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當代設計呼喚民族傳統文化即將踏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各民族的交流與接觸越來越頻繁;不同國家之間的各個領域的溝通也越來越多,因而使得各個民族文化的對沖、碰撞成為可能。我們當代的設計也不例外地經受著所謂西方文化、西方潮流的猛烈衝擊。
然而,在這種“西化”潮流的肆意侵襲下,我們不少設計師們表現出廣大的包容、欣然的接受,這種“拿來”使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記了民族的精髓,也忘記了藝術中最重要的自我風格。可見,我們當代的設計確實很有必要利用和發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資源,把它們應用到當代設計中。這,是繼承也是發展。
當今的世界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年代。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走近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國際網際網路的迅速興起與普及、信息傳播媒體的發展等等,都是我們當代設計師必須面對的事實。進入訊息高速傳遞的今天,地球變小了,地球上的居民的距離縮小了,國與國及區域間文化經濟將縮短差距,各民族更趨直接,人類亦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全球一體化”。在這種情形之下,設計文化也不幸遭受衝擊,而走向了一種趨於西化的“類同”或“國際化”的道路。在我國,本來就不興盛發達的設計文化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侵噬。因此,呼喚傳統文化是對我們當代設計發展的一種必要,只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能賦有個性、才能不被西化的“類同”所淹沒、才能有競爭力。
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對西方的東西特有興趣,一頭扎在裡面,認為越現代越好,西方化的傾向很強烈。正如一位美術學院的教授所言,現在入學新生在面試時,被問及外國美術史時,可以滔滔不絕,歷代畫家,作品如數家珍,但是,對中國美術史卻一片模糊。這種現象是相當危險的。身為中華兒女,對自己本土文化如此漠視,實在令人震驚、心痛,然而,反觀西方的一些學者,特別是大學者卻是相當看重中國文化的,而且有的還進行深入研究。那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真正問題是在於我們沒有重視自己淵源廣博的傳統文化寶藏啊!今天,我們如果不覺醒到這一點,那麼,不久的明天,咱們的傳統文化便所剩無幾了。我們在發展現代人的同時確實需要冷靜一點,思考一下本土文化究竟定位在哪 里?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及二戰結束后的冷戰年代,我們對於那些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為底子,通過海盜式武力擴張、殖民和侵略發展起來的西方現代文化,不能不抱定反省的批語的態度,尤其是近代以來使東方民族感到自卑、羨慕以至崇拜的西方科技文明,結果卻造成了戰爭、污染、自然生態的破壞和資源的極度浪費,更是值得我們的深思。在西方政治、經濟、軍事的衝擊下,東方文化的精髓已大量流失,或已被扭曲、改造、變形、被納入西方文化的價值體系之內,這樣下去,不但傳統文化會加速式微,就是現代文化的素質也會大大地下降,有著悠久光輝歷史的中華文化勢必陷於淪亡邊沿。
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是趨勢,但文化上將是多元化的。多元化才豐富,藝術上才不會越來越單調。在此形勢下,東方文化藝術的傳統在世界上是十分可貴的,作為東方的代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為璀燦。我們自己重視得很不夠,對它的轉換還遠未完成。在我國,當代設計尤其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以豐富其藝術語言從而形成自我風格,不以單純的西方模仿為出路,使當代設計富於民族氣質而不致淪亡。
可以說,當代設計需要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對設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從事著設計的我們確實是應該找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頭有價值的新東西,這種新東西就是過去沒有人意識到的,我們沒發現的,被疏忽了的東西,而這樣的東西是非常多的。新出土的和新發現的文物很多,但是為什麼對我們的藝術設計運動的影響力卻是那麼少呢?我覺得這可是設計師們自己的事情。而對於它們,在實踐中升發出新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有了研究,才能說把一個死的東西,變成一個活的東西,一個有發展潛力的、有前瞻的現象。我們的民族文化絕對是有前瞻性的,不是象有人說的要死亡,或已死亡的東西,要知道,生與死的關係是相對的,我們認識到它的價值的時候,它也便活了。
富於民族傳統的風格的設計,可使原本膚淺的東西成為了有靈魂的藝術。長城的巍延壯觀、黃河的奔騰飛瀉,太行的巍峨壯大、雲崗的肅穆沉靜……這些何嘗不是我們藝術語言的最佳素材?倘若我們當代設計能溶合這些廣博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精華,那麼它必能以其獨具一格的氣質,富有強烈民族個性的風格而屹立於國際間。
富於民族傳統風格的設計,可成為一項新興的現代產業,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知識經濟的年代,設計是以一種知識、文化而存在。別具一格的,吸引人的設計,必然推動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國際間,只有以自己的民族傳統為風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不輕易被淹蓋、淘汰。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已非常懂得用其富於民族特性的設計去包裝其出口商品,使得日貨在全世界範圍佔有著很大的市場。設計,在這裡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也正掀起民族設計運動,韓國設計也正以一種產業而稱雄亞洲,屹立於世界。韓國的小輕工工藝品、文具用品、賀卡等等正日益佔領世界市場,同時也深受廣大人們的歡迎。
一個非洲的圖騰藝術能生髮出一個立體主義,我們這個五千多年歷史的偉大民族,有著如此博大的文化寶藏,就不能生髮出更多更好的寶物?有位旅美藝術家認為,中國是個後進國家,農業社會,美國是先進國家,工業社會,中國前景必然走向工業社會,因此,從文化上講,我們就只能有跟的份兒,這是不全面的。中國藝術歷來對其它藝術採取的都是很通達的,開放的態度,中國從大歷史上講,一直能吸收各種營養,這麼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一個驕傲民族,藝術發展是不是只有一條路,即西方走哪兒咱就跟到哪兒呢?
我們的藝術發展和我們的人民,歷史是相關的,這麼多的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有自己連續不斷的歷史,有自己的藝術,在今天,下去的動力,它不是任何一個東西可以代替的。可喜的是,現在也有設計師們開始意識,並覺醒到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最近,在波蘭舉行的“國際平面設計大賽”中,我國一名深圳的年輕設計師一舉奪冠,引起國際關注,共作品正是運用了中國傳統筆墨手法去表現出“人與自然”的主題。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條自己的路,不管你走得怎麼樣,這條路非得走下去不可。吸收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氣質,溶合民族傳統於設計中,使其得到高層次的升華,生髮出富有民族個性的設計風格,就是我們當代設計需要走下去的路。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茶、中藥、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繡等)、鳳眼、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黑頭髮黃皮膚、丹鳳眼、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唐裝、繡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鳳冠、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鐘、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漢字、數字、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繡、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積累的歷史長河中,無論絲綢、陶瓷、漢字、文房四寶、四大發明還是戲曲、禮樂、水墨畫、太極,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的禮儀還是“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浸染著數千年來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繁衍不息,是與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分不開的。
堅忍不拔、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這一精神,是與奧運精神有著驚人的相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心態,它包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入世開拓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等等。這一主體精神也是中華民族走向21世紀的主體精神。中國文化求和諧,在五千年的歷史中,這一精神對中國的凝聚、統一,始終屹立於世界東方產生了重要作用。而在當今世界,和諧的精神不也是最寶貴的一種精神嗎?其他如“仁”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德為本的儒商精神、遏惡揚善和日新變革的精神心態等等,同樣都閃現著如今普世價值觀的燦爛光芒。奧運追求更快高更強,追求世界和平,追求人的更好的發展,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早在數千年就已產生如此訴求,中國文化有足夠的自信在當今世界起著其作用。我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日益重視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但我們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從“西學東漸”開始,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文化中的許多精華就被稱做“糟粕”要被去除,在近一百年的歷史中,中國是逐漸去中國文化的。毫無疑問,現代的青年是與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斷層的,許許多多的青年背不下“李白”,看不懂“司馬遷”,聽不了戲曲,不知“四書五經”。當我們在韓劇、日劇中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並而產生心理共鳴,卻在中國找不到一部充滿自己文化的電影電視劇,《功夫熊貓》在中國的火爆不正是最好的說明嗎?戲曲在萎縮,詩書畫琴在萎縮,中國元素變成了只有用來升學的特長,在普通學校,早已難以找到國學功底深厚的學子,我們傳統文化正面臨傳承的危機。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已不僅在形式上而更在精神上離傳統文化精神愈來愈遠,由於傳統文化現在缺少傳承,中國人已逐漸找不到“根”,浮躁的社會已難以找到中國五千年沉澱的沉穩。這原因是不難解釋的,除了我們近一百年來太過強調“西學”,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缺少傳統文化教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是不敢相信中國文化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屹立於21世紀世界民族之林的重任,因而被逐漸摒棄。
但事實證明,一個民族要捨棄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去傳承,不去主動創新,那麼一個民族將反而被這種文化所負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糟粕,但其主體是優秀的。我們在經過一百年再來回頭看我們自己的文化,她在奧運會開幕上的表現太令人驚艷,她讓世界人民驚嘆中國。那麼,我們是否會考慮應該大力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發揚自己的文化?中國應該有重拾傳統文化自信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