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特產

無錫地區的特色產品

太湖大閘蟹


太湖蟹,生長於太湖水域,亦稱螃蟹,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有硬毛。蟹個大體重,蟹黃肥厚,肉質細嫩,腴美異常,辨別太湖蟹可從"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體壯"這五個特徵入手。
無錫特產太湖大閘蟹
無錫特產太湖大閘蟹

陸右豐酒


陸右豐醬園槽坊由陸霞卿始建於清咸豐二年,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后陸右豐醬園槽坊先後開設六家分店、八個作坊,一度掌握全城70%的酒漿類產品。老一輩無錫人往往對陸右豐白酒懷有深情,離家在外時將其視作一碗濃情的鄉愁。

醬排骨


無錫醬排骨色澤醬紅,酥香入香,甜咸適中,腴而不肥。該菜已有百餘年歷史,享譽海內外。

耘林黑杜酒


"耘林"黑杜酒是江陰黑杜酒的代表,是用糯米釀製而成,該酒視之如膠墨,嗅之香味濃郁,入口甜而不膩,富含氨基酸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利於吸收,具有理氣養血、舒筋活絡、健脾開胃等作用,飲後補血健脾,多為孕婦產後調經活血之用,因此品列江南文化名酒,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企業,並於2013年正式榮獲地方首批老字號。

信息


肉骨頭

它的歷史有100多年。無錫肉骨頭其實根本不是“骨頭”,而是挑選近肋骨處的精肉連同肋骨一起燒成。作料有茴香醬油陳酒,燒煮時必須用麵粉將鍋沿封住,用文火燒,燒至噴香酥爛,出鍋前用冰糖收膏。其肉汁甜香成糊狀,俗稱“老汁”。出售肉骨頭時,將老汁澆在熟肉上,使汁與肉拌和。無錫肉骨頭色、香、味俱佳,看來醬紅色,聞時濃香撲鼻,吃進口油而不膩、爛而不糊、甜咸適中。
無錫肉骨頭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以三鳳橋肉庄為代表,北派以陸稿薦肉庄為代表。南派用籠圈墊鍋,緊湯燒煮;北派使用木介面寬湯燒煮,用菱粉收湯。目前燒煮排骨較著名的店家有三鳳橋肉庄、陸稿薦肉庄、裕興肉店、老三珍肉店等。

油麵筋

無錫油麵筋的生產始於清乾隆時代(18世紀中葉),至今已有230多年歷史。當初的製法是將篩過的麩皮加鹽水用人力踏成生麩(又稱麵筋),再將生麩捏成塊狀,投入沸油鍋內煎炸,成為球形中空的油麵筋。清水油麵筋的稱呼在清代末年(19世紀中期)出現,第一家掛出“清水油麵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馬成茂麵筋店。
無錫油麵筋色澤金黃,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來鮮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維生素與蛋白質,如塞進肉瓤燒煮,則別具風味。

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一起,為我國現時三種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綱目》者當數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理脾健胃、寧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蔘的部分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羹等都很暢銷。

大浮楊梅

產於市郊大浮山、馬跡山,有近千年栽培史。江南是楊梅的發源地,古稱楊梅為“吳越佳果”。大浮楊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有烏梅、白荔枝、大葉細蒂等10多個品種。成果有止渴開胃、益氣生津等功效。無錫人還喜食“酒浸楊梅”,以楊梅浸酒,兌少量紅糖,可去濕、止瀉、消暑、禦寒。

宜興紫砂陶

宜興紫砂陶
宜興紫砂陶
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緻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除紫砂陶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的綠寶石”的宜興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藝美術陶。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創作和生產始於明洪武年間(14世紀中葉至14世紀末),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耍貨時期,手捏戲文時期和石膏像時期。

水蜜桃

水蜜桃與油麵筋、肉骨頭並稱無錫名產中的“三絕”。其特點是皮薄肉軟、味甜汁多、香濃、纖維少、無蟲、入口即溶,為桃中珍品

太湖白魚

又名太湖翹嘴紅魚白,為太湖地區優質經濟魚類。其肉質潔白細嫩,味鮮美。一年四季都可捕撈,以插秧季節的品質為佳。古時稱“蒔里白”,有“色瑩如銀,鮮美冠時”之譽。食法以清燉為佳,也可煎食。

太湖白蝦

又名太湖秀麗長臂蝦,太湖著名水產。其殼薄,通體透明,肉質細嫩鮮美,富含蛋白質、鈣、鐵和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成分。鮮蝦可制蝦仁,太湖蝦仁於全國首屆水產加工品評比會上獲優良產品稱號;曬乾去皮即成蝦米,俗稱“湖米”;碎屑和蝦籽,是美味蝦籽醬油原料。

太湖銀魚

因其通體無鱗,晶瑩透明,潔白如銀而得名。有小銀魚、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和雪氏銀魚4個品種。其肉質細嫩、潔白、鮮美,富含蛋白質和鈣、鐵、磷等元素。芙蓉銀魚香酥銀魚銀魚炒蛋,均為筵席佳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銀魚汛期。每年有數以百噸計的銀魚速凍后銷往日本和港澳等地。

陽山水蜜桃


陽山水蜜桃是無錫著名特產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歷史。產於中國著名桃鄉江蘇無錫市陽山鎮,陽山水蜜桃以其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而馳名中外。陽山水蜜桃早桃品種5月底開始上市,7月15日前後,甜度最高的湖景桃也將大量上市。2013年1月5日,"陽山"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名單

小籠包


小籠包是上海、南京、鎮江、無錫、常州蘇州、杭州、蕪湖徽州、開封江南等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中國特色美食。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蘇常州府,為當時的萬華茶樓首創。據傳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后逐漸成型。常州小籠包味鮮,無錫小籠包味甜。而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籠包同樣歷史悠久,享譽中外。

江陰馬蹄酥


馬蹄酥是江蘇江陰傳統的漢族名點,屬於特色糕點。清朝末年仿製鎮江同名糕點,並經改進成面。該產品採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為輔料,用糯米發酵后製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間薄、形似馬蹄而得其名。其特點為酥、松、軟兼備,色、香、味俱佳。
無錫特產江陰馬蹄酥
無錫特產江陰馬蹄酥

太湖白魚


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

太湖銀魚

長二寸余,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

太湖白蝦

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

方糕

無錫傳統名點。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齋"師傅王禹清引進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製的方型木質模板,篩入糕粉,顯出凹型,分別放入鮮肉、豆沙、菜豬油等餡心,篩上一層糕粉,刮平,用刀劃成塊線,上籠用旺火蒸熟即成。

酒釀圓子

在無錫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白糯米粉用熱水拌和搓韌,切成小方塊,用扁篩滾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圓子。另將酒釀搗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將煮熟的圓子連湯盛於碗中即成。

春卷

是無錫時令小吃。它用上白麵粉加少許水和鹽拌揉捏,放在平底鍋中攤烙成圓形皮子,然後將制好的陷心(肉末、豆沙、菜豬油)攤放在皮子上,將兩頭折起,捲成長卷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春卷皮薄酥脆、餡心香軟,別具風味,是春季的時令佳品。

豆腐花

是無錫傳統小吃。它將豆腐花製作在大口壇內,邊賣邊烤,既嫩又熱。

玉蘭餅

一八五○年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創製,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

毫茶

毫茶條紋緊而捲曲,味嫩翠綠,白毫披復,沖飲茶湯晶瑩隱翠,茶葉清香鮮醇,別具風味。

油麵筋

產生於清乾隆時代(18世紀中葉),到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歷史。
無錫特產油麵筋
無錫特產油麵筋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江蘇無錫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之一,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無錫當地藝人取惠山東北坡山腳下離地面約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質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適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形態簡練而蜚聲中外,其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惠山泥人始於南北朝時期,盛於明代,距今已逾千餘年。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發展到鼎盛階段,清代開始出現專業化的手工作坊,五里長街、上下河塘開設了數十家泥人店,兩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了"泥人一條街"。

宜興紫砂

宜興紫砂器(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得名。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到季漢生創意設計、曹安祥製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中華龍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漢族文化內涵,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無錫特產
無錫特產

城市簡介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於無錫。無錫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無錫同時也是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我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素有布碼頭、錢碼頭、小上海之稱。無錫地處太湖之濱,風景絕美秀麗,歷史千年悠長,是在江南蒙蒙煙雨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豐富而優越的自然風光和厚重而悠長的歷史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正是詩人郭沫若用來形容江南名城無錫美麗風景的。