、紫、橙、黃、銀灰等各種色彩。煙雲霧露,悄悄消退,山形倒影,時隱時現。突然從海空交接處跳出一個紅點,繼而變成弧形紅線,在冉冉上升中變為半圓。起先是小半個、半個、大半個;霎時猛地一跳,整個兒跳了出來。這一跳,是一次多麼不同尋常的飛躍,奇景出現了:一輪紅日從兩峰間衝出波濤,頓時光芒萬丈,霞光瑞氣,照徹天際。雲海中的峰島,身著彩霞,閃爍異彩,令人眼花繚亂。整個世界都沫浴在太陽那無窮無盡的光華里。如果觀日出的位置湊巧,可以看到一株黃山松的剪影正落在紅亮的圓盤之中,飽覽“紅日峰間出,奇松日中生”的奇景,那算是一生中幸運的事。
安徽六安人高一涵游黃山觀日出,有詩云:“六六峰頭曙色開,清涼台上瞰蓬萊。一輪紅日凌雲起,萬仞朱崖照眼來。”此詩描繪的就是暖色初開時在清涼台上觀日出的情景。其實黃山觀日出的地點不止北海,在西海門觀日出也算一佳處。
而日出之前的霞光也同樣令人稱奇。霞光照射在黃山主峰絕頂之上,反射出一種桔紅色的光輝,它在黎明前萬峰皆伏,一灰千頃的黃海中,顯得特別輝煌奪目。“彩潑蓮花”的奇景就是突出的代表。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的最高點。雨後初晴,晨曦微露。蓮花峰頂最早接受旭日的洗禮,霞光從東海由低向高照射蓮花峰頂。陽光由微紅變成赤紅。由於花崗岩體接受日光的照射及其反光特性,整個峰頂,奇麗無比。若從玉屏樓方向遙望,恰似一幅彩潑蓮花的奇特圖畫。
黃山觀景最佳處:①觀日出最佳地點:清涼台、曙光亭、獅子峰、玉屏樓、光明頂。②看晚霞最佳地點:排雲亭、丹霞峰。③看雲海最佳地點:玉屏樓觀前海、清涼台觀后海、白鵝嶺觀東海、排雲亭看西海、光明頂看天海。④看雪景最佳地點:玉屏樓、北海、松谷、雲谷和溫泉。
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不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不到始信峰,不見黃
山松。黃山三大主峰:第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黃山最為平坦的
山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黃山最險的山峰——天都峰,海拔為1810米。
黃山(英文名稱:Mount Huangshan)於1990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200-007)。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2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與蓮花峰、光明頂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時無路,難登峰頂。據山志載,唐代島雲和尚曾歷經千險,從東側攀崖,始至峰頂。他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時,攀登“於石壁外無路”,其艱險程度是難以想象的,與古今中外探險家相比,也未必遜色。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份,險若上丹梯;調入天都里,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間宿錦雞。”明代普門和尚率眾僧,從西側攀援,亦登峰頂。後人即從天都西側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長3里,有1564級台階,194根石欄乾和600米鐵索,保障了遊人安全攀登絕頂。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鯽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竟秀,巧石獻奇。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人仙境。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於一場空。”意為游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闢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安徽三黃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嶽,攀岩歷萬重。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5月國務院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象專程到太平湖考察。這是吳象第二次光臨太平湖。第一次是1979年秋,從安慶到黃山,“匆匆一過”。這次專程游湖后,深感太平湖是“深藏萬山叢中的一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其湖光山色“堪與黃山媲美,足使黃山增輝”。於是,當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宣傳太平湖的第一篇散文《太平湖之春》。這篇散文,不僅全面介紹了太平湖的自然、人文景觀及其價值,而且肯定了太平湖在發展黃山旅遊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5月安徽省政府成立黃山規劃領導小組。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長為主任的黃山規劃委員會。
5月6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駐華使節114人分2批到黃山觀光。
7月全國40餘位知名作家、詩人泛舟暢遊太平湖。馮牧、秦兆陽、畢朔望、李准、賴少其、陳登科等一致認為,太平湖集中了天下各大名湖“勝水”的特色,可稱為“天下第一湖”。中國作協會員、著名書畫家賴少其作《詠太平湖》詩一首:“山籠輕紗有復無,飛魚刺水沫如珠。河伯初來溪猶冷,湘妃已臨太平湖。”詩人、翻譯家畢朔望對太平湖更是讚譽有加:“天池無此親切,太湖無此幽深。三峽無此青翠,灕江無此煙雲。富春無此高寒,西子無此胸襟。乾隆無此眼福,江南無此水程。”
1981年
安徽三黃
11月8日黃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2年《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製完成。該規劃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編製,1988年7月經國家建設部批准實施。依據該規劃,此後相繼制定了溫泉、玉屏、北海、雲谷、松谷等小區規劃,總規劃面積達154平方公里。
1983年
12月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安徽省設立黃山市的批複》。決定撤銷太平縣建制,以太平縣的行政區域和歙縣黃山公社、石台縣廣陽公社及黃山管理局現有轄區為黃山市的行政區域。全市轄21個鄉鎮,116個行政村。
12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設立黃山市有關問題的商談紀要》遵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省政府秘書長周道炯於12月16日至22日赴黃山、太平、屯溪等地,分別召集徽州地區、黃山管理局、太平縣、歙縣、石台縣負責人,就設立黃山市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多次商談。省民政廳、省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負責人參加商談。大家一致表示擁護、服從並堅決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設立黃山市的批複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認為“黃山市的設立,有利於對以黃山為中心包括太平湖的風景區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對於更好地保護、開發黃山旅遊區,對於我省旅遊事業和皖南經濟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明確“黃山市屬省轄縣級市”,“從黃山市的特點和自然地理條件出發,應把黃山市建設成為風景旅遊和療養城市”。
1984年
1月1日黃山市名正式啟用。唐天寶4年(745)設立的太平縣名自此停止使用。
2月1日中共黃山市委正式組建。黃山市委領導班子實行山(黃山管理局)、市(黃山市)合一,兩個機構一套人馬,領導幹部交流任職,逐步過渡。黃山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呂秋山任黃山市委書記,黃山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崔之康任黃山市委副書記,金家保任黃山市委副書記、黃山管理局副局長。
產地介紹
安徽三黃
“霍山弧”沿霍山縣西北、西、南、東南部邊境構成了山嶺相連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圍比中部腹地高,僅佛子嶺水庫大壩一帶為一狹長的峽谷水口。“霍山弧”內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區,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樹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脈、山肩,生態環境宜茶,高檔霍山黃芽多出產在這一帶。東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積、殘積物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嶺、磨子潭水庫調節氣候,是霍山黃芽(也是霍山茶葉)重要產區。霍山縣地跨北緯31度—31度31分,東經115度55分-116度43分。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冷熱適中,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大。
氣溫年平均氣溫15.1℃,7月份平均氣溫27.87℃,1月份平均氣溫2攝氏度,酷暑和嚴寒較少,持續時間也不長。≧0℃的持續天數336天,年積溫4700℃。最高氣溫隨海拔升高遞減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達0.7一0.8℃/100米,山區夏季溫涼。山地800米以下常有顯著逆溫。≧35℃的高溫天氣,城關有23天,但垂直遞減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幾乎沒有高溫天氣出現。
光照年輻射總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達2000一2200小時,年日照率47%(歷史上最多53%,最少40%)。
降水常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裡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約佔全年的70%,秋冬季較少。
濕度常年相對濕度80%,全年≧80%的日數200天左右,低濕乾燥天氣較少。
霧日全年累計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據縣氣象局觀測,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鎮百家山(正宗黃芽產地)年降水量1818毫米,年平均霧日達181天。
土壤廣泛分佈在中、低山區和高丘陵地帶的是黃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應(pH5一6.5),粗骨性黃棕壤佔96.84%。成土母質為多種岩石風化的殘積、坡積物,土壤處於幼年發育階段,具有“粗骨”和“薄層”性特點(屬礫質土大類型,土層多小於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適種性廣。據1984年縣土壤普查測定,各種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鉀86毫克/千克。
霍山黃芽主產於霍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磨子潭等地,這裡山高雲霧大、雨水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大、漫射光多、晝夜溫差大、土壤疏鬆、土質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並茂,生態條件良好,極適茶樹生長。
安徽三黃
黃芽鮮葉細嫩,因山高地寒,開採期一般在穀雨前3-5天,採摘標準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黃芽要求鮮葉新鮮度好,採回鮮葉應薄攤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採下午制,下午采當晚制完。霍山黃芽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黃芽製造分殺青、初烘、攤放、復烘、足烘五道工序。
殺青:用口徑60-70厘米的平鍋,兩鍋或三鍋砌成一灶,兩口鍋分生鍋和熟鍋,三口鍋分里鍋(生鍋)、中鍋和外鍋(熟鍋)。以木炭為燃料。生鍋溫度較高,鮮葉下鍋能聽到有炒芝麻的響聲為度,每鍋投葉量100克左右。殺青用蘆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鍋快炒透炒,葉子要撈凈抖開,用力宜輕,不傷毫芽。熟鍋繼續完成殺青,要與生鍋配合得當,防止“上鍋催下鍋,下鍋等上鍋”。至殺青適度,即起鍋攤涼。
初烘和攤放:初烘用烘籠烘焙,火溫100oC左右,每烘攤放5-6鍋殺青葉,烘時勤翻勻攤,至五、六成干時,二烘並為一烘繼續烘焙,約七成干時下烘。攤放1-2天,使其回潮黃變,剔除片雜后復烘。
復烘:將黃變后的茶葉繼續烘焙,以蒸發水分,抑制黃變,溫度視黃變程度而定,黃變程度不足,溫度宜低,黃變適度時溫度則要高。一般控制火溫在90oC左右,烘至八、九成干為止。然後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進一步黃變。
足烘:溫度100-120oC,以增進茶香,翻烘要勤、輕、勻,烘至足干,趁熱裝筒封蓋。
品質特點
黃芽的保健作用
(一)常喝黃芽有益於降脂減肥。
黃芽為不發酵自然茶,保留了鮮葉中的天然物質,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維生素、脂肪酸等多種有益成分。茶多酚可以清除動脈血管壁上膽固醇的蓄積,同時抑制細胞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攝取,從而達到血脂,預防和緩衝動脈硬化的目的。
此外,黃芽中富有的各種芳香族化合物,也能溶脂解脂肪,化濁去膩,防止脂肪積滯體內,而維生素B1,C和咖啡因能促進胃分泌,有助消化與消脂。因此黃芽可增加體液、營養和熱量的新陳代謝,強化微血管循環,減低指肪沉積體內,從而達到較好的瘦身效果。
(二)常喝黃芽有助於抗禦輻射。
電腦輻射不僅危害我們的健康,而且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經常使用電腦者可飲用黃芽茶,補充特異性植物營養素,消除因電腦輻射引起的黑眼圈。黃芽所含有的濃縮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對皮膚支持纖維造成破壞,是目前一致公認最有效的抗自由基因子。黃芽含有防輻射的有效成分,實驗證明主要是茶多酚類化合物、脂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其作用機理也是針對輻射引起量自由基並導致過氧化毒害而產生的解毒作用,茶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因而達到抗輻射效果,起著一種輻射保護劑的作用。
(三)常喝黃芽能護齒明目。
牙組織的基本成份是氟、磷、石灰質,它使牙齒光滑堅硬,耐酸耐磨。黃芽茶葉含氟量較高,每公斤含氟約75-100毫克。因此,常飲茶能攝取足夠的氟,以滿足人體對氟的需求,對護牙堅齒是有好處的。而且茶水還可防齲齒。因人機體的抗齲能力與牙體硬組織內含氟元素的多少有關。常飲黃芽茶或用茶漱口,是防治齲齒的有效方法。
(四)常有益於長壽、抗衰老。
黃芽能讓女人更美麗,那是毋庸置疑的!黃芽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中的類黃酮,更有效地增加了維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兩者的結合中,對維持皮膚美白,年輕可說是有珍品的效果。
如果從茶葉提取茶多酚製成藥物,那是很理想的抗衰老劑,但是,現在還做不到人人依賴茶多酚永葆青春,只能每天喝幾杯綠茶延年益壽。
(五)常喝黃芽可以益思提神
黃芽含適量的咖啡鹼,茶兒素的存在,使它的弊端不在體內發揮,而適量刺激骨胳肌,加速骨胳肌的收縮有興奮中樞神經之功。加上茶葉中的揮髮油清香芬芳,飲之令人心曠神怡,即有提神醒腦之效。在緊張工作、勞動之餘,飲黃芽茶一杯可以振奮精神、解除疲乏;在辦公時飲黃芽茶一杯可以提高功效。
(六)常喝霍山黃芽可增強免疫力
人體具有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以抵抗外來微生物的侵襲,保持機體的健康。這種免疫防禦系統是通過免疫蛋白體的形成以識別入侵人體的病原,然後由人體中的白血球和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和巨噬細胞來行使圍殲任務。飲茶可以提高人體中的白血球隊和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以及促進脾臟細胞中白細胞間素的形成,因則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功能。
(七)常喝霍山黃芽可消臭、助消化,改善腸胃
作為鹼性飲料,黃芽中的礦物質能中和酸性食物,保持人體體液的正常酸鹼度(呈微鹼性),從而幫助人們遠離“亞健康”、“富貴病”。加上黃芽中的鞣質具有攝製細菌的作用,咖啡鹼又能增強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因此常飲黃芽茶,還能擁有強健的腸胃功能。
(八)生津止渴、消熱解暑
據《茶譜》記載:“人飲真茶能止渴”。《日用本草》中記載:茶能“除煩止渴”。在孫大緩著《茶譜外集》中:“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茗之利,其功若神。”飲茶可以解渴,人所共知。盛夏酷暑,一杯綠茶頓感滿口生津。除了茶湯為人體補充水分外,還因為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遊離糖、氨基酸、維生素C和皂甙化合物與口腔中的唾液反應,使口腔得以濕潤,產生清涼感覺,也起到明顯止渴的效果。
茶葉還是一種清熱消火的飲料。我國著名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從中醫學角度而言,茶葉,特別是綠茶,是一種清火的涼性食品。
黃芽沖泡法
"茶茲於水,水籍於器,湯咸於火"。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必要條件。要想泡好一杯茶,還須具備沖泡技藝。沖泡技藝包括對所泡茶葉的了解,對泡茶所需水溫、時間的掌握,以及沖泡的手法、程序。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方法,下面就霍山黃芽的沖泡方法簡介如下:
4、潔杯:清潔茶杯。
5、投茶:茶與水的用量比例適中,泡出來的茶就清香宜人。沖泡黃芽,茶葉與水的比例大致為1:50,即每杯投茶葉2克左右,沖水100毫升。
6、浸潤:候蟹眼乍起、松風欲鳴之時,採用"迴旋注水法",輕輕地將水沿杯子周邊旋轉著沖入,注水量約佔杯容量的1/4-1/3。浸潤時間20-60秒,目的使黃芽吸水膨脹,便於內含物的析出。
7、沖泡:提高水壺,讓水由高處向下衝去,並利用手腕的力量,將水壺由上向下反覆提舉三次,這一動作被稱之為"鳳凰三點頭"。注入杯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鳳凰三點頭"的作用,一是讓杯中的茶葉在水的衝激下上下翻滾,促使茶葉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對賓客表示敬意,三點頭象徵著謙遜、真誠,如同行鞠躬禮。
8、品飲:品飲之前,先賞茶湯,觀色、聞香、賞形,然後趁熱品啜茶湯的滋味。黃芽形似雀舌、嫩綠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鮮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佳,要充分體驗茶湯甘澤潤喉、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的特徵;第三泡時茶味已淡,香氣亦減。三泡之後,一般不再飲了。
黃梅戲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已成為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的著名劇種。黃梅戲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叫黃梅調,是“自唱自樂”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